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德的主要贡献

2024-05-16

1. 巴德的主要贡献

——1920年巴德对小行星尔谷作出了有趣的发现。它的轨道一直伸到土星轨道以外,它是当时以及现在已知最远(1977年发现的在土星与天王星之间的一颗小行星大概是最远的)的小行星。——1942年用巴德100英寸望远镜对仙女座星系详细进行研究,他注意到,这个星系内区最亮的恒星不是蓝白色,而是微红色。巴德觉得有两组恒星,它们有不同的结构和历史。他把星系外围的星叫做第一星族,内区微红色的星叫做第二星族。第一星族的恒星比较年青,是从旋臂充满尘埃的环境中产生出来的。第二星族的恒星是年老的,是在星系核没有尘埃的区域产生的。——巴德1952年得出了新的周光曲线;在这条曲线上,证明了一定周期的恒星会更加明亮。这意味着,如果仙女座星系旋臂中的蓝白造父变星真是看起来那样暗,这星系的距离就一定比哈勃以为的远得多。仙女座星系不是800,000光年远,而是超过2,000,000光年以外。我们自己的星系决不是一个比所有其它星系大得多的特大号,而是普通尺码。比如说,它就比仙女座星系小。

巴德的主要贡献

2. 巴德年的介绍

巴德年,吉林省四平市人。 免疫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1。兼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顾问、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杂志》总编、中国免疫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 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巴德年长期致力于肿瘤免疫研究和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及浙大医学学科的全面繁荣。在二十世纪80年代初,因其免疫学的研究有多项成果在国内国际处于领先水平,成为中国癌生物疗法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二十一世纪初,巴德年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期间,主持的科研和教改成果在中国处于领先水平。

3. 巴斯德的两大贡献

巴斯德的最大贡献是细菌致病学说和免疫接种法,他发明了数种疫苗,后人在其原理的基础上又开发了数百种疫苗,使人类的寿命大大延长.
【以下是巴斯德的重要成就】
1.发现了旋光性,立体化学的创始人.——诺贝尔化学奖
2.细菌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和发展者,使细胞致病原理深入人心.
3.发明狂犬病疫苗,治愈狂犬病.
4.发明了免疫接种学说,即疫苗,对于使人类寿命提高了30年有最大的贡献.
5.发现了发酵时由酵母菌引起的,对世界造酒工业有重大贡献.
6.巴氏灭菌法,专利费用偿还了法国的战争欠款.

巴斯德的两大贡献

4. 巴斯德最杰出的贡献就是什么?

巴斯德先在一个死去的男孩的身上分离出了狂犬病的病毒,然后又小心翼翼地在动物身上进行了接种实验。这一次巴斯德又成功了。当巴斯德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制成了狂犬病疫苗的时候,已经是1885年了。

5. 巴德年的主要荣誉

1990年,巴德年被瑞典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聘为提名委员会委员。 1997年,获北美华人生命科学成就奖。1998年,获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医学(CMB)杰出贡献奖。 2001年,巴德年再度担任“中国医学诺贝尔奖推荐人”。 2008年,被卫生部列为“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首席专家。 2004年,被评为浙江大学“三育人标兵”。 2005年,浙江大学创办以医学院院长巴德年名字命名的“巴德年医学班”。 2006年,巴德年获中国工程院光华科技工程奖。2007年,获香港中国杰出学人奖。2009年,获竺可桢奖。 此外,巴德年还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

巴德年的主要荣誉

6. 巴德年的人物经历

巴德年,1938年10月27日出生于吉林省四平市。1949年,四平解放后巴德年开始上学,11岁的他直插二年级,用四年半读完小学。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保送进四平重点高中。高中一年级时,他自修了几门高考必学的课程,被哈尔滨医科大学破格录取。1957年,巴德年就读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系,1962年毕业。学习期间曾获得卫生部全国医学院校俄语统考第二名。1964年,巴德年考取北京医科大学(原北京医学院)生物化学专业研究生,很快适应了俄语改为英语的转换。196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获硕士学位。1978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学岗位的巴德年,被学校推荐参加中国第一次出国选拔考试,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遂前往日本北海道大学癌症研究所深造。1982年毕业获博士学位,成为该校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个外籍留学生,中国驻日大使馆特意为他举行庆功宴。  巴德年学成回中国后,把先进的思维带回哈尔滨医科大学,逐步从普通教授走上领导岗位,担任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黑龙江省肿瘤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二十世纪80年代初,因其免疫学的研究有多项成果在国内国际处于领先水平,成为中国癌生物疗法的学术带头人之一。1990年至1992年,巴德年被派驻日本,任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教育参赞。他在留学生中大力开展“将爱国主义思想转化为爱国主义行动”的活动,被当时中国驻其他国使馆的教育参赞们广为借鉴。 1992年9月,巴德年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至2002年卸任。巴德年在从事医学教育管理、培养高层次医学精英人才的过程中,致力于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并取得显著成绩。卸任前,他被院职工一致投票选为优秀共产党员。 1994年,巴德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中国工程院成立后的第一批院士。至此,巴德年开始把目光投向更广范围的全国医疗体制,致力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方案的探讨与研究,先后在中国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 1999年,巴德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部外籍院士。 2003年,巴德年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他全身心投入肿瘤免疫及机制研究、医疗体制改革方案探讨、医学教育管理等工作,启动了国际教育项目,加快了教育国际化进程。其科研和教改成果在中国处于领先水平 。 2000年至2008年,巴德年任《中华医学杂志》第24、25届编委会总编。在担任总编的8年里,每年通过“总编寄语”、“编者的话”撰写评论,为《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国医学科学技术的提高与发展尽力。 2009年,巴德年卸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被聘为名誉院长。同时卸任《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而任第26届编委会名誉总编。 卸任实职后,巴德年仍担任着一系列社会职务: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免疫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及至晚年,还躬身笔耕不断写出主题论文,并经常应邀请前往各大院校讲学或演讲。 2000年至2014年间,巴德年先后应邀参加“中国细胞治疗研究进展与临床前沿研讨会” 、“国际健康论坛” 、“海峡两岸医院院长论坛” 等重要峰会,与同仁分享他的学术思想;同时应邀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等十多所大学做了《关于当代医学与医学生》的讲座,为年轻人传递他的现代医学观,继续用他自己特有的方式为年轻人走向成功架桥铺路。

7. 巴德年现在是干什么的?

巴德年,1938年10月27日出生于吉林省四平市。1949年,四平解放后巴德年开始上学,11岁的他直插二年级,用四年半读完小学。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保送进四平重点高中。高中一年级时,他自修了几门高考必学的课程,被哈尔滨医科大学破格录取。1957年,巴德年就读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系,1962年毕业。学习期间曾获得卫生部全国医学院校俄语统考第二名。1964年,巴德年考取北京医科大学(原北京医学院)生物化学专业研究生,很快适应了俄语改为英语的转换。196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获硕士学位。1978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学岗位的巴德年,被学校推荐参加中国第一次出国选拔考试,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遂前往日本北海道大学癌症研究所深造。1982年毕业获博士学位,成为该校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个外籍留学生,中国驻日大使馆特意为他举行庆功宴。  巴德年学成回中国后,把先进的思维带回哈尔滨医科大学,逐步从普通教授走上领导岗位,担任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黑龙江省肿瘤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二十世纪80年代初,因其免疫学的研究有多项成果在国内国际处于领先水平,成为中国癌生物疗法的学术带头人之一。1990年至1992年,巴德年被派驻日本,任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教育参赞。他在留学生中大力开展“将爱国主义思想转化为爱国主义行动”的活动,被当时中国驻其他国使馆的教育参赞们广为借鉴。 1992年9月,巴德年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至2002年卸任。巴德年在从事医学教育管理、培养高层次医学精英人才的过程中,致力于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并取得显著成绩。卸任前,他被院职工一致投票选为优秀共产党员。 1994年,巴德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中国工程院成立后的第一批院士。至此,巴德年开始把目光投向更广范围的全国医疗体制,致力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方案的探讨与研究,先后在中国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 1999年,巴德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部外籍院士。 2003年,巴德年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他全身心投入肿瘤免疫及机制研究、医疗体制改革方案探讨、医学教育管理等工作,启动了国际教育项目,加快了教育国际化进程。其科研和教改成果在中国处于领先水平 。 2000年至2008年,巴德年任《中华医学杂志》第24、25届编委会总编。在担任总编的8年里,每年通过“总编寄语”、“编者的话”撰写评论,为《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国医学科学技术的提高与发展尽力。 2009年,巴德年卸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被聘为名誉院长。同时卸任《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而任第26届编委会名誉总编。 卸任实职后,巴德年仍担任着一系列社会职务: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免疫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及至晚年,还躬身笔耕不断写出主题论文,并经常应邀请前往各大院校讲学或演讲。 2000年至2014年间,巴德年先后应邀参加“中国细胞治疗研究进展与临床前沿研讨会” 、“国际健康论坛” 、“海峡两岸医院院长论坛” 等重要峰会,与同仁分享他的学术思想;同时应邀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等十多所大学做了《关于当代医学与医学生》的讲座,为年轻人传递他的现代医学观,继续用他自己特有的方式为年轻人走向成功架桥铺路。

巴德年现在是干什么的?

8. 巴德年的著作论文

多年来,巴德年共撰写著作多部、论文100多篇。主要代表论著如下: 《当代免疫学技术与应用》(主编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8年) 《当代医学新理论与新技术丛书》(主编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就任纪念特别学术讲演》载《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 /与小林博合作 《面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医学教育》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年第4期 《医学科技的发展趋势和我们的发展战略》载《中国软科学》 1997年第2期 《改革医学学位类型 加速高层次人才培养》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年 第3期 /与李介祚合作 《我国医学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对当前医学教育的反思与建议》载《中华医学杂志》2007第1期 《我的医学科学观——人口、健康与医学真谛》载《中华医学会肾病学分会2010学术年会讲座汇编》 《借鉴美国医学教育 培养卓越医学人才》载《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年第2期 /与俞方 等合作 《健康是国民第一素质》载《健康大视野》2013年 第22期  《肿瘤免疫的重点课题和主要趋向》载《医院管理》1982年第12期 《同种免疫刺激对LAK细胞抗转移作用的增强》载《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6第2期 /与李松枝合作 《缓慢释放载体PLF-127的研究——对特定的生物学反应调节剂(BRM)抗肿瘤作用的增强》载《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 /与鲍桂湘等合作 《体外LAK细胞与人肺癌细胞接触的电镜观察》载《哈尔滨医科大学报》1988第6期 /与史家岚等合作  《THE EFFECT OF THE TRANSFER OF LAK CELLS, COMBINED WITH ALLOIMMUNIZATION, ON THE PULMONARY METASTASES OF RAT MAMMARY CARCINOMA》载《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1989年01期 /与李松枝合作 《治疗癌症的一个新途径——LAK疗法》载《黑龙江医学1989第1期) 《在人的不同转移性肺腺癌细胞中癌基因在DNA和mRNA水平上的比较研究》载《实用肿瘤学杂志》1991年第3期/与范晓波等合作 《淋巴/细胞因子研究与临床应用》载《江苏医药》 1992第2期/与夏志鹏等合作 《Cytotoxicity of Human LAK Cells Against Mitotic Phase Tumor Cells》(《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1994年01期 /与刘国荣等合作) 《人CD3AK细胞杀伤人肺腺癌细胞的形态学观察》载《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1995年第1期/与李殿俊等合作 《GM-CSF基因转导对人乳腺癌细胞免疫原性及致瘤性的影响》载《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1996年第4期/与赵明等合作 《病原体抗原刺激的正常人外周血CD4^+T细胞对γδT细胞的影响》载《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7年第6期 / 与何维 等合作 《CD_3A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抗肿瘤作用》载《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与李殿俊等合作 《人肿瘤浸润γδ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载《免疫学杂志》2000年第16期 /与陈娟、何维合作 《免疫重建SCID小鼠B淋巴母细胞瘤模型的建立》载《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与刘庆丰等合作 《人外周血γδ T细胞的可溶性anti-TCRγδ抗体扩增及其培养和保存的条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载《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9第16期/与康宁等合作 《蛋白指纹图谱技术筛选神经精神狼疮的生物标志物》载《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2第6期/与李永哲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