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市第一中学的规模

2024-04-28

1. 潮阳市第一中学的规模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潮阳一中以重点支持,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更大改善,现有占地面积105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有1.2万平方米田径运动场及图书馆、科学馆、实验室、网络中心、食堂楼、学生宿舍楼等,共有42个教学班,学生3500人,教职工197人,教学、生活、体育设施配套齐全;潮阳区政府根据名校民办校政策,已建成潮阳一中明光学校,占地118亩,同时把占地59亩,有一万多平方建筑面积的原潮阳市党校校址校产划归潮阳一中,届时潮阳一中整体布局将更为合理,功能更为齐全,设备更为先进,更能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潮阳市第一中学的规模

2. 潮阳区第一中学的办学特色

学校全体师生秉承“严、勤、细、实”的良好校风,与时俱进,以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和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逐步形成并大力弘扬“爱国诚信、严谨朴实、崇尚理性、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一中精神,确立并全面贯彻“求实·创新·科学·人文”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办学特色,完善“科学、民主、协作、高效”的管理体制,依法治校,依规运作,民主管理,注重学校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整体推进;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大力发掘学校近二百年办学历史中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温馨平等,团结向上”的氛围;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以现代化办学条件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依托,努力创建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的现代化名校,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在社会上赢得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3. 潮阳区第一中学的办学成果

学校多次受到各级党政的表彰。2004年被省教厅确定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被汕头市教育局授予“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2005年1月学校在“中华杯”第七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活动中,荣获组织推荐奖;2003年和2005年两次被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评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优秀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2006年汕头市委市政府授予学校为“先进劳动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单位;2007年顺利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验收确认,同时被评为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2009年度法制教育先进单位;我校数学教研组被评为“广东创先活动先进单位”;汕头市2011年高中教育资源建设“集体贡献奖”等。2010-1012年,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2010年高考,高考总分在第一批重点线以上的有441人,占考生数的42%,本科以上939人,占88.6%,总上线人数1056人,占99.62%;2011年高考第一批重点线以上有376人占39.25%,本科以上859人,本科上线率为89.67%;2012年高考第一批重点线以上有324人,占30.02%,本科以上952人,占88.23%,总上线人数1072人,占99.35%,有6名(文、理各3名)考生进入全省前2000名(理科前1000名,文科前1000名),有141名(文科49名,理科92名)进入全省前20000名(理科前10000名,文科前10000名)。2014年学校报考1125人,实考1123人,一本上线441人,上线率39.3%;本科上线人数989人,上线率88%;总上线人数1119人,上线率99.6%。2005年1月薛婕同学荣获“中华杯”第七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填补潮汕地区在该奖项上的空白,郑曼岗获第八、第九届全国新概念作文赛二等奖。2004年马发腾同学获第十届中华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蔡东淘等一共五人获第十届中华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二三等奖。2010-2012年学生参加全国和省数、理、化、生和作文各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一、二、三等奖共有256人。其中国家级一等奖9人,二等奖23人,三等奖29人,省级一等奖31人,二等奖69人,三等奖95人。

潮阳区第一中学的办学成果

4. 潮阳市第一中学的办学成果

学校多次受到各级党政的表彰。2004年被省教厅确定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被汕头市教育局授予“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2005年1月学校在“中华杯”第七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活动中,荣获组织推荐奖;2003年和2005年两次被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评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优秀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2006年汕头市委市政府授予学校为“先进劳动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单位;2007年顺利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验收确认,同时被评为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2009年度法制教育先进单位;我校数学教研组被评为“广东创先活动先进单位”;汕头市2011年高中教育资源建设“集体贡献奖”等。2010年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2010年高考,高考总分在第一批重点线以上的有441人,占考生数的42%,本科以上939人,占88.6%,总上线人数1056人,占99.62%;2011年高考第一批重点线以上有376人占39.25%,本科以上859人,本科上线率为89.67%;2012年高考第一批重点线以上有324人,占30.02%,本科以上952人,占88.23%,总上线人数1072人,占99.35%,有6名(文、理各3名)考生进入全省前2000名(理科前1000名,文科前1000名),有141名(文科49名,理科92名)进入全省前20000名(理科前10000名,文科前10000名)。 2014年学校报考1125人,实考1123人,一本上线441人,上线率39.3%;本科上线人数989人,上线率88%;总上线人数1119人,上线率99.6%。2015年学校报考1107人,实考1106人。一本上线516人,上线率46.7%;二A上线902人,上线率81.6%;本科上线人数1003人,上线率90.6%;总上线人数1104人,上线率99.8%。2005年1月薛婕同学荣获“中华杯”第七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填补潮汕地区在该奖项上的空白,郑曼岗获第八、第九届全国新概念作文赛二等奖。2004年马发腾同学获第十届中华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蔡东淘等一共五人获第十届中华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二三等奖。2010-2012年学生参加全国和省数、理、化、生和作文各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一、二、三等奖共有256人。其中国家级一等奖9人,二等奖23人,三等奖29人,省级一等奖31人,二等奖69人,三等奖95人

5. 潮阳市第一中学的办学特色

学校全体师生秉承“严、勤、细、实”的良好校风,与时俱进,以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和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逐步形成并大力弘扬“爱国诚信、严谨朴实、崇尚理性、团结协作、追求卓 越”的一中精神,确立并全面贯彻“求实·创新·科学·人文”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办学特色,完善“科学、民主、协作、高效”的管理体制,依法治校,依规运作,民主管理,注重学校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整体推进;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大力发掘学校近二百年办学历史中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温馨平等,团结向上”的氛围;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以现代化办学条件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依托,努力创建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的现代化名校,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在社会上赢得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潮阳市第一中学的办学特色

6. 潮阳市第一中学的学校历史

一中前身为清朝中期东山书院。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知县唐文藻修缮韩祠,改为童生就读之所,称东山书院。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聘抗日保台爱国志士、著名教育家、诗人丘逢甲为东山书院山长。丘主持书院二年,大力推行新学,教育救国,他彻底打破旧式书院只注重经学的模式,全面引进西学,主张德、智、体三育并举全面发展,学风为之一新,此为潮阳新学之肇端。光绪三十年(1904年),东山书院改办为官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实行新学制。民国四年(1915年),官立东山高等小学堂改办为潮阳县立中学,亦称东山中学。改办为中学制之首任校长萧凤翥,为潮阳著名教育家。萧校长为学校撰联:潮海当前,向学方殷,气吞重洋千百国;阳春已届,乘时培育,愿作世界第一流。可谓办学雄心,气冲霄汉。萧校长聘任良师,治学严谨,要求学生勤学向上,为潮阳教育树立新思想,新学风。当时学校已初具规模,成为潮阳最高学府。民国十九年(1930年),潮阳县立中学(东山中学)改办为县立乡村师范学校。民国廿四年(1935年),改称为潮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至三十年(1941年),校舍先后遭日机轰炸及日军拆毁,满目疮痍,只得暂时停办。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简易师范与城内之县立第一初级中学(原五都中学)合并为潮阳县立联合中学,因县城为日军所占,校址设于贵屿壬屿乡,设初中部及师范部。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抗战胜利后,县立联合中学迁回县城,在城隍庙、司马祠和世魁林氏祠上课。翌年改称潮阳县立第一中学。清末及民国时期,祖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一中也经磨历劫,几经沧桑。在此艰危困厄之中,潮阳人民不忘兴学育才;一中师生满怀爱国热忱,前赴后继,探索兴学救国之路,投身于民主革命和反军阀、抗侵略的伟大斗争。尤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众多热血青年学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和解放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49年10月,潮阳县境解放,县人民政府接管一中。1950年,潮阳县立第一中学改称潮阳县第一中学。1952年,县人民政府将原于陈氏祠陈坚夫先生创办之私立文光中学并入一中。新中国的成立赋予潮阳一中新的生机。1953年,县人民政府拨专款在学校旧址大规模兴建新校舍。同年8月,经省教育厅批准,一中定为县重点中学。1955年,总校迁进东山新校舍。1956年下半年起,一中停招初中生,改称潮阳高级中学。从1950年至1966年十七年间,一中在中共潮阳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呈现一派兴旺气象。教育界知名人士先后担任本校正副校长,一批教学经验丰富之教师云集一中,智星汇聚,群贤毕集!全校上下,齐心协力,从严治校,从严治教,学生勤奋学习,求真务实,遂逐步形成“严、勤、细、实、实”之优良校风,校绩卓著。文革期间,一中改名为潮阳五·七中学。1978年,一中恢复了原来潮阳县第一中学校名,恢复为县重点中学,并被定为汕头地区重点中学之一。祖国改革开放的春风给一中带来了无限生机。学校上下,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教师辛勤耕耘,诲人不倦,学生勤奋上进,刻苦拼搏,办学成绩卓著,拥有一批全国、省、市优秀教师,历年高考取得了优异成绩,1978年恢复高考至今,已有11631人考上各级各类高等学院。1993年,潮阳撤县设市,一中随之更名为潮阳市第一中学。1994年潮阳一中顺利通过评估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并于2001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标志着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达到了较高水平。近几年学校均被评为省、汕头市、潮阳区先进单位光荣称号,屡获嘉奖。全国人大委员长王光英、省委书记任仲夷、副省长王屏山、许德立及省教育厅等各级领导先后来校视察,都给予很高的评价。2002年,汕头行政区域调整,潮阳归属汕头市区,2004年一中更名为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简称潮阳一中。现任校长郑少燕。潮阳一中自创校以来,为国家为民族培养了大批人材,校友遍布海内外,有现任广东省委副书记蔡东士,原解放军高级干部肖戈,已故著名画家陈大羽,知名气象专家、中科院院士吴国雄,东南一支笔肖遥天,旅泰知名企业家李光隆等各行各业出色人材。校友们饮水思源,眷恋母校,或不远千里,亲临观光;或致函师生,亲切慰问;或献策献力,捐资建校。李光隆、林贵典等校友身居海外,心怀桑梓,先后捐资兴建、助建思源图书馆、科学馆、思源楼、思源教学楼等,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贡献卓然,为母校增光。潮阳一中2010年来,学校领导班子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积极转变管理风格,继续弘扬爱国诚信、严谨朴实、崇尚理性、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一中精神。确立了高质量、有特色、高品位的办学目标,全面贯彻求实·创新·科学·人文的办学理念,完善科学、民主、协作、高效的管理体制,依法治校,依规运作,民主管理。以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更新观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校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整体推进,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温馨平等,团结向上的氛围,形成了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在社会上赢得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在新的形势面前,展望未来,面对挑战,一中人将抢抓机遇,求索创新,以“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为新的起点,力铸现代化的世纪名校风范,谱写学校历史的新篇章。

7. 潮阳区第一中学的介绍

汕头市潮阳一中,全日制高级中学,汕头市重点中学,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前身为1819年创办的东山书院,创校至今,已有近二百年历史,历尽沧桑,几经迁徙,几易校名,为潮汕历史最悠久的名校之一,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1994年通过省一级学校等级评估,2007年10月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确认,成为广东省和汕头市第一批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学校。

潮阳区第一中学的介绍

8. 潮阳区第一中学的办学历史

一中前身为清朝中期东山书院。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知县唐文藻修缮韩祠,改为童生就读之所,称东山书院。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聘抗日保台爱国志士、著名教育家、诗人丘逢甲为东山书院山长。丘主持书院二年,大力推行新学,教育救国,他彻底打破旧式书院只注重经学的模式,全面引进西学,主张德、智、体三育并举全面发展,学风为之一新,此为潮阳新学之肇端。光绪三十年(1904年),东山书院改办为官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实行新学制。民国四年(1915年),官立东山高等小学堂改办为潮阳县立中学,亦称东山中学。改办为中学制之首任校长萧凤翥,为潮阳著名教育家。萧校长为学校撰联:潮海当前,向学方殷,气吞重洋千百国;阳春已届,乘时培育,愿作世界第一流。可谓办学雄心,气冲霄汉。萧校长聘任良师,治学严谨,要求学生勤学向上,为潮阳教育树立新思想,新学风。当时学校已初具规模,成为潮阳最高学府。民国十九年(1930年),潮阳县立中学(东山中学)改办为县立乡村师范学校。民国廿四年(1935年),改称为潮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至三十年(1941年),校舍先后遭日机轰炸及日军拆毁,满目疮痍,只得暂时停办。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简易师范与城内之县立第一初级中学(原五都中学)合并为潮阳县立联合中学,因县城为日军所占,校址设于贵屿壬屿乡,设初中部及师范部。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抗战胜利后,县立联合中学迁回县城,在城隍庙、司马祠和世魁林氏祠上课。翌年改称潮阳县立第一中学。清末及民国时期,祖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一中也经磨历劫,几经沧桑。在此艰危困厄之中,潮阳人民不忘兴学育才;一中师生满怀爱国热忱,前赴后继,探索兴学救国之路,投身于民主革命和反军阀、抗侵略的伟大斗争。尤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众多热血青年学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和解放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49年10月,潮阳县境解放,县人民政府接管一中。1950年,潮阳县立第一中学改称潮阳县第一中学。1952年,县人民政府将原于陈氏祠陈坚夫先生创办之私立文光中学并入一中。新中国的成立赋予潮阳一中新的生机。1953年,县人民政府拨专款在学校旧址大规模兴建新校舍。同年8月,经省教育厅批准,一中定为县重点中学。1955年,总校迁进东山新校舍。1956年下半年起,一中停招初中生,改称潮阳高级中学。从1950年至1966年十七年间,一中在中共潮阳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呈现一派兴旺气象。教育界知名人士先后担任本校正副校长,一批教学经验丰富之教师云集一中,智星汇聚,群贤毕集!全校上下,齐心协力,从严治校,从严治教,学生勤奋学习,求真务实,遂逐步形成“严、勤、细、实”之优良校风,校绩卓著。文革期间,一中改名为潮阳五·七中学。1978年,一中恢复了原来潮阳县第一中学校名,恢复为县重点中学,并被定为汕头地区重点中学之一。祖国改革开放的春风给一中带来了无限生机。学校上下,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教师辛勤耕耘,诲人不倦,学生勤奋上进,刻苦拼搏,办学成绩卓著,拥有一批全国、省、市优秀教师,历年高考取得了优异成绩,1978年恢复高考至今,已有11631人考上各级各类高等学院。1993年,潮阳撤县设市,一中随之更名为潮阳市第一中学。1994年潮阳一中顺利通过评估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并于2001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标志着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达到了较高水平。近几年学校均被评为省、汕头市、潮阳区先进单位光荣称号,屡获嘉奖。全国人大委员长王光英、省委书记任仲夷、副省长王屏山、许德立及省教育厅等各级领导先后来校视察,都给予很高的评价。2002年,汕头行政区域调整,潮阳归属汕头市区,2004年一中更名为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简称潮阳一中。现任校长胡展航。潮阳一中自创校以来,为国家为民族培养了大批人材,校友遍布海内外,有现任广东省委副书记蔡东士,原解放军高级干部肖戈,已故著名画家陈大羽,知名气象专家、中科院院士吴国雄,东南一支笔肖遥天,旅泰知名企业家李光隆等各行各业出色人材。校友们饮水思源,眷恋母校,或不远千里,亲临观光;或致函师生,亲切慰问;或献策献力,捐资建校。李光隆、林贵典等校友身居海外,心怀桑梓,先后捐资兴建、助建思源图书馆、科学馆、思源楼、思源教学楼等,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贡献卓然,为母校增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