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除了美国的E-2预警机,其他国家,像中国、俄罗斯、欧盟各国都没有发展过这种非常小的预警机?

2024-05-16

1. 为什么除了美国的E-2预警机,其他国家,像中国、俄罗斯、欧盟各国都没有发展过这种非常小的预警机?

其实,历史上还有其他国家发展过小型的舰载预警机
 
如:前苏联安-71预警机
 
安-71预警机是在前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OKB Antonov,现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设计的短距起降运输机安-72的基础上研制的,该机是为海军设计的一种舰载式空中预警机,西方称之为“狂妄人”(Madcap)。该机于1985年7月12日首次试飞。 这种飞机是为了装备苏联的大型航母“乌里扬诺夫号”的,但由于苏联解体,该舰未能建成。
 

 
 
2、雅克-44预警机

该机外形颇似美军的E-2C,但在竞争中输给了安71
 

 
 
 
3、英国也曾经使用过一种固定翼预警机:“塘鹅”
 
随着英国最后一种起降固定翼飞机的航母“皇家方舟号”1979年退役,它也下舰了。
外形丑陋,雷达在飞机下颌:

为什么除了美国的E-2预警机,其他国家,像中国、俄罗斯、欧盟各国都没有发展过这种非常小的预警机?

2. 美国E-2K鹰眼2000预警机有什么特点?

E-2K“鹰眼2000”警机,也叫E-2K鹰眼2000型空中预警机,简称“E-2K”,是美国最新的预警机之一,与旧型飞机相比,配备新型计算机导航系统与最新进的电路系统。
台湾空军购置E-2K并成军,标志已经进入信息链路作战时代。台湾空军在1993年购买的4架E-2T预警机将升级到“鹰眼2000”水平,与另两架“鹰眼2000”预警机共同构成台军24小时“无缝隙空中警戒体系”。
“鹰眼2000”是E-2系列预警机中功能最全面的一种。它不仅可以把发现的目标信息通过数据链告知其他战机和舰艇,而且还可以为收到信息的作战平台提供实时武器制导,协助发射导弹提供摧毁目标。根据计划,“鹰眼2000”至少可以为台军提供400~600千米距离的探测范围。更重要的是,“鹰眼2000”加装用于监测弹道导弹的红外探测器,使它成为反导系统的一部分,若考虑美台之间存在的军事信息共享系统,台湾可能因此成为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第一线。
台岛地域狭小,无回旋余地,且与大陆一海之隔,战斗机8-10分钟即可临空。因此,台湾空军认为,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及时获取预警情报至关重要。这些“空中眼睛”已和代号为“强网”的全自动化防空指挥系统连线,可随时为台北贡关山地下的台空军控制中心提供台岛周边250~300千米范围内的实时空情。
据介绍,台军原有的E-2T飞机与台军F-16、“幻影2000”和IDF等主战飞机都不能与之直接进行数据交换,只能用语音通信。如果台湾预警机达到“鹰眼2000”的水平,就可以直接和所有主战机种直接进行数据交换,提高空战指挥协同能力。
同时,“鹰眼2000”具备卫星通信能力,也可以进行远距离通信,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架预警机,而且可以充当战时空中指挥机构。在台军指挥所被毁的情况下,用“鹰眼2000”来充当临时指挥机,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度过混乱阶段,为建立新的指挥体系赢得时间。
最重要的是,“鹰眼2000”将使台军得以大体融入美军的作战体系。因为“鹰眼2000”是美国海军的主要装备,那么台湾预警机就具备直接指挥美国舰载机的潜力,在必要时,台湾战机也可置于美军的指挥之下。通过这些预警机,美国在东亚可以建立起一个跨军队的空战指挥体系。

3. 关于预警机的问题

清点世界范围内的各型预警机:1 美国E—2C“鹰眼”   这是世界上装备数量最多的预警机,中国台湾、目本等都已购买并投入使用。   E-2C可在9 150米高度全天候执行海军的各项任务.并可在556千米的距离上探测各种飞机。自动目标跟踪和高速处理能力使每架E-2C能同时跟踪2 000多个目标。并控制40多个空中截击任务。E-2C是当前的标准生产型.E-2T要出口中国台湾,“鹰眼“2000是最新改进型。 2004年10月,美国海军对E-2C进行空中加油试验.这表明美海军有意将其从传统的空中预警角色向空中指挥与控制平台转换。 2  美国的 E—8“联合之星”  与E-2和E-3进行空中预警不同,E-8主要负责对地面目标的警戒。该机采用波音707-320C客机的机体,在前起落架后面装有7.32米长的相控阵雷达天线,罩在一个“独木舟”形的整流罩内。具有多种工作模式的雷达可以探测离前线150-175千米的静止目标。当该机在9 145-12 200米高度巡航时,其雷达可以在8小时内覆盖100万平方千米的范围。目前的生产型为E一8C。3  俄罗斯的A—50“中坚”  在伊尔-76运输机的基础上改装,加装了有下视能力的空中预警雷达,加长了前机身,并在机翼后的机身背部装上了直径9米的雷达天线罩。其雷达作用距离可达400"600千米,可探测和跟踪地面和水面上低空飞行的飞机和导弹。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1984年正式服役。目前的发展型有A-50U、A-50I、A-50M三种型号。4   美国的 E—3 “望楼”   美国空军开发的全天候远程空中预警和控制飞机,以波音707-320B型民航机为基础,更换发动机,加装旋转天线罩与电子设备而成。机载电子设备以有下视能力的多普勒雷达为核心,通过机载计算机的控制把各电子设备分系统结合在一起。当E-3A在8 850米的高度  上值勤巡航时,有效探测半径为370千米,可同时处理600个目标。   E-3A是美国空军首批生产型, E-3B是E-3A的改进型,E-3C是美 军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型,E-3D是英国型,E-3F是法国型。5     E—10A   美国正在开发的一种预警机,计划替换RC135、E-8和E-3。  该机以波舌公司767-400型增 程商务机为基础,机身较大,说明后端有空间承载多名传感器操作人员、信息处理人员及作战治理人员。除了防御巡航导弹和跟踪水面目标之外,空军还希望作战治理、指挥和控制系统(BMC2)的初始配置能支持如作战识别、控制无人机(UAV)等任务,并在执行空勤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E-10A的有效载荷包括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雷锡恩公司的多平台雷达技术插入项目,可提供改进的地面目标指示器功能,以及用于跟踪巡航导弹所需的能力。6    瑞典的“萨伯”2000型““百眼巨人”  装备“爱立眼”雷达系统的预警机已形成一个系列,最突出的特点是机背上像背着一根超大号的平衡木,此为双面侧视相控阵天线。标志产品是“百眼巨人“S100,即“萨伯“340预警机,还有EMB-145SA预警机等。“萨伯“2000是“萨伯“340的出口型,以“萨伯“2000客机为搭载平台.性能更完善。具有360。全方位探测、跟踪空中和海上目标的能力,可在370千米的距离内探测到战斗机7 英国的“猎迷”预警机  英国在“猎迷“MR.MK1的基础上独立研制的预警机,与E-3等其它预警机的最大区别是不采用支架在机身上的旋转天线罩,而是采用安装在机头和机尾的一对雷达天线,共用一部发射机,由波导开关控制交替接通,以完成360。全方位的目标搜索。以具有下视能力的多普勒雷达为核心,来自雷达与其它电子设备的信息全部通过数据处理系统结合为一个整体。迟迟不能服役的主要技术问题是雷达系统。 8     澳大利亚的“楔尾”采用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的多波段多功能电子扫描相控阵(MESA )雷达。MESA雷达比传统的机载预警与控制系统(AWACS)雷达更有效,因为它不用依靠旋转机械来监控空中目标。它的扫描天线有两块,一块垂直安装在后机身上方,仿佛给飞机加了块“背鳍”,另一块则水平安置在“背鳍”上部,两块天线就像搭积木一样相互叠加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天线阵。“背鳍”天线可覆盖左右各120度方位,平面天线可覆盖前后各60度,从而构成360度全方位覆盖。这种布置方式有效地消除了机身各部位对雷达波的遮挡和干扰。其最大飞行马赫数达到 0.78,最大航程7000公里,滞空时间大于9小时。   如此与众不同的雷达工作起来仍然是毫不含糊的。“楔尾”可跟踪300个目标,在9000米高度飞行时探测距离达850公里,对战斗机目标下视探测距离为370公里,还可用增程工作方式提高探测距离。它能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锁定600公里范围内的180个目标,同时指挥24架飞机作战。这么大的范围相当于澳大利亚国土面积的1/3。由于采用了最新科技成果,E-737“楔尾”雷达的信息处理速度比E-2C预警机高出10余倍。此外,它还装备有电子战系统和电子情报侦察系统,可以对敌电子辐射源进行定位和识别,其作用与E-3预警机相似,加上高速处理能力和专用的降噪软件,可使“楔尾”具有发现隐形飞机或巡航导弹的潜力9 日本的 E—767预警机  这种大型预警机的载机为波音-767,对高空目标的探测距离达780千米,内部所装预警设备基本上与美国空军E-3预警机类似,一次空中加油可飞行22个小时。目前倭国已装备4架,还计划采购6架。如此一来,倭国自卫队便拥有了20多架先进预警机。数量仅次于美国10 美国的“海王”Mk7型预警直升机  “海王”Mk7型将替代“海王”Mk2A型预警直升机。它继续使用“海王”直升机机体,但加装了全新的“塞伯拉斯”任务系统。该系统以“水上搜索”2000型多普勒雷达为基础,还综合了MkⅫMode4型敌我识别系统.能同时跟踪250个海面或空中目标。11  以色列“费尔康”707,“费尔康“707是世界上第一架采用固态相控阵雷达技术的实用预警机,载机是标准的波音707。与传统的预警机相比,“费尔康”安装了6个格板形相控阵雷达,可360度全方位覆盖。雷达工作频率选为L波段是为了探测诸如巡航导弹、直升机、战斗机及小型舰船等小目标,其探测距离为对战斗机、攻击机370千米,对直升机180千米.可以同时处理100个目标。12   卡—31预警直升机  该机由卡-27反潜直升机发展而成,装备有E-801M机载雷达,可同时跟踪20个目标。假如在3 000米高度飞行,它可在110-115千米外识别战斗机大小的空中目标,在200千米外发现水面舰艇。该雷达系统包括一个6米长、l米宽的相控阵天线,重约200千克,每10秒旋转一周。13  印度的HS748 ASP预警机   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以HS748飞机为基础改装的空中侦察、预警和控制试验平台。其天线罩重约175千克,可以容纳尺寸达3.6米×1.1米x0.2米的E/F波段平板阵列天线。1999年1月,HS748 ASP原型机坠毁。之后,印度政府决定租借俄罗斯的A-50。日前,印度又从以色列购买了“费尔康”预警机。中国的预警机有KJ2000和KJ200      中国的KJ2000预警机是一种“空地双优型预警机”,飞机顶部采用的是三部相控阵雷达,呈三角形排列,每部负责扫描120度空间范围,三部可构成360度全方位探测。机腹下面有一部大型对地有源相控阵合成孔径雷达。KJ2000预警机雷达系统性能先进,创造性地使用“瞬态极化”等数十项先进技术,对空中和地面移动目标有非常好的探测能力和效率。其机载雷达对高空目标的侦测距离为1200公里,对低空和水面目标的探测距离为800公里,经过空中加油,该机甚至可以实施24小时不间断侦察监视。可同时跟踪1800个目标,处理700~900个目标,能够做到同时自动引导和指挥100批次2000架飞机进行拦截作战。同时,可以检测1500个地面移动或固定目标,对敌方目标进行评估,自动引导和指挥飞机、导弹对其进行攻击。由于在探测隐形技术上取得突破,单机可探测300公里内的现役任何隐形飞机,双机可探测700公里内的现役任何隐形飞机。

关于预警机的问题

4. 美国E-2“鹰眼”预警机的型号有哪些?

E-2“鹰眼”是美国格鲁门公司研制的舰载预警机,用于舰队防空和空战导引指挥,但也适用于执行陆基空中预警任务。1956年3月开始设计,其研制三架原型机,第一架于1960年10月21日首次试飞。
E-2采用上单翼双发动机悬臂式四立尾布局。在机身背部的支架上有直径4.11米的雷达天线罩。E-2的上要型别有:A型,最初的生产型,1964年1月19日开始交付美国海军使用,共生产56架;B型,在A型上改装mod-Ax计算机并提高电子设备可靠性的改型,到1971年12月已将能用的51架A型全改为B型;C-2A,用于航空母舰上运输机;E-2C,现正在生产的具有有限陆上下视能力的预警机,共生产原型机两架,于1971年1月20日首次飞行。
E-2C共有定货164架,除美国海军外,以色定货4架,日本13架,埃及11架,新加坡4架。到1990年初已交货130架。以下情况适合于C型。
动力装置2台T56-425涡桨发动机,单台最大功率4910千瓦(6676)马力,平均功率4508千瓦(6129马力),经减速器驱动直径4.11米的4叶可顺桨反桨螺旋桨。
主要机载设备包括雷达、电子对抗、通信、数据显示与控制台等分系统,由QL-77/ASQ中央处理机控制接合为一个整体。雷达,最初用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APG-125峰值功率一兆瓦远程高分辨率搜索雷达,具有海面下视与有限的陆地下视能力。
后改装APS-139雷达。雷达天线为八木端射式,装在转速6转/分的天线罩内,雷达天线的背面是敌我识别天线。1989年后计划改装所有飞机,用全辐射孔径控制天线。降低旁瓣,提高抗干扰能力。
在90年代的进一步的改型中用APS-145雷达。电子对抗设备为利顿公司的AN/ALR73被动探测系统,能通过对比装在飞机头、尾,平尾两端的四组天线的接收信号精确地测定辐射源。
通信系统包括ARQ-34高频数据链、ARC-158超高频数据链、ARC-51A超高频通信电台,装有三台AN/APA-172数据显示与控制台,其主显示器能显示目标的平面位置、速度向量与其他数据。
尺寸数据翼展24.56米(机翼折叠8.94米),机长17.54米,机高5.58米,
机翼面积65.03平方米,展弦比9.3,雷达天线罩直径7.32米,雷达天线罩厚度0.79米,主轮距5.93米,前主轮距7.06米。
重量数据空重17265千克,最大起飞总重23356千克(带副油箱27160千克),最大载油量5624千克(带副油箱8990千克)。
性能数据最大平飞速度598公里/小时,最大巡航速度576公里/小时,转场巡航速度496公里/小时,实用升限9390米,执勤续航时间3~4小时(离航空母舰320公里)。
E-2“鹰眼”是格鲁门飞机公司为美国海军舰队设计的空中预警飞机,在海军航母编队中担任空中预警和指挥任务,保护航空母舰战斗群。
50年代末,美国海军为了加强其舰队防御体系的建设,提出要建立“海上战术诸元系统”。该系统要求能将军舰、潜艇、陆上基地和空中飞机等所有能搜集到的信息加以一元化处理,共同使用。
以便空中、地面、水上和水下统一指挥、协调作战,提高整个舰队的防御作战能力。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提高海军空、地、海一体作战的能力。这种构想,在当时来说应该是具有战略眼光的,超前的。
这套“海上战术诸元系统”的主系统设在航空母舰上,要求空、地、海其它各方面有相应的子系统相配合,在空中则要求建立相应的“机载战术诸元系统”(子系统)。当时,美国海军已装备E-1“跟踪者”。这是美国第一代实用舰载预警机。该机装两台涡轮螺桨发动机,背负一个巨大的椭圆形雷达天线罩。
主要机载设备有搜索雷达、通信系统、敌我识别器、定向仪表无线电指挥系统等。虽具有一定的探测海面船只和空中目标的能力。也可引导少量飞机作战,但多数装备是初级产品,技术不成熟,总体性能有限。尤其是缺乏向航空母舰传输雷达数据的发送装置,通信性能差。
因此,无法满足“海上战术诸元系统”的配套要求,于是,美国海军提出要研制E-1的后继机。这就是设计E-2“鹰眼”的初衷。
新的舰载预警机由格鲁门飞机公司主承包研制,其主要机载设备由通用电机、利顿和阿林斯无线电机公司等提供。1956年3月开始设计,经过方案论证后,共制造了3架原型机。
第一架原型机于1960年10月上天。1961年4月19日,装备全套机载设备的飞机完成首次实用性飞行后,正式编号为E-2A。3年后这种新型预警机开始交付使用。此后,又发展了E-2B和E-2C,现在仍在生产的是E-2C型。
E-2T是台湾订购的6架E-2B经改装后的新编号,主要是改装AN/APS-138型雷达、电子监视和敌我识别系统。台湾希望改装后能达到E-2C的水平。实际上未必能实现,充其量可达到E-2C的中期水平。此外,E-2还派生了一种运输机,称为C-2A,共生产了19架,主要用于岸基与航母之间的客货运输。
E-2A是E-2的最初生产型,主要机载设备虽不如后来的型别先生,但与E-1预警机相比已有了很大提高。采用了AN/APS-96雷达、单延迟线固定目标对消技术,能抑制海上杂波干扰。可执行海面早期预警和战术指挥任务,具有海面监视、敌我识别、方位测宝、目标跟踪和指挥作战等能力。
E-2A的典型执勤程序是:在搜索雷达发现空中和海上目标的,通过机载战术诸元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将目标距离、速度、高度和航向等信息,及时传输给航母上的海上战术诸元主系统,同时对已方作战飞机和其它武器实施指挥引导。由此可见,研制E-2预警机的初衷已基本实现,以后的型别性能更好就不用说了。
从普通概念的飞机来看,E-2预警机的外形确实很奇特。与众不同的地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背上背着一个“大圆盘”,实际上是一个大型的雷达天线罩,通过支架与机身连接,直径7.3米,最大厚度0.79米。内装雷达天线和敌我识别天线。由液压马达驱动,每分钟可旋转6转。
天线罩还可以通过液压控制升高或降低,停机时最大的下降高度可达0.64米,有利于存放。雷达天线为“八木”端射式天线阵,敌我识别天线阵与之背对背安装。所获得的雷达和敌我识别信号,通过一个三通道的旋转同轴耦合器向飞机内部设备传送。
这就是E-2的第一个特点,也是多数预警机所共有的特点。也是多数预警机所共有的特点。采用这种设计的好处是解决了大型天线阵的安置问题,多少也能提供一些升力,但对总的气动特性和操稳性能都有影响,阻力增加。
其次是在水平尾翼上安装了4个垂直翼面。这也是一般飞机所不曾有的。外侧的两个垂直翼面延伸到平尾以下;中间两片则固定在水平安定面之上,没有下延。
之所以采用这么多垂直翼面,主要是受前方雷达天线罩和支架尾流的影响,使垂尾的气动效率降低的缘故。经过理论计算和实验表明,在保证飞机方向安定性的前题下,实现横侧操纵只需要3个舵面就能够了,所以在左侧的第二个垂直翼面上没有活动的方向舵。另外,为了不影响雷达工作,4个垂直翼面(包括发动机螺旋桨)的大部分使用了玻璃钢材料。
第三是机翼可以折叠。E-2飞机采用了悬臂式梯形上单翼。机翼前缘有充气防冰套,内侧机翼前缘可打开,以便维护发动机和飞机操纵系统。机翼后缘分三段,外侧为副翼,中段和内侧为襟翼。水平尾翼有11度的上反角。这些都很平常,与一般飞机不同的是大部分外段机翼可以作为90度的旋转后向后折叠(一般舰载飞机多采用向上折叠)。
原来伸展时的翼展长达24.56米,折叠后就只有8.94米,不到原来的一半,大大减小了在舰上的存放空间。靠近折叠线的固定翼段下面,吊装着两台T56-A-8A型涡轮螺桨发动机,单台功率2353千瓦;后改装T56-A-427(425)型发动机,单台功率增加到3803千瓦。采用4叶可顺,反桨恒速螺旋桨,直径4.11米。
再就是机舱布置,正常条件下可载5名乘员。前面是正、副驾驶舱;后面的机舱内依次排列有:雷达、敌我识别设备和计算机柜,雷达操作员、作战情报官司和空中控制员工作台,最后面有卫生间。在执行长时间巡逻飞行时,可多带一名空勤人员,以便轮流休息。
E-2飞机虽已有几种改型,但外形尺寸基本没有变化。机长17.54米,机高5.58米;自重18吨,最大起飞重量24吨;最大平飞速度626公里/小时,实用升限1万米左右,转场航程不到3000公里,最大续航时间6小时多。从总体来看,E-2属于一种中小型低速飞机。
作为一种专用的空中预警机,其飞机本身(载机)的设计成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其机载设备的性能。预警机的机载设备非常复杂,主要包括雷达、电子对抗,通信导航,显示设备和中央处理机等。
有人说预警机是世界上最贵的飞机,其原因也就在这里。近二三十年来,电子技术发展得相当快,E-2预警机的性能之所以能达到现在的水平,经历了一个不断改进的发展过程。
E-2预警机第一种生产型问世后,曾投入越南战场使用。起到过一定的战术支援作用。据资料记载,在侵越战争中,美国海军飞机对北越的攻击,有95%是由E-2A指挥引导的。但是,在使用中也暴露不少问题,主要是雷达不行,探测距离短,抗干扰能力差和精度低等。
发展成为第二种型别E-2B之后,由于雷达系统没有换,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际上,E-2A加装L-304中央处理计算机,并改进了电子设备可靠性的飞机。E-2A共生产了56架,有51架改装成E-2B。
后来有关部门下决心研制新型雷达、提高雷达性能。直到E-2C出现后,机载设备性能才有了台阶性的提高。E-2C的第一批飞机,除了改装大功率的发动机之外,还换装了AN/APS-120型雷达,虽仍以P波段工作,但采用了双延迟线固定目标对消技术,抗干扰能力加强,具有了一定陆上下视能力,探测距离加大。
1976年12月,从第34号飞机起开始改装AN/APS-125雷达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目标探测和抗干扰能力,对不同目标的发现距离分别达到:高空轰炸机741公里、低空463公里,舰船360公里,低空战斗机408公里,低空巡航导弹269公里。
到此还没有停止,从1983年起开始改装AN/APS-138型雷达,1990年起又开始改装AN/APS-145型雷达,使E-2C的抗干扰能力,探测跟踪距离和数据处理速度不断加强,达到了可同时自动跟踪2000个目标,并指挥控制40个以上空中截击任务的能力。总体作战性有了质的变化。
从上述介绍不难看出,E-2预警机从问世以来一直在改进发展(主要是机载设备),以克服失天不足,适应日益复杂的战场环境,满足用户的要求。这就是E-2预警机成功的主要原因。
动力装置
E-2A装两台T56-A-8A型涡轮螺桨发动机,单台功率2353千瓦;E-2C改装T56-A-427(425)型发动机,单台功率增加到3803千瓦。
尺寸数据
机长:17.54米
翼展:24.56米(折叠后8.94米)
机高:5.58米
重量
机重:1.809万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2.385万公斤
性能数据
最大速度:626公里/小时
升限:9100米
实用升限:1万米
转场航程:<3000公里
最大续航时间:〉6小时

5. E-2鹰眼预警机,飞机顶上的那个圆盘是什么?

E-2“鹰眼”预警机是美国著名的格鲁曼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的舰载预警机,是美国第一种专门设计制造的空中预警机。在此之前,美国的预警机都是用运输机或其他飞机改装的。该型预警机于1956年开始设计,1960年10月21日首次试飞。正式编号为E-2A,以后又发展了E-2B、E-2C等型号。E-2外形也与众不同,首先机背上背着一个大圆盘,实际上是旋转雷达天线罩,每分钟转6圈,能探测1250千米范内的空中目标,能同时监视600个目标,并确定威胁重点、目标的航向和速度。其次,在水平尾翼上安装了4个垂直翼面,并且机翼可以折叠。目前,“鹰眼”已在近。E-2C“鹰眼”预警机在美国武器装备库中已不属于先进之列,美国曾先后卖给日本、埃及、新加坡等20个国家和地区,总数超过百架,是目前世界上装备数量最多的预警机。但是,美国卖给台湾的E-2T预警机,是专门进行改进的预警机,其中的“T”就代表“台湾”。曾有报道称台湾购买了E-2T是以美国海军封存的E-2B机身改装而成,实际上E-2T是全新制造的,而且与美国海军现役的E-2C改进型(“鹰眼”Ⅱ)相同, 目前只有美海军与台空军使用这种最新改进型预警机。


E-2T预警机改装了老式的AN/APS-138型雷达、电子监视和敌我识别系统,从而使改装后的E-2T预警机达到了比较先进的水平:它可以在741公里的距离外发现即将来临的空中轰炸机,在463公里外发现低空突防轰炸机,在408公里外发现逼近的战斗机,在360公里外发现行驶着的水面舰只和在269公里外发现高速飞行的低空巡航导弹!由于E-2T型预警机实现了远距离探测、自动目标跟踪和高速处理一体化,所以每架预警机都能自动地同时对2000个目标进行跟踪,控制40多个空中截击任务,并能引导作战飞机对水面舰艇进行导弹攻击。

E-2鹰眼预警机,飞机顶上的那个圆盘是什么?

6. 美国E-2“鹰眼”预警机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E-2“鹰眼”是美国格鲁门公司研制的舰载预警机,用于舰队防空和空战导引指挥,但也适用于执行陆基空中预警任务。
研制背景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军为了加强其舰队防御体系的建设,提出要建立“海上战术诸元系统”。该系统要求能将军舰、潜艇、陆上基地和空中飞机等所有能搜集到的信息加以一元化处理,共同使用。以便空中、地面、水上和水下统一指挥、协调作战,提高整个舰队的防御作战能力。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提高海军空、地、海一体作战的能力。这种构想,在当时来说应该是具有战略眼光的。
这套“海上战术诸元系统”的主系统设在航空母舰上,要求空、地、海其它各方面有相应的子系统相配合,在空中则要求建立相应的“机载战术诸元系统”(子系统)。
当时,美国海军已装备E-1“跟踪者”。这是美国第一代实用舰载预警机。该机装两台涡轮螺桨发动机,背负一个巨大的椭圆形雷达天线罩。主要机载设备有搜索雷达、通信系统、敌我识别器、定向仪表无线电指挥系统等。虽具有一定的探测海面船只和空中目标的能力。也可引导少量飞机作战,但多数装备是初级产品,技术不成熟,总体性能有限。尤其是缺乏向航空母舰传输雷达数据的发送装置,通信性能差。
因此,无法满足“海上战术诸元系统”的配套要求,于是,美国海军提出要研制E-1的后继机。这就是设计E-2“鹰眼”的初衷。
新的舰载预警机由格鲁门飞机公司主承包研制,其主要机载设备由通用电机、利顿和阿林斯无线电机公司等提供。1956年3月开始设计,经过方案论证后,共制造了3架原型机。第一架原型机于1960年10月上天。1961年4月19日,装备全套机载设备的飞机完成首次实用性飞行后,正式编号为E-2A。3年后这种新型预警机开始交付使用。
此后,又发展了E-2B和E-2C,现在仍在生产的是E-2C型。E-2T是台湾订购的6架E-2B经改装后的新编号,主要是改装AN/APS-138型雷达、电子监视和敌我识别系统。台湾希望改装后能达到E-2C的水平。实际上未必能实现,充其量可达到E-2C的中期水平。此外,E-2还派生了一种运输机,称为C-2A,共生产了19架,主要用于岸基与航母之间的客货运输。
结构特点
机翼
采用全金属悬臂式上单翼,中央翼段为三梁多肋机加蒙皮盒形结构。外翼段用装在后梁上的斜轴接头铰接,翼内的双向作动筒可将机翼折叠到与机身侧面平行的位置。
机翼前缘有充气防冰套,内侧机翼前缘能打开,以便维护飞行操纵系统与发动机操纵系统。机翼后缘外侧为襟副翼,在富勒式襟翼放下时它会自动下垂。E-2C各操纵面均用不可逆助力器操纵,有人工感觉装置。操纵系统可由自动飞行操纵系统控制,也可用人工操纵并辅之以自动增稳控制。
机身
为全金属半硬壳式,在机身上方机翼前有冷却系统散热器舱,机身中部支架上有圆盘式雷达天线罩。
尾翼
采用悬臂式四垂尾尾翼,前缘有充气防冰套,垂尾后有三个双铰链式方向舵。平尾上反角11°,尾翼有一部分用玻璃钢制造以减少雷达反射波。
起落架
机腹装有液压收放前三点式,有气压紧急放下装置,可转向的前起落架向后收,主起落架向前并旋转90°以后平放入短舱底部。具有液压-气动式减震器,采用液压刹车。机尾有液压收放式尾橇和拦阻钩。
动力装置
2台T56-425涡桨发动机,单台最大功率4910千瓦马力,平均功率4508千瓦,经减速器驱动直径4.11米的4叶可顺桨、反桨螺旋桨。
座舱
正常条件下载空勤人员五名:正副驾驶、雷达操纵员、作战情报官和空中控制员。从机舱从前向后排有:分列两侧的雷达与其它电子设备机柜,开在机身左侧的舱门,在左侧的雷达,敌我识别处理机机柜和计算机柜。后是面向左侧的雷达操纵员工作台、作战情报官工作台、空中控制员工作台。
主要机载设备
包括雷达、电子对抗、通信、数据显示与控制台等分系统,由QL-77/ASQ中央处理机控制接合为一个整体。雷达,最初用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APG-125峰值功率一兆瓦远程高分辨率搜索雷达,具有海面下视与有限的陆地下视能力。后改装APS-139雷达。雷达天线为八木端射式,装在转速6转/分的天线罩内,雷达天线的背面是敌我识别天线。
1989年后计划改装所有飞机,用全辐射孔径控制天线。降低旁瓣,提高抗干扰能力。在90年代的进一步的改型中用APS-145雷达。电子对抗设备为利顿公司的AN/ALR73被动探测系统,能通过对比装在飞机头、尾,平尾两端的四组天线的接收信号精确地测定辐射源。
通信系统包括ARQ-34高频数据链、ARC-158超高频数据链、ARC-51A超高频通信电台,装有三台AN/APA-172数据显示与控制台,其主显示器能显示目标的平面位置、速度向量与其他数据。
E-2机翼展24.56米(机翼折叠8.94米),机长17.54米,机高5.58米;机翼面积65.03平方米,展弦比9.3,雷达天线罩直径7.32米,雷达天线罩厚度0.79米,主轮距5.93米,前主轮距7.06米。
空重17265千克,最大起飞总重23356千克(带副油箱27160千克),最大载油量5624千克(带副油箱899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598千米/小时,最大巡航速度576千米/小时,转场巡航速度496千米/小时,实用升限9390米,执勤续航时间3~4小时(离航空母舰320千米)。

7. 难道预警机就是等着打的吗?

概述
预警机,又称空中指挥预警飞机(Air Early Warning,AEW),是为了克服雷达受到地球曲度限制的低高度目标搜索距离,同时减轻地形的干扰,将整套远程警戒雷达系统放置在飞机上,用于搜索、监视空中或海上目标,指挥并可引导己方飞机执行作战任务的飞机。大多数预警机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机背上背有一个大 “蘑菇”,那是预警雷达的天线罩。 空中预警机比较常见的是以客机或者是运输机改装而来,因为这类飞机的内部可使用空间大,能够安装大量电子与维持运作的电力与冷却设备,同时也有空间容纳数位雷达操作人员。也有国家以直升机作为载具,不过这一类的空中预警机的效果不如以中大型机体改装而来的机种。
  空中预警机借由飞行高度,提供较佳的预警与搜索效果,延长容许反应的时间与弹性。不过空中预警机搭载的人数与装备的限制,除了提供早期预警的功能之外,最多可以另外提供非常有限的空中指挥与管制的能力。
  以大型飞机改装,容纳更多电子设备与指挥管制人员的空中预警管制机可以算是空中预警机的放大与强化版。除了将雷达系统放置在飞机上以外,空中预警管制机可以强化或者是替代地面管制站的功能,直接指挥飞机进行各种任务。
[编辑本段]主要机型
  目前,世界上拥有预警机的主要国家和机型有:中国有空警-2000、空警200, 美国装备了E-2A、B、C、2000型"鹰眼"预警机和E-3"望楼"预警机、E-8"联合星"远距离雷达监视机,俄罗斯装备了A-50"中坚"预警机、图-126预警机,英国装备了"猎迷"-MK3预警机,日本装备了E-767预警机和E-2C"鹰眼"预警机,以色列装备了先进的"费尔康"预警机。
[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海军根据太平洋海空战的经验教训,为了及时发现利用舰载雷达盲区接近舰队的敌机,试验将警戒雷达装在飞机上,利用飞机的飞行高度,缩小雷达盲区,扩大探测距离,于是便把当时最先进的雷达搬上了小型的TBM—3W飞机,改装成世界上第一架空中预警机试验机AD—3W “复仇者”,它于1944年首次试飞。后来,美国和英国又研制试验了几种预警机,但它们由于雷达功能单一、下视能力和目标分辨能力差等技术难题未解决,所以难以达到实际使用的要求。
  50年代,美国继续预警机的研制工作,将新型雷达安装在C—1A小型运输机上,改装成XTF—1W早期预警机,于1956年12月17日前次试飞,后来又经改进,装上新型电子设备,在1958年3月3日试飞成功,正式定名为E—1B “跟踪者”式舰载预警机,1960年1月20日正式装备美国海军。E—1B是世界上第一次实用的预警机,它初步具备了探测,海上和空中目标、识别敌我、引导己方飞机攻击敌方目标的能力。它的雷达探测距离为200公里,可同时引导20—30架己方飞机进行攻击。但E—1B机载雷达的分辨能力还不很强,雷达数据不能传输给航空母舰的指挥中心,而且引导能力也有限,一艘航空母舰载飞机60—90架,若同时升空,就需2—4架预警机进行引导,否则很容易造成混乱。
  70年代,脉冲多普勒雷达技术和机载动目标显示技术的进步,使预警机在陆地和海洋上空具备了良好的下视能力;三坐标雷达(可同时测定目标的方位 、距离和高度)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预警机的功能由警戒发展到可同时对多批目标实施指挥引导。于是便诞生了新一代预警机,其代表是美海军的E—2C美国海军E2C型舰载预警机“鹰眼”和美空军的E—3A “望楼”。现代预警机实际上是空中雷达站兼指挥中心,所以它又被称为 “空中警戒与控制系统”飞机。E—2C可探测和判明480公里远的敌机威胁,它至少能同时自动和连续跟踪250个目标,还能同时指挥引导己方飞机对其中30个威胁最大的目标进行截击。E—3A对低空目标的探测距离达370公里,可同时跟踪约600批目标,引导截击约100批目标。预警机可提高己方战斗机效能60%以上,所以它在现代战争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982年4月,在英国与阿根廷之间发生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英国舰队由于未装备预警机,不能及时发现低空袭来的阿根廷飞机,以致遭受重创。同年6月的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中,以色列空军使用E—2C预警机引导己方飞机,袭击叙利亚军队驻贝卡谷地的防空导弹阵地,并进行空战。结果叙军19个导弹连被毁,约80架被击落,而以这方无一损失。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E—2C和E—3A预警机为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赢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美国近年来的多次海空作战行动中,无一不出现预警机的身影。
  它进入战争领域的历史并不长,但是由于它能够有效降低敌机低空空防概率,集指挥、情报、通信和控制等系统功能于一身,成为军事领域的新宠。一位军事专家曾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拥有较好的预警机,即使战机数量只有对手的一半,也一样可以赢得战争。”预警机实际上是把预警雷达及相应的数据处理设备搬到高空,以克服地面预警雷达的盲区,从而有效地扩大整个空间的预警范围。机上一般包括:雷达探测系统;敌我识别系统;电子侦察和通信侦察系统;导航系统;数据处理系统;通信系统;显示和控制系统等。 预警机是二战后发展起来的一个特殊机种。二战期间雷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使之能有效地探测远距离目标。但是,雷达波是直线传播的,而地球表面却是弯曲的,这就限制了地面雷达的探测范围。要想让雷达探测得更远,就必须增高雷达距离地面的位置。因此,雷达便被架设在高山上。70年代以来,美、英、苏先后研制的新一代预警机都安装了性能更好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并装有敌我识别、情报处理和电子对抗等设备,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和监视低空入侵目标,还可以指挥己方战斗机进行拦截和攻击,自我保护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高。
[编辑本段]预警机的运用
  预警机靠形成电子侦察警戒网,为航空母舰"掌舵"
  主要由航空母舰舰载预警飞机和侦察卫星等组成,通常以电子侦察设备等发现敌目标,迅速将情报信息传送给航空母舰指挥控制中心,由其指挥舰载武器实施攻击。
  电子侦察警戒网的主要任务是:争取在敌作战平台(飞机、水面舰艇和潜艇)发射导弹之前将其发现,并引导己方兵力进行拦截和干扰;发现来袭导弹后即向航空母舰战斗群发出警报,进行目标指示,保障战斗群的各道防线实施有效干扰或将导弹击毁。
  舰载预警机通常配置在以航空母舰为中心的敌来袭方向上,前出距离为200海里,带副油箱时续航为6小时。每艘航空母舰搭载预警机4~5架(一个中队)。作战时能保证有一架在空中警戒。预警机可在半径数百海里、高度30000米以下的广阔空域同时发现、识别、跟踪、监视250个以上速度不同的各类目标,并控制30架作战飞机进行空战。它在航空母舰前方370公里空中警戒时,通过数据链等通信设备为航空母舰战斗群及时提供距航空母舰千余公里以内的来袭高空轰炸机、低空轰炸机、低空战斗机、舰船和低空巡航导弹等目标的坐标、批路及主要参数。
  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战术旗舰指挥中心与预警机之间有数据链进行信息交换,共同完成预警及任务分配等任务。预警机的电子侦察设备和机载雷达可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工作,能抗击敌电子干扰。
  如E-2T预警机作战使用时,可全面监控其防区范围至对方纵深内的广阔空域,增加预警时间,加大防御纵深,进而对对方达成战役的隐蔽性、突然性构成严重威胁;可对己方作战飞机实施及时的指挥、引导,增加主战飞机的作战范围,先对对方发现和攻击;可前出指挥引导,当情况需要时,E-2T也可在F-16的掩护下,前出150~2千米进行区外活动,实施警戒、指挥、引导等综合保障,进而对对方纵深部署构成经常性的威胁。当飞行高度为9100米时,其对高空轰炸机发现距离为650千米,对低空轰炸机的发现距离为480千米,对低空战斗机的发现距离为408千米,对舰船的发现距离为360千米,对低空巡航导弹的发现距离为250千米。E-2T升空后,可有效弥补地面雷达存在的对低空目标的探测死角。1架飞行在约10000米高度的E-2T,可侦测时速0.9马赫的低空飞行目标,可较地面雷达提前20分钟发现目标,因而可使防空预警时间由原来的5分钟增加到25分钟。E-2T与IDF、F-5E、幻影2000、F-16等型战斗机可实现数据传输系统联网,联网后1架E-2T型机留空活动,可同时引导190批飞机实施空战。E-2T装备有ALR-73被动探测系统,可侦测距其850千米处的电子信号发射源,可与EC-130H型电子战飞机配合实施电子战行动。�
  预警机是航空母舰的"千里眼",作战就怕对方发现自身弱点
  预警机虽监视范围大、指挥自动化程度高、目标处理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通常远离战线、纵深部署、执勤时有歼击机掩护,工作效率高。但它也存在着许多弱点:活动区域和飞行诸元相对固定;活动高度一般在8000~10000米,有一定规律;飞机体形较大,雷达反射截面积大,利于雷达发现和跟踪,行迹容易暴露;机动幅度小,机载雷达只有在飞机转弯坡度小于10度的条件下,才能保证对空的正常搜索,且下视能力弱于上视能力;巡航速度慢,机上没有攻击武器,自卫能力弱;电子防护能力弱,工作功率较大,极易对方探测、电子干扰和反辐射导弹攻击;技术复杂,作战操纵不便。在未来作战中,我们只有打掉敌预警机,才能挖掉敌航空母舰上的"眼睛",瘫痪敌"大脑"中枢,掌握战场制空权和主动权。因此,应立足现有装备,针对其弱点,寻求有效的战法。
  如E-2T预警机的弱点有以下三个方面:机动性差。由于其速度/巡航速度496千米/小时,最大速度也仅598千米/小时,实用升限低只有9390米,因而在受到导弹攻击时难以规避;被弹面积大。E-2T身长17.54米,翼展24.56米,天线直径约7.3米。据理论计算其被弹面积是F-16飞机的1.6、米格-29机的1.5倍,被命中击毁的概率高;自身没有防御能力。一旦对方攻击武器突破其掩护兵力的防护,E-2T就成了没有还手之力的靶子。�
  预警机有对方乘虚而入的战机,打掉预警机的招法层出不穷
  在未来作战中,强敌航母战斗群驶抵作战海区后,舰载预警机首先要升空,并实施及时不间断的探测,以掌握情况,指挥引导其他飞机作战。所以作为航母战斗群C3I系统主要节点的预警机,就成为欲反击航母优先攻击的目标,只有先打掉这个指挥、探测、引导的环节,才能夺取电磁优势,实施有效的电子对抗。
  电子侦察,及早预警
  要根据敌预警机基地和我重要保卫目标的位置,研究敌航母出动的主要方向,针对敌预警机的活动高度、探测能力,分析判断其可能的活动区域;采取电子侦察机和技侦部队等多种手段,加强对敌动向、通信和预警系统、各类目标的侦察监视,及时掌握敌预警机活动情报;针对敌预警机飞行高度高、目标大、不断工作的弱点,我可及时启用大功率干扰雷达,突然探测;广泛收集电子情报,组织对预警机预先电子侦察和直接电子侦察,准确地掌握其作战活动规律。
  欺骗迷敌,电子干扰
  要集中主要电子对抗力量,干扰预警机机载搜索雷达,为航空兵突击兵力开辟安全的电磁通道;采取模拟欺骗,巧设诱饵,严密组织电子防御,以防止敌预警机的雷达搜索及电子侦察,避开电子战飞机的电子进攻和反辐射导弹攻击;对敌军战略电子侦察和航母编队的战术电子侦察进行电子欺骗。中东战争、马岛战争以及海湾战争都一再表明,只要施计用谋,可以隐蔽战役战术行动企图,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经常使用无人侦察机和干扰机在箔条干扰走廊的掩护下,抵近航母编队实施干扰,频频调动敌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和其他作战飞机,诱导欺骗敌雷达开机、电台工作,对航母编队进行电子疲惫。
  布撒扰片,通信干扰
  由金属箔条形成的干扰走廊是干扰敌预警机机载雷达的简便有效方法。战役行动开始时,首先出动电子干扰飞机,在航母编队周围空域多方向、多层次大量布撒箔条干扰走廊,同时使用干扰飞机从多个方向对敌预警机机载预警搜索雷达和区域防空系统的相控阵雷达施放大功率有源干扰。可以出动电子干扰飞机用机载通信干扰装备,对敌舰载特高频卫星通信收发信机和卫星信号接收机进行有源压制性或有源欺骗性干扰,破坏卫星通信的接收系统。
  空中打击,以空制空
  众所周知,舰载预警机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都在距航母数百公里的地方巡逻,从而为我们率先打击敌预警机提供了可乘之机。当掌握敌预警机活动区域位置信息时,我机应先期起飞,隐蔽出航,尽可能与敌预警机同时到达其预定活动区域,对其实施突然打击;当敌预警机换班或空中加油时,应抓住其机动能力受限,疏于戒备的有利时机,适时组织力量进行打击;要根据战场情况和敌预警机可能活动的空域范围,划定电子干扰机和歼击掩护机活动区域,以保证一旦发现预警机,能够立即升空,按照所划定的区域对敌干扰;要采取多向进入,多机突防围歼战法,低空进入,低空接敌,低空占据待机点,然后以快速机动的性能优势,迅速爬高抢占有利空域,突然发起导弹攻击。
  机动设伏,远程打击
  敌预警机通常在空中进攻编队后侧,距攻击目标一定距离(300~400千米左右)的中高空空域活动,有相当的掩护兵力和一定的干扰自卫能力,能及时发现来自空中和地面的威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因此,打敌预警机,要全面掌握敌预警机活动规律和特点,搞清其优长和弱点,切实做到"知彼"。要选择作战空域大、反应速度快的地空导弹部队,担负打预警机任务,部署在防空区内,在掌握敌行动征候后,携带精干主战装备以摩托化行军方式,在数小时内快速机动前出至预定作战地域,选择敌预警机探测盲区范围,占领发射阵地,做好战斗准备。作战中,应放过敌其他飞机,专门伏击在作战地域上空活动的敌预警机;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每射击一次(打一仗)就立即转移阵地或撤回原防区;要充分发挥远战武器的威力,待敌预警机准备升高和着陆时,迅速突然袭击,打击敌飞行平台。�
[编辑本段]中国预警机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出于国土防空的需要,中国就已经用图-4轰炸机的机身改装过一架预警机,并命名为空警-1号。该机不但可探测数百千米外的空中目标,对海上目标也有较强的探测能力。其作用相当于把一台雷达站搬到了空中,拓展探测范围和减小盲区,性能与上世纪50年代早期的预警机相当。由于种种原因,空警-1号并没有设计定型,惟一的一架至今仍保存在北京小汤山航空博物馆。
  首架预警机 
  中国空军第一架”空警-1”预警机是在苏联生产的图-4远程轰炸机基础上研制而成的。 
  苏联空军图-4远程轰炸机基本上模仿了美国空军的B-29远程轰炸机。1947年5月19日,苏联空军图-4远程轰炸机完成了首次试飞。与美国空军B-29远程轰炸机一样,图-4远程轰炸机采用了张臂式全金属中单翼气动布局,起落架采用前三点式和可收放式。整个机身由前密封舱、中部机身、中部密封舱、尾部机身和尾部密封舱五部分组成,机头座舱与中部密封舱直径为0.71米的密封涵道联结在一起。图-4远程轰炸机机组成员为11人,翼展为40.05米,机身长为30.18米,机翼面积为161.7平方米,飞机空重为3227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为475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为6600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为558千米/小时,实际航程为5100千米,实际升限为11200米,不开加力时起飞滑跑距离为960米,使用减速伞降落滑跑距离为1070米。图-4远程轰炸机安装了4台АШ-73TK(4X2000马力)活塞式发动机,10挺口径为12.7毫米УБ型航空机枪,10部口径为20毫米Б-20Э型航空机炮,5部口径为23毫米HC-20型航空机炮。此外,图-4远程轰炸机还可以携带8000千克ФАБ-1000型航空炸弹。 
  在苏联航空发展史上,图-4远程轰炸机不仅是唯一由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以书面命令形式下达研制的远程轰炸机,而且也是最后一批安装活塞式发动机的远程轰炸机。因此,它的研制成功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1954年,在苏联托茨科耶地区举行的军事演习中,苏联空军一架图-4远程轰炸机投放了一颗原子弹,引起了北约组织的高度关注,从而使冷战进入了新的高潮。苏联共计生产了847架图-4远程轰炸机,而中国则从苏联采购了15架。1965年5月,中国空军一架图-4远程轰炸机在中国西部地区成功试验了一颗威力为4万吨当量的原子弹。 
  1967年,中国在图-4远程轰炸机基础上研制出了”空警-1”预警指挥机。中国空军”空警-1”预警机安装了苏联空军图-126”苔藓”预警机使用的”蔓-1M”机载雷达。”蔓-1M”机载雷达圆盘型整流罩直径为11米,高为1.9米,探测距离为370千米,主要用来发现海上和空中目标,并引导战斗机对其实施拦截。”蔓-1M”机载雷达是苏联为预警机研制的第一部预警雷达,采用脉冲多卜勒体制,功率为2毫瓦特,脉冲重复频率为300赫兹,天线尺寸为10.0X1.8米,天线与圆盘型整流罩固定在机身上方的塔座上,每10秒钟旋转一圈。 
  中国共计生产了2架”空警-1”预警机。但是,由于中国空军认为”空警-1”作战效率较低,因此停止了”空警-1”空中预警指挥机的生产。
  空警-200
  “空警-200”预警机实际上是运-8AEW的改进型,是一种小型预警机。最初,该机被命名为“平衡木AEW”(5号方案)。随后,又被命名为运-8/F200。2005年1月14日,“空警-200”完成了第一次试飞。
  随后,位于汉中的陕西飞机工业集团加快了研制“空警-200”的步伐。为了解决飞行安全问题,中国军方积极与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进行了合作。在改进“空警-200"的过程中,更换了新型座舱玻璃除霜系统和新型机组成员紧急情况告警装置。据悉,该机所采取的上述措施大大提高了飞机的飞行安全性能。
  在2009年的60周年国庆阅兵,"空警-200"梯队首次亮相,两架预警机引导两个梯队,一个是3机楔队,由1架"空警-200"和2架歼-11组成;一个是5机楔队,由1架“空警-200”和4架歼-11组成。 
  空警2000
  2007年中国自主生产的最新预警机投入使用,参考消息引述香港《广角镜》月刊2月号文章 标题:国产新式预警机横空出世 采固态相控阵雷达中外瞩目。
  最近在某地上空频繁试飞的国产大型预警机,引来军事迷的激烈争论。据专家指出,该架称作“空警-2000”的空警 2000预警机,采用了相控阵雷达技术,要比目前美俄产品还要先进。它的服役填补了解放军从前没有装备预警机的空白其先进的雷达技术,也令全世界震惊。该预警机采用俄制伊尔-76为载机,但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软件、砷化镓微波单片集成电路、高速数据处理电脑、数据总线和接口装置等皆为中国设计和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以色列在美国强大压力下虽停止向中国出售预警机,中国更于2002年主动中断从俄罗斯购买入价格和性能都不符要求的预警机,转而全力发展更先进的大型预警机。作为空军天字第一号的国家头号军事重点工程之一,它的重要性和被寄予的厚望,从被命名为“一号工程”中可见一斑,其技术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据悉,“空警-2000”的雷达天线并不像美俄预警机一样是旋转的,相反它是固定不动的。这似乎印证了“空警-2000”采用的,是比美俄领先一代的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由于它只需以电子扫描进行俯仰和方位探测,所以不需要再采用较落后的机械扫描旋转天线。也可以证明,中国专家已有效解决了相关的一系列难题。
[编辑本段]国外预警机
  全世界约有300架预警机
  最早研制装备预警机的是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海军为及时发现利用舰载雷达盲区接近舰队的敌机,把当时较先进的警戒雷达装在小型的TBM-3W飞机上,这就是早期的预警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世界上近20个国家(地区)已经装备和研制的预警机有十几种,在役的约有300架。这些预警机约80%是美国研制生产的。同时,美国也是装备空中预警机最多的国家,约占全世界总数的55%。俄罗斯生产的预警机占全世界总数的10%。以色列开始在机载相控阵雷达和电子系统方面占据重要地位。瑞典和巴西在轻型预警机领域呈现上升势头。
  随着科技的发展,预警机的作用已经从单纯的远程预警扩展到空中指挥引导等功能。现代高技术战争中,没有预警机的有效指挥和引导,要想组织大规模的空战几乎是不可能的。信息化战争,正进一步提升着预警机的作用。21世纪的预警机超越了“千里眼”的范畴,它集侦察、指挥、控制、引导、通信、制导和遥控于一身,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空中指挥堡垒”。世界上最早的预警机是美国海军在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E-1“追踪者”舰载预警机,随后即是著名的E-2“鹰眼”舰载预警机。E-2是美国海军现役最主要的预警机,于1965年开始服役,目前使用的基本上都是E-2C。目前,E-2C预警机已经生产了175架以上,其中的32架出口给了法国、以色列、日本、新加坡、埃及、阿联酋、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最畅销的预警机。该机采用双发涡桨发动机,巡航速度500千米/小时,续航时间5.5小时,当巡航高度为9390米时,其背上的AN/APS-145雷达能监视2400万立方千米的空域或38.85万平方千米的海域,且无下视波束盲区,提供的预警时间可达25分钟。可同时监视、跟踪显示2000个目标,可同时指挥引导100架战斗机遂行空中拦截任务。 
  美国空军的现役主力E-3A“哨兵”预警机,由于不受航母的限制,采用了民用客机波音707为载机,其探测距离较远,对低空、超低空飞机的发现距离达400多千米,对中、高空目标的发现距离达600千米,可提供30分钟的预警时间,能同时探测600个目标,同时识别200个目标,同时处理300个~400个目标。日本的新一代预警机E-767其实就是以波音767为载机的E-3A。 
  俄罗斯A-50空中预警机俄罗斯也是生产装备预警机的大国,对研制预警机的认识并不比美国人晚,可当时苏联认为这一设想没有前途,搁置了研制计划,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研制出第一种预警机图-126。此后,以伊尔-76为载机的A-50“中坚”预警机取代了图-126,成为俄军的主力。杜达耶夫就是在打卫星电话时被A-50截获信号,招来导弹而一命呜乎的。A-50在探测目标的距离上、自动引导波道数量上逊色于美国的E-3,但它识别低空目标的能力却要略胜一筹。另外,A-50机上的电子计算机可储存来自人造卫星的情报,而E-3目前尚无此种能力。 
  除了美俄以外,只有少数国家有研制预警机的能力,以色列就是其中之一。以色列的“费尔康”是世界上第一种相控阵雷达预警机,其空中预警能力不亚于美国E-3A预警机,有些性能甚至超过E-3A。其他一些中小国家,如瑞典、荷兰也研制了“萨伯2000”等小型相控阵雷达预警机,虽然功能远不及美国预警机那么强大,却是中小国家的理想选择。
[编辑本段]未来发展
  为了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世界各军事强国在加强、完善预警机方面都不遗余力,从而使预警机的发展呈现出了以下趋势。 
  一、不断提高现役预警机的性能,延长服役期。美军E-2C的最新改进型“鹰眼”2000已经装备在“尼米兹”号航母上,并参加了伊拉克战争。“鹰眼”2000改用940中央计算机,其重量和尺寸分别是原来的1/2和1/3,但处理能力提高了15倍。俄国也已把A-50“中坚”预警机改进为A-50U,其探测目标距离和跟踪目标数量均有所增加,提升了对飞行目标的预警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二、研制性能适中、价格便宜的小型预警机。大型预警机的价格动辄数亿美元,普通国家难以承受,因此有些国家正在积极研制性能适中、价格便宜的小型预警机,像瑞典的“萨伯2000”、荷兰的“极乐鸟”Mk2等。这些小型预警机体积小,功能也较少。瑞典的“萨伯2000”实际上只是一种地面控制的机载监视系统,探测到的雷达图像通过数据链传送到瑞典地面防空系统的指挥中心,再进行处理分析。 
  三、相控阵雷达是预警机发展的主要方向。相控阵雷达的优点众多,其可靠性高、探测能力强、扫描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包括上述两种小型预警机在内的新一代预警机差不多采用的都是相控阵雷达。美国对相控阵雷达十分重视,各军种均有各自的计划,光在研的型号就有四种,分别是空军的波音747-200预警机、海军的S-3预警机、海军陆战队的V-22预警机以及格鲁曼公司的D754遥控预警机。

难道预警机就是等着打的吗?

8. 预警机是怎样建造出来的?

最早研制装备预警机的是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海军为及时发现利用舰载雷达盲区接近舰队的敌机,把当时较先进的警戒雷达装在小型的TBM-3W飞机上,这就是早期的预警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世界上近20个国家(地区)已经装备和研制的预警机有十几种,在役的约有300架。这些预警机约80%是美国研制生产的。同时,美国也是装备空中预警机最多的国家,约占全世界总数的55%。俄罗斯生产的预警机占全世界总数的10%。以色列开始在机载相控阵雷达和电子系统方面占据重要地位。瑞典和巴西在轻型预警机领域呈现上升势头。
随着科技的发展,预警机的作用已经从单纯的远程预警扩展到空中指挥引导等功能。现代高技术战争中,没有预警机的有效指挥和引导,要想组织大规模的空战几乎是不可能的。信息化战争,正进一步提升着预警机的作用。
21世纪的预警机超越了“千里眼”的范畴,它集侦察、指挥、控制、引导、通信、制导和遥控于一身,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空中指挥堡垒”。
世界上最早的预警机是美国海军在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E-1“追踪者”舰载预警机,随后即是著名的E-2“鹰眼”舰载预警机。E-2是美国海军现役最主要的预警机,于1965年开始服役,目前使用的基本上都是E-2C。
目前,E-2C预警机已经生产了175架以上,其中的32架出口给了法国、以色列、日本、新加坡、埃及、阿联酋、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最畅销的预警机。该机采用双发涡桨发动机,巡航速度500千米/小时,续航时间5.5小时,当巡航高度为9390米时,其背上的AN/APS-145雷达能监视2400万立方千米的空域或38.85万平方千米的海域,且无下视波束盲区,提供的预警时间可达25分钟。可同时监视、跟踪显示2000个目标,可同时指挥引导100架战斗机执行空中拦截任务。
美国空军的现役主力E-3A“哨兵”预警机,由于不受航母的限制,采用了民用客机波音707为载机,其探测距离较远,对低空、超低空飞机的发现距离达400多千米,对中、高空目标的发现距离达600千米,可提供30分钟的预警时间,能同时探测600个目标,同时识别200个目标,同时处理300个~400个目标。日本的新一代预警机E-767其实就是以波音767为载机的E-3A。
俄罗斯也是生产装备预警机的大国,对研制预警机的认识并不比美国人晚,可当时苏联认为这一设想没有前途,搁置了研制计划,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研制出第一种预警机图-126。此后,以伊尔-76为载机的A-50“中坚”预警机取代了图-126,成为俄军的主力。杜达耶夫就是在打卫星电话时被A-50截获信号,招来导弹而一命呜乎的。
A-50在探测目标的距离上、自动引导波道数量上逊色于美国的E-3,但它识别低空目标的能力却要略胜一筹。另外,A-50机上的电子计算机可储存来自人造卫星的情报,而E-3目前尚无此种能力。
除了美俄以外,只有少数国家有研制预警机的能力,以色列就是其中之一。以色列的“费尔康”是世界上第一种相控阵雷达预警机,其空中预警能力不亚于美国E-3A预警机,有些性能甚至超过E-3A。
其他一些中小国家,如瑞典、荷兰也研制了“萨伯2000”等小型相控阵雷达预警机,虽然功能远不及美国预警机那么强大,却是中小国家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