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与生物化学有关的诺贝尔奖

2024-05-14

1. 近十年来与生物化学有关的诺贝尔奖

和生物化学有关的 不是nobel化学奖,就是医学奖。
去官方网站(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
查了下:

化学奖里与生化相关的:
1.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9 was awarded jointly to 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Thomas A. Steitz and Ada E. Yonath "for studies of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ribosome".
有关。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2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8 was awarded jointly to Osamu Shimomura, Martin Chalfie and Roger Y. Tsien "for the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有关,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及开发。
3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6 was awarded to Roger D. Kornberg "for his studies of the molecular basis of eukaryotic transcription".
有关: 真核转录的分子机制研究
4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4 was awarded jointly to Aaron Ciechanover, Avram Hershko and Irwin Rose "for the discovery of ubiquitin-mediated protein degradation".
有关:遍在蛋白(或泛素蛋白)介导的蛋白质降解
5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3 was awarded "fo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channels in cell membranes" jointly with one half to Peter Agre "for the discovery of water channels" and with one half to Roderick MacKinnon "for structural and mechanistic studies of ion channels".
有关:细胞膜通道相关研究
6: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2 was award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thods for identification and structure analyses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with one half jointly to John B. Fenn and Koichi Tanaka "for their development of soft desorption ionisation methods for mass spectrometric analyses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and the other half to Kurt Wüthrich "for his development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for determin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in solution".
有关:主要是技术方面,生物大分子鉴定及结构分析的方法

以上是化学奖2009-1999十年间,授予和生物化学有关的奖。

医学方面,也是1999-2009十年间,和生物化学有关的,列举如下:

1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99 was awarded to Günter Blobel "for the discovery that proteins have intrinsic signals that govern their transport and localization in the cell".
有关:
蛋白质内源信号(相当与信号肽或导肽)决定其在细胞内的运输和定位。

2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04 was awarded jointly to Richard Axel and Linda B. Buck "for their discoveries of odorant receptor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olfactory system"
有关:嗅觉受体发现及嗅觉系统研究
3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06 was awarded jointly to Andrew Z. Fire and Craig C. Mello "for their discovery of RNA interference - gene silencing by double-stranded RNA"
有关:RNA 干涉的发现--双链RNA介导的基因沉默。
4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09 was awarded jointly to Elizabeth H. Blackburn, Carol W. Greider and Jack W. Szostak "for the discovery of how chromosomes are protected by telomeres and the enzyme telomerase".
有关:染色体如何受端粒及端粒酶的保护研究

我仔细看了近十年间nobel医学奖和化学奖,发现医学奖主要授予重大生物分子事件的发现及机理研究;而化学奖多授予生物化学领域,即生物大分子的机构和功能以及改造等研究。

近十年来与生物化学有关的诺贝尔奖

2. 2013年诺贝尔生物学奖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一个细胞就好比一个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有多复杂,细胞活动就有多精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进行有效率的生产生活,就必须有效率地调配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源——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周密有效、安排得当的物流系统。细胞也一样,基因的表达产物需要定位到不同的地点行使功能:膜蛋白需要奔向自己的靶位点、胰岛素需要分泌出细胞外、神经递质需要扩散到下一个神经细胞……要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细胞货物运送到正确的目的地,细胞的物质转运机制之精妙,比无数物流师呕心沥血的杰作都更胜一筹。而囊泡运输(vesicle trafficking),正是这一机制的重要组分。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10月7日颁布。图片来源:nobelprize.org
昨天,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发现囊泡转运机制的詹姆斯·罗斯曼、兰迪·谢克曼和托马斯·聚德霍夫3位科学家。今天,让我们来看一下,大自然的物流师究竟是如何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细胞内外的呢?
细胞中包括蛋白质在内的大多数分子都太大了,以致于不能直接穿过细胞中的膜结构。于是,这些分子的运输需要依赖一种叫囊泡的细胞结构——这种有膜包被的小型泡状结构能够将待运输的分子包裹起来,送到目的地去释放掉。可以想象,这种泡状的“集装箱”在运送细胞货物的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装备。因此,在细胞中,尤其是在细胞质膜、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中,囊泡的形成是持续不断的。这些“集装箱”一旦被生产出来就马上投入使用,带着它们的货物奔向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目的地。囊泡之所以能够完成转运任务,是因为囊泡的膜与细胞质膜以及细胞内膜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相似的,能够通过出芽的方式脱离转运起点、通过膜融合的方式归并到转运终点。
囊泡转运过程的第一步是膜通过出芽方式形成一个囊泡。囊泡的外表面被蛋白包被。通过改变膜结构的构象,这些蛋白将促使囊泡形成。这些囊泡被分成披网格蛋白小泡、COPI被膜小泡以及COPII被膜小泡三种类型。披网格蛋白小泡穿梭于外侧高尔基体和细胞质膜之间,COPI被膜小泡则主要介导蛋白质从高尔基体运回内质网。COPII被膜小泡则介导非选择性运输。利用无细胞反应,兰迪·谢克曼成功分离了COPII复合体,并首次纯化了跨细胞器转运的囊泡。利用一系列研究成果,谢克曼最终发现了囊泡转运机制。
三类囊泡运输通路的示意图,箭头指示囊泡运输方向。红色:COPI被膜小泡;绿色:COPII被膜小泡;深蓝色:披网格蛋白小泡;ER:内质网;Golgi:高尔基体;Endosome:内体;Multivesicular body orlysosome:多泡体或溶酶体。图片来源:nature.com
三种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分工井井有条。在“细胞码头”中,这些“集装箱”的吞吐量是惊人的。在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光是从细胞质膜上脱离下来的披网格蛋白小泡,每分钟就大约有2500个之多。然而,光有足够多的箱子装载货物显然是不够的。在这种熙熙攘攘的细胞环境下,囊泡转运系统的运作不但要有条不紊,更要及时高效。为了让囊泡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细胞会布置坚固的微丝和微管为囊泡构筑“快速运输通道”。在这些细胞骨架之上,一些特别的分子马达,如动力蛋白和驱动蛋白会背负着囊泡的一步一步向目的地迈进。分子马达与装载特定货物的囊泡之间是严格配对的,一些类型的囊泡甚至可以配备“飞行器”级别的运输动力。
附着在微管之上的分子马达示意图。Dynein:动力蛋白;Kinesin:驱动蛋白;Vesicle:囊泡;Microtubule:微管。图片来源:learn.genetics.utah.edu
有了箱子,也有了车子,剩下的问题,就是将货物准确地送到目的地了。细胞物流的精髓便在于精确地转运和投放货物。要实现这一点,膜融合的过程就不能出现半点差池。囊泡与靶位点膜结构的融合过程包括两个事件:首先,囊泡必须特异性地识别目标膜。例如运输溶酶体酶的囊泡就只能把货物转运到溶酶体。其次,囊泡必须与目标膜发生融合,从而释放内容物。
经过大量研究,科学家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囊泡膜融合模型。模型中,囊泡与靶位点之间的相互作用由独特的跨膜蛋白介导。詹姆斯·罗斯曼和同事提出了SNARE假说:他们发现动物细胞融合需要可溶性蛋白NSF以及可溶性NSF附着蛋白SNAP的参与。NSF蛋白和SNAP蛋白能够介导不同类型的囊泡的膜融合过程,这意味着它们本身没有特异性。因此,罗斯曼假设,膜融合的特异性是由SNAP受体蛋白,也就是SNARE提供的。按照他的假设,每一种运输囊泡中都有一个特殊的V-SNARE标志,能够与目标膜上的T-SNARE相互作用。只有接触到相互对应的位点,囊泡和目标膜才会形成稳定的结构进行融合。除了SNARE蛋白之外,膜融合还需要Rab蛋白的参与,在不同的囊泡转运过程中行使功能的Rab蛋白超过30种。这些蛋白能够结合GTP并将GTP水解,从而改变自己的构型,帮助囊泡与目标膜结合。
膜融合过程示意图。膜融合由特定的V-SNARE(位于囊泡上)与T-SNARE(位于目标膜上)蛋白结合介导。Rab蛋白促进V-SNARE/T-SNARE复合体的形成。图片来源:www.ncbi.nlm.nih.gov
由于细胞物流系统的正常运作对细胞乃至有机体的健康实在是至关重要,上述的一系列过程都在严格的调控之下进行。而突触位置的囊泡运输又可谓是重中之重。托马斯·聚德霍夫致力于神经突触的研究。他发现了一种被称为突触结合蛋白的跨膜蛋白,这种蛋白是钙离子感受器,能够发动囊泡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当受到刺激时,神经细胞内部的钙离子浓度会增加。一旦囊泡上的突触结合蛋白与钙离子结合,囊泡就会通过与SNARE等蛋白的相互作用,按需要快速或缓慢地释放神经递质。除了突触结合蛋白之外,聚德霍夫还发现了一系列SNARE蛋白成员(如SNAP-25),以及包括RIM蛋白和Munc蛋白在内的、协助囊泡释放神经递质的蛋白质。这些发现支持并丰富了罗斯曼的SNARE假说,使得囊泡转运的分子机制越发明朗起来。
神经递质释放机制模型局部示意图。突触结合蛋白Syt1与钙离子结合,发动膜融合过程。图中所示为激活区主要蛋白(RIMs,Munc13s,RIM-BPs)的结构、钙离子通道以及已完成部分组装的SNARE复合体(由囊泡相关膜蛋白Synaptobrevin 、SNAP-25、突触融合蛋白Syntaxin组成)。图片来源:Thomas C. Südhof et al.2011.Cell
向细胞学习如何构建出色的物流管理系统也许离我们的生活有些远,但从囊泡转运过程洞察我们的健康状况,却是科学家们已经在做的事情。对很大一部分生理过程而言,囊泡转运系统的正常运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包括一系列神经和免疫学疾病、糖尿病等疾病中,科学家们从患者身上观察到了的囊泡转运的缺陷。这些缺陷与这些疾病的具体关系一旦得以阐明,我们或许有可能找到攻克这些疾病的思路。这些未来的可能性,都建立在罗斯曼、谢克曼和聚德霍夫和无数科研人员在囊泡转运领域的探索之上。细胞能教给我们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而科研人员的每一步探索,都是向生命求教,并向新生命提供知识与希望的过程。对此,我们也许应该心存感激。

3. 2003年后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的

2004年
   
理查德·阿克塞尔
   
美国
   
“发现嗅觉受体和嗅觉系统的组织方式”
   


琳达·巴克
   
美国
   


2005年
   
巴里·马歇尔
   
澳大利亚
   
“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
   


罗宾·沃伦
   
澳大利亚
   


2006年
   
安德鲁·法厄
   
美国
   
“发现了RNA干扰——双链RNA引发的沉默现象”
   


克雷格·梅洛
   
美国
   


2007年
   
马里奥·卡佩奇
   
美国
   
“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引入特异性基因修饰的原理上的发现”
   


马丁·埃文斯爵士
   
英国
   


奥利弗·史密斯
   
美国
   


2008年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
   
德国
   
“发现了导致子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
   
法国
   
“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
   


吕克·蒙塔尼
   
法国
   


2009年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澳大利亚
   
“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
   


卡罗尔·格雷德
   
美国
   


杰克·绍斯塔克
   
英国
   


2010年
   
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
   
英国
   
“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奖”
   


2011年
   
布鲁斯·巴特勒
   
美国
   
"他们对于先天免疫机制激活的发现"
   


朱尔斯·霍尔曼
   
法国
   


拉尔夫 ·斯坦曼
   
美国
   
"他发现树突细胞和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
   


2012年
   
约翰·格登爵士
   
英国
   
“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写成多功能细胞”
   


山中伸弥
   
日本
   


2013年
   
詹姆斯·E·罗斯曼
   
美国
   
发现了细胞囊泡交通的运行与调节机制。
   


兰迪-W.谢克曼
   
美国
   


托马斯-C.苏德霍夫
   
德国
   伟大的楼主,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务必点“采纳"哦!谢谢合作!

2003年后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的

4. 谁知道近几年诺贝尔奖的获得主?

2009年:
化学奖: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理查德·施罗克 
物理奖:美国科学家约翰·霍尔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亨施,美国科学家罗伊·格劳伯因 
医学奖:澳大利亚医生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 
文学奖:英国作家哈罗德·品特 
和平奖: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及其总干事巴拉迪 
经济学奖:以色列经济学家罗伯特-奥曼和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斯切林 

2008年:
医学或生理学奖:德国人Harald zur Hausen以及两名法国人Francoise Barre-Sinoussi和Luc Montagnier。
医学或生理学奖:Harald zur Hausen、Francoise Barre-Sinoussi和Luc Montagnier
物理学奖:美国的南部阳一郎(Yoichiro Nambu)、日本的小林诚(Makoto Kobayashi)和益川敏英(Toshihide Maskawa)
化学奖:美国科学家马丁�9�9查非(Martin Chalfie)、美国华裔化学家钱永健(Roger Tsien)以及日本科学家下村修(Osamu Shimomura)
文学奖:法国作家克莱齐奥(Jean-Marie Gustave Le Clezio)
和平奖:芬兰前总统马蒂·阿赫蒂萨里

5. 诺贝尔生物奖近几年有哪些啊

2005年
巴里·马歇尔
澳大利亚
“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
罗宾·沃伦
澳大利亚

2006年
安德鲁·法厄
美国
“发现了RNA干扰——双链RNA引发的沉默现象”
克雷格·梅洛
美国

2007年
马里奥·卡佩奇
美国
“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引入特异性基因修饰的原理上的发现”
马丁·埃文斯爵士
英国
奥利弗·史密斯
美国

2008年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
德国
“发现了导致子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
法国
“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
吕克·蒙塔尼
法国

2009年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澳大利亚
“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
卡罗尔·格雷德
美国
杰克·绍斯塔克
英国

2010年
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
英国
“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奖”

2011年
博伊特勒
美国
"他们对于先天免疫机制激活的发现"
奥夫曼
法国
斯坦曼
美国
"他发现树突状细胞和其在后天免疫中的作用"

2012年
约翰·格登爵士
英国
“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写成多功能细胞”[1]
山中伸弥
日本

诺贝尔生物奖近几年有哪些啊

6. 2000到2015生物学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哪些

首先,没有诺贝尔生物学奖,只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0到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列表如下:
2000 阿尔维德·卡尔森(瑞典),保罗·格林加德(美),艾瑞克·坎德尔(美)。
2001 利兰·哈特韦尔(美),蒂姆·亨特(英),保罗·纳斯(英)。
2002 悉尼·布伦纳(英),H·罗伯特·霍维茨(美),约翰·E·苏尔斯顿(英)。
2003 保罗·劳特伯(美),彼得·曼斯菲尔德(英)。
2004 理查德·阿克塞尔(美),琳达·巴克(美)。
2005 巴里·马歇尔(澳大利亚),罗宾·沃伦(澳大利亚)。
2006 安德鲁·法厄(美),克雷格·梅洛·(美)。
2007 马里奥·卡佩奇(美),马丁·埃文斯(英),奥利弗·史密斯(美)。
2008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德),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法),吕克·蒙塔尼(法)。
2009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澳大利亚),卡罗尔·格雷德(美),杰克·绍斯塔克(英)。
2010 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英)。
2011 布鲁斯·巴特勒(美),朱尔斯·霍夫曼(法),拉尔夫·斯坦曼(美)。
2012 约翰·戈登(英),山中伸弥(日)
2013 詹姆斯·E·罗斯曼(美),兰迪·W·谢克曼(美),托马斯·C·苏德霍夫(德)。
2014 约翰·奥基夫(英),梅·布莱特·莫索尔(挪威),爱德华·莫索尔(挪威)。
2015 威廉·C·坎贝尔(爱尔兰),大村智(日),屠呦呦(中)。


扩展资料: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根据已故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目的在于表彰前一年在生理学或医学界做出卓越发现者。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正面为诺贝尔的半身侧面像,右边为诺贝尔的生卒年(罗马数字),左下角有作者签名“E.LINDBERG 1902”
奖章背面图案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健康女神许癸厄亚,正在从岩石中收集泉水,为生病的少女解渴。奖章上刻有一句拉丁文,大致翻译为:新的发现使生命更美好。
该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由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医科大学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负责评选,颁奖仪式于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的周年纪念日)举行。

7. 近几年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及发现(至2010年)谢啦

  1991——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奖名单
  1991年E.内尔(Erwin Neher)(1944-)(德国)
  B.萨克曼(Bert Sakmann)(1942-)(德国)
  发明了膜片钳技术,发现了细胞膜上单离子通道的功能
  1992年E.H.费希尔(Edmond H.Fischer)(1920-)(瑞士/美国)
  E.G.克雷布斯(Edwin G.Krebs)(1918-)(美国)
  发现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用,可逆性蛋白磷酸化是一种生物的调节机制
  1993年P.A.夏普(Phillip A.Sharp)(1944-)(美国)
  R.J.罗伯茨(Richard J.Roberts)(1943-)(美国)
  发现断裂基因
  1994年A.G.吉尔曼(Alfred G.Gilman)(1941-)(美国)
  M.罗德贝尔(Martin Rodbell)(1925-1998)(美国)
  发现G蛋白及其在细胞中转导信息的作用
  1995年E.B.刘易斯(Edward B.Lewis)(1918-2004)(美国)
  E.F.维绍斯(Eric F.Wieschaus)(1947-)(美国)
  C.N.福尔哈德(Christiane Nusslein Volhard)(1942-)(女)(德国)
  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
  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等增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
  1996年P.C.多尔蒂(Peter C.Doherty)(1940-) (澳大利亚)
  R.M.青克纳格尔(Rolf M.Zinkernagel)(1944-)(瑞士)
  发现细胞的介导免疫保护特征
  1997年S.B.普鲁西纳(Stanley B.Prusiner)(1942-)(美国)
  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致病因子——朊蛋白(PRION)并在其致病
  机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1998年 R.F.福尔荷格特(Robert F.Furchgott)(1916-)(美国)
  L.J.依格那罗(Louis J.Ignarro)(1941-)(美国)
  F.穆莱德(Ferid Murad)(1936-)(美国)
  发现一氧化氮在心血管系统中作为一种信号分子
  1999年 君特•布洛伯尔(Gunter Blobel)(1936-)(美国)
  发现蛋白质内部具有内在信号决定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转移和定位
  2000年 阿尔维德•卡尔松(Arvid Carlsson)(1923-)(瑞典)
  保罗•格林加德(Paul Greengard)(1925-)(美国)
  埃里克•坎德尔(Eric R.Kandel)(1929-)(美籍奥地利人)
  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
  2001年 利兰•哈特韦尔(Leland H.Hartwell)(1939-)(美国)
  蒂莫西•亨特(R.Timothy.Hunt)(1943-)(英国)
  保罗•纳斯(Sir Paul M.Nurse)(1949-)(英国)
  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
  2002年 悉尼•布雷内(Sydney Brenner)(1927-)(英国)
  约翰•苏尔斯顿(John E.Sulston)(1942-)(英国)
  罗伯特•霍维茨(H.Robert Horvitz)(1947-)(美国)
  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
  2003年 保罗•劳特布尔(Paul C.Lauterbur)(1929-)(美国)
  彼得•曼斯菲尔德(Sir Peter Mansfield)(1933-)(英国)
  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领域获得关键性发现,最终促使核磁共振
  成像仪的出现
  2004年 理查德•阿克塞尔(Richard Axel)(1946-)(美国)
  琳达•巴克(linda B.Buck)(1947-)(女)(美国)
  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工作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2005年 巴里•马歇尔(Barry J.Marshall)(1951-)(澳大利亚)
  罗宾•沃伦 (J.Robin Warren)(1937-)(澳大利亚)
  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并且证明了由于幽门螺杆菌的
  感染会引起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2006年 安德鲁•菲尔(Andrew Z.Fire) (1959-)(美国)
  克雷格•梅洛(Craig C.Mello)(1960-)(美国)
  发现了“RNA(核糖核酸)干扰(RNAi)”机制及基因沉默现象研究领域
  的杰出贡献
  2007年马里奥•卡佩基(美国)奥利弗•史密斯(美国)马丁•埃文斯(英国)
  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有着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基因靶向”技术的帮助下,科学家可以使小鼠体内的特定基因丧失功能。此类“基因敲除”试验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基因在胚胎发育等多种现象中发挥何种作用。“基因靶向”技术为阐明人类疾病的发生机理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8年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德国)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法国)和吕克•蒙塔尼(法国)
  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因发现人乳突淋瘤病毒引发子宫颈癌获此殊荣,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和吕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此殊荣。
  2009年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美国)、卡罗尔•格雷德(Carol W.Greider)(美国)、杰克•绍斯塔克(Jack W.Szostak)(美国)
  发现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
  2010年罗伯特•爱德华兹(英国)
  因其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1-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名单

  2001年 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和美国科学家巴里·夏普雷斯,以表彰他们在不对称合成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三位化学奖获得者的发现则为合成具有新特性的分子和物质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现在,像抗生素、消炎药和心脏病药物等,都是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制造出来的。2001年的化学奖得主就是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使用一种对映体试剂或催化剂,把分子中没有作用的一部分剔除,只利用有效用的一部分,就像分开人的左右手一样,分开左旋和右旋体,再把有效的对映体作为新的药物,这称作不对称合成。   诺尔斯的贡献是在1968年发现可以使用过渡金属来对手性分子进行氢化反应,以获得具有所需特定镜像形态的手性分子。他的研究成果很快便转化成工业产品,如治疗帕金森氏症的药L-DOPA就是根据诺尔斯的研究成果制造出来的。
  1968年,诺尔斯发现了用过渡金属进行对映性催化氢化的新方法,并最终获得了有效的对映体。他的研究被迅速应用于一种治疗帕金森症药物的生产。后来,野依良治进一步发展了对映性氢化催化剂。夏普雷斯则因发现了另一种催化方法——氧化催化而获奖。他们的发现开拓了分子合成的新领域,对学术研究和新药研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成果已被应用到心血管药、抗生素、激素、抗癌药及中枢神经系统类药物的研制上。现在,手性药物的疗效是原来药物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在合成中引入生物转化已成为制药工业中的关键技术。
  诺尔斯与野依良治分享诺贝尔化学奖一半的奖金。夏普雷斯现为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学院化学教授,将获得另一半奖金。
  2002年   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
  以表彰他们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的贡献。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分别表彰了两项成果,一项是约翰·芬恩与田中耕一“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他们两人将共享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一半的奖金;另一项是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他将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另一半的奖金。
  2003年 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
  分别表彰他们发现细胞膜水通道,以及对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研究作出的开创性贡献。他们研究的细胞膜通道就是人们以前猜测的“城门”。
  2004年 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其实他们的成果就是发现了一种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   2005年  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理查德·施罗克。他们获奖的原因是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烯烃复分解反应广泛用于生产药品和先进塑料等材料,使得生产效率更高,产品更稳定,而且产生的有害废物较少。瑞典皇家科学院说,这是重要基础科学造福于人类、社会和环境的例证。
  2006年 罗杰·科恩伯格
  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而独自获得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在一份声明中说,科恩伯格揭示了真核生物体内的细胞如何利用基因内存储的信息生产蛋白质,而理解这一点具有医学上的“基础性”作用,因为人类的多种疾病如癌症、心脏病等都与这一过程发生紊乱有关。
  2007年   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
  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2008年   美国Woods Hole海洋生物学实验室的下村修(Osamu Shimomura)、哥伦比亚大学的Martin Chalfie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钱永健(Roger Yonchien Tsien)
  因发现并发展了绿色荧光蛋白(GFP)而获得该奖项。
  2009年   美国生物学家Venkatraman Ramakrishnan(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美国科学家Thomas A. Steitz(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女生物学家Ada E. Yonath(阿达·约纳特)
  因在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中的贡献共同获该奖。
  2010年   美国科学家理查德·海克(Richard F, Heck)、伊智根岸(Ei-ichi Negishi)和日本科学家铃木彰(Akira Suzuki)
  因在有机合成领域中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的卓越研究获奖。钯催化的交叉偶联是今天的化学家所拥有的最为先进的工具。这种化学工具极大地提高了化学家们创造先进化学物质的可能性,例如,创造和自然本身一样复杂程度的碳基分子。碳基(有机)化学是生命的基础,它是无数令人惊叹的自然现象的原因:花朵的颜色、蛇的毒性、诸如青霉素这样的能杀死细菌的物质。有机化学使人们能够模仿大自然的化学,利用碳能力来为能发挥作用的分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框架,这使人类获得了新的药物和诸如塑料这样的革命性材料。这一成果广泛应用于制药、电子工业和先进材料等领域,可以使人类造出复杂的有机分子。

  PS:化学奖有很大一部分颁发给研究生物方向的科学家,希望对你有帮助!

近几年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及发现(至2010年)谢啦

8. 历年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

历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奖名单 时间 获奖人及国籍 获奖原因 1901年 E . A . V . 贝林(德国人) 从事有关白喉血清疗法的研究 1902年 R.罗斯(英国人) 从事有关疟疾的研究 1903年 N.R.芬森(丹麦人) 发现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 1904年 I.P.巴甫洛夫(俄国人) 从事有关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1905年 R.柯赫(德国人) 从事有关结核的研究 1906年 C.戈尔季(意大利人) S.拉蒙-卡哈尔(西班牙人) 从事有关神经系统精细结构的研究 1907年 C.L.A.拉韦朗(法国人) 发现并阐明了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 1908年 P.埃利希(德国人)、 E.梅奇尼科夫(俄国人) 从事有关免疫力方面的研究 1909年 E.T.科歇尔(瑞士人) 从事有关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 1910年 A.科塞尔(德国人) 从事有关蛋白质、核酸方面的研究 1911年 A.古尔斯特兰德(瑞典人) 从事有关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 1912年 A.卡雷尔(法国人) 从事有关血管缝合以及脏器移植方面的研究 1913年 C.R.里谢(法国人) 从事有关抗原过敏的研究 1914年 R.巴拉尼(奥地利人) 从事有关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与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1919年 J.博尔德特(比利时人) 作出了有关免疫方面的一系列发现 1920年 S.A.S.克劳(丹麦人) 发现了有关体液和神经因素对毛细血管运动机理的调节 1922年 A.V.希尔(英国人) 从事有关肌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问题的研究 迈尔霍夫(德国人) 从事有关肌肉中氧消耗和乳酸代谢问题的研究 1923年 F.G.班廷(加拿大) J.J.R.麦克劳德(加拿大人) 发现胰岛素 1924年 W.爱因托文(荷兰人) 发现心电图机理 1926年 J.A.G.菲比格(丹麦人) 发现菲比格氏鼠癌(鼠实验性胃癌) 1927年 J.瓦格纳-姚雷格(奥地利人) 发现治疗麻痹的发热疗法 1928年 C.J.H.尼科尔(法国人) 从事有关斑疹伤寒的研究 1929年 C.艾克曼(荷兰人) 发现可以抗神经炎的维生素 F.G.霍普金斯(英国人) 发现维生素B1缺乏病并从事关于抗神经炎药物的化学研究 1930年 K.兰德斯坦纳(美籍奥地利人) 发现血型 1931年 O.H.瓦尔堡(德国人) 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1932年 C.S.谢林顿 E.D.艾德里安(英国人) 发现神经细胞活动的机制 1933年 T.H.摩尔根(美国人) 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 1934年 G.R.迈诺特 W.P.墨菲 发现贫血病的肝脏疗法 G.H.惠普尔(美国人) 1935年 H.施佩曼(德国人) 发现胚胎发育中背唇的诱导作用 1936年 H.H.戴尔(英国人) O.勒韦(美籍德国人) 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 1937年 A.森特-焦尔季(匈牙利人) 发现肌肉收缩原理 1938年 C.海曼斯(比利时人) 发现呼吸调节中颈动脉窦和主动脉的机理 1939年 G.多马克(德国人) 研究和发现磺胺药 1943年 C.P.H.达姆(丹麦人) 发现维生素K E.A.多伊西(美国人) 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 1944年 J.厄兰格 H.S.加塞(美国人) 从事有关神经纤维机制的研究 1945年 A.弗莱明 E.B.钱恩 发现表霉素以及表霉素对传染病的治疗效果 H.W.弗洛里(英国人) 1946年 H.J.马勒(美国人) 发现用X射线可以使基因人工诱变 1947年 C.F. 科里 G.T.科里(美国人) 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 B.A.何赛(阿根廷人) 发现脑下垂体前叶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 1948年 P.H.米勒(瑞士人) 发现并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 1949年 W.R.赫斯(瑞士人) 发现动物间脑的下丘脑对内脏的调节功能 1950年 E.C.肯德尔 P.S.亨奇(美国人) 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T.赖希施泰因(瑞士人) 1951年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