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因素是什么?

2024-05-13

1. 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因素是什么?

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因素
 
 
 
国际石油市场近年来强势震荡,诸多因素互动突出,油市前景扑朔迷离。
2010
年
10
月以来,伴随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际油价呈上涨趋势。
2011
年初,中东北非动乱局势及相关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刺激市场恐慌,油价大
幅攀升。
2
月
22
日,纽约市场油价收报每桶
93.57
美元,当日涨幅为
8.55%
,创
2008
年
10
月份以来的新高。
2011
刚开始,
我国也逐渐几次调动了石油价格。
石
油不仅与国际以及各个国家相关,
而且还与我们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
那么,
影
响石油价格变动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
 
影响近期国际油价走势的因素分析
 
1
、供求关系因素。
影响石油价格的供给因素主要包括世界石油储量、石油供给
结构以及石油生产成本。
石油需求主要由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变化、
替
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因素
 
 
 
国际石油市场近年来强势震荡,诸多因素互动突出,油市前景扑朔迷离。
2010
年
10
月以来,伴随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际油价呈上涨趋势。
2011
年初,中东北非动乱局势及相关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刺激市场恐慌,油价大
幅攀升。
2
月
22
日,纽约市场油价收报每桶
93.57
美元,当日涨幅为
8.55%
,创
2008
年
10
月份以来的新高。
2011
刚开始,
我国也逐渐几次调动了石油价格。
石
油不仅与国际以及各个国家相关,
而且还与我们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
那么,
影
响石油价格变动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
 
影响近期国际油价走势的因素分析
 
1
、供求关系因素。
影响石油价格的供给因素主要包括世界石油储量、石油供给
结构以及石油生产成本。
石油需求主要由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变化、
替
代能源的发展和节能技术的应用决定。
 
石油产量必须以石油储量为基础,近几年不会出现全球范围的石油供给短
缺现象。但是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国际能源机构(
IEA
)预测世界石油
产量将在
2015
年以前达到顶峰,全球石油供给逐步进入滑坡阶段。
 
 
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特点也对石油供给具有重大影响。目前世界石油市场
的供给方主要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
OPEC
)和非
OPEC
国家。但
2002
年以来,受
强劲的世界石油需求和高油价刺激,
OPEC
产量激增,原油剩余产能从
2002
年的
560
万桶
/
日急剧下降到
2006
年的
140
万桶
/
日左右,产能利用率高于
90
%,通
过增加产量平抑油价的能力减弱。
  
此外,石油生产成本也将对石油供给产生影响。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
源,其生产成本会影响生产者跨时期的产量配置决策,进而影响到市场供给量,
间接地引起石油价格波动。
世界石油价格的下限一般主要由高成本地区的石油生
产决定,而低成本地区的石油决定了价格的波动幅度。
 
石油需求主要由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变化、替代能源的发展和节
能技术的应用决定。
替代能源的成本将决定石油价格的上限。
当石油价格高于替
代能源成本时,
消费者将倾向于使用替代能源。
而节能将使世界石油市场的供需
矛盾趋于缓和。
目前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
这势必将对石油
价格的长期走势产生影响。
 
2
、金融市场与投机因素。
美国的定量宽松政策向全球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拉
低了美元,而美元汇率持续下跌成油价升高推手,石油越来越凸显
“
金融性
”
,美
元与石油价格之间呈负相关性。
美元贬值之后,
很多投资者就抛弃美元资产,
转
向炒作石油等大宗商品,从而推高国际油价的上涨。
 
3
、短期因素如政治动荡、自然灾害等不确定性因素。
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和
自然灾害风险加大了油价上涨可能性。
 
1. 
突发的重大政治事件
 
石油除了一般商品属性外,还具有战略物资的属性,其价格和供应很大程
度上受政治势力和政治局势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生
产国际化的发展,
争夺石油资源和控制石油市场,
已成为油市动荡和油价飙涨的
重要原因。
 
2. 
异常气候
 
欧美许多国家用石油作为取暖的燃料,因此,当气候变化异常时,会引起
燃料油需求的短期变动,
从而带动原油和其他油品的价格变化。
另外,
异常的天
气可能会对石油生产设施造成破坏,导致供给中断,从而影响油价。
 
3. 
汇率变动和利率变动
 
相关研究表明,石油价格变动和美元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存在
2
、金融市场与投机因素。
美国的定量宽松政策向全球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拉
低了美元,而美元汇率持续下跌成油价升高推手,石油越来越凸显
“
金融性
”
,美
元与石油价格之间呈负相关性。
美元贬值之后,
很多投资者就抛弃美元资产,
转
向炒作石油等大宗商品,从而推高国际油价的上涨。
 
3
、短期因素如政治动荡、自然灾害等不确定性因素。
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和
自然灾害风险加大了油价上涨可能性。
 
1. 
突发的重大政治事件
 
石油除了一般商品属性外,还具有战略物资的属性,其价格和供应很大程
度上受政治势力和政治局势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生
产国际化的发展,
争夺石油资源和控制石油市场,
已成为油市动荡和油价飙涨的
重要原因。
 
2. 
异常气候
 
欧美许多国家用石油作为取暖的燃料,因此,当气候变化异常时,会引起
燃料油需求的短期变动,
从而带动原油和其他油品的价格变化。
另外,
异常的天
气可能会对石油生产设施造成破坏,导致供给中断,从而影响油价。
 
3. 
汇率变动和利率变动
 
相关研究表明,石油价格变动和美元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存在
弱相关关系。
由于美元持续贬值,
以美元标价的石油产品的实际收入下降,
导致
石油输出国组织以维持原油高价作为应对措施。
利率的上升会导致未来开采价值
相对现在开采价值减少,
因此会使得开采路径凸向现在而远离未来。
高利率会减
少资本投资,导致较小的初始开采规模;高利率也会提高替代技术的资本成本,
导致开采速度下降。
 
4. OPEC
和国际能源署(
IEA
)的市场干预
 
OPEC
控制着全球剩余石油产能的绝大部分,
IEA
则拥有大量的石油储备,
它们能在短时期内改变市场供求格局,从而改变人们对石油价格走势的预期。
OPEC
的主要政策是限产保价和降价保产。
IEA
的
26
个成员国共同控制着大量石
油库存以应付紧急情况

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因素是什么?

2. 石油贸易是什么

国际石油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全球经济发展的区域结构变化将推动国际石油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因为,一方面,国际石油贸易的区域分布格局和石油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但随着一些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增长和对石油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供需地域不平衡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国际石油贸易规模会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与石油贸易量逐步扩大和石油贸易日渐活跃相伴随的是贸易主体的多元化和贸易方式的多样化,国际石油贸易将成为石油公司盈利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油贸易方式不断向多样化、体系化方向演变。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石油实货交易中心的规模化、功能化日益突出,形成了包括现货合同、远期合同、中长期合同等在内的体系化交易方式;另一方面石油纸货交易规模增长迅速,尤其是石油期货在整个石油市场交易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金融市场、金融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套利交易、现金交割以及期货转现货、期货转掉期和差价合约等新的衍生工具在石油交易活动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国际石油贸易基准油价格形成过程中的金融属性日益突出。尽管现货市场仍是形成国际石油贸易基准油价格的基础,但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并能大大增加交易的流动性,通过标的原油品种的交易,对世界原油价格变化起到了主导作用。金融属性在世界原油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石油价格金融化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油价涨势。
    亚洲交易中心地位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同时以重酸为特征的基准油可能会成为三大基准油之一,亚洲有望成为全球三大原油定价中心之一。随着国际石油市场中重质高硫原油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加,建立一个有别于西德克萨斯中质油和布伦特油能反映重质高硫原油市场供求关系的、相对独立的石油市场交易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而围绕这一新的定价中心的争夺将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
    我国参与国际石油贸易面临的挑战
    第一,参与国际石油贸易主体需要进一步多元化,贸易公司竞争力亟待提升。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需要逐渐打破国有贸易一统的局面,允许更多有资质的企业参与进来。另一方面,从事原油、成品油贸易的企业受体制与人才的制约,目前还只能以保障国内石油供应为其主要使命,全球石油贸易业务还不足以成为公司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也无法与国际大石油公司展开全面竞争。
    第二,石油进口只能被动接受以美国和欧洲为主导的石油供需形成的价格,国际价格形成过程中没有客观、合理地反映我国石油的供需变化。虽然我国石油贸易量增长迅速并逐渐成为国际石油贸易中的重要部分,但这一因素在基准原油价格中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中国需求因素常常被错误的预期所夸大,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国际石油价格,而我国却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石油价格。
    第三,适应多元化贸易方式的体制和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风险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石油交易机制。一方面,在目前形势下对企业从事国际石油交易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管,只能对企业参与国际石油衍生品交易实施限制;另一方面参与石油贸易活动的石油公司灵活运用衍生产品进行交易的机制也没有建立起来。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企业只能被动地接受价格风险而无法主动、有效管理风险。
    第四,支持国际石油贸易的软硬基础设施尚不能为企业赢得有利的贸易机会提供保障。目前国内具有权威性的信息发布和研究机构还没有建立起来,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石油市场的能源金融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硬基础设施不足以保障国家应对突发事件而导致供应中断所面临的风险,也不能满足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的需要。另外,石油贸易过多地依赖海上运输和“马六甲”通道也是制约中国石油贸易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五,参与多边国际能源合作机制的框架还不足以保障我国石油贸易的安全。国际能源合作机制中,石油是核心。我国有重点地参加了一些多边能源合作机制,但碍于时间、制度、政治等因素的制约,目前还未完全建立起稳定、有效的能源合作框架,影响了安全、稳定、可靠的石油贸易战略的实施。
    我国参与国际石油贸易的战略选择
    完善国内石油市场体系,提高中国在国际石油定价中的话语权。
    随着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中国国内石油市场已经成为世界市场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国应该从世界石油市场的高度出发来看待国内市场建设对保障国内供给的作用。我国应在借鉴国际石油贸易市场多层次性、交易方式和交易主体多元性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国内实货交易市场,有步骤地推进纸货市场的建设,形成现货、远期、期货为重点的多层次、开放性的市场体系和交易方式的多元化,允许国际大石油公司、金融机构和机构投资者等参与国内石油期货市场的交易,提高国内石油市场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的地位,争取成为全球性石油定价中心之一。
    营造有利的国内外合作环境,构建稳定、可靠、多元化的进口来源渠道。
    发挥国家在争取国际石油供应中的作用,积极开展国际能源合作。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发挥中国经济崛起的优势,将石油合作纳入全方位的合作中,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性的各种对话和交流。此外,在合作的产油国开展先进技术展示,进行产业交流,以市场换取稳定的石油供应,也是稳定与产油国关系的重要方式。在稳固现有石油进口来源渠道的同时,也要逐步拓宽石油进口来源地,以降低由于石油进口集中度过高可能带来的风险。
    提升石油企业国际化和获取权益油的能力,保障国际石油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培育企业竞争力最为有效的手段,我国应逐渐打破国有贸易一统的局面,在竞争中促进我国企业国际贸易能力的全面提高。此外,我国石油企业在国外也应积极获取权益油,当然,在国外取得权益油并不是直接的国际石油交易,也不意味着必须将取得的权益油运回国内,但这提供了一种关键时刻的战略选择,会提升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讨价还价能力。
    加快石油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灵活、发达的石油运输网络体系。
    运输方式要实现多元化,尤其是增大海运能力和管输能力。海运仍将是石油运输的主要方式,应改变我国油轮运力小和油轮吨位小的现状,建设一支能基本确保我国石油供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远洋油轮队伍,降低运输成本。通过西北、东北、西南三个渠道建立或扩建输油管道,形成海陆相得益彰的运输通道。目前,要充分利用已建或在建的陆地输油管道,着重扩大中亚、俄罗斯至中国管线的运输能力。
    推进体制和法规建设,提高政府对国际石油贸易的监管能力。
    积极推进体制、法规和石油市场信息披露机制的建设,为政府调控和企业参与国际石油贸易提供制度和信息保障。近20多年来,发达国家的石油市场信息披露机制为稳定其国内石油市场和保障安全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披露机制建成之后,政府可及时检测国内及世界石油市场的变化趋势,并对国内有关石油的信息公开和统一披露进行有效的管理。此外,还应该加强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建设,我国在参与国际贸易过程中,交易信息的安全管理和信息的公开披露要建立一套制度,统一口径,以避免不必要的信息泄露造成的损失。

3. 石油贸易是什么

国际石油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全球经济发展的区域结构变化将推动国际石油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因为,一方面,国际石油贸易的区域分布格局和石油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但随着一些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增长和对石油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供需地域不平衡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国际石油贸易规模会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与石油贸易量逐步扩大和石油贸易日渐活跃相伴随的是贸易主体的多元化和贸易方式的多样化,国际石油贸易将成为石油公司盈利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油贸易方式不断向多样化、体系化方向演变。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石油实货交易中心的规模化、功能化日益突出,形成了包括现货合同、远期合同、中长期合同等在内的体系化交易方式;另一方面石油纸货交易规模增长迅速,尤其是石油期货在整个石油市场交易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金融市场、金融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套利交易、现金交割以及期货转现货、期货转掉期和差价合约等新的衍生工具在石油交易活动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国际石油贸易基准油价格形成过程中的金融属性日益突出。尽管现货市场仍是形成国际石油贸易基准油价格的基础,但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并能大大增加交易的流动性,通过标的原油品种的交易,对世界原油价格变化起到了主导作用。金融属性在世界原油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石油价格金融化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油价涨势。
    亚洲交易中心地位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同时以重酸为特征的基准油可能会成为三大基准油之一,亚洲有望成为全球三大原油定价中心之一。随着国际石油市场中重质高硫原油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加,建立一个有别于西德克萨斯中质油和布伦特油能反映重质高硫原油市场供求关系的、相对独立的石油市场交易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而围绕这一新的定价中心的争夺将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
    我国参与国际石油贸易面临的挑战
    第一,参与国际石油贸易主体需要进一步多元化,贸易公司竞争力亟待提升。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需要逐渐打破国有贸易一统的局面,允许更多有资质的企业参与进来。另一方面,从事原油、成品油贸易的企业受体制与人才的制约,目前还只能以保障国内石油供应为其主要使命,全球石油贸易业务还不足以成为公司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也无法与国际大石油公司展开全面竞争。
    第二,石油进口只能被动接受以美国和欧洲为主导的石油供需形成的价格,国际价格形成过程中没有客观、合理地反映我国石油的供需变化。虽然我国石油贸易量增长迅速并逐渐成为国际石油贸易中的重要部分,但这一因素在基准原油价格中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中国需求因素常常被错误的预期所夸大,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国际石油价格,而我国却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石油价格。
    第三,适应多元化贸易方式的体制和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风险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石油交易机制。一方面,在目前形势下对企业从事国际石油交易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管,只能对企业参与国际石油衍生品交易实施限制;另一方面参与石油贸易活动的石油公司灵活运用衍生产品进行交易的机制也没有建立起来。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企业只能被动地接受价格风险而无法主动、有效管理风险。
    第四,支持国际石油贸易的软硬基础设施尚不能为企业赢得有利的贸易机会提供保障。目前国内具有权威性的信息发布和研究机构还没有建立起来,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石油市场的能源金融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硬基础设施不足以保障国家应对突发事件而导致供应中断所面临的风险,也不能满足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的需要。另外,石油贸易过多地依赖海上运输和“马六甲”通道也是制约中国石油贸易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五,参与多边国际能源合作机制的框架还不足以保障我国石油贸易的安全。国际能源合作机制中,石油是核心。我国有重点地参加了一些多边能源合作机制,但碍于时间、制度、政治等因素的制约,目前还未完全建立起稳定、有效的能源合作框架,影响了安全、稳定、可靠的石油贸易战略的实施。
    我国参与国际石油贸易的战略选择
    完善国内石油市场体系,提高中国在国际石油定价中的话语权。
    随着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中国国内石油市场已经成为世界市场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国应该从世界石油市场的高度出发来看待国内市场建设对保障国内供给的作用。我国应在借鉴国际石油贸易市场多层次性、交易方式和交易主体多元性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国内实货交易市场,有步骤地推进纸货市场的建设,形成现货、远期、期货为重点的多层次、开放性的市场体系和交易方式的多元化,允许国际大石油公司、金融机构和机构投资者等参与国内石油期货市场的交易,提高国内石油市场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的地位,争取成为全球性石油定价中心之一。
    营造有利的国内外合作环境,构建稳定、可靠、多元化的进口来源渠道。
    发挥国家在争取国际石油供应中的作用,积极开展国际能源合作。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发挥中国经济崛起的优势,将石油合作纳入全方位的合作中,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性的各种对话和交流。此外,在合作的产油国开展先进技术展示,进行产业交流,以市场换取稳定的石油供应,也是稳定与产油国关系的重要方式。在稳固现有石油进口来源渠道的同时,也要逐步拓宽石油进口来源地,以降低由于石油进口集中度过高可能带来的风险。
    提升石油企业国际化和获取权益油的能力,保障国际石油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培育企业竞争力最为有效的手段,我国应逐渐打破国有贸易一统的局面,在竞争中促进我国企业国际贸易能力的全面提高。此外,我国石油企业在国外也应积极获取权益油,当然,在国外取得权益油并不是直接的国际石油交易,也不意味着必须将取得的权益油运回国内,但这提供了一种关键时刻的战略选择,会提升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讨价还价能力。
    加快石油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灵活、发达的石油运输网络体系。
    运输方式要实现多元化,尤其是增大海运能力和管输能力。海运仍将是石油运输的主要方式,应改变我国油轮运力小和油轮吨位小的现状,建设一支能基本确保我国石油供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远洋油轮队伍,降低运输成本。通过西北、东北、西南三个渠道建立或扩建输油管道,形成海陆相得益彰的运输通道。目前,要充分利用已建或在建的陆地输油管道,着重扩大中亚、俄罗斯至中国管线的运输能力。
    推进体制和法规建设,提高政府对国际石油贸易的监管能力。
    积极推进体制、法规和石油市场信息披露机制的建设,为政府调控和企业参与国际石油贸易提供制度和信息保障。近20多年来,发达国家的石油市场信息披露机制为稳定其国内石油市场和保障安全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披露机制建成之后,政府可及时检测国内及世界石油市场的变化趋势,并对国内有关石油的信息公开和统一披露进行有效的管理。此外,还应该加强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建设,我国在参与国际贸易过程中,交易信息的安全管理和信息的公开披露要建立一套制度,统一口径,以避免不必要的信息泄露造成的损失。

石油贸易是什么

4. 石油贸易是什么

石油交易的形式主要石油期货交易以及石油现货交易。
国际石油贸易基准油价格形成过程中的金融属性日益突出。尽管现货市场仍是形成国际石油贸易基准油价格的基础,但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并能大大增加交易的流动性,通过标的原油品种的交易,对世界原油价格变化起到了主导作用。
金融属性在世界原油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石油价格金融化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油价涨势。

扩展资料:
石油交易的形式主要石油期货交易以及石油现货交易。由于现货交易在许多方面都优于期货交易模式,石油现货交易是国际上广泛使用且备受关注的交易方式,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中。
2014年2月14日,北京石油交易所开始推出石油现货交易,是我国首个且一个进行石油现货交易的石油所。
作为世界流通的最大商品,影响原油走势的最大因素是供求关系,其次才是金钱效应。
供求关系包括供应和需求,供应只要体现在世界大产油国的供应稳定性以,如地缘政治会影响供应,会比较大的影响油价。
需求则体现在世界大经济体对原油的需求,如果美国中国等国的经济数据,特别是工业类的,如果工业类的经济数据不佳,那么直接影响到对原油的需求量。
由于WTI原油只要供应美国本土,因此美国的经济数据对其短线波动影响最大,其他国家的经济更多的是一种宏观上的衡量,比如油价持续下跌。
所谓金钱效应就是货币政策,如果货币政策宽松,那么一定程度上也会推高油价,如果货币政策紧缩,市场资金变少,那么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油价的涨幅,但是金钱效应的作用要弱于供求关系。

5. 国际原油价格是由哪些因素确定的?

推动国际油价上升的主要因素x 

一般而言,决定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世界经济对原油的依赖性(不可或缺和难以替代)与原油储量和产量的限制,使原油价格对影响供求两方面的因素十分敏感,且波动性较大。第二,原油供求结构的失衡使原油的供求关系趋于紧张,从储量、生产、运输、炼油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原油价格的波动。第三,尽管原油供求大致相当,但供给和需求方面的任何一个变量或影响到供给和需求方面的相关变量,往往在一定时间内决定着价格的走势。如战争、恐怖袭击、石油工人罢工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等不确定性因素严重影响甚至左右油价走势。第四,通常情况下,经济衰退时期原油库存的下降对油价支撑作用不大,原油库存的增加对油价则有较大的破坏作用;而在经济复苏和繁荣阶段,原油库存的增加对油价有平抑作用,但原油库存下降则会极大地支撑油价上涨。第五,在经济衰退,原油需求减少,价格下跌时,产油国减产措施往往难以起到抑制油价下跌的作用,增产将加速油价下跌;而在经济复苏,原油需求增加,油价上升时,增产对平抑油价上涨作用有限,减产则会明显加剧价格上涨。第六,原油市场的投机与市场预期往往加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国际原油市场中投机因素对原油价格有着10%-20%的影响力。(A-Xa 

从近期国际油价大幅攀升的情况分析,主要是以下六个因素作用的结果:h}@> 

1、全球经济复苏不断拉动石油需求增加是基本诱因。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对原油的需求超出国际权威机构事先的预计,尤其是世界前两大原油消费国美国、中国经济增势强劲,第三大原油消费国日本的经济形势也明显好转。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最新预计,2004年全球每日原油需求增量为每日260万桶,增长3.3%,而今年上半年的全球需求增幅更高达3.9%;全年全球市场每日需求总量为8220万桶(见图2)。而200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仅为0.78%,2003年则上涨至2.2%。因此,近两年全球经济持续转好,导致石油需求量大增逼近其最大供给能力,使供需处于一种脆弱的平衡关系,是引发此波油价持续走高的基本因素。!~r 

2、欧佩克产能所剩无几是辅因。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的预计,2004年全球每日原油供给量为8270万桶,增长4.2%。其中,欧佩克原油供给量为每日2880万桶,同比增长6.3%。因此,从供求关系来看,今年全球原油供给略大于需求,但是,主要发达国家商业库存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使得全球供给比较紧张,特别是目前欧佩克国家剩余产能十分有限,仅存约每天100-150万桶,除了沙特之外,其他成员国早已满负荷产油。虽然未出现全球性的供应紧张,但欧佩克产量逼近现有能力极限是确定无疑的,这使得人们对世界原油的供应前景产生担忧。0qp 

3、年初欧佩克减产决定火上浇油。今年初,由于欧佩克担心油价会下跌,采取限产保价政策,欧佩克对形势的错误判断使得油市火上浇油。欧佩克于2月10日在部长级会议决定,从4月1日起削减原油日产限额100万桶,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应声上扬。虽然欧佩克油价已连续80多个交易日超过28美元的价格控制上限,然而欧佩克非但不启动增产机制,反而每日减产100万桶来保持油价的高位。此外,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因而欧佩克也就少了油价高企冲击世界经济进而造成两败俱伤的担忧,想方设法将油价控制在高位自然成了欧佩克的理想选择。0Tx6 

4、美元汇价下跌。从2002年4月份以来,美元持续贬值,虽然近期有所回升,但由于长期以来石油出口主要以美元计价,因此导致石油出口收益大大缩水。一些欧佩克国家认为,美元贬值已经导致以美元计价的石油的实际价格下降,已经低于他们坚持的价格底线(25美元)2-3美元。因此,欧佩克国家事实上已经放弃了早前承诺的“油价连续20日高于28美元时启动自动增产机制”,转而倾向于将油价控制在价格带的上限。QQ93 

5、恐怖袭击等不确定因素是短期波动主因。首先,美国对伊战争主要战事结束后,针对石油设施的恐怖袭击事件接连不断,致使伊拉克局势一直动荡不定,石油出口迟迟难以恢复到战前水平,这给世界石油市场增添了新的阴影。其次,欧佩克第三大产油国委内瑞拉国内政局不稳,严重影响到原油的生产和出口。第三,今年5月,俄罗斯政府对尤科斯公司发出追缴巨额欠税最后通牒,尤科斯石油公司银行账户已被冻结,尤科斯公司面临破产威胁,直接影响到石油生产和出口,而尤科斯公司石油日产量为170万桶,占全球总产量的2%。!

国际原油价格是由哪些因素确定的?

6. 国际原油价格是由哪些因素确定的?

我觉得就是需求,当经济下滑时需求降低。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2010--?的·欧债危机
然后就是供给,供给在理想状态下是不变的,一般来说供给出现问题有两种
1.原油枯竭。目前暂时还未发生。
2.产油国战争以及对产油国的经济制裁。20世纪三次石油危机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第一次危机(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其积陈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第二次危机(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次危机(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美英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
  此外,2003年国际油价也曾暴涨过,是巴以冲突发生暴力冲突,中东局势紧张,造成油价暴涨。几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