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邦是哪个朝代的,制造铜第一人

2024-05-15

1. 吴邦是哪个朝代的,制造铜第一人

应该是 明朝的吧?
这个百度也没有很详细的。
搜索一下,好多这样的字眼: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左造 。
所以觉得是不是这个

吴邦是哪个朝代的,制造铜第一人

2. 介绍一下水浒中的方腊义军

方腊 
方腊(?-1121年),又名方十三,歙州(今安徽歙县)人,一说睦州青溪(今浙江杭州市淳安县)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相传其性情豪爽,深得人心,加上有较强的组织才能,自身又出身贫苦,所以能号召很多生活困苦的农民。他于1120年10月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建立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县在内的农民政权。在当时影响很大,1121年夏起义失败,方腊被俘,被朝廷处死。方腊被处死后,歙县和淳安的一些地方的人还是很敬重这位农民起义的领袖。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许多地名,至今这些地方还有还有“方腊洞”、“方腊寨”等。 有一首"水氽童家店,方喇出二遍;水浸鳖背石,方腊又造反"的民谣不仅指明了他居住的村子,还说明他的起义动机。宣和年间,农民茶叶卖不出去,卖了还不够交税。农民只好不采茶,采了的也忍痛倒在溪里。时值浙西大旱,七八月都不见有雨,禾苗焦黄,秋收无望,而官吏却逼税。方腊在宣和二年10月,方腊揭竿起义。方腊旗帜鲜明,主张实现真正的平等,"劫取大家财,散以募众",决心彻底推翻宋朝,解脱天下所有劳苦大众。宣和三年四月,方腊在起义根据地帮源与宋军决战败北,被迫带亲信退往洞源村东北的石洞中躲藏,由于叛徒当向导,最后不幸被捕,被解往汴京。方腊起义打下了六州五十二县,威震东南半壁,从根本上动摇了北宋王朝的统治,北宋王朝从此一蹶不振,不久就覆灭了。方腊最后坚守的石洞被称为"方腊洞"。 


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皇帝喜花石竹木,在江南设“苏杭应奉局”,派朱勔等爪牙到东南各地,搜刮民间花石竹木和奇珍异宝,用大船运向汴京,每十船组成一纲,时称“花石纲”。青溪多产竹木漆,是应奉局重点酷取之地。这种沉重的负担都转嫁到农民身上,尤其是靠出卖劳动力度日的赤贫者身上。方腊身为佣工,更痛感这种剥削压迫之苦,因而对宋王朝的反动统治怀有刻骨仇恨,遂起反抗之心。 

宣和二年(1120)十月,方腊在万年乡洞源里正方有常家做佣工,积极联络四方百姓,准备起义。他们的秘密活动被方有常发觉,便派二子方熊向县告发。十月初九,方腊发现事泄,遂在洞源村杀里正方有常一家(唯三子方庚越墙逃脱)而举义。方腊集合千余人,在洞源村东方有常家的漆园誓师。 

在誓师会上,方腊慷慨陈词,愤怒揭发宋王朝的罪恶统治:“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吾侪所赖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无锱铢遗。……独吾民终岁勤动,妻子冻馁,求一日饱食不可得。”最后,方腊发出了“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的呼声,号召大家伏义而起,那么“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我但画江而守,轻徭薄赋,以宽民力,四方孰不敛衽来朝?十年之间终当混一矣”。 

方腊提出鲜明的政治口号和政治主张,付之于革命实践。他领导的义军烧孔庙,毁神像,杀贪官污吏。批判佛教教义中“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虚伪性,指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主张实现真正的平等;“劫取大家财,散以募众”;“有甚贫者,众率财以助……凡出入经过,虽不识,党人皆馆谷焉,人物用之无间,谓为一家。” 

方腊的政治主张和革命行动,深受贫苦百姓的拥护,数日间聚众十万。自号圣公,改元永乐,置偏裨将,以巾饰为别,自红巾而上,凡六等。镇压帮源一带地主武装的反抗,占领青溪县西北重镇——万年镇,随即向县城进发。这时,两浙路都监蔡遵、颜坦带领5000兵前来征讨。十一月二十八日,方腊将他们一举歼灭在息坑。这是方腊义军旗开得胜的第一仗。次日,方腊打下青溪县城。十二月打出青溪县,四日攻占第一座州城——睦州。随后攻下睦州各县。方腊率主力部队西攻歙州,十二月二十日攻克。接着回师东线,向杭州进发。十二月二十九日,占领杭州,革命力量发展壮大,“众殆百万”。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响应方腊起义:浙北有苏州石生和湖州陆行儿,浙东有剡县裘日新,浙南有仙居吕师囊、永嘉俞道安,浙西有婺州东阳霍成富,兰溪灵山朱言、吴邦。这时在浙西的方腊部将郑魔王、洪载和响应部队已占领了婺州、衢州、处州等地。 

在杭州作出了分兵“尽下东南郡县”的决策,派方七佛率领六万人马进攻秀州(今嘉兴),以图北上,攻取金陵,实现“画江而守”的计划。这时,童贯率领15万精兵,已赶到秀州。方七佛攻不下秀州,退回杭州。宣和三年二月,方腊退出杭州,由富阳、新城、桐庐、建德、青溪,时战时退,最后退守帮源。四月二十四日,宋军从东西两面包围帮源。方腊在帮源的严家溪滩,与宋军作一死战。在战斗中,方腊坐骑战死,战刀丢失,最后不得不带亲信,退往洞源村东北的石洞中躲藏。石洞分上中下三窟,极为隐蔽,官军无法寻找。统制官王禀下令搜山。裨将韩世忠由方庚作向导,收买叛徒方京,才寻得方腊躲藏的石洞。四月二十七日,经过一番殊死搏斗,方腊和妻邵氏、子方亳、宰相方肥等52人被俘。宿将辛兴宗随后赶到,截洞掠俘,方七佛等人乘机逃脱,实俘39人,被解往汴京。八月二十四日,方腊在汴京英勇就义。 

方腊余部坚持斗争,直到次年三月,方腊起义才被最后镇压下去。方腊起义打下六州五十二县,威震东南半壁,从根本上动摇了北宋王朝的统治。方腊作为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永远被人们怀念。方腊最后坚守的洞源石洞被称为“方腊洞”。全省各地,乃至近邻安徽等地都有纪念方腊的方腊洞、方腊庙。 

方腊起义 

宋朝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月间的一个夜晚,在青溪(今浙江淳安)的漆园里一群农民正在举行秘密的起义誓师会。只听主持人对大家说:“我们耕田、纺织,整年劳苦,生产的粮食和布匹全被统治者夺去挥霍掉了。他们稍不如意,就鞭打我们,甚至把人活活逼死。对此你们能甘心吗?”众人愤怒地高声回答:“不能!”这个主持人就是这次农民起义的领袖——方腊。 

方腊是青溪人,出身贫苦,曾在大地主家里做雇工,因忍受不了地主的压迫,率众起义。方腊自称“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漆园誓师以后,方腊率领起义军同前来镇压的宋军展开激战。起先起义军的兵器不足,战士们就到山上砍来竹子,制成锋的竹刀、竹枪,同宋军巧妙地周旋,不断地击败家军,势力迅速发展。短短几个月,起义军连克睦州(今浙江建德)、杭州、歙州(今安徽歙县)、婺州(今浙江金华)、衢州(今浙江衢县)、处州(今浙江丽水)等6州52县,起义队伍发展到十多万人。 

东南沿海是北宋王朝榨取财富的主要地区,尤其是东南重镇杭州也被起义军攻占,使宋徽宗惊恐万状,急忙派亲信童贯率15万禁军南下镇压起义军。宋军迅速包围了杭州,方腊亲自指挥抵抗。由于城中缺粮,而且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方腊被迫率军突围,退到老家青溪帮源洞一带。宣和三年四月,起义军最后一个据点——青溪梓洞洞被宋军攻破,方腊父子等52名首领被俘。八月,方腊英勇就义,起义失败。 

传说方腊祖籍是在安徽歙县,大约在方腊曾高祖时,歙县闹起了大灾荒,他曾高祖逃荒到浙江,在淳安桐树坞那个山岙岙(浙东方言,即山间平地)里落脚安了家。从此他们祖祖辈辈开山辟地,就靠种植漆树和桐树过活。 

宋朝宣和年间,朝政腐败,连年兵乱、灾荒,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家破人亡,走投无路,纷纷逃进荒凉、偏僻的深山野岙里去躲避灾难。方腊为人豪爽、讲义气,外地遭了灾难的穷朋友们都三两结群地来到桐树坞。由于方腊广纳苦难弟兄,不久,桐树坞就有四十来户人家了。他们互称兄弟,一同开山辟地,料理漆树和桐树。农闲时节,就在树荫下立拳坛、棒场,练习武艺,真是兄弟之间,不分彼此,一同过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日子。 

有一天,方腊和兄弟们正在东山坡上辟一块新梯地。当这块梯地将要辟好的时候,忽然发现梯地中央有一块光溜溜的大青石,兄弟们挖它挖不开,撬它撬不动,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方腊是个急性子,怕软不怕硬的好汉,这时,他扛起一把三十来斤重的开山锄,大踏步走上来,大吼一声:“是泰山,也要把你踢进北海!小小一块青石头作得多大的法?”手起锄落,只听“轰、轰、轰”三下,接着一声巨响,大青石在山坡上翻了一个身,轰轰隆隆地滚下山去了。回头看那挖开的青石底下,只见有一块白里透红、寒光闪闪的斗大玉石。方腊一见十分高兴,纵身跳下去抱起玉石。在太阳下,玉石的光一闪一晃,分外夺目。兄弟们都被这块奇怪的玉石吸引住了,大家欢欢喜喜围着看个仔细,还你一句,我一句地不住称赞。后来,不知哪个兄弟象“百事通”一样地说:“听老人们说过,玉石宝贝只有勤劳忠实的人才能领受;做尽坏事的人,即使玉石宝贝到了手里,也会变没的。” 

又一个兄弟接过话题说道:“啊!怪不得早晨天空飞五彩,原来我们桐树坞要出福星啦!” 

方腊兄弟们围着花宝石真是越看越高兴,只有机灵鬼方七佛闷声不响。有一个兄弟问道:“七兄弟,大哥得宝,是我们的一件大喜事啊!你怎么不高兴?”。 

方七佛好像心事重重地说:“兄弟,你们年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福中有祸呀!” 

方腊他们四十多个兄弟中,要算方七佛最聪明,兄弟们都称赞他能知古通今,很听他的话。现在,大家听七佛兄弟这么一说,好像一桶冷水劈头浇下,顿时从脑门凉到脚跟;刚才那股欢乐劲儿全跑光了。大家只是愣愣地看着方七佛。 

方七佛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当今皇上十分喜欢奇花异石,贪官污吏们更是乘机大肆搜括。你们想想,那班黑良心的官吏知道以后,还会不流涎水吗?我想,不出一个月,狗官狼吏一定要来闹个鸡犬不宁哪!” 

有个兄弟愤愤嚷道:“花宝石是大哥得的,又不是那些贪官污吏得的,这和他们屁相干!”。 

方七佛笑笑说:“贪官污吏要是讲理,天下怕就不会乱了!” 

紧接着,又有一个兄弟大声叫道:“大哥得的花宝石谁也别想抢去!要是那些贪官污吏真的来要,我们索性敲碎他的脑袋,给他点辣味尝尝,叫他下次再不敢来!” 

方七佛的话,顶灵验也没有了。果然在半个月后,县城里来了两个公差,大模大样地叫喊着找方腊。方腊憋住一肚子的怒火回答道:“我就是方腊,你找我干嘛?” 

公差恶狠狠地喝道:“快快献出县太爷的花宝石!” 

方腊听了哈哈大笑道:“我有一块花宝石,县太爷的我可没见!” 

公差更凶了:“胡说,这花宝石明明是县太爷的!所有花宝石都是县太爷的,快快交出!” 

突然,方腊背后有人大吼一声,亮出一把明晃晃的柴刀:“要花宝石的,先留下脑袋!” 

两个公差一看形势不妙,扭头就跑。方腊兄弟们笑得捶胸拍腿。 

隔了两天,县城里飞来了一队人马。他们嚷着说要去桐树坞取花宝石,又说什么花宝石圣洁,冲不得邪气,必须直路去取,直路运回才行。这队飞扬跋扈的人马,逢民房就拆,遇庄稼就毁,一路横冲直间地奔向桐树坞。沿途的老百姓可遭了殃,个个气得两眼出血。后来,百姓忍无可忍了,不知哪个胆子大的人喊一声“打!”四面八方,男男女女,扛锄头的扛锄头,举铁耙的举铁耙,一下子就把官兵包围住了,只听一声呐喊,锄头飞舞,棍棒并起,一下子就把官兵打得头破血流,走运的留条活命逃回县城,到县太爷面前哭爷叫娘去了。 

县太爷一听,恼羞成怒,大发雷霆。立即调齐了五百精兵,杀奔桐树坞,口口声声要取方腊的脑袋和花宝石。方腊兄弟早已料定县官的心是越来越狠的,一定有大兵到来。他们背上刀斧、锄头,老早在箭门山外埋伏好了。五百官兵领头的才进桐树坞,连舒舒服服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挣着,只听得晴天霹雳,一声锣响,紧接着喊声震天,方腊兄弟们跳将出来一阵砍杀,五百官兵便头断腿飞,呜乎哀哉了。 

方腊兄弟杀掉了官兵,获得了大胜。附近赶来助威的老百姓,都呼喊着,跳跃着,围上前来。方腊看见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是一个说话的好机会,便一跃跳到一块高高突起的一石上,对着成千的人群,举起手臂,高声喊道:“兄弟们,贪官污吏逼得我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大家看怎么办?”人群中的方七佛晃动着拳头大声回答道:“只要大家一条心,天塌下来也能顶得住。官兵毛毛来多少,我们就杀它多少!” 

紧接着,人群中又有人喊道:“快把缴来的刀枪分给我们,让我们一块儿痛痛快快地去杀狗贪官!” 

不知多少人异口同声地喊道:“对呀!快分给我们刀枪!” 

立刻,人群轰动了,那些分到刀枪的人,一个个舞枪弄刀;那些来迟了一步,没分到刀枪的人,一个个挥动着斧头,锄头……他们都咬牙切齿,恨不得一下子冲进县城,除掉那个狗县官才快活呢!。 
开 库 分 粮 

有一年七月,天上有两个月光景没有下雨。晒得地裂叶枯,遍地焦黄,稻谷颗粒不收。大家用树皮草根还填不饱肚子,官府却连连上门讨税,把大家从山地里收起来的几颗杂粮,也搜括得一干二净。 

那日子真难过呵!方腊和穷兄弟们,自己肚皮饿得精瘪,一家人老的摇头叹气,小的哭叫要吃,可是粮食却一车一车的,不断往县城路上拉,把县里的粮库装得满满的。大家心里真气极了,都想把粮库里的粮食弄出来。 

有些性子比较急的人,看到被逼得走投无路,心头火起,三三五五会在一起,摩拳擦掌,打算动武去抢。方腊听了这个消息,连忙对大家说:“硬打容易吃亏,要想个灵巧的办法才是!”大家都相信方腊是最会想办法的,都齐声催他:“你快点想个办法吧,日子没法过啊!” 

其实方腊肚里早盘算好几天了。他见大家很齐心,便到私塾里去找老先生,问问他过去官府散粮是咋个散法的。这个老先生也是穷苦人,心肠蛮好的。他听方腊问起散粮,就叹口气说:“散粮要有官府的告示才行;现在的官府,他们哪里会散粮啊!” 

方腊想了想,心里一动,就问;“有了告示,他们就肯散粮么?” 

老先生回答:“那当然!官府有了告示,谁敢阻挡?” 

方腊又问:“告示怎样写法的?” 

老先生又把告示怎样怎样写,告诉了方腊。 

方腊听完这些话,心里的主意也打定了,就说:“老先生请你写张告示,我们拿了告示,去向粮库要粮去!” 

老先生摇摇头说:“告示我会写,告示上要盖官印,哪来这颗印呢?” 

方腊一听要官印,皱起了眉头。可是再一想,又觉得官印也没什么了不起,那不过是木头刻刻用来吓人的,难道我们自己就不好动手来刻么?想到这里,方腊便对老先生说:“你只要把告示写好。官印包在我身上好了。” 

原来方腊想好了一个妙计:用豆腐干来刻官印。这个办法真是好极了,豆腐干切成同官印一样大小,又是松松软软的,一刻就刻成了。 

等老先生写好了假告示,方腊也搞好了豆腐干做的假官印,往告示上一按,正同真的官印一模一样,不差分毫。老先生看了告示上的官印,也连连点头佩服。 

方腊拿了这张告示,就领着全村的穷兄弟,到县城里去。到了粮库附近,方腊叫大家先在旁边小弄里等着,自己带了一个顶机灵的小伙子,朝粮库走去。走到粮库门边,方腊把假告示交给这个小伙子,对他说;“你在门边站着,看到我在里面把手一举,你就马上把告示贴在墙上,再去把大家叫来。”说完,就放大步子,直向粮库走去。 

刚进粮库大门,衙役就在过道上用刀拦住了他。衙役喝问方腊;“干什么的?” 

“领赈灾粮!”方腊拿起手里的米袋回答。 

“县太爷没有告示,不能领!” 

方腊说:“有告示怎么办?” 

“有告示马上开库散粮,没告示就抓你去坐牢!” 

方腊一看机会已到,就把手一举说:“好,一言为定!”便拉了衙役到门外来看告示。 

那个衙役朝墙上一看,果然是一张告示:端正的字体,朱红的方印,明明是县太爷出的告示么!他一时摸不着头脑,呆在那里了。这时,后面一大堆人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叫;“县太爷告示到处都贴了,为什么还不散粮!”方腊对衙役说:“刚才你说的,有告示马上开库散粮。现在告示有了,快点开库;要不,我们自己动手了。” 

衙役被弄得毫无办法,又怕人多手乱,闹起来不得了,只好放大家进粮库去。 

方腊和大家进了粮库,一面搬粮,一面守住大门,不让衙役走漏消息。等到都把担子装满了,大家才高高兴兴地扬长而去。 


方腊的“八大天王” 


《水浒》描写的是北宋末年,水泊梁山宋江等一百零将纵横在山东,驰骋于河北的英雄故事。梁山好汉打着替天行道的大旗,劫富济贫,败官兵陷州府,朝廷不正视。即使是童贯、高俅亲自出马,选调宋朝各地的精兵强将也不能损梁山好汉一人一骑。 

只是宋江等英雄虽然落草为寇 ,但心怀忠义,有着一颗报国的赤诚之心,几经周折,如尝夙愿全伙受招安,获得了为国家社稷出力的机会。梁山的英雄们南征北战,征伐大辽卫边疆,剿灭田虎王庆平内患,为大宋立下赫赫战功。 

可惜在征剿江南反贼方腊时,梁山却蒙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一百零八人只有二十七人生还。那么给梁山带来如此大损失的到底是些什么人呢?我这篇短文写的就是《水浒》中方腊麾下的八大猛将。 

方腊在《水浒》中是作为反派角色登场的,因此书中描写自然笔墨,刻画等方面比较的淡薄,但是只要你仔细地阅读,仍能比较出书中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本文称之为“八大天王”是因为史书中记载,方腊手下的确有一个叫“八大王”的名将,但在《水浒》中却没有描写此人,“八大王”据说身材彪悍,性情豪爽,作战勇敢(有点像《水浒》中刻画的方腊部将邓元觉),惯使大刀(有点像《水浒》中刻画的方腊部将石宝)。本文就借用这个名号来泛指《水浒》中所刻画的方腊麾下的那些最能征惯战的猛将们。 

第一,尚书王寅:此人颇通文墨,有些谋略,被方腊加封做了文职,官爵是兵部尚书,管领兵权之事。王寅原本是歙州山里石匠出身,惯使一条钢枪,这条枪神出鬼没,万夫莫挡。坐下有宝马良驹名唤转山飞,这匹宝马登山渡水,如行平地。因为位高职重,王寅在战场上拼杀的机会并不多,在歙州大战,他败中求胜,设计坑杀掉了梁山的神火、圣水二将。城破之时,他匹马单枪往外突围,枪起马到,马踩挡道的李云;石勇截住厮杀,数回合之内就枉送了性命。王寅又奋勇力敌孙立、黄信、邹渊、邹润四将,并无惧怯。直至又加上豹子头林冲,五人合力才将王尚书乱戳杀死。由此可见王尚书武功之强堪称方腊帐下之翘楚也。 

第二,宝光如来国师邓元觉:歙州僧人,名号宝光如来,俗姓邓,法名元觉,使一条禅杖,乃是浑铁打就的,重达五十余斤,人皆称为护国的国师,邓元觉有万夫不敌之勇。曾酣斗鲁智深五十余合,不分胜败,不过邓元觉已经占了上风。行者武松恐鲁智深有失,不得不杀出助战,面对梁山步兵头领中武力最强的两大煞星邓元觉方才败回。可惜这位国师被宋江等设计,带入笼中,由小李广花荣从侧面近距离一箭射中其面门,坠下马去,被被宋军乱刀杀死。邓元觉没有机会展示出他的全部武勇,但与花和尚一战已可推知其悍勇不可力抵也。 

第三,南离大将军元帅石宝 :是福州人氏,使一口宝刀,名为劈风刀,可以裁铜截铁,遮莫三层铠甲,如劈风一般过去。还惯使一个流星锤,百发百中,骑一匹瓜黄马。大战关胜二十回合突然回马,关胜勒马回阵,宋江不解,关胜说:“石宝刀法,不在关胜之下,虽然回马,必定有计。”能够得继承了武圣傲慢的大刀关胜认可的武将在《水浒》中绝对的属于凤毛麟角!石宝砍死过梁山的鲍旭,走线锤锤打八骠骑之一骁将急先锋索超;五十回合杀败吕方(看似石宝的污点,其实不然,吕方虽然在地煞星之列,其武功并不弱,外号小温侯,堪比吕布。在俞万春的《荡寇志》一书中,吕方也是一个能够与那些一流高手扳扳手腕的角色。)石宝一口刀,战吕方、郭盛两枝戟,没半分漏泄,直至又加上朱仝一条枪,才败走。 

第四名,护国大将军司行方:《水浒》中关于方腊手下的这位五虎上将之一的猛将介绍并不多,只知道他是太子方天定手下四大元帅之一,但他在德清县南门外,三十回合就斩掉了梁山水泊步兵统领里的五虎将插翅虎雷横,司行方的势力由此可见一斑了。可惜司行方很快就因为兵败坠水而亡了,没有来得及展示更多的本领。 

第五,皇侄方杰:惯使一枝方天画戟,有万夫不当之勇。他年纪后生,精神一撮,一枝戟使得精熟,与秦明连斗了三十余合,不分胜败。在助手杜微飞刀的帮助下,一戟将霹雳火耸下马去,使秦明死于非命。在最后一战中,方杰战关胜不过十数合,宋江又遣花荣出阵,双战方杰。方杰力敌二将的夹攻,全无惧怯。虽然难见输赢,方杰已经只能是遮拦躲避。李应、朱仝又骤马出阵,并力追杀。见四将来夹攻,方杰这才拨转马头败走。却被卧底的柴进截住了退路,方杰下马逃命,让柴进一枪戳中,燕青赶上一刀结果了性命。 

第六,镇国大将军厉天闰:初次出场就给梁山迎头痛击,一刀斩掉周通;李忠带伤走了。十个回合杀败左手负伤的双枪将董平。厉天闰最出彩的是借着松树的掩护,一枪搠倒梁山马军八骠骑之一的没羽箭张清。厉天闰在兵溃之时,与卢俊义大战三十回合,心态失衡,被卢俊义挑于马下。 

第七,庞万春:人送绰号“小养由基”,是江南方腊国中第一个会射弓箭的。他初次出场就技惊四座,飕的一箭,正中梁山马军八骠骑之一的九纹龙史进,撞下马去。指挥部下乱箭齐发,灭掉了梁山一流的骁将拼命三郎石秀及陈达、杨春、李忠、薛永等五员水浒将佐,以及二千多名军卒。连珠箭射死以接暗器而闻名的欧鹏。庞万春的神射乃方腊手下的一绝也。 

第八,枢密吕师囊:原来是歙州富户,因献钱粮与方腊,官封为东厅枢密使。吕师囊幼年曾读兵书战策,惯使一条丈八蛇矛,武艺出众。部下管领着十二个统制官,名号“江南十二神”。他率部进行的顽强抵抗是梁山噩梦的开始。 

但屡败屡战,心情比较悲愤的吕枢密只不过二十回合就被梁山马军八骠骑之一的金枪将徐宁觅得破绽,肋下刺着一枪,搠下马去,魂归了阴曹地府。

3. 方腊建立

方腊(?-1121年),又名方十三,歙州(今安徽歙县)人,一说睦州青溪(今浙江杭州市淳安县)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相传其性情豪爽,深得人心,加上有较强的组织才能,自身又出身贫苦,所以能号召很多生活困苦的农民。他于1120年10月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建立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县在内的农民政权。在当时影响很大,1121年夏起义失败,方腊被俘,被朝廷处死。方腊被处死后,歙县和淳安的一些地方的人还是很敬重这位农民起义的领袖。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许多地名,至今这些地方还有还有“方腊洞”、“方腊寨”等。 有一首"水氽童家店,方喇出二遍;水浸鳖背石,方腊又造反"的民谣不仅指明了他居住的村子,还说明他的起义动机。宣和年间,农民茶叶卖不出去,卖了还不够交税。农民只好不采茶,采了的也忍痛倒在溪里。时值浙西大旱,七八月都不见有雨,禾苗焦黄,秋收无望,而官吏却逼税。方腊在宣和二年10月,方腊揭竿起义。方腊旗帜鲜明,主张实现真正的平等,"劫取大家财,散以募众",决心彻底推翻宋朝,解脱天下所有劳苦大众。宣和三年四月,方腊在起义根据地帮源与宋军决战败北,被迫带亲信退往洞源村东北的石洞中躲藏,由于叛徒当向导,最后不幸被捕,被解往汴京。方腊起义打下了六州五十二县,威震东南半壁,从根本上动摇了北宋王朝的统治,北宋王朝从此一蹶不振,不久就覆灭了。方腊最后坚守的石洞被称为"方腊洞"。 


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皇帝喜花石竹木,在江南设“苏杭应奉局”,派朱勔等爪牙到东南各地,搜刮民间花石竹木和奇珍异宝,用大船运向汴京,每十船组成一纲,时称“花石纲”。青溪多产竹木漆,是应奉局重点酷取之地。这种沉重的负担都转嫁到农民身上,尤其是靠出卖劳动力度日的赤贫者身上。方腊身为佣工,更痛感这种剥削压迫之苦,因而对宋王朝的反动统治怀有刻骨仇恨,遂起反抗之心。

宣和二年(1120)十月,方腊在万年乡洞源里正方有常家做佣工,积极联络四方百姓,准备起义。他们的秘密活动被方有常发觉,便派二子方熊向县告发。十月初九,方腊发现事泄,遂在洞源村杀里正方有常一家(唯三子方庚越墙逃脱)而举义。方腊集合千余人,在洞源村东方有常家的漆园誓师。

在誓师会上,方腊慷慨陈词,愤怒揭发宋王朝的罪恶统治:“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吾侪所赖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无锱铢遗。……独吾民终岁勤动,妻子冻馁,求一日饱食不可得。”最后,方腊发出了“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的呼声,号召大家伏义而起,那么“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我但画江而守,轻徭薄赋,以宽民力,四方孰不敛衽来朝?十年之间终当混一矣”。

方腊提出鲜明的政治口号和政治主张,付之于革命实践。他领导的义军烧孔庙,毁神像,杀贪官污吏。批判佛教教义中“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虚伪性,指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主张实现真正的平等;“劫取大家财,散以募众”;“有甚贫者,众率财以助……凡出入经过,虽不识,党人皆馆谷焉,人物用之无间,谓为一家。”

方腊的政治主张和革命行动,深受贫苦百姓的拥护,数日间聚众十万。自号圣公,改元永乐,置偏裨将,以巾饰为别,自红巾而上,凡六等。镇压帮源一带地主武装的反抗,占领青溪县西北重镇——万年镇,随即向县城进发。这时,两浙路都监蔡遵、颜坦带领5000兵前来征讨。十一月二十八日,方腊将他们一举歼灭在息坑。这是方腊义军旗开得胜的第一仗。次日,方腊打下青溪县城。十二月打出青溪县,四日攻占第一座州城——睦州。随后攻下睦州各县。方腊率主力部队西攻歙州,十二月二十日攻克。接着回师东线,向杭州进发。十二月二十九日,占领杭州,革命力量发展壮大,“众殆百万”。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响应方腊起义:浙北有苏州石生和湖州陆行儿,浙东有剡县裘日新,浙南有仙居吕师囊、永嘉俞道安,浙西有婺州东阳霍成富,兰溪灵山朱言、吴邦。这时在浙西的方腊部将郑魔王、洪载和响应部队已占领了婺州、衢州、处州等地。

在杭州作出了分兵“尽下东南郡县”的决策,派方七佛率领六万人马进攻秀州(今嘉兴),以图北上,攻取金陵,实现“画江而守”的计划。这时,童贯率领15万精兵,已赶到秀州。方七佛攻不下秀州,退回杭州。宣和三年二月,方腊退出杭州,由富阳、新城、桐庐、建德、青溪,时战时退,最后退守帮源。四月二十四日,宋军从东西两面包围帮源。方腊在帮源的严家溪滩,与宋军作一死战。在战斗中,方腊坐骑战死,战刀丢失,最后不得不带亲信,退往洞源村东北的石洞中躲藏。石洞分上中下三窟,极为隐蔽,官军无法寻找。统制官王禀下令搜山。裨将韩世忠由方庚作向导,收买叛徒方京,才寻得方腊躲藏的石洞。四月二十七日,经过一番殊死搏斗,方腊和妻邵氏、子方亳、宰相方肥等52人被俘。宿将辛兴宗随后赶到,截洞掠俘,方七佛等人乘机逃脱,实俘39人,被解往汴京。八月二十四日,方腊在汴京英勇就义。

方腊余部坚持斗争,直到次年三月,方腊起义才被最后镇压下去。方腊起义打下六州五十二县,威震东南半壁,从根本上动摇了北宋王朝的统治。方腊作为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永远被人们怀念。方腊最后坚守的洞源石洞被称为“方腊洞”。全省各地,乃至近邻安徽等地都有纪念方腊的方腊洞、方腊庙。

方腊起义

宋朝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月间的一个夜晚,在青溪(今浙江淳安)的漆园里一群农民正在举行秘密的起义誓师会。只听主持人对大家说:“我们耕田、纺织,整年劳苦,生产的粮食和布匹全被统治者夺去挥霍掉了。他们稍不如意,就鞭打我们,甚至把人活活逼死。对此你们能甘心吗?”众人愤怒地高声回答:“不能!”这个主持人就是这次农民起义的领袖——方腊。

方腊是青溪人,出身贫苦,曾在大地主家里做雇工,因忍受不了地主的压迫,率众起义。方腊自称“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漆园誓师以后,方腊率领起义军同前来镇压的宋军展开激战。起先起义军的兵器不足,战士们就到山上砍来竹子,制成锋的竹刀、竹枪,同宋军巧妙地周旋,不断地击败家军,势力迅速发展。短短几个月,起义军连克睦州(今浙江建德)、杭州、歙州(今安徽歙县)、婺州(今浙江金华)、衢州(今浙江衢县)、处州(今浙江丽水)等6州52县,起义队伍发展到十多万人。

东南沿海是北宋王朝榨取财富的主要地区,尤其是东南重镇杭州也被起义军攻占,使宋徽宗惊恐万状,急忙派亲信童贯率15万禁军南下镇压起义军。宋军迅速包围了杭州,方腊亲自指挥抵抗。由于城中缺粮,而且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方腊被迫率军突围,退到老家青溪帮源洞一带。宣和三年四月,起义军最后一个据点——青溪梓洞洞被宋军攻破,方腊父子等52名首领被俘。八月,方腊英勇就义,起义失败。

传说方腊祖籍是在安徽歙县,大约在方腊曾高祖时,歙县闹起了大灾荒,他曾高祖逃荒到浙江,在淳安桐树坞那个山岙岙(浙东方言,即山间平地)里落脚安了家。从此他们祖祖辈辈开山辟地,就靠种植漆树和桐树过活。 

宋朝宣和年间,朝政腐败,连年兵乱、灾荒,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家破人亡,走投无路,纷纷逃进荒凉、偏僻的深山野岙里去躲避灾难。方腊为人豪爽、讲义气,外地遭了灾难的穷朋友们都三两结群地来到桐树坞。由于方腊广纳苦难弟兄,不久,桐树坞就有四十来户人家了。他们互称兄弟,一同开山辟地,料理漆树和桐树。农闲时节,就在树荫下立拳坛、棒场,练习武艺,真是兄弟之间,不分彼此,一同过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日子。 

有一天,方腊和兄弟们正在东山坡上辟一块新梯地。当这块梯地将要辟好的时候,忽然发现梯地中央有一块光溜溜的大青石,兄弟们挖它挖不开,撬它撬不动,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方腊是个急性子,怕软不怕硬的好汉,这时,他扛起一把三十来斤重的开山锄,大踏步走上来,大吼一声:“是泰山,也要把你踢进北海!小小一块青石头作得多大的法?”手起锄落,只听“轰、轰、轰”三下,接着一声巨响,大青石在山坡上翻了一个身,轰轰隆隆地滚下山去了。回头看那挖开的青石底下,只见有一块白里透红、寒光闪闪的斗大玉石。方腊一见十分高兴,纵身跳下去抱起玉石。在太阳下,玉石的光一闪一晃,分外夺目。兄弟们都被这块奇怪的玉石吸引住了,大家欢欢喜喜围着看个仔细,还你一句,我一句地不住称赞。后来,不知哪个兄弟象“百事通”一样地说:“听老人们说过,玉石宝贝只有勤劳忠实的人才能领受;做尽坏事的人,即使玉石宝贝到了手里,也会变没的。” 

又一个兄弟接过话题说道:“啊!怪不得早晨天空飞五彩,原来我们桐树坞要出福星啦!” 

方腊兄弟们围着花宝石真是越看越高兴,只有机灵鬼方七佛闷声不响。有一个兄弟问道:“七兄弟,大哥得宝,是我们的一件大喜事啊!你怎么不高兴?”。 

方七佛好像心事重重地说:“兄弟,你们年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福中有祸呀!” 

方腊他们四十多个兄弟中,要算方七佛最聪明,兄弟们都称赞他能知古通今,很听他的话。现在,大家听七佛兄弟这么一说,好像一桶冷水劈头浇下,顿时从脑门凉到脚跟;刚才那股欢乐劲儿全跑光了。大家只是愣愣地看着方七佛。 

方七佛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当今皇上十分喜欢奇花异石,贪官污吏们更是乘机大肆搜括。你们想想,那班黑良心的官吏知道以后,还会不流涎水吗?我想,不出一个月,狗官狼吏一定要来闹个鸡犬不宁哪!” 

有个兄弟愤愤嚷道:“花宝石是大哥得的,又不是那些贪官污吏得的,这和他们屁相干!”。 

方七佛笑笑说:“贪官污吏要是讲理,天下怕就不会乱了!” 

紧接着,又有一个兄弟大声叫道:“大哥得的花宝石谁也别想抢去!要是那些贪官污吏真的来要,我们索性敲碎他的脑袋,给他点辣味尝尝,叫他下次再不敢来!” 

方七佛的话,顶灵验也没有了。果然在半个月后,县城里来了两个公差,大模大样地叫喊着找方腊。方腊憋住一肚子的怒火回答道:“我就是方腊,你找我干嘛?” 

公差恶狠狠地喝道:“快快献出县太爷的花宝石!” 

方腊听了哈哈大笑道:“我有一块花宝石,县太爷的我可没见!” 

公差更凶了:“胡说,这花宝石明明是县太爷的!所有花宝石都是县太爷的,快快交出!” 

突然,方腊背后有人大吼一声,亮出一把明晃晃的柴刀:“要花宝石的,先留下脑袋!” 

两个公差一看形势不妙,扭头就跑。方腊兄弟们笑得捶胸拍腿。 

隔了两天,县城里飞来了一队人马。他们嚷着说要去桐树坞取花宝石,又说什么花宝石圣洁,冲不得邪气,必须直路去取,直路运回才行。这队飞扬跋扈的人马,逢民房就拆,遇庄稼就毁,一路横冲直间地奔向桐树坞。沿途的老百姓可遭了殃,个个气得两眼出血。后来,百姓忍无可忍了,不知哪个胆子大的人喊一声“打!”四面八方,男男女女,扛锄头的扛锄头,举铁耙的举铁耙,一下子就把官兵包围住了,只听一声呐喊,锄头飞舞,棍棒并起,一下子就把官兵打得头破血流,走运的留条活命逃回县城,到县太爷面前哭爷叫娘去了。 

县太爷一听,恼羞成怒,大发雷霆。立即调齐了五百精兵,杀奔桐树坞,口口声声要取方腊的脑袋和花宝石。方腊兄弟早已料定县官的心是越来越狠的,一定有大兵到来。他们背上刀斧、锄头,老早在箭门山外埋伏好了。五百官兵领头的才进桐树坞,连舒舒服服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挣着,只听得晴天霹雳,一声锣响,紧接着喊声震天,方腊兄弟们跳将出来一阵砍杀,五百官兵便头断腿飞,呜乎哀哉了。 

方腊兄弟杀掉了官兵,获得了大胜。附近赶来助威的老百姓,都呼喊着,跳跃着,围上前来。方腊看见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是一个说话的好机会,便一跃跳到一块高高突起的一石上,对着成千的人群,举起手臂,高声喊道:“兄弟们,贪官污吏逼得我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大家看怎么办?”人群中的方七佛晃动着拳头大声回答道:“只要大家一条心,天塌下来也能顶得住。官兵毛毛来多少,我们就杀它多少!” 

紧接着,人群中又有人喊道:“快把缴来的刀枪分给我们,让我们一块儿痛痛快快地去杀狗贪官!” 

不知多少人异口同声地喊道:“对呀!快分给我们刀枪!” 

立刻,人群轰动了,那些分到刀枪的人,一个个舞枪弄刀;那些来迟了一步,没分到刀枪的人,一个个挥动着斧头,锄头……他们都咬牙切齿,恨不得一下子冲进县城,除掉那个狗县官才快活呢!。 
开 库 分 粮 

有一年七月,天上有两个月光景没有下雨。晒得地裂叶枯,遍地焦黄,稻谷颗粒不收。大家用树皮草根还填不饱肚子,官府却连连上门讨税,把大家从山地里收起来的几颗杂粮,也搜括得一干二净。 

那日子真难过呵!方腊和穷兄弟们,自己肚皮饿得精瘪,一家人老的摇头叹气,小的哭叫要吃,可是粮食却一车一车的,不断往县城路上拉,把县里的粮库装得满满的。大家心里真气极了,都想把粮库里的粮食弄出来。 

有些性子比较急的人,看到被逼得走投无路,心头火起,三三五五会在一起,摩拳擦掌,打算动武去抢。方腊听了这个消息,连忙对大家说:“硬打容易吃亏,要想个灵巧的办法才是!”大家都相信方腊是最会想办法的,都齐声催他:“你快点想个办法吧,日子没法过啊!” 

其实方腊肚里早盘算好几天了。他见大家很齐心,便到私塾里去找老先生,问问他过去官府散粮是咋个散法的。这个老先生也是穷苦人,心肠蛮好的。他听方腊问起散粮,就叹口气说:“散粮要有官府的告示才行;现在的官府,他们哪里会散粮啊!” 

方腊想了想,心里一动,就问;“有了告示,他们就肯散粮么?” 

老先生回答:“那当然!官府有了告示,谁敢阻挡?” 

方腊又问:“告示怎样写法的?” 

老先生又把告示怎样怎样写,告诉了方腊。 

方腊听完这些话,心里的主意也打定了,就说:“老先生请你写张告示,我们拿了告示,去向粮库要粮去!” 

老先生摇摇头说:“告示我会写,告示上要盖官印,哪来这颗印呢?” 

方腊一听要官印,皱起了眉头。可是再一想,又觉得官印也没什么了不起,那不过是木头刻刻用来吓人的,难道我们自己就不好动手来刻么?想到这里,方腊便对老先生说:“你只要把告示写好。官印包在我身上好了。” 

原来方腊想好了一个妙计:用豆腐干来刻官印。这个办法真是好极了,豆腐干切成同官印一样大小,又是松松软软的,一刻就刻成了。 

等老先生写好了假告示,方腊也搞好了豆腐干做的假官印,往告示上一按,正同真的官印一模一样,不差分毫。老先生看了告示上的官印,也连连点头佩服。 

方腊拿了这张告示,就领着全村的穷兄弟,到县城里去。到了粮库附近,方腊叫大家先在旁边小弄里等着,自己带了一个顶机灵的小伙子,朝粮库走去。走到粮库门边,方腊把假告示交给这个小伙子,对他说;“你在门边站着,看到我在里面把手一举,你就马上把告示贴在墙上,再去把大家叫来。”说完,就放大步子,直向粮库走去。 

刚进粮库大门,衙役就在过道上用刀拦住了他。衙役喝问方腊;“干什么的?” 

“领赈灾粮!”方腊拿起手里的米袋回答。 

“县太爷没有告示,不能领!” 

方腊说:“有告示怎么办?” 

“有告示马上开库散粮,没告示就抓你去坐牢!” 

方腊一看机会已到,就把手一举说:“好,一言为定!”便拉了衙役到门外来看告示。 

那个衙役朝墙上一看,果然是一张告示:端正的字体,朱红的方印,明明是县太爷出的告示么!他一时摸不着头脑,呆在那里了。这时,后面一大堆人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叫;“县太爷告示到处都贴了,为什么还不散粮!”方腊对衙役说:“刚才你说的,有告示马上开库散粮。现在告示有了,快点开库;要不,我们自己动手了。” 

衙役被弄得毫无办法,又怕人多手乱,闹起来不得了,只好放大家进粮库去。 

方腊和大家进了粮库,一面搬粮,一面守住大门,不让衙役走漏消息。等到都把担子装满了,大家才高高兴兴地扬长而去。


方腊的“八大天王”


  《水浒》描写的是北宋末年,水泊梁山宋江等一百零将纵横在山东,驰骋于河北的英雄故事。梁山好汉打着替天行道的大旗,劫富济贫,败官兵陷州府,朝廷不正视。即使是童贯、高俅亲自出马,选调宋朝各地的精兵强将也不能损梁山好汉一人一骑。 

  只是宋江等英雄虽然落草为寇 ,但心怀忠义,有着一颗报国的赤诚之心,几经周折,如尝夙愿全伙受招安,获得了为国家社稷出力的机会。梁山的英雄们南征北战,征伐大辽卫边疆,剿灭田虎王庆平内患,为大宋立下赫赫战功。 

  可惜在征剿江南反贼方腊时,梁山却蒙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一百零八人只有二十七人生还。那么给梁山带来如此大损失的到底是些什么人呢?我这篇短文写的就是《水浒》中方腊麾下的八大猛将。 

  方腊在《水浒》中是作为反派角色登场的,因此书中描写自然笔墨,刻画等方面比较的淡薄,但是只要你仔细地阅读,仍能比较出书中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本文称之为“八大天王”是因为史书中记载,方腊手下的确有一个叫“八大王”的名将,但在《水浒》中却没有描写此人,“八大王”据说身材彪悍,性情豪爽,作战勇敢(有点像《水浒》中刻画的方腊部将邓元觉),惯使大刀(有点像《水浒》中刻画的方腊部将石宝)。本文就借用这个名号来泛指《水浒》中所刻画的方腊麾下的那些最能征惯战的猛将们。 

  第一,尚书王寅:此人颇通文墨,有些谋略,被方腊加封做了文职,官爵是兵部尚书,管领兵权之事。王寅原本是歙州山里石匠出身,惯使一条钢枪,这条枪神出鬼没,万夫莫挡。坐下有宝马良驹名唤转山飞,这匹宝马登山渡水,如行平地。因为位高职重,王寅在战场上拼杀的机会并不多,在歙州大战,他败中求胜,设计坑杀掉了梁山的神火、圣水二将。城破之时,他匹马单枪往外突围,枪起马到,马踩挡道的李云;石勇截住厮杀,数回合之内就枉送了性命。王寅又奋勇力敌孙立、黄信、邹渊、邹润四将,并无惧怯。直至又加上豹子头林冲,五人合力才将王尚书乱戳杀死。由此可见王尚书武功之强堪称方腊帐下之翘楚也。 

  第二,宝光如来国师邓元觉:歙州僧人,名号宝光如来,俗姓邓,法名元觉,使一条禅杖,乃是浑铁打就的,重达五十余斤,人皆称为护国的国师,邓元觉有万夫不敌之勇。曾酣斗鲁智深五十余合,不分胜败,不过邓元觉已经占了上风。行者武松恐鲁智深有失,不得不杀出助战,面对梁山步兵头领中武力最强的两大煞星邓元觉方才败回。可惜这位国师被宋江等设计,带入笼中,由小李广花荣从侧面近距离一箭射中其面门,坠下马去,被被宋军乱刀杀死。邓元觉没有机会展示出他的全部武勇,但与花和尚一战已可推知其悍勇不可力抵也。 

  第三,南离大将军元帅石宝 :是福州人氏,使一口宝刀,名为劈风刀,可以裁铜截铁,遮莫三层铠甲,如劈风一般过去。还惯使一个流星锤,百发百中,骑一匹瓜黄马。大战关胜二十回合突然回马,关胜勒马回阵,宋江不解,关胜说:“石宝刀法,不在关胜之下,虽然回马,必定有计。”能够得继承了武圣傲慢的大刀关胜认可的武将在《水浒》中绝对的属于凤毛麟角!石宝砍死过梁山的鲍旭,走线锤锤打八骠骑之一骁将急先锋索超;五十回合杀败吕方(看似石宝的污点,其实不然,吕方虽然在地煞星之列,其武功并不弱,外号小温侯,堪比吕布。在俞万春的《荡寇志》一书中,吕方也是一个能够与那些一流高手扳扳手腕的角色。)石宝一口刀,战吕方、郭盛两枝戟,没半分漏泄,直至又加上朱仝一条枪,才败走。 

  第四名,护国大将军司行方:《水浒》中关于方腊手下的这位五虎上将之一的猛将介绍并不多,只知道他是太子方天定手下四大元帅之一,但他在德清县南门外,三十回合就斩掉了梁山水泊步兵统领里的五虎将插翅虎雷横,司行方的势力由此可见一斑了。可惜司行方很快就因为兵败坠水而亡了,没有来得及展示更多的本领。 

  第五,皇侄方杰:惯使一枝方天画戟,有万夫不当之勇。他年纪后生,精神一撮,一枝戟使得精熟,与秦明连斗了三十余合,不分胜败。在助手杜微飞刀的帮助下,一戟将霹雳火耸下马去,使秦明死于非命。在最后一战中,方杰战关胜不过十数合,宋江又遣花荣出阵,双战方杰。方杰力敌二将的夹攻,全无惧怯。虽然难见输赢,方杰已经只能是遮拦躲避。李应、朱仝又骤马出阵,并力追杀。见四将来夹攻,方杰这才拨转马头败走。却被卧底的柴进截住了退路,方杰下马逃命,让柴进一枪戳中,燕青赶上一刀结果了性命。 

  第六,镇国大将军厉天闰:初次出场就给梁山迎头痛击,一刀斩掉周通;李忠带伤走了。十个回合杀败左手负伤的双枪将董平。厉天闰最出彩的是借着松树的掩护,一枪搠倒梁山马军八骠骑之一的没羽箭张清。厉天闰在兵溃之时,与卢俊义大战三十回合,心态失衡,被卢俊义挑于马下。 

  第七,庞万春:人送绰号“小养由基”,是江南方腊国中第一个会射弓箭的。他初次出场就技惊四座,飕的一箭,正中梁山马军八骠骑之一的九纹龙史进,撞下马去。指挥部下乱箭齐发,灭掉了梁山一流的骁将拼命三郎石秀及陈达、杨春、李忠、薛永等五员水浒将佐,以及二千多名军卒。连珠箭射死以接暗器而闻名的欧鹏。庞万春的神射乃方腊手下的一绝也。 

  第八,枢密吕师囊:原来是歙州富户,因献钱粮与方腊,官封为东厅枢密使。吕师囊幼年曾读兵书战策,惯使一条丈八蛇矛,武艺出众。部下管领着十二个统制官,名号“江南十二神”。他率部进行的顽强抵抗是梁山噩梦的开始。 

  但屡败屡战,心情比较悲愤的吕枢密只不过二十回合就被梁山马军八骠骑之一的金枪将徐宁觅得破绽,肋下刺着一枪,搠下马去,魂归了阴曹地府。

方腊建立

4. 《逃禅词》

  这是宋朝的一个文学评论家的一篇文章,原文如下:
  逃禅词

  宋 杨无咎 撰

  《逃禅词》一卷,宋扬无咎撰。无咎字补之,自号逃禅老人,清江人。诸书“扬”或作“杨”。按《图绘宝鉴》称:“无咎祖汉子云,其书姓从才,不从木,则作杨误也。”高宗时秦桧擅权,无咎耻于依附,遂屡征不起。其人品甚高。所画墨梅,历代宝重,遂以技艺掩其文章。然词格殊工,在南宋之初,不忝作者。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无咎《逃禅词》一卷,与今本合。毛晋跋称或误以为晁补之词。则晁无咎亦字补之,二人名字俱同,故传写误也。集中“明月棹孤舟”四首,晋注云:“向误作《夜行船》,今按谱正之。”案此调即是《夜行船》,亦即是《雨中花》。诸家词虽有小异,按其音律,要非二调。无咎此词,实与赵长卿、吴文英词中所载之《夜行船》无一字不同。晋第见《词谱》收黄在轩词名“明月棹孤舟”,不知明月即夜,棹即行,孤舟即船。近时《万树词律》始辨之,晋盖未及察也。又《相见欢》本唐腔正名,宋人则名为《乌夜啼》,与《锦堂春》之亦名《乌夜啼》名同实异。晋注向作《乌夜啼》,误,尤考之未详。至《点绛唇》原注用苏轼韵,其后阕尾韵,旧本作“裹”字。晋因改作“堁”字,并详载“堁”字义训于下。实则苏词末句乃破字韵,此盖并成字俱误,不止裹字矣,而“堁”字尤为臆改。明人刊书,好以意窜乱,往往如此。今姑仍晋本录之,而附纠其谬如右。

  水龙吟

  当年谁种官梅,自开自落清无比。一朝惊见,危亭岑立,繁华丛里。知是贤侯,有难兄弟,素书时寄。纵舞携如意,吟搔短发,无从诉、心中喜。
却对斜枝冷蕊。似于人、不胜风味。冰姿斜映,朱唇浅破,欣然会意。青子垂垂,翠阴密密,尤堪频憩。待促归禁近,邦人指点,作甘棠比。

  又(武宁瑞莲)
晓来雨歇风生,素商乍入鸳鸯浦。红蕖翠盖,不知西帝,神游何处。罗绮丛中,是谁相慕,凭肩私语。似汉皋佩解,桃源人去,成思忆、空凝伫。 
肯为风流令尹,把芳心、双双分付。碧纱对引,朱衣前导,应须此去。好揖清香,盛邀嘉客,杯行无数。唤瑶姬并立,如花并蒂,唱黄金缕。

  又(赵祖文画西湖图,名曰总相宜)
西湖天下应如是。谁唤作、真西子。云凝山秀,日增波媚,宜晴宜雨。况是深秋,更当遥夜,月华如水。记词人解道,丹青妙手,应难写、真奇语。 
往事输他范蠡。泛扁舟、仍携佳丽。毫端幻出,淡妆浓抹,可人风味。和靖幽居,老坡遗迹,也应堪记。更凭君画我,追随二老,游千家寺。

  又(雪)
小轩潇洒清宵午,风正紧、门深闭。藜床危坐,竹窗频听,春虫扑纸。灯烬垂红,篆烟消碧,衣轻如水。料飞花未止,堆檐已满,时摧折、琅玕尾。 
骨冷魂清无寐。这身在、广寒宫里。暗怀千古,浑疑一夜,冰生肠胃。岁事峥嵘,故园睽阻,归期犹未。向寒乡、不念丰年,只忆青天万里。

  又

  夜来六出飞花,又催寂寞袁门闭。幽斋无寐,寒欺衾布,明吞窗纸。起步闲庭,月华交映,长空如水。便乘风欲去,凌云直上,青冥际、骑箕尾。
谁信团成和气。在贤侯、笑谈声里。咸惊句琢琼瑰,端是锦缠肠胃。宿麦连云,遗蝗入地,田家知未。更明年看取,东阡北陌,黄云万里。

  又(木樨)

  智琼娇额涂黄,为谁种作秋风蕊。寒香半露,绿帏深护,犹闻十里。山麝生脐,水沉削蜡,一时羞避。向钱塘江上,中秋月下,有人暗寻遗子。
不奈书生习气。对群花、领略风味。骚人已去,欲纫幽佩,重为湘酹。天赋风流,友梅兄蕙,舆桃奴李。向明窗棐几,纤枝未老,眼明如水。

  念奴娇

  单于吹罢,望西山、乞得斜阳收脚。素魄旋升,听桂子、风里时时飘落。莹彻杯盘,冷侵毛发,浑不胜衣著。天公有意,为人掀尽云暮。
童稚犹也多情,广庭扫净草,不容纤恶。步绕周遭,疑便是、踏雪当年东郭。慢引歌声,响穿云际,直使姮娥觉。一尊重酹,为言千载同约。

  扫花游

  乳莺啭午。好梦正初醒,小轩清楚。水沈细缕。趁游丝落絮,缓随风舞。罥起春心,又是愁云怨雨。玉人去。遍徙倚旧时,曾并肩处。
相望知几许。纵远隔云山,不遮愁路。捧杯荐俎。记低歌丽曲,共论心素。薄恨斜阳,不道离情最苦。正凝伫。向谯门、又催笳鼓。

  隔浦莲

  墙头低荫翠幄。格磔鸣乌鹊。好梦惊回处,余酲推枕犹觉。新晴人意乐。云容薄。丽日明池阁。

  卷帘幙。披衣散策,闲庭吟绕红药。残英几许,尚可一供春酌。天气今宵怕又恶。凭托。东风且慢吹落。

  品令

  水寒江静。浸一抹、青山◇影。楼外指点渔村近。笛声谁喷。惊起宾鸿阵。

  往事总归眉际恨。这相思谁问。泪痕空把罗襟印。泪应啼尽。争奈情无尽。

阳春

  蕙风轻,莺语巧,应喜乍离幽谷。飞过北窗前,迎晴晓,丽日明透翠帏榖。篆台芬馥。初睡起、横斜簪玉。因甚自觉腰肢瘦,新来又宽裙幅。
对清镜、无心欣梳裹,谁问著、余酲带宿。寻思前欢往事,似惊回、好梦难续。花亭遍倚槛曲。厌满眼、争春凡木。尽憔悴、过了清明候,愁红惨绿。

  白雪

  檐收雨脚,云乍敛、依然又满长空。纹蜡焰低,熏炉烬冷,寒衾拥尽重重。隔帘栊。听撩乱、扑漉春虫。晓来见、玉楼珠殿,恍若在蟾宫。

  长爱越水泛舟,蓝关立马,画图中。怅望几多诗思,无句可形容。谁与问、已经三白,忒是报年丰。未应真个,情多老却天公。

  【原注】末句亦作“扫除阴翳,惟祈红日生东。”


垂丝钓

  燕将旧侣。呢喃终日相语。似惜别离情,知几许。谁与度。为向人代诉。空朝暮。

  谩千言百句。怎生会得,争如作个青羽。又闻院宇。不在当时住。飞去无寻处。肠万缕。寄暴风横雨。

又(邓端友席上赠吕倩倩)

  玉纤半露。香檀低应鼍鼓。逸调响穿空,云不度。情几许。看两眉碧聚。为谁诉。

  听敲冰戛玉。恨云怨雨。声声总在愁处。放杯未举。倾坐惊相顾。应也肠千缕。人欲去。更画檐细雨。

  解蝶躞(吕倩倩吹笛)

  金谷楼中人在,两点眉颦绿。叫云穿月,横吹楚山竹。怨断忧忆因谁,坐中有客,犹记在、平阳宿。

  泪盈目。百转千声相续。停杯听难足。谩夸天海风涛、旧时曲。夜深烟惨云愁,倩君沈醉,明日看、梅梢玉。

醉落魄(龙涎香)

  双心小萼。瑞炉慢炷烟初著。清香已透红绡幄。底事多情,玉笋更轻掠。

  鬓云侧畔蛾眉角。妆成曾印铅华薄。几回殢酒襟怀恶。莺舌偷传,低语教人嚼。

青玉案(徐侍郎生辰)

  芝兰桃李环围著。拥和气、浮帘幕。寿斝交飞争满酌。一声珠丳,数敲牙板,应有梁尘落。

  腰金虽重何曾觉。更看悬鱼上麟阁。不用祖洲寻灵药。平时阴德,几人今日,额手称安乐。


又

  南州独数多名士。谁富贵、归桑梓。昼锦如公难比似。傍湖开径,雨帘云栋,平地居仙子。

  行须勋业超青史。再侍宸帏任非次。醉袖尽教春酒渍。明年此会,寿觞欲举,百拜君王赐。

  又(次了翁韵)

  奇葩珍树丛丛绕。望仙隐、蓬莱小。前枕湖光秋色晓。荷花今岁,也如人意,不逐西风老。

  霞觞献寿频频倒。瑞霭浮空凝不扫。定自日边飞诏早。芝庭呈秀,桂宫得意,更看明年好。


又(次贺方回韵)

  五云楼阁蓬瀛路。空相望、无由去。弱水渺茫谁可渡。君家徐福,荡舟寻访,却是曾知处。

  群仙应问来何暮。说与荣归锦封句。句里丁宁天已许。要教强健,召还廊庙,永作商岩雨。


望江南(张节使生辰)

  钟陵好,佳节庆元正。瑞色潜将春共到,台星遥映月初升。贤帅为时生。

  人意乐,天宇亦清明。淡薄梅腮娇倚暖,依微柳眼喜窥晴。和气满江城。



  又

  钟陵好,和气满江城。忆昨旌麾初至止,到今政令只宽平。仍岁兆丰登。

  称庆旦,遐迩一般情。共信我公跻寿考,从来阴德被生灵。襦袴听欢声。

又

  钟陵好,襦袴听欢声。薰入管弦增亮响,唤教罗绮亦光荣。引满劝金觥。

  谁信是,元自悟长生。铃阁才投公事笔,云章惟读道家经。家世仰仙卿。

又

  钟陵好,家世仰仙卿。衣带不须藏贝叶,集贤何用化金瓶。且欲佐中兴。

  期早晚,丹诏下天庭。不许南州犹弭节,促归东府共和羹。膏泽遍寰瀛。

选冠子(亦名苏武慢。许倅生辰)

  海上楼台,壶中日月,乍觉挈来平地。熙熙鸡犬,簇簇僮奴,亦自有登天志。知是仙官,出应亨期,因识前修风味。看纵横才美,雍容谈笑,一团和气。

  钟秀处、雪深霜凝,梅清竹瘦,占尽小春佳致。笙歌韵溢,锦绣香浓,饮少未妨欢醉。好在双椿,伫看丹桂分折,芝庭兰砌。向游惟功行,和羹勋业,共传家世。

满庭芳(彭守生辰)

  节物争妍,江山改观,已闻春到萧滩。瑞烟和气,葱蒨接螺川。元是使君诞日,半千运、来踵三贤⑴。争相竞,谁知胜地,拜相有前山。

  芳筵。开富寿,罗绮◇间。簪组骈阗。正雪梅迎腊,霜月将圆。看取霜髯秀颊,人人道、平世神仙。调元手,阴功在继,八百定长年。
【原注】⑴、丞相刘公诗云“四百年间出三相”。

二郎神(清源生辰)

  炎光欲谢,更几日、薰风吹雨。共说是天公,亦嘉神贶,特作澄清海宇。灌口擒龙,离堆平水,休问功超前古。当中兴、护我边陲,重使四方安堵。

  新府。祠庭占得,山川佳处。看晓汲双泉,晚除百病,奔走千门万户。岁岁生朝,勤勤称颂,可但民无灾苦。◇愿得、地久天长,协佐皇都。

水调歌头(次向芗林韵)

  闰余有何好,一岁两中秋。霁云卷尽,依旧银汉截天流。长记芗林堂上,静对小山丛桂,尊俎许从游。遥想此时兴,不减上南楼。

  引玉觞,看金饼,水云头。醉听哦响,宁羡王粲赋荆州。此夕翻成愁绝,未斫广寒丹桂,犹衣敝貂裘。万事付谈笑,斗酒且宽忧。

又(再用前韵为生日词)

  芗林有何好,花蕊不惊秋。千章云木,长见密叶翠光流。中有三朝勋旧,早岁辞荣轩冕,归伴赤松游。不羡鸳鸯侣,钟听景阳楼。

  问向来,麟阁上,凤池头。有谁能继,向来解印似苏州。自是英姿绝俗,非我与时违异,何用衣羊裘。况得长生趣,千岁肯怀忧。

又(徐侍郎生辰)

  寥亮度弦管,笑语集簪缨。又逢华旦争庆,豪杰为时生。犹对中秋月影,渐放重阳菊蕊,万宝正西成。爽气知多少,天赋满襟灵。

  擅词华,追鲍谢,踵斯冰。入趋禁近,出镇藩辅早辞荣。休恋平湖佳致,好为苍生重起,归去侍宸庭。一德及元◇,千载致升平。

又(韩倅九月八日生辰)

  帝里记当日,赐第富相联。惟君家最称著,桐木老参天。三相勋庸才业,一代风流人物,继世赖君贤。自合跻清要,小屈佐平川。

  下车初,逢庆旦,听欢传。冰清玉润,仁爱终始被江端。满泛黄花称寿,细看红萸枝健,和气蔼芳筵。隔日醉重九,千岁似今年。

  传言玉女(许永之以水仙、瑞香、黄香梅、幽兰同坐,名生四和,即席赋此)

  小院春长,整整绣帘低轴。异葩幽艳,满千瓶百斛。珠钿翠佩,尘袜锦笼环簇。日烘风和,奈何芬馥。

  凤髓龙津,觉从前、气味俗。夜阑人醉,引春葱兢◇。只愁飞去,暗与行云相逐。月娥好在,为歌新曲。

  又(王显之席上)

  料峭寒生,知是那番花信。算来都为,惜花人做恨。看犹未足,早觉枝头吹尽。曲栏幽榭,乱红成阵。

  酾酒花前,试停杯、与细问。褪香销粉,问东君怎忍。韶华过半,赢得几场春困。厌厌空自,为花愁损。

于中好

  墙头艳杏花初试。绕珍丛、细挼红蕊。欲知占尽春明媚。诮无意、看桃李。

  持杯准拟花前醉。早一叶、两叶飞坠。晚来旋旋深无地。更听得、东风起。

又

  溅溅不住溪流素。忆曾记、碧桃红露。别来寂寞朝朝暮。恨遮乱、当时路。

  仙家岂解空相误。嗟尘世、自难知处。而今重与春为主。尽浪蕊、浮花妒。

又

  梅花摘索穿疏竹。荫纹禽、喜欢相逐。坐中已自清堪掬。更潇洒、人如玉。
新声爱度周郎曲。捧霞杯、再三相嘱。无情有恨重分北。也撩得、双眉蹙。 

瑞云浓

  睽离谩久,年华谁信曾换。依旧当时似花面。幽欢小会,记永夜、杯行无算。醉里屡忘归,任虚檐月转。

  能变新声,随语意、悲欢感怨。可更余音寄羌管。倦游江浙,问似伊、阿谁曾见。度已无肠,为伊可断。

  一丛花

  娟娟微月可庭方。窗户进新凉。美人为我歌新曲,翻声调、韵出宫商。犀箸细敲,花瓷清响,余韵绕红梁。

  风流难似我清狂。随处占烟光。怜君语带京华样,纵娇软、不似吴邦。拚了醉眠,不须重唱,真个已无肠。

好事近(黄琼)

  花里爱姚黄,琼苑旧曾相识。不道风流种在,又一枝倾国。

  拟图遮断倚阑人,休教妄攀摘。其奈老来情减,负十分春色。

殢人娇(李莹)

  恼乱东君,满目千花百卉。偏怜处、爱他秾李。莹然风骨,占十分春意。休漫说、唐昌观中玉蕊。

  妒雪减霜,凌红掩翠。看不足、可人情味。会须移种,向曲栏幽砌。愁绿叶成阴,道傍人指。

  殢人娇(曾韵寿词)

  露下天高,最是中秋景胜。喜⑴银蟾、十分增晕⑵。嫦娥飞下,见雾鬟风鬓。念八⑶景园中,画谁能尽。

  慢奏云韶,美⑷斟仙酝。清不寐、桂香成阵。只愁来夕,又阴晴无准。却待约重圆,后期难问。
【原注】⑴小名。⑵名。⑶第行。⑷字。


蝶恋花(曾韵鞵词)

  端正纤柔如玉削。窄袜宫鞵,暖衬吴绫薄。掌上细看才半搦。巧偷强夺尝春酌。

  稳称身材轻绰约。微步盈盈,未怕香尘觉。试问更谁如样脚。除非借与嫦娥著。

又(牛楚)

  春睡腾腾长过午。楚梦云收,雨歇香风度。起傍妆台低笑语。画檐双鹊尤偷顾。

  知指遥山微敛处。问我清癯,莫是因诗苦。不道别来愁几许。相逢更忍从头诉。

又

  昔在仁皇当极治。南极星宫,曾降为嘉瑞。犹有画图传好事。身材只恐君今是。

  对酒不妨同看戏。他日功名,晏子堪为比。更愿远孙逢九世。安排君在鸡窠里。

又

  万里无云秋色静。上下天光,共水交辉映。坐对冰轮心目莹。此身不在尘寰境。

  扑漉文禽飞不定。勾引离人,分外添归兴。来往悠悠重记省。夜阑人散花移影。

锯解令

  送人归后酒醒时,睡不稳、衾翻翠缕。应将别泪洒西风,尽化作、断肠夜雨。

  卸帆浦溆。一种恓惶两处。寻思却是我无情,便不解、寄将梦去。

忆秦娥

  情难足。不堪黄帽催行速。催行速。扁舟一叶,别愁千斛。

  津亭送客惊相嘱。举杯欲唱眉先蹙。眉先蹙。背人掩面,不能终曲。

倾杯(上梁帅上元词)

  瑞日凝晖,东风解冻,峭寒犹浅。正池馆、梅英粉淡,柳梢金软,兰芽香暖。滕城谁种芙蕖满。浸银蟾影,一夜万花开遍。翠楼朱户,是处重帘竞卷。

  罗绮簇、欢声一片。看五马行春、旌旆远。拥襦袴、千里歌谣,都入太平弦管。且莫厌、瑶觞屡劝。闻凤诏、催归非晚。愿岁岁今夜里,端门侍宴。

望海潮(上梁帅生辰)

  菊暗荷枯,橙黄橘绿,嘉时记得今朝。欢蔼十州,香飘万井,春容小试梅梢。星昴耀层霄。庆诞生元德,出佐明朝。雅奏声中,彩旂光里仰英标。

  遐年已卜民谣。最招徕瘵俗,洗尽奸骄。东府政声,北门治绩,流芳况自迢遥。莫惜拚今宵。听缓敲牙板,引满金蕉。看即泥封峻召,无计驻华麃。

齐天乐(和周美成韵)

  后堂芳树阴阴见。疏蝉又还催晚。燕守朱门,萤粘翠幕,纹蜡啼红慵剪。纱帏半掩。记云軃瑶山,粉融珍簟。睡起援毫,戏题新句谩盈卷。

  睽离鳞雁顿阻,似闻频念我,愁绪无限。瑞鸭香销,铜壶漏永,谁惜无眠展转。蓬山恨远。想月好风清,酒登琴荐。一曲高歌,为谁眉黛敛。

又(端午)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蓦山溪(端午有怀新淦)

  去年今日,踪迹留金水。乘兴挈朋侪,游赏遍、南峰佳致。崇仙岸左,争看竞龙舟,人汹汹,鼓冬冬,不觉金乌坠。

  而今寂寞,独处山林里。欲去恨无因,奈阻隔、川途百里。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

又(和鹜州晏倅酴醿)

  天姿雅素,不管群芳妒。微笑倚春风,似窥宋、墙头凝伫。一春花草,陡觉更无香,悬绣账,结罗巾,谁更熏沈炷。

  可堪开晚,未放韶光去。生怕糁庭阶,直不忍、苍苔散步。会须开宴,满摘蘸瑶觞,何况有,绮窗人,娇鬓相宜处。

又(同前)

  玉英檀蕊,细意凭君看。青帝忒多情,费几许、春风暗剪。晓来欹枕,不觉嫩香飘,披宿雾,启幽窗,不道开初遍。

  无穷风味,乍可蜂莺占。莫遣俗人知,怕毒眼、急须遮断。倚墙压架,娇困卧枝头,心绪里,阿谁知,似个人撩乱。

又(和徐侍郎木犀)

  蟾宫仙种,几日飘鸳甃。密叶绣团栾,似翦出、佳人翠袖。叶间金粟,蔌蔌糁枝头,黄菊嫩,碧莲披,独对秋容瘦。

  浓香馥郁,庭户宜熏透。十里远随风,又何必、凭阑细嗅。明犀一点,暗里为谁通,秋夜永,月华寒,无寐听残漏。

醉蓬莱

  见恩荣故里,◇著贤关,特然超诣。满腹诗书,洗膏粱余味。羞挽乌号,换将蓝绶,向广庭亲试。磊落胸襟,雍容人物,于今谁比。

  争许才猷,合跻严禁,行看横飞,少将清议。喜对生朝,且陶陶欢醉。太华莲开,海山桃熟,况是当佳致。满引瑶觞,相期眉寿,君家重耳。

又

  正才过七夕,又近中元,素秋时候。月皎风高,渐凉生襟袖。灏气澄凝,是谁清白,应此◇◇秀。味洗膏粱,才侔沈谢,三朝勋旧。

  好是新来,日临连帅,化格黔黎,政归仁厚。早祷群祠,有雨随车骤。愿与寰区,共资膏泽,岁岁称眉寿。孝感灵泉,涓涓不绝,斟为醇酎。

又

  见禾山凝秀,禾水澄清,地灵境胜。天与珍奇,产凌霄峰顶。嫩叶森枪,轻尘飞雪,冠中州双井。绝品家藏,武陵有客,清奇相称。

  坐列群贤,手呈三昧,云逐瓯圆,乳随汤迸。珍重殷勤,念文园多病。毛孔生香,舌根回味,助苦吟幽兴。两腋风生,从教飞到,蓬莱仙境。

朝中措

  杯盘狼藉烛参差。欲去未容辞。春雪看飞金碾,香云旋涌花瓷。

  雍容四座,矜夸一品,重听新词。归路清风生腋,不妨轻捻吟髭。

又(熟水)

  打窗急听◇然汤。沈水剩熏香。冷暖旋投冰碗,荤膻一洗诗肠。

  酒醒酥魂,茶添胜致,齿颊生凉。莫道淡交如此,于中有味尤长。

点绛唇(紫苏熟水)

  宝勒嘶归,未教佳客轻辞去。姊夫屡鼠。笑听殊方语。

  清入回肠,端助诗情苦。春风路。梦寻何处。门掩桃花雨。

又

  瓦枕藤床,道人劝饮鸡苏水。清虽无比。何似今宵意。

  红袖传持,别是般情味。歌筵起。绛纱影里。应有吟鞭坠。

又(和向芗林木犀)

  借问嫦娥,当初谁种婆娑树。空中呈露。不坠凡花数。

  却爱芗林,便似蟾宫住。清如许。醉看歌舞。同在高寒处。

又

  散策芗林,几回来绕团团树。月明风露。平地神仙数。

  准拟归来,移近东家住。应相许。为君起舞。直到高寒处。

卜算子

  婆娑月里枝,隐约空中露。拟访嫦娥高处看,一夜心生羽。

  仙种落人间,群艳难俦侣。恼乱骚人有底香,欲赋无奇语。

又

  平分月殿香,碎点金盘露。占断秋光独自芳,端称觞飞羽。

  谢了却重开,若个花同侣。谁识灵心一点通,手捻空无语。

又(李宜人生辰)

  昨夜月初圆,今日春才半。自是元君并旦生,岂在称遐算。

  花诰看加封,玉斝休辞满。绮席来看谁与同,笑揖麻姑伴。

滴滴金(同前)

  当初本合蟾宫里。谩容易、到尘世。表里冰清谁与比。占无双两地。

  诜诜已是多孙子。看将来、总荣贵。岁岁今朝捧瑶觞,劝南园桃李。

又

  相逢未尽论心素。早容易、背人去。忆得歌翻断肠句。更惺惺言语。

  萋萋芳草迷南浦。正风吹、打船雨。静听愁声夜无眠,到水村何处。

上林春令(鲁师文生辰)

  秾李夭桃堆绣。正暖日、如熏芳袖。流莺恰恰娇啼。似为劝、百觞进酒。

  少年未用称遐寿。愿来岁、如今时候。相将得意皇都,同携手、上林春昼。



  瑞鹤仙

  看灯花尽落。更欲换,门外初听剥啄。一尊赴谁约。甚不知,早暮忒贪欢乐。嗔人调谑。饮芳容、索强倒恶。渐娇慵不语,迷奚带笑,柳柔花弱。

  难藐。扶归鸳帐,不褪罗裳,要人求托。偷偷弄搦。红玉软,暖香薄。待酒醒,枕臂同歌新唱,怕晓愁闻画角。问昨宵、可晒归迟,更休道著。

又

  听梅花再弄。残酒醒,无寐寒衾愁拥。凄凉谁与共。谩赢得,别恨离怀千种。拂墙树动。更晓来、云阴雨重。对伤心好景,回首旧游,恍然如梦。

  欢纵。西湖曾是,画舫争驰,绣鞍双控。归来夜中。要银烛,卸金凤。到而今,谁拣花枝同载,谁酌酒杯笑捧。但逢花对酒,空只自歌自送。

又

  见兰枯菊悴。◇寂寞,天与春风来至。梅梢弄晴蕊。似于人,装点十分和气。吴头楚尾。听民谣、欢声鼎沸。总扶携拍手,嬉游鼓腹,顿忘愁悴。

  谁比。承流宣化,问俗观风,一时双美。笙歌宴启。交酬献,尽沈醉。□□□,行看宸庭同拜,归向天街并辔。对西湖把酒,应须共谈旧治。

又

  数文章翰墨。前辈远,稍稍风流岑寂。公才万夫敌。嗣家声,不坠江西人物。凝脂点漆。向鸳行、神峰秀出。况襟怀倜傥,词华洒落,未容俦匹。

  均逸。妙龄识退,故国怀归,问安亲戚。屏风坐隔。看除召,在晨夕。对生朝,且趁清明时节,痛饮无妨堕帻。著莱衣戏舞,千春永如是日。

雨中花

  海宇澄明,天气宴温,人情物态昭苏。喜分付揽辔,来与春俱。潇洒兰亭醉墨,丁宁黄石传书。到如今几载,不坠风流,世有名儒。

  山川瑞色,樵牧欢声,尽随弦管虚徐。判醉笑、频挥玉尘,共挈金壶。湔祓聊勤大手,谋谟宜佐皇图。定知朝暮,未容温席,已促锋车。

又(七夕)

  漠漠云轻,涓涓露重,西风特地飕飕。觉良宵初永,袢暑微收。乘鹤缑山,浮槎银汉,尚想风流。笑人间儿戏,瓜果堆盘,缯彩为楼。

  广庭净扫,露坐披衣,细看新月如钩。谁道是、嫦娥不嫁,独守清秋。雅有骚人伴侣,长交清影夷犹。举杯相属,却应羞杀,呆女痴牛。

又(中秋)

  雨霁云收,风高露冷,银河万里波澄。正冰轮初见,玉斧修成。还是一年,凭栏望处,对景愁生。想姮娥应念,待久西厢,为可中庭。

  番思皓彩,未如微暗,向人多少深情。长记得、墙阴密语,花底潜行。饮散频羞烛影,梦余常怯窗明。此时此意,有谁曾问,月白风清。

鹊桥仙

  云容掩帐,星辉排烛,待得鹊成桥后。匆匆相见夜将阑,更应到、家家乞巧。

  经年怨别,霎时欢会,心事如何可了。朝朝暮暮是佳期,乍可在、人间先老。

洞仙歌(草堂集刻毛泽民)

  痴牛呆女,谩恩深情远。一岁惟能一相见。纵金风玉露,胜却人间,争奈向、雪月花时阻间。

  幽欢犹未足,催度桥归,乌鹊无端便惊散。别后欲重来,杳杳银河,空怅望、不胜凄断。最可惜、当初泛槎人,甚不问、天边这些磨难。

5. 我想买只狗,价廉物美的,靠近灵山路附近,价格在300到500之间的,问问这附近哪里有买,限上海浦东新区.

概述
方腊(?-1121年),又名方十三,歙州(今安徽歙县)人,一说睦州青溪(今浙江杭州市淳安县)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他于1120年10月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建立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县在内的农民政权。在当时影响很大,1121年夏起义失败,方腊被俘,被朝廷处死。
人物生平
  方腊性情豪爽,深得人心,加上有较强的组织才能,自身又出身贫苦,所以能号召很多生活困苦的农民。方腊被处死后,歙县和淳安的一些地方的人还是很敬重这位农民起义的领袖。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许多地名,至今这些地方还有还有“方腊洞”、“方腊寨”等。 有一首"水氽童家店,方喇出二遍;水浸鳖背石,方腊又造反"的民谣不仅指明了他居住的村子,还说明他的起义动机。宣和年间,农民茶叶卖不出去,卖了还不够交税。农民只好不采茶,采了的也忍痛倒在溪里。时值浙西大旱,七八月都不见有雨,禾苗焦黄,秋收无望,而官吏却逼税。方腊在宣和二年10月,方腊揭竿起义。方腊旗帜鲜明,主张实现真正的平等,"劫取大家财,散以募众",决心彻底推翻宋朝,解脱天下所有劳苦大众。宣和三年四月,方腊在起义根据地帮源与宋军决战败北,被迫带亲信退往洞源村东北的石洞中躲藏,由于叛徒当向导,最后不幸被捕,被解往汴京。方腊起义打下了六州五十二县,威震东南半壁,从根本上动摇了北宋王朝的统治,北宋王朝从此一蹶不振,不久就覆灭了。方腊最后坚守的石洞被称为"方腊洞"。 
  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皇帝喜花石竹木,在江南设“苏杭应奉局”,派朱勔等爪牙到东南各地,搜刮民间花石竹木和奇珍异宝,用大船运向汴京,每十船组成一纲,时称“花石纲”。青溪多产竹木漆,是应奉局重点酷取之地。这种沉重的负担都转嫁到农民身上,尤其是靠出卖劳动力度日的赤贫者身上。方腊身为佣工,更痛感这种剥削压迫之苦,因而对宋王朝的反动统治怀有刻骨仇恨,遂起反抗之心。
  宣和二年(1120)十月,方腊在万年乡洞源里正方有常家做佣工,积极联络四方百姓,准备起义。他们的秘密活动被方有常发觉,便派二子方熊向县告发。十月初九,方腊发现事泄,遂在洞源村杀里正方有常一家(唯三子方庚越墙逃脱)而举义。方腊集合千余人,在洞源村东方有常家的漆园誓师。
  在誓师会上,方腊慷慨陈词,愤怒揭发宋王朝的罪恶统治:“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吾侪所赖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无锱铢遗。……独吾民终岁勤动,妻子冻馁,求一日饱食不可得。”最后,方腊发出了“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的呼声,号召大家伏义而起,那么“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我但画江而守,轻徭薄赋,以宽民力,四方孰不敛衽来朝?十年之间终当混一矣”。
  方腊提出鲜明的政治口号和政治主张,付之于革命实践。他领导的义军烧孔庙,毁神像,杀贪官污吏。批判佛教教义中“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虚伪性,指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主张实现真正的平等;“劫取大家财,散以募众”;“有甚贫者,众率财以助……凡出入经过,虽不识,党人皆馆谷焉,人物用之无间,谓为一家。”
  方腊的政治主张和革命行动,深受贫苦百姓的拥护,数日间聚众十万。自号圣公,改元永乐,置偏裨将,以巾饰为别,自红巾而上,凡六等。镇压帮源一带地主武装的反抗,占领青溪县西北重镇——万年镇,随即向县城进发。这时,两浙路都监蔡遵、颜坦带领5000兵前来征讨。十一月二十八日,方腊将他们一举歼灭在息坑。这是方腊义军旗开得胜的第一仗。次日,方腊打下青溪县城。十二月打出青溪县,四日攻占第一座州城——睦州。随后攻下睦州各县。方腊率主力部队西攻歙州,十二月二十日攻克。接着回师东线,向杭州进发。十二月二十九日,占领杭州,革命力量发展壮大,“众殆百万”。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响应方腊起义:浙北有苏州石生和湖州陆行儿,浙东有剡县裘日新,浙南有仙居吕师囊、永嘉俞道安,浙西有婺州东阳霍成富,兰溪灵山朱言、吴邦。这时在浙西的方腊部将郑魔王、洪载和响应部队已占领了婺州、衢州、处州等地。
  在杭州作出了分兵“尽下东南郡县”的决策,派方七佛率领六万人马进攻秀州(今嘉兴),以图北上,攻取金陵,实现“画江而守”的计划。这时,童贯率领15万精兵,已赶到秀州。方七佛攻不下秀州,退回杭州。宣和三年二月,方腊退出杭州,由富阳、新城、桐庐、建德、青溪,时战时退,最后退守帮源。四月二十四日,宋军从东西两面包围帮源。方腊在帮源的严家溪滩,与宋军作一死战。在战斗中,方腊坐骑战死,战刀丢失,最后不得不带亲信,退往洞源村东北的石洞中躲藏。石洞分上中下三窟,极为隐蔽,官军无法寻找。统制官王禀下令搜山。裨将韩世忠由方庚作向导,收买叛徒方京,才寻得方腊躲藏的石洞。四月二十七日,经过一番殊死搏斗,方腊和妻邵氏、子方亳、宰相方肥等52人被俘。宿将辛兴宗随后赶到,截洞掠俘,方七佛等人乘机逃脱,实俘39人,被解往汴京。八月二十四日,方腊在汴京英勇就义。
  方腊余部坚持斗争,直到次年三月,方腊起义才被最后镇压下去。方腊起义打下六州五十二县,威震东南半壁,从根本上动摇了北宋王朝的统治。方腊作为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永远被人们怀念。方腊最后坚守的洞源石洞被称为“方腊洞”。全省各地,乃至近邻安徽等地都有纪念方腊的方腊洞、方腊庙。
[编辑本段]相关事件
  
方腊起义

  宋朝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月间的一个夜晚,在青溪(今浙江淳安)的漆园里一群农民正在举行秘密的起义誓师会。只听主持人对大家说:“我们耕田、纺织,整年劳苦,生产的粮食和布匹全被统治者夺去挥霍掉了。他们稍不如意,就鞭打我们,甚至把人活活逼死。对此你们能甘心吗?”众人愤怒地高声回答:“不能!”这个主持人就是这次农民起义的领袖——方腊。
  方腊是青溪人,出身贫苦,曾在大地主家里做雇工,因忍受不了地主的压迫,率众起义。方腊自称“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漆园誓师以后,方腊率领起义军同前来镇压的宋军展开激战。起先起义军的兵器不足,战士们就到山上砍来竹子,制成锋的竹刀、竹枪,同宋军巧妙地周旋,不断地击败家军,势力迅速发展。短短几个月,起义军连克睦州(今浙江建德)、杭州、歙州(今安徽歙县)、婺州(今浙江金华)、衢州(今浙江衢县)、处州(今浙江丽水)等6州52县,起义队伍发展到十多万人。
  东南沿海是北宋王朝榨取财富的主要地区,尤其是东南重镇杭州也被起义军攻占,使宋徽宗惊恐万状,急忙派亲信童贯率15万禁军南下镇压起义军。宋军迅速包围了杭州,方腊亲自指挥抵抗。由于城中缺粮,而且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方腊被迫率军突围,退到老家青溪帮源洞一带。宣和三年四月,起义军最后一个据点——青溪梓洞洞被宋军攻破,方腊父子等52名首领被俘。八月,方腊英勇就义,起义失败。
  传说方腊祖籍是在安徽歙县,大约在方腊曾高祖时,歙县闹起了大灾荒,他曾高祖逃荒到浙江,在淳安桐树坞那个山岙岙(浙东方言,即山间平地)里落脚安了家。从此他们祖祖辈辈开山辟地,就靠种植漆树和桐树过活。 
  宋朝宣和年间,朝政腐败,连年兵乱、灾荒,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家破人亡,走投无路,纷纷逃进荒凉、偏僻的深山野岙里去躲避灾难。方腊为人豪爽、讲义气,外地遭了灾难的穷朋友们都三两结群地来到桐树坞。由于方腊广纳苦难弟兄,不久,桐树坞就有四十来户人家了。他们互称兄弟,一同开山辟地,料理漆树和桐树。农闲时节,就在树荫下立拳坛、棒场,练习武艺,真是兄弟之间,不分彼此,一同过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日子。 
  有一天,方腊和兄弟们正在东山坡上辟一块新梯地。当这块梯地将要辟好的时候,忽然发现梯地中央有一块光溜溜的大青石,兄弟们挖它挖不开,撬它撬不动,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方腊是个急性子,怕软不怕硬的好汉,这时,他扛起一把三十来斤重的开山锄,大踏步走上来,大吼一声:“是泰山,也要把你踢进北海!小小一块青石头作得多大的法?”手起锄落,只听“轰、轰、轰”三下,接着一声巨响,大青石在山坡上翻了一个身,轰轰隆隆地滚下山去了。回头看那挖开的青石底下,只见有一块白里透红、寒光闪闪的斗大玉石。方腊一见十分高兴,纵身跳下去抱起玉石。在太阳下,玉石的光一闪一晃,分外夺目。兄弟们都被这块奇怪的玉石吸引住了,大家欢欢喜喜围着看个仔细,还你一句,我一句地不住称赞。后来,不知哪个兄弟象“百事通”一样地说:“听老人们说过,玉石宝贝只有勤劳忠实的人才能领受;做尽坏事的人,即使玉石宝贝到了手里,也会变没的。” 
  又一个兄弟接过话题说道:“啊!怪不得早晨天空飞五彩,原来我们桐树坞要出福星啦!” 
  方腊兄弟们围着花宝石真是越看越高兴,只有机灵鬼方七佛闷声不响。有一个兄弟问道:“七兄弟,大哥得宝,是我们的一件大喜事啊!你怎么不高兴?”。 
  方七佛好像心事重重地说:“兄弟,你们年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福中有祸呀!” 
  方腊他们四十多个兄弟中,要算方七佛最聪明,兄弟们都称赞他能知古通今,很听他的话。现在,大家听七佛兄弟这么一说,好像一桶冷水劈头浇下,顿时从脑门凉到脚跟;刚才那股欢乐劲儿全跑光了。大家只是愣愣地看着方七佛。 
  方七佛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当今皇上十分喜欢奇花异石,贪官污吏们更是乘机大肆搜括。你们想想,那班黑良心的官吏知道以后,还会不流涎水吗?我想,不出一个月,狗官狼吏一定要来闹个鸡犬不宁哪!” 
  有个兄弟愤愤嚷道:“花宝石是大哥得的,又不是那些贪官污吏得的,这和他们屁相干!”。 
  方七佛笑笑说:“贪官污吏要是讲理,天下怕就不会乱了!” 
  紧接着,又有一个兄弟大声叫道:“大哥得的花宝石谁也别想抢去!要是那些贪官污吏真的来要,我们索性敲碎他的脑袋,给他点辣味尝尝,叫他下次再不敢来!” 
  方七佛的话,顶灵验也没有了。果然在半个月后,县城里来了两个公差,大模大样地叫喊着找方腊。方腊憋住一肚子的怒火回答道:“我就是方腊,你找我干嘛?” 
  公差恶狠狠地喝道:“快快献出县太爷的花宝石!” 
  方腊听了哈哈大笑道:“我有一块花宝石,县太爷的我可没见!” 
  公差更凶了:“胡说,这花宝石明明是县太爷的!所有花宝石都是县太爷的,快快交出!” 
  突然,方腊背后有人大吼一声,亮出一把明晃晃的柴刀:“要花宝石的,先留下脑袋!” 
  两个公差一看形势不妙,扭头就跑。方腊兄弟们笑得捶胸拍腿。 
  隔了两天,县城里飞来了一队人马。他们嚷着说要去桐树坞取花宝石,又说什么花宝石圣洁,冲不得邪气,必须直路去取,直路运回才行。这队飞扬跋扈的人马,逢民房就拆,遇庄稼就毁,一路横冲直间地奔向桐树坞。沿途的老百姓可遭了殃,个个气得两眼出血。后来,百姓忍无可忍了,不知哪个胆子大的人喊一声“打!”四面八方,男男女女,扛锄头的扛锄头,举铁耙的举铁耙,一下子就把官兵包围住了,只听一声呐喊,锄头飞舞,棍棒并起,一下子就把官兵打得头破血流,走运的留条活命逃回县城,到县太爷面前哭爷叫娘去了。 
  县太爷一听,恼羞成怒,大发雷霆。立即调齐了五百精兵,杀奔桐树坞,口口声声要取方腊的脑袋和花宝石。方腊兄弟早已料定县官的心是越来越狠的,一定有大兵到来。他们背上刀斧、锄头,老早在箭门山外埋伏好了。五百官兵领头的才进桐树坞,连舒舒服服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挣着,只听得晴天霹雳,一声锣响,紧接着喊声震天,方腊兄弟们跳将出来一阵砍杀,五百官兵便头断腿飞,呜乎哀哉了。 
  方腊兄弟杀掉了官兵,获得了大胜。附近赶来助威的老百姓,都呼喊着,跳跃着,围上前来。方腊看见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是一个说话的好机会,便一跃跳到一块高高突起的一石上,对着成千的人群,举起手臂,高声喊道:“兄弟们,贪官污吏逼得我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大家看怎么办?”人群中的方七佛晃动着拳头大声回答道:“只要大家一条心,天塌下来也能顶得住。官兵毛毛来多少,我们就杀它多少!” 
  紧接着,人群中又有人喊道:“快把缴来的刀枪分给我们,让我们一块儿痛痛快快地去杀狗贪官!” 
  不知多少人异口同声地喊道:“对呀!快分给我们刀枪!” 
  立刻,人群轰动了,那些分到刀枪的人,一个个舞枪弄刀;那些来迟了一步,没分到刀枪的人,一个个挥动着斧头,锄头……他们都咬牙切齿,恨不得一下子冲进县城,除掉那个狗县官才快活呢!。 
  开 库 分 粮 
  有一年七月,天上有两个月光景没有下雨。晒得地裂叶枯,遍地焦黄,稻谷颗粒不收。大家用树皮草根还填不饱肚子,官府却连连上门讨税,把大家从山地里收起来的几颗杂粮,也搜括得一干二净。 
  那日子真难过呵!方腊和穷兄弟们,自己肚皮饿得精瘪,一家人老的摇头叹气,小的哭叫要吃,可是粮食却一车一车的,不断往县城路上拉,把县里的粮库装得满满的。大家心里真气极了,都想把粮库里的粮食弄出来。 
  有些性子比较急的人,看到被逼得走投无路,心头火起,三三五五会在一起,摩拳擦掌,打算动武去抢。方腊听了这个消息,连忙对大家说:“硬打容易吃亏,要想个灵巧的办法才是!”大家都相信方腊是最会想办法的,都齐声催他:“你快点想个办法吧,日子没法过啊!” 
  其实方腊肚里早盘算好几天了。他见大家很齐心,便到私塾里去找老先生,问问他过去官府散粮是咋个散法的。这个老先生也是穷苦人,心肠蛮好的。他听方腊问起散粮,就叹口气说:“散粮要有官府的告示才行;现在的官府,他们哪里会散粮啊!” 
  方腊想了想,心里一动,就问;“有了告示,他们就肯散粮么?” 
  老先生回答:“那当然!官府有了告示,谁敢阻挡?” 
  方腊又问:“告示怎样写法的?” 
  老先生又把告示怎样怎样写,告诉了方腊。 
  方腊听完这些话,心里的主意也打定了,就说:“老先生请你写张告示,我们拿了告示,去向粮库要粮去!” 
  老先生摇摇头说:“告示我会写,告示上要盖官印,哪来这颗印呢?” 
  方腊一听要官印,皱起了眉头。可是再一想,又觉得官印也没什么了不起,那不过是木头刻刻用来吓人的,难道我们自己就不好动手来刻么?想到这里,方腊便对老先生说:“你只要把告示写好。官印包在我身上好了。” 
  原来方腊想好了一个妙计:用豆腐干来刻官印。这个办法真是好极了,豆腐干切成同官印一样大小,又是松松软软的,一刻就刻成了。 
  等老先生写好了假告示,方腊也搞好了豆腐干做的假官印,往告示上一按,正同真的官印一模一样,不差分毫。老先生看了告示上的官印,也连连点头佩服。 
  方腊拿了这张告示,就领着全村的穷兄弟,到县城里去。到了粮库附近,方腊叫大家先在旁边小弄里等着,自己带了一个顶机灵的小伙子,朝粮库走去。走到粮库门边,方腊把假告示交给这个小伙子,对他说;“你在门边站着,看到我在里面把手一举,你就马上把告示贴在墙上,再去把大家叫来。”说完,就放大步子,直向粮库走去。 
  刚进粮库大门,衙役就在过道上用刀拦住了他。衙役喝问方腊;“干什么的?” 
  “领赈灾粮!”方腊拿起手里的米袋回答。 
  “县太爷没有告示,不能领!” 
  方腊说:“有告示怎么办?” 
  “有告示马上开库散粮,没告示就抓你去坐牢!” 
  方腊一看机会已到,就把手一举说:“好,一言为定!”便拉了衙役到门外来看告示。 
  那个衙役朝墙上一看,果然是一张告示:端正的字体,朱红的方印,明明是县太爷出的告示么!他一时摸不着头脑,呆在那里了。这时,后面一大堆人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叫;“县太爷告示到处都贴了,为什么还不散粮!”方腊对衙役说:“刚才你说的,有告示马上开库散粮。现在告示有了,快点开库;要不,我们自己动手了。” 
  衙役被弄得毫无办法,又怕人多手乱,闹起来不得了,只好放大家进粮库去。 
  方腊和大家进了粮库,一面搬粮,一面守住大门,不让衙役走漏消息。等到都把担子装满了,大家才高高兴兴地扬长而去。
[编辑本段]方腊的“八大天王”
  《水浒》描写的是北宋末年,水泊梁山宋江等一百零八将纵横在山东,驰骋于河北的英雄故事。梁山好汉打着替天行道的大旗,劫富济贫,败官兵陷州府,朝廷不正视。即使是童贯、高俅亲自出马,选调宋朝各地的精兵强将也不能损梁山好汉一人一骑。 
  只是宋江等英雄虽然落草为寇 ,但心怀忠义,有着一颗报国的赤诚之心,几经周折,如尝夙愿全伙受招安,获得了为国家社稷出力的机会。梁山的英雄们南征北战,征伐大辽卫边疆,剿灭田虎王庆平内患,为大宋立下赫赫战功。 
  可惜在征剿江南反贼方腊时,梁山却蒙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一百零八人只有三十六人生还(而在回朝途中,时迁、杨雄患病而死,林冲中风瘫留在了大相国寺,武松出家,鲁智深圆寂,李俊、童威、童猛投海外去了,所以最终只有二十七人返回朝廷)。那么给梁山带来如此大损失的到底是些什么人呢?我这篇短文写的就是《水浒》中方腊麾下的八大猛将。 
  方腊在《水浒》中是作为反派角色登场的,因此书中描写自然笔墨,刻画等方面比较的淡薄,但是只要你仔细地阅读,仍能比较出书中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本文称之为“八大天王”是因为史书中记载,方腊手下的确有一个叫“八大王”的名将,但在《水浒》中却没有描写此人,“八大王”据说身材彪悍,性情豪爽,作战勇敢(有点像《水浒》中刻画的方腊部将邓元觉),惯使大刀(有点像《水浒》中刻画的方腊部将石宝)。本文就借用这个名号来泛指《水浒》中所刻画的方腊麾下的那些最能征惯战的猛将们。 
  第一,兵部尚书王寅:此人颇通文墨,有些谋略,被方腊加封做了文职,官爵是兵部尚书,管领兵权之事。王寅原本是歙州山里石匠出身,惯使一条钢枪,这条枪神出鬼没,万夫莫挡。坐下有宝马良驹名唤转山飞,这匹宝马登山渡水,如行平地。因为位高职重,王寅在战场上拼杀的机会并不多,在歙州大战,他败中求胜,设计坑杀掉了梁山的神火、圣水二将。城破之时,他匹马单枪往外突围,枪起马到,马踩挡道的李云;石勇截住厮杀,数回合之内就枉送了性命。王寅又奋勇力敌孙立、黄信、邹渊、邹润四将,并无惧怯。直至又加上豹子头林冲,五人合力才将王尚书乱戳杀死。由此可见王尚书武功之强堪称方腊帐下之翘楚也。 
  第二,宝光如来国师邓元觉:歙州僧人,名号宝光如来,俗姓邓,法名元觉,使一条禅杖,乃是浑铁打就的,重达五十余斤,人皆称为护国的国师,邓元觉有万夫不敌之勇。曾酣斗鲁智深五十余合,不分胜败,不过邓元觉已经占了上风。行者武松恐鲁智深有失,不得不杀出助战,面对梁山步兵头领中武力最强的两大煞星邓元觉方才败回。可惜这位国师被宋江等设计,带入笼中,由小李广花荣从侧面近距离一箭射中其面门,坠下马去,被被宋军乱刀杀死。邓元觉没有机会展示出他的全部武勇,但与花和尚一战已可推知其悍勇不可力抵也。 
  第三,南离大将军元帅石宝 :是福州人氏,使一口宝刀,名为劈风刀,可以裁铜截铁,遮莫三层铠甲,如劈风一般过去。还惯使一个流星锤,百发百中,骑一匹瓜黄马。大战关胜二十回合突然回马,关胜勒马回阵,宋江不解,关胜说:“石宝刀法,不在关胜之下,虽然回马,必定有计。”能够得继承了武圣傲慢的大刀关胜认可的武将在《水浒》中绝对的属于凤毛麟角!石宝砍死过梁山的鲍旭,走线锤锤打八骠骑之一骁将急先锋索超;五十回合杀败吕方(看似石宝的污点,其实不然,吕方虽然在地煞星之列,其武功并不弱,外号小温侯,堪比吕布。在俞万春的《荡寇志》一书中,吕方也是一个能够与那些一流高手扳扳手腕的角色。)石宝一口刀,战吕方、郭盛两枝戟,没半分漏泄,直至又加上朱仝一条枪,才败走。 
  第四名,护国大将军司行方:《水浒》中关于方腊手下的这位五虎上将之一的猛将介绍并不多,只知道他是太子方天定手下四大元帅之一,但他在德清县南门外,三十回合就斩掉了梁山水泊步兵统领里的五虎将插翅虎雷横,司行方的势力由此可见一斑了。可惜司行方很快就因为兵败坠水而亡了,没有来得及展示更多的本领。 
  第五,皇侄方杰:惯使一枝方天画戟,有万夫不当之勇。他年纪后生,精神一撮,一枝戟使得精熟,与秦明连斗了三十余合,不分胜败。在助手杜微飞刀的帮助下,一戟将霹雳火耸下马去,使秦明死于非命。在最后一战中,方杰战关胜不过十数合,宋江又遣花荣出阵,双战方杰。方杰力敌二将的夹攻,全无惧怯。虽然难见输赢,方杰已经只能是遮拦躲避。李应、朱仝又骤马出阵,并力追杀。见四将来夹攻,方杰这才拨转马头败走。却被卧底的柴进截住了退路,方杰下马逃命,让柴进一枪戳中,燕青赶上一刀结果了性命。 
  第六,镇国大将军厉天闰:初次出场就给梁山迎头痛击,一刀斩掉周通;李忠带伤走了。十个回合杀败左手负伤的双枪将董平。厉天闰最出彩的是借着松树的掩护,一枪搠倒梁山马军八骠骑之一的没羽箭张清。厉天闰在兵溃之时,与卢俊义大战三十回合,心态失衡,被卢俊义挑于马下。 
  第七,庞万春:人送绰号“小养由基”,是江南方腊国中第一个会射弓箭的。他初次出场就技惊四座,飕的一箭,正中梁山马军八骠骑之一的九纹龙史进,撞下马去。指挥部下乱箭齐发,灭掉了梁山一流的骁将拼命三郎石秀及陈达、杨春、李忠、薛永等五员水浒将佐,以及二千多名军卒。连珠箭射死以接暗器而闻名的欧鹏。庞万春的神射乃方腊手下的一绝也。 
  第八,枢密吕师囊:原来是歙州富户,因献钱粮与方腊,官封为东厅枢密使。吕师囊幼年曾读兵书战策,惯使一条丈八蛇矛,武艺出众。部下管领着十二个统制官,名号“江南十二神”。他率部进行的顽强抵抗是梁山噩梦的开始。 
  但屡败屡战,心情比较悲愤的吕枢密只不过二十回合就被梁山马军八骠骑之一的金枪将徐宁觅得破绽,肋下刺着一枪,搠下马去,魂归了阴曹地府。
[编辑本段]史籍记载
  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七·童贯传·方腊传(附)
  方腊者,睦州青溪人也。世居县堨村,托左道以惑众。初,唐永徽中,睦州女子陈硕真反,自称文佳皇帝,故其地相传有天子基、万年楼,腊益得凭籍以自信。县境梓桐、帮源诸峒皆落山谷幽险处,民物繁夥,有漆楮、杉材之饶,富商巨贾多往来。 
  时吴中困于朱勔花石之扰,比屋致怨,腊因民不忍,阴聚贫乏游手之徒。宣和二年十月,起为乱,自号圣公,建元永乐,置官吏将帅,以巾饰为别,自红巾而上凡六等。无弓矢、介胄,唯以鬼神诡秘事相扇訹,焚室庐,掠金帛子女,诱胁良民为兵。人安于太平,不识兵革,闻金鼓声即敛手听命,不旬日聚众至数万,破杀将官蔡遵于息坑。十一月陷青溪,十二月陷睦、歙二州。南陷衢,杀郡守彭汝方;北掠新城、桐庐、富阳诸县,进逼杭州。郡守弃城走,州即陷,杀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纵火六日,死者不可计。凡得官吏,必断脔支体,探其肺肠,或熬以膏油,丛镝乱射,备尽楚毒,以偿怨心。 
  警奏至京师,王黼匿不以闻,于是凶焰日炽。兰溪灵山贼朱言吴邦、剡县仇道人、仙居吕师囊、方岩山陈十四、苏州石生、归安陆行儿皆合党应之,东南大震。 
  发运使陈亨伯请调京畿兵及鼎、澧枪牌手兼程以来,使不至滋蔓。徽宗始大惊,亟遣童贯、谭稹为宣抚制置使,率禁旅及秦、晋蕃汉兵十五万以东,且谕贯使作诏罢应奉局。三年正月,腊将方七佛引众六万攻秀州,统军王子武乘城固守,已而大军至,合击贼,斩首九千,筑京观五,贼还据杭。二月,贯、稹前锋至清河堰,水陆并进,腊复焚官舍、府库、民居,乃宵遁。诸将刘延庆、王禀、王涣、杨惟忠、辛兴宗相继至,尽复所失城。四月,生擒腊及妻邵、子毫二太子、伪相方肥等五十二人于梓桐石穴中,杀贼七万。四年三月,余党悉平。进贯太师,徙国楚。 
  腊之起,破六州五十二县,戕平民二百万,所掠妇女自贼峒逃出,倮而缢于林中者,由汤岩、椔岭八十五里间,九村山谷相望。王师自出至凯旋,四百五十日。 
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清楚的,可以在线问我或留言,我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我们尽我之所能为你回答。

我想买只狗,价廉物美的,靠近灵山路附近,价格在300到500之间的,问问这附近哪里有买,限上海浦东新区.

6. (在线等待)谁有有关戏剧《西施》的资料啊???帮帮我啊!!!

《西施》(头本)

(西皮慢板)
西施女生长在苎萝村里,难得有开怀事常锁双眉。
只为着守清寒柴门近水,每日里浣纱去又傍清溪。
怕的是损玉颜青春易去,对清溪时照影自整罗衣。
(摇板)
手携着小筠篮溪边浣洗,今日里众女伴为何来迟?
(二六)
多蒙尊官身光降 细听民女说端详 
苎萝村中来生长 西施小字叫夷光

(病妆上念)早被蝉娟误,欲妆临镜慵;年年越溪女,相亿采芙蓉。
(二黄慢板)坐春闺只觉得光阴似箭,无限的闲愁恨尽上眉尖。
奴这里心中痛玉容清减,夜不眠朝慵起又向谁言?

(唱导板)辞别了会稽城泪流满面,有多少伤怀事难对人言;
我心中怎免得柔肠寸断,要收拾越国的破碎山川。 
孤身女到他邦何时回转,此一去成败局全靠苍天。

(二黄导板)水殿风来秋气紧, (回龙)月照宫门第几层。
(慢板)十二栏杆俱凭尽,独步虚廊夜沉沉,
红颜空有亡国恨,何年再会意中人?
(南梆子)想当年苎萝村春风吹遍,每日里浣纱去何等清闲。
偶遇那范大夫溪边相见,他劝我家国事以报仇为先。
因此上到吴宫承欢侍宴,并非是图宠爱列屋争妍。
思想起我家乡何时回转?不由人心内痛珠泪涟涟。

(导板)猛听得城门外人声凄惨,(转快板)刹那间好-似地覆天翻。
那吴王领三军伐齐未返,因此上越国兵无有遮拦。
远望着火光中雄兵百万,吴国土改作了越国江山。 
我这里在城楼开言叫唤:叫越兵且莫把百姓伤残。

(西皮二六)提起吴宫心惆怅 犹如一梦熟黄梁
朝朝暮暮在姑苏台上 馆娃宫西畔又建响 廊
三千粉黛人人怅惘 一身宠爱迷惑吴王
佯欢假媚多勉强 柔肠百转度流光
功成喜见贤君相 这才是天从人愿嫁才郎


(感谢中国贵妃根据梅兰芳、王少亭《西施》1952/1953年上海两场演出实况录音考订以上唱词)
 

《西施》(二本)

《西施》

西施唱:(二黄导板)
水殿风来秋气紧, (回龙)月照宫门第几层。
(慢板)十二栏杆具凭尽, 独步虚廊夜沉沉。
红颜空有亡国恨, 何年再会眼中人。

(白)我西施,自到吴宫,十分得宠,朝朝侍宴,夜夜笙歌。

唱(南梆子)
想当年苎萝村春风吹遍,每日里浣纱去何等清闲。
偶遇那范大夫溪边相见,他劝我家国事以报仇为先。
因此上到吴宫承欢侍宴,并非是图宠爱列屋争颜。
思想起我家乡何时回转,不由人心内痛珠泪涟涟。

(白)在此闲步多时,身子困倦,不免回到后殿歇息便了。

唱(西皮摇板)
眼望着长空中参横斗转,我只得到后殿且去安眠。

唱(西皮导板)
忽听城外人声惨,(快板)刹那间好一次地覆天翻。
那吴王领三军伐齐未返,因此上越国兵就更无遮拦。
耳听得四野中兵戈呐喊,连天的烽火胆战心寒。
(散板)败残兵怎敌得雄师百万,吴国土改作了越国的江山。
内侍臣掌红灯城楼观看,(白且慢),叫越兵且莫把百姓伤残。
(白)城下越兵听着,我乃越国西施,奉了越王之命,来到吴邦见机行事,如今越兵大破吴邦,城内无人把守,尔等不可伤害百姓。快去报与范元帅知道,急速进城安民要紧。
唱(散板)从今后洗甲兵天河手挽,才是我红粉女得报仇还。

唱(西皮导板)朝欢暮舞如梦境,(摇板)残山剩水只伤情。
催动车辇往前进,苎萝村内叩家门。

文种唱(西皮原板)
狡兔死走狗烹谁能不信,有道是为臣的国而忘身。
说什么我主爷乌喙长颈,大丈夫百年事总为斯民。
揽丝缰催坐骑忙往前进,寻见那范相国细问分明。

范蠡唱(西皮导板)整顿山河心事了,
西施接唱(原板)五湖烟水任逍遥。浮云,
范蠡接唱(原板)浮云富贵回头早,功成,
西施接唱(原板)功成身隐是英豪。远望,
范蠡接唱(原板)远望西山颜色好,桃花,
西施接唱(原板)桃花千树逞新娇。云水,
范蠡接唱(原板)云水光中来放掉,
西施接唱(散板)一行白鹭上春潮。

西施唱(西皮二六)
提起了吴宫心惆怅,犹如一梦熟黄梁。
朝朝暮暮在姑苏台上,馆娃宫西畔又建那响履廊。
三千粉黛人人怅惘,一身宠爱迷惑吴王。
佯欢假媚多勉强,柔肠百转度流光。
功成喜见贤君相,(散板)这才是天从人愿(回龙)配才郎。
范蠡接唱(摇板)听她言来心欢畅,果然妙策世无双。

范蠡唱(散板)猛抬头又只见江山似锦,
西施接唱(散板)落得个浣纱女万古留名。

7. 我有个香炉底部写着大明宣德三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 请老师帮我看看 谢谢啦?

简体字都出来了,明显的现代工艺品嘛,包浆也不对,还是拿去做专业鉴定吧,这里肯定没人能看出真假了。

我有个香炉底部写着大明宣德三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 请老师帮我看看 谢谢啦?

8. 历史人物有吴邦佐吗?

吴邦佐
[明]宣德时铸铜工艺名匠。生卒不详。邦佐为高手巧匠,是冶炼、铸造宣德炉的督造官,也是炉式、款式、色种的设计者。邦佐为宫廷的宗庙社堂,铸造了大批铜器,同时还“私铸”铜炉出售,皆精妙绝伦,为世人十分珍贵。
与邦佐同时监造,并自己开业铸造铜炉的,还有高氏、且闲主人等。故宫博物院藏有吴邦佐款象耳三足铜炉,周身呈墨绿色,无纹饰,宛然似一道釉宋窑瓷器,光彩照人,铸作精工。另一件铜嵌金片兽耳瓶,铜色青红纯正,通体嵌金片,肩部有双兽活环耳,底刻剔地阳文“吴邦佐督造”款。这两件铜器,皆为邦佐铸铜的代表作。
钢的化学成分可以有很大变化,只含碳元素的钢称为碳素钢(碳钢)或普通钢;在实际生产中,钢往往根据用途的不同含有不同的合金元素,比如:锰、镍、钒等等。人类对钢的应用和研究历史相当悠久,但是直到19世纪贝氏炼钢法发明之前,钢的制取都是一项高成本低效率的工作。如今,钢以其低廉的价格、可靠的性能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材料之一,是建筑业、制造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可以说钢是现代社会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