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普惠金融科技行业分析报告

2024-05-14

1. 2019年普惠金融科技行业分析报告

目前,民众能够更广泛地享有金融服务,账户和银行卡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运用,使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不断提升。
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金融机构通过设立网点、布设机具、设置便民服务点、流动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等多种手段,创新覆盖方式。
普惠金融重点领域供给持续增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降本、控险平衡发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不断加大,金融脱贫攻坚精准发力,各项服务可得性进一步提升。
金融服务广泛性和便利性不断提升
账户和银行卡的普及是民众获得金融服务、消除“金融排斥”的第一步。目前我国人均拥有的银行账户数量和持卡量均处于发展中国家领先水平。
根据中国中国人民银行数据,2013-2019年上半年,我国人均拥有银行账户数量及银行卡人均持卡量不断上升,截至2019年6月末,我国人均拥有7.6个银行账户、持有5.7张银行卡,较2014年末分别提高60%和50%。



物理可得性是普惠金融的关键要素之一,物理机具的广泛布设为民众获得便捷的金融服务打下了基础。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及中国银保监会发布数据,截至2019年6月末,我国每10万人拥有ATM机79台,显著高于亚太地区平均水平的63台;我国每10万人拥有POS机2356台,较2014年末实现翻倍。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进一步降低了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显著增强了民众的金融服务获得感。全国电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达到82.9%。其中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及银行机构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最为迅速;2019年上半年,银行金融机构移动支付434.24亿笔,金额166.08万亿元,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
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贫困地区是金融服务覆盖的“最后一公里”,也是金融供给、需求结构不平衡问题在区域层面的表现。除设施机构网点外,部分地区借助电子机具等终端、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便民服务点、流动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等代理模式,扩大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
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乡镇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为95.65%;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99.20%,比2014年末提高8.10个百分点;全国乡镇保险服务覆盖率为95.47%;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已达82.30万个,多数地区已经基本实现村村有服务。



农村地区电子支付进一步推广。2019年上半年,农村地区发生网银支付业务63.54亿笔,金额74.27万亿元;发生移动支付业务47.35亿笔,金额31.17万亿元;银行机构办理农村电商支付业务3.57亿笔,金额4030.33亿元;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发生支付业务(含取款、汇款、代理缴费)2.14亿笔,金额1813.25亿元。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降本增量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现增量、扩面、降本、控险平衡发展。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63万亿元,其中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7万亿元,较2019年初增长14.27%,比各项贷款增速高出7.14个百分点。
有贷款余额户数1988.31万户,较2019年初增加265.08万户。2019年上半年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6.82%,较2018年全年平均利率下降0.58个百分点。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3.75%,较2019年初下降0.43个百分点。



注:2017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未披露。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扩大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34.24万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9.86万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6.10万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的17.80%,较2019年年初增长8.24%,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11个百分点。
2019年上半年,全国农业保险为1.17亿农户提供风险保障约2.57万亿元,为1500.52万受灾农户支付赔款203.09亿元。



注:2017年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未披露。
金融脱贫攻坚精准发力
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3834.15亿元,余额2287.57亿元;累计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960.14万户,余额户数566.62万户。
扶贫开发项目贷款余额4274.04亿元。全国334个深度贫困县各项贷款余额17365.89亿元,较2019年初增长1274.27亿元,增速7.92%。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05万人次脱贫发展。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行业授信策略分析报告》、《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19年普惠金融科技行业分析报告

2. 2020金融科技行业分析调研报告

2018年,我国金融科技投融资达到阶段性高点,随后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有所降温。国内市场上已形成少数大型互联网企业主导的市场格局,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广泛,但目前来看,金融科技的融合深度仍然不足,停留在业务表面。随着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金融科技将更多发力于服务实体经济、普惠金融、提高硬实力等方向。
金融科技是金融服务与底层技术的深度融合
金融科技Fintech一词最早是花旗银行在1993年提出的,由Finance(金融)+Technology(科技)合成而来。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金融科技是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能够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我国央行也参考了上述定义,指出“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
金融科技的实质就是金融服务与底层技术的结合,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等,打造金融支付、融资、投资、保险以及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新服务模式。


起步较晚,后来居上
全球金融科技发展可以分为三大阶段,分别为金融信息化、互联网金融、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早在上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在金融自由化背景下,开始探索电子信息技术与金融的融合。
1993年我国国务院《有关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中国金融信息化提上日程,随着移动通信和物流基建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在全球金融科技竞争格局中处于第一梯队。

中国投资逐渐降温
根据毕马威《金融科技脉搏》数据统计,中国内地金融科技投融资经历2018年高峰,2019年投资额为45亿美元,相比缩减82%,2020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6.1亿美元。

市场格局寡头化
其他国家和地区金融科技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而我国金融科技市场结构趋向少数大型互联网企业主导。《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我国18家金融科技行业独角兽企业估值供给16340亿元。

应用场景众多,应用深度尚不足
金融科技在传统金融领域应用场景和细分赛道众多,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各有优势,竞争与合作并存。但是目前来看,金融科技在各领域的应用尚存不足,不管是投入产出比较低、技术融合不足亦或是监管趋严,均导致金融科技整体的应用深度不够。
未来随着新基建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将推动金融科技发展进入新一阶段,总体来说,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普惠金融和提高科技硬实力是三大发力方向。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科技金融服务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3. 2020金融类行业是不是不行了?

金融行业受实体经济的影响这几年效益不如往年,而且随着银行家数的增多,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银行从业人员工资也不如从前了。

2020金融类行业是不是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