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浮动汇率的浮动汇率

2024-05-13

1. 自由浮动汇率的浮动汇率

浮动汇率来源于1971年晚期到1972年发生了外汇历史上的两次重要决策:一个是《史密斯索尼安协议》建立,允许了更大范围的货币浮动,另外一个是欧洲共同浮动汇率体制建立。这里所谓的浮动指的是这样一种政策:大国经济的货币,如美元要和黄金货币单位挂钩,根据世界经济的变化,美元可以随着黄金货币价格的波动而波动。而所有的其他货币要和美元挂钩并允许在百分之一的波动范围内浮动。如果汇率超过了这个幅度,那么中央银行就有权力干预外汇市场直到该货币恢复到正常的100分之一的幅度范围。《史密斯索尼安协议》和欧洲共同浮动汇率体质类似于《布雷顿森林协定》,但是允许了货币在更大的范围内浮动并扩展了可以交换的货币的种类。《史密斯索尼安协议》和欧洲共同浮动汇率只是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做了一些改进,允许更大的浮动范围,而欧洲共同体建立的欧洲共同浮动汇率制度的目的则是为了消弱欧洲货币对美国货币的依赖。1987年,自由浮动汇率体制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采用。自由浮动汇率体制生效后一直持续了很多年,这使得很多弱势货币的国家在面对强势货币国家时遭受经济经济贬值。浮动汇率制度可以分为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两种。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是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很少干预,汇率随市场供求变化。这种制度的缺点是名义(和实际)汇率的大幅波动可能扭曲资源配置,汇率的随机性和通货膨胀偏向较大。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则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汇率向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变化。货币当局虽然干预外汇市场,但不捍卫任何确定的平价,干预的频率根据汇率目标而定。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点是避免了汇率的过分波动,主要缺点是中央银行的行为有时缺乏透明度,可能引起一定的不确定性。

自由浮动汇率的浮动汇率

2. 浮动汇率中的自由浮动指

浮动汇率制度可以分为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两种。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是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很少干预,汇率随市场供求变化。这种制度的缺点是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大幅波动可能扭曲资源配置,汇率的随机性和通货膨胀偏向较大。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则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汇率向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变化。货币当局虽然干预外汇市场,但不捍卫任何确定的平价,干预的频率根据汇率目标而定。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点是避免了汇率的过分波动,主要缺点是中央银行的行为有时缺乏透明度,可能引起一定的不确定性。

  在现行的国际货币制度下,大部分国家实行的都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是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是浮动的,不是固定的;它与自由浮动汇率的区别在于它受到宏观调控的管理,即货币当局根据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来公布汇率,允许其在规定的浮动幅度内上下浮动。一旦汇率浮动超过规定的幅度,货币当局就会进入市场买卖外汇,维持汇率的合理和相对稳定。

3. 浮动汇率的基本介绍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一决定标志着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和经济增长战略调整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浮动汇率制度,就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不再规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比价和汇率波动的幅度,货币当局也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而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变化自由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全球金融体系自1973年3月以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就不复存在,而被浮动汇率制度所代替。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业国,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其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然实行钉住汇率制度,其货币大都钉住美元、日元、法国法郎等。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后,各国原规定的货币法定含金量或与其他国家订立纸币的黄金平价,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因此,国家汇率体系趋向复杂化、市场化。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不再规定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中央银行也不再承担维持波动上下限的义务,各国汇率是根据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求状况,自行浮动和调整的结果。同时,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所引起的外汇供求变化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国际收支顺差的国家,外汇供给增加,外国货币价格下跌、汇率下浮;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对外汇的需求增加,外国货币价格上涨、汇率上浮。汇率上下波动是外汇市场的正常现象,一国货币汇率上浮,就是货币升值,下浮就是贬值。应该说,浮动汇率制是对固定汇率制的进步。随着全球国际货币制度的不断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 1978年4月1日修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条文并正式生效,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由于新的汇率协议使各国在汇率制度的选择上具有很强的自由度,所以现在各国实行的汇率制度多种多样,有单独浮动、钉住浮动、弹性浮动、联合浮动等等。这里单独浮动是指一国货币不与其他任何货币固定汇率,其汇率根据市场外汇供求关系来决定,目前,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在内的30多个国家实行单独浮动。钉住浮动指一国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保持固定汇率,随后者的浮动而浮动。一般地,通货不稳定的国家可以通过钉住一种稳定的货币来约束本国的通货膨胀,提高货币信誉。当然,采用钉住浮动方式,也会使本国的经济发展受制于被钉住国的经济状况,从而蒙受损失。目前全世界约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采用钉住浮动方式。弹性浮动是指一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对钉住汇率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可自由浮动,或按一整套经济指标对汇率进行调整,从而避免钉住浮动汇率的缺陷,获得外汇管理、货币政策方面更多的自主权。目前,巴西、智利、阿根廷、阿富汗、巴林等十几个国家采用弹性浮动方式。联合浮动是指国家集团对成员国内部货币实行固定汇率,对集团外货币则实行联合的浮动汇率。欧盟(欧共体)11国1979年成立了欧洲货币体系,设立了欧洲货币单位(ECU),各国货币与之挂钩建立汇兑平价,并构成平价网,各国货币的波动必须保持在规定的幅度之内,一旦超过汇率波动预警线,有关各国要共同干预外汇市场。1991年欧盟签订了《马斯赫特里特条约》,制定了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表,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欧洲货币一体化得以实现,欧盟这样的区域性的货币集团已经出现。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波动的幅度大大超过了固定汇率制度。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波动的幅度大大超过了决定汇率的基本经济因素(如价格水平、收入水平、货币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不仅在短期内波动的幅度很大,而且在长期内波动的幅度也很大。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波动幅度大大超过了人们的预料,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如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已无法解释现实的汇率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汇率决定理论来解释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易变性的原因,从而使人们对汇率运动的认识不断深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过去美元在国际金融的一统天下,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国际货币体系将向各国汇率自由浮动、国际储备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趋势发展。

浮动汇率的基本介绍

4. 浮动汇率的介绍

浮动汇率(floating exchange rate)是固定汇率的对称。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而自由涨跌,货币当局不进行干涉的汇率。在浮动汇率下,金平价已失去实际意义,官方汇率也只起某种参考作用。就浮动形式而言,如果政府对汇率波动不加干预,完全听任供求关系决定汇率,称为自由浮动或清洁浮动。但是,各国政府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或出于某种政治及经济目的,要使汇率上升或下降,都或多或少地对汇率的波动采取干预措施。这种浮动汇率在国际上通称为管理浮动或肮脏浮动。1973年固定汇率制瓦解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

5. 为什么要让汇率自由浮动

1. 各种汇率制度,优劣不同。
现在多数发达国家实行自由浮动汇率。我国现行汇率有两大不利因素。
(1)可通过再岸、离岸汇率差、利率差套利。
(2)为稳定汇率,消耗大量外汇储备。2016年为稳定汇率,消耗了3000多亿美元。为了平抑,离岸美元比在岸美元贵。就要在离岸市场卖出美元。为此16年在离岸市场卖出了3000多亿美元,买回来两万多亿人民币。而买回来的两万多亿人民币,要由央行封存,它的价值等于零。也就是说为了稳定汇率,16年损失了3000多亿美元。其实汇率的高低,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它可能带来好处,也可能带来风险和损失。
2. 无论采取哪种汇率制,都不能改变升值和贬值预期。
只有当影响升值贬值预期的因素改变后,这种预期才会相应改变。货币有大的贬值后,对经济会有大的冲击,产生诸多不良后果。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斯、罗格夫认为:货币危机(贬值超25%时)会产生四大问题,银行资产负债表币种错配,主权债务危机,企业外债危机和通货膨胀。我国,进出口总额占GDP 30%以上。如果本币贬值,对物价的影响会更大。
3. 现有两大不利因素
(1)出口总额15年下降1.8%,16年下降7%,外储从14年6月到现在下降了近1万亿美元。应收出口顺差1万多亿美元,没有收到。两项合计,两万多亿美元。我国石油60%以上靠进口,能源工业原料,农产品等。对国外依赖较大,需要大量外汇,受国际价格变动影响较大。
(2)国外需求减少,贸易保护等因素,直接影响出口量。美国可能提高关税至45%。美国可能对中国打贸易战。因为15年中国对美顺差3657亿美元,所以打贸易战对中国不利。美国不从中国进口这3000多亿美元的货物,对它影响不大,反而可以提高本国的生产能力,增加就业率。吸引世界各大企业去美国投资建厂,达到特郎普振兴美国经济减少逆差的目的。现在在中国的外企已达20多万家,资产总值超两万亿美元。近日全球最大硬盘制造商希捷宣布关停苏州工厂,并裁员2000人。 苹果公司也或多或少的露出撤离迹象。如果撤出,影响是比较大的。境外企业的撤离这样的资本流出是难以控制的。美国可能到2019年,每年都会有几次加息。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大。我们不能用美好的期待和想象应对多变的世界。我们要防范于未然,要有应变的措施。
4. 为什么要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如果发生货币危机怎么办?
201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有30105亿美元。16年9月末,全口径外债是14320亿美元,实际可支配的外汇储备有1.57万亿美元。我们实行自由浮动汇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保住外储。保住几十年来用资源、环境、青春换来的财富。不能再为保汇率花一分钱。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后美元高位时,央行可卖出美元,低位时买进美元,既可稳定汇率也可以增加外汇储备。现在每年还有近5000亿美元的顺差,所以外汇储备还可以增加。这样我们也更有能力应对外企撤资造成的资本流出,及打贸易战的威胁。如果还有人说,外汇储备太多,那也可以多进口些能源类商品,减少些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由进口代替。本文最重要的观点是解决汇率自由浮动后,本币对美元贬值十倍百倍也不会发生货币危机,对经济也没有影响的方法。前面提到不论采取哪种汇率制度,当货币有较大贬值预期时,尤其是人为控制的汇率制变成自由浮动汇率之后,更可能发生货币危机。那采取什么措施能在本币大幅贬值后不发生通货膨胀,经济还能稳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我们设立一个专门管理进出口企业的部门,对他采取闭环管理。对以美元计价的出口企业的出口收入的税后利润,由企业支配(美元)。收入除利润外,全部结汇。结汇汇率按现在汇率计算。(6.9:1这个结汇价,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物价的变动做相应调整。)因为其它因素都没有变化,只是汇率有变化,所以对企业没有不良影响。如果当时汇率变成14:1. 那企业净利润收入还能增加一倍多。对以美元计价的进口企业按现在的汇率(6.9:1)购汇。进口的商品,按现在的价格出售。这类企业除了在闭环内购汇,没有任何变化。所以对其经营及物价也没有影响。尽管当时的汇率,可能是14:1,但是也没有丝毫影响。对有进口也有出口的企业可以分开计算。主管部门对进出口企业要严加监管。对作假企业要严查严办!这个政策执行后不论本币贬值多少,对企业的影响都很小。在本币大贬值的情况下经济仍然可以稳定发展。国内物价不受影响。采用本办法后,可以有力的打击金融大鳄和做空大师。能将汇率稳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我们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我们能制定出有理有利的货币政策,严管严控资本流动,实行配合相应措施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就能让经济稳步发展,人民富足 安康,国家发达强盛,这样才能自如应对风云变幻的世界,我们将立于不败之地,无往不胜。

为什么要让汇率自由浮动

6. 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又如何?

根据美国财政部国际事务次长布雷纳德的转述,中方确认了将提升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承诺。
但是,客观分析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压力,2011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如果美国经济表现好,中国的出口和顺差可能大幅扩张,升值压力自然会上升;如果美国经济表现不好,失业状况很难改善,同样可能令美国政客对人民币政策加紧施压。
汇率自由浮动的最大挑战是国内的经济与金融部门能否经受得住汇率水平较大幅度的起伏。现在国内的共识似乎是汇率一起伏,经济就垮了,尤其是利润率十分微薄的出口行业。这是许多部门与专家反对汇率升值的主要原因,更不要说汇率自由浮动。但是,汇率波动是否真的就是洪水猛兽?也不见得。过去中国汇率波动的时候,也没有看到国内经济部门包括出口行业变得尤其脆弱。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印尼、泰国、韩国和印度的汇率基本上实现较大自由度的浮动,除了国际危机期间短期资本流动造成了一些困扰,总体来看,经济运行还比较平稳。更重要的是,汇率波动起来以后,企业可以利用许多金融工具实施汇率避险。
虽然目前的汇率政策已经扩大了波动区间,但是,在市场预期和国际政治的双重压力下,人民币政策仍然没有摆脱举步维艰的境地。即使未来进一步增加汇率的弹性,中国仍然避免不了政府打不赢市场这样一个铁律。更重要的是,由于政府的“管理”,升值预期会随着资本流入的增加而进一步自我增强。这就好比一个恶性循环:升值越多、升值预期越强、资本流入越多、升值压力越大。国际政治又对这一过程推波助澜,这样发展的结果可能是连市场都不知道均衡究竟在哪里。
实现汇率自由浮动的想法可能是打破上述恶性循环的一条思路。与其把很多精力放在与市场博弈、与美国博弈,倒不如集中精力考虑让汇率自由地波动起来,当然,自由市场也有“超调”,但在政府“管理” 的情况下,“超调” 往往更严重。毕竟政府并不比市场更清楚均衡汇率在哪里。
在目前的情况下,要真正实现汇率完全自由地浮动也不现实,但我们起码可以考虑利用今后三到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来实施改革,实现“有条件的自由浮动”。具体的“条件”可能很多,但至少有两条:一是还是应该限制短期资本的流动;二是可以允许当局实行有节制的市场干预。前面一条很重要,因为最终泰国、韩国和印尼出了问题,主要是短期资本回流太快,这对中国的金融机构也可能是一个挑战。具体的限制办法就是利用已经实施的QFII和QDII制度,允许短期资本跨境流动,但对流动的频率和数量作出明确的限制。
政府适当干预汇率市场减少剧烈波动也是可能的,不过,这需要一种机制来节制这样的干预。规定每年可以干预的规模,由央行酌情实施。干预的责任应该从央行转移到财政部,由国家财政负担干预的成本。

7. 浮动汇率的理论说明

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易变性的各种解释都把汇率看成一种资产价格,因而这些理论被统称为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的出发点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思想,因为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因此根据定义,它是一种资产价格,汇率行为同其他资产价格(股票和债券价格)行为是一致的。资产市场分析法对汇率易变性作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 其一是“扩大效应理论”,即把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汇率易变发现看成是一种扩大效应,是汇率决定的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的解释。根据这一理论,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因而汇率是由货币存量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的。由于货币需求是实际收入、价格水平和名义利率水平的函数,因此,汇率由货币市场均衡时的收入水平、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决定。在理性预期条件下,现在的汇率是所有将来预期货币供给、收入水平、利率水平、价格水平等基本经济因素“贴现值”的和。如果经济当事人预期将来的货币供给和收入水平等基本经济因素发生变化,即使现在的货币供给和收入水平等基本经济因素不变,现在的汇率也会发生变动。其二是“超调效应理论”。超调一般指对于一个给定的扰乱,一个变量的短期反应超过了它的长期反应,随后会发生相反的调整过程。产生超调的机制是由于单调性变化而产生的振荡效应,产生这一现象的基本原因在于存量的持续变化需要流量的暂时变化。超调是资产价格的一般特征,但它在外汇市场上引起了超调的注意。卡塞尔在20年代就注意到了外汇市场上的超调现象,但他没有系统地分析这一现象。第一系统的汇率超调模型由多恩布施于1976年提出,对汇率超调现象的证明基本上是借用了化学中的拉查理瑞定理。汇率超调理论借用了该定理,认为汇率超调实际上是一种补偿行为,超调模型都假定一些名义变量在短期内是固定的(或者是粘住的),例如,麦金农假定外汇市场缺乏足够的投机资金,弗兰克认为新的信息对商品市场和资产市场具有不同的效应,布朗森认为资产所有者面对外部扰乱不能迅速恢复其资产组合余额。在多恩布施的超调模型中,假定短期内价格是黏性的,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成立,因此,资产市场能迅速调整,而商品市场调整却相对缓慢,经济体系的调整过程在短期内是通过资产价格,即利率和汇率进行的。假定货币供给量增加,在黏性价格条件下,会立即引起实质余额上升,国内利率下降,而国内利率下降导致资本流出,货币贬值。由于无抛补的利率平价条件总是成立,因而国内利率下降会产生将来货币升值的预期。对于给定将来升值的预期,货币贬值的幅度必须超过由购买力平价决定的长期均衡值,因此,在短期内,汇率超过了它的长期均衡值,但是,随着利率下降和货币贬值,商品市场会出现超额需求,推动价格水平上涨,从而削减国内货币余额,使国内利率上升,资本流入,货币升值,经济体系逐步达到长期均衡水平。因此,从一般意义上看,汇率超调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外部扰乱,汇率在短期内的反应超过了它的长期均衡值,随后会发生相反的调整过程,汇率最终回到长期均衡值。所以,根据超调理论,汇率易变性是汇率在动态调整过程中的一种短期行为。其三是“投机泡沫理论”。根据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即使没有货币供给和收入水平等基本经济因素的变动,只要预期发生变化,汇率也会发生变化。汇率一旦脱离基本因素而变动,预期能自我强化,形成投机泡沫。外汇市场上的投机泡沫是不能由基本因素解释的汇率上升,投机泡沫主要依赖于一些市场心理因素。投机泡沫是一种理性泡沫,如果投机者是完全知道由基本经济因素决定的市场均衡汇率,即使现在的汇率高于均衡汇率,只要将来的汇率上升能补偿投机者承受的风险。投机者购买也是理性的,因为他知道价格在某一天会回复到均衡水平。如果所有的投机者都这样预期,那么,在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一个泡沫存在的概率。一旦形成泡沫,汇率上升会越来越快,因为汇率必须上升更快以补偿投机者所承担的风险。投机泡沫的存在说明,汇率有可能完全脱离基本经济因素而产生自我强化运动。 其四是“货币替代理论”。货币替代理论认为,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经济当事人出于交易动机、投机动机和预防动机,都会持有国外货币。产生货币替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跨国公司在不同的国家进行生产和经营,他们有强烈的动机使他们的现金余额构成多样化,以方便他们在不同国家的经营,减少交易成本。同时,投机者通过买卖货币获得利润,他们也要持有国外货币,以便得到流动性更高的国外资金,很容易同其他货币交换。另外,中央银行也持有用国外货币表示的国际储备,用来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和宏观经济。因此,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经济当事人有动机持有一篮子货币,以减少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各种货币在货币资产组合中所占的比重随每一种货币的风险和收益的变动而变动,随着各国外汇管制的放松,货币替代已成为浮动汇率制度下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存在货币和国外货币之间替代,这样就加重了货币贬值和升值的压力。货币替代弹性越高,汇率越不稳定,因为在高货币替代弹性的情况下,较小的货币供给量增长率会导致汇率的巨大变动,因此,货币替代会加重汇率波动的幅度,使汇率更加易变。其五是“新闻”理论。汇率决定的“新闻”理论认为,在外汇市场上,新的信息能引起预期的变化,预期的变化能很快在汇率中得到反映,因此,新的信息对汇率变动有决定性作用,这些新的信息就是“新闻”,即不可预料的事件。常见的影响汇率变动的“新闻”包括经济统计数字的发表、政治事件、新的国际货币安排、谣言等等。由于“新闻”是不可预料到的事件,因此,与“新闻”相联系的汇率变动是不可预料到的,外汇市场对信息的反映不是取决于这些信息是“好”还是 “坏”,而是取决于这些信息比预期的是“更好”还是“更坏”,预期到的信息已包含在现在的市场汇率之中,汇率只对未预期到的信息作出反应。比如,当政府公布货币供给贸易差额等统计数字后,市场汇率的变化并不取决于这些统计数字本身的大小,而是取决于这些统计数字与人们事先预期之间的差额,这种“新闻”都会影响汇率的变化。汇率决定的“新闻”理论反映了汇率的本质特点,汇率是一种资产价格,是在资产市场上决定的,具有易变性和不可预测性,在资产市场上,现在的资产所反映了对将来事件的预期,它对新的信息能很快作出反应,因而易变性是资产价格的内在特点。其六是“非理性预期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外汇市场上的预期并非都是理性的,从外汇市场交易的实际情况看,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外汇市场上各种不同的预期,根据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对外汇市场交易的统计,全世界每天的外汇交易量高达4300亿美元,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报告同时显示,只有4.9%的交易是在非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的,4.4%的交易是在非银行之间进行的,也就是说,进口商和出口商所占的比重很低。因此,外汇市场上的交易主要是银行之间的交易,而且交易量越来越大,这说明市场上存在各种不同的预期,否则不会有这么大的交易量,所以外汇市场上的预期并非都是理性的。在外汇市场上,不同的预期是由不同的预测方法引起的。在外汇交易中,普遍采用的预测方法是基础分析和技术分析。所谓基础分析,是指通过分析汇率变动的基本因素推测汇率运动的趋势,这些基本因素包括货币供给、利率水平、价格水平等因素,各种以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为基础所进行的预测都是基础分析。基础分析根据给定的汇率模型计算出汇率的均衡值,当市场汇率偏离均衡汇率时,基础分析者预期汇率最终会回到均衡汇率水平,这是汇率稳定的一个来源。技术分析又称图表分析,是指通过分析过去的汇率变动来推测将来的汇率运动趋势。图表分析者常使用的方法包括移动平均分析、动量分析等。这些方法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当市场指标(汇率指数、交易量或者某一特定的汇率变动率)从一个低点上升到一定比例时,交易者预期汇率会继续上升,当市场指标从一个高点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交易者预期汇率会继续下跌。图表分析者的预期被称为“赶浪头效应”,这是汇率不稳定的一个来源,由于技术分析所使用的信息仅仅是过去的汇率变动,而理性预期要求当事人利用所有相关的信息来预测将来的汇率变动,所以以技术分析所有相关的信息来预测将来的汇率变动。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汇率的大幅波动将对经济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对经济金融稳定会造成较大的冲击,不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中国汇率制度目前尚不具备自由浮动的条件。目前全球经济并不平衡,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今后会有较多的调整,同时,国际资本流动性较强,中国经济体制还不能承受急剧的非秩序化调整。从理念上来讲,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强调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同时,也强调在宏观上要有管理,因此,汇率制度也应当是有管理的浮动机制。

浮动汇率的理论说明

8. 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又如何?

◆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胡锦涛主席近日访美,对人民币汇率和中美贸易失衡等问题作出了适当的澄清。根据美国财政部国际事务次长布雷纳德的转述,中方确认了将提升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承诺。
但是,客观分析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压力,2011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如果美国经济表现好,中国的出口和顺差可能大幅扩张,升值压力自然会上升;如果美国经济表现不好,失业状况很难改善,同样可能令美国政客对人民币政策加紧施压。
汇率自由浮动的最大挑战是国内的经济与金融部门能否经受得住汇率水平较大幅度的起伏。现在国内的共识似乎是汇率一起伏,经济就垮了,尤其是利润率十分微薄的出口行业。这是许多部门与专家反对汇率升值的主要原因,更不要说汇率自由浮动。但是,汇率波动是否真的就是洪水猛兽?也不见得。过去中国汇率波动的时候,也没有看到国内经济部门包括出口行业变得尤其脆弱。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印尼、泰国、韩国和印度的汇率基本上实现较大自由度的浮动,除了国际危机期间短期资本流动造成了一些困扰,总体来看,经济运行还比较平稳。更重要的是,汇率波动起来以后,企业可以利用许多金融工具实施汇率避险。
虽然目前的汇率政策已经扩大了波动区间,但是,在市场预期和国际政治的双重压力下,人民币政策仍然没有摆脱举步维艰的境地。即使未来进一步增加汇率的弹性,中国仍然避免不了政府打不赢市场这样一个铁律。更重要的是,由于政府的“管理”,升值预期会随着资本流入的增加而进一步自我增强。这就好比一个恶性循环:升值越多、升值预期越强、资本流入越多、升值压力越大。国际政治又对这一过程推波助澜,这样发展的结果可能是连市场都不知道均衡究竟在哪里。
实现汇率自由浮动的想法可能是打破上述恶性循环的一条思路。与其把很多精力放在与市场博弈、与美国博弈,倒不如集中精力考虑让汇率自由地波动起来,当然,自由市场也有“超调”,但在政府“管理” 的情况下,“超调” 往往更严重。毕竟政府并不比市场更清楚均衡汇率在哪里。
在目前的情况下,要真正实现汇率完全自由地浮动也不现实,但我们起码可以考虑利用今后三到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来实施改革,实现“有条件的自由浮动”。具体的“条件”可能很多,但至少有两条:一是还是应该限制短期资本的流动;二是可以允许当局实行有节制的市场干预。前面一条很重要,因为最终泰国、韩国和印尼出了问题,主要是短期资本回流太快,这对中国的金融机构也可能是一个挑战。具体的限制办法就是利用已经实施的QFII和QDII制度,允许短期资本跨境流动,但对流动的频率和数量作出明确的限制。
政府适当干预汇率市场减少剧烈波动也是可能的,不过,这需要一种机制来节制这样的干预。规定每年可以干预的规模,由央行酌情实施。干预的责任应该从央行转移到财政部,由国家财政负担干预的成本。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