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谁酒量最大

2024-05-13

1. 中国历史上谁酒量最大

勾兑师肯定不对 他们要保护自己的舌头,不能大量饮酒和食用辛辣的食物,所以不可能大量喝酒的。

 中国人有空的时候,就总在琢磨谁是中国酒量最大的人。宋人赵崇绚在其作品《续鸡肋》里做了一个统计,并得出结论,中国历史上酒量最大的人是汉宣帝时期的丞相、大法官于定国,说他饮酒可至数石而不乱。其他高手还有汉朝的大儒郑康成可饮一斛,汉朝的卢植是一石的酒量,魏晋刘伶的酒量是一石五斗……�

    一石是多少?按照通常说法是100斤,不过各个朝代的量具大小是不一样的,根据科学家沈括的换算,汉朝的一石相当于宋朝的32斤。古人说的“数”是指3以上的数字,也就是说,这位酒冠军的酒量,大约等于100斤酒。后来,许多人的著作也都首推大法官于定国为中国酒冠军。�

    另一位能与于定国比一下酒量的名人,是大名鼎鼎的孔夫子。“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这是一个在中国流传甚远的话题。孔子一生崇尚中庸,自己曾说过“不为酒困”,也就是并不沉迷喝酒,百觚折算下来也有上百斤,但不仅孔融相信,2000多年来许多文人对此深信不疑,东晋著名的炼丹道人葛洪说:“嗜酒无量,仲尼之能也。”�

    在三国时期吴国的最后一位君主,也就是孙权的孙子孙皓,自诩酒量无双,得意洋洋地问大臣:“我的酒量谁可比?”张尚想拍一下马屁,就说:“陛下有百觚之量。”不料孙皓听了并不高兴:“你不知道孔子没有做过皇帝吗,竟然拿我和他比。”孙皓当政后期性格暴虐,大杀群臣,这个张尚因为马屁拍不到位,竟然也被杀了。�

    孔夫子善饮,也许是因为其力大,列子曾说他:“力大,但是不喜欢宣扬自己的这个优点。”但更有可能是因为他所喝的酒几乎不含酒精。春秋战国时期的酒,酒精度还没有现在的啤酒高,鲁国的酒更是淡得出名,所谓“鲁酒薄而邯郸围”。�

    竹林七贤的出现,使酒成了“风骨”的代言词,以酒为隐,全其节而保其身,被领为真名士自风流,作《酒德颂》,留下一醉三年的传说,刘伶可谓中国第一专职酒徒。�

    而到了盛世唐朝,喝酒更是一大乐事,杜甫作《饮中八仙歌》,一网打尽了李白、贺知章、张旭等8位当时名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很难想象这是深沉的老杜的诗。明末一位叫黄九烟的人,写了一首《楚州酒人歌》,把中国历史上的酒徒分了三六九等:以尧舜为酒帝,羲农为酒皇,淳于为酒伯,仲尼为酒王,陶潜、李白坐两庑,糟粕弟子蹲门旁。�

   宋朝以后,中国人的喝酒能力突然下降了,著名的酒徒苏东坡说自己只有3荷叶杯的酒量,这也许是因为酒的蒸馏技术在这个时代己经开始被发明出来。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蒸馏器是金代的,也就是说,从这时候起,中国有白酒了,从此以后的诗篇中,就再也没有出现“千钟不醉”的豪情,于定国的纪录再也没法打破。说起来,堪称遗憾。


这个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我个人还知道前五粮液酒厂的老厂长是一天7斤五粮液的,现任茅台厂长号称已经喝了1吨半的茅台

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历史上谁酒量最大

2. 历史上谁的酒量最大?

在中国古代,一般武将酒量都很好,要说酒量最好的人,那应该是武松了吧,武松是北宋人,户籍是河北邢台清河县人,武松在家排名第二,又称武二郎,号称行者,武松的师傅是陕西一名铁臂大侠,他的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是一位侠士,从小师傅教给他的就是忠义、有仇必报,有恩必报的思想,所以武松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位刚正不阿,具有血性这样一个英雄传奇人物。

武松的酒量好似路人皆知的事情,在水浒传中就有撰写武松在景阳冈,喝了三碗酒,然后还醉酒打死一只老虎的故事,虽然小说当中有一定的情节渲染,但是史料记载,吴松在闲暇之余就特别爱喝酒,一日最少要喝两顿酒,武松为人正直,就算喝醉了酒也不会闹事,还有武松醉后法办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差一点把蒋门神给打残废了,由此可见,武松喝醉之后常做出一些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但其实本意都是在为民除害,深得人们敬仰。以武松在景阳冈喝18碗酒还不醉,还能打死一只老虎的功夫,说他酒量最好,毋庸置疑。

除了武松,历史上也有几位名人酒量比较好,首先就是周恩来,在红军长征时间,周恩来曾经在茅台镇喝了25杯茅台。这酒量也是没谁了。其次,历史上还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说法,足以证明他的酒量也是很好的,李白同样也是一日三餐都不能离开酒,李白一般一喝酒,他写的诗就会特别好,李白许多脍炙人口的诗都是在喝酒的时候所创作的。

3. 历史上那些人的酒量最大?

1。汉宣帝时期的丞相、大法官于定国。《汉书》上记载:说他饮酒可至数石而不乱,宋人赵崇绚在其作品《续鸡肋》中统计,汉代的一石大概相当于宋朝的32斤。而在宋代以前的人的记载中,“数”指的是3以上的数字。也就是说,这位法官大人可以喝大概100斤的酒。所以,在很多人的饿统计中,都把此人定为酒冠军。
2。孔子。论语上说“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百觚折算下来也有上百斤,1觚大概相当于现在的2到3升。
 
 
但是,在当时的中国,酿酒技术应该仍未成熟,酒几乎不含酒精。春秋战国时期的酒,酒精度恐怕还没有现在的啤酒高,鲁国的酒更是淡得出名,所谓“鲁酒薄而邯郸围”。宋代苏东坡说自己只有3荷叶杯的酒量,这也许是因为酒的蒸馏技术在这个时代己经开始被发明出来。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蒸馏器就是金代的,也就是说,从这时候起,中国有白酒了,从此以后的诗篇中,就再也没有出现“千钟不醉”的豪情。
至于张飞、武松什么的,小说家言,有夸大的地方,不足为信。

历史上那些人的酒量最大?

4. 揭秘:中国历史上酒量最大的皇帝是何许人也?

  揭秘:中国历史上酒量最大的皇帝是何许人也? 
    历代皇帝中不乏能饮者,如三国的孙皓,南朝的陈叔宝,大辽的耶律璟。孙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照此推断,孙皓本人至少能喝七升,要不然他也不好去要求别人;陈叔宝亡国后,能“与其子弟日饮一石”,但是“常耽醉,罕有醒时”,看其酒量顶多也就是五斗;耶律璟喜欢“饮达旦”,动不动就“宴饮连日”,甚至“自立春饮至月终”不停歇,但往往醉得不省人事“不听政”。或以身作则,或醉生梦死,或连续作战,他们虽然能喝,但如果跟北燕(409—436)的文成皇帝冯跋相比,那可就自惭形秽了。
    冯跋(?—430),字文起,小名乞直伐,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东晋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据《晋书》记载,冯跋“饮酒一石不乱”。参照《中国历代量制演变表》可知,孙皓的七升酒量,相当于现在的1430毫升;陈叔宝的五斗酒量,相当于现在的15000毫升;耶律璟虽然好喝,但酒量一般,不然也不会在醉梦中被人杀死;而冯跋的一石酒量,折合成现在就是20450毫升。32瓶640毫升的燕京啤酒灌下肚竟然不失态,不乱性,何况古代酒的度数不止8度,而是在10—18度之间,冯跋堪称中国历史上酒量最大的皇帝。
    冯跋是一位鲜卑化的 *** ,他的父亲是西燕将军冯安。因为生于乱世,长于军营,冯跋从小就“懿重少言”,深沉而稳重。西燕(384—394)灭亡后,冯跋东迁至后燕(384—409),被后燕皇帝慕容宝任命为中卫将军。冯跋有个弟弟叫冯素弗,小时候在水边玩耍时捡到了一个“金龙”,慕容宝的弟弟慕容熙“闻而求焉,素弗秘之,熙怒。及即伪位,密欲诛跋兄弟”。后来,冯跋犯了宫廷禁令,因为害怕慕容熙旧账新账一起算,便“与其诸弟逃于山泽”。藏匿期间,冯跋除了借酒消愁,也时刻观察着后燕国君慕容熙的行止,以等待时机。
    后来,冯跋听说慕容熙“昏虐”,并把国家搞得“赋役繁数,人不堪命”,便与弟弟商量“及时而起,立公侯之业”,不能“坐受诛灭”。不久,冯跋兄弟悄悄潜入国都龙城(今辽宁朝阳),藏匿在北部司马孙护家中伺机而动。光始七年(407)七月,慕容熙出城为符皇后送葬,冯跋趁机关闭城门,发动政变,杀掉慕容熙,立慕容宝养子慕容云为主。突遇大变,慕容云非常恐惧,死活不肯当皇帝,冯跋先是“逼”之,后又“强”之,最终把慕容云“扶”上了皇位,改元正始,国号大燕,史称北燕。冯跋把喝酒的霸气,娴熟地运用到了政治上。
   
    北燕,是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第一个由 *** 统治的民族政权。北燕建立后,冯跋操纵了全部朝政大权,并像平日把盏喝酒一样把慕容云这个“杯具”玩弄于股掌之间。慕容云因为不满,便暗中纠集了一群大力士,准备干掉冯跋兄弟。然而,负责“秘密部队”的离班、桃仁两人贪得无厌,因傀儡皇帝慕容云不能满足他们的欲壑,便于正始三年(409)十月杀害慕容云。案发时,冯跋“升洪光门以观变”,故意放任了这次弑君事件的发生。平定事变后,觊觎皇位已久的冯跋平在昌黎(今辽宁义县)被众将推为大燕天王,改元太平。
    冯跋虽然能喝,但当了“一把手”之初,他没有沉湎酒色,而是把主要心思用在了治国上。所以,《晋书》中对于他即位后喝酒的事情只字未提,相反,倒是用了大量篇幅来记述其干事创业的雄心和魄力。冯跋特别注重 *** 的清廉,即位后不久便下令全部废除后燕的苛政,“前朝苛政,皆悉除之”;明确规定官吏不得侵害百姓,并让兰台都官随时明察暗访,“守宰当垂仁惠,无得侵害百姓,兰台都官明加澄察”,致使“上下肃然,请赇路绝”。此外,冯跋还“励意农桑,勤心政事,……每遣守宰,必亲见东堂,……于是朝野竞劝焉”。
    通常情况下,酒量大的人,为人也比较坦荡率真。冯跋在位时,北方的柔然正在兴起。太平三年(411)七月,柔然可汗斛律派人向冯跋求亲,想娶冯跋的嫡出女儿乐浪公主为妻。当时,北燕的大臣或多或少都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便向冯跋建议“宜许以妃嫔之女,乐浪公主不宜下降非类”。冯跋听后说:“朕方崇信殊俗,奈何欺之!”意思是说,我现在正想在柔然人中树立威信,怎能把妃嫔的女儿说成是乐浪公主欺骗他们呢!于是,“乃许焉”。为了表示对柔然的友好,冯跋还特意“遣其游击秦都率骑二千”,护送乐浪公主入柔然。
   
    对内勤政爱民,对外结好柔然,虽然西部有强大的北魏相逼,但北燕却艰难地维持了二十多年的安定。冯跋执政后期,厌倦政事,以无为相尚,虽然史籍中没有他喝酒的记载,但他这时是断然离不开酒的。在酒精的伤害下,冯跋的身体一天天垮了下来。太平二十二年(430年)八月,冯跋病重,命太子冯翼摄理国家大事。宋夫人想让自己的儿子继位,便假传诏令,阻挡别人入宫探视。九月,冯跋的弟弟冯弘带兵闯宫,由于事发仓促,冯跋“惊怖而死”,最终因酒而间接亡身。酒这个东西,不可没有,也不可太过,世人切记!
   

5. 中国历史上谁的酒量最大?

中国史上能喝的人数不胜数,但是我不得不提一位不仅酒量惊人而且从来没有因为喝酒而误事的人,他就是我们的开国总理周恩来。

传言周总理在红军长征时期打下贵州茅台镇之后一次性喝下了超过2.5斤的茅台酒。后来在陪同毛主席去重庆和蒋介石谈判的时候,人们都争先向毛主席敬酒,但是毛主席酒量并不好全靠周总理帮他挡酒,他不仅要帮主席挡酒还要喝别人敬自己的。国民党的各级官员本来想在酒桌上杀杀他们谈判锐气,没成想周总理越喝越有精神,不但劝酒时机智过人而且又待人真诚客气。当时在场的一个记者不禁感慨道:“整个国民党都敌不过一个周恩来。”后来经过43天谈判,终于获得了实质性的成功,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还有一次周总理陪主席去苏联访问,我们都知道俄罗斯人个个都嗜酒如命而且酒量都不差,访问团到达苏联的时候受到了非常热情的接待。他们对周总理的酒量早有耳闻,知道单挑肯定是喝不过我们总理的,于是他们便一个一个轮流上阵从各部长再到赫鲁晓夫也始终奈何不了周总理。而且他喝的还是不常喝的伏特加,可见其酒量了得。而且有了把酒言欢的铺垫,也也为后来加深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做了小小的贡献。
虽然周总理显现出的酒量惊人,但是他却常说自己十分克制就怕喝酒误事。当然,总理也从没有发生过因为喝酒而耽误正事的情况。

中国历史上谁的酒量最大?

6. 历代帝王很爱酒的是谁?

商朝最后一个皇帝纣王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亡国之君,是他将显赫近600年的商王朝瞬间毁灭,众所周知这一切都是因为商纣王贪于淫乐,宠幸苏妲己,淫乱后宫所导致的,其实不全是如此。且看下文,商史秘闻:商朝灭亡原因竟然是商纣王太爱喝酒。
  关于商代灭亡的原因,许多先秦的典籍都归之于饮酒。周公曾经发布《酒诰》,以商代亡国作为教训,严禁周人饮酒,甚至以死刑相威胁。从中我们能体会到周公对饮酒充满了反感、充满了恐惧,似乎只要喝酒,就会亡国,必须要厉行禁酒不可。

7. 在古代历史上哪位酒量是最好的?

众所周知,诗仙李白生平有两大爱好,一是写诗,二是饮酒。他的很多作品,不仅与酒有关,而且更是在酒后写出的。如《将进酒》中,李白曾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也曾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由此可见,李白不仅文采声名在外,而且酒量在朋友圈也是数一数二。但自称酒仙的李白,在明朝这位状元面前,却根本不是对手。因为李白是按瓶喝,而这位明朝状元却是按桶喝。那这位明朝牛人是谁呢?他就是明朝永乐年间的甲申科状元曾棨。
曾棨祖籍江西永丰,因为早年被其父厌弃,所以只能一边放猪,一边苦读。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上位后,为了拉拢人心,于永乐二年下诏开科取士,选拔人才。曾棨因成绩优异,得到朱棣的青睐。朱棣在看过曾棨的试卷后,亲自在他的试卷上写道:"贯通经史,识达天人"。等到殿试环节,曾棨连草稿都不打,廷对两万言。这份才能,别说古代,就是放到现在也没几个人能做到。所以朱棣亲自指定他为第一甲第一名。
因为当时是朱棣登基后第一次开科取士,所以他非常重视。为了选拔人才,朱棣特地挑选了28人为庶吉士,入文渊阁。而曾棨则是第一个被朱棣选中的人。之后朱棣每每召见他们询问典故,曾棨都能对答如流。有一次朱棣临时起意,让一帮文臣做《天马海青歌》。曾棨文思泉涌,不到一会儿功夫就交了卷。等到解缙、胡广等人退休后,朝廷的政令基本都出自曾棨之手。

后来朱棣都养成了依赖曾棨的习惯,每次召文臣探讨诗词,都得问一句:“得如曾翰林否?”在朱棣的赏识下,曾棨也是步步高升,后来还做到了《永乐大典》的副总裁官。朱棣原以为曾棨只是在文学上了不得,没想到他在酒量上也很惊人。有一次,交趾国来了两个使者朝见朱棣,朱棣便安排人为这两位使者接风洗尘。
结果在宴会上,这两位外国使者却把明朝官方人员全给喝趴下了。此事传到朱棣耳中后,朱棣大感丢脸。堂堂大明朝,居然会在喝酒上输给番邦小国!于是朱棣下令征集能喝酒的人去讨回面子。结果政令传出半天,就只有一个低级军官报了名。就在朱棣快发火时,曾棨请缨出战。朱棣没想到这家伙居然深藏不露,便问他:“你能喝多少?”曾棨答:“不知道,因为没醉过”。 

朱棣以为曾棨吹牛,但还是派他和那位低级军官去作陪了。等朱棣再派人去打探情报时,那两位番邦使者和军官早已喝得不省人事,只有曾棨神色自如。英国公张辅听说此事后便想看看曾棨到底有多大的酒量。于是他命人按照曾棨的肚子做了个木桶,放在厅堂后面。他请曾棨喝酒时,曾棨喝多少,就命仆人往木桶里倒多少。喝了一天后,木桶里的酒溢了出来,下人便往另一个瓮中倒酒。等瓮也装满时,曾棨仍神色自如。英国公惊呼:"子棨真海量也!"

在古代历史上哪位酒量是最好的?

8. 酒品最差的皇帝是谁呢?

皇帝也是人,他们喝酒之后酒品不好的也会发酒疯,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个酒品最差的皇帝,他就是北齐的文宣帝高洋。他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他喝醉之后常常会和那些舞姬一起又唱又跳,有时还会在宫里面裸奔,甚至喝醉之后出宫睡在大街上都是常有的事,这些也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之后他就越来越过分了。

喝醉后要将母亲嫁给胡人。他的母亲娄太后又一次见他又开始发酒疯,就随手拿了根棍子去打他,一边打一边大骂他混账,这时候高洋便怒声说道:“我也把你这个老太婆嫁给胡人”。娄太后听完后勃然大怒,从此不再和高洋说一句话。

暴打丈母娘。又一次他去他妻子李皇后家串门,一不小心就喝多了,之后也不知为何缘故,就拿起一条马鞭朝他丈母娘打去,旁边的人就赶紧过来劝阻,没想到高洋竟怒骂道:“我醉酒的时候连我妈都不认识,这时候打你这个老奴又怎样?”

还有一次,尚书左仆射崔暹去世,高洋喝了酒之后就前去吊唁,到了那里之后,就听见崔暹的妻子李氏一直在很伤心的哭,高洋听见这哭声就很心烦,就问李氏说道:“你是很想崔暹吗?”,李氏不知道高洋问这话是什么意思,边点头表示自己很想自己的丈夫,见到李氏这么说,高洋便笑道:“你想他就和他一起去吧!”说完之后就挥剑将李氏的头给砍下来了。

晚年高洋由于过于好酒而导致身体虚亏,于是在559年十月甲午日(公历11月25日)暴亡,时年三十三岁。北齐文宣帝高洋崩后,其长子高殷即位,成为北齐的第二任皇帝,但他仅在位一年后便被其叔叔常山王高演篡位,他自己被贬黜为济南王。被废的次年,高殷为高演所杀,时年仅十七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