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疫情期间推出了什么刺激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

2024-05-12

1. 中国在疫情期间推出了什么刺激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在疫情期间推出刺激经济的政策:地摊经济、消费券、五五购物节。
1、地摊经济
2020年5月27日,中央文明办明确,在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6月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2、消费券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也积极搭建了促消费平台,开展购物节、电商节等打折促销活动,有些地方就像刚才记者提到的,发放了消费券、折扣券,在“五一”期间全国各地开展了上千场次的消费促进活动。
关于消费券方面的情况,据初步统计,在疫情发生以来,有28个省市、170多个地市统筹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累计发放消费券达到190多亿元,这些促销措施取得明显效果,实现了聚焦人气、增强信心、提振消费的目标。
3、五五购物节
作为上海首创的大规模消费节庆活动,参与本次“五五购物节”的线上商家超过52万家,线下商家超过10万家,各类平台和企业发放优惠券超过240亿元,撬动效应明显。“五五购物节”正式启动后,有34项重点活动和260项特色活动先后举办,其间又逢“中国品牌日”和“双品网购节”,有力带动了人气回升和市场复苏。

扩展资料:
地摊经济发展
2020年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湖北省正在恢复消费活力,湖北宜昌、大冶尝试放开夜市地摊经济。截至2020年5月末,郑州、长沙、西安、大连、青岛等多个城市提出放开地摊经济。
截至2020年6月4日,已经有济南、南宁、郑州、南京、成都、合肥、厦门、长春、杭州、长沙、石家庄、青岛、宜昌、黄冈、德阳、攀枝花、广安、南充、资阳、遂宁、彭州等城市,以及上海、陕西、辽宁、江西、甘肃等省份先后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

参考资料来源:五五购物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摊经济

中国在疫情期间推出了什么刺激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

2. 中国在疫情期间政府采用那些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

第一:减支,也就是压减非疫情相关支出,其中主要为压减政府会议费、差旅费等一般性公用经费的支出。第二:增支即加大对防控非典疫情的相关财政支出。第三:减税降费:针对疫情防控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的行业实施暂时性、结构性的减税降费。例如旅游、餐饮、交通运输等实施免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优惠措施。第四:财政贴息。对部分受影响严重的企业或小微企业提供无息或贴息贷款。拓展资料: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财政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或者说,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它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2、财政政策由国家制定,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关系制约。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同其他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有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政府支出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政府购买,指的是政府在物品和劳务上的花费——购买坦克、修建道路、支付法官的薪水、等等,其次是政府转移支付,以提高某些群体(如老人或失业者)的收入。税收是财政政策的另一种形式,它通过两种途径影响整体经济。首先,税收影响人们的收入。此外,税收还能影响物品和生产要素,因而也能影响激励机制和行为方式。

3. 中国在疫情期间政府采用那些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

新冠疫情突袭中国对社会经济运行造成一定冲击,而作为宏观调控之一的积极财政政策必将成为国家“战疫”的重要举措。在疫情下,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否会受此影响,后续又将如何发展?




SARS期间的积极财政政策

首先,我们先来一起回顾一下2003年SARS期间中央出台了哪些积极的财政政策。南南根据公开资料进行梳理,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减支,也就是压减非疫情相关支出,其中主要为压减政府会议费、差旅费等一般性公用经费的支出。

第二:增支即加大对防控非典疫情的相关财政支出。据统计,2003年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共投入136亿元用于非典的防治工作,同时还额外增加10亿元用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第三:减税降费:针对疫情防控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的行业实施暂时性、结构性的减税降费,还对列入“SARS灾难行业”的,例如旅游、餐饮、交通运输等实施免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优惠措施。

第四:财政贴息。对部分受影响严重的企业或小微企业提供无息或贴息贷款。



总结来说,非典期间政府多管齐下的财政政策对企业恢复生产、走出临时性经营困难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之后随着非典疫情的散去,2003年第三、第四季度GDP增速均迅速恢复到10%。因此,不难看出作为国家“战疫”的重要举措,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必不可少的。

新冠疫情期间已出台的积极财政政策

而这次的新冠疫情也不例外,下面我们来看看政府已经出台了哪些积极财政政策来对抗此次疫情呢?

01

首先,加大疫情防控财政支出。据财政部公开的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各级财政已安排疫情防控补助资金901.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达到252.9亿元。而且值得关注的是,中央财政安排的252.9亿元,已经超过2003年非典防治基金的12倍。(注:2003年中央财政设立非典防治基金为20亿元)



资料来源:财政部官网公开数据

02

其次,继续实施减税降费。2019年,我国出台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措施,全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远超2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2%。而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政府更是会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增值税减税等政策。例如,对纳税人运输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对捐赠用于疫情防控的进口物资,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免征民航企业缴纳的民航发展基金等。


03

另外还有财政贴息政策。2月2日,财政部网站公布了《关于支持金融强化服务,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通知提出,对2020年新增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在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优惠利率信贷的基础上,中央财政按人民银行再贷款利率的50%给予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贴息资金从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

这种财政贴息大大解决了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确保企业在较快的时间内有充足的资金开展疫情防控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


04

最后,为防疫提供资金保障,发行战“疫”专题债。2月6日,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分别成功发行135亿元和30亿元的“战疫专题债券”;2月11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上海清算所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发行2年期战疫情、助脱贫双主题的金融债券50亿元。至此,仅三家政策性银行便合计发行215亿元的抗击疫情专题债券。

当然,针对此次疫情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国家采取的财政政策远不止南南说得这么多。正如2月16日财政部部长刘昆撰写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一文中所说:

“加大资金投入,做好疫情防控经费保障,严谨细致推出并落实好各项财税支持政策,是各级财政部门当前最为紧迫和重要的工作。”

对此,我们也始终坚信,在政府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狙击战。

中国在疫情期间政府采用那些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

4. 疫情影响之下引起的经济问题采取了什么样的财政政策?


5. 疫情期间,政府都采取了哪些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

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是2020年5月10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下称“报告”)。央行报告阐明10大核心要点,表示关注4大风险;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升。中国央行强调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提出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推动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等一系列措施,将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报告10大核心要点如下:
1、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灵活适度;
2、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
3、持续深化LPR改革,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
4、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5、支持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
6、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果;
7、持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业改革;
8、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服务医药制造业加快高质量发展;
9、物价形势总体可控,通胀预期基本平稳,对未来变化需持续观察;
10、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国内经济面临挑战增多。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3-0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疫情期间,政府都采取了哪些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

6. 面对疫情影响经济,国家出台了哪些相政策?

1、 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政府依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财政支出,降低税率,减免税收,加大补贴力度,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激发企业活力,增加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扩大信贷规模,增加社会货币流通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扩展资料:一、肺炎疫情会对中国经济带来多大影响1、这次疫情是非常典型的外生事件冲击。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在一季度,在疫情事件冲击下,经济活动短期内会骤然降温,服务业、工业投资等经济活动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最近一个月非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会明显受影响,比如电影票房、旅游等。加上去年经济增速的基数要高一点,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会破“6”。2、但也要看到,很多耐用品的消费只是受疫情影响被延后了而已,待疫情结束后还会出现补偿性的消费。比如,很多人可能打算春节假期买车、买房,但受疫情影响无法出门,这方面的需求并未消失,只是延迟到疫情结束后。相信随着疫情防控情况的好转,经济活动会出现反弹,中国经济重回正常运行轨道——如果疫情很快得到遏制,3月份宏观数据会稍微好转,经济向好的反弹会稍微早一点。如果疫情的防控不那么乐观的话,经济会稍微晚一点反弹。3、总体看,疫情这只突然冒出的“黑天鹅”,只是一个短期突发事件,暂时增加了经济运行的波动,但拉长时间看,疫情不会对中国经济有太大影响。标普认为,疫情会影响中国经济1.2个百分点,我认为不会达到这样程度,我没有那么悲观。

7. 应对疫情下的经济压力,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1、发行债券。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争取空间,主动扩大赤字率至可控范围内,为将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融通协同打好基础。
2、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补贴受打击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文旅等行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发行专项债,成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引导这些领域的投资,为实现产业长线投资、规模化投资、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本支持。
3、出台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应急措施。由于中小微企业应对突发和短期风险能力较差,涉及就业面广,要实施精准的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中小微企业度过因疫情带来的突发风险,降低经营成本,补偿突发风险成本。
4、做好基建项目复工、开工和储备。对于人口流入地区的都市圈城市群进行适当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运输、教育、医疗等行业的投资,以刺激需求。

扩展资料
疫情中对于中小企业扶持的措施:
1、采取刺激政策对冲经济短期波动。多措并举采取应对疫情冲击经济的宏观货币政策。进行市场逆回购操作,增加市场信贷投放,增加市场流动性,对冲资本市场波动。
2、适时适度降准降息,给予特殊时期还本付息延期支持,鼓励但不强制商业银行对部分地区下降利率,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提供信贷支持。
3、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和居民作为重点服务对象,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采取措施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

应对疫情下的经济压力,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8. 应对疫情下的经济压力,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1、发行债券。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争取空间,主动扩大赤字率至可控范围内,为将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融通协同打好基础。2、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补贴受打击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文旅等行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3、出台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应急措施。由于中小微企业应对突发和短期风险能力较差,涉及就业面广,要实施精准的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4、做好基建项目复工、开工和储备。对于人口流入地区的都市圈城市群进行适当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运输、教育、医疗等行业的投资,以刺激需求。拓展资料:1、21世纪以来,中国先后经历过数次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危机,它们对经济社会运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效应。其中,2003年SARS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特别是短期冲击幅度最大,也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存在更大的相似性。因此,通过与SARS疫情进行初步比较来预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经济影响规模,不失为一种最为直观的方法。但总体来看,从此次疫情的内在特征,到疫情爆发所处的国内外环境都凸显着有别于以往危机的特征,历史经验虽具有重要参照借鉴价值,但难以凭此客观评估当下疫情的实际经济影响。由此,有必要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及其影响经济的特殊性进行剖析,从而更全面、客观地分析其对经济领域各层面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损失。2、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大规模爆发对经济造成的直接损失主要来自于其对供给和需求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公共部门为疫情诊疗及检疫、预防而负担的成本,但因总供给和总需求影响整个宏观经济领域运行,加之财政对缓解疫情冲击所具有的政策空间,疫情对财政预算的影响相对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