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集团并购史的背后是扩张欲望,是资本反噬,是令人唏嘘的自卑

2024-05-15

1. 海航集团并购史的背后是扩张欲望,是资本反噬,是令人唏嘘的自卑

 一
   2007年,当了40年船员的贾鸿祥迎来了他人生中高光时刻,担任大新华物流的董事长。
   大新华物流集团是海航集团旗下实力强悍的子公司,贾鸿祥在职的4年间,将老东家“买买买”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先后收购了天津海运、烟台海运和山东海丰,一时间风光无限。
   可是,贾鸿祥在收购方面拿手,收购之后怎么管理这些公司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直到2011年,贾鸿祥花了四年的时间也没有想明白,最后造成了大新华物流的业绩报表一片绿,资金链出现了问题,法律官司一大堆。
   所以,贾鸿祥身败退位,但他留给了海航集团一个潜伏的危机。
   2008年,大新华物流集团向沙钢船务租了一条好望角型巨轮,海航集团是担保人,过了两年,大新华收到了船,沙钢船务却没有收到租金。
   沙钢船务收不到钱,能怎么办,走法律程序呗。
   官司打了一年多,最后肯定是大新华输啦,海航集团作为担保人,也有连坐责任。
   这时,海航旅业从美国引进了一艘豪华游轮“海娜号”,这是内地第一艘豪华游轮,为海航集团的事业线再添上一朵红花。
      受到官司的影响,海航集团始终不赔给沙钢船务275万美元的担保责任费,在大新华集团被“全球追债”的情况下,海娜号开启了它为海航集团的贡献:在2013年首航成功前往越南,第二次航线前往韩国。
   恰恰是在韩国出了事。
   因为沙钢船务始终想不明白,海航集团是一家有3000亿元资产公司,为啥就是不赔钱?
   有钱人欠钱不还,还有理了,简直天理难容!!
   所以就把官司打到了韩国去,也就是说,沙钢船务向韩国法院出示证据、担保书,韩国法院确认无误后,扣押了刚刚游到韩国济州港的海娜号。
      那时,船上的船员跟游客加起来差不多有2300多人。
   收到消息的海航集团立马成立特别公关小组,先安抚好游客的情绪,然后派出五架飞机前往韩国接回游客,接着打点关系,让上头的人给韩国法院施加压力,并且操作舆论导向,让人们认为:韩国,你这么做不妥哦。
   从海航集团的公关手段来看,步步紧逼,环环相扣,把损失降低到最少,是一场漂亮的公关战例,顺利让海娜号回家。
   但是,从这次事件来看,那些投资者却看到了海航集团预防危机的问题,在以后给海航集团投资更加慎重。
   而大新华集团,在这一年宣布了破产重组。
   大新华集团出事了,还有海航集团兜着。
   但是,海航集团在面对大新华集团出现的危机,没有从中汲取教训,在7年后,他也踏上跟大新华集团同样的命运。
   二
   海航集团的前身是海南航空,1993年,海南航空成立,公司只有一千万元,这点钱连飞机翅膀都买不起。
   不过,这一年吹来了股份制改造这股东风,海南航空有了这个利好消息,搞来了2.501亿元,但还是买不起飞机。
   没事儿,海航集团有超强的融资手段,没有任何抵押,就从海南交通银行得到了两架波音737-300。
        
   1993年5月2日,海航的首航从海南海口飞到北京,预告着海航跨出了第一步胜利。
   接下来,海航的首要工作是找到更多的飞机,发展更多的航线,这样才有人愿意坐他们家的飞机。
   可是,从哪里搞到钱呢?靠赚飞机票,估计要好几年才能回本,海航明显不会选择稳扎稳打的方式,而是选择了他的老手艺:融资。
   1995年,海航融资得到了2500万美元;过了两年,海航在B股上市,融资到2.77亿;再过两年,海航的价值上升,在A股上市融资到9.43亿。
   有钱了,豪横了,路子也广了。海航在融资和发展一手抓,在短短的几年里,就成为了国内重要的地方性航空。
   到了2000年,海航迎来了他的第一次打击,他的自卑感,也是从此而来。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了WTO,这预示着中国加入全球化进程,同时也给了国内企业带来危机感:外国企业来中国抢生意了。
      而且论实力,中国所有的民航飞机加起来都不如国际一家大航空集团。
   民航总局在中国正式加入WTO前开始布局,公布国内的民航企业进行重组,以国航、东航、南航这三家公司为龙头。也就是说,海南航空要被其中一只龙头并购。
   可是,作为一个花了七年时间发展起来的民航,好不容易有了点成绩,不会白白把成果拱手让人。
   当时的海航集团执行总裁李维艰说: 四条腿的桌子比三条腿的桌子强。 
   这第四条腿,就是海航集团。
   此时海航集团面临的问题:航线少、规模小;地域分布几个点、政策扶持想得美。
   为了解决困境,顺利成为第四条腿,海航集团再一次用了他的老手艺:并购。
   在并购之前,海航走出了一步妙棋:抢夺机场,海航集团控股了海口美兰机场,成为了中国第一家控股机场的民航公司。
   有了机场,海航集团想让谁飞就让谁飞,天王老子来了也管不着。
   接着,海航并购了长安航空、新华航空、山西航空这几家民企。其中,长安航空提供了10多条从北京始发的黄金航线,山西航空提供了40多条支线航线。
   这样一来,海航有了航线,规模也变大了,地域分布更是百花齐放,有了第四条腿的实力。
   到了2002年,民航总局承认了海航,海航集团统一使用HU代码。
      海航集团的这一场翻身仗打得很漂亮,他展现了很旺盛的生命力。
   一方面是时代推动着他前进,一方面是不甘于落到被并购的下场,于是,海航集团反其道行之, 不想被并购,那就并购别人 。
   虽然民航总局承认了海南航空,但是,海航集团不是官方的计划之内,这也就是意味着海航是后娘养的,姥姥不亲舅舅不爱,发展空间的天花板都给海航盖好了。
   所以,此时的海航未免显得有点自卑。
   海航并不认命,先后杀出了公务航空、通用航空、海外航空三条血路。
   2002年底给了海航发展一个契机。
   那会儿,“非典”来袭,民航企业受到了很强的冲击,海航也不例外。就像2020年的情况一样,人人都呆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谁会去坐飞机?
   为了规避风险,海航散发思维,寻找了一条“航空+”路子。
   就是以航空为基础,发展跟航空相关的业务。于是,海航发展了“航空+酒店”、“航空+ 旅游 ”、“航空+商业”等等。
   不得不说,这条路子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海航集团的战线拉得太大,业务贼多。
   海航集团在国内发展还算老实,稳扎稳打,还搞出了点名气,就拿“航空+酒店”,海航酒店集团名下有两个五星级酒店,唐拉雅秀酒店和金海马。
   等时间来到了2008年,欧美国家金融危机爆发,海航集团认为自己成为世界级卓越企业的机会来了。
   三、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面发展成了席卷欧美的金融危机。
      这段时间,美股的股价下跌,道琼斯指数下跌45%,从14279点跌至7800点附近。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各国很多企业的资产缩水,价值受挫。
   中国很多企业一看,这些企业便宜了呀,正好腰包里有闲钱,于是开始大规模收购欧美企业,为自己的企业品牌国际化打下基础。
   海航集团在这么重要的时刻,进化了老手艺人的手艺:从并购到收购。
   当时的海航集团董事长陈锋说: 国际化是海航集团成为为世界级卓越的必由之路,收购兼并仍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 。
   好家伙,收购兼并是海航集团发展的一个模式。
   从2010年开始,海航集团的收购了土耳其的飞机维修公司,尝到了甜头,就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渐渐魔怔了。
         海航收购的 历史 在2015年到2016年期间达到巅峰,完成了35项、270亿美元的收购案。
   在2016年,海航集团挤进了世界500强,厉害吧。
   厉害是厉害,但是海航收购的那些钱,从哪里来的呢?
    一个是借,一个是贷。 
   海航从航空发展成一家大集团,依靠那些飞机票能有270亿美元吗?没有。
   所以,为了完成自己的收购大计,海航在国内借钱,在海外贷款。
   海航集团在享受世界500强的掌声时,脑瓜里想的却是怎么偿还4680亿元债务。
   荣誉是一时的,还债是一生的。
   海航还钱的方式很鸡贼,这里了解到的方式:股权融资。
   在2015年牛市的上升期时,股价溢价高,定向增发股权可以募集到更多的钱。
   海航旗下有七八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股权,韭菜们买了,海航钱到手了。海航用这些钱,一部分去还债,一部分补充流动资金,一部分投资优质项目。
   投资项目也很鸡贼,去收购那些原始股,等到公司上市之后,原始股翻了十几倍或者几十倍。
   一般来说,按照这么操作下去,海航或许就偿还外债。
   这只是或许罢了。
   在2016年的那波收购潮中,海外并购成交价格为净资产的9.22倍左右,也就是说,多付了9倍的钱。
    万达的王健林也不可避免,收购了世界三大文娱产业,最后不得不卖掉国内的700亿资产还债。 
   所以,无论海航如何操作,资不抵债的情形越演越烈。在27年的发展中,海航没有形成自己的牢固的护城河,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会擦亮眼睛。
   到了2020年,疫情的冲击,全世界的企业都不好过,资金链更是断绝,现金流越来越重要。
   这对于欠下巨债的海航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不得不在2021年宣布破产重组。
   四
   20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日本企业心大了,狂妄了,扬言要买下半个美国,从此走上了海外收购之路。
   但没过多久,日元贬值,日本遭遇股价,日本企业的扩张之路也由此结束,把伸向世界的并购之手缩回了国内。
   并购、收购,最重要的是钱。
   没有太多的钱,想要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自然是痴心妄想。
   海航集团的海外扩张失败,宣告破产,源自于他的一开始。
   海航靠着一千万起家,用融资的方式租到了第一架飞机;在民航并购年,用并购的方式在国内市场拥有了一席之地;再用并购的方式,扩宽自己的业务,拉长战线。
    并购,只是手段,并不能成为唯一模式。 
    不知道,现在还会不会有人喊出那句:融资为了并购,并购为了融资。 
    带着资本的脚铐跳舞,早晚被资本反噬。活该。 

海航集团并购史的背后是扩张欲望,是资本反噬,是令人唏嘘的自卑

2. 海航集团重组的难点

 海航集团三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延期企业重组期限。其实 海航重组的难点还是债务 。
     关于海航债务,大家记住三个数,1.2万亿,这是全部追索债权;4000亿,这是当前确认债权;300亿,这是员工融资理财信托债权。这三组债权数据就是海航集团重组头上的达摩斯利剑。  这巨额债权里面一定存在违法违规和腐败犯罪行为,追责不可避免。
      海航集团性质应该属于民营企业, 大股东慈航基金会进入公众视野也不超过4年时间。谁为海航巨额债务负责,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按照海航集团重组委员会的说法, 海航集团已经严重资不抵债,所有债权人收回债权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包括300亿的员工债权。 
    有没有政府或者土豪接手海航债权?几乎没有。 网友给大家算过海南省一年的GDP总值,海南省如果有实力内部消化,也不会拖到现在。而且还存在法理上的障碍。
    我们还是坚持海航上市公司的重组相对简单,因为债权相对清晰,关键是债权能够确认到多少?这里面的博弈自然非常激烈,涉及股权、债权和利益。 
   就海航控股而言,重组需要300-400亿真金白银的自有资金,甚至不容许金融杠杆的融资手段。能够突破这个门槛,在中国已经寥寥无几。 海航控股现在的重组已经完全不同于原海航、联想、国美、万达、安邦等公司前十年重组杠杆收购模式。 其实从公开的三家参与公司的公告中就能够看出端倪。拿出300-400亿真金白银,再去博弈股权利益和债权风险,难,确实比较难!

3. 海航科技重组成功了吗

海航科技没有重组成功,重组失败。拓展资料:1.海航科技集团依托海航集团丰富的产业场景,为客户及合作伙伴提供高附加值的解决方案和产品。海航科技集团致力于成为一流的高科技产业集团,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运营、投资和创新,打造共享、分享、生态的“四流”(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平台 。2.海航科技从事计算机科技、信息科技、电子科技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计算机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软硬件、日用百货销售,从事货物及技术进出口业务,商务信息咨询,货物运输代理,仓储、装卸服务(除危险品)。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3.截至2016年12月海航科技集团总资产逾2000亿元人民币。年度总收入逾3300亿元人民币。业务覆盖五大洲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旗下控股各类企业近40家。包括全球最大IT产品分销商和供应链服务商英迈国际、全球领先的IT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文思海辉、A股上市公司天海投资(600751)。海航科技投资控股有限公司(02086) 。新三板挂牌企业易建科技(831608)。至精股份(837310)等。海航科技集团拥有全球员工近7万人。其中,境外员工近6万人,技术研发团队超过2.5万人4.海航生态科技集团(HNA EcoTech Group),是海航集团继航空、实业、旅游、资本、物流后的第六大产业板块,定位为高科技产业控股集团,肩负着海航跨越工业文明时代,迈入信息时代的战略使命。海航生态科技集团致力于极致用户体验,为客户提供基于云和大数据的科技类服务,坚持“共享、分享、生态”的理念,在社交电商、科技金融、智慧生活、孵化加速等领域深耕用户及服务。虚拟运营商、支付、可信云认证、跨境免税等牌照和政策资源,为建立全面、专业、可靠的科技服务生态提供了坚实基础。创新实验室不断在人工智能、生态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等新兴科技领域突破创新,引领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描绘信息时代健康可持续的人类生活模式。目前,海航生态科技集团已在北京、海口、西安、香港、旧金山等地设有运营和研发机构。依托海航集团丰富的产业、信息、资本、团队、客户及数据等资源优势,海航生态科技聚合资源、链接信息,对传统行业进行颠覆式变革,建立共享、分享的科技生态体系,推动海航的创新发展,助力海航集团进化成为现代化服务业+科技产业巨擘。

海航科技重组成功了吗

4. 航空业最大并购将带来什么影响?

9月4日,美国制造业巨头联合技术公司宣布已达成协议,将斥资230亿美元收购飞机零部件制造商洛克威尔柯林斯公司,创下全球航空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并购交易。

业内分析师表示,由于联合技术公司和洛克威尔柯林斯生产不同的飞机部件,所以不会面临太大的反垄断监管压力。但除了面对监管部门外,两家公司还要向客户解释合并的好处。此前空客公司发言人曾表示,希望“任何潜在的并购都不会影响其在联合技术公司的最高业务优先级”。

分析师指出,最新并购交易有望重塑航空航天零部件市场,收购洛克威尔柯林斯将提升联合技术在航空航天市场的参与度和施展空间。随着航空航天工业的飞速发展,新一代喷气式飞机陆续亮相,作为波音和空客等公司的供应商,洛克威尔柯林斯有望给联合技术公司带来更多业务。对这两家制造商而言,新一代喷气式飞机的生产计划所带来的业务量将持续数十年之久。
霍尼韦尔航空航天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蒂姆·马霍尼此前曾表示,联合技术与洛克威尔柯林斯的结合将“改变竞争格局”。去年,霍尼韦尔国际集团曾试图收购联合技术公司,但后者以“巨大的监管障碍、客户顾虑和估值问题”为由拒绝了收购要约。

还有行业人士认为,最新交易可能激发更多潜在交易,比如生产航空航天用高精度传感元器件的英国美捷特公司(Meggitt)就被认为是法国航空发动机制造商赛峰集团(Safran)的收购标的,后者今年初曾宣布以100亿欧元的价格收购飞机座椅供应商Zodiac。

5. 海航集团重整的悬念及影响

 实际上,政府工作组进驻海航集团已经很久,主要的债权人应该也已经形成联席会议机制,协调处理银行债权的展期、追收等事宜。目前进入重整,并不意外。但是,海航集团的重整仍有一些悬念尚待解开。
       海航集团花落谁家 
   按照破产法的规定,重整计划可以包含出资人权益的调整方案。所谓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就是处置债务人的股权。这种处置,不是一种收购或者协商转让,而是符合法定条件下的强行处置,无须股东同意的。
   破产法规定,如果重整计划草案中有关出资人权益的调整方案是公平、公正的,那么即便出资人不同意,法院也是可以强行批准的。
   估计海航集团现有股东的股权大概率会被处置,至于谁会成为重整投资人,目前还有悬念。
   对这么大体量的债务人来说,符合条件的重整投资人恐怕也是屈指可数。海南地方国资再加一个代表主要债权人的平台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成为重整投资人有可能么?当然,进驻这么久之后,海南地方国资应该也足以胜任海航集团的股东和管理者角色了吧。
   根据破产法的规定,重整投资人选谁,由管理人、债权人决定,决策者不包括海航集团的现有股东。换句话说,进入重整之后,海航集团现有股东对公司的管控权力进一步削弱,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有了。
       债权人会不会削债 
   除了对出资人权益进行调整之外,重整程序很大的一部分工作是厘清海航集团的债务,保证债权人得到公平受偿。
   按照破产法的规定,重整计划确定的债权清偿比例只要比假设破产清算情形下的清偿比例高,无论债权人同不同意,人民法院都可以强行批准。
   有特定财产担保的债权人不需要考虑削债问题,除非有部分债权无法被覆盖。
   是否会让普通债权人削债,还是个悬念。不过考虑到海航集团只是一个平台公司,除了对外投资获得的分红之外,要么就是处置资产了,否则没钱还债,不削债好像也不现实。
   当然,重整投资人会拿一部分钱出来,不过不太可能把所有的钱全部拿出来用于偿还债务,应该会保留一部分用于旗下重要子公司的运营需求。如果拿的钱没有覆盖所有的债权,那么债权人只能同比削债了。
   要想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最直接的就是债权人同比例削债,对银行债权人来说,决策过程虽然很痛苦,但是最终其实也无可奈何,人民法院是可以强行批准带有削债方案的重整计划的。
       对旗下上市公司的影响 
   海航集团是一个集团控股平台,具体业务均由旗下的子公司负责运营。
   对上市公司来说,海航集团与他们都是独立的法人,海航集团重整并不影响上市公司的独立运行。只是在决策时,重整程序中的海航集团再无上市公司的决策权力,相关决策权划归管理人行使。实际上,政府工作组进驻海航集团之后,相关决策程序应该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进入重整程序之后,海航集团的重整管理人成为法定的决策者,原有的管理层变成重整管理人的打工者或者说顾问。
   对上市公司来说,恐怕最大的影响还是实际控制人的变更。对股民来说,影响最大的恐怕是海航集团不会再减持股票了吧。
   总的来说,海航集团重整对债权人、上市公司、股民来说都是个利好。当然,对海航集团的现有股东来说,这恐怕是最大的利空……
   江苏竹辉律师事务所/郎一华
   二〇二一年一月二十九日

海航集团重整的悬念及影响

6. 海航集团重整计划都包括什么?

目前海航集团及其相关企业破产重整案最终落定。2021年10月31日,海航集团及其相关企业重整计划获一锤定音的“官宣”,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海航集团及相关企业的重整计划,且此次裁定为终审裁定。这意味着,此前获得高票通过的包括*ST海航在内海航几个重整草案,在获得法院裁定后将进入实施阶段。此前,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组长顾刚透露,海航重整后将拆分为四个板块独立运营——航空板块、机场板块、金融板块、商业及其他板块,各自由新的实控人股东带领前行,相互完全独立,确保各板块各自回归主业、健康发展。回顾过往,因经营失当、管理失范、投资失序等原因,海航集团于2017年底爆发流动性危机,在各方支持下,前期以企业“自救”为主,但未能成功化解风险,并转为严重的债务危机。2020年2月29日,海南省依规落实风险处置的属地责任,成立了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全力协助、 全面推进海航集团风险处置工作。此前10月25日,海航集团公告,包括海航集团和三家上市公司在内的四个计划(草案)均已获得表决通过。今年9月18日,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组长顾刚主持召开2021年度第39周安全生产经营例会透露,重整后海航集团及相关企业可能的结果。一方面,重整后老股东团队及慈航基金会在海航集团及成员企业权益将全部清零,不再拥有相关股权。重整完成后,老股东团队股权将依法依规清零,这既是法治化、市场化破产重整的法律要求,是股东必须承担的基本责任,也是民营企业野蛮生长带来的必然后果。顾刚认为,海航上下要深刻反思海航民营企业28年的发展,不断汲取过去盲目扩张、没有敬畏的教训。要充分认识到,推动重整成功,海航的品牌得以保留,十万员工没有失业,海航得以重生,就是党和国家给予的最大变化和机会,是社会给予的机会。另一方面,海航重整后将拆分为四个板块独立运营,各自回归主业健康发展。如顺利完成破产重整,海航将重整拆分为四个完全独立运营的板块——航空板块、机场板块、金融板块、商业及其他板块,各自由新的实控人股东带领前行,相互完全独立,确保各板块各自回归主业、健康发展。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海航集团及其相关企业顺利实施重整并执行完毕,重整计划将有利于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 减轻或消除历史负担,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7. 海航,破产重整

    作者:豆腐乳   
       
    海航集团宣布破产重整了, 原因是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相关债权人申请法院对海航集团破产重整。 
     
    破产重整说明海航集团还是有优质资产的, 不至于直接破产清算,而是进行债务调整 ,保证企业还能有序运行,这违约的债务以后说不定还能收回来一些。 
     
    不管怎么说,海航的本业民航业水平还是不错的,尽管受疫情影响很大,但只要疫情结束,民航业就可以缓过气来,重新变成下金蛋的母鸡。 
     
        
    不过海航的债务问题已经延续很长时间了。 
     
    六年前,海航高杠杆收购大量海外资产。而那时正值外汇大量流出,等到严控外汇流出时,海航这种高杠杆收购海外资产的 游戏 就玩不下去了。 
     
    海航只能再降价卖出其在海外资产套现。 
     
    类似经历的还有万达,不过万达低调了很多,而且处理资产十分果断,度过了危机。 
     
    2017年,海航爆发流动性危机,此后海航违约的消息经常出现。 
     
    海航大规模投资,借来的钱很多。比如今年刚判无期徒刑的国开行原党委书记胡怀邦,任内就曾经授意给海航大笔贷款。截至2018年底,海航负债7500亿元,其中从国开行获得800多亿元贷款。胡怀邦任内可是给国开行造成了大量不良资产。 
     
    海航深陷债务泥潭,努力自救,虽然姿势不大好看。我们去年曾经写过《借钱是要还的》,当时海航仓促召集“13海航债”会议,无视中小投资者意见,在3位投资者赞成,29位投资者反对的情况下,由于3位赞同者占出席会议表决权的98.26%,顺利通过了“13海航债”本息延期一年的决议。 
     
    这就真不把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放在眼里啊。 
     
    要知道, 当时上交所市场“13海航债”存量持有最多的是包头农商行 ,持有规模1.5亿元,占比80%。 
     
    这就意味着很多类似海航这样负债累累,游走在债务违约边缘甚至已经违约的企业,其债券是很多中小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产品的底层资产。这些企业出现了风险,风险就有可能传导到很多理财产品哪里,最终殃及对这些不了解的民众。 
     
    知道前段时间要求互联网平台下架互联网存款的用意了吧? 
     
    去年已经有影响很不好的企业违约事件发生了。 永煤、华晨违约,挑战了投资者对国企以及背后地方政府的信任。  
     
    有地域黑说这是“投资不过南宋版图”,这可不对,因为全国这种债务问题可很多,不少南方企业问题也很大,海航这已经是实锤的了,关心 财经 的读者朋友们肯定还能举出很多类似海航的例子。 
     
    还有很多企业是通过高超财技转闪腾挪的。熬过某个时间节点,大可以翻身就当无事发生,熬不过就暴露出来了。 
     
    海航是破产重整,说明核心资产还是不错的, 债权人的利益能收回一些,海航普通员工的饭碗大概也能保住不少 。2019年海航就有推迟员工工资支付的情况出现了。类似的,永煤也有欠薪情况出现。这种地方上影响很大的公司,在面临财务问题时,就业成了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今年很多债务可能面临出清,顺利出清保就业任务严峻。 
     
    这里也只能希望海航破产重整顺利,疫情早日过去,民航业重新繁荣了。 
     
    高杠杆收购资产风险很大,未来经济增速放缓,“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的时代恐怕过去了。要记住的还是那几句话: 
     
    “   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 
     
     参考文献:  
     海航集团:债权人申请法院对我集团破产重整_网易 财经  https://money.163.com/21/0129/17/G1HBFPPS00259DLP.html  
     前脚改革后脚爆雷 欠薪五月永煤集团背后隐藏了什么?-中国企业报道 http://www.cenr.com.cn/Item/141867.aspx  
     民企海外并购三问:钱从哪里来 监管层为何出手?_ 财经 _中国网 http://finance.china.com.cn/industry/20170711/4284002.shtml  
     胡怀邦陷落|特稿精选_财新周刊频道_财新网 http://weekly.caixin.com/2019-08-03/101446988.html  
     
     本回完  

海航,破产重整

8. 海航系325家公司进入破产重整

(王潇雨 摄影)
    
 备受瞩目的海航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航集团”)及相关联的一系列企业申请破产重整事件自1月底正式对外公布并启动以来,因其波及面广、所涉企业数量、资产规模和债务总额巨大,同时企业在自身面临的压力以及对债权人承诺处置期限等一系列问题,都决定了这将成为一场“与时间赛跑”的 游戏 。这也是一个多月来相关企业在资本市场以及司法环节动作频频的主要原因。
  
 325家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继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下称“海南高院”)2月10日宣布依法裁定受理海航集团等七家公司破产重整之后,海航集团旗下航空主业核心平台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航控股”)也在2月18日发布公告称,10家子公司(新华航空、长安航空、山西航空、祥鹏航空、乌鲁木齐航空、福州航空、北部湾航空、科航投资、海航技术、福顺投资)已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
  
 而根据海南高院3月3日发布的编号为(2021)琼破1号-(2021)琼破7号共七份公告显示,海航集团一共将有325家公司共同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海南高院发布的《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召开海航集团有限公司等325家公司实质合并重整听证会的公告》中指出:2021年2月10日,本院依法裁定受理海航集团有限公司、大新华航空有限公司、海航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海航基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海航商业控股有限公司、海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共7家公司(以下简称“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重整案,并于同日指定海航集团清算组担任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管理人。
  
 2021年3月2日,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管理人向本院提交申请,称经管理人调查,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以及海航创新金融有限公司等318家公司之间存在高度关联性,为公平保障债权人权益,申请将大新华航空有限公司、海航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海航基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海航商业控股有限公司、海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6家公司以及海航创新金融有限公司等318家公司纳入海航集团有限公司重整一案并适用实质合并方式进行审理。
  
 海南高院表示,为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依法保障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将于2021年3月9日就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管理人的上述申请组织召开听证会。根据同时公布的“被申请实质合并重整企业名单”,除了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之外,此次破产重整所涉的企业遍布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云南、四川、浙江、广东、江苏、陕西等地区,涵盖了包括航空、 旅游 、酒店、投资、文化、 体育 、地产、外贸、通信、重工等广泛的业态。
  
 未来业务核心聚焦航空主业
  
 从这325家申请破产重整的企业也可以看出,海航集团从一家地方航空公司起家,短短二十多年时间资产规模过万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扩张方式就是以并不太赚钱的航空运输业务为“敲门砖”,打开了与诸多地方政府的“友谊之门”,并在其他产业上谋求进一步发展和落地。这种模式一度也启发了其他一些企业“学习借鉴”,并形成了目前这种大部分省级行政单位都“标配”航空公司,有些地方甚至同区域内多家航司的情况。
  
 海航集团旗下三家上市公司海航控股(600221)、海航基础(600515)、供销大集(000564)已经在2月19日股票复牌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改为*ST海航,*ST基础,*ST大集。其中根据此前披露的资金清理情况显示,海航控股作为海航集团旗下核心航空运营平台,也是为数不多的优质资产,受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等问题拖累产生了超过六百亿元的债务,如果算上需关注资产则超过千亿。根据海航控股2月9日发布的公告,其计划在重整中按同等比例将部分无救助性质的带息普通债,转移至股东和关联方海航集团和海航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清偿,转移的债务金额预计不少于约725亿元。
  
 按照几个接近海航集团的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表明,经过此次重整,海航集团将未来业务核心聚焦于航空主业,同时把此前分散投资的多家地方航企资产一并注入海航控股,同时还计划引入一家民企作为新的战略投资方。从地方航司到跨国集团,最终回归地方航司,这已经是目前为止对海航集团而言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