票据市场的发展

2024-04-29

1. 票据市场的发展

中国的票据市场,明清时代曾有相当的规模。解放初期,在商品交易过程中,仍然广泛使用票据,只是到上世纪50年代初,在全国实行信用集中,取消商业信用,以银行结算划拨取代商业票据。从此,票据融资和票据市场的概念从社会经济生活中消失。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从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出发,重新推行“三票一卡”,试图把银行结算转移到以商业票据融资为基础的轨道上来,但实施中阻力很大,一度不得不重新恢复“托收承付结算”。到1996年,人民银行再度倡导发展票据市场,经过几年的努力,票据融资逐步升温,各商业银行也争相开办票据贴现业务,不少大中型企业从中体验到了票据融资的特点和优点,票据业务受到普遍欢迎,市场交易量有了明显的进展,票据市场初露头角。

票据市场的发展

2. 中国的票据市场指的是什么?


3. 票据市场的特点


票据市场的特点

4. 票据市场的特点


5. 票据市场的介绍


票据市场的介绍

6. 票据市场的简介


7. 票据市场的简介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票据市场是指:记录在全国商业银行的业务中发生承兑的贴现、转贴现的实际数之和,并有余额和累计发生额的具体信息。常见的票据市场是指: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领导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中国银行业资金拆借中心其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和“企业短期融资劵”的中心交易场所和各商业银行之间经常操作票据交易并交割的场所。票据市场是指一套有关票据交易规则、惯例和组织安排,它通过提供这些规则和组织安排界定交易主体要票据交易过程中的选择空间,约束和激励交易主体的交易行为,降低交易费用和控制市场竞争中不确定性引起的金融风险,最终确保各种票据交易与交易关系顺畅运行。 票据市场是短期资金融通的主要场所,是直接联系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枢纽,作为货币市场的一个子市场,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票据市场是最基础、交易主体中最广泛的组成部分。票据市场可以把“无形”的信用变为“有形”,把不能流动的挂帐信用变为具有高度流动性的票据信用。票据市场的存在与发展不仅为票据的普及推广提供了充分的流动性,还集中了交易信息,极大地降低了交易费用,使得票据更易为人所接受。

票据市场的简介

8. 票我国据市场

票据市场的发展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调整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传导央行货币政策、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仍然值得关注,及时采取有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 票据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规范操作行为增多。不规范操作行为的主要表现,一是承兑申请人和贴现申请人系同一法人或为同一集团子公司。二是对商业汇票的真实贸易背景不作认真判断。三是承兑日和贴现日间隔时间短。四是滚动签发承兑汇票进行长期融资。五是保证金科目的使用不规范。 严格的授权管理制约票据市场发展。各商业银行对承兑行的授权过于集中,县级支行只能办理额度小和风险小的全额保证金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差额承兑必须逐笔报批,贴现受到额度的严格制约。同时,各商业银行将承兑业务视同贷款管理,并推行责任追究制度。这一方面阻碍了县级票据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直接导致了汇票业务向少数优质行业和企业高度集中。 票据市场工具单一。在单一银行承兑汇票的情况下,票据业务发展完全依赖于银行信用,既不利于商业银行防范票据风险,也不利于企业扩大票据融资。 不正当竞争现象较为严重。随着商业银行对票据业务积极性的提高,各商业银行争相开办票据贴现及转贴现,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相互之间以降低贴现利率的方式争揽客户,票据贴现与再贴现业务形成的利差逐步缩小,银行收益逐渐降低。 企业票据总量缺乏有效约束。骨干企业和优势企业有时被多个金融企业选为重点客户,多个金融企业同时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等条件进行授信,造成某一企业的授信总额膨胀,形成隐性风险。 过高的门槛将众多中小企业挡在票据市场门外。一是保证金比例过高。二是严格的贴现规定,让企业和银行都无能为力。 央行调控力度被削弱,货币政策意图不能得到有效贯彻。主要表现是再贴现利率水平偏高,既不利于引导和促进票据市场的发展,也不利于再贴现利率准确传导央行的货币政策意图。 促进票据市场发展的建议与对策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规范和支持票据市场发展。首先,央行通过对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实施有效的外部监管,完善汇票业务管理机制,整顿市场秩序,加大对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改善市场环境,防止金融机构以降低利率等为条件的不正当竞争;其次,商业银行要加强内控,严把承兑关,保证票据的真实贸易背景,防范融资风险;同时,规范操作和管理票据业务,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企业办理承兑的条件,降低保证金比例,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敞开银行承兑之门,增强企业运用票据进行结算的主动性。 扩大对县辖商业银行的授权,加强县域票据市场建设。结合实际,对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商业银行要结合县域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实际,制定基层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弹性规定,在防范票据风险前提下,达到大力为中小企业融资和增加自身中间业务收入的双重目的。 丰富充实交易工具,活跃票据市场。一是要稳步发展银行承兑汇票,扩大票据承兑、贴现量。二是要大力扩大使用商业承兑汇票,尽快建立和实行商业承兑汇票签证制度和商业承兑汇票市场准入、退出制度以及商业承兑汇票保证金制度和抵押担保资金,稳步推进商业承兑汇票的使用。三是适时推广使用银行本票,尝试开发9个月以内的短期票据、大额票据、无担保票据、大公司票据和资产支撑票据等商业票据。四是不断丰富票据市场信用工具,允许私营企业和民间票据进入市场,增强票据市场对支持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增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能力。 适当调整再贴现利率。结合当前实际,适度调低再贴现利率,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充分发挥调控杠杆功能。 调整票据签发收费标准,促进扩大高风险票据业务量。根据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原则,改变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中低风险、高风险业务收费一样的现状。金融机构签发全额保证金质押承兑汇票可按0.5‰收费,对70%、30%保证金承兑汇票的签发,按风险程度高低,增加收费档次,提高收费标准,刺激基层金融机构办理高风险票据业务的积极性。 支持市级商业银行建立票据专营机构,发挥市场中介作用。加强对企业的动态监测,防止发生票据风险。一是各商业银行要加强对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日常维护,以利于金融机构做出正确判断,避免票据风险。二是各金融机构要加强沟通,了解各银行对企业的实际授信情况,以免授信总量超出企业承受能力,出现银行垫款现象。 改进票据操作,促进发展票据业务。人民银行要出台适合市场经济特点的票据签发、贴现操作办法,使全国金融机构在签发票据程序上一致,避繁就简。同时,要制定票据查询办法,并采取约束、惩罚措施。另外,制作防伪性能更高的汇票凭证,加强空白票据的管理,加大打击制假票据的力度,切实防范票据风险,促进票据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