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作战的狙击作战战术

2024-05-13

1. 狙击作战的狙击作战战术

最有效的狙击作战样式是组成二人狙击小组,一人负责观测、另一人负责射击,这就形成了现代狙击作战中的惯用形式。狙击是一门艺术,而不是技术。 在长期的狙击作战中发展了各种狙击战术。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狙击都是和火器有关的。从现代意义上的枪械发明以来,狙击手的发展即已经开始了,但历经了整整2个世纪,狙击的发展却因枪械工艺发展缓慢而未曾展露头角。直到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国义勇军的一位夏普少校(Maj. Sharp) 以特别改造过的枪械与各种小技巧(例如将每发圆球形的子弹都以浸透油脂的鹿皮包住,在装弹时不但更方便,射程与精确度亦随之提升),带领一队独立、高机动性的枪手,以不可思议的长距离精准狙击,射杀了多名英军高级军官,多次以极小代价挽回一场战役的局势,而从此英文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单字——夏普的射手们(sharpshooters),意指射击精准而又冷静沉着的射手。 现代意义上的后膛装弹步枪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投入使用的,二次大战欧洲战场初期,大部份时间是大兵团的运动战,狙击手能发挥的地方很少。势如破竹的德军根本就没想到有使用狙击手的必要。当德军开始入侵苏联后,苏联初期不利,于是想尽各种办法来延迟德军的攻势。他们在苏芬战争中从芬兰狙击手身上得到的教训在此时派上用场,开始大量训练狙击手,用于消耗德军的士气。他们基本的模式和德军狙击手在一次大战中的作法类似,并不很重视600公尺以上的长距离狙击,而是把焦点放在中短距离直接支援小单位作战的狙击战术。苏联红军狙击战术的成功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达到颠峰,当时他们在城中大工厂中设立狙击学校,大量速成的狙击手把德军第六军团吸入街巷战的泥沼中。这时也上演了一出二次大战中最具戏剧性的狙击手对抗赛,著名的苏联狙击手Vasili Zaitsev(242次击杀记录)使用两人小组的战术,成功地狙杀单枪匹马行动的德军著名狙击教官科尼格少校,对红军的士气是一大鼓舞。和欧洲战区的美军相比,太平洋战区的美军面临日军狙击手的威胁则又大大不同。由于日军狙击手常抱持必死精神,往往潜伏在美军阵线之后等待最有价值的目标对于美军士气的影响极大。而且在草木茂密的丛林环境中,要发现隐蔽良好的狙击手并不容易。更麻烦的是,日军的97式狙击枪(38式步枪的狙击型)的枪管很长,子弹的装药量却不大,在弹头出口前几乎都已经完全燃烧殆尽,枪口不会产生太多烟气或是炽焰,让侦测子弹发射位置更加困难。不过,日军的狙击手通常没有经过良好训练,射击技术并不整齐。而且他们通常藏身在树上,没有退路,即使狙击成功,自己往往也活不了。美军在太平洋岛屿上的反狙击作法多半是使用密集火力轰击可疑地区,例如以37mm反坦克炮装用特制的霰弹用来肃清茂密的丛林顶冠就十分有效。朝鲜战争中由于我军一向提倡“每一颗子弹杀死一个敌人”,所以我军的射击训练一向是严格的,虽然没有专门设立狙击手这样的职位,但是也会专门挑选在射击方面比较有天分的士兵加以强化训练。朝鲜战争1951年进入阵地站以后,狙击手的作用就开始凸现出来。现在虽然没有明确的军史资料记录当时的狙击作战成果,但是从美军方面的记录来看,这种战术无疑是成功的。越战在美军狙击史的发展上占了很重要的一个里程碑。由于要对付的是行踪不定的越共和北越小部队,具有同样机动性的狙击手是非常好的武器。在整个越战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对于狙击战术的发展最具野心,更开始进行把狙击手制度化的工作。陆军方面虽然也使用了一些狙击手,成效也不错,但是并不如陆战队一般热衷。就是在越战中0.50寸白朗宁机枪开始被用来做为长程狙击枪之用,由于这种武器的成功,也导致了日后各国专用大口径狙击枪的发展。根据统计,美军一般步兵在二次大战时每杀死一名敌军就要花上25,000发子弹,朝鲜战争时变成50,000发,越战时更跳到200,000发;但是越战中的狙击手每击杀一名敌军只需1.3发子弹(一说1.7发)。在越战后,美国军方终于觉悟。美国陆战队在1977年把狙击手学校以及狙击手纳入正式编制,主要的课程内容来自英国陆战队的狙击学校以及越战的经验。由于成效良好,美国陆军也在1987年成立了自己的狙击学校,并把狙击手纳入正式编制。 自从以美军为代表的西方军队在越战后普遍设立狙击手编制,狙击战术就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特别是近些年随着特种作战任务的增加,狙击战术的运用更是普遍。 中国的狙击历史:最早的狙击活动出现在朝鲜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狙击经历了默默无闻,狙击训练,狙击来敌,注重培养“神枪手”等发展阶段。狙击活动受到下列条件影响:相对稳定的战线提供稳定的狙击环境、非常灵活的战术、装备水平、训练水平。

狙击作战的狙击作战战术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