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艺术的成语故事

2024-05-14

1. 有关于艺术的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有关于艺术的成语故事

2. 有哪些关于艺术的成语故事

一、滥竽充数: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受到了特别优厚的待遇。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便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
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
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潜王继位,潜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浑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胆的。心想,这回要露出马脚来了,丢饭碗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连脑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潜王还没叫他演奏,就赶紧溜走了。
二、画蛇添足:
战国时,楚国一位祠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人多酒少,很难分配。于是有人提议来画个蛇比赛。谁先画好,谁就先喝这壶酒。于是,大家在地上画蛇。
第一个把蛇画好的人,看见其他人都还在画,便左手拿过酒壶,右手提着画笔,替蛇画上了几只脚。正当他画蛇脚的时候,另一个人已经画好了蛇,夺过他手中的酒壶说:“蛇是没有脚的,你添上脚画的就不是蛇了。”说罢,张口就喝酒。

三、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画家叫文兴可,善于画竹子。他在自己的住房周围,栽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常去观察竹子的不同姿态与变化。
因而对竹子的形象非常 熟悉,所以 他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宋史·文同传》里说:“当时人们纷纷请他画竹子,送去的绢,堆了一大堆,他有时厌烦地把它们扔在地上。”
当时,文兴可的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兆补之写了一首诗赞扬他的绘竹艺术,其中 有两句:“ 兴可画竹时,胸有成竹。
四、按图索骥:
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五、爱毛反裘:
魏国国君魏文侯外出游玩,看见有个人反穿着皮袄而又背着柴草,就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让毛朝里而皮朝外呢?”背柴草的人回答:“我这是因为爱惜毛。”魏文侯说:“你难道不知道,如果皮磨损破了,毛也就无处附依了吗?”成语“爱毛反裘”由此故事引申而来。

3. 关于艺术的成语故事

爱毛反裘:比喻本末倒置,贪小失大 
魏国国君魏文侯外出游玩,看见有个人反穿着皮袄而又背着柴草,就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让毛朝里而皮朝外呢?”背柴草的人回答:“我这是因为爱惜毛。”魏文侯说:“你难道不知道,如果皮磨损破了,毛也就无处附依了吗?”成语“爱毛反裘”由此故事引申而来。 

出尔反尔:比喻前后言行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战国时,邹国与鲁国交战失败。邹穆公向猛子发牢骚说:“我的官员在这次战斗中死了三十三人,老百姓却见死不救,实在太可恶了。”孟子回答说:“当遭受饥荒时,你的百姓饿死、逃荒,而你的官吏看着仓库里堆满了粮食、财物也不去救济他们。你们不关心百姓的死活,百姓怎么会来关心你们呢?‘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当时此句的意思是: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后来由于故事而使得意思引申为今意)”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战国时,楚国一位祠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人多酒少,很难分配。于是有人提议来画个蛇比赛。谁先画好,谁就先喝这壶酒。于是,大家在地上画蛇。第一个把蛇画好的人,看见其他人都还在画,便左手拿过酒壶,右手提着画笔,替蛇画上了几只脚。正当他画蛇脚的时候,另一个人已经画好了蛇,夺过他手中的酒壶说:“蛇是没有脚的,你添上脚画的就不是蛇了。”说罢,张口就喝酒。 

还有个比较出名的,因为上过初中都会知道这个成语。 
讳疾忌医:指隐瞒病情,害怕就医。比喻掩饰缺点、错误,怕听批评意见 
典故故事我就不写了,初一课本上有古汉语版。神医扁鹊是战国时期名医秦越人

关于艺术的成语故事

4. 有哪些关于艺术的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5. 艺术的成语故事

 关于艺术的成语故事
                         与艺术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大家有了解过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艺术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艺术的成语故事一          爱毛反裘:比喻本末倒置,贪小失大 
         魏国国君魏文侯外出游玩,看见有个人反穿着皮袄而又背着柴草,就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让毛朝里而皮朝外呢?”背柴草的人回答:“我这是因为爱惜毛。”魏文侯说:“你难道不知道,如果皮磨损破了,毛也就无处附依了吗?”成语“爱毛反裘”由此故事引申而来。
         关于艺术的成语故事二          出尔反尔:比喻前后言行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战国时,邹国与鲁国交战失败。邹穆公向猛子发牢骚说:“我的官员在这次战斗中死了三十三人,老百姓却见死不救,实在太可恶了。”孟子回答说:“当遭受饥荒时,你的百姓饿死、逃荒,而你的官吏看着仓库里堆满了粮食、财物也不去救济他们。你们不关心百姓的死活,百姓怎么会来关心你们呢?‘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当时此句的意思是: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后来由于故事而使得意思引申为今意)”
         关于艺术的成语故事三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战国时,楚国一位祠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人多酒少,很难分配。于是有人提议来画个蛇比赛。谁先画好,谁就先喝这壶酒。于是,大家在地上画蛇。第一个把蛇画好的人,看见其他人都还在画,便左手拿过酒壶,右手提着画笔,替蛇画上了几只脚。正当他画蛇脚的时候,另一个人已经画好了蛇,夺过他手中的酒壶说:“蛇是没有脚的,你添上脚画的就不是蛇了。”说罢,张口就喝酒。
    ;

艺术的成语故事

6. 关于艺术的成语故事

宋朝有个画家叫文兴可,善于画竹子。他在自己的住房周围,栽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常去观察竹子的不同姿态与变化。因而对竹子的形象非常
熟悉,所以
他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宋史·文同传》里说:“当时人们纷纷请他画竹子,送去的绢,堆了一大堆,他有时厌烦地把它们扔在地上。”
当时,文兴可的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兆补之写了一首诗赞扬他的绘竹艺术,其中
有两句:“
兴可画竹时,胸有成竹。”

7. 关于艺术的成语故事

余音绕梁 出 处 :《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我国古时有一位善歌者韩娥,韩国人。一次她经过齐国,因路费用尽,便在齐国都城(临淄,今属山东)的雍门卖唱筹资。韩娥声音清脆嘹亮,婉转悠扬,十分动人。这次演唱,轰动全城。唱完以后,听众还聚在雍门,徘徊留恋,不肯散去。有人便到旅店去找韩娥,请她再来演唱。 
  可是旅店老板却对韩娥很不礼貌,韩娥忍不住放声大哭。哭声悲伤凄楚,附近居民,都被感动得流下泪来。由于韩娥的歌声,婉转动听,唱完以后两三天,似乎还有遗留的歌声,在屋梁间缭绕飘荡,一连三天,大家都难过得吃不下饭。当人们听说韩娥已经出城离去时,立刻派人去追,苦苦挽留。韩娥不便违拗百姓的要求,便回来为大家继续演唱了一次。听众很高兴,几天来的悲伤情绪一扫而空。 《列子·汤问》在描写这一情节时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从此,人们称赞歌声或音乐的美妙,余音不绝,就常用“绕梁三日”来比喻。

关于艺术的成语故事

8. 关于艺术的成语故事

爱毛反裘:比喻本末倒置,贪小失大
出尔反尔:比喻前后言行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战国时,邹国与鲁国交战失败。邹穆公向猛子发牢骚说:“我的官员在这次战斗中死了三十三人,老百姓却见死不救,实在太可恶了。”孟子回答说:“当遭受饥荒时,你的百姓饿死、逃荒,而你的官吏看着仓库里堆满了粮食、财物也不去救济他们。你们不关心百姓的死活,百姓怎么会来关心你们呢?‘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当时此句的意思是: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后来由于故事而使得意思引申为今意)”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战国时,楚国一位祠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人多酒少,很难分配。于是有人提议来画个蛇比赛。谁先画好,谁就先喝这壶酒。于是,大家在地上画蛇。第一个把蛇画好的人,看见其他人都还在画,便左手拿过酒壶,右手提着画笔,替蛇画上了几只脚。正当他画蛇脚的时候,另一个人已经画好了蛇,夺过他手中的酒壶说:“蛇是没有脚的,你添上脚画的就不是蛇了。”说罢,张口就喝酒。
还有个比较出名的,因为上过初中都会知道这个成语。
讳疾忌医:指隐瞒病情,害怕就医。比喻掩饰缺点、错误,怕听批评意见
典故故事我就不写了,初一课本上有古汉语版。神医扁鹊是战国时期名医秦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