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中国航天日,你对今年的中国航天发展有哪些期待?

2024-05-16

1. 2022 年中国航天日,你对今年的中国航天发展有哪些期待?

     2022年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主题是【航天点亮梦想】。4月24日这一天,它是1970年我国发射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日子,对中国的航天事业具有开创和奠基的深刻纪念意义。远征星辰大海,是我们从古至今不断追逐的梦想,也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永不停歇的脚步。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都是充满信心和期待的!

     【致敬中国航天女将】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航天事业中优秀的女性工作者辈出,她们在航天事业中展现了女性力量。比如中国首位飞向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累计在轨时间最长的女航天员王亚平,她也是咱们首位太空教师,相信天宫课堂很多朋友们也都关注了。等等还有很多女性在很多重要岗位上【以平凡成就非凡,以无名造就有名】,或许我们不知道她们的名字,但是她们对航天事业的贡献却是永存的。所以无论是今年还是未来,都期待着女性航天工作者的熠熠风姿。

    【探索太空,永不止步】 
      正如2022年的【中国航天日】海报最终定为了【《九天漫书》】,这也承载了古今的航天梦,国潮的元素完美契合了【航天点亮梦想】的主题。今年我国的空间站也进入到了建造阶段,随着【神舟十三号太空出差三人组】返回地球,完成了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最后一次飞行,所以今年也势必是中国航天继续迈进崭新高度的一年!


    【航天点亮梦想】
     无论是影视作品比如《流浪地球》等对航天事业的诠释,还是就在今年亲眼目睹了航天英雄们载誉而归的一刻,都为无数还在迷茫中的青少年们种下了航天梦的种子。相信未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必将人才辈出,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不断前仆后继逐梦圆梦太空。

    【中国航天日】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甚至爱上航天事业,作为全民关注的伟大事业,也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为其奉献自己的力量。看似平凡的一天,却有着并不平凡的意义,【致敬中国航天人,加油中国航天】!

2022 年中国航天日,你对今年的中国航天发展有哪些期待?

2. 2022年中国航天发展有哪些大事件?

2022年中国航天大事件有:1、3月5日14时01分,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将银河航天02批6颗卫星和1颗暄铭星愿微纳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银河航天02批6颗卫星主要用于在轨验证多星联合工作、星座组网布置、通信-遥感一体化技术。搭载的暄铭星愿卫星是一颗6U遥感立方星。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10次发射。2、3月17日15时09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遥感三十四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遥感三十四号02星与已在轨的遥感三十四号01星及后续星形成组网运行状态,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满足对地观测快速重访需求,可为“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信息保障。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11次发射。3、2022年3月23日15时44分,“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上了又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在约45分钟的授课中,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生动演示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深入浅出讲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同时展示了部分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了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4、3月29日17点50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新建发射工位上,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首次点火起飞。火箭顺利将浦江二号卫星和天鲲二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5、3月30日10时29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的方式,托举天平二号A、B、C卫星点火起飞,随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6、3月31日18时40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受控再入大气层。飞船绝大部分器件被烧蚀销毁,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3. 2022 年中国航天日,你对今年的中国航天发展有哪些期待

什么是“宇宙级的浪漫”?是中国航天人在星辰间写下的诗。
                                                                                                       《我和我的父辈》


九天揽月
作为地球的邻居,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十分深远,很多生命现象与月相及月球公转周期有关。
而无数的夜晚,皎洁的月光还汇集了人类自古以来对月球的各种想象。
对于中国航天而言,月球,更是迈向深空的前哨站。

早在1991年,我国的航天人就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月球;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
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开启了我国月球探测的第一段旅程。
随后,我国接二连三地向月球及周边发射了一系列航天器。
除大家耳熟能详的"嫦娥"系列之外,还有2014年发射的"嫦娥五号T1"试验器,以及2018年发射的"鹊桥号"地月中继卫星和"龙江"小卫星兄弟。
时至今日,"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已经在月球背面度过了近500天,并且还在继续辛勤工作。
她们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的软着陆,"玉兔二号"每一个新的车辙印,都是中国航天新的脚步,也是人类月球探测的一大步。
一年多来,她们用人类打造的仪器,去探寻月球深处的构造(测月雷达),以及宇宙深处的信号(低频射电望远镜),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这些信号是在地球乃至月球正面都难以观测的。
"嫦娥五号"已经启程,实现我国月球探测"绕、落、回"三个步骤中的最后一步。
整个"嫦娥五号"由轨道器、着陆器、上升器、返回器组成,并设计了复杂的分离和对接方式。而这样复杂的多次交会对接,将全部自动完成。
从月球返回的难度也不容小觑,"嫦娥五号"返回地球的速度将达到第二宇宙速度(11.2km/s),比我们常见的飞船返回速度高出近50%。
如果以这个速度从北京到上海,只需要不到两分钟。而如果直接冲入大气层,很可能被彻底烧毁。
为了让返回舱安全着陆,嫦娥五号采用了"打水漂"的方式,即第一次返回时被大气层弹回太空,再进行第二次返回。这一技术,已经在"嫦娥五号T1"试验器上得到了验证。
"嫦娥五号T1"还为"嫦娥五号"拍下了预定采样区的照片。
这些航天器及配套的地面设施,为我国的深空探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完成月球"绕、落、回"的目标,对中国航天而言,只是一个开始,探月之旅仍在继续。
2019年4月18日,在完成"嫦娥四号"国际载荷数据交接的同一天,中国航天向全世界征集"嫦娥六号"科学载荷。
根据以往的情况,由于前往外星球的船票一票难求,不少科研机构和科学家们一直盯着"嫦娥"系列这样的机会。
"嫦娥六号"计划实现月球南极采样返回,这将是人类首次从月球南极带回标本。
月球南极是近些年来月球炙手可热的探测区域,这片区域有月球最古老的盆地,并且可能蕴含着一定量的水冰,因此成为目前绝大多数月球着陆器的首选目标。
在未来,"嫦娥七号"也计划出征月球南极,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豪华套餐,计划一次性囊括轨道器、中继星、着陆器、月球车,甚至还有一个能在月表"飞"的飞跃探测器。"嫦娥七号"豪华套餐将极大地丰富我们对月球的认识。
这还没完,等到了"嫦娥八号",航天工程师们打算在月面上,尝试"3D打印"房子等关键技术,开始着手在月球上建造真正的航天前哨站。
中国航天的九天揽月之路,将会愈发的精彩。
萤火征途

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而离地球最近的大行星,就是火星,啊不对,金星了。
等等,是不是感觉不太对劲?为什么很少听到金星探测的消息?
人类对于选择探测的目标是非常慎重的,因为需要保护一些天体,或者,保护自己的"探测器"……
比如,对木卫二的探测就十分谨小慎微,通常都采用飞掠的探测策略,避免污染其可能蕴含生命的液态海洋;
再比如,对金星的探测就十分瞻前顾后,通常都采用不去的探测策略,避免金星高温高压、有硫酸的大气对"探测器"的极度摧残;
而另一个邻居,火星,就友善得多了。

火星和地球也有更多的相似之处,这也引发了人类对火星极大的兴趣——火星,可不可以改造成为下一个地球?
每隔26个月,地球都会迎来一个最优火星探测窗口,这一次,是在今年的7月。
本次探测窗口中,有一个与以往不同、十分令人瞩目的新成员,那就是我国计划首次自主发射火星探测器"火星一号"(暂命名)。
"火星一号"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在首次计划中就要一次性完成火星绕(轨道器)、落(着陆器)、巡(火星车)的目标,难度可想而知。
这一选择绝非毫无底气的冒险,"火星一号"充分借鉴了"嫦娥"系列绕、落、巡的经验。
为了解决探测火星的一系列难题,相关的实验也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就在去年的11月14日,我国对外公开展示了火星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着陆器"在70米高空与塔分离,在67米的高度悬停,并自主避障,下降到20米的高度。
在这座亚洲最大的地外天体着陆综合试验场内,科研人员模拟各种"火星一号"将要遇到的困难。
"火星一号"只是中国航天在火星探测上初试牛刀。
接下来,中国的火星探测将尝试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火星采样返回。
这是一个全世界都还没实现的目标,也是中国航天想要突破的一个创举。
小人国探秘

在《格列佛游记》中,有对小人国的描写,太空中也有小人国——太阳系分布着海量的小行星和彗星。
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发现,这群看似不起眼的小人国公民,却很可能拥有着太阳系起源,甚至是生命起源的部分奥秘。
在天文学家们看来,太阳系中较大的天体,甚至包括月球在内,都经过了漫长的行星分化,现在的构造和形成时的构造已经沧海桑田了。
最简单的例子是,尽管地球已经四十多亿的高龄了,但在地球表面找到一块30亿年前的岩石十分罕见;可是,在月球上找一块古老的岩石要容易的多(如前面提到的月球南极);而在小行星上,则更加容易——遍地都是古老的岩石。
有些小行星还富含有机物,那么就可以借此了解太阳系早期有机物的一些情况,从而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起源。
早在2012年,"嫦娥二号"就实现了我国的首次小行星探测任务,结果表明4179号小行星很可能是由两个天体组成的,这一成果发表在了《自然》杂志上。
不过,"嫦娥二号"只是发挥余热,兼职探测小行星的,中国航天在探秘"小人国"上,还有更多的想法。
于是,专门探测太阳系小天体的任务应运而生。
首个专门探测小天体的探测器可能被命名为"郑和号",它将一次性囊括探测小行星、彗星,并将小行星的样本送回地球等多项任务,是一个强大的多面手。
"郑和"将要拜访的小天体都各有千秋。
小行星2016HO3是一颗地球的"准卫星",这颗小行星在近几百年内几乎和地球形影不离。不过,即便如此,人类还从来没拜访过这一类特殊的小行星。
彗星133P/Elst-Pizarro不同于以往的彗星,这是小行星带中发现的第一颗彗星,将有助于理解小行星和彗星之间的角色转换。
这些特殊的"小人国"公民蕴含了太多的故事,并且这些故事都从未有探测器涉及,实在令人神往。中国航天也有望在这一次探索中,收获一系列的世界首次。
2019年4月,中国航天在向全世界征集 "嫦娥六号"科学载荷的同一天,开始征集"郑和号"的科学载荷,这次探测可以说已经是板上钉钉。"郑和号"预计2022年前后发射,将持续探索到2031年左右。
预计在整个21世纪的20年代,我们都会不断看到,"郑和号"揭开小天体众多秘密的新闻,非常值得期待。
更遥远的巨人国

除了小人国,太阳系中还有巨人国。
在这群"巨人"当中,最大的巨行星就是木星。
木星系有79个"月亮",其中尤以木卫二和木卫四最为特别,两颗行星都蕴含着海洋。
其中,木卫二的海洋非常深,且地质运动活跃,有孕育生命的可能。科学家们期盼着对这些木卫的进一步了解。
中国航天的下一个目标,就在这片区域,前期的科学目标和技术攻关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估计到2036年前后,我国的木星及木星系探测器就会启程。
紧随木星及木星系探测器之后的,是天王星的探测计划。
天王星是太阳系体积第三的行星,仅次于木星和土星。
人类目前唯一的一次天王星近距离观测,还是在1986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旅行者2号"并没有环绕天王星,只是雁过留痕。此后,一直没有探测器到达过天王星。
预计我国的天王星探测器,大约会在2046年前后发射。
以上内容,只是我国深空探测的冰山一角,中国航天从来都有着更远大的目标,也从不会停下迈向深空的脚步。
如同我国的航天前辈一样,现在和未来的中国航天人将会不断开拓进取,打造更多、更远、更复杂的深空探测器,去揭开更多太空中的神秘面纱。

2022 年中国航天日,你对今年的中国航天发展有哪些期待

4. 2022年中国航天大事件有哪些?

2022年中国航天大事件有:
1、3月5日14时01分,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将银河航天02批6颗卫星和1颗暄铭星愿微纳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银河航天02批6颗卫星主要用于在轨验证多星联合工作、星座组网布置、通信-遥感一体化技术。搭载的暄铭星愿卫星是一颗6U遥感立方星。
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10次发射。
2、3月17日15时09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遥感三十四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遥感三十四号02星与已在轨的遥感三十四号01星及后续星形成组网运行状态,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满足对地观测快速重访需求,可为“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信息保障。
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11次发射。

3、2022年3月23日15时44分,“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上了又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在约45分钟的授课中,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生动演示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深入浅出讲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同时展示了部分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了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4、3月29日17点50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新建发射工位上,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首次点火起飞。火箭顺利将浦江二号卫星和天鲲二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5、3月30日10时29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的方式,托举天平二号A、B、C卫星点火起飞,随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6、3月31日18时40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受控再入大气层。飞船绝大部分器件被烧蚀销毁,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5. 2022年中国航天大事件有哪些?

您好,
2022年中国航天大事件有:
1、3月5日14时01分,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将银河航天02批6颗卫星和1颗暄铭星愿微纳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银河航天02批6颗卫星主要用于在轨验证多星联合工作、星座组网布置、通信-遥感一体化技术。搭载的暄铭星愿卫星是一颗6U遥感立方星。
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10次发射。

2、3月17日15时09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遥感三十四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遥感三十四号02星与已在轨的遥感三十四号01星及后续星形成组网运行状态,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满足对地观测快速重访需求,可为“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信息保障。
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11次发射。【摘要】
2022年中国航天大事件有哪些?【提问】
您好,
2022年中国航天大事件有:
1、3月5日14时01分,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将银河航天02批6颗卫星和1颗暄铭星愿微纳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银河航天02批6颗卫星主要用于在轨验证多星联合工作、星座组网布置、通信-遥感一体化技术。搭载的暄铭星愿卫星是一颗6U遥感立方星。
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10次发射。

2、3月17日15时09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遥感三十四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遥感三十四号02星与已在轨的遥感三十四号01星及后续星形成组网运行状态,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满足对地观测快速重访需求,可为“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信息保障。
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11次发射。【回答】
3、2022年3月23日15时44分,“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上了又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在约45分钟的授课中,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生动演示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深入浅出讲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同时展示了部分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了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4、3月29日17点50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新建发射工位上,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首次点火起飞。火箭顺利将浦江二号卫星和天鲲二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5、3月30日10时29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的方式,托举天平二号A、B、C卫星点火起飞,随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回答】
6.
3月31日18时40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受控再入大气层。飞船绝大部分器件被烧蚀销毁,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回答】

2022年中国航天大事件有哪些?

6. 2022年航天大事件有哪些?

2022年航天大事件有中国天宫空间站建成,星舰全箭首飞。在过去的20多年内,国际空间站一直是人类唯一的空间站,也是国际载人航天长期在轨驻留的唯一平台。但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升空,意味着中国正式开启空间站建设。
2021年,首个星舰与超级猎鹰火箭组合体实现了组装测试,但由于技术细节和监管机构环评推迟等因素影响,未能顺利发射,预计将在2022年3月首飞测试。若测试顺利,星舰将携带顾客环绕月球旅行。
航天大事件相关内容
重开登月时代,太空发射系统和猎户座飞船首飞。从1969年的阿波罗11任务实现人类首次登月,到50年后的现在,人类航天科技获得了飞跃式发展。
目前,几个主要的航天大国计划于未来十年重返月球,实现载人登月。其中,阿尔忒弥斯计划和中俄联合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将是两大重要力量。
此外,各国也纷纷立项重型登月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和登月着陆器等航天项目,人力、资金和技术资源快速汇集。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暂时处于领先地位的太空发射系统SLS和猎户座飞船组合。

7. 2022年航天大事件有哪些?

1、中国天宫空间站建成

在过去的20多年内,国际空间站一直是人类唯一的空间站,也是国际载人航天长期在轨驻留的唯一平台。但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升空,意味着中国正式开启空间站建设。
2、首批太空图片将传回

2021年12月25日,由20个国家持续25年投入、数万名科学家倾力合作造就的史上最贵航天器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成功发射,它的总预算已经超过100亿美元。考虑到它的质量仅为6.5吨,这意味着它的单价超过10000人民币每克,是黄金单价的20余倍。
它的各项顶级科技将聚焦于搜寻宇宙大爆炸后产生的首批红外线,为我们揭示130多亿年前的宇宙秘密,找寻世界的根源。
3、重开登月时代

从1969年的阿波罗11任务实现人类首次登月,到50年后的现在,人类航天科技获得了飞跃式发展。目前,几个主要的航天大国计划于未来十年重返月球,实现载人登月。其中,阿尔忒弥斯计划和中俄联合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将是两大重要力量。

此外,各国也纷纷立项重型登月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和登月着陆器等航天项目,人力、资金和技术资源快速汇集。

4、星舰全箭首飞

SpaceX(太空探索科技公司)以火箭发动机和各类火箭回收技术而知名,而它酝酿的最重大项目则是星舰和超级猎鹰火箭组合,目标是实现全箭可回收、百人次载人航天、深空探测、行星着陆和返回等高难度技术。
在过去的三年内,SpaceX一直在用完全颠覆传统航天发展思路的“测试直到爆炸”技术开发手段。通过连续炸掉了十余个原型样机,实现了星舰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
5、火星“鸽王”冲刺,欧俄是否再次错过火星探测窗口?

火星探测窗口期每26个月才一次,着实不易。在2020年7月,中国、美国、阿联酋都抓住了宝贵的机会,但欧洲和俄罗斯酝酿许久的ExoMars第二个任务却再次错失良机。
6、多型火箭首飞

运载火箭是航天发展的基石,随着航天发射需求日趋复杂,各大火箭家族也在快速扩容。

2022年航天大事件有哪些?

8. 2022年中国航天大事件有哪些?

2022年中国航天大事件有:1、3月5日14时01分,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将银河航天02批6颗卫星和1颗暄铭星愿微纳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银河航天02批6颗卫星主要用于在轨验证多星联合工作、星座组网布置、通信-遥感一体化技术。搭载的暄铭星愿卫星是一颗6U遥感立方星。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10次发射。2、3月17日15时09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遥感三十四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遥感三十四号02星与已在轨的遥感三十四号01星及后续星形成组网运行状态,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满足对地观测快速重访需求,可为“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信息保障。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11次发射。3、2022年3月23日15时44分,“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上了又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在约45分钟的授课中,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生动演示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深入浅出讲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同时展示了部分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了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4、3月29日17点50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新建发射工位上,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首次点火起飞。火箭顺利将浦江二号卫星和天鲲二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5、3月30日10时29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的方式,托举天平二号A、B、C卫星点火起飞,随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6、3月31日18时40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受控再入大气层。飞船绝大部分器件被烧蚀销毁,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