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深圳土拍下调住房销售限价,传递了啥信号?

2024-05-13

1. 罕见!深圳土拍下调住房销售限价,传递了啥信号?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31日电 (左宇坤)8月29日,深圳今年第二批集中供地重新挂牌,并公布今年第二次集中土拍的时间为9月28日。22宗地块终于返场,总用地面积约83.4公顷。
二度亮相的地块不变,土拍规则却从强化“房地联动”、严格市场准入、优化竞价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优化调整。
房地联动,“住房销售限价下调”引关注
深圳此次政策明确,本批次用地普通商品住房销售限价在原限价基础上下调3%-9.2%不等,安居型商品房销售限价在原限价基础上下调2.8%-9.1%不等,通过价格引导进一步稳定市场购房预期。
在圈内有着“炒房第一城”称号的深圳,“面包”房价一直炙手可热,“面粉”地价的情况也备受关注。此前的8月6日,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土地使用权出让补充公告》宣布原本定于8月9日出让的这批宅地中止。

资料图:正在建设中的房地产楼盘。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公告并未对此次深圳土拍中止说明具体原因,只是以“为稳妥推进居住用地集中挂牌交易组织工作”作了简单回应。业内分析则普遍认为此举或为规范拍地机制留出空间。
如今新一轮土拍政策尘埃落定,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此类规定值得肯定,也进一步体现了限价政策继续从紧从严的导向。
“过去全国各地都有各类限价政策,但是深圳显然不满足既有的限价政策,在既有基础上进一步调低限价的价格线,也使得稳房价的工作进一步巩固,进一步促进价格的稳定。”严跃进说。
控马甲、控竞买数量,土拍调控更详细
除了进一步下调住房销售限价,此次政策对于房企的土地限购也出台了更为细致的内容。
联合拿地方面,政策明确联合拿地各方都应该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的要求;同时对于此次拿地的房企,最多只能竞得3宗地。
“这一方面能限制一些金融机构参与联合拿地的动作;另一方面,房企也不可能无拘无束地获得更多的地块。”严跃进指出,这两个规定是深圳首创,进一步体现了深圳在房企购地限购方面的政策越做越细,值得全国其他城市的学习。
同时,政策提出严查房企购地资金来源,确保房企使用合规自有资金购地;禁止企业以马甲形式围标等。

资料图:深圳湾新地标——魅力“春笋”。中新社记者 陈文 摄
另,政策还要求优化土地竞价方式,大力发展租赁住房,严格限制土地溢价,地块溢价率上限统一由45%降至15%等。“在保持挂牌起始价不变的基础上,超溢价就摇号,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房企利益,防止过度竞争。”中指研究院深圳分院研究总监童晓玲表示。
未来深圳新房价格有望下降
对于深圳的这一系列土拍新举动,“从此,深圳房价的逻辑有了本质变化,‘面粉贵过面包’以及‘面粉涨价带动面包涨价’的现象或将改变,深圳未来房价将在相当一段长时间维持稳定。”童晓玲分析道。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具有很强的信号意义,未来深圳新房价格有望下降。
“在新房全面限价、价格审批比较严格的情况下,此次供地意味着深圳建立起‘地价-房价’联动控制的商品房新模式,房价地价进入全面管控阶段;同时考虑到二手房价格管控情况,新房和二手房价格联动控制的价格形成机制,价格再次反弹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李宇嘉表示。
除了深圳,广州、杭州两地近日也发布第二批集中供地挂牌出让公告,相较于第一次集中供地,从地块竞买人的资格要求、购地资金来源、出让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整。而从此前合肥、成都等热点城市相继公布的第二轮集中供地公告来看,也均从上述几方面进行了升级。
调整了规则后,第二轮“双集中”供地的效果将在未来得以揭晓。

罕见!深圳土拍下调住房销售限价,传递了啥信号?

2. 深圳不再“官宣”楼市均价!放开限价前奏?

近日,深圳不再公布官方楼市成交均价的消息引发市场热议。  
事实上,自今年4月起,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便不再公布新房的成交均价、成交总金额,及依面积区间分类公布的成交均价、总金额等具体信息。  
和官方成交均价一同“销声匿迹”的还有哪些信息?为何不再公布相关数据?对置业者有何影响?中证君带你科普一下。  
深圳不再公布官方成交均价  
此前,由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公布的每日、每月新房、二手房成交均价、成交金额等房地产市场各项数据,作为唯一由深圳官方公布的房地产成交数据备受市场关注。  
然而,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深圳机构改革后,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入口由原深圳市规土委官网改为深圳市住建局官网,此后,该平台不再公布新房的成交均价、成交总金额,以及依面积区间分类公布的成交均价、总金额等具体信息。  
全新的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上公布的数据仅包括成交套数、成交面积、可售套数、可售面积,以及“一房一价”等。二手房方面则仅公布成交套数和面积,成交价格则至今未见公布。  
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公布的最新数据  
图片来源: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  
深圳市住建局回应  
由于深圳市房地产市场规模有限,成交价格水平易受结构性影响,直接公示有关价格信息并不能很好的反应市场的真实情况。根据深圳市房地产宏观调控的要求,为了更为准确地反应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情况,参考其他兄弟城市的做法,深圳市住建局在做好房地产预售项目“一房一价”价格公示的基础上,不再公布汇总后的成交金额及均价信息,有关市场情况以国家统计局每月公布的房地产价格指数为准。  
深圳市住建局同时表示,一手预售住宅户型信息是根据房地产预售测绘生成的参考数据,在实践中并不能完全与交付情况相符,为避免对购房者造成误导,经研究,该局不再公示有关户型信息,套房户型以购房者实际查勘为准。以上调整是为了更好的反映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的整体情况,是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的组成部分。同时,深圳市住建局也将根据市场运行的实际情况,适时发布有关信息。  
限价政策或将退出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与房价水平一同“消失”的,还有新房预售时由测绘生成的户型信息。未来,套房户型及面积以房屋交付以后的实际查勘为准。  
由此,市场也无法据此来计算每月的新房成交均价,以及各面积段、各区域的简单均价。未来,了解深圳商品住房价格的唯一途径,就是国家统计局每月发布的房价指数,包括新房和二手住房同环比变化。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数据存在一些问题,民间机构随意发布数据,官方数据缺失,房地产调控的依据很多依赖均价,然而,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市场均价意义越来越小。  
“目前,深圳每年的新房成交面积大概在300-400万平米,仅占全部住宅成交面积的35%。再考虑到商务公寓等“类住宅”和人才住房供应,新房的成交占比更低了。因此,就像官方解释的那样,如果少数单价高、体量大的新盘入市,新房均价很容易被一下子拉高。”李宇嘉指出,近年来新房供应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整体价格开始走高,二是高价盘和低价盘两级分化。  
“新房整体均价走高,主要原因是2016-2017年‘地王’频出,整体地价水平上了一个台阶。”李宇嘉补充道,2018年以来,尽管“限地价”常态化,“地王”少了、土地溢价率也降低了,但整体地价水平依旧在高位徘徊。加上,城市更新的成本越来越高,于是造成新房“豪宅化”趋势。另外,深圳低价新盘集中在龙岗、坪山和光明等外围区域,南山等主城区基本都是高价区域,新房价格“两极分化”明显,导致供应均质性较差。  
李宇嘉指出,当前,“稳预期”上升为调控战略,客观上需要更有代表性、能准确反映价格走势的指标。基于“同质可比”(同品质、同片区、同户型)原则计算的房价指数,消除了房屋的异质性,更能反映市场整体走势,也是全球房价披露的一般规则。因此,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房价指数,基于国际房价统计的一般规则、兼顾平滑异质性影响,更能反映房价变动趋势。  
同时,李宇嘉表示,深圳不再公布新房价格,还有一个难言之隐,就是自2016年10以来,控制新房价格稳定的调控目标越来越难以支撑了。2016年以来地价上涨,外围房价也在上涨,客观上倒逼房价上涨。借助延缓高价盘入市、“高低搭配”入市等,简单均价能够维持在2016年10月份的水平。但是,当新房实际均价越来越高,绝对的低价盘已经很少,维持简单均价不涨的承诺越来越脆弱。  
不再“官宣均价”有何意义?  
李宇嘉指出,深圳不再披露新房均价是第一步,未来,随着长效机制建立,限价政策或将退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短期内房价就可以随意上涨,而是明确波动区间的目标后,地方政府基于主体责任和‘一城一策’的自主决策和调控。类似深圳,未来新房供应60%是保障房及人才住房,如果这部分供应通过每一宗地块配建能够保证,价格将会适度放开。”。李宇嘉说到。  
“兄弟城市”曾有类似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7月,由广州住建委主办的房地产交易数据查询平台“阳光家缘网”亦出现类似情况,即看不到项目的销售均价信息。  
有媒体报道称,阳光家缘网上原有的当日已售套数、已售面积、退房套数,累计已售套数、面积、均价,以及未售套数、面积等几项数据,去年7月11日起均未能正常显示。  
随后,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回应称,由于广州市“阳光家缘”网站此前每日公布的部分数据信息,较易被片面解读、炒作,不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为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信息发布管理,增强信息发布和数据解读的权威性,现将广州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的发布形式调整为定期发布和解读。同时,对于炒作渲染房价上涨、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广州市宣传、网信、住建、工商、公安等部门将加大联合打击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广州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3. 深圳重发二批次宅地集中出让公告:下调住房销售限价

8月29日,深圳市重新发布了2021年第二批住宅用地集中出让公告(深土交告〔2021〕38号、39号、40号、41号、42号、43号),涉及的出让地块不变,共22宗,总用地面积约83.4公顷。此次公告主要作了以下调整优化:
一是调整竞买人资质条件和准入要求,健全市场准入机制。本批次用地竞买申请人须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联合竞买的,联合各方均应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同一企业及其控股的各个公司,不得参加同一宗地的竞买,参与竞买企业应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及承诺函,同一企业及其控股的各个公司,参与本批次用地竞买最多可竞得3宗用地(含联合竞买)。
二是优化土地竞价方式,合理限定土地溢价。在保持挂牌起始价不变的基础上,地块溢价率上限统一由45%调整为15%,达到溢价率上限后,南山T403-0401宗地、龙华A916-0572宗地(2宗全年期自持租赁住房用地)直接采用摇号方式确定竞得人,其余用地采用“竞自持租赁住房 摇号”方式确定竞得人(最高不超过该宗地普通商品住房面积的40%),进一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的工作要求,拓宽租赁住房供给渠道。
三是强化“房地联动”,进一步下调住房销售限价。本批次用地普通商品住房销售限价在原限价基础上下调3%-9.2%不等,安居型商品房销售限价在原限价基础上下调2.8%-9.1%不等,通过价格引导进一步稳定市场购房预期。
四是严格落实购地资金审查机制,确保房地产开发企业使用合规自有资金购地。建立“先承诺后审查”的工作机制,竞买申请人需承诺购地资金来源不属于股东违规提供的借款、转贷、担保或其他相关融资便利等,不属于金融机构各类融资资金,不属于房地产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借款或预付款,不属于其他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的借款,不属于竞买企业控制的非房地产企业融资等;市金融监管局组织相关金融监管机构开展竞得人购地资金审查工作。
五是强化企业信用约束。竞买人的开发资质、购地资金、企业关联性等必须符合出让公告要求,并对土地购置资金来源、竞买人关联性进行事先承诺,对是否参与现场摇号进行确认。审查发现竞买(得)人不符合竞买准入条件或不践诺的,将采取取消其竞买(得)资格、没收竞买保证金、1年内禁止该企业参加深圳市国有建设用地竞买活动并向社会公开等相关惩戒措施。
本次调整严格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要求,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通过严格市场准入、优化竞价方式、强化“房地联动”等多项举措,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深圳重发二批次宅地集中出让公告:下调住房销售限价

4. 深圳不再“官宣”楼市均价 放开限价前奏?

近日,深圳不再公布官方楼市成交均价的消息引发市场热议。
事实上,自今年4月起,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便不再公布新房的成交均价、成交总金额,及依面积区间分类公布的成交均价、总金额等具体信息。
和官方成交均价一同“销声匿迹”的还有哪些信息?为何不再公布相关数据?对置业者有何影响?中证君带你科普一下。
深圳不再公布官方成交均价
此前,由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公布的每日、每月新房、二手房成交均价、成交金额等房地产市场各项数据,作为唯一由深圳官方公布的房地产成交数据备受市场关注。
然而,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深圳机构改革后,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入口由原深圳市规土委官网改为深圳市住建局官网,此后,该平台不再公布新房的成交均价、成交总金额,以及依面积区间分类公布的成交均价、总金额等具体信息。
全新的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上公布的数据仅包括成交套数、成交面积、可售套数、可售面积,以及“一房一价”等。二手房方面则仅公布成交套数和面积,成交价格则至今未见公布。
深圳市住建局回应
由于深圳市房地产市场规模有限,成交价格水平易受结构性影响,直接公示有关价格信息并不能很好的反应市场的真实情况。根据深圳市房地产宏观调控的要求,为了更为准确地反应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情况,参考其他兄弟城市的做法,深圳市住建局在做好房地产预售项目“一房一价”价格公示的基础上,不再公布汇总后的成交金额及均价信息,有关市场情况以国家统计局每月公布的房地产价格指数为准。
深圳市住建局同时表示,一手预售住宅户型信息是根据房地产预售测绘生成的参考数据,在实践中并不能完全与交付情况相符,为避免对购房者造成误导,经研究,该局不再公示有关户型信息,套房户型以购房者实际查勘为准。以上调整是为了更好的反映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的整体情况,是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的组成部分。同时,深圳市住建局也将根据市场运行的实际情况,适时发布有关信息。
限价政策或将退出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与房价水平一同“消失”的,还有新房预售时由测绘生成的户型信息。未来,套房户型及面积以房屋交付以后的实际查勘为准。
由此,市场也无法据此来计算每月的新房成交均价,以及各面积段、各区域的简单均价。未来,了解深圳商品住房价格的唯一途径,就是国家统计局每月发布的房价指数,包括新房和二手住房同环比变化。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数据存在一些问题,民间机构随意发布数据,官方数据缺失,房地产调控的依据很多依赖均价,然而,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市场均价意义越来越小。
“目前,深圳每年的新房成交面积大概在300-400万平米,仅占全部住宅成交面积的35%。再考虑到商务公寓等”类住宅“和人才住房供应,新房的成交占比更低了。因此,就像官方解释的那样,如果少数单价高、体量大的新盘入市,新房均价很容易被一下子拉高。” 李宇嘉指出,近年来新房供应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整体价格开始走高,二是高价盘和低价盘两级分化。
“新房整体均价走高,主要原因是2016-2017年‘地王’频出,整体地价水平上了一个台阶。”李宇嘉补充道,2018年以来,尽管“限地价”常态化,“地王”少了、土地溢价率也降低了,但整体地价水平依旧在高位徘徊。加上,城市更新的成本越来越高,于是造成新房“豪宅化”趋势。另外,深圳低价新盘集中在龙岗、坪山和光明等外围区域,南山等主城区基本都是高价区域,新房价格“两极分化”明显,导致供应均质性较差。
李宇嘉指出,当前,“稳预期”上升为调控战略,客观上需要更有代表性、能准确反映价格走势的指标。基于“同质可比”(同品质、同片区、同户型)原则计算的房价指数,消除了房屋的异质性,更能反映市场整体走势,也是全球房价披露的一般规则。因此,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房价指数,基于国际房价统计的一般规则、兼顾平滑异质性影响,更能反映房价变动趋势。
同时,李宇嘉表示,深圳不再公布新房价格,还有一个难言之隐,就是自2016年10以来,控制新房价格稳定的调控目标越来越难以支撑了。2016年以来地价上涨,外围房价也在上涨,客观上倒逼房价上涨。借助延缓高价盘入市、“高低搭配”入市等,简单均价能够维持在2016年10月份的水平。但是,当新房实际均价越来越高,绝对的低价盘已经很少,维持简单均价不涨的承诺越来越脆弱。
不再“官宣均价”有何意义?
李宇嘉指出,深圳不再披露新房均价是第一步,未来,随着长效机制建立,限价政策或将退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短期内房价就可以随意上涨,而是明确波动区间的目标后,地方政府基于主体责任和‘一城一策’的自主决策和调控。类似深圳,未来新房供应60%是保障房及人才住房,如果这部分供应通过每一宗地块配建能够保证,价格将会适度放开。”。李宇嘉说到。
“兄弟城市”曾有类似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7月,由广州住建委主办的房地产交易数据查询平台“阳光家缘网”亦出现类似情况,即看不到项目的销售均价信息。
有媒体报道称,阳光家缘网上原有的当日已售套数、已售面积、退房套数,累计已售套数、面积、均价,以及未售套数、面积等几项数据,去年7月11日起均未能正常显示。
随后,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回应称,由于广州市“阳光家缘”网站此前每日公布的部分数据信息,较易被片面解读、炒作,不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为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信息发布管理,增强信息发布和数据解读的权威性,现将广州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的发布形式调整为定期发布和解读。同时,对于炒作渲染房价上涨、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广州市宣传、网信、住建、工商、公安等部门将加大联合打击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广州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5. 深圳不再“官宣”楼市均价 放开限价前奏?

近日,深圳不再公布官方楼市成交均价的消息引发市场热议。
事实上,自今年4月起,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便不再公布新房的成交均价、成交总金额,及依面积区间分类公布的成交均价、总金额等具体信息。
和官方成交均价一同“销声匿迹”的还有哪些信息?为何不再公布相关数据?对置业者有何影响?中证君带你科普一下。
深圳不再公布官方成交均价
此前,由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公布的每日、每月新房、二手房成交均价、成交金额等房地产市场各项数据,作为唯一由深圳官方公布的房地产成交数据备受市场关注。
然而,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深圳机构改革后,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入口由原深圳市规土委官网改为深圳市住建局官网,此后,该平台不再公布新房的成交均价、成交总金额,以及依面积区间分类公布的成交均价、总金额等具体信息。
全新的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上公布的数据仅包括成交套数、成交面积、可售套数、可售面积,以及“一房一价”等。二手房方面则仅公布成交套数和面积,成交价格则至今未见公布。
深圳市住建局回应
由于深圳市房地产市场规模有限,成交价格水平易受结构性影响,直接公示有关价格信息并不能很好的反应市场的真实情况。根据深圳市房地产宏观调控的要求,为了更为准确地反应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情况,参考其他兄弟城市的做法,深圳市住建局在做好房地产预售项目“一房一价”价格公示的基础上,不再公布汇总后的成交金额及均价信息,有关市场情况以国家统计局每月公布的房地产价格指数为准。
深圳市住建局同时表示,一手预售住宅户型信息是根据房地产预售测绘生成的参考数据,在实践中并不能完全与交付情况相符,为避免对购房者造成误导,经研究,该局不再公示有关户型信息,套房户型以购房者实际查勘为准。以上调整是为了更好的反映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的整体情况,是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的组成部分。同时,深圳市住建局也将根据市场运行的实际情况,适时发布有关信息。
限价政策或将退出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与房价水平一同“消失”的,还有新房预售时由测绘生成的户型信息。未来,套房户型及面积以房屋交付以后的实际查勘为准。
由此,市场也无法据此来计算每月的新房成交均价,以及各面积段、各区域的简单均价。未来,了解深圳商品住房价格的唯一途径,就是国家统计局每月发布的房价指数,包括新房和二手住房同环比变化。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数据存在一些问题,民间机构随意发布数据,官方数据缺失,房地产调控的依据很多依赖均价,然而,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市场均价意义越来越小。
“目前,深圳每年的新房成交面积大概在300-400万平米,仅占全部住宅成交面积的35%。再考虑到商务公寓等”类住宅“和人才住房供应,新房的成交占比更低了。因此,就像官方解释的那样,如果少数单价高、体量大的新盘入市,新房均价很容易被一下子拉高。” 李宇嘉指出,近年来新房供应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整体价格开始走高,二是高价盘和低价盘两级分化。
“新房整体均价走高,主要原因是2016-2017年‘地王’频出,整体地价水平上了一个台阶。”李宇嘉补充道,2018年以来,尽管“限地价”常态化,“地王”少了、土地溢价率也降低了,但整体地价水平依旧在高位徘徊。加上,城市更新的成本越来越高,于是造成新房“豪宅化”趋势。另外,深圳低价新盘集中在龙岗、坪山和光明等外围区域,南山等主城区基本都是高价区域,新房价格“两极分化”明显,导致供应均质性较差。
李宇嘉指出,当前,“稳预期”上升为调控战略,客观上需要更有代表性、能准确反映价格走势的指标。基于“同质可比”(同品质、同片区、同户型)原则计算的房价指数,消除了房屋的异质性,更能反映市场整体走势,也是全球房价披露的一般规则。因此,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房价指数,基于国际房价统计的一般规则、兼顾平滑异质性影响,更能反映房价变动趋势。
同时,李宇嘉表示,深圳不再公布新房价格,还有一个难言之隐,就是自2016年10以来,控制新房价格稳定的调控目标越来越难以支撑了。2016年以来地价上涨,外围房价也在上涨,客观上倒逼房价上涨。借助延缓高价盘入市、“高低搭配”入市等,简单均价能够维持在2016年10月份的水平。但是,当新房实际均价越来越高,绝对的低价盘已经很少,维持简单均价不涨的承诺越来越脆弱。
不再“官宣均价”有何意义?
李宇嘉指出,深圳不再披露新房均价是第一步,未来,随着长效机制建立,限价政策或将退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短期内房价就可以随意上涨,而是明确波动区间的目标后,地方政府基于主体责任和‘一城一策’的自主决策和调控。类似深圳,未来新房供应60%是保障房及人才住房,如果这部分供应通过每一宗地块配建能够保证,价格将会适度放开。”。李宇嘉说到。
“兄弟城市”曾有类似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7月,由广州住建委主办的房地产交易数据查询平台“阳光家缘网”亦出现类似情况,即看不到项目的销售均价信息。
有媒体报道称,阳光家缘网上原有的当日已售套数、已售面积、退房套数,累计已售套数、面积、均价,以及未售套数、面积等几项数据,去年7月11日起均未能正常显示。

随后,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回应称,由于广州市“阳光家缘”网站此前每日公布的部分数据信息,较易被片面解读、炒作,不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为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信息发布管理,增强信息发布和数据解读的权威性,现将广州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的发布形式调整为定期发布和解读。同时,对于炒作渲染房价上涨、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广州市宣传、网信、住建、工商、公安等部门将加大联合打击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广州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深圳不再“官宣”楼市均价 放开限价前奏?

6. 深圳不再“官宣”楼市均价 放开限价前奏?

近日,深圳不再公布官方楼市成交均价的消息引发市场热议。
事实上,自今年4月起,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便不再公布新房的成交均价、成交总金额,及依面积区间分类公布的成交均价、总金额等具体信息。
和官方成交均价一同“销声匿迹”的还有哪些信息?为何不再公布相关数据?对置业者有何影响?中证君带你科普一下。
深圳不再公布官方成交均价
此前,由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公布的每日、每月新房、二手房成交均价、成交金额等房地产市场各项数据,作为唯一由深圳官方公布的房地产成交数据备受市场关注。
然而,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深圳机构改革后,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入口由原深圳市规土委官网改为深圳市住建局官网,此后,该平台不再公布新房的成交均价、成交总金额,以及依面积区间分类公布的成交均价、总金额等具体信息。
全新的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上公布的数据仅包括成交套数、成交面积、可售套数、可售面积,以及“一房一价”等。二手房方面则仅公布成交套数和面积,成交价格则至今未见公布。
深圳市住建局回应
由于深圳市房地产市场规模有限,成交价格水平易受结构性影响,直接公示有关价格信息并不能很好的反应市场的真实情况。根据深圳市房地产宏观调控的要求,为了更为准确地反应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情况,参考其他兄弟城市的做法,深圳市住建局在做好房地产预售项目“一房一价”价格公示的基础上,不再公布汇总后的成交金额及均价信息,有关市场情况以国家统计局每月公布的房地产价格指数为准。
深圳市住建局同时表示,一手预售住宅户型信息是根据房地产预售测绘生成的参考数据,在实践中并不能完全与交付情况相符,为避免对购房者造成误导,经研究,该局不再公示有关户型信息,套房户型以购房者实际查勘为准。以上调整是为了更好的反映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的整体情况,是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的组成部分。同时,深圳市住建局也将根据市场运行的实际情况,适时发布有关信息。
限价政策或将退出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与房价水平一同“消失”的,还有新房预售时由测绘生成的户型信息。未来,套房户型及面积以房屋交付以后的实际查勘为准。
由此,市场也无法据此来计算每月的新房成交均价,以及各面积段、各区域的简单均价。未来,了解深圳商品住房价格的唯一途径,就是国家统计局每月发布的房价指数,包括新房和二手住房同环比变化。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数据存在一些问题,民间机构随意发布数据,官方数据缺失,房地产调控的依据很多依赖均价,然而,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市场均价意义越来越小。
“目前,深圳每年的新房成交面积大概在300-400万平米,仅占全部住宅成交面积的35%。再考虑到商务公寓等”类住宅“和人才住房供应,新房的成交占比更低了。因此,就像官方解释的那样,如果少数单价高、体量大的新盘入市,新房均价很容易被一下子拉高。” 李宇嘉指出,近年来新房供应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整体价格开始走高,二是高价盘和低价盘两级分化。
“新房整体均价走高,主要原因是2016-2017年‘地王’频出,整体地价水平上了一个台阶。”李宇嘉补充道,2018年以来,尽管“限地价”常态化,“地王”少了、土地溢价率也降低了,但整体地价水平依旧在高位徘徊。加上,城市更新的成本越来越高,于是造成新房“豪宅化”趋势。另外,深圳低价新盘集中在龙岗、坪山和光明等外围区域,南山等主城区基本都是高价区域,新房价格“两极分化”明显,导致供应均质性较差。
李宇嘉指出,当前,“稳预期”上升为调控战略,客观上需要更有代表性、能准确反映价格走势的指标。基于“同质可比”(同品质、同片区、同户型)原则计算的房价指数,消除了房屋的异质性,更能反映市场整体走势,也是全球房价披露的一般规则。因此,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房价指数,基于国际房价统计的一般规则、兼顾平滑异质性影响,更能反映房价变动趋势。
同时,李宇嘉表示,深圳不再公布新房价格,还有一个难言之隐,就是自2016年10以来,控制新房价格稳定的调控目标越来越难以支撑了。2016年以来地价上涨,外围房价也在上涨,客观上倒逼房价上涨。借助延缓高价盘入市、“高低搭配”入市等,简单均价能够维持在2016年10月份的水平。但是,当新房实际均价越来越高,绝对的低价盘已经很少,维持简单均价不涨的承诺越来越脆弱。
不再“官宣均价”有何意义?
李宇嘉指出,深圳不再披露新房均价是第一步,未来,随着长效机制建立,限价政策或将退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短期内房价就可以随意上涨,而是明确波动区间的目标后,地方政府基于主体责任和‘一城一策’的自主决策和调控。类似深圳,未来新房供应60%是保障房及人才住房,如果这部分供应通过每一宗地块配建能够保证,价格将会适度放开。”。李宇嘉说到。
“兄弟城市”曾有类似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7月,由广州住建委主办的房地产交易数据查询平台“阳光家缘网”亦出现类似情况,即看不到项目的销售均价信息。
有媒体报道称,阳光家缘网上原有的当日已售套数、已售面积、退房套数,累计已售套数、面积、均价,以及未售套数、面积等几项数据,去年7月11日起均未能正常显示。
随后,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回应称,由于广州市“阳光家缘”网站此前每日公布的部分数据信息,较易被片面解读、炒作,不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为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信息发布管理,增强信息发布和数据解读的权威性,现将广州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的发布形式调整为定期发布和解读。同时,对于炒作渲染房价上涨、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广州市宣传、网信、住建、工商、公安等部门将加大联合打击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广州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7. 深圳房价又被摁住!分批卖房不得涨价

深圳楼市调控迎来又一次升级,不光具化了新房限价的操作细则,还首次对精装修价格做出明确规定。
近日,深圳住建局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新建商品住房和商务公寓销售价格指导工作的通知》,将进一步规范新建商品住房和商务公寓销售价格指导工作,并启用商品房定价评估系统。
通知指出,市局对区局初审意见及研究中心的价格建议报告进行审核,确定项目指导价格,项目指导价格包括“毛坯价”和“最高装修价”两部分。预、现售商品住房和商务公寓的批准销售价格原则上不得超过上一年度至今同地段、同类型新房的网签价格。
并首次对网签价格对标楼盘的选取原则做出明确规定。住建局将根据项目所在位置,选取同区域范围内不超3公里的同类型、同品质的在售或已批售未网签新盘进行比对,选取新盘数量原则上不少于3个。若同片区新盘无法满足可比要求,可按照“同片区-同街道-同行政区”的优先顺序扩展范围。
相比于深圳规土委2017年1月出台的《商品住房和商务公寓预现售价格管理操作细则》中,申报均价不得明显高于周边同类同户型在售项目的销售均价这一模糊表述,此次调控明显更严更细。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时代财经指出,与上一轮限价主要限制均价涨幅不同,这一轮调控不仅在土地端通过“双竞双限”的出让模式,限制未来拿出来出售的房子价格,而且还通过同地段、同类型的比价限制。
“这最终会反映在国家统计局房价指数上,每期价格将不再大幅拉升。”
而对于分期开发的项目,两次申请价格备案时间间隔未超过一年的,原则上按照前期备案价格进行批复;对于预售商品住房和商务公寓项目转现售的,备案价格不得向上调整;对于零星销售的尾盘项目,由各区(新区)住房和建设局、前海管理局自行审定,并在市房地产信息系统中进行备案。
“上一轮现售房不限价,很多开发商为了突破限价而转现售,这一次这个漏洞被彻底补上。”李宇嘉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住建局首次对精装修价格做出明确规定。通知指出,为防止开发商通过提高装修价格变相抬高房价,对深圳新房市场的价格水平造成影响,深圳住建局要求各区局在审查项目装修、装饰材料的基础上,对精装修价格进行总体把控。
原则上,精装修项目价格核定需按照工程造价方法进行核算,由区造价部门或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审核。最高精装修价格区间在3000元/平方米--6000元/平方米之间,即使项目毛坯均价超过10万元/平方米,最高精装修价格也必须控制在6000元/平方米以下。
这对于开发商而言无疑是一记重锤。深圳稀缺的土地资源不断推高房企的拿地成本,再加上竞配一定量的人才房、公共设施等,利润空间被无限削薄。此前还有望走高端化产品路线,通过装修溢价实现盈利。
如不久前深圳首轮集中供地开拍,光明凤凰城(详情丨户型图)、宝安尖岗山两宗宅地都由龙光、佳兆业分别以10.88亿元 配建人才房面积1.12万平方米、25.44亿元 配建人才房面积3.1万平方米的代价拿下。
初步估算,剔除配建人才房面积后,这两块地楼面价将高达3.78万元/平方米及7.44万元/平方米,而这两宗宅地建成后的政府限价分别为4.89万元/平方米及8.33万元/平方米。楼面价距离入市限价仅有万元左右的距离,还要覆盖建安、融资、营销等成本,盈利空间极小。当时市场普遍认为,这两个项目只能通过装修溢价、产品打造来获得合理利润。
但在这轮调控之后,房企通过装修合同规避限价的漏洞也被堵上。“这就等于把原来还存在的想象空间彻底封死。”一名二十强房企深圳区域的投拓负责人向时代财经表示,现在就只能进一步加强对于装修成本的控制,“但这里面的空间就小很多了。”

深圳房价又被摁住!分批卖房不得涨价

8. 深圳在售楼盘今年售价被限涨?执行难度颇大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去年下半年楼市较热,市场变化快,某些楼盘实际售价已超出预售备案价,“限价令”名存实亡。据布吉片区某热销楼盘策划姜小姐介绍,当时开发商可以通过一些办法修改预售备案价。“不过现在又收紧了,预售备案价一旦经价格部门确认后,将不得更改。”她说。
在售楼盘被“限涨”在2月均价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限涨令”实为原“限价令”的升级和加强版。按照已知的说法,2013年深圳所有新盘,成交均价必须实现月度环比零增长,现已开始执行。对于在售楼盘来说,即是以2月份的成交均价为基准。在昨天的采访中,有开发商表示,在“限涨令”要求下,目前有部分认购单位超过2月份均价但是是低于预售备案价的,相关部门也不予以网签备案。
也就是说,对于在售楼盘而言,开发商原本的售价上限——预售备案价已经不再具有意义,2月份的均价成了上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