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经济为什么那么发达?

2024-05-15

1. 日本的经济为什么那么发达?

1 良好的国民素质 2 美国的扶植 3 朝鲜战争的刺激 4 国民的奉献精神 5 重视科学技术 和教育 6 非军事化 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经济领域 7 一战时对别国的掠夺 8 日本战后积极鼓励民间国民到发达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大幅加强了自己的生产力。

日本在二战以后,美国根本就是全力扶植日本的经济建设。理由很简单,因为日本所处的地方,离中国和苏联(当时美国最在意的两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很近,既然蒋介石打输了内战逃到台湾,那么美国在亚洲的扶植对象就只有选择日本了。因此,日本在战后,得到了美国诸多帮助,经济可以飞速发展,直到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体。但是,日本能爬到这个位置,除了外界因素以外,内在原因才是根本。要知道在二战以前,日本的经济就已经很强大了,不然怎么去发动战争?
所以,第一日本在战后有基础,就算工业设施,厂房都被毁了,人才还有,先进的理念还在,也就是所谓的软件实力,加上美国提供的硬件,自然恢复经济不成问题。而后能不断进步直到广场协议以前,日本经济的腾飞,离不开他们自身的一些特点,比如能吃苦,做事认真,虚心学习,热爱创新,职业,有危机感,目光远大(后两点尤为重要,从政府到大财团,都有着完备的建设计划和目标,以及持续性的执行能力。之所以日本能出这么多世界500强,而中国没有,决定性的差距就是意识观念上的差距和连贯性)当然不可否认,中国的经济受到文革打击中断10年,但是如果相比较的话,二战后日本政府投入在经济建设上的精力要远远大过当时的中国政府,这种差距是全方位的,也是经验上的差距。
总之,一个小小的岛国经济能如此发达的原因是很多的,客观因素当然不可避免,至少在二战以后,因为冷战的原因,中国当时的经济发展出了文革以外,还受到很多西方国家的限制。但是,内在的差距,仍然不能避开。。

日本的经济为什么那么发达?

2. 战后日本的经济为什么比中国发展快?

首先,日本的经济在战前就比中国要发展得多.

而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後,日本基本上处於长时间的和平,
加上日本举国发展经济,配合原本就有的高教育水准人民与工业基础,
因此很快再度挤身世界经济强权之林.

反观中国,抗战结束後马上进入内战状态.
内战结束之後,中国大陆被意识形态所影响,
把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搞政治,
真正把精神拿来发展经济也不过就是近三十年来的事情,
因此经济发展不要说比不上日本,
比起台湾,南韩这些亚洲四小龙都还要差上一截.                  

3. 日本的经济为什么那么发达?

1 良好的国民素质 2 美国的扶植 3 朝鲜战争的刺激 4 国民的奉献精神 5 重视科学技术 和教育 6 非军事化 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经济领域 7 一战时对别国的掠夺 8 日本战后积极鼓励民间国民到发达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大幅加强了自己的生产力。

日本在二战以后,美国根本就是全力扶植日本的经济建设。理由很简单,因为日本所处的地方,离中国和苏联(当时美国最在意的两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很近,既然蒋介石打输了内战逃到台湾,那么美国在亚洲的扶植对象就只有选择日本了。因此,日本在战后,得到了美国诸多帮助,经济可以飞速发展,直到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体。但是,日本能爬到这个位置,除了外界因素以外,内在原因才是根本。要知道在二战以前,日本的经济就已经很强大了,不然怎么去发动战争?
所以,第一日本在战后有基础,就算工业设施,厂房都被毁了,人才还有,先进的理念还在,也就是所谓的软件实力,加上美国提供的硬件,自然恢复经济不成问题。而后能不断进步直到广场协议以前,日本经济的腾飞,离不开他们自身的一些特点,比如能吃苦,做事认真,虚心学习,热爱创新,职业,有危机感,目光远大(后两点尤为重要,从政府到大财团,都有着完备的建设计划和目标,以及持续性的执行能力。之所以日本能出这么多世界500强,而中国没有,决定性的差距就是意识观念上的差距和连贯性)当然不可否认,中国的经济受到文革打击中断10年,但是如果相比较的话,二战后日本政府投入在经济建设上的精力要远远大过当时的中国政府,这种差距是全方位的,也是经验上的差距。
总之,一个小小的岛国经济能如此发达的原因是很多的,客观因素当然不可避免,至少在二战以后,因为冷战的原因,中国当时的经济发展出了文革以外,还受到很多西方国家的限制。但是,内在的差距,仍然不能避开。。

日本的经济为什么那么发达?

4. 谁能具体告诉我 日本高度经济给日本带来的影响 急用..诚谢...

你说的高度经济是“泡沫经济”吗?如果是,下面的可能有用
 
 日本 经济 在战后飞速 发展 ,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然而,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日本出现了被称为“泡沫经济”的经济过热现象,随着经济“泡沫”的破灭,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严重经济萧条,是什么造成了这次危机?“泡沫经济”的产生和破灭,对日本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这一事件对同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我国,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值得思考。 
  【关键词】 日本经济泡沫经济赶超战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飞速增长,1960 —1990 年间的日本经济增长是全世界最快的,30 年里日本的国民收入增长了3 倍,而当时美国经济则饱受滞胀的困扰。日本在完成赶超欧美的目标后,在80 年代末出现的泡沫经济,以及90 年代初这种泡沫经济的崩溃并发生内生型的 金融 危机,一批金融机构和大型 企业 纷纷倒闭,日本政府采取的持续多年的经济刺激计划收效甚微,在20 世纪的最后十年里,经济一直处于低速徘徊之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经济在90 年代高速增长,产生巨大的反差。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何在?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发展和破灭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首先,让我们对这次“泡沫经济”发生的背景和过程作简单了解。 
  一、 “泡沫经济”发生的背景及过程 
  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越南战争,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发展,美元严重外流,带来美国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美国黄金储备大量减少,美元陷入危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开始崩溃。而此时,日本的对外贸易摩擦加剧。特别是美国对日本贸易,在1965年转为逆差之后,1971年美国的贸易赤字猛增至35.6亿美元,1972年又增至41.6亿。由于美元危机后日本的大量出口遭到非议,国际社会在1973年3月承认浮动汇率制的同时,也要求日元升值。此后,由于世界性通货膨胀愈演愈烈,加之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为日后的萧条埋下了祸根。1985年五国财政部长会议以后,日元大幅度升值,在1985年9月至1988年11月的3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从1美元兑换230日元上升到1美元兑换121日元。 
  上世纪80 年代中期,日元经历了一次迅速升值过程。日元的升值推高了股票市场,而且日本推行了金融自由化政策,使得社会公众坚信东京有望成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世界各地的银行、证券公司蜂拥而至,东京迅速暴露出地产发展滞后问题,出现了影响深远的“土地神话”,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价格急剧上升,银行也给股票和房地产投资者提供了大量优惠贷款。由于金融资产快速膨胀,财富效应发生作用,社会经济出现空前的繁荣和异常的景气。这就是着名的“泡沫经济”。 
  一度的经济过热引起了日本政府的担心,政府开始采取行政手段对土地投机加以压制;另一方面,日本银行也担心波斯湾战争引起通货膨胀,于1989 年至1990 年连续5 次调高再贴现率,使贴现率水平达到6%,对证券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股价地价双双大幅滑落,“泡沫经济”于是破灭。 
  二、 “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 
  “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日本的巨额经常贸易顺差的积累,带来了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为了调整美日货币间的比例关系、支持美元提高比值,日本政府采取了金融缓和政策。宽松的货币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间企业的设备投资,但由于内需并不活跃,也就限制了设备投资的数量。结果,企业家们把流动资金转而投向股票和土地买卖。 
  2.消费者心理发生了变化。日元升值带来实际购买力的增加,加之上述政府还利改革的推行,使消费者感到消费能力的无形增长,而带来的则是更大的、超过增长量的消费。这一阶段,消费“贵族化”的倾向十分明显。 
  3.在供给方面,由于从韩国、 台湾 等进口了大量廉价的钢材、水泥、生活资料等商品,保持了工资和物价的稳定,使通货膨胀危险意识被消除了。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使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发展前景过于乐观,并忽视了潜在的通货膨胀危险。导致“泡沫经济”不可避免的发生,并由此产生了持续长达十年之久的萧条。 
  三、“泡沫经济”破灭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影响 
  “泡沫经济”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自其破灭后,日本就陷入了长达十年之久的萧条之中,被称为“失去的十年”(比尔•巴威尔、贝利萨利奥斯•卡托拉斯,1998)。日本政府曾8次推出大型刺激经济回升对策,共拿出1 068 000亿日元的巨额资金,都未见明显成效。1992 至1994 连续三个年度出现经济零增长,1997 和1998 连续两个年度出现战后最糟的负增长(分别为- 0. 1% 和- 1. 9% )。进入本世纪以后,经济虽逐渐走出萧条,但此前遗留的一系列问题,仍然使得日本经济裹足不前。“泡沫经济”的破灭使日本企业生产能力过剩,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企业经营陷入窘境;使金融机构背负巨额不良债权;使股票市场一蹶不振,日元大幅度贬值,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四、 结论和对我国改革 发展 的启示 
  综上所述,日本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泡沫 经济 ”的破灭,是造成日本之后近十年的经济萧条的主要原因。它的出现,使得生产领域出现生产能力过剩,设备投资不足;而在 金融 领域,造成了银行不良资产激增,银行被迫采取“惜贷”策略,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萧条;同时,“泡沫经济”还造成政府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并导致一些财政和货币政策失灵,最终造成经济长时间处于低迷状态,难以在短期内复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日本一衣带水的邻邦,上述经验对我国的改革和发展,也有值得借鉴之处。那就是:要十分注重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赶超后”现象。 
  日本在战后实现了令世界注目的高速经济增长。从1955年到1973年将近20年期间,平均年增长率持续保持在10%以上。1973年,日本实际GNP达到1946年的11倍,达到战前水平(1934~1936)的7.7倍。这主要应该归功于日本政府实施的“赶超战略”,即后起国家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加强政府对宏观经济的控制和引导,以欧美发达国家为目标加速经济发展,并最终将其“赶超”的一种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为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立下汗马功劳,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掩盖了国民经济结构的不合理,隐藏了 企业 制度,金融制度中的诸多弊端,并使国家内部从政府,企业,再到个人,对于经济前景盲目乐观,对业已存在的风险麻痹大意,使得在“赶超”的目标得以实现后,国民经济失去前进的方向,产生了盲目倾向,而此前积累的问题又一一暴露,加上各经济主体缺乏必要的警惕,使“泡沫经济”以及随之而来的长期萧条,成为必然。这种现象,被一些学者称为“赶超后”现象。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同样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而在这一时期,切不可为了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或者经济指标的位次,而出现“短视”行为,以牺牲经济结构的稳定性为代价换取高增长。务必应当踏踏实实的解决好现有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将国民经济纳入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上来。 
   参考 文献 : 
  田中景,池元吉.日本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及其前景.世界经济.2000,8. 
  徐平,金明善.“赶超后”现象:对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原因的另一种解释.世界经济与 政治 .2004,1. 
  左凯,魏景赋.日本经济衰退原因的深层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 论坛 ,2003,3. 
  商庆军.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的产业结构调整. 现代 日本经济,2006,1. 
  魏浩.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及其启示.日本研究,2003,2.

5. 日本乃当今亚洲经济第一强国,难道日本的经济实力将一直延续下去?请教高人谈谈未来日本经济发展潜力如何

我给你个数据吧,进入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在未来2年,如果不出意外中国的经济增长势头仍将以9—10%的速度增长。
中国在今年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贸易国。而日本在今年对中国的出口降到底3位,排在美、欧之后。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日本的经济将没有太大的气色。
至于楼主说日本的经济实力是否会延续?其实,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还是很强的,从它斥资500亿美元部署“爱国者—3”防御导弹就可见一斑。
对于它的发展潜力,因为国内出现“少子化”的趋势,市场萎缩。所以,日本未来是瞄准中国大陆这个巨大的海外市场,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班车。但是,随着日本的技术优势因中国对本国科技投入的增加和发展,已经没有明确的优势,前途渺茫!

日本乃当今亚洲经济第一强国,难道日本的经济实力将一直延续下去?请教高人谈谈未来日本经济发展潜力如何

6. 日本经济成败对中国有何启发

日本历史上的经济奇迹告诉中国,在进行科技革命时一定要抓住先机并且要制定相应的经济对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也许成功就在一夜之间。
示之一: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技术立国”。战后初期的日本几乎进入“石器时代”,民生凋敝,物资极度匮乏。但在二十年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人力资本的积累,靠的就是“技术立国”这四个字。日本政府注意到,要使国家经济迅速恢复,跻身强国之列,必须集中全国的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派有泽广巳在主持“日本复兴计划”过程中,推行“倾斜生产方式”,不计收益得失,将有限的物质资源集中投入在煤炭、钢铁、电力、化工四大重工行业,严格限制轻工业发展,部分轻工业由于无法从内循环的重工业体系获得资源而被迫停产。...由于重工业在初级发展阶段具有内循环的特点,很少提供最终产品,自然也就没有利润,日本政府用发行货币的方式弥补帐面亏空,现金、存款、国债都在剧烈的通货膨胀中化为废纸,日本上层与人民同甘共苦,绝不先富。...战败虽然使日本丧失了无法估量的社会财富,但人才犹在,希望犹在。大和战舰虽然沉没,但曾经建造了大和战舰的大量熟练技术工人,钢铁、航空、机械、电子、光学、化学等各门类的技术及技术人才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物质财富可以被摧毁,但近百年工业化历程积攒的人力资源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剥夺的。
 
启示之二: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吉田茂是日本战后最负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写就《激荡的百年史》,...说日本民族具有一种止于至善的专业精神。除非不做,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历经明治维新和战后经济奇迹,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之主因。管理大师德鲁克说,战后日本经济起飞有三位导师。第一位导师是道奇,道奇计划之道奇也,他教导日本人要发展经济,首先是稳定货币金融,将日元与美元汇率固定于360日元,即道奇之杰作。“这个汇率出台后,日本便以这个汇率作为日本经济活动的中心。这一汇率稳定了日本的经济,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日本的出口,复兴了日本经济。”(吉田茂语)第二位导师是戴明,全面质量管理之父也。德鲁克说,质量管理是美国人发明的,但完美运用、臻于化境的却是日本人。第三位导师就是德鲁克自己。他教会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战略和实施目标管理。德鲁克对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七十岁时被荣聘为东京大学研究日本艺术文化的教授,引以为傲。德鲁克与吉田茂英雄所见略同。二师皆以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处,便是那种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专业精神。...“

7. 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

一、管理制度是根本
日本二战后学习美国的生产管理方式,但是做了自己的创新。
1、品质管理方面:
把美国的精英主义品质管理改造成了大众主义质量管理,也就是从SQC(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变成了TQC(total quality control)强调了全员参加。推广了ZD运动,也就是零缺陷运动。归功于美国的Deming和石川馨。然后著名的大野耐一创立了丰田生产模式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也就是精益生产方式,要点就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合理规划减少时间人力和材料浪费,对产品品质实施彻底的管理。
在制造中,做到无余量采购和加工,消除了二次加工,大大缩短了装配时间。(这当然增加了犯错成本,后面会解释)精密控制,比如安全系数(=1时产品正好能承受计算的应力,寿命等其他属性),通常会定的比较小,大大节约了材料成本等等;对担当的细致划分,各环节的责任划分到个人和小组,造成了明确的任责制度。以及严谨的态度(只有德国人能与之媲美),完善的法律条款。
2、组织创新方面:
形成了主力银行和交叉持股的金融体制,银行与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与英美的stock-holder不同,日本是stake-holder,这样给日本企业创造出极端稳定的环境,只要一心一意拓展市场份额,推出新产品就好了,不需要为了投资收益率进行裁员。企业与企业之间也注重长期交易,日语中有个词语叫“下请け”,就是大工厂把生产制造转包给小工厂,这种转包关系十分稳固。
企业内部也注重bottom-up,就是注重“现场”工人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发挥他们个人的能力,注重培养现场工人的技术水平。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对比美国的福特生产模式可以发现,福特主要是靠高度的标准化,是对物的管理,但是日本的制造业更多的是靠对人的管理实现的。
3、日本制造业的关键还是靠上述列举的制度的变革,是这些制度塑造了战后的日本社会风气,即“在一个稳定的生产条件下兢兢业业生产优良品质的产品”,然后是这种风气塑造了日本人的严谨刻板的品格,是这些人在企业、或制造业第一线,改变并塑造了日本制造业的性格。 这些制度建设是发生在二战后的,虽然新鲜了点,也算是“历史渊源”吧。
4、这并不是因为日本人天生就很勤勉,就有某种认真的民族性格。相反在很多明治时期的在日外国人的记叙中,说日本人懒散,无纪律的记录大量存在。民族性格是个捉摸不定的东西,但是可以被制度所改变。 如果一个制度是尊重每个人,追求社会稳定,并提倡在生产上一丝不苟,就很少有人会去偷工减料,会做出昙花一现用了就扔,且粗陋难用的产品。
相反如果一个制度推崇弱肉强食,追求不择手段地发财赚钱,就会有人无视社会基本道德,不断刷新下限。一言蔽之,不是我们的制造业行不行的问题,而是要不要好的制度的问题。

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

8. 后日本经济仅十年就实现腾飞,为啥忽视了这个因素?

提及日本发展,很多人惊叹于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恢复并实现腾飞。众所周知,二战期间日本在大肆侵略的同时,国内经济也受到重创。日本战败前夕,国内工厂大多面临原料供应不济的困境,产量不及平时的40%,其经济已无法维持国计民生。用当时日本财政官员的话说,如果再熬一个冬天,“国内只会剩下两种人—死人和濒死的人。即便是投降后的第一年,日本主要生产指标也大大低于战前水平,工业技术水平比美国落后了30年。战后日本经济似乎进入了油尽灯枯的境地。


然而,这仅仅是个不好的开头,没多久日本很快进入了经济恢复期,并仅仅用了十年时间,就步入了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腾飞。
大家都知道,战争容易重建难。战后日本为何如此之快地就实现了经济腾飞呢?


普遍的观点认为,战后日本经济快速恢复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战后日本进行了农地、解散财阀及禁止独占、劳动民主化等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落后因素。二是美国的扶植。美国出于战略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扶持日本经济。特别是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对日本进行了战争特需采购,日本工业出口由此得以发迹,并很快就呈现出了“朝鲜战争特需景气”。三是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四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积极培养人才。


上述原因虽然不可或缺,但还有一个因素至关重要,也容易被忽视,那就是日本侵略战争本身。换言之,日本通过侵略战争完成了一定的积累,这种积累为日本战后恢复奠定了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日本通过战争完成了积累。二战期间,日本不仅在中国抢夺财富,还将侵略触角拓展至整个东亚、南亚地区。期间,大量的资源、产品、珍宝以及无数的历史文物与艺术品被运回日本。这些东西到底有多少?恐怕连日本人也难以说的清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二战期间日本本国的财富非但没有消耗,反而大幅增长。一项统计表明,1937年到1944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GDP)从67亿美金增长到175亿美金,几乎翻了三番。
二是日本在战争期间积累了大量的人才。日本向来注重工科技术人才的培养。二战期间,更是对工科技术人才选择性的保护起来。不同于文科生和没有文化素质的人员要到前线作战,数以万计的工科生及专业技术人才则留存国内,为战后日本经济复苏保存了实力。


三是日本没有过多的进行战后赔款。战败后,日本理应进行54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而实际上日本前后一共支付了22.3亿美元,仅菲律宾和印尼分得大头,中国、美国、英国都放弃了日本的战争赔款。对日本而言,这种处理无疑宽大的。事后证明,赔款并没有过多地拖累日本经济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