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旦发生经济危机,什么行业承受风险能力较强

2024-05-13

1. 如果一旦发生经济危机,什么行业承受风险能力较强

如果经济危机来了,什么行业最能抗风险?

如果一旦发生经济危机,什么行业承受风险能力较强

2. 如果发生经济危机,什么行业承受风险相对较强?现金为王中的现金指什么?

当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受冲击最严重的应该金融和地产了,因为在经济危机的时候,货币贬值严重、金融产品违约、不良贷款上升,使金融行业备受打击,而地产行业则会因为高负债率而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问题,而在经济危机中,抗风险能力最强的行业个人认为应该是跟民生相关的行业,例如:农业、医疗、食品加工、纺织化工等行业。

在面对经济危机的时候,我们经常说要现金为王,这里的现金,除了是指我们手中的现金和银行存款外,还包括其他变现能力强的资产,例如:股票、债券、黄金、外汇等,虽然这些资产在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也可能缩水,但是想变现的话还是比较容易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说现金为王,不是说一定要把所有的资产都换成现金,现金为王的意思其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只要手中的现金或存款能够应付日常生活开支就行。二是指清理债务,这既包括自己不要在经济危机时去做高负债的投资,也包括自己要将一些外债及早地收回,以免这些债权成了“死账”。

相对稳定经济体货币。黄金,在金融危机中的波动幅度不言而喻,美元,因美债规模巨大,一旦真的发生美元信用危机,后果不可想象,欧元为欧元区多国使用,各个国家因政治经济差异,存在可变因素众多,任何一个欧元区国家破产都有可能导致欧元巨大波动。小国虽独立经济体有自主货币,但对外部冲击可承受力极度有限。最后就当前世界各国经济状况和政治因素来说,人民币和日元无疑是最可能保值的。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3. 如果一旦发生经济危机,什么行业承受风险能力较强?

如果经济危机来了,什么行业最能抗风险?

如果一旦发生经济危机,什么行业承受风险能力较强?

4. 如果经济危机来了,你所在的行业能够抗风险吗?


5. 众多行业中,哪个最不易受经济萧条的影响,最具风险抵御能力?

分析一下最具风险抵御能力,什么生意你最适合做。你擅长的,自然就是你容易收获的。创业首先要定位自己和市场的。根据你的特点选择致富之路,道理都一样,勤奋、专著!如果会成功。那必定在升出的价值里包含了你的辛苦。

要把握好你的社会关系,当然是利用上关系。如果没有太多关系,一般都是消费者忠实度比较高的行业,不容易受到关系的影响难以介入。包括,餐饮、娱乐、生产等行业。 

如果你要做个体,那校园小店、2元店、饮食业,是当今小投资见效最块的快的行业。而且大小比较灵活。资金多了可以扩大。资金小的话夜市、地摊几乎不要什么投资。当然,还可以选择网络开店. 



兄弟,你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在想,每个人都想知道。但是你知道么,。一个会赚钱,聪明的人,吃过苦的人不会在问这个问题了。你也许还很迷惘。不知道怎么赚钱好。其实嘛。行行出状元。这个世界上这么多人,这个中国这么大。其实什么都缺的。财不入急门,成功的真理时刻摆在面前,那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中国是农业大国。很多食品需要加工,如果你有钱,推荐去,要有创新。要健康。再次强调不要违法。

是我个人的想法,最吃香的行业就是吃苦的行业。

众多行业中,哪个最不易受经济萧条的影响,最具风险抵御能力?

6.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哪些重大风险?我国又具备哪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有利条件?

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重大风险:
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有利条件:
1、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
2、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
3、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扩展资料
化解政治风险:
1、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党中央关于维护政治安全的各项要求,确保我国政治安全。
2、要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强势,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进依法治网。
3、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坚决打好防范化解经济重大风险攻坚战

7.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那些重大风险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良好,但长期的快速发展,积累和遗留的各种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发展方式粗放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这种发展是粗放的,缺少内涵、质量和效益,是不可持续的。我国的经济增长是主要停留在粗放经营方式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发展不协调,导致资源严重缺乏。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经济增长中依靠资本和劳动投入增加的贡献率占72%,依靠科技进步等促使要素效率提高的贡献率仅占28%,而发达国家后者占50%―70%。具体来看,其一,在经济效益方面,我国经济运行并没有从根本上克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痼疾;其二,在经济结构方面,产业结构的失调依然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发展缺乏后劲,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
(2) 贫富差距过大。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分析,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表示收入差距相对合理。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基尼系数达0.474,远远超过0.4的警戒线,是世界上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使社会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少数高收入阶层手中。同时,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也都在扩大,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如果不进行调节,就使人们的不公平感增加,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社会矛盾就突出,这也是上世纪许多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
(3) 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中国经济以9.8%的速度持续增长了30多年,2012首次“破8”,为7.8%,预计2013年约为7.7%,发展速度继续放缓。过去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正进行宏观调控,日趋减缓;内需乏力仍是我国长期经济发展的顽疾。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支撑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国际环境也在改变,使得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正在消减和逆转。目前,虽然国内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繁荣的背后有太多的泡沫。
(4) 区域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梯度发展”政策,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指导下,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迅速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11年GDP最高的广东省为52 674亿元,约是西部10省GDP的总和,是最低的西藏(606亿元)的87倍,是中部江西(11 584亿元)的4.5倍,北部吉林(10 531亿元)的5倍。与此同时,中东部地区差距、南北差距、城乡差距也随之越来越大,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区域发展不平衡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
(5) 市场和资源环境有待改善。市场环境的好坏关乎经济的发展,也会影响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国食品、医疗事件频发,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从三聚氰胺、瘦肉精,到苏丹红、地沟油,形形色色的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假冒伪劣、社会欺诈现象依然十分突出;社会诚信和社会道德水平依然不高。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严重污染市场环境,也严重影响人们的消费信心,阻碍内需的发展。此外,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现象严重,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高碳的能源结构使中国的发展处境极为不利,如果我国不能在低碳化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的增长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那些重大风险

8. 从国际上看,我国经济当前面临的四大风险是什么?我国应如何应付?

从国际上看,我国经济当前面临的四大风险是:
1. 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风险
2. 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扩散的风险
3. 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的风险
4. 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
应付参考:
(1)中国面临的机遇。其—,世界形势的缓和,为中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其二,在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形势下,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高。

(2)中国面临的挑战:其一,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地区或集团的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使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其二,正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世界两极格局瓦解以后,军备竞赛的作用相对下降,综合国力的竞争提到了首位。各国都在调整国家战略,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各国都把科技开发作为综合国力一个关键因素。如何选择适应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并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迎接和战胜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是当今时代向中国提出的新课题。
第三,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挑战。历史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按国际经济惯例办事,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任何国家已很难保持封闭的经济模式,所以,中国的唯一选择,是适应这一趋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第四,正面临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考验。在两极格局解体以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推行强权政治时减少了前苏联的牵制,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压力也会相应增加。

(3)面对以上挑战,只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只有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才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迎接各种挑战,尽快地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