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柯蒂斯的人物轶事

2024-04-28

1. 爱德华·柯蒂斯的人物轶事

在柯蒂斯生活的年代,尽管白人摄影师早已涉足保留地,但印第安人依然认为照片会偷走他们的灵魂,同时,由于缺乏信任,也不愿向白人谈论其文化生活。可以想象,柯蒂斯要让印第安人接受他,做了怎样艰难的说服工作。“每一个老者离去时,一种不可替代的信息也随之而去。”他决心去寻找那些作为部族文化载体的老者,听他们讲从前的故事,并从组织、宗教、饮食、舞蹈、服装、婚嫁等25个方面对信息加以整理。他的真诚打动了许多部落的首领。就这样,在30年的时间里,柯蒂斯这个被印第安人称为“捕捉影子的人”,足迹遍及密西西比河以西80个印第安部落,用镜头多侧面地记录下了印第安人的生活形态。 柯蒂斯颇具摄影天赋,12岁就自制相机自学摄影。成年后,他在西雅图建立了摄影工作室,并很快成了当地最受追捧的摄影师。收入稳定的柯蒂斯喜欢到大自然中采风。1898年,柯蒂斯在山中搭救了一组迷途遇险的科学家,其中就包括美国印第安文化研究权威乔治·伯德·吉奈尔。两人的相识促成了柯蒂斯1900年的西部大平原之行。在那里,他走进印第安部落,目睹了在当时已十分罕见的大型太阳舞表演。那种混杂了神秘、野性、尊贵、骄傲的生活和习俗深深打动了他,同时,也让他产生了一种紧迫感——这是一种渐行渐远的文化,他要用镜头和文字为后人留下一笔关于土著文化的神圣遗产。这次远征成了他印第安文化苦旅的开端。充满争议的摄影师一些批评家认为,柯蒂斯的作品扭曲了时代背景。美国在西部设立印第安人保留地,既是为了把印第安人与白人社区隔离开来,同时也担负着“文明开化”的功能。因此,在柯蒂斯时代,印第安人的生活已开始受到现代生活的影响。为了表现未被白人文化“污染”的印第安人生活形态,柯蒂斯在拍摄时或要求印第安人穿戴上他们先祖的服饰,再现某种场景和仪式,或在处理底片时,小心翼翼地消除一些现代物件,如马车、闹钟、金属工具、现代服饰以及汽车和摩托艇等。还有人指出,柯蒂斯的作品片面描述了印第安人生活平和美丽的一面,却刻意回避了19、20世纪之交印第安人生活 绝望的一面。与批评相比,肯定的声音明显是主流,特别是柯蒂斯作品的历史价值赢得了高度评价。一些部落正是从他的照片和文字中获得灵感,复活了某些传统和宗教仪式。专家指出,柯蒂斯在拍摄过程中,其实内心充满矛盾,他一方面感到了印第安人传统的美丽,另一方面又认为,他们唯一生存的希望,就是把传统远远地抛诸脑后,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他所要做的,就是留住这份美丽,为一种在他看来即将消失的文化保留一份永恒的记忆。柯蒂斯的做法也许多少有“摆拍”之嫌,但百年后的今天,即便有摄影师热情、执着如柯蒂斯,时间恐怕也不允许他做同样的事了。

爱德华·柯蒂斯的人物轶事

2. 爱德华·柯蒂斯的介绍

爱德华·柯蒂斯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是一位以拍摄美国西部和北美印地安人而著名的摄影师。1898年他展开了拍摄北美印第安人的考察探险之旅,拍摄了80余个印第安人部落,足迹踏遍密西西比河以西所有的印第安部落。最终编成了20卷《北美印第安人》巨作,包括大量的图片和详尽的文字说明,全面展现了北美印第安人政治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和文化。

3. 爱德华·柯克的生平

柯克生于诺富克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早年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接受教育,1578年成为律师。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他开始拥有权力和财富,并当选为下议院发言人,1592年40岁刚过就被任命为伦敦市的副检察长和记录法官,1594年又被任命为总检察长。1606年被任命为民事法院的首席法官。这时他还是王权的护卫者,但自1606年被任命为民事法庭首席法官以后,一连串的矛盾引起了他的司法生涯的中断,他曾不怕触怒詹姆斯一世,主张普通法是最高法律,国王以本人的身分不能裁断任何案件。1610年他再度在王室会议宣布国王不能变更普通法的任何部分,也不能宣告以前的无罪为有罪。柯克立场坚定,不腐化,受人尊重。詹姆斯为了收买他,曾任命他为王座法院的首席法官,并任命他为枢密院顾问。但他在王座法院任内,仍继续维护普通法对一切人的最高权力,只有议会可以除外。尽管1615年他受到一些挫折和怀疑,但他仍勇敢的不屈服于国王所发出的指令。1616年英国枢密院在弗朗西斯·培根的策画下对柯克提出控诉,他终于于1616年11月被解职。后来通过女儿的关系又逐渐回到政界。1617年重现回枢密院和星法院。1620年重新成为国会议员。理论上他是国王的支持者,但实际上是大众党的领导人,由于他反对查理亲王的婚事,参加对培根的控诉,又为国会的自由权利进行辩护,结果被监禁达九个月。但他所提倡的自由权利法案却于1628年最终成为「权利请愿书」。这是他的最高荣誉。之后他退休了。柯克的性格有点咄咄逼人,也有点狭隘,但他的法律意识超群,在捍卫普通法,反对教会和反对王室特权方面功勋显著。着作有《英国法总论》(共四卷,1628~1644) 。

爱德华·柯克的生平

4. 爱德华·蒂奇的人物生平

 他长着一把浓密而又极具个性的络腮胡,看起来非常张扬,有时不得不用带子扎成很多细长的辫子。他只有左眼是完好的,左腿由一根木头代替,一年四季脚蹬鹿皮靴。他宽阔的肩上总披着弹药带,上面有着插在手枪套里的三把枪和满满的弹夹。 爱德华·蒂奇1680年出生英国的布里斯托尔。当时的英国动荡不安,与作为多年来的海上竞争对手西班牙,正处于交战状态。于是,英国政府便默许一些武装民船在海上进攻和抢劫那些过往的外国商船(其目标主要针对西班牙商船),年轻的黑胡子在这样的武装民船上当了水手。1713年,“英西海战”落下帷幕,西班牙战败。根据《乌得勒支条约》不仅将直布罗陀海峡割让给英国,还使英国获得了贩卖奴隶的垄断权,大英帝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霸主。随即“三角贸易”开始兴起。所谓“三角贸易”是以贩卖奴隶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当时,大量的英国商人从利物浦、布里斯托尔和伦敦等地把玻璃、陶瓷器皿、各种装饰品、杜松子酒、枪支弹药、铜锡器物用船运往非洲交换黑奴,再把黑奴运往西印度和南美洲殖民地的种植园,卖给种植园主,然后买进殖民地的糖、烟草等返回英国。“三角贸易”为英国带来源源不断的金钱,很多人在短时间内变得非常富有。在这样的贸易氛围中,原来的武装民船可谓如鱼得水,好多水手成了职业海盗。到后来,他们竟然发展到不但抢劫别国的商船,就连英国自己的船只也不放过。于是,整个加勒比海成了海盗们的狩猎场,当女王下令武装民船停止对商船进攻时,才发现什么叫玩火自焚。黑胡子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开始了他惊心动魄的海盗生涯。   1716年这一年,对黑胡子来说,是个“事业”上的转折点,这一年,他开始跟随著名的霍尼戈尔德船长当海盗,后来霍尼戈尔德船长任命他在一艘劫掠来的小船上担任指挥官。黑胡子忠心耿耿地跟随霍尼戈尔德船长干了两年。后来在加勒比海一带,霍尼戈尔德船长成功地抢掠了一艘从非洲到美洲贩卖奴隶和运送珠宝的大商船,那是一艘在荷兰建造的非常豪华,并配备了36门火炮的三桅帆船。当时,船上除了有数量众多的奴隶之外,还满载着黄金、银子和宝石,霍尼戈尔德船长把这艘船弄到手之后,就作为酬劳转送给了爱德华·蒂奇。   黑胡子异常激动地接过来这艘战斗力极强的大商船,把它重新命名为“安妮女王复仇号”,从此另起炉灶。黑胡子刚开始单打独斗时还默默无闻,但他头一次出航就一举成名。原来,当时的海盗们毕竟打的为女王陛下服务的旗号,所以他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避开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即便是狭路相逢,也尽量避免战斗,除非陷入绝境,他们是不会与英国海军交战的。但黑胡子却不论三七二十一,他天生是个亡命徒,在别人眼中看来是天塌地陷的大祸,但在他看来正好是最有刺激的挑战。所以他一出海就直奔东海岸的英国海防处,在军港的港口,明目张胆地抢劫了英国商船“爱伦”号。   当时在港内停泊的英国海军战舰一看竟然是英国海盗青天白日之下攻击英国战舰,大吃一惊,迅速出港截击。英国战舰首先开火了,黑胡子驾着“复仇女王”号船避开对方的炮击,瞅准机会全速前进拦腰撞在了英国战舰上。这种自杀性的亡命徒做法简直把英国皇家的海军们吓得目瞪口呆,因为他们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打法,一时间手足无措。而黑胡子手下的海盗们则趁机举枪向甲板上疯狂射击,英国官兵死伤惨重,在惊恐万分中狼狈逃窜。黑胡子从此名震天下,而整个大西洋沿岸来往船只要听到这个名字无不望风而逃。 正当人们被黑胡子这个名字闹得人心惶惶时,他却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令追捕他的英国海军无功而返。过了两年,当这事渐渐被人们忘却时,他又悄悄地冒了出来。从此,北至弗吉尼亚南至洪都拉斯之间的航线上,所有来往船只几乎都在他的抢劫范围之内,好多商船成了他的囊中之物。经过了长达18个月的疯狂抢劫,黑胡子战利品堆积如山。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些港口城市,他以低廉的价钱处理掉了很多抢来的东西。更令人难以想像的是,人们很快发现黄金和金钱并非此人惟一的爱好,他最大嗜好是以折磨人受罪为乐趣,直到折磨致死。   后来的黑胡子每劫到一艘船都下令把旅客双手捆住,再蒙住他们的双眼,用利剑威逼着他们一个接一个在船舷上跳进大海,直到整船的旅客全部死光为止。一次,有位被俘的船长稍微对黑胡子表示反抗,他就把这个船长的鼻子的和耳朵割下,当场逼着他把血淋淋的耳朵和鼻子吃下去。最残忍的是,黑胡子不但滥杀无辜,而且就连跟随他卖命的手下也不放过。据说,每当抢掠到一批财宝需要埋藏时,他都带着一个水手一同前往,然而,当埋到半截时,他常常从背后突然袭击杀死这名水手,将他的尸体和财宝一起埋下。1718年5月,黑胡子成功地实现了堪称是他整个海盗生涯中一次最大胆的突袭:他率领四艘海盗船封锁了南卡罗来纳州首府查尔斯顿,将港内的船只洗劫一空,然后放了一把大火。顷刻间,所有的船只都陷入一片火海。在这次抢劫中,他绑架了不少人质和市政议会的议员,以砍下这些人质的头要挟,要求市政府以巨额的赎金来换取人质的自由。在黑胡子的残暴威逼下,市政府不得不满足了他的要求。当黑胡子的海盗船队离开查尔斯顿港时,不仅获得棉花、烟草等大量物品,还勒索来150万英镑的赎金。这笔巨额赎金足够他终生享用。于是,他便想趁机散伙,把财宝自己独吞。  为了除掉那些跟他出生入死的同伙,他设下一条毒计,驾驶着“安妮女王的复仇”号和另外两艘船来到一个孤岛旁故意搁浅,让自己的手下登岸去检查修理,他和另外40名心腹趁机乘船迅速离开这座孤岛。 两天后,英格兰少校博奈特偶然地驾着他的帆船来到这个荒无人烟的小岛,才把这些被黑胡子甩下的海盗全部救了出来。   当时,尽管南卡罗来纳州市政府的大多议员都被黑胡子的淫威所吓倒,但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弗吉尼亚州州长亚历山大·施普茨伍德。此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杀掉“黑胡子”,而黑胡子这种对自己同伙的绝情无义,也激怒了当时所有活着回来的海盗。他们联系到很多被黑胡子伤害的商人、种植园主一起找到施普茨伍德,决心向他复仇。  很快,这位州长发布公告,鼓励广大民众帮助政府抓捕黑胡子及其同伙。市政府悬赏,抓到黑胡子本人奖100英镑;抓到其他的海盗船长奖40英镑;抓到他手下干将奖20英镑;抓到下级军官奖15英镑;抓到普通海盗奖10英镑。   另外,州长施普茨伍德还向英格兰海军基地求助。皇家海军便派出了“珍珠”号和“里姆”号两艘战舰,共装载了60多名水手和大量武器,前去帮助捉拿黑胡子。海军中尉罗伯特·梅纳德是这两艘战舰的总指挥官。   1718年秋,施普茨伍德接到密报说黑胡子的旗舰“冒险者”停泊在奥克拉库克湾,他立刻派遣那两艘军舰前去抓捕。而此时的黑胡子也通过其内线,州长的秘书处得到了密报。晚上他们先在岸上通宵狂饮,天亮后才回到那艘配备了9门火炮的海盗船上。1718年11月17日下午,双方开始交火,梅纳德中尉老远就看见对方海盗船的桅杆顶上悬挂着黑胡子的旗帜—黑色底图上印有一颗血红色的心和白色的骷髅头。 1718年黑胡子围攻北美的英国殖民地北卡罗来纳的查尔斯顿港口,黑胡子虽然索得赎金和药品,北卡罗来纳总督已经向英国海军寻求援军。5月时,黑胡子率领的海盗船在奥克拉库克海湾被英国皇家海军军舰里姆号及珍珠号拦截。在血腥的战斗中,海盗一方几乎获胜的时候,黑胡子本人连挨了五枪、被刺二十刀,死在了英军梅纳德中尉的手上。梅纳德船长把黑胡子蒂奇的人头挂在军舰的旗杆上宣示胜利。黑胡子的炮手毕竟久经沙场,刚开始战斗他们就准确地击中了“里姆”号,船上的士兵们伤亡惨重,船长贝克当即阵亡。黑胡子调转炮口射向了“珍珠”号。双方激战中,只见黑胡子船长拿着点燃的导火线靠近火炮的导火管,他阴沉着脸喊道:“见鬼去吧!”立刻,手中的小火花蹦了起来,沿着导火索向后蔓延。随后,后镗炮在叉形活动炮架上猛地一撞,一颗致命的炮弹就向着英格兰战船喷射出去。海盗船上的火炮队一发接一发地用后镗炮朝着皇家海军的军舰上炮击。英格兰单桅帆船和海盗船一米一米地逐渐靠近,直到两艘船突然接触,船舷碰到了一起。由于奥克拉库克湾地形复杂,到处都是浅滩和暗礁,双方的船很快就都搁浅了,海战变成了陆战。这时,海军船上的梅纳德中尉命令所有士兵立即隐藏起来,只留两个人还站在甲板上作为诱饵,黑胡子果然上当,他认为船上所有的人都被炸死。便带着手下狂吼着爬上了“珍珠”号,皇家海军突然从下面冲了出来,开始了激烈的肉搏战。血战中,梅纳德中尉最后只剩下12名活着的士兵。黑胡子以为他马上即可得胜。突然,他发现了梅纳德中尉,拔枪便射。黑胡子和梅纳德中尉当时几乎是同时拔出了手枪,但黑胡子因为喝醉了酒没能打中,倒是梅纳德一枪打中了他的肚子,黑胡子一声惨叫扑过来一下打断了梅纳德的佩剑,一个水兵眼疾手快,连忙上来一刀刺中了他的脖子。黑胡子一边喷着血一边死死掐住梅纳德的喉咙,其他的水兵则一窝蜂地冲上去连击带打,直到把他打死为止。   事后,梅纳德中尉和士兵们清理战场时,在黑胡子身上总共发现有25处刀伤和5处枪伤。他命令手下把黑胡子的头砍了下来后,将躯体喂了鲨鱼。   有关黑胡子的头颅后来流传两种说法:有人说,黑胡子的头被砍下来后,围绕“冒险”号游了很多圈,直到永远地消失在大海的深处。   也有人说,梅纳德中尉把砍下的头作为鉴戒,挂在军舰的牙樯上带回了弗吉尼亚。一个星期后,黑胡子的头颅被熬煮了,用银箔裹着,做成了骷髅杯。后来,人们在很多小酒馆里使用它,直到这个镀了银的海盗头在美国东海岸神秘消失。 黑胡子一死,他埋藏的财宝就成了好多人搜寻的目标,由于始终找不到,有人就想从他的头上找到他隐藏财宝的线索。 实际上,寻找黑胡子宝藏的行动从他刚被打死之后就开始了。当时,黑胡子被梅纳德中尉打死后,皇家海军的士兵们就搜遍了黑胡子海盗船上所有可以隐藏财宝的地方。但是他们搜来搜去,只发现了145袋可可豆、11桶葡萄酒、1桶蓝靛和1包棉花,却并没有找到金银珠宝。从那时起,有关黑胡子下落不明的宝藏就开始流传成无数种说法,因为凡是被黑胡子抢掠过的商船船长们都知道,他肯定藏起了大量的财宝,但是那些财宝究竟在哪儿呢? 于是,凡是与黑胡子有关的生活用品和住所都成了寻宝者搜索的目标。多少年之后,他们终于承认,黑胡子太狡猾了,他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和任何线索,更别提什么藏宝图。不仅如此,黑胡子在死前不久曾宣称,只有魔鬼和他本人才能找到他藏宝的地点。  1997年,黑胡子海盗船队的旗舰“安妮女王复仇号”沉没了270年后,美国的一个潜水员终于发现了它的踪迹。后经考古学家测定,“安妮女王复仇号”的残骸位于距北卡罗来纳州海岸两百米的那个所谓的“飓风走廊”处。于是,人们开始期待着能在水下捞出一批财宝。当然,这只是寻宝者的一种愿望,至于这愿望什么时候能付诸实现变为现实,还不清楚。

5. 爱德华·爱因斯坦的人物生平

 1929年,爱德华不幸得了精神分裂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得知后特地前去探望,对孩子所遭受的疾病折磨深感痛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第二任妻子后来写道:“爱因斯坦探望儿子后,内心非常难过。他比任何人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虽然他表面上装得非常坚强,毫不在乎,心中却埋藏着巨大的痛苦。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爱德华·爱因斯坦的人物生平

6. 爱德华·柯蒂斯的作品欣赏

从1907年到1930年,20卷的《北美印第安人》相继出版,每卷均包括2200幅原创照片和大量文字,展示了印第安各部族间的显著差异。高山峡谷、荒凉平原,是柯蒂斯照片最令人心动的背景;落寞骑士,威严酋长,顶水女人,持原始工具的男子等与背景和谐相融。欣赏这些照片,人们忘却了印第安人生活的艰难,心中浮起的是异乎寻常的宁静和抒情感。显然,柯蒂斯想着意体现印第安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北美印第安人》是美国迄今由个人完成的最宏大的限量版图书,仅500套,这也是该书能够盈利的最低数目。然而,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彻底破坏了他的销售努力,最终只售出214套。柯蒂斯于同年宣告破产。此时,妻子已离他而去,健康已成为往日回忆,直到逝世,柯蒂斯都生活在贫病交加中。一部史诗性的巨著,问津者寥寥,与当时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奉行同化政策有直接联系。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民权运动的推动下,文化多元主义取代同化政策, 印第安人历史在美国多元文化中的重要性上升,印第安人的文化习俗、历史遗迹等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但由于社会变迁和主流文化的强大影响,真正的印第安文化已渐衰落。在这一背景下,沉寂40年之久的柯蒂斯和他的《北美印第安人》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

7. 爱德华一世的人物生平

爱德华一世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的长子,1239年6月17日生于威斯敏斯特。1254年,15岁从父王手中得到自己的领地,并与莱昂国王阿方索十世之妹埃莉诺结婚。不久他就卷入13世纪60年代英格兰的内战,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爱德华之父亨利三世由于奉行一系列不得人心的政策,受到以大贵族为首、包括市民和富裕农民的尖锐反对。英格兰贵族于1258年迫使亨利三世签署了牛津条例,在国内实际形成了贵族寡头统治。亨利三世拒绝遵守牛津条例,导致了他于1263年与诸侯开战。1264年,由贵族首领西蒙·蒙特福特(法语原名西蒙·孟福尔)率领的义勇队(包括骑士、市民和农民)在刘易斯战役中击溃了亨利三世,亨利三世被迫交权且以爱德华为人质。1265年,爱德华一世以其智勇成功逃走。1265年8月,爱德华一世独自率军与蒙特福特在伊夫哈姆交锋获胜,蒙特福特阵亡。亨利三世恢复了权力,但他把实权交给了爱德华,命其监国。1268年,爱德华试图参加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率领的第八次十字军东征而去法国。这次东征完全失败。路易九世于1270年进攻突尼斯时死于瘟疫,爱德华滞留东方无处可去。成为国王以後1272年亨利三世去世,英格兰贵族一致拥护爱德华继位。但爱德华直到第三年才回到国内,于1274年8月加冕。1277年—1284年,在爱德华一世的统治之下,英格兰征服了威尔士,使之处于英国的王权之下。1284年的“威尔士法”使威尔士处于英国法律之下。爱德华一世又把威尔士亲王之爵位封给自己新出生的儿子,此后该称号一直由王位继承人沿用至今。1295年,为了筹措军费而召集「模范议会」(Model Parliament),包含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院长、伯爵、男爵、以及各郡与各自治镇代表,总计人数达四百名以上。晚年和逝世爱德华的晚年生活充满了坎坷,他失去了心爱的第一任妻子埃莉诺,而他的继承人并不具备预期的王者之气。1305年,爱德华捕获蘇格兰叛军将领威廉·华勒斯,并将其处决枭首示众,却无助慑服蘇格兰当地风起云涌的反叛势力。1307年,年近七十的爱德华在再次征讨由罗伯特·布鲁斯领导下的苏格兰的途中,死在苏格兰边界布鲁夫(Burgh by Sands, Cumberland)。根据后来的记载,爱德华要求把他的骨头带到之后在苏格兰的军事战役中。而更可靠的记载以及当代作家的报告中,国王最后的要求是把他的心脏带到圣地。可以肯定的是,爱德华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内的一座纯黑大理石陵墓中,被称作“Edwardus Primus Scottorum malleus hic est, pactum serva(爱德华一世,苏格兰之锤,坚守忠诚)”。   执政前经历爱德华是英王亨利三世的长子,生于威斯敏斯特。1254年从父王手中得到自己的领地,同莱昂国王阿方索十世之妹埃莉诺结婚。不久他就卷入13世纪60年代英格兰的内战,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爱德华之父亨利三世由于奉行一系列不得人心的政策,受到以大贵族为首、包括市民和富裕农民的尖锐反对。英格兰贵族于1258年迫使亨利三世签署了牛津条例,在国内实际形成了贵族寡头统治。亨利三世拒绝遵守牛津条例,导致了他于1263年与诸侯开战。1264年,由贵族首领西蒙·蒙特福特(法语原名西蒙·孟福尔)率领的义勇队(包括骑士、市民和农民)在刘易斯战役中击溃了亨利三世,亨利三世被迫交权且以爱德华为人质。爱德华以其智勇成功逃走(1265年)。1265年8月,爱德华独自率军与蒙特福特在伊夫哈姆交锋获胜,蒙特福特阵亡。亨利三世恢复了权力,但他把实权交给了爱德华。执政1268年,爱德华试图参加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率领的第八次十字军东征而去法国。这次东征完全失败。路易九世于1270年进攻突尼斯时死于瘟疫,爱德华滞留东方无处可去。1272年亨利三世去世,英格兰贵族一致拥护爱德华继位。但爱德华直到第三年才回到国内,于1274年8月加冕。当政政绩首先他完备了英格兰的军事制度和各个兵种。他召集了一支装备精良的重铠骑兵,并开创了长弓兵的先河。之前,西欧各国在军事上都是重骑兵轻弓兵的,而弓兵的潜力和威力在爱德华一世的手上被充分挖掘出来。同时,他创造了先用弓兵扰乱敌方战阵,骑兵跟上冲击的战术。正是凭借他所缔造的英格兰军队和战术,几十年后其嫡孙英王爱德华三世横扫法国,取得了“英法百年之战”前期的辉煌胜利。其次“大宪章”制度是在英王爱德华一世时被得到了最终确定。“大宪章”是在他的祖父英王约翰(1199-1216)手里被签定的,但当时只是个象征性的妥协文件,因为国王要维护庞大的军费开支与贵族议会苟合而不得以为之。也许英王约翰当时会想——到我孙子辈这个文件就会被废掉的,没想到在他的孙子英王爱德华一世手里“大宪章”得到了法律化并一直延续了800年。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宪章”其实并没有削弱或者限制王权。相反,“大宪章”保证了从征服者威廉到如今的伊丽莎白女王二世一直血脉相连不断——正是因为“国王也必须遵守法律”,所以英国王室才能存在。晚年与逝世爱德华的晚年生活充满了坎坷,他失去了心爱的第一任妻子埃莉诺,而他的继承人并不具备预期的王者之气。爱德华征服苏格兰的计划最终失败。1307年他在再次征讨由罗伯特·布鲁斯领导下的苏格兰的途中,死在苏格兰边界布鲁夫(Burgh by Sands, Cumberland)。根据后来的记载,爱德华要求把他的骨头带到之后在苏格兰的军事战役中。而更可靠的记载以及当代作家的报告中,国王最后的要求是把他的心脏带到圣地。可以肯定的是,爱德华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内的一座纯黑大理石陵墓中,被称作“Edwardus Primus Scottorum malleus hic est, pactum serva(爱德华一世,苏格兰之锤,坚守忠诚)”。1774年1月2日,英国文物收藏者学会打开棺墓,发现爱德华尸体被完好保存了467年。测量发现他身长6英尺2英寸(188厘米),因此是名副其实的“长腿”。

爱德华一世的人物生平

8. 爱德华·伯尼斯的人物生平

出身维也纳的奥地利裔美国人爱德华·伯尼斯是著名心理学家佛洛伊德的外甥,1912年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1913年他21岁时受聘担任福特汽车公司公关部经理;1919年他和夫人在纽约开办了一家正式的公共关系公司。1923年,他以教授的身份首次在纽约大学讲授公共关系课程,同年出版了被称为公共关系理论发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的专著──《公众舆论的形成》。在书中,爱德华·伯尼斯详细地阐述了公共关系咨询”这一概念,并提出了公共关系的原则、实务方法和职业道德守则等;1928年,他写出了《舆论》一书;1952年,他又写出了《公共关系学》教科书。爱德华·伯内斯在其将近80年的公关生涯中撰写的公共关系书籍达16部之多,他的主要贡献就在于,他一生都致力于公共关系学的学科化建设;他把公共关系学理论从新闻传播领域中分离出来,并对公共关系的原理与方法进行较系统的研究,使之系统化、完整化,最终成为一门相对独立完整的新兴学科。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