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为什么没有和德国一起进攻苏联

2024-05-15

1.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没有和德国一起进攻苏联

日本开始也想啊,也做了尝试,然后在一个叫诺门罕的地方被苏联人打败了。
诺门罕战役,或称哈拉哈河战役,又叫诺门坎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地区发生的一场战役。战事于1939年在当时的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罕发生。

诺门罕之战,历时135天。双方投入战场兵员20余万人,大炮500余门,飞机900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死亡6万余人。
苏军在诺门坎战役中死亡9703,受伤15251人,生病701人,合计25655人。(15251名苏军伤兵,其中由子弹造成44.2%,由弹片(炮弹、地雷、手雷)造成48.4%,由航弹弹片造成6.5%,由刺刀造成0.9%)。
日军战死7696人,失踪1021人,负伤8647人,生病2350人,合计损失19000人。其中62.7%损失于苏军的炮击和航空轰炸,毕竟苏军发射了31000吨炮弹炸弹。
从伤亡上看,苏军损失更大,但是从战略目标上看,日军几乎被全歼的战局让日本也认识到苏军的强大。所以日本人放弃了北进的战略(还没有完全放弃,但是起码北进派别是没有太大勇气提了)
当然因为美国的封锁日本缺乏石油和橡胶,而广袤的西伯利亚大冰原当时还是未开发地区,并不知道下面有没有石油,所以日军南进就是必须的了,抢夺印尼的是有和东南亚的橡胶。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没有和德国一起进攻苏联

2.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没有与德国一起攻打苏联

二战时日本曾多次挑苏联,苏联为此不得不在东方战线部署数十万精锐部队。
1938年7月末8月初,日、苏两国之间围绕着张鼓峰、沙草峰这两个高地进行的一场军事冲突。7月30日起,日苏双方展开对沙草峰、张鼓峰等高地的反复争夺,并不断增加兵力。日军参战总人数近7000人、火炮37门。苏军在8月5日前,在战斗行动地域集结了1.5万余人、237门火炮、285辆坦克。另有250架飞机支援苏军部队行动。8月11日,根据日方的建议,双方停止战斗。苏军控制了张鼓峰,占领了沙草峰;日军撤退到图们江西岸,放弃了一向坚持的边界线。而后,双方签署协定书,领土维持现状不变。张鼓峰事件最后以日军的失败告终,苏军则趁机进占全部张鼓峰,将其划为“苏满(中)界山”,并将其在洋馆坪一带的控制区推进到图们江边,仅给中国居民留出一条通往防川的狭窄“通道”。
1939年5月,日本帝国还是决心要向苏联雪耻了。在外蒙边界,日本首先同蒙古军队爆发冲突,日本关东军第2飞行集团,在诺门坎上空,同苏联空军展开大规模空战,夺到了制空权。这时候,布柳赫尔元帅已死,一代名将朱可夫坐镇指挥。7月初,集结完毕的日军,向苏军发起进攻。人数上不占优势的苏军,由于有五百多辆坦克和装甲车参战,日军进攻受阻,于是悄悄紧急调集87辆坦克和装甲车,向苏军发起突袭,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装甲集群突击战,日军勇猛长驱直入,完成攻击任务后全身而归。然而,当日军如法炮制,再次发起突击时,刚吃过亏的苏军这次准备充分,一举击毁了日军18辆坦克和装甲车,日军坦克队长吉丸大佐战死,关东军舍不得宝贵的坦克,急忙撤退了装甲力量,留下步兵和苏军死扛。日军步兵有一个引以为豪的白刃战战术,就遭到苏联更加疯狂的反击。日本每门炮只有三百六十多发炮弹,炮击手都是计算着打、瞄准着打,而苏军的战法完全超越日军,炮击却日夜不停遍地开炮。7月25日,参战日军就损失了5000人。八月中旬,他带着绝对优势的苏军,发起全面反攻。日军防线全面崩溃,前线的两万五千人,伤亡了18000多,被俘军官返回后,几乎全部自杀。9月15日,日苏宣布停战。
之后,1941年底,美国对日本禁运,日本大本营在北上入侵苏联和南下占领东南亚(因为东南亚是美英法殖民地,要南下就要与美英法宣战)之间展开争论,最终,慑于苏联庞大的装甲集群和炮兵火力,日本最终选择了向美英法开战,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占领了东南亚大部分地区,从而获得了战争必须的橡胶、石油。

3. 二战的时候日本为什么没北进攻打苏联这个共产主义国家与德国联手而去攻打与自己在制度上一样美国

建议首先学习了解一下1938年张鼓峰事件(苏联-俄罗斯一般称哈桑湖事件)、1939年诺门罕战役(苏联-俄罗斯一般称哈拉哈河战役)、1941年《苏日中立条约》以及1942年的“关特演”。日本并非没有尝试“北进”过,不过在诺门罕之战,连蝗军中号称最“精锐”的关东军也被朱可夫指挥下的并非精锐的苏蒙联军打得大败亏输之后,陆军就知道想要打苏联的主意完全是痴人说梦了。1941年,由于苏联面临着日益显著的来自纳粹德国的威胁,为了减轻远东方向的压力、集中精力加强西部边境防御,苏联出于权宜之计选择与日本签订中立条约(注意,不是“互不侵犯条约”,“中立”的级别显然要低一级);而对于刚刚在“赤露”手里遭到挫败的日本而言,此时能够让实力强大得多的苏联人“中立”已经是求之不得,于是也就顺坡下了。
不过,苏德战争爆发后,由于德军在初期一路突飞猛进,日本陆军又开始飘飘然地觉得苏联是不是马上就要扛不住了?于是又动起了和德军两面夹击苏联以分一杯羹的心思。然而此时日本已经陷入了自己一手挑起的太平洋战争的泥潭,而关东军在1942年精心策划的“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关特演”,几乎可以看成是对侵苏作战的排练)中则郁闷地发现,不管自己再怎么堆兵、连壮丁都拉上了,居然还是堆不过兵力已经削弱(很多部队已抽去西线抵御德国人了)的苏联远东方面军,一句话:家底子太差、怎么跟土豪比富!再加上谁都知道的苏联远东地区恶劣的地理环境,“北进”毫无胜算,只能作罢。在此后的数年里,尽管装载美国援苏物资的商船不断通过北太平洋航线运抵海参崴,然而日本海军几乎从来不敢对这条航线有任何想法。甚至到了1945年7、8月,当日本已经陷入绝境、苏联宣布苏日中立条约到期不再续签的时候,日本还希望强大的北极熊继续严守“中立”不要打过来哩。可惜斯大林说雅尔塔会议已经决定了,就由苏联红军来打东北。
日本一直存在“南进”和“北进”的争执,然而“南进”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占领大米、石油、橡胶、贵金属等资源丰富的东南亚,靠掠夺当地资源来养活陷入困境的日本经济,对于本土资源极度匮乏的日本来说不啻于久旱逢甘霖;“北进”呢?占领外蒙古、苏联远东和西伯利亚,虽然说起来这些地区矿产资源也很丰富,然而终年苦寒、风雪交加、人迹罕至,导致开发利用成本极高,至今也还是人烟稀少,日本就算能顺利地占领这些地区,又如何能有效利用呢?显然这是一笔不划算的生意。日本不断扩大侵略战争,本身就是为了不断掠夺资源来维持因庞大的军费开支而濒临破产的国内经济(当然实际结果是战争越陷越深、开支越来越大,于是不得不继续扩大战争来增加掠夺,如此恶性循环),如果去占领渺无人烟的蒙古西伯利亚,岂不是导致更加入不敷出?
最后,通常对二战时期国家性质的划分是: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国家(比如美英法),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比如中国、印度),法西斯国家(德意日)。虽然法西斯国家也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但由于它对内专制独裁、对外疯狂侵略的性质,与美英这种维持了代议制民主制度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不能算作一类,更不可能有什么制度上的认同感了。

二战的时候日本为什么没北进攻打苏联这个共产主义国家与德国联手而去攻打与自己在制度上一样美国

4. 二战中,如果德国和日本夹击苏联,苏联会因此灭亡吗?、

许多的德粉说起苏德战争的失败的原因,除了归咎于元首对于严酷环境的低估和对苏联的轻视之外,很多人也将位于苏联另一端的日本坐视,没有在远东地区发动对苏联的进攻,使苏联在危急时刻能能够抽调远东地区的兵力,视为德国战败的原因之一。

德国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那么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日本没有坐视,而是德国在发动巴巴罗萨计划之后,也在远东地区对苏联发动进攻,使苏联进入双线作战的最危险境地,苏联会因此灭亡吗?
我的答案是:不会。虽然在苏德战场最艰难的时刻,日本从东方的突然进攻,会极大的加剧苏联的压力,也会加重苏联的损失,但苏联却并不会因此灭亡。
首先必须说明一下,这么说,并非轻视日军的战斗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虽然日寇由于工业实力所限,武器装备,尤其是重型武器装备方面,比之英国、美国、德国、苏联等工业强国相差较远。

二战中日寇
但日寇以其疯狂的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硬是弥补了彼此之间战斗力的差距。尤其是二战初期,日寇的士兵普遍训练有素,且悍不畏死。真正对比陆军战斗力,日本陆军不但丝毫不弱,甚至比苏联军队战斗力更强。
这从二战期间的诺门坎战役就可以看出。1939年,日苏双方在在诺门坎就发生过一次规模并不小的试探性战役。苏联调集了苏联军队中最精锐的部队和最先进的装备,人数比之只有一个二流师团为主力的日本军队,也占据巨大优势。

诺门坎战役
然而战役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虽然诺门坎战役以苏联军队胜利为告终。但是,占据全面优势的苏联军队,他的损失却比日军更重,伤亡也更为惨重,苏联只能勉强称得上惨胜。
既然日本军队战斗力如此之强,为什么还说日军的夹击不会使苏联灭亡呢?首先,也是最根本的,日军的战斗力最强,但他的后勤和资源根本不足以支撑一场对工业强国的灭国战争。尤其是苏联广阔到夸张的战略纵深,能使任何一个日本后勤人员感到绝望。

苏联
因此,即使日本从远东地区对苏联发动进攻,并顺利击败苏联远东百万大军之后,也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日军后面对的,将是环境极端艰苦、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且环境极寒的西伯利亚地区。
到那时,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地区除了神出鬼没的游击队,将不可能为侵略的日军提供任何“以战养战”的可能。而且,西伯利亚石油储量虽然丰富,但在二战时期就根本没有开发,也不可能为日军提供他们最需要的石油。

苏联工业区
因此,日本如果想进一步进攻苏联,必须穿越长达上万公里的西伯利亚地区,且遭受极寒天气的考验,如此漫长而恐怖的交通补给线,即使没有苏联的进攻,苏联只需要节节抵抗,就足以将后勤不足、资源匮乏的日军拖垮。
其次,苏联绝非软柿子,且不说苏联丰沛的人力资源、强悍的组织动员能力、拥有钢铁意志般的领导人和强大的工业实力,单单苏联军队对于当地严寒气候的适应能力,就已经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西伯利亚
而且,日寇对远东地区的进攻,并不会对苏联产生毁灭性影响。因为苏联此时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乌拉尔工业区,距离远东地区尚有上万里,这也意味着苏联依然拥有足够的工业生产能力,能够抵御双方的进攻。
最后,苏联也绝非孤军奋战。来自美国的援助,也将成为苏联回血的最大利器。如果苏联真的被日德双方夹击灭亡,那么国际形势将急转直下,这显然对美国来说极端不利。

美国
因此,颇有远见、深知唇亡齿寒的美国,早在抗战初期就加大了对苏联、英国等国的援助。而美国强大到近乎恐怖的工业生产能力,也足以支撑这一援助。苏德战场上,美国对苏联的援助就高达100多亿美元。
而这显然不是美国的极限,苏联一旦面对日本和德国的夹击,美国感到苏联的危机之后,必将进一步加大援助。苏联背后有如此恐怖的输血利器,自然不会轻易倒下。

5. 日本配合德国进攻苏联,二战历史将被改写?事实是日本不会这样做

二战中的德国和日本,虽然签署了不少同盟协定,但是却没有共同协作打过一仗。尤其是在对苏作战时,尽管希特勒在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后多次邀请日本从东线向苏联发起攻击,但日本不但拒绝,反而主动招惹美国。这就使得斯大林得以将在东线防备日本的许多部队抽调至西线抗击德国侵略者。日本的举动也被现在很多人认为是二战时轴心国失败的原因之一,那么日本为何会拒绝配合自己的盟友呢?
     
 首先是德国背信弃义在先,挫伤了日本的积极性。1936年,德日签署了《德日反共协定》,该条约规定德日任何一方都不得与苏联订立改善苏联处境的条约;若与苏联爆发军事冲突,另一方应酌情援助。1939年5月,诺门坎战役爆发,正当日军和苏军厮杀之时,同年8月,德国却完全从自身利益出发,根本不考虑日本的利益,与苏联立马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且共同瓜分了波兰。德国首先破坏了和日本的条约,这使得日本在之后的行动中对于配合德国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而且德国在进攻苏联前也没明确要求日本配合,德国外交部在1941年2月含糊其辞地告知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德国在考虑是否进攻某个大国”,在松冈问及德国是否需要配合时,又得到了德国“日本可以自主行动”的答复。直到巴巴罗萨计划执行的一个月前,日本才得到了确切的消息,这时候准备配合德国自然是来不及的。
  
 其次,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大量兵力,1941年中旬,日本陆军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兵力都在中国作战,剩下的部队驻防本土和朝鲜。至1941年11月,日本陆军在满洲地区和朝鲜的部队只有73万人,而远东苏军在往西线抽调了近五十万人后仍有一百三十二万人。然而此时日本陆军主力深陷于侵华战争之中,得益于正面敌后两个战场共同作战,日本陆军既需要大量兵力在漫长的正面战线上作战,也需要大量兵力应付敌后的我党领导的武装,这使得日本陆军实在分身乏术,而重新组建新军既没时间也没资金,因此也不得不放弃攻打苏联。
     
 第三,日本陆军在诺门坎战役中被苏军打怕,在诺门坎战役中,苏军凭借装甲部队和地空协同重创日军,使得日本陆军上下对苏军产生了心理阴影。更何况当时的苏军远东方面军的兵力是日本关东军的一倍左右,坦克、火炮数量是其三倍左右,这就使得日本陆军再也不敢对苏联轻举妄动。
     
 第四,日本急需的是石油和橡胶等物资,虽然苏联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是所处位置都在西伯利亚深处或高加索地区,日本一时间无法占领这些地区。而橡胶是热带作物,苏联是不可能有天然橡胶的,强烈依赖人造橡胶和进口。反而是东南亚地区有大片的油田和橡胶产地,符合日本的战略需要。
  
 最后,日本海军也反对进攻苏联。日本陆海军的矛盾由来已久,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日本陆海军还算是“平分秋色”,然而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陆军夺取了大片土地,可是海军却寸功未建。若日本继续进攻苏联,则陆军可能继续逞凶而海军继续无用武之地,必然会使得海军的地位下降,这是日本海军所不能容忍的,因此他们也极力反对攻苏,要求在太平洋上与美国作战。

日本配合德国进攻苏联,二战历史将被改写?事实是日本不会这样做

6. 二战中,如果德国和日本夹击苏联,苏联会因此灭亡吗?

许多的德粉说起苏德战争的失败的原因,除了归咎于元首对于严酷环境的低估和对苏联的轻视之外,很多人也将位于苏联另一端的日本坐视,没有在远东地区发动对苏联的进攻,使苏联在危急时刻能能够抽调远东地区的兵力,视为德国战败的原因之一。

德国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那么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日本没有坐视,而是德国在发动巴巴罗萨计划之后,也在远东地区对苏联发动进攻,使苏联进入双线作战的最危险境地,苏联会因此灭亡吗?
我的答案是:不会。虽然在苏德战场最艰难的时刻,日本从东方的突然进攻,会极大的加剧苏联的压力,也会加重苏联的损失,但苏联却并不会因此灭亡。
首先必须说明一下,这么说,并非轻视日军的战斗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虽然日寇由于工业实力所限,武器装备,尤其是重型武器装备方面,比之英国、美国、德国、苏联等工业强国相差较远。

二战中日寇
但日寇以其疯狂的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硬是弥补了彼此之间战斗力的差距。尤其是二战初期,日寇的士兵普遍训练有素,且悍不畏死。真正对比陆军战斗力,日本陆军不但丝毫不弱,甚至比苏联军队战斗力更强。
这从二战期间的诺门坎战役就可以看出。1939年,日苏双方在在诺门坎就发生过一次规模并不小的试探性战役。苏联调集了苏联军队中最精锐的部队和最先进的装备,人数比之只有一个二流师团为主力的日本军队,也占据巨大优势。

诺门坎战役
然而战役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虽然诺门坎战役以苏联军队胜利为告终。但是,占据全面优势的苏联军队,他的损失却比日军更重,伤亡也更为惨重,苏联只能勉强称得上惨胜。
既然日本军队战斗力如此之强,为什么还说日军的夹击不会使苏联灭亡呢?首先,也是最根本的,日军的战斗力最强,但他的后勤和资源根本不足以支撑一场对工业强国的灭国战争。尤其是苏联广阔到夸张的战略纵深,能使任何一个日本后勤人员感到绝望。

苏联
因此,即使日本从远东地区对苏联发动进攻,并顺利击败苏联远东百万大军之后,也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日军后面对的,将是环境极端艰苦、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且环境极寒的西伯利亚地区。
到那时,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地区除了神出鬼没的游击队,将不可能为侵略的日军提供任何“以战养战”的可能。而且,西伯利亚石油储量虽然丰富,但在二战时期就根本没有开发,也不可能为日军提供他们最需要的石油。

苏联工业区
因此,日本如果想进一步进攻苏联,必须穿越长达上万公里的西伯利亚地区,且遭受极寒天气的考验,如此漫长而恐怖的交通补给线,即使没有苏联的进攻,苏联只需要节节抵抗,就足以将后勤不足、资源匮乏的日军拖垮。
其次,苏联绝非软柿子,且不说苏联丰沛的人力资源、强悍的组织动员能力、拥有钢铁意志般的领导人和强大的工业实力,单单苏联军队对于当地严寒气候的适应能力,就已经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西伯利亚
而且,日寇对远东地区的进攻,并不会对苏联产生毁灭性影响。因为苏联此时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乌拉尔工业区,距离远东地区尚有上万里,这也意味着苏联依然拥有足够的工业生产能力,能够抵御双方的进攻。
最后,苏联也绝非孤军奋战。来自美国的援助,也将成为苏联回血的最大利器。如果苏联真的被日德双方夹击灭亡,那么国际形势将急转直下,这显然对美国来说极端不利。

美国
因此,颇有远见、深知唇亡齿寒的美国,早在抗战初期就加大了对苏联、英国等国的援助。而美国强大到近乎恐怖的工业生产能力,也足以支撑这一援助。苏德战场上,美国对苏联的援助就高达100多亿美元。
而这显然不是美国的极限,苏联一旦面对日本和德国的夹击,美国感到苏联的危机之后,必将进一步加大援助。苏联背后有如此恐怖的输血利器,自然不会轻易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