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家校共育

2024-05-15

1. 谈谈家校共育

昨天下午刘习洪老师和今天上午全艺老师的讲座都提到了家校共育。对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学校,更离不开家庭,家庭教育是个体教育,学校教育是群体教育,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一、家庭教育是基础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没错,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一个孩子性格、品行的形成,自尊心、自信心的建立,道德修养的培养,都离不开父母。父母要教育孩子懂礼貌有教养,不宠溺孩子,培养乐于助人的性格、尊老爱幼的品德,更要培养学生掌握生活技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责任感、使命感、独立能力、吃苦耐劳、不计较。养宠物,让孩子感受生命,尊重生命。
  
 生活即教育,教育也离不开生活。好的家庭教育给学校输送品行兼优的优质学生,坏的家庭教育则给学校输送品行皆差的劣质学生;学校教育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优劣,家庭教育跟不上,学校教育再努力也是枉然。
  
 二、学校教育是补充
  
 学校的教育是教授知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习道理、行为规范和准则,学校教育是大部分孩子经历时间最长,学习知识最全面,最系统的教育。知识的形成,价值观的建立 ,理想的确立,荣誉感的形成,团队意识的培养等等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孩子从小学,中学,高中一直到大学,从懵懂天真的儿童成长为有知识有礼貌的天之骄子都是与学校教育息息相关的。
  
 三、家校合作是双赢
  
 家长对老师放心,老师对家长信任,这是最好的家校关系,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孩子成长。
  
 在我几年的教学经历中,当过几年班主任,也接触过很多家长,印象最深刻的是闹过矛盾的几位家长。其中一个是我在学校批评了学生,学生回家告诉了家长,家长一个电话打过来开始质问我,态度极不友好。我这才给家长解释了一遍。反思一下,如果我主动给家长打电话好好沟通说明情况,家长还会质问我吗?所以说,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相辅相成,才能让孩子像一棵树似的茁壮成长,学校教育让这颗树向阳而生,树才枝繁叶茂,家庭教育教这棵树把根深深扎进壤,当狂风暴雨来临时,才能在风雨中屹立不倒。

谈谈家校共育

2. 家校共育有感

         教育是场赴春天的约会,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缺一不可。如果把孩子比作成长的树,那么学校教育就是树上的枝桠,孩子的家庭教育则是根基,根基扎得越深,大树就越发的枝繁叶茂。一撇一捺的人生中看到的都是已发生,也许没有拿到100分,但是考试已经结束,那是不是在这场赴春天的约会中,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更应该让儿童友好,世界更美好。作为新教育实验发起人,理想教育的实践者,朱永新教授带来了新教育的新风潮,无数关于生命,关于帮助和关于成长的故事正在继续。
  
         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在手机上通过回放,观看了朱永新教授在新家庭教育文化节上的讲座。朱教授已是第三次参加文化节,而关于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家教,重视家风的问题,早在2016年就提出了,有着敏锐的政治方向感和学术的方向感。在做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一步步走来,同行者更多了,跑步的声音更响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家庭,关注家庭教育。中国的家庭,中国的家庭教育更有希望了。
  
          朱教授说新教育自2000年发起,一直很重视两个问题,一是阅读。是的,一个人的精神发育是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阅读是奠定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基础。一个个体也好,一个社会也好,一个民族也好,一个国家也好,如果没有阅读,他就没有精神的力量,阅读的高度决定精神的高度。
  
         不仅要好读书,而且要读好书,以前是开卷有益,现在是择书有益。以前的书籍是经过大浪淘沙留下的经典,现在的出版业如此发达,每年几十万总的新书,鱼龙混杂。作为一个父母,作为一个教师,或者做一个孩子,要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书很重要。为此,新教育研究院已经研究整理出幼儿、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父母、教师、公务员、企业家九大人群适合读的基础书目。每个人群推荐100种书,构建了900种的基础数目来帮助读好书。一个国家和国家,一个民族和民族,它竞争力取决于精神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从哪里来?阅读是最直接、最廉价、最有效的途径。
  
         目前朱教授正在做另一个书目——中国中小学学科阅读书目。每个学科,比如化学、物理、围棋等,总是有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要想走进学科,需要进行专业学科阅读。再有两到三年就可以全面完成。接下来朱教授还要做一个研究书目,中小学现在已经提出研究性问题,做研究性学习。比如要想研究天文,研究宇航,研究农业,怎么走近它,了解它,需要有一些研究书目。做一个研究书目,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人做的事,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事情,通过这些解决“读什么”的问题。
  
         关于“怎么读”,新教育做了很多的探索。就像我们平常做的晨诵,午读,暮省。“晨诵”,新的儿童生活方式,每天早晨用一首诗歌来开启新的一天,这是多么的美好。“午读”,每天中午一起读经典,班级共读,师生共读。“目省”,晚上反省自己一天的生活,写日记记录自己一天的生活。这样一种美好的教育方式。还有读书摘记卡,读书记录卡,读写绘等等,都可以帮助提高阅读的积累和阅读的深度。同时我校各实验班级还开展有读书交流会,分享师生共读书目的读书感受,师生形成共同密码。学生们勇于展现自我,培养了自信心;老师答疑解惑,重点引领。师生在读书交流会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还有的班级通过课本剧活动,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增加同学们的社会阅历和实践能力以及自己的一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课外生活,增加了学习兴趣,效果也非常的好。
  
         除了阅读以外,新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家校合育,家庭教育。随着教育的推进会发现,如果没有家庭的卷入,教育孤军奋战,是事倍而功半;有了家庭的卷入,父母的重视,我们整个的教育就是事半而功倍。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长久的老师,父母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法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摇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地球的手。”父母才是真正的基础教育,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好的父母不应该把教育孩子看成是枯燥的责任和义务,而是当做自己的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富足,只有能够享受教育的人,才会演绎教育的精彩。想到自己,昨天跟4岁的儿子视频,他正坐在桌边画画,我还没开口,他先说话了:怎么回事,刚才和舅舅视频,现在和爸爸视频?!我说:你怎么这么忙呢,大忙人。儿子说:是啊,我很忙的。忙着上学,忙着做作业,忙着练字,忙着画画。听到这里,感到对儿子很愧疚,这已经九天在校没回家了,他九天的成长错过就不会再回来。还好有他妈妈在家陪伴,家庭教育还不算缺失。放假回家一定要多陪陪孩子,陪陪家人。
  
         童年是人生最关键的阶段。托尔斯泰曾经说:孩子自出生到五岁的这段年龄期内,在他的的智慧,情感,意志和性格诸方面,从周围世界中所摄取的,要比他从五岁到一生终了所摄取的多许多倍。人的性格、思维和语言基础,都在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形成。所以我也是很注重孩子这方面的培养。不过当老师是通过大学学习培训,最终考试通过录取的。当爸爸却没有任何培训,培养孩子也是自行其道,属于“无证驾驶”。都是通过看别人怎么做,结合自己的想法,尽力而为。所以,家庭教育是最薄弱的环节。
  
         还有一个感触就是孩子没上幼儿园和上了幼儿园之后有很大的区别,有很大的进步。没上学之前,整天在家玩,想要教他点什么,又不清楚该从哪里教起,什么适合他现在的年龄段。家里也没有学习的氛围,基本没学到东西。上学之后,慢慢的,越来越有进步,学会背诗了,学会写字了,学会与其他孩子交流了,学会思考问题了。家人再配合学校,晚上陪着他写作业,发视频到微信群中分享,同时观看其他孩子发的视频激励他,进步很大。由此可以体会到家校合作是最有效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地位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最初没有学校,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都在家庭。特别是母亲,不外出劳动,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接着出现了专门照看小孩的场所,慢慢演变为私塾,学校。逐渐把教育责任由家庭转到学校,教育的重心由家庭教育转变为学校教育。很多家庭渐渐的认为教育与我无关,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这种想法存在了很长时间。从上世纪50年代,有些人就认为不对了,发现学校教育有问题,学校教育不像想象中那么重要,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学校,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我之前在网上也看到过有的孩子去学校,在学校里接受父母的教育。朱教授预测未来有可能会出现新的教育形态,比如若干父母,自己组织一个学校来教育孩子,他们认同某一个好的教育理念,然后自己来干。当然更多的是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未来的方向,因为家庭,学校,社会各有各的优势,不可代替,只有把大家的力量调动起来,才能真正产生教育的磁场。
  
         朱教授指出,家校合作共育的内涵有家庭教育指导,学校生活参与,家校互动沟通,社区融合协作。家校合作的的优势是有利于增强家庭的教育功能,促进新型家庭,家教和家风的建设。有利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拓展教育教学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生活幸福完整。有利于师生、亲子和相关参与者共同成长。父母成长,孩子才会跟着成长,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这句话内涵很深,值得我们仔细推敲。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幸福,只有童年幸福,才会成年幸福。父母,老师要与孩子陪伴幸福,共同成长。有些家长说工作忙,没时间陪伴孩子,这都是借口。有时间打麻将,有时间玩手机,却没有时间陪孩子,你把什么当做重要的事情,就有时间去做。同时不要把自己孩子的缺点同别人孩子的优点去比,做其他孩子的陪读生。适当合理的顺着孩子的天性,顺着他的方向发展,你还会发现,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成功的基因,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他所期待的样子。今天我们班苏卓隆家长跟我聊天,他说:“孩子这几次考试成绩都很好,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以前对孩子很严厉,总是批评,自从开完您的家长会后,您说要从心里接受自己的孩子,不管他是否优秀。才明白自己的方法不对,夸奖能使孩子进步,谢谢您。”听到他的话,对我的一种莫大的鼓舞,家长会开的很成功,使家长有改变,使学生有进步。家长思想变了,家庭教育变了,我们的共同的教育提高了。
  
         朱教授在讲座中还提到家国情怀,家和国是连在一起的,是不可分开的。家庭稳定了,社会才会稳定;家庭兴旺了,国才会兴旺。反过来,国家兴旺了,家庭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孩子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一个优秀的孩子,或是一个主动的孩子,他会反过来影响和带动整个家庭建设,会影响父母,影响社会。假如一个家庭里的一个孩子带动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人。每个家庭的孩子都带动六个人,这将会带来多大的社会影响。其实,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
  
         新教育十大行动之首——营造书香校园,十大行动之尾——家校合作共育,首尾相应。在营造书香校园方面,我校先营造书香氛围,在各个走廊图书角摆放图书。本学期先后购买二十个图书架,配备到每个班级和校园中,努力达到随处可见图书架,随手可拿图书读。在这样的书香氛围下,学生变了。以前下课到校园玩耍,现在下课到图书角读书;以前下课在走廊追逐打闹,现在下课到图书角读书;以前下课没事随处走动,现在下课到图书角读书。学校随时随地可见学生们读书的身影。特别是我们班,学校“特殊照顾”,别的班都是一个图书架,我们班是三个图书架,班级图书达八百本左右。这极大提高了我们班学生读书的兴趣与热情,感到骄傲,感到自豪,读书时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在家校合作共育方面,我校每学期都开家长会与家长进行沟通。每个班级都利用微信群,让学生把读书照片或视频发到群里共享。结合新教育每月一事,学生把感恩父母、勤俭节约、植树种花等图片发到群里共享。教师通过家访或是请家长到学校,单独来交流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表现。学生家长很信任学校,信任老师,教师与家长沟通良好,在教育学生上配合默契。
  
         朱教授还分享了家校合作共育的原则:一是目标一致性原则;二是地位平等原则;三是尊重儿童原则;四是机构开放原则;五是方法多样性原则;六是长期坚持原则;七是多方共赢原则;八是跨界协调原则。以及家校合作共育的方法与途径:一是制度建设;二是积极搭建平台;三是共读共写共赏;四是畅通交流渠道;五是共享多方资源;六是榜样示范引领。相信通过坚持这些原则,践行这些方法,我们的家校合作共育会更上一个台阶。
  
         新教育实验认为,没有学生父母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成长。未来社会的健康发展取决于未来一代的精神风貌,良好精神风貌的形成来自教育,而教育内部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中的父母教育。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起着奠基性的,终身性的作用。提高广大父母的家庭教育水平,开展亲子共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学校生活,引领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互补,互相促进,最终实现学校、家庭教育的协调发展。打开校门做教育,我们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进。

3. 家校共育的一点看法

家校共育,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话题,我们现在应该明白一点,家庭应该是孩子的行为习惯的诞生地,学校则应该是行为习惯的矫正地。
  
 其实我们有时候更应该明白一点的,在当今的社会,一切都在焦虑,焦虑的家长,焦虑的老师,焦虑的学生,焦虑的社会,我们往往更看重的是学校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学生学习分数的高低,有了高分数就有了一切,这种错误的观点正在支配的家长的思维,进而支配着家长的行为,拔苗助长教育,催化剂教育,杀鸡取卵的教育层出不穷,这也就导致现在的家校共育有很多时候是流于形式的,家长更多是关注了分数,从而放松对孩子行为品德的教育,从而导致一系列教育悲剧的诞生,因此从这点上来看,家长的教育理念的转变,急需我们这群最小的班主任来帮助。
  
 曾经见过一位这样的家长,由于两口子都在做生意,而疏忽了对孩子的管教,导致孩子的成绩有点差,由于我们是邻居,有很多事她都找我来向他们班主任传话,我说你可以去找他呀,他说王老师太忙了,有事去找也找不到他,再说孩子的成绩也不好,我也不好意思去找老师,感觉可丢人了,或者这样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对于家校共育,我总是在进行‘’三方会谈‘’式办公,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在办公室里,我会和家长,孩子围坐在一起,从聊孩子成长开始,逐步过渡到现在遇到的问题,在谈话中彼此都打开了心结,不经意间就会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案,同时,通过对孩子原生家庭了解,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也就找到了,这样做的好处,最大就是真实,孩子在真实面对家长老师,不会再编出两套话来互相欺骗,同时,老师的针对性的建议在家长那里,也可以真正有效的实行,要不然孩子总不会相信家长的话,因为现在太多的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失去了自信,经常听到这样说话:孩子最听你们老师的话,说一句顶十句。
  
 那就让我们班主任来在家庭中充当隐形的无处不在的家长吧!

家校共育的一点看法

4. 家校共育的具体措施

法律分析:学校促进家校共育四项措施
1.领导牵头,实施有效家访。 学校成立家校共育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班主任具体落实,制定详细的家访计划,明确家访内容、家访形式、家访对象,填写家访台帐。
2.创设活动,家长走进课堂。 开设家长课程,邀请家长担任“食全食美”、“花花草草”等课程辅助的教师。
3.交流经验,举行育儿沙龙。 家委会成立育儿沙龙,分享育儿过程中的苦与乐,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具体对象进行分析。
4.专题讲座,亲子共同聆听。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六条 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第五十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5. 家校共育的优势是什么

学校是育人的主要阵地。随着教育的全面普及,学校在育人方面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一些学校提供全托服务,孩子从早餐到晚餐,从上课到辅导作业,甚至行为习惯的培养,都在学校里就完成了。但是,这是不是就说明,不需要孩子的教育不需要家庭的参与呢?明显不是的,学校在育人方面,具有较好的实操基础和经验,对于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
家庭是育人的重要环境。家庭是什么?家庭是孩子人生的起点,是性格养成最早的地方。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对孩子进行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但当前的家庭教育却被学校、教师卷入知识教育中,知识教育对于家庭而言,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其实家校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真正的家校合作,需要学校尽可能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获得家长对学校管理和发展的认同,也需要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使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
如何实现,家长与老师有效配合?家校共育的整合优势,有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只有家长和学校的不缺位、不错位,疏通家校共育不同步、不合拍的堵点,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取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家长对于学校,要多一分信任和支持,学校对于家长,要明晰配合责任,推动双方和谐发展。

家校共育的优势是什么

6. 家校共育的具体措施

学校促进家校共育四项措施1.领导牵头,实施有效家访。学校成立家校共育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班主任具体落实,制定详细的家访计划,明确家访内容、家访形式、家访对象,填写家访台帐。2.创设活动,家长走进课堂。开设家长课程,邀请家长担任“食全食美”、“花花草草”等课程辅助的教师。3.交流经验,举行育儿沙龙。家委会成立育儿沙龙,分享育儿过程中的苦与乐,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具体对象进行分析。4.专题讲座,亲子共同聆听。

7. 家校共育措施

家校共育措施如下:一、建立系统的家校联系制度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实现家校互动。微信群的作用不是单向的。很多教师发布完周末作业后便“隐身”了,即使家长千呼万唤也不出来。二、家校双方步调一致,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家校通过密切沟通,建立统一的行为规范标准,共同监督学生执行。例如,学校制定规章制度,促使学生养成早起早睡和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又如,网络信息技术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了便利,有些孩子遇到难题时不动脑思考,而是上网搜索答案。对此,很多家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想纠正孩子的坏习惯,教师和家长必须共同监督、一齐发力。

家校共育措施

8. 家校共育这篇文章怎么?

其为家庭提供科学、系统、周到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进一步做好服务和指导工作,为家庭提供科学、系统、周到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人知识和技能,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家庭教育工作队伍,拓展家庭教育服务内容、形式,推动家庭、学校(幼儿园)、社会密切配合,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
按照“儿童为本、家长主体,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创新引领、示范带动,因地制宜、形成特色”的工作思路,点面结合,整体推进,进一步规范家长学校、家委会、家长会及家庭教育服务站等工作,建立完善的家庭教育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和保障机制。

扩展资料:
家校共育工作的相关要求规定:
1、各中小学依据青岛市家校合作促进会《关于推进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通知》(青家促字[2016]8号)要求,成立学校、年级和班级三级家委会,纳入日常管理。
2、幼儿园参照中小学的管理模式,建立符合幼儿园特点的管理模式。区教体局成立家校合作促进会分会、家委会专业委员会,定期组织家委会成员开展相关工作。
3、明确家长委员会职责,发挥家长委员会组织协调作用,探索建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幼儿园)重大事项决策、校(园)内外教育管理的有效模式。
参考资料来源:城阳政务网-关于加强和规范家校共育工作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