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的风险调整后收益的指标

2024-05-14

1. 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的风险调整后收益的指标

1、夏普比率是指投资产品承受单位风险所获得的超额收益。投资理财产品的夏普比率越高,在承受同等风险的前提下,超额收益越高,投资理财产品业绩表现越好。2、特雷诺指数是以投资理财产品的系统风险作为收益调整的因子,反映投资理财产品承担单位系统风险所获得的超额收益。指数值越大,承担单位系统风险所获得的超额收益越高。3、詹森指数反映投资理财产品相对于市场组合(即平均收益水平)获得的超额收益率,指数值越大越好。

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的风险调整后收益的指标

2. 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一般包括

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一般包括将风险因素剔除以后的收益指标。
夏普比率、特雷诺指数和詹森指数是三个经典的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
1、夏普比率是指投资产品承受单位风险所获得的超额收益。投资理财产品的夏普比率越高,在承受同等风险的前提下,超额收益越高,投资理财产品业绩表现越好。

2、特雷诺指数是以投资理财产品的系统风险作为收益调整的因子,反映投资理财产品承担单位系统风险所获得的超额收益。指数值越大,承担单位系统风险所获得的超额收益越高。
3、詹森指数反映投资理财产品相对于市场组合(即平均收益水平)获得的超额收益率,指数值越大越好。

夏普比率是超额收益与波动率之比,其中超额收益指的是基金的收益减去无风险利率;波动率指的是基金收益序列的标准差,这代表基金的风险。通过这个指标我们就可以衡量基金承担每单位风险能获得的收益补偿。
我们基于这个观念再做另一次测算:依据基金历史风险调整后收益选择基金的策略表现,具体为在每年年初分别选择过去1年、过去3年和过去5年夏普比率前10%的基金,持有一年,观察他们的收益情况。

3. 风险调整后收益的介绍

风险调整后收益是指将风险因素剔除以后的收益指标。其中,夏普比率、特雷诺指数和詹森指数是三个经典的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

风险调整后收益的介绍

4. 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的简介

在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中,被广泛接受和普遍使用的是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AROC,Risk-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是指经预期损失(EL, Expected Loss)和以经济资本(CaR, Capital at Risk)计量的非预期损失(UL, Unexpected Loss)调整后的收益率,其计算公式如下:RAROC = (收益-预期损失)/ 经济资本(或非预期损失)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如RAROC强调,银行承担风险是有成本的。在RAROC计算公式的分子项中,风险带来的预期损失被量化为当期成本,直接对当期盈利进行扣减,以此衡量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在分母项中,则以经济资本,或非预期损失代替传统ROE指标中的所有者权益,意即银行应为不可预计的风险提取相应的经济资本。整个公式衡量的是经济资本的使用效益。目前,RAROC等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已在国际先进银行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在其内部各个层面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单笔业务层面上,RAROC可用于衡量一笔业务的风险与收益是否匹配,为银行决定是否开展该笔业务以及如何进行定价提供依据。在资产组合层面上,银行在考虑单笔业务的风险和资产组合效应之后,可依据RAROC衡量资产组合的风险与收益是否匹配,及时对RAROC指标呈现明显不利变化趋势的资产组合进行处理,为效益更好的业务腾出空间。在银行总体层面上,RAROC可用于目标设定、业务决策、资本配置和绩效考核等。高级管理层在确定银行能承担的总体风险水平,即风险偏好之后,计算银行需要的总体经济资本,以此评价自身的资本充足状况;并将经济资本在各类风险、各个业务部门和各类业务之间进行分配(资本配置),以有效控制银行的总体风险,并通过分配经济资本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将股东回报要求转化为对全行、各业务部门和各个业务线的经营目标,用于绩效考核,使银行实现在可承受风险水平之下的收益最大化,并最终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5. 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的介绍

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Risk-Adjusted Rate of Return)长期以来,衡量企业盈利能力普遍采用的是股本收益率(ROE)和资产收益率(ROA)指标,其缺陷是只考虑了企业的账面盈利而未充分考虑风险因素。银行是经营特殊商品的高风险企业,以不考虑风险因素的指标衡量其盈利能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是采用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综合考核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克服了传统绩效考核中盈利目标未充分反映风险成本的缺陷,使银行的收益与风险直接挂钩、有机结合,体现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内在统一,实现了经营目标与绩效考核的统一。使用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有利于在银行内部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改变银行忽视风险、盲目追求利润的经营方式,激励银行充分了解所承担的风险并自觉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这些风险,从而在审慎经营的前提下拓展业务、创造利润。

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的介绍

6. 什么是金融机构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

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Risk-Adjusted Rate of Return)长期以来,衡量企业盈利能力普遍采用的是股本收益率(ROE)和资产收益率(ROA)指标,其缺陷是只考虑了企业的账面盈利而未充分考虑风险因素。银行是经营特殊商品的高风险企业,以不考虑风险因素的指标衡量其盈利能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是采用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综合考核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克服了传统绩效考核中盈利目标未充分反映风险成本的缺陷,使银行的收益与风险直接挂钩、有机结合,体现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内在统一,实现了经营目标与绩效考核的统一。使用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有利于在银行内部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改变银行忽视风险、盲目追求利润的经营方式,激励银行充分了解所承担的风险并自觉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这些风险,从而在审慎经营的前提下拓展业务、创造利润。

在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中,被广泛接受和普遍使用的是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AROC,Risk-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是指经预期损失(EL, Expected Loss)和以经济资本(CaR, Capital at Risk)计量的非预期损失(UL, Unexpected Loss)调整后的收益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RAROC = (收益-预期损失)/ 经济资本(或非预期损失)
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如RAROC强调,银行承担风险是有成本的。在RAROC计算公式的分子项中,风险带来的预期损失被量化为当期成本,直接对当期盈利进行扣减,以此衡量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在分母项中,则以经济资本,或非预期损失代替传统ROE指标中的所有者权益,意即银行应为不可预计的风险提取相应的经济资本。整个公式衡量的是经济资本的使用效益。
目前,RAROC等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已在国际先进银行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在其内部各个层面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单笔业务层面上,RAROC可用于衡量一笔业务的风险与收益是否匹配,为银行决定是否开展该笔业务以及如何进行定价提供依据。在资产组合层面上,银行在考虑单笔业务的风险和资产组合效应之后,可依据RAROC衡量资产组合的风险与收益是否匹配,及时对RAROC指标呈现明显不利变化趋势的资产组合进行处理,为效益更好的业务腾出空间。在银行总体层面上,RAROC可用于目标设定、业务决策、资本配置和绩效考核等。高级管理层在确定银行能承担的总体风险水平,即风险偏好之后,计算银行需要的总体经济资本,以此评价自身的资本充足状况;并将经济资本在各类风险、各个业务部门和各类业务之间进行分配(资本配置),以有效控制银行的总体风险,并通过分配经济资本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将股东回报要求转化为对全行、各业务部门和各个业务线的经营目标,用于绩效考核,使银行实现在可承受风险水平之下的收益最大化,并最终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风险调整后收益的指标


1、夏普比率是指投资产品承受单位风险所获得的超额收益。投资理财产品的夏普比率越高,在承受同等风险的前提下,超额收益越高,投资理财产品业绩表现越好。
2、特雷诺指数是以投资理财产品的系统风险作为收益调整的因子,反映投资理财产品承担单位系统风险所获得的超额收益。指数值越大,承担单位系统风险所获得的超额收益越高。
3、詹森指数反映投资理财产品相对于市场组合(即平均收益水平)获得的超额收益率,指数值越大越好。

7. 简述风险收益额和风险收益率的含义,并分析在不考虑物价变动的情况下投资收益率的组成内容

投资者由于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额外收益的金额称为风险收益额。风险收益额对于投资额的比率,则称为风险收益率。
在不考虑物价变动的情况下,投资收益率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资金价值,它是不经受投资风险而得到的价值,即无风险投资收益率;另一部分是投资风险价值,即风险投资收益率。其关系如下式:投资收益率=无风险投资收益率+风险投资收益率

简述风险收益额和风险收益率的含义,并分析在不考虑物价变动的情况下投资收益率的组成内容

8. 随着风险度的增加,收益由递增最后变成保持不变,原因是什么?

边际效应递减原则。
边际效用递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所消费的该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total utility)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marginalutility),即每消费一个单位的该物品,其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有递减的趋势。
  经济学需要“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在方法论上是因为(我想我以前一定说过许多遍这个道理,所以现在总想省略了它),如果没有这个假设,消费行为就可能不稳定。所谓“稳定”的消费行为是指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选择的消费品种类和数量不会随着物价的轻微波动而发生跳跃性的(间断性的)变化。试想象你自己是两类物品(例如广东菜和四川菜)的消费者,假定你每月用于这两类菜肴的总开支以及菜的价格是固定不变的。边际效用递减,就意味着如果你死盯着一类菜吃一个月甚至更长久,你肯定觉得越来越难吃,觉得这钱花的越来越不理性。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门格尔最早系统地整理了消费心理,提出奥地利学派价值理论。按照他的理论,你的消费最后可以调整得充分理性,使你觉得把花在广东菜上的一块钱改花在四川菜上,或反过来把四川菜的钱放在广东菜上,对你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差别。但是这绝不意味着你觉得把消费在广东菜上的大部分钱放在四川菜消费上(或反过来)没有什么差别。所以上述的“无差别”是在“边际”意义上的无差别,不是对消费的大规模变化的无差别。同样道理,如果你请朋友到饭馆吃饭,你点的菜大体上应当是荤素相配,而不应当是满桌子的东坡肘。总而言之,边际效用递减就意味着“什么都来点儿(do everything a little)”。而边际意义上的“无差别”意味着什么都来点儿直到所有东西的边际效用(以任一样东西的边际效用做尺度)都相等。这个最佳消费组合是稳定的,因为当任何一样东西的价格发生轻微变化时,相当于在最佳消费组合中花费在这种东西上的开支现在可以购买“更多”的这种东西,但是这个“更多”仅仅是一点点,因为价格变化是轻微的。更重要的是,当你实际上消费了“更多”的这种东西时,由于边际效用递减律,这个“更多”的消费并不产生“更多”的边际效用,在通常的情况下,它只能带来这个东西对你而言的减少了的边际效用,从而你的意志不会被调动起来去追求消费更多的这种东西。因此,边际效用递减保证了消费均衡是稳定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