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院系设置

2024-05-14

1.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院系设置

 下设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指挥三个专业,主要培养音乐创作、理论研究与指挥人才,并担负其他各系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学术状况:以作曲与作曲理论研究为学术背景,以综合大学的人文科学环境为依托,以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究与实践为园地,突出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特色,并积极参与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实践。多年来,出版、发表了一批著作、作品、论文,获国际、国内学术成果奖多项,编写出版了《和声学》、《复调》、《视唱练耳》、《作曲基础教程》等教材。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队伍骨干分别担任了北京音乐家协会、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创作委员会、中国电影音乐学会、中国电子音乐学会等学术组织的负责工作。该专业自2004年开始招收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博士生。系主任: 张大龙 教授系副主任:周雪石 教授 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既有音乐学专业特长,又具有适应大、中、小学教学能力的音乐教育专门人才。该系还根据综合大学的特点,研究如何提高非音乐专业学生的艺术修养与音乐素质,并为他们提供音乐副修与选修课程。学术状况:音乐学院在基础音乐教育和高师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起步较早,梯队整齐,学术成果颇丰。一批全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为本学科积累的深厚学术成果,长期以来发挥着重要影响,一直居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该系学术带头人担任了中国音乐教育研究会、全国高师理论作曲学会、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委员会体艺学科评审组、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音乐学科)、音乐教育学学会等学术组织的负责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队伍还主持或参与了“国家基础教育艺术(音乐)课程标准研制与实验”、“国民素质教育中的音乐审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音乐教师培养国际比较研究”等对当代中国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国家级课题,在国内外发表了大量专业论文及评论,出版了大量教材和专著,在音乐教育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该专业自2004年开始招收音乐教育专业博士生。系主任:郑莉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系是一个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的团结奋进的集体。无论从课程结构、师资队伍、学术研究,还是人才培养等方面,钢琴系始终站在全国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育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前列。该系钢琴课被评为“2004年度国家精品课程”。钢琴系拥有一支老中青教师相结合、结构合理、勤于探索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以黄瑂莹、唐重庆为代表的,在全国高师钢琴界具有广泛影响的教授4名、副教授7名、讲师4名。其中硕士生导师6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5名。经过几代钢琴教师的不懈努力,确立了“以钢琴技巧课为基础,以即兴配弹课为核心,以钢琴史论课程为理论指导”的高师钢琴教学体系。该体系在全国高师钢琴教育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钢琴系教师担负着全院师范、非师范本科班、研究生及学位班学生的教学任务,为首都的音乐教育事业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近十几年来,钢琴系教师出版和发表的专著、教材和论文百余部(篇),录制教学示范光盘约数百张;举办钢琴独奏、伴奏音乐会百余场。钢琴系还积极扩大对外交流,每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演奏家、教育家到学院讲课并演出,使钢琴系在严格规范的教学传统基础上,开阔教学思路,扩展经典教材、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钢琴系于1994及2004年成功举办了两次“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研讨会”,对全国高师钢琴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996年创建了“北京音乐家协会钢琴基础教育学会”,举办了四届“北京市钢琴音乐节”;1992年至今共举办了七届“北京市希望杯青少年儿童钢琴比赛”;为首都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系主任:马小红 教授副系主任:毕雪春 副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方面具有较深厚的基础,在声乐教学方面占有独特优势,在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两方面均为首都和全国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声乐系具有一支成熟的师资队伍,现有副教授六名,讲师四名,助教一名,先后有三名教师到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家进行学者访问和学习交流。同时,由国内外著名专家、教授组成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也给与声乐专业强有力的支持。我系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专家讲座、公开课、音乐会和学术交流活动,声乐基础课程的现代多媒体网络教学也颇具特色。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演唱技能,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充分显示了声乐系的教学实力与实践成果。2001年以来,根据音乐学科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我们重新整合、全面规划专业方向,增设了声乐表演的培养方向,更充分的提高了办学效能,更高的提升了办学档次。我系教师在声乐表演和科研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音乐会演唱达到较高水平,长期活跃在首都及全国的艺术实践舞台上;在各类型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出版了多本教材、专著、VCD。声乐系今后将为培养具有扎实的演唱技能、规范的教学能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的综合性人才做出新的探索。系主任:王吉乐 副教授系副主任:石广军副教授 音乐学院器乐系在人才培养、艺术实践、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雄厚的基础。通过严格的教学和训练,器乐系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水平的器乐表演和教学人才。目前开设的器乐主要课程包括民族弦乐、管乐、弹拨乐,西洋弦乐、管乐、手风琴,以及打击乐等。此外,还开设各种组合的重奏课、室内乐课和乐队排练课程。器乐系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艺术实践能力,所有教师都经常活跃在各类文艺表演舞台上,有些教师还举办过高水平的独奏、重奏音乐会,或参与乐队排练和演出。一些教师曾出访过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进行访问演出和学术交流,受到广泛好评。一些教师曾获得过国家和省市级的奖项。器乐系教师始终为培养高水平的人才而努力,他们培养的许多学生曾经参加了国内、国际的器乐比赛,并多次获得过包括国际高水平器乐比赛的大奖。系主任:孟维平 副教授系副主任:王超慧 副教授 下设舞蹈、音乐剧二个专业,主要培养舞蹈与音乐戏剧方面的表演人才,并担负音乐教育系、音乐表演系形体与表演课程的教学。学术状况:以舞蹈创编理论为依托,在创作、教学和科研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方法,注重艺术实践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学术带头人及学术梯队长期活跃在各大媒体舞蹈创作及各类综艺晚会舞蹈创作第一线,曾参加新加坡国庆大典大型艺术表演、澳大利亚墨尔本艺术宫大型歌舞晚会、美国旧金山灯文化节大型宫廷艺术表演、新西兰国家电视台大型综艺晚会、中央电视台主题晚会等国内外综艺活动和节目的策划和编创活动。该系教师创作的舞蹈作品“天山原色”、“竹影”、“彝风”、“瓷韵”等均在全国和北京市的多项舞蹈比赛中获奖。系主任:田培培 教授系副主任:刘华 副教授 音乐科技系创立于2003年,下设录音艺术、音乐心理与治疗、数字化音乐制作、音乐传媒与管理、计算机网络音乐与游戏音乐制作、乐器制作测评、音乐著作权管理等音乐科技相关专业方向。主要培养适应音乐艺术与科技发展相结合的音乐科技方面的专门人才,并担负其他各系音乐现代教育技术与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学术状况:该专业自2004年开始招收博士生,这在我国具有开创性意义。学科学术带头人及学术梯队主要成员都是我国最早的一批从70年代后期就进入这一领域学者,并有海外多年研究实践经验的音乐科技两栖人才,通过多年来的研究,已产生较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担任并完成了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多媒体电脑在音乐教育中的开发与应用》。《键盘和声学的CAT系统设计与实现》的研究成果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出版了《电脑音乐学习之路系列光盘》等音像教材,及数字化现代音乐教育系列教程,发表的研究成果涉及电子音乐、多媒体音乐、远程音乐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数字化音乐教育等领域。该系还建有先进的数字化音乐实验室系列和校外多个教学实验实习基地,与国际发达国家建立广泛的学术合作和教授特聘客座交流计划。系主任:尹铁良 教授副系主任:宋璐璐 副教授 实验室主任:王雨桑 博士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院系设置

2.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就是首都师范大学么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是首师大下属的一个学院,位于首师大校本部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原为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创建于1964年3月,1992年改名为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为了在新世纪里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2003年3月正式建院,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北京市“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教育部“公共艺术”教师硕士学位指定培养基地、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试点单位、国家级音乐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21世纪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担负着为北京市和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音乐、舞蹈教师、为社会培养艺术表演、创作与音乐录音人才、为艺术科研和学术单位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为全国培养培训基础和高等音乐师资的重任。

3.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学院专业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设有7个系,分别为:音乐教育系 、理论作曲指挥系、钢琴系、声乐系 、器乐系、音乐科技系 、舞蹈系 。学院拥有能够适应现代化教学、科研和演出需要的先进设施和设备,其中一些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学院专业

4. 首都师范大学的历史沿革

1954年,北京师范学院创建。1960年,华北人民大学哲学系、政教系并入。1962年,北京工农师范学院、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并入。1956年,由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东北师范大学(音乐系)、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和音乐系)合并升格为北京艺术师范学院。1960年,北京艺术学院创建。1961年,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并入北京艺术学院。1964年,北京艺术学院、北京师范专科学校部分并入。1978年,北京师范学院分院、北京师范大学一分校、北京师范大学二分校、北京外国语学院分院相继创建。1979年,体育系分出,恢复北京体育师范学院。1980年,北京外国语学校并入,三校合并,定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分院。1985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分院划入北京联合大学,定名为北京联合大学外国语师范学院。1992年,由北京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学院分院、北京联合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首都师范大学。1999年,北京第三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并入。 2011年12月,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整体并入,与该校学前教育专业组成学前教育学院。 2014年4月,教育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首都师范大学;同年11月,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

5.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学院介绍

40余年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一直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处于我国师范音乐教育发展的领先地位,经过广大教师的辛勤耕耘,如今已是桃李芬芳,为首都和全国培养出大量优秀音乐人才。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北京市“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教育部“公共艺术”教师硕士学位指定培养基地、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试点单位、国家级音乐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21世纪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担负着为北京市和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音乐、舞蹈教师、为社会培养艺术表演、创作与音乐录音人才、为艺术科研和学术单位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为全国培养培训基础和高等音乐师资的重任。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拥有合唱团、民族乐团、中西室内乐团、舞蹈团,经过严格而系统的专业训练,具备较高专业素质和相当专业水准,经常参加国内外演出活动。2007年,为展示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音乐、舞蹈专业方面的学术实力与学术成果,学院创演大型舞剧《白鹿原》,显示音乐学院的学科建设迈进新的、更高的层面。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常年承担外国留学生培养培训任务,开设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论课程和各类中国民族器乐课程,以满足广大留学生的学习需求。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十分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工作,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音乐院系和音乐家建立起紧密的学术联系和互访关系,开展频繁的学术交流活动。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学院介绍

6.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介绍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原为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创建于1964年3月,1992年改名为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为了在新世纪里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2003年3月正式建院,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7.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是一本吗?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是一本。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北京市“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教育部“公共艺术”教师硕士学位指定培养基地、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试点单位、国家级音乐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21世纪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从1986年开始招收音乐学硕士研究生,2005年开始招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1年开始招收舞蹈学硕士研究生。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自2004年开始,在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教育、音乐科技三个方向招收博士生,2012年开始在舞蹈教育方向招收博士生。

扩展资料院系设置
理论作曲指挥系
下设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指挥三个专业,主要培养音乐创作、理论研究与指挥人才,并担负其他各系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
学术状况:
以作曲与作曲理论研究为学术背景,以综合大学的人文科学环境为依托,以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究与实践为园地,突出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特色,并积极参与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实践。
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队伍骨干分别担任了北京音乐家协会、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创作委员会、中国电影音乐学会、中国电子音乐学会等学术组织的负责工作。该专业自2004年开始招收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博士生。
参考资料来源: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官网—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是一本吗?

8. 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有什么历史沿革?

管理学院秉承交叉融合、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管理人才为目标,以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与改革为动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学院现有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五个本科专业;人力资源与公共事务管理、创新创业管理两个辅修专业;六个本、专科继续教育专业;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包含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公共管理信息化理论与技术三个二级点,下设公共经济学、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与智能决策支持等八个研究方向;公共管理(MPA)、国际商务(MIB)两个专业硕士点;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与数学科学学院合作),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辅修和继续教育等多层次办学模式。

学院搭建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实务、公共管理案例库、社会保障仿真实训、信息系统开发、企业管理沙盘模拟、电子商务模拟、学生创新与创业等实验和实训平台,与诸多国家机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巩固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教学科研、创业实践基地。学院现有教师62 人,其中专任教师49 人。7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80% 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近年来承担了大量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大招标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项目,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完成了一批横向课题项目,经费到位达1000 余万元。学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知名高校就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专业建设、师资培训等内容签订合作协议,与加拿大的阿卡迪亚大学签署了本科生“2+2”联合培养协议。学生就业状况良好,毕业生就业单位专业对口率高,每年平均有15%-20% 的毕业生出国深造。学院注重对学生进行科研培育,鼓励本科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组建“创新训练营”,通过组队参赛、案例库建设、实体项目孵化、创业辅导讲座等形式积极开展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成果显著。为使学生拥有良好的管理素养和学习能力,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理论功底,很好地掌握现代管理理论与技能,从2018 年开始,管理学院采取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公共管理类统一招生。大学一年级期间,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实行分层教学,统一学习公共管理类基础课程。一年级末,根据学生意愿,在学院统筹安排下,分流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