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的芝加哥学派

2024-05-16

1. 传播学的芝加哥学派

1. 杜威——老派人物,认为传播的目的在于传播知识。
  
 2. 库利——杜威的学生,重点研究人际传播,比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核心亲属”(又叫首属群体),特别在意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核心亲属就相当于“镜中自我”。 
  
 3. 米德——杜威的朋友,也研究人际传播,按库利的说法,有多少个亲属就该有多少个“镜中自我”,米德讲实际上人都有一个综合考量,估摸出大家的平均期望值,从而形成一个“普遍化的他人”。
  
 4. 帕克——也是杜威的学生,也研究人际传播,赞同库利的观点,认为“首属群体”影响力最大。他第一个研究大众传播,发现媒体可以影响舆论(称作议题设置),因为每条新闻背后都有一群“把关人”。
  
 5. 李普曼——担任过12位美国总统的新闻顾问,所以他对舆论控制非常有经验,写了一本专著就叫《舆论学》。他讲媒体可以将混乱的现实简化成简单的现实,并将其传递给大众,这个过程就叫制造“刻板印象”。政府和媒体利用刻板印象,又可以设置各种政治议题,就是操纵舆论。李普曼认为唯一的解药就是各类专家积极参与传播过程,传播专业知识,对抗刻板印象。

传播学的芝加哥学派

2.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学派

芝加哥传播学派,认为传播是人类关系的本质,远远超出单纯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传播创造和维持社会,探讨大众媒体在一个健全的民主制中的作用。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1 它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繁荣,就那些重要的欧洲理论来说,特别是德国社会学家西梅尔的理论来说,它起到了思想登陆点的作用。2 它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3 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他们攻击对于人类行为的直觉解释,取而代之强调一种观点,即后来被称为符号互动理论的观点。4 芝加哥学派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对传播学的贡献:使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符号互动论;佩恩基金研究。代表人物:G·西梅尔(德国)、约翰·杜威、C·H·库利、W·冯特、G·H·米德,R·E·帕克等。

3.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每次上《传播学概论》我总觉得自己在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发展线,在不同的章节里学习不同的传播知识,产生一些对人类社会新的认识。老师在讲传播学四大奠基人时,推荐课外延展书籍《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由于时间安排不当,一直没能有机会翻看。终于,我在学期末翻开它。
  
 罗杰斯为《传播学史》定性——一种传记式的方法。我其实不太懂这个含义,但在坚持往后阅读的过程中,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理解。传记式以叙事、第三人视角记录各位传播学者的生平、贡献等经历,以平铺直述的方式介绍知识点,是一本知识性极强的传记图书。阅读《传播学史》的过程中,我详细阅读了四大奠基人的部分,因此在此次读书笔记中,我主要从这四个章节回顾、总结。
  
 
  
  
  1. 宣传分析 
  
 拉斯韦尔在将宣传定义为“通过操纵有意义的符号控制集体的态度”。在他看来,宣传本身是不具备好与不好的属性,评判的标准应该在于将宣传使用于什么途径,宣传的内容是否是损害别人的利益,推进自己的事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拉斯韦尔对一战宣传的论述令人读之不安,战争不仅关乎军队,更有关与人民。在二战期间,拉斯韦尔使用定量和数据统计的方法对战争宣传进行分析与研究。
  
  2. 社会传播功能 
  
 拉斯韦尔和其他学者在讨论传播问题时,他们把传播看成一种行动,而非一个过程,是单向有意图的,旨在达到意想的效果。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拉斯韦尔提出了三点关于传播在社会中的功能阐释,分别是监督环境、协调社会、传播文化遗产。大众传播中,媒介的出现促进了传播过程和传播效率的提高。媒介向大众传递信息,同时媒介也监管这整个传播环境,协调社会对于某种环境下的事件的反应,并且促进大众学习和吸收民族、国家优良的文化精神及内涵。
  
  3. 传播模式 
  
 拉斯韦尔在对大众传播研究的过程中提出“5W”传播模式——谁(who)?说什么(say what)?对谁说(whom)?通过什么渠道(channel)?产生什么效果(effet)?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为后人研究大众传播规律和发展时提供了实践支撑。
  
 
  
  
  1. 两级传播-把关人理论 
  
 拉扎斯菲尔德在说服实验中说服妇女使用动物胰脏做食材,并且对妇女家庭使用胰脏情况做对比。在起初尝试使用动物胰脏做食材的妇女会给自己的家人吃这类食物,但是没有接受使用动物胰脏做食材的妇女所在家庭不会吃动物胰脏。拉扎斯菲尔德在这个实验中得出,妇女在接收到食用动物胰脏的信息并传递给家人这个环节中,妇女起到把关人的作用。妇女接收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二次传递。整个信息传播过程中,分别涉及到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而在媒介发展滞后的时段,人际传播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容小视的。
  
  2. 舆论领袖\意见领袖 
  
 舆论领袖通常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为他人提供意见、信息、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是大众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中介或过滤环节。在拉扎斯菲尔德说服实验中劝服妇女食用动物胰脏的过程中,妇女之间讨论,其中一位妇女首先尝试,并对其他妇女提供信息和感受,从而引导其他妇女使用动物胰脏做食材。
  
  3. 调查方法论 
  
 拉扎斯菲尔德跨越几个学科研究,认为自己总是一个移民。在大众传播过程分析中,他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使用大量数据分析、论证实验结果,推倒理论。测度、焦点小组访谈以及三角策略都使用在他说服实验中。
  
 
  
  
  1. 场论 
  
 场论是勒温在研究群体动力学时,对某群体所处环境进行分析时提出。场论是研究处于他或她的“场”中的个体,因为事件是由个体的当下环境中的各种力量决定的。“场”可以是个人行为的私人环境,或是围绕这个个体的社会环境。
  
  2. 群体动力学 
  
 群体动力学试图通过对群里现象的动态分析发现其一般规律的理论。勒温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个性特征和场相互作用的结果。简单说是群体动力学是在群体中,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和他单独处的环境下时不同的,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
  
 
  
  
  1. 说服实验——个人态度转变研究 
  
 霍夫兰在二战期间,担任美国陆军心理部实验室主任,为了保证士兵在上场前有激情和热血,在战争前通常会采用军内教育电影提高士气。基于士兵在上战争前后的士气转变,主要是对个体进行劝服,霍夫兰在研究“关于传播和态度转变的耶鲁项目”中对此作了详细的实验和论证。
  
  2. 恐惧呼吁 
  
 狂躁的恐惧不会加深个体态度的转变,相反温和的恐惧更能获得个人态度转变。积极参与实验、传播活动的人也被认为是更容易说服的对象,因此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对于个体的劝服,使用恐惧刺激应该把握住度,保持在一个松弛的状态下,促进个体的态度转变。
  
 
  
  
  1. 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 
  
 枪弹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
  
 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传播学者们对于传者、受者、媒介、信息之间的关系看法总是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有所改变。拉扎斯菲尔德在“枪弹论”不适用于大众传播过程后,提出“两级传播”,后面归纳为“有限效果论”,拉扎斯菲尔德认为受众和信息之间的关系不再是“靶式”接受,在传统媒体时代下,受众对于信息有了一些反馈,虽然不是很多,但足够推翻“枪弹论”。而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下,传受者的关系更密切,此时卡茨针对实际情况,提出适度效果论。
  
  2. 拉斯韦尔社会传播功能 
  
 正面功能、负面功能、基本功能
  
 拉斯韦尔在社会功能中提到的三功能是正面积极的传播功能,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传播效果不仅能给公众带来好的影响,部分传播效果也对公众造成一定的消极作用。在拉斯韦尔提出三功能说(环境监视、联系社会、传承文化)后,美国学者赖特提出四功能说(环境监测、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
  
 大众传播中的负面功能以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为代表,提出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功能以及消极作用的“麻醉功能”。
  
 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有三点:消除不确定、建立熟悉感、提醒作用。
  
  1. 巩固积累 
  
 在学期末看《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巩固和理解知识点。上课时老师对重点知识进行案例补充,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但随着学习进度的推进,学习知识点的积累,不梳理很难把这些点串联在一起。这本书给我一个串联知识点的机会,同时也让我扩充了一些新知识。
  
  2. 温故知新 
  
 学习是一件长期的事情,除了不断学习新鲜知识之外,回头温故也很重要。大学的学科基本都是一学期一门新课,作为学生来说,几乎都有些陷入对知识的追求和高分渴望的漩涡之中。但在兴趣驱使下,我更愿意学一些自己喜欢的知识,在理解和探索中获得新的成长。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4. 为什么传播学研究要回到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詹姆斯·凯瑞的建构,本文认为,凯瑞之所以要提倡回到芝加哥学派与凯瑞和芝加哥学派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有关,而凯瑞之所以能够回到芝加哥学派,在于凯瑞与芝加哥学派在讨论大众媒体时,所采用的逻辑起点是一致的,即在“社会是如何可能的”问题上,均认为社会是在传播中维系和存在的。凯瑞为解决美国当下的时代困境,提倡回到芝加哥学派,对于中国现在的传播研究亦有启示。
【关键词】詹姆斯?凯瑞;芝加哥学派;大众传播
	芝加哥学派乃是出于美国学者詹姆斯·凯瑞(James Carey)的建构,现在看来,这一点似已无疑义。如今,芝加哥学派已经是传播学研究的一大热点。①讨论清楚凯瑞为什么要回到芝加哥学派,以及为什么能够回到芝加哥学派,对于我们分析凯瑞与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是具有助益的。本文将以凯瑞集中讨论芝加哥学派的The Chicago School and the History of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以下简称The Chicago School)一文为中心,试图对这两个问题展开解答。
美国大众媒介研究的问题:偏离对现代性的批判反思立场
	凯瑞从美国大众媒介史研究切入,认为现有的美国大众媒介史虽然包括一些真理,但是更多的是误导。联系到在《文化与传播》中,凯瑞已经论证了在美国传播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传播的“传递观”。那么,以The Chicago School一文所见,美国大众传播研究,基本是传播“传递观”的历史。凯瑞称这种美国传播研究史是标准历史(standard history),它是一种“误导”,最大的问题是,“取消至少说是偏离了对于现代自由资本主义民主的批判”[1]18。凯瑞表面上批评的是传播的“传递观”写就的大众传媒史,实际上批判的是传播的“传递观”。
	那么,凯瑞实际的主张就是,大众传媒研究应当加入“对现代自由资本主义民主的批判”中。凯瑞认为,大众媒介是大众社会形成的最重要的事件,这一社会中尽管伴随着交通和传播手段的进步,人们联系得更紧密,但实际上整个社会却断裂、流动和碎片化了。波德莱尔从其置身的19世纪的生活的特征来定义现代性,认为“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碎片化的现代生活与整体性的传统生活发生断裂,也就是称之为现代性的地方。[2]4
	The Chicago School一文中对现代性进行反思的大众社会理论的总体取向是,认为“现代性的各种力量——技术,经济,文学,大众民主,共同腐蚀了各种确保社会稳定和理性的政治文化的防护性标准和保护伞”[1]19。凯瑞对实证研究的不满,恰在于其偏离了对现代性的批判反思立场:“长久以来滥用基本的交往过程,将其服务于政治、交换以及治疗,我们正在为此付出代价。”[3]凯瑞具体展开了以效果研究为主的大众媒介研究史:一战以后的强效果理论缺乏经验和理论的支撑,解释流于表面;之后大众传播研究转向有限效果理论,凯瑞不无讽刺地指出其主要的工作就在于精细化操作概念,研究结果显示媒介本身并不是什么社会问题,它与民主和平等是一致的力量。这样,媒介研究的对象就从社会转向了个体,由政治和自由的议题转向了心理学和认识论。这种大众传媒研究的转向由李普曼的《公共舆论》予以完成,最大的后果在于,“取消至少是偏离了大众社会理论对于自由资本主义民主的批判”。
	既然对于大众媒介研究不满,凯瑞就提出两大传统来重新思考大众媒介的历史:洛克的功利主义和自由功利主义。总结起来,无论是洛克的功利主义还是自由功利主义,无一例外都是从政治和自由的角度来观察媒介,前者强调自由和公众,后者强调个体。进而,凯瑞提出在美国,只有杜威、米德和库利等人才回应了19世纪的这两大传统,“在那种回应中,形成了最为特别和最为有用的传播的视角和美国大众传播媒介的传统”[1]24。接下来的问题是,重新思考大众媒介的历史为何需要重提功利主义的政治和自由视角?

5. 为什么传播学研究要回到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认为传播是人类关系的本质,远远超出单纯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传播创造和维持社会,探讨大众媒体在一个健全的民主制中的作用.  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1 它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繁荣,就那些重要的欧洲理论来说,特别是德国社会学家西梅尔的理论来说,它起到了思想登陆点的作用.2 它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3 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他们攻击对于人类行为的直觉解释,取而代之强调一种观点,即后来被称为符号互动理论的观点.4 芝加哥学派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对传播学的贡献:使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符号互动论;佩恩基金研究.
代表人物:G·西梅尔(德国),C·H·库利,J·杜威,W·冯特,G·H·米德,R·E·帕克

为什么传播学研究要回到芝加哥学派

6. 传播学经验学派的介绍

传播学经验学派主要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经验学派研究的特点是:对现行社会体制是否合理并不关心,而是维护与改进现存社会体制及其功能。他们把社会视为一个能够自我调节和平衡的有机生物体。经验学派在方法上坚持经验性的实证研究立场,在方向上坚持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在指导思想上则坚持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主要代表学者有拉斯维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克拉帕,施拉姆等。

7. 传播学经验学派的起源

传播学经验学派的思想发轫于20世纪初期,且作为一个学术流派成熟于20世纪的40-50年代,一旦形成后就“主宰西方学术将近三十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经验学派本身所依赖的这种理论视角并不是独创,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那样,传播学经验学派是各种学科杂糅之后的产物。具体来说,传播学所使用的是以社会学和心理学为主的学科已搭建好的理论视野,以此为基础,经验学派要作的只是运用这个视角和早已准备好的工具来解释在传播领域内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形成具体的理论。总之,传播学经验学派是踩在心理学和社会学、政治学等其它学科的肩膀上顺势而生的,有了其它学科的铺垫,才最终成就了它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价值。

传播学经验学派的起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