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对股市的影响如何

2024-05-14

1. GDP对股市的影响如何

  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GDP变动是一国经济成就的根本反映,GDP的持续上升表明国民经济良性发展,制约经济的各种矛盾趋于或达到协调,人们有理由对未来经济产生好的预期;相反,如果GDP处于不稳定的非均衡增长状态,暂时的高产出水平并不表明一个好的经济形势,不均衡的发展可能激发各种矛盾,我们必须将GDP与经济形势结合起来进行考察,不能简单地以为GDP增长,证券市场就将伴之以上升的走势,实际上有时恰恰相反。关键是看GDP的变动是否将导致各种经济因素(或经济条件)的恶化,下面对几种基本情况进行阐述。

  (1)持续、稳定、高速的 GDP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协调增长,经济结构逐步合理趋于平衡,经济增长来源于需求刺激并使得闲置的或利用率不高的资源得以更充分的利用,从而表明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这时证券市场将基于下述原因而呈现上升走势。
  伴随总体经济成长,上市公司利润持续上升,股息和红利不断增长,企业经营环境不断改善,产销两旺,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小,从而公司的股票和债券得到全面升值,促使价格上扬。
  人们对经济形势形成了良好的预期,投资积极性得以提高,从而增加了对证券的需求,促使证券价格上涨。
  随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持续增长,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都不断得到提高,收入增加也格增加证券投资的需求,从而证券价格上涨。

  (2)高通胀下GDP增长。当经济处于严重失衡下的高速增长时,总需求大大超过总供给,这将表现为高的通货膨胀率,这是经济形势恶化的征兆,如不采取调控措施,必将导致未来的"滞胀"(通货膨胀与增长停滞并存)。这时经济中的矛盾会突出地表现出来,企业经营将面临困境,居民实际收入也将降低,因而失衡的经济增长必将导致证券市场下跌。

  (3)宏观调控下的 GDP减速增长。当GDP呈失衡的高速增长时,政府可能采用宏观调控措施以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这样必然减缓GDP的增长速度。如果调控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而GDP仍以适当的速度增长,而未导致 GDP的负增长或低增长,说明宏观调控措施十分有效,经济矛盾逐步得以缓解,为进一步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时证券市场亦将反映这种好的形势而呈平稳渐升的态势。

  (4)转折性的GDP变动。如果GDP一定时期以来呈负增长,当负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并呈现向正增长转变的趋势时,表明恶化的经济环境逐步得到改善,证券市场走势也将由下跌转为上升。 当GDP由低速增长转向高速增长时,表明低速增长中,经济结构得到调整,经济的瓶颈制约得以改善,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来临,证券市场亦将伴之以快速上涨之势。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只沿着一个方向进行,每一点都可沿着相反的方向导出相反的后果。最后我们还必须强调指出,证券市场一般提前对GDP的变动作出反应,也就是说它是反应预期的GDP变动,而GDP时实际变动被公布时,证券市场只反映实际变动与预期变动的差别,因而在证券投资中进行GDP变动分析时必须着眼于未来,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GDP对股市的影响如何

2. 分析股市对经济的影响 ?

(一)系统信息
系统信息是指那些对所有上市公司未来经营状况产生影响的信息,又称宏观信息,这些信息会引起股票价格整体水平的涨跌,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的信息。
1.宏观经济信息
证券市场素有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它表明证券市场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另一方面也说明宏观经济的走向决定证券市场,宏观经济的好坏将直接引起证券市场的波动,而且宏观经济的走向是影响证券市场长期走势的重要因素。影响股票价格变化的宏观经济信息主要有:
(1)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经济成就的根本反映,从长期来看,在上市公司的行业结构与该国产业结构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股票平均价格的变动与GDP的变动是一致的。但并不是简单的GDP增长,证券市场价格就会上升,不同国家的情形是不同的,有的可能是正相关,有的可能是负相关。因此,GDP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应该将GDP与经济形势结合起来综合考察。
(2)经济周期
西方经济学家一般把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随着这四个阶段的交替出现,股票市场也会随之产生周期性波动。由于受人们预期的影响,股票价格指数会先于经济周期的变动而变动,当经济由萧条走向复苏时,一方面市场仍然萧条,实际的股利没有增加,但是人们压抑的需求正慢慢显露出来,未来的市场前景看好,企业也积极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制订筹资计划;另一方面,政府为了刺激增长会采取一系列经济政策一创造宽松的经济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外部条件。正是这些信息使得投资者对未来充满信心,期望低价投资获得未来的高回报,因此股票市场将提前复苏,股价开始上涨,股价指数先于经济而上升。随着经济进入扩张时期,预期股利增加,企业纷纷筹资扩大规模,利率也开始提高,由于人们对未来股利充满信心,股价会不断的上涨,但到了经济扩张的末期,由于资金成本过高,股价已上升至高位,投资者预期股价上升有限甚至下降。看空的预期使得股票价格提前下跌,股价指数先于经济发展的减慢而下跌了。在经济的收缩阶段,股票价格急剧下跌,股票市场的收益率会向低于利率的方向转化,于是人们纷纷逃离股票市场,致使股价一路下跌。在经济的萧条时期,股票市场非常混乱,股票价格动向不一,投资者担心股利减少,因此股票价格提前达到谷底。这就是经济周期对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不难看出,经济周期是决定股票价格长期走势的重要因素。
(3)通货变动
通货变动包括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机制在通胀的不同阶段有所不同,在通胀初期,由于经济处于扩张期,货币政策宽松,产量和就业都持续增长,出现推动股票价格上升的力量。但通货膨胀趋于高潮并引发金融紧缩时,通胀会影响收入和财产再分配,从而改变人们对物价上涨的预期,影响到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产生股票价格下压的力量。但从总体上来看,通胀与股价呈反向变动关系,即通胀率上升,股价下跌;通胀率下降,股价上升。这意味着通货膨胀与收益率是负相关的。通货紧缩只会对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证券市场。
(4)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会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到别国的证券市场。以东南亚金融危机为例,最初只是泰国一个国家的货币危机,但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得整个亚太地区的金融市场陷于危机之中,该地区许多国家的经济长期陷于低谷中,乃至整个全球经济的发展速度因而放缓,国际金融市场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在加入WTO之后,我国资本市场将逐步开放,我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也日趋紧密,因此,我国的证券市场必将会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一方面它会直接影响我国投资者的心理预期,进而影响到股票市场;另一方面它会从宏观面和政策面间接影响股票市场的发展。
2.宏观经济政策信息
我国股票市场是一个初兴的市场,宏观经济政策因素对股票市场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政策手段主要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种。
(1)货币政策
所谓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指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我国中央银行调控宏观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贷款规模控制和汇率等。这里我们以利率为例来说明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当利率上升时,一方面人们投资股市的机会成本增加,部分资金从股市流出,资金供不应求,股票市场需求减少,供大于求,股价就会下跌;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增加,盈利水平降低,给投资者的报酬也会减少,因而该股票的投资价值不大,股价也会下跌。当利率下降时,一方面机会成本减少,社会资金就会流向股市,资金供给增多,股票市场需求增加,引起股价上升;另一方面,利率下降将降低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促进企业投资。扩大生产,从而提高盈利水平,使该股票具有投资价值,股价也会上涨。因而降低利率的政策是为疲软的股市打入一支强心针,是使经济走出低谷的一种办法。
(2)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指定的指导财政工作和处理财政关系的一系列方针、准则和措施。根据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作用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等。以国债为例,如果政府增加国债的发行,那么会使投降股票市场的资金减少,使得股票市场的需求减少,进而引起股票价格下跌。
3.非经济信息
影响股票市场的系统信息除了上面的宏观经济、政策信息外,还有政治、自然灾害、社会文化等信息。通常来讲,政治的不确定性能够增加交易量而减少产出,也就是说,政治信息的缺乏使股价波动增加。就自然灾害而言,以地震为例,它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一方面由于灾后重建会增加对钢铁、水泥等建筑材料的需求,使得这些行业及相关行业的预期股利上升,进而引起股票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在地震中受到重创,却无法在灾后迅速恢复的行业而言,预期股利会下降,进而引起股票价格下跌。
综上所述,系统信息首先影响的是上市公司的生存环境,市场环境的改变必然影响几乎所有上市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进而影响整个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化。
(二)非系统信息
非系统信息是指仅影响个别上市公司未来经营状况的信息,又称微观信息,包括企业的经营状况,重大决策和突发事件等。非系统信息将直接影响上市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净资产收益率、资金成本率等因素,这些将直接影响股票的内在价值。这里我们将针对几类常见的非系统信息予以说明。
1.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投资者可以通过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依照现行的会计理论,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是由其未来的盈利能力决定的,在分析公司的盈利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内在关系时,一般用公司股票价格P与盈利水平E的比值(即市盈率)来表示。在一定的市盈率(P/E)水平下,公司盈利水平越高,其股票价格就越高。当盈利信息公布时,股票价格变动所反映的是未来盈利变动的信息,也就是说,股票价格变动源于公司盈利能力的增强。因此,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利消息的了解,也就说明了盈利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作用。
2.分配方案信息
分配方案信息是上市公司的重大决策信息之一,上市公司公布的分配方案的形式有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公积金转增股本、配股和不分配。在股票市场上,相对于现金股利而言,投资者更偏好于资本利得,这使得现金股利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较小。送股反映了上市公司对未来利润增长抱有信心,而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增长可使反映公司未来价值的股价上扬。配股说明上市公司有好的项目需要投资,是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投资者对其未来利润增长较有信心。总而言之,投资者对分配方案的欢迎程度取决于对公司未来盈利的预期,而在方案公告日及真正实施后股票价格的表现还取决于分配方案本身与市场预期之间的差距。
3.增发新股信息
增发新股信息也是企业的重大决策之一,上市公司因有项目需要投资而发布增发新股的信息,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不足,信息披露不真实等因素的影响,资金的投向不确定,使得本应是利好消息的增发新股信息变成了利空消息,造成股票价格的下跌。
企业的重大决策信息除了上述的制定分配方案和增发新股信息外,还有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和更换管理层等。这些信息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取决于投资者的预期以及实际情况与市场预期之间的差距,差距越大,股价变动也就越大。
4.突发事件
上市公司的突发事件包括法律诉讼、坏帐等不可预期的信息,这些信息也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行为,影响的结果要视实际情况来分析。开始这些信息可能是利空的,会引起股票价格下跌,但随着事态的发展,结果可能对上市公司而言是利好的,进而引起股票价格的回升。但无论如何,突发事件肯定会引起股票价格的波动。

3. 美元走势与股市关系

外汇市场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每天成交的资金大概为3万亿美金,外汇市场、黄金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都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子市场;
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就好象是一个水库里相互连通的池塘,一个市场的变动就会影响其他市场的变动,最根本的动力就在于资本的趋利性,外汇市场里买卖的就是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
一般将外汇市场的货币分为美元货币和非美货币,因为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储备货币,美元的价格不仅取决于美国的经济基本面,还取决于全球的经济基本面,在8月份以前,美元的走势与全球股市的走势是相反的股市涨,美元反而跌,主要是美元的避险功能起主导作用;
但现在,美元的走势由美国的经济面起主导作用,美股涨,美元指数一般也涨,美元的走势与黄金的走势几乎是副相关的,美元升值,黄金就贬值,反之,美元贬值,黄金就升值。
美元贬值,就说明美国的经济基本面不好,国际游资就将资金投向其他经济面好的国家的资本市场,主要是股市,从而推动该国的股指上涨。当然影响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绝对不是一个因素在起作用,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已,反过来,股市对汇市同样有很大的影响。

美元走势与股市关系

4. GDP增长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GDP变动是一国经济成就的根本反映,GDP的持续上升表明国民经济良性发展,制约经济的各种矛盾趋于或达到协调,人们有理由对未来经济产生好的预期;相反,如果GDP处于不稳定的非均衡增长状态,暂时的高产出水平并不表明一个好的经济形势,不均衡的发展可能激发各种矛盾,我们必须将GDP与经济形势结合起来进行考察,不能简单地以为GDP增长,证券市场就将伴之以上升的走势,实际上有时恰恰相反。关键是看GDP的变动是否将导致各种经济因素(或经济条件)的恶化,下面对几种基本情况进行阐述。

  (1)持续、稳定、高速的 GDP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协调增长,经济结构逐步合理趋于平衡,经济增长来源于需求刺激并使得闲置的或利用率不高的资源得以更充分的利用,从而表明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这时证券市场将基于下述原因而呈现上升走势。
  伴随总体经济成长,上市公司利润持续上升,股息和红利不断增长,企业经营环境不断改善,产销两旺,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小,从而公司的股票和债券得到全面升值,促使价格上扬。
  人们对经济形势形成了良好的预期,投资积极性得以提高,从而增加了对证券的需求,促使证券价格上涨。
  随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持续增长,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都不断得到提高,收入增加也格增加证券投资的需求,从而证券价格上涨。

  (2)高通胀下GDP增长。当经济处于严重失衡下的高速增长时,总需求大大超过总供给,这将表现为高的通货膨胀率,这是经济形势恶化的征兆,如不采取调控措施,必将导致未来的"滞胀"(通货膨胀与增长停滞并存)。这时经济中的矛盾会突出地表现出来,企业经营将面临困境,居民实际收入也将降低,因而失衡的经济增长必将导致证券市场下跌。

  (3)宏观调控下的 GDP减速增长。当GDP呈失衡的高速增长时,政府可能采用宏观调控措施以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这样必然减缓GDP的增长速度。如果调控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而GDP仍以适当的速度增长,而未导致 GDP的负增长或低增长,说明宏观调控措施十分有效,经济矛盾逐步得以缓解,为进一步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时证券市场亦将反映这种好的形势而呈平稳渐升的态势。

  (4)转折性的GDP变动。如果GDP一定时期以来呈负增长,当负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并呈现向正增长转变的趋势时,表明恶化的经济环境逐步得到改善,证券市场走势也将由下跌转为上升。 当GDP由低速增长转向高速增长时,表明低速增长中,经济结构得到调整,经济的瓶颈制约得以改善,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来临,证券市场亦将伴之以快速上涨之势。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只沿着一个方向进行,每一点都可沿着相反的方向导出相反的后果。最后我们还必须强调指出,证券市场一般提前对GDP的变动作出反应,也就是说它是反应预期的GDP变动,而GDP时实际变动被公布时,证券市场只反映实际变动与预期变动的差别,因而在证券投资中进行GDP变动分析时必须着眼于未来,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5. GDP增长对股价有什么影响?

GDP即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了的时候,代表为GDP作出贡献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就增长的多啊。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其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收益增长就代表了相当于国家的那个GDP了,对GDP 产生拉动作用的是:投资、消费和外贸。从因果关系上来说,应该是微观层面的上市公司的生产总值增长了才对GDP产生了拉动作用,因此,宏观面的GPD增长率越高,说明上市公司的业绩状况越好,也就是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从而上市公司也越具备投资价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业绩能够支撑股价,而如果GDP增长低,公司收益就低,股票就会掉价,形成熊市。实际上,目前由于欧债危机,欧美股市基本上已经走出熊市了,从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一体化层面来观察,A股也多多少少每蒙上了阴影,并不是中国的经济不能支撑股价,而是受到外围股市低迷的影响,因此目前A股有很多股票是具有投资价值的,但是市场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如果年底统计的GDP 在人们的预期,可以设想,A股股市也会走出一波轰轰轰烈烈的牛市行情来。简单地说,GDP增长,股市就向上走牛,反之GDP回落,股市就下跌走熊。当然,从三驾马车的具体数据情况来分析,目前由于外贸出口不振,那些依赖外贸出口较强的上市公司的股价就会下跌,由于经济低迷,国家出台了很多促进消费的政策,比如家电下乡、汽车消费扶持政策等,最近一年以来,这些消费行业的股价也紧跟着上涨。至于投资增长,在上市公司如果披露有项目上马或即将投产产生新的效益,上市公司的股价也将会被爆炒。这就是GDP与股市的密切联系。

GDP增长对股价有什么影响?

6. 国内生产总值对股市的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GDP变动是一国经济成就的根本反映,GDP的持续上升表明国民经济良性发展,制约经济的各种矛盾趋于或达到协调,人们有理由对未来经济产生好的预期;相反,如果GDP处于不稳定的非均衡增长状态,暂时的高产出水平并不表明一个好的经济形势,不均衡的发展可能激发各种矛盾,我们必须将GDP与经济形势结合起来进行考察,不能简单地以为GDP增长,证券市场就将伴之以上升的走势,实际上有时恰恰相反。关键是看GDP的变动是否将导致各种经济因素(或经济条件)的恶化,下面对几种基本情况进行阐述。


(1)持续、稳定、高速的 GDP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协调增长,经济结构逐步合理趋于平衡,经济增长来源于需求刺激并使得闲置的或利用率不高的资源得以更充分的利用,从而表明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这时证券市场将基于下述原因而呈现上升走势。   
伴随总体经济成长,上市公司利润持续上升,股息和红利不断增长,企业经营环境不断改善,产销两旺,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小,从而公司的股票和债券得到全面升值,促使价格上扬。   
人们对经济形势形成了良好的预期,投资积极性得以提高,从而增加了对证券的需求,促使证券价格上涨。   
随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持续增长,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都不断得到提高,收入增加也格增加证券投资的需求,从而证券价格上涨。   


(2)高通胀下GDP增长。当经济处于严重失衡下的高速增长时,总需求大大超过总供给,这将表现为高的通货膨胀率,这是经济形势恶化的征兆,如不采取调控措施,必将导致未来的"滞胀"(通货膨胀与增长停滞并存)。这时经济中的矛盾会突出地表现出来,企业经营将面临困境,居民实际收入也将降低,因而失衡的经济增长必将导致证券市场下跌。   


(3)宏观调控下的 GDP减速增长。当GDP呈失衡的高速增长时,政府可能采用宏观调控措施以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这样必然减缓GDP的增长速度。如果调控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而GDP仍以适当的速度增长,而未导致 GDP的负增长或低增长,说明宏观调控措施十分有效,经济矛盾逐步得以缓解,为进一步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时证券市场亦将反映这种好的形势而呈平稳渐升的态势。   


(4)转折性的GDP变动。如果GDP一定时期以来呈负增长,当负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并呈现向正增长转变的趋势时,表明恶化的经济环境逐步得到改善,证券市场走势也将由下跌转为上升。   当GDP由低速增长转向高速增长时,表明低速增长中,经济结构得到调整,经济的瓶颈制约得以改善,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来临,证券市场亦将伴之以快速上涨之势。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只沿着一个方向进行,每一点都可沿着相反的方向导出相反的后果。最后我们还必须强调指出,证券市场一般提前对GDP的变动作出反应,也就是说它是反应预期的GDP变动,而GDP时实际变动被公布时,证券市场只反映实际变动与预期变动的差别,因而在证券投资中进行GDP变动分析时必须着眼于未来,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7. GDP对股市的影响如何

小新:? 华哥:GDP指标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国内生产总值持续、稳定地增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协调增长,则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企业盈利水平持续上升,人们生活水平改善,股票的内在含金量以及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增加,促使股票的价格上涨,股市走牛。而经济结构不合理,高通胀下呈现的GDP高速增长,是泡沫经济的表现,经济形势有矛盾激化中恶化的可能,企业成本上升,重复建设最终导致供大于求,居民实际收入下降,各种因素引发股票价格下跌,股市走熊。 华创证券铜仁北关路证券营业部

GDP对股市的影响如何

8. 股市走势与国家整体经济形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看到这个问题,首先让我想起一句话,一百多年前,查尔斯·H·道的道氏理论对股市有个十分经典的归纳:“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一直到今天,几乎从来没有人会从根本上去否认这句话;在其他国家或许这个归纳是适合的,但在中国,二者之间虽然也有一定关联性,却并不那么明显。
 
我们以美国为例,从长期看,美国股市几十年来的快速成长,离不开美国经济的支持。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自1960年到2006年增长了近26倍,从5000多亿美元(名义GDP)增长到13万亿多美元(见下图1),同期美国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也上涨了26倍多,从1960年代初的400至500点,上涨到2006年的14000多点(见下图2)。其间尽管几经波折,但是,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支撑了美国股市顽强的成长之路,而美国股市的迅猛发展,也为宏观经济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
 
                     

       1960年-2006年美国GDP 总量增长走势
 

1960年-2006年美国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走势
 

观察美国股市的发展之路可以发现,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正是美国股市不断增长的基础所在,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又是股市强劲增长的坚实基础,二者之间血肉相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中国,股市和经济在5年前、10年前甚至更久的时候里,股市和经济基本上是完全背离的,几乎没有关联性,原因是中国股市总市值和中国经济总量不成正比,所以关联性小。
 
中国股市严格来讲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规模小、质量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盘子小的个股更容易被资金大户所控制。在其他相对成熟的股市,一波上涨或下跌行情一般需要几个月到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但在我国一波行情能在数天之内走完全部历程,时间快得连人们使用技术分析的工夫都没有,股价波动也没有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只有当股市达到一定的规模后,也只有当股市的变化与当时经济发展状况相联系的时候,股市才能起到经济“晴雨表”的作用。
 
从股市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关系来分析:
近10多年间,我国GDP的实际增长率最高是1992年的14.2%,从1993年开始,连续7年下降,直到1999年到达低谷。但在这7年中,我国股票市场以上证指数的年平均数来算,有5年上涨。尤其是1995年到1999年,GDP增长率连续4年下降,降幅达30%以上,股票市场却连续4年上涨,涨幅达到110%。相反,2001年到2005年的4年间,GDP的增长率连续提高,股票市场却连跌了4年。由此看来,股市对经济的反应并不那么机械地对等。
 
从股市与公司利润之间关系来分析:
从两方面来看:
1、是上证指数与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1994年平均17.77%的净资产收益率开始,到1998年9.17%,我国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连续4年下降,降幅高达48.4%。而这4年的股票市场有两个为强势整理年份(1995年和1998年),两个为显著上涨年份(1996年和1997年),上证指数的年平均数4年间上升了78.76%。
2、是指数与利润增长率,为更准确地反应客观状况,扣除新股贡献后的上市公司可比利润增长率。从1994年以来,上市公司可比利润增长率有5年为负,分别是1995、1996、1998、2001、2005年。5年中有两个上升年份(1996和2001年),两个强势整理年份(1995和1998年),真正的下跌年份只有2005年。这一结果依然叫人气馁,号称经济晴雨表的股市竟然连公司利润增减都无法提前反应。
 
由此可见,经济好,只是股市上涨的一个积极因素,如果有更多更大的负面因素,经济很好,股市有可能持续熊市。以中国股市为例,2003年,全球股市的熊市结束的一年,全球经济也开始回升,中国在这一年开始,经济自大概1995年前后第一次GDP增速重新达到了10%,并且一直持续了5年。但中国股市2003年只反弹了10%,2004和2005年继续下跌创新低。什么原因?因为2001年中国股市积累的泡沫太大,虽然经济增长减少了泡沫,但阻止不了泡沫的破灭。
 
当然,也并不是说股市和中国经济之间一点关系也没有,起码也反映了三点:
 
1、股市从总量趋势上反映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总量的长期趋升推动股价指数的长期趋升。这种反映同样也不是机械的,即宏观经济总量的上升并不一定会推动股市上涨,股市只是围绕宏观经济总量在上下波动而已。这种波动也不是无规则的:每当股价指数到达一个高点,股市就会由升转跌,到达一个低点,就会由跌转升。而促使这一转折的因素很多,有时是公司利润的增减,有时是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有时是利率变动等。
 
2、股市从平均数上反映公司盈利水平。
统计1995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利润的年平均增长率,得出一个数据:12.41%。然后我们以1995年的上证指数年平均数661点为起点,按12.41%的年均升幅算出各个年份的上证指数的理论值,最后再将实际的指数与之比较,显示两种趋势高度重合,只是当市场乐观时,指数就在它的理论值上方运行,当市场悲观时,指数就在它理论值的下方运行。
 
  3、股市与利率的关系比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关系更为密切。
特别是1994到2001年的7年间,以1年、3年、5年3种基准利率平均数计算的银行存款基准利率从12.36%下降到2.61%,这可以完全解释这7年的牛市历程。2001年,由于股市估值已大幅度透支了利率下降效应,大盘开始调整。2002-2003年,伴随利率小幅下降,股市进入相对平稳阶段。2004-2005年,利率重续升势,股市又跌一波。2006年,虽然平均基准利率由3.03提高到3.21,但其间上市公司的可比利润出现53.61%的巨大升幅,推动股市大幅上涨。2007年,虽然平均基准利率提高到4.31,但上市公司可比利润达到63.88%,推动股市以更大的幅度攀升。
 
最后总结一下,未来股市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比如二三十年内,和经济可能是基本对应的,不过大多数投资人不可能像投资房产一样中长期持有股票,而对于一两年的股市行情,资金因素是股市涨跌的关系。因为最近10多年,社会主流的投资渠道是买房;最近一两年,信托业的兴起又导致较多的股市资金流向10%左右固定收益的信托产品。而股市的话,中国的股票消费者虽然普遍比较“小白”,但毕竟不是傻,决策层长期把股市消费者当成了“备用小金库”,一旦有了更好的投资渠道,股市就会越来越被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