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亿入局“新基建”,充电桩为何成了“宠儿”

2024-05-14

1. 40万亿入局“新基建”,充电桩为何成了“宠儿”

 
   
   
   
   
   
     
   在诸多企业遭受疫情影响呈现业绩疲软态势后,以充电桩为代表的新基建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宠儿”。
   
   
   
   
   
   
     
   3月4日,国家再次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明确了“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我国接下来重点发展的七大“新基建”。
      充电桩市场不均衡发展,但前景可观 
   充电桩的潜力爆发,得益于新能源 汽车 产业的高速发展。
   
   
   
   
   
   
     
   根据《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 汽车 销量占 汽车 销量的25%左右,保守预计新能源 汽车 销量700万辆左右。
   然而,我国新能源 汽车 行业高速发展,而充电桩配套尚显不足。数据显示,2019年底车桩比为3.5:1,较理想状态的车桩比1:1仍有较大缺口,以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2000万辆、车桩比1:1估算,需要的充电桩数量至少约1880万台。
   国内职业司机充换电平台快电CEO于翔认为,由于早期建设的充电站缺乏布局及建设依据,且当时的车辆技术也不成熟,造成充电桩安装功率过小、布局不合理等现象,单一充电桩的平均使用率只有5%,资源匹配极不均衡,充电站的两极分化愈发明显。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月底全国已建成公共充电桩53.1万台,远低于《电动 汽车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规划的1:1。
   不过,自2017年开始,在国产自助品牌新能源电动 汽车 技术高速发展及政策推动下,促使各地将新能源电动 汽车 大批量投入,并应用到出租、网约、城配等民生领域,同时,在私家车领域,以北、广、深一线城市为起点,也呈现销量几何倍增的喜人态势。
   但即便如此,行业目前面临的充电难问题依然没有得到高效地解决。“有桩无车”、“一机多选”、“充电时间长,司机休息难”等行业痛点依旧存在。
   正是因为有了痛点,才有了创业的突破口。
   “当前,随着国家层面战略部署充电桩行业等新基础设施,这是我们国家新能源 汽车 产业向欧、美等传统 汽车 强国弯道超车的一次最好机会。”于翔如此看待这次百年难遇的好契机。
   以快电为例,快电一方面将加大充电桩布局,提升数字化平台运营管理效率。另外,推进油电一体化网络建设,与合作伙伴企业深化战略合作级关系,协助传统能源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例如将单一加油站转型为油、电一体化的能源岛等。
   此外,快电将依附能链集团平台大数据,帮助充电运营商打造集绿电发展、充电、储能、售电一体化的能源共同体。随新基础设施布局越发成熟,快电未来也会适时考虑进入国际新能源充电市场。
    数千家企业逐鹿赛道 
   充电桩的市场增量引来数千家企业加码赛道。
   
   
   
   
   
   
     
   就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万亿市场蓝图中令充电桩类的企业跑马圈地,抢占市场优势。初期进入行业的大型民营企业快马加鞭,各地中、小、微游资借助政策推力及地方资源优势,快速抢占优势点位,行业格局形成了千余家大小企业群雄逐鹿的局势。
   然而,从业务模式等方面来划分,赛道中基本可以将其定为四大类充电运营商。
    1、辐射全国,资产投建、运营一体化的大型运营商。 以特来电、国家电网、星星充电最具代表性,同期甚至更早进入市场的普天新能源、万马等,在激烈的竞争下已经下降至第二梯队。
    2、资产投建、运营一体化的区域、地方类中、小、微充电运营商。 区域类以万城万充、深圳致联、都市快充、卡丘充电等最具代表性,地方类以天津汇充、66充电等最具代表性。区域、地方类充电运营商与大型充电运营商最大的区别体现在运营效率,普遍单桩运营效率都要高于大型运营商。
    3、聚合类平台运营商。 以快电、雄安联行等为最具代表性,其中快电从资本端开始,但企业自身及股东均不涉及并持有任何投建资产,并依附能链集团作为国内领先的出行能源互联网公司为依托,具有极强的运营能力优势,与传统各类规模运营商形成了鱼与水的共生关系。
    4、SaaS销售类平台服务商。 以云快充、蔚景云最具代表性,以销售saas端,收入抽成等方式为主要商业模式。
   
   
   
   
   
   
     
   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下,被摁下暂停键的市场经济重新被激活。对各省发改委官网不完全统计后发现,随着各地重点工程的复工及一批2020年省级重点项目名单的下发,超过40万亿元的投资体量浮出水面。
   目前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正处于上升时期,通过政策刺激行业投资体量扩充,下一阶段将迎来行业的爆发期。正如于翔所判断的,从大面来讲,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新能源电动 汽车 产业、新能源充电行业的蓝海市场会很快到来。
   就市场分布来看,快电作为国内领先的职业司机充换电平台,目前已经互联互通了包括特来电、星星充电、万城万充、云快充、深圳致联等超过1000家充电运营商,链接超31万根充电桩,占国内充电桩总量的70%,并优选上线9万余根。
   同时快电作为电动 汽车 充电能源接口,已合作750余家各类平台型企业,为全国新能源 汽车 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随着5G和AI技术的成熟应用,自动驾驶、共享出行将会成为未来 汽车 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与此同时,智能充电桩未来具备自动驾驶、充电和停车属性,或者是承载更多人性化服务功能充满极大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一切的可能,也离不开底层基础设施的建设。未来充电桩的价值洼地,还需要更多的企业协同挖掘。

40万亿入局“新基建”,充电桩为何成了“宠儿”

2. 风口已至,纳入“新基建”能否让充电桩行业迸发“第二春”?

“新兴行业”“前景旷阔”,充电桩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了一个年营收不下数十亿的新兴公共服务行业。

“管理乱象”“营收下降近八成”,疫情影响下的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今春日子并不好过。
“风口已至”,被纳入“新基建”范围,充电桩行业真的能迎来第二春吗?
曾经的第一春!“大发展”背后的血腥争夺
前几年,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大势,充电桩行业也迎来了发展春天。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表示要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一瞬间,各路资本纷纷涌入行业跑马圈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建桩狂潮,这其中既有国资巨头,又有整车企业,更有大量的民营企业投入其中。第一春之下的,是大发展背后的血腥争夺。
由于充电桩点位是稀缺资源,曾经那些搞运营一体化的大型运营商,只能陷入到“跑马圈地”“资本比拼”之中,在残酷的竞争下,行业格局逐渐开始稳固,如特来电、国家电网、星星充电等资本雄厚,且运营理念较为出色的,牢牢卡住了第一梯队;同时,在地方上,一些搞资产投建、运营一体化,深耕自留地的中小微充电运营商,则借助精耕细作的高运营效率,实现了自身优势;还有一波玩家,硬件建设到一定水平后,从资本端出发,搞第三方平台整合各类运营商上,提供专业运营能力服务的平台型企业开始出现。如快电、雄安联行等企业开始了自己的合作连横。

“当时千余家企业群雄逐鹿”,充电桩平台运营商快电CEO于翔告诉,充电桩两极分化越发显著,早期的车辆技术不成熟等原因,造成充电桩安装功率过小、布局不合理,曾有一度,单一充电桩的平均使用率只有5%,资源匹配极不均衡。
“第一春”的浓烈硝烟,随着富电绿能等一批充电桩企业的惨烈下场,终告结束,开始进入平稳发展时期,甚至已经出现了如“特来电”这样实现盈利的充电桩企业。
现在的第二春!“新基建”明确的广阔前景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会上重点强调了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下称“新基建”)的进度。
所谓新基建,是一个相对概念,区别于传统基建的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土木工程。新基建立足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输变电网络建设、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板块,是当下稳增长的重要力量,更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为何能入选“新基建”,成为七大板块之一?作为新型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充电桩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基本保障。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持续向好,选择电动汽车出行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多,但充电这一环节的问题越发凸显。
近五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快速发展态势,但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尚未明确独立划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在实际过程中又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电力供应,特别是在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用地、税收等方面缺乏与之对应的配套政策依据。
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新基建的发展,将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充电基础设施的产业地位,对加强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的支持力度,夯实我国新能源汽车能源供给保障。
未来能否“四季如春”?充电桩行业将何去何从?

受益于新基建的启动,充电桩建设在未来一定会会迎来发展新机遇。但不可否认的是行业仍面临普遍亏损状况。未来在建设布局上该如何侧重,才能促使行业良性发展,从而真正做到“四季如春”呢?
首先,充电桩行业要发展,就绕不开盈利问题,当下充电桩相关企业的运营能力亟需加强,不论是线上平台还是线下的网络管理,整个行业需要沉下来做精细化运营,从而才能降低成本,避免“摊大饼”式增长。

其次,充电桩行业应该进一步优化设施合理布局、提升产品质量、提高运维服务水平、提高智能化水平、促进互联互通、保障充电安全,毕竟,随着行业的高速发展,只有能够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优质的充电服务体验,才有能够赢得未来将竞争的资本,反过来说,只有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才会反过来刺激需求。
此外,从“新基建”政策我们便可知道,国家是希望能规避浑水摸鱼捞一票就走的投机者,几年前,在充电桩建设能够领取到高额建设补贴时,一些企业无视使用场景,曾有充电桩被建在了荒郊野外的菜地中。

因此,当新基建的真金白银变为一个个项目时,需要弃过往大干快上,重数量不重质量的旧习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推动行业技术迭代升级,促使充电桩使用效率、服务质量提升,帮助企业尽快摸索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四季如春”。
总结:从“第一春”的“血雨腥风”,到“新基建”的国家政策助力,充电桩行业经历了太多风风雨雨,兴亡更替。
?如何在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保障广大用户的核心利益?仍是行业需要解决的切实问题。不能只看政策支持力度下菜碟,而是要真正的了解市场,了解受众,因地制宜,构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生态链。
尽管这是需要全行业的不断努力,但如果真的能换来“四季如春”的市场态势,那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观察|"新基建"风口 充电桩市场迎"二次成长"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何为"新基建"?一般认为包括?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关键基础设施和关键环节,新能源充电桩上升为"新基建"战略之一,终于迎来风口,这也暗示着中国新能源充电桩存在巨大缺口。
风来了 充电桩上升至"新基建"战略
要说最近最热的经济热词是什么,非"新基建"莫属。
"新基建"接棒经济增长新引擎,一方面引领着潜力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升级,一方面带动着科技引导产业升级。
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的影响下,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连续20个月销量同比下滑,市场销量已经回落至与2005年同一水平。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介绍,如果国家层面没有强力的刺激政策,2020年车市的负增长幅度可能进一步加大,目前预计2020年零售预测为同比下滑8%。

对于中国新能源市场,新基建明确了充电桩的重要性,这对新能源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消费市场,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图片来源:赛迪顾问
6300万台充电桩缺口是如何算出来的?
充电桩保有量经过近几年迅猛发展,弥补了一定不足,但缺口依然很大。
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1.25亿辆,公共充电桩(不包括私人充电桩)需求量超千万台。

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9年12月中国公共充电桩从5.7万台增加到121.9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51.6万台,私人充电桩70.3万台)。但车桩水平比为3.4:1,低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中规定的1:1比例。
工信部于2019年末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指出,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新车销量的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预测,到2030年,中国电动车销售会突破1500万辆,保有量会突破8000万辆,届时纯电动车辆或达到6480万辆。
这意味着,根据车桩比1:1的建设目标,未来10年,我国充电桩建设仍然存在6300万的缺口,预计将形成10253亿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图片来源:北京城市管理委员会
撬动万亿级市场 能迎来爆发吗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0.6万辆,连续两年超过百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整车总体销量的4.7%。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将达到500万辆。
麦肯锡一份报告预测,2020年德国将会生产超过100万辆新能源汽车,到2021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70万辆,超过中国市场。
综合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新能源汽车容量,充电桩市场最终将撬动万亿级市场。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基础设施,其产业链主要涉及上游充电桩设备生产商、中游充电运营商、下游整车企业为主的整体解决方案消费端等。
赛迪数据显示,充电桩上游设备技术门槛不高,产品差异化程度不明显,目前国内充电桩设备领域相关公司数量超过300家,竞争较为激烈,行业整体利润偏低。中游充电运营集中度相对较高,运营环节成本较高,先进入企业已经建立一定的领先优势。
截止2019年12月Top8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占总量超过90%。下游平台解决方案和数据服务主要提供充电桩位置服务及预约支付功能,或者提供充电桩运营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目前参与企业规模都较小。
闻风而动 市场"时不我待"
从中央政府和地方制度的一系列举措看,充电桩正迎来一波加速发展期,资本市场和地方政府更是闻风而动。
近日,ABB公司宣布已完成收购上海联桩新能源公司的多数股份,在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市场新增了一个业务支点。此轮收购完成后,ABB公司持有上海联桩超过60%的股份,上汽集团子公司上海安悦持股20%,上海荣锂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持股13%左右。
2019年3月,财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强调,降低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转为用于支持充电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
近日,北京城市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征求《2020年度北京市单位内部公用充电设施建设补助资金申报指南》和《2019-2020年度北京市电动汽车社会公用充电设施运营考核奖励实施细则》意见的通知。
紧随其后,海南、广西、山东等地都推出了新的充电桩支持政策。
擎动观察:
"新基建"纳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充电桩市场或迎来风口,从国家电网、地方政府到资本市场,都希望能切到这块蛋糕。与此同时,面对充电桩万亿级上下游产业链,需要遵循"适度超前,合理布局"的原则,避免出现市场过剩,产业大跃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观察|"新基建"风口 充电桩市场迎"二次成长"

4. 充电桩:新基建重点方向,千亿市场将迎爆发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基建”的重点建设方向。新基建所覆盖的领域主要包括以下七项:5G基站、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特高压、充电桩以及城际高速和轨道交通。伴随新能源车近年的高速发展,充电桩作为新能源车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有望在“新基建”发力下加速发展。
   同时国网对于充电桩的布局也在加码,2020重点工作任务中多次提到充电行业。重点工作任务中强调:“大力拓展专用车充电市场,积极推广智能有序充电,车联网平台接入充电桩100万个,覆盖80%以上市场和用户。
   近日从国网电商平台获悉,国网电动 汽车 2020年第二次充电桩设备采购项目已开标。这是国网电动 汽车 有限公司今年第二次招标,此前一次招标为2020年建设施工框架采购项目。国网系统内部人士表示,由于此前充电桩行业存在无序建设的情况,建设和运营情况均不甚理想,今年国网公司下了非常大的决心去主导这一轮充电桩建设布局,下一阶段预计还将公布更多的计划。
   
   伴随新能源 汽车 市场发展,充电桩市场快速增长。2014-2019年,中国充电桩数量经历了从3万个到121.9万个的爆发式增长,CAGR 110%;其中,直流充电桩占比约为16.2%,对应公共直流充电桩数量累计值达到28.3万个。
   充电基础设施作为新能源 汽车 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长期滞后必将阻碍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成长。在确认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充电桩的建设量将快速提升,目前车桩比约为6:1,按照发改委和交通部的规划,充电桩目前仍存在200万根左右的缺口。
   充电桩建设的大规模重启,将成为新能源 汽车 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推动新能源 汽车 行业整体持续快速发展。
   
   根据功能划分,充电桩产业链从建设到运营涉及充电设备制造商、充电建设运营商、以及整体解决方案商,国内充电产业链上的这几类从业者往往身份重合、同时涉足多个功能领域,一些硬件制造商目前也开始涉及建桩运营业务。其中,国电南瑞、许继集团、特锐德、奥特迅等设备制造商,以及比亚迪、特斯拉等电动 汽车 制造商是推动充电技术进步的主体。
   2014年民间资本涌入充电桩行业后,尽管一些业务模式暂未为企业带来稳定的收入、或者停留在实验和理论探讨阶段,但未来得益于电动 汽车 的快速放量,这些带有互联网思维的经营理念最终有可能迎来爆发,从而拓展充电桩行业的盈利模式和空间。
   目前,随着互联网企业、 科技 公司、初创公司、以及诸多 社会 资本的介入,我国的充电桩行业已经形成了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并存的产业格局。
   在上一轮洗牌下剩下的运营商2019年开始加速充电桩建设。公共充电桩运营领域,特锐德、星星充电和国家电网市场份额位居行业前三。截止2019年10月,全国规模化运营厂商(充电桩保有量≥1000个)22家,占充电桩保有量99.5%。前三大分别为特来电、星星充电和国家电网,保有量33.3万个,占比69.6%,前十大保有量44.4万个,占比93.0%。其中特来电(特锐德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充电桩运营公司,市占率领先于同行,公共桩占比29%。
   根据充电桩设备收入来计算,目前市场份额占比较高的公司包括国电南瑞、特锐德、易事特、万马股份等,国网充电桩建设大规模开启后,头部企业将率先受益。
   从区域上来看,充电桩保有量基本与新能源 汽车 的销量和保有量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排名最靠前的省份是广东、江苏、北京等,保有量均在5万以上。
   
   充电桩是为电动 汽车 充电的专用电力设备,由桩体、电气模块、计量模块等部分组成,一般具有电能计量、计费、通信、控制等功能。充电桩主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 汽车 充电。
   按充电方式分,可分为直流桩和交流桩两类。交流桩:俗称慢充桩,需通过车载充电机为电动 汽车 充电,功率小,充电速度较慢,但成本低,多用于小区充电桩。直流桩:俗称快充桩,直接为电动 汽车 充电,功率大,充电速度快,但成本较高。
   根据GGII数据,直流充电桩平成本为0.8元/W,以目前市场主流的60kW直流充电桩为例,其成本约5万元/个;其中,IGBT成本占比约为20%, 历史 充电桩统计中直流桩占比约为15%~18%,对应中国充电桩行业2019年市场规模约为10.5亿元;根据中国充电联盟预测值测算,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8亿元。
   
   充电桩主要零部件包括充电模块、主控制器、绝级检测模块、智能电表、刷卡模块、通信模模块、空气开关、主继电器和辅助电源开关等。
   充电模块门槛较高,参与充电桩制造的上市公司中,以配电、UPS、电源系统等制造商为主,这些产品的特点是都涉及到了交直流转换和电能质量的控制,这与直流充电模块的核心技术本质上是相同的。
   充电模块制造商,实际上都具有直流充电桩制造的核心优势。各个企业之间产品的主要差距,在于充电模块的转换效率。目前转换效率主要为94%-97%,均处于较高水平。各个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稍有差距,但是总体上看差距不大。
   充电桩也是对功率半导体增长的驱动力之一。根据英飞凌的统计,一个100kW的充电桩需要的功率器件价值量在200-300美元。目前 汽车 充电桩的核心功率模块有两种:一种是采用IGBT芯片;另一种为采用MOSFET芯片。
   国家能源局在《电动 汽车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草案中提出,到2020年国内充换电站数量将达到1.2万个,充电桩达到450万个。中国产业信息研究院数据预计到2020年国内充电桩功率器件市场规模有望超过35亿元。
   
   充电桩高功率快充是趋势。当前慢充功率7kW/14kW,单价在千元级;快充30kW/60kW,单价在万元级;未来TeslaV2功率120KW,V3功率250KW。慢充体系更多由主机厂、4S店、运营场景资源等组成。普通快充存在运营壁垒,未来能提供智能解决方案的公司比例会提升。
   超高功率快充有技术壁垒,目前全球掌握该技术的有特斯拉和onity,后者是保时捷、BBA等车企的供应商。
   2019年,特斯拉已在全球建立1604座超级充电站,14081个超级充电桩,而2017年只有约800座超级充电站,5000多个充电桩,两年时间数量接近翻倍。中国地区,Tesla的充电网络已经覆盖了130多座城市,超充电桩数量已累计突破1700个,搭配超过2100个目的地充电桩。
   
   受益于我国电动 汽车 充电桩规划、政府补助以及新能源 汽车 应用的快速增长,我国新能源 汽车 充电设施行业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新基建加速落地,充电桩的招标和建设主体回归国网,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后续地也有望延续或加强前期充电桩补贴,充电桩行业景气度在政策扶持下正逐步提升。
    看深度行业研报,就到乐晴智库:www.767stock.com 
    微信公众号:乐晴智库精选 

5. “新基建”的助力下,充电桩将会有大的发展吗?

中国新能源电车充电桩行业投资热点
——新能源电车充电桩行业投资机会
新能源汽车按照下游分为公共采购和私人采购,基于对政策方向和政府决心的理解,前瞻判断2020年的采购将是政府和企业的双重需求导向,其中直流充电桩按照3:1配置(趋势看国内固定车位少,交流充电桩利用效率低,直流比例会持续提升),交流按照5:1配置。
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125.6万辆,需要直流充电桩42万个,需要25.1万个交流充电桩,按照国家电网充电桩招标价格(直流充电桩10万元/个;交流充电桩1.8万元/个)来测算的话,直流充电桩的市场约为420亿元,交流充电桩的市场约为45亿元,充电桩的市场约为465亿元。
2019年1-10月充电桩市场约为327亿元。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达到200万辆,那么充电桩的市场将会超过980亿元;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八大重点工程实施方案》中,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达到700万辆,动力电池系统比能量达到350Wh/kg,新能源汽车产销占整体汽车市场的20%。
由此,按照上述测算2018年充电桩市场规模的方法,可以预测2025年充电桩的市场将会超过2400亿元。






2)衍生市场的繁荣
在新基建的加持下,充电桩将不再是独立、机械式的物理存在,将充电桩链接成网之后便具备了智能物联网的属性。可以产生各种汽车以及能源数据,这也为充电桩行业带来新的盈利模式。如通过智能充电网络,可以收集大量的数据,比如电池数据、用户的用车习惯等,这些数据在电池更换、二手车评价等一些活动商圈的增值将起到重要作用,也会衍生出一个巨大的充电桩后服务市场。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新基建”的助力下,充电桩将会有大的发展吗?

6. 百亿热钱流入充电桩产业 新基建风口下资本市场态度各异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干群芳?充电桩运营商云快充的经营节奏有些被年初疫情打乱了,提起这一点,云快充CEO田波并不掩饰无奈情绪,但更多的是喜忧参半。“原来想做一些线下的东西,但疫情一出来,我们就要快速的进行调整,今年主要会把线上的数据化产品这一块做深。” 定位于充电桩领域第三方充电SaaS服务平台(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即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的云快充,在国内充电桩规模排行榜上位居第四,但在近期与合作伙伴交流时,田波意识到,通过挖掘大数据的价值为客户进行降本增效和金融支持尤为重要。
而云快充的系列调整,恰好也踩在了“新基建”的风口上。过去两个月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的喜讯,已经掀起了这个行业新一轮的投资热潮,这也是过去十年中,充电桩行业接收到的最直接、力度最大的政策利好。“(新基建)对于行业、也对于我们来讲,都是进入第三发展阶段的重要推动力。它也会带来新一轮的产业爆发,政策和资本层面都会有很大的溢出效应。”田波称。
在今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后,充电桩行业就敏感的嗅到了“春天”来临的味道,因为早在2019年3月的央视新闻报道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就位居新基建七大领域之列,那次报道也成为此后关于新基建概念界定流传最广的版本。虽然在今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对新基建的首次官方界定中,新能源充电桩的“缺席”引发了疑惑。但资本市场更愿意解读为:充电桩与“发改委版”新基建中的“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和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紧密相关。
一年前出现在央视报道中的“新基建”定义深入人心(包括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早已在资本和产业领域掀起暗潮。因此,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对于“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范畴、新能源充电桩并未在列的官方解读,并不妨碍从企业到地方政府对充电桩始终如一的热情,专业人士也强调,新能源充电桩不是“传统”基建,而是“融合基础设施”所囊括的“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和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的重要一环。
在新基建概念快速升温的过去两个月多月中,充电桩领域的增资信息也接踵而至,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社会资本例如,国网宣布2020年计划投资27亿元,新增7.8万个充电桩,这相比2019年翻了10倍;南方电网也表示,预计全年将投资12亿元,新建充电桩数量1万个以上。除了国有企业之外,头部的民营企业也纷纷抓住时机、加码投资,特来电预计2020年同社会资本合伙人共投资20亿,投建公共充电桩50000个;星星充电表示今年将投入10个亿建设充电网络。仅以上四家企业,2020年的累计投资金额就达到69亿元。
中央层面继续释放的具体方案进一步给市场注入了强心剂:在4月9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蔡荣华表示,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国家将继续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预计2020年全年完成投资约100亿元,新增公共桩约20万个、私人桩超40万个、公共充电站4.8万座。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出台相应政策。公开信息显示,从3月4日至今,至少有10个省市出台了新基建的落地举措,其中,充电桩成为不少省市的关注重点,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山东等地已经先后发布了充电桩的扶持政策。上海市在5月7日发布了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明确指出未来三年新建10万个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5月8日,广州市举办了首批数字新基建重大项目签约及揭牌活动,总投资额达1800亿元,智能充电桩项目也现身在73个签约项目中。
去年以来,充电桩已经引起投资小热潮,在国网和跨界造车的恒大联手带动下,四大房企一同入局社区智慧充电服务业务;滴滴充电平台“小桔充电”则与南网电动旗下的充电平台(小南充电、粤易充、度度充等)实现双平台运营。今年前4个月,虽然疫情影响了新能源汽车消费,但充电领域的新加入者不断,华为、宁德时代、蚂蚁金服分别涉足充电模块、充换电设施运营等领域。至此,我国能源、汽车、交通、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行业都在积极开拓充电设施市场,初步形成了“互联网+充电”的产业生态,充电与汽车销售、金融保险、出行服务更加紧密。
毫无疑问,在新基建概念下,中国在智能交通上的顶层设计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不过,对于新基建对充电桩投资的引潮作用,大部分充电桩企业表现淡定,“充电归根结底是为电动汽车服务,无论中央的投资政策和关注多么地好,我们还是要紧紧围绕电动汽车的发展,社会资本的投资热情不会简单地受政策的号角推动”,星星充电相关负责人称,“电动汽车的发展才是充电的立足之本,我们坚定地看好电动汽车的发展,新基建是锦上添花,纵然没有新基建我们也将坚定地投入。”
与此同时,虽然资本的投入被认为仍将持续,但在热潮之下,只有两家充电桩巨头实现盈利的现实还是让资本保持了一定的谨慎。“国有资本的介入是很明显的,社会资本应该会到下半年逐步进入。但与此前相比,这一轮投资热的估值会回归理性化。”一位充电桩产业资深从业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而另一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人士则坦言,“目前,我身边的同行对新基建其他领域的关注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对充电桩目前没有听说谁打算投,毕竟商业逻辑还不太能看的明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 借风“新基建”,充电桩市场能否迎来“第二春”

近期,国家层面多次提及“新基建”一词,并提出大力推进七大新基建领域,其中就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有业内人士认为,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后,充电桩市场或将再次站在风口。
充电桩建设滞后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之际,国内充电桩市场也曾掀起一波又一波建桩浪潮,但是,受充电桩行业回报周期较长以及资本对充电桩市场趋冷等因素影响,大多数充电桩企业都没能熬到“春天”。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充电桩企业有300多家,但是到了2019年,已经有50%的企业倒闭或者退出这一行业,还有30%的充电桩企业在挣扎度日。

此外,从目前国内充电桩的保有量来看,还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国内充电基础设施达到121.9万台,较2018年年底增加了50万台。虽然国内充电桩数量在迅速增长,但是桩车比(充电桩数量/充电车辆)并不高。公安部此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81万辆,目前桩车比约为1∶3,与国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规划桩车比1∶1的目标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除了充电桩数量不足外,国内充电桩市场还存在利用率低和分布不平衡等问题。一位充电桩业内人士对《电动大咖》表示:“虽然目前国内公共充电桩数量确实不少,但是很多充电桩的利用率还不到5%,北京、上海更是低至1.3%。”
对此,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在建设充电桩时,很多企业考虑的不是把桩建到最需要的地方,而是先把桩建起来再说。赶着财政补贴的窗口,只要建一个充电桩就可以拿到一个充电桩的补贴,至于建在哪里、效益如何反倒成了其次。”

图片来源前瞻网
在充电桩布局方面,目前充电桩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或者城市。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江苏、广东、北京、上海等10个省份占据着全国公共充电桩74%的资源,其中江苏省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65827台,位列全国第一。
业内人士告诉《电动大咖》:“之所以目前国内充电桩布局不均衡,主要是受到新能源汽车还未在全国全面推广的影响,当下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限购限行城市,例如北京、上海、杭州等。”
充电桩市场能否迎来第二春
受前期投入巨大、规模效应欠佳、回报周期长、盈利难、用户使用体验欠佳、建桩困难等因素影响,目前资本市场对充电桩行业不再狂热。不过伴随着“新基建”的到来,充电桩市场有可能再被激活。

就在新能源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领域后,充电桩行业头部企业之一的特来电对外宣称,已经获得总金额为13.5亿元的A轮投资,且资金已经全部到账。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领投特来电的企业为国调基金、国新资本、鼎晖投资等企业。
不久,动力电池市场的巨头宁德时代宣布与福建百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上海快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快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不仅包括新能源科技、电池科技,还有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等,这意味着宁德时代将从动力电池领域跨界到充电桩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新基建概念比较火热,但是关于新基建的具体政策还没有落实。目前,大多数充电桩企业还处在观望状态。普天新能源北京市场负责人丁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充电桩相关的扶持政策,我不是很乐观。”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借风“新基建”,充电桩市场能否迎来“第二春”

8. 充电桩项目带动什么产业发展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