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如何调控?

2024-05-14

1. 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如何调控?

1、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的利率。(被动且作用有限)
提高,借款费用高,减少货币供给量

2、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是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从而改变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政策行为。(灵活,易于控制货币供给量,可逆)
买进债券,相当于在市场投放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

3、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存款货币银行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简单但作用猛烈)
提高,银行可以放贷的资金减少,减少货币供给量

道义劝告:央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

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如何调控?

2. 中央银行调控货币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这就是中国调控人民币汇率的主要手段,今天终于找到了

3. 中央银行调控货币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⑴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效果: ① 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②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 ③ 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④ 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 ① 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的效果比较强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 ② 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⑵ 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做的政策规定。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时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效果: ① 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改变货币供给总量; ② 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并能够改变资金流向。局限性: ① 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甚至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其政策意愿; ② 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 ③ 再贴现率易于调整,但随时调整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⑶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效果:①主动性强,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动进行操作; ②灵活性高,买卖数量、方向可以灵活控制;③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④影响范围广。局限性:①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②要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市场上证券种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③必须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中央银行调控货币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4. 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供给的调节机制有哪些?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称“三大法宝”。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可以迅速改变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倍数和货币乘数,以调控货币供给量。但该工具的效果过于猛烈,不宜经常使用。
◆调整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商业银行对社会提供的信用量→ 货币供给总量;改变再贴现资格的条件→改变资金流向→抑制或扶持部门经济。但该工具的主动性差、调节作用有限。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卖有价证券:一方面直接增减基础货币→调控货币供应量;另一方面 影响有价证券价格→调节社会信用量。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主动性强、灵活性高、调控效果和缓、告示效应好、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公开市场业务作用的有效发挥是有条件的
。

5. 根据我国目前主要的经济形势,中央银行应该采用哪些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控?

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存款准备制度,再贴政策,公开市场业务。这三种货币政策工具也称为普通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央行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和紧缩产生全面或一般影响的手段,这是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它们主要在总量上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规模。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商业银行面临资金不足时,可以用手中的票据向央行再贴现,实际上是向央行申请的一种再贷款。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支付的利息比率称为再贴现率。 

在经济低迷时期,扩张货币政策应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降低贴现率,减少存款准备金率,包括增加货币供应,促进利率下调,促进投资,减少储蓄,以缓解萧条状况。当一个国家的经济经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将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此时如果采用存款准备金政策,就要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相反,实施扩张货币政策时,应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扩展数据: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这会影响货币供应。通过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及经济内信用供给程度,间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理想平衡的一系列措施。在经济低迷时期,央行采取措施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促进投资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扩张货币政策。相反,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央行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利率、抑制投资、抑制消费、减少总产量或增速放缓,将物价水平调整到合理水平,这被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央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债)来调节货币供应的一种政策性行为。经济过热时,央行通过金融市场出售有价证券,收回货币,起到减少货币供应量、向经济收缩的作用。在经济低迷时期,央行通过金融市场购买有价证券,将货币投入市场,增加货币量,对经济起到扩张作用。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有一个转移机制和一定的时间来实现最终目标。总则:央行使用政策工具到操作目标,再到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

也就是说,央行通过货币工具政策的操作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活动,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最终影响国民经济的宏观经济指标。

根据我国目前主要的经济形势,中央银行应该采用哪些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控?

6. 我国央行调控基础货币量最主要的手段是什么

中央银行通过他资产业务的变化影响到负债业务的变化,从而影响基础货币。
(1)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债权规模影响基础货币量。如果增加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即增加再贷款或再贴现,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基础货币增加。反之减少。
(2)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对财政的债权可以影响基础货币量。不管是透支还是购买财政债券,结果都是财政支出增加,流通中的货币增加,如存入银行,存款增加,准备金增加,如不存入银行现金增加,也是准备增加。反之减少。
(3)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外汇、黄金占款规模影响基础货币量。如果中央银行增加外汇黄金储备,如果向个人买入,导致现金增加,如果向企业、商业银行买入,导致存款增加,都会使基础货币增加;反之如果卖出,会导致现金或存款的减少,基础货币减少。

扩展资料: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投放量来调控经济。
基础货币是银行体系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是中央银行各政策措施与最终目标之间关系的重要中介指标之一。
在现代银行体系中,中央银行对经济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的数量来实现的。
而中央银行在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率等货币政策时,都是通过影响基础货币中的准备金而发挥作用的。
中央银行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将增加,它们在其他情况不变时可动用的基础货币量相应减少。
信贷规模减少,从而通过乘数效应减少了货币供应量,造成通货紧缩,抑制投资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
中央银行若在公开市场上从商业银行或公众手中买进证券,便向市场投放了基础货币,虽然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将增加,但可动用的基础货币较之增加更大。
信贷规模增大,从而通过乘数效应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促进投资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并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7.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论述中央银行如何运用传统三大货币政策工具调节经济

货币政策目标是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采取的货币政策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
包括:经济增长、价格水平稳定、充分就业、利率稳定、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尽管央行不能直接带来这些目的,却能针对它可以影响的变量制定不同的政策。货币政策的诸多目标之间常常有冲突,政策可以达到一个目标,但却也使另一个目标变得更加难以实现。
在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在实际中有两种主张,一种是单一目标,以稳定币值作为首要的基本目标;另一种是双重目标,即稳定货币和发展经济兼顾。
从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历史演变中来看,无论是单一目标、双重目标或多重目标,都不能脱离当时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当时所面临的最突出的基本矛盾。但货币政策要保持足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政策目标不能偏颇和多变。
此条答案由有钱花提供,有钱花是度小满金融(原百度金融)旗下的信贷服务品牌,靠谱利率低,手机端点击下方马上测额,最高可借额度20万。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论述中央银行如何运用传统三大货币政策工具调节经济

8. 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的手段是

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的手段是:
  一、法定存款准备率:
  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效果:
  ①
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②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
  ③
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④
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局限性:
  ①
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的效果比较强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
②
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二、
再贴现政策
  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做的政策规定。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时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效果:
  ①
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改变货币供给总量;
  ②
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并能够改变资金流向。
  局限性:
  ①
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甚至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其政策意愿;
  ②
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
  ③
再贴现率易于调整,但随时调整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三、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效果:
  ①主动性强,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动进行操作;
  ②灵活性高,买卖数量、方向可以灵活控制;
  ③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
  ④影响范围广。
  局限性:
  ①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
  ②要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市场上证券种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
  ③必须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