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瓴资本张磊先生的《价值》产生的价值

2024-05-13

1. 读高瓴资本张磊先生的《价值》产生的价值

    这段时间在读关于商业的书籍,主要目的是看能不能在其中找到翻身的秘籍,哪怕是喝点鸡汤、慰藉和营养一下自己也好啊。因此,想起了看过的《从0到1》、《成事》;重新温习了冯仑的《扛住就是本事》;高瓴资本张磊先生的《价值》也阅读接近尾声。
                                          
     对这些著作文字都有一种同样的感觉:说得很对,就像是在描述我自己,感同身受。
  
    《扛住就是本事》和《价值》都提倡诚实,要一次性说到位、说到底、说到最后、摊了底牌,前者称其为“裸体战术”。记得刚回到家乡创立“山里舅舅”时,我坦诚地在别人的“诚恳地学习”的“情意”中,把商业计划书毫无保留的拿给了对方。对方在我明确表达理念与当地实际情况不适合不能合作后,将BP拿去了和别人合作。后来通过其他人的“宝哥,你真行,一个什么计划书就让别人赚了几百万”尴尬的后知后觉,让我犹如“裸体”在大众面前。所以,诚实也要看对象,裸体一定要分场合。《价值》说的“理性的诚实”重点在于理性。
  
                                          
     高瓴投资在一级、二级资本市场均能做得如鱼得水,成绩非凡,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资本方。张磊先生的秘籍就是“做长期主义的价值投资,做时间的朋友”。
  
     “从更长期看,21世纪很有可能是属于中国的世纪,这十几年只是整个历史大周期中很早期的阶段,冰山才刚刚露出一角,还有很大的机会往前推进。尤其是在信息科技时代,中国是一个极佳的创新实验场。中国的创新驱动战略为创业者们构建了很好的政策环境,中国不缺乏拥有卓越赏识力和战略思维的投资人,中国的消费者有着天然的“互联网基因”,中国的创业者有太多的可以试错的机会。这些因素将促使中国的创新以持续迭代的方式,不断积蓄能量,从而创造重大突破。一个大国的崛起,往往需要制度、环境的改善,这其中也需要一些人站出来,在历史潮流中劈波斩浪。创业者、企业家群体有可能成为改变中国的力量,他们善于学习、勤奋努力,有着从“死亡之组”突围的拼搏精神,敢于白手起家,探索竞争中取胜的可能;同时,他们又在实践的历练下更加富有理性,在复杂混沌中有着清醒的眼光。”这段话简直就是我们创业者的缩影,我阅读了无数遍,感动了无数遍,被打鸡血无数遍。加上高瓴坚持“长期主义的价值投资”,我一度认为我的山里舅舅能够拿到高瓴的投资。因为山里舅舅坚持“探索深山珍味,塑造美丽村庄”的长期有价值的事业与高瓴的气质十分契合。
                                          
     “发现价值”,“创造价值”,接近尾声我掩卷沉思:这个“价值”前面应该加个定语“大”字。高瓴只投资行业的龙头老大,例如格力、腾讯、京东、公牛、百丽国际等等,这些能产生超大价值的企业。“奔走在美国西海岸以及世界各地,去卖一个他们没有怎么投资过的国家的故事,当时的局面却是非常困难的。”钱,都来之不易,资本逐利是其本性,投资大价值的企业是资本恪守了本分,无可厚非。“我宁愿丢掉客户,也不愿丢掉客户的钱”,你不能要求资本必须做慈善。
  
     当我们还不是行业老大时,高瓴是不会看到我们的。此时的创业者学到《价值》的只有一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好好修炼内功,少叫嚷,当我们有了桃李的芬芳时,树下自然被踩出许多路来。

读高瓴资本张磊先生的《价值》产生的价值

2. 读过张磊的《价值》

前言:自家兄弟送了一本热销书,张磊的《价值》。问曰:怎么想起买这本书?兄曰:我们不是都在做投资吗?我说:我们有做投资吗?兄曰:我们都在投资时间啊!好吧,收下书表示认可!
  
 5月17日晚上拿到的书,用了三天闲杂时间全部看完,说是写点读书笔记呢,一直寻找各种接口逃避,刚才从包里拿出这本读完的书,准备放回书架,又想起书不能这么白读了啊,总要留下一些动静吧,这样默默的放回去,看书时候的澎湃激情也会默默离去的,鉴于此,拿起笔写下这段看书笔记。
  
 孤陋寡闻,看到书名,没听过。再看作者,不认识,扉页看到作者介绍才知道,原来张磊是高瓴资本的创始人。不知道作者,但肯定知道高瓴这样的企业。于是从头到尾,仔细完整的拜读了高手的创业经历。
  
 开篇作者讲到他的成长经历时,说有本书中的一句话对他影响很大,这本书是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这句话是:人们正在哪里决定着自己和别人的命运,我却在这儿牧马。怎么能这样呢?应该逃走,不然我就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恰巧,这本书前几年我也看过,更巧,我自己对这句话也是记忆尤深,既然这样的志同道合,那就接着往下看。结果刚翻了几页,又发现作者在总结他的大学教育时,提出了一个观点: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找一帮你喜欢的,真正靠谱的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事情。这段话曾经是自己找合伙人的指导方针,而且做成展板挂在公司的墙壁上。书中这些类似价值观,都是自己认同的,所以这本书看的就格外亲切。
  
 纵观全书,高手之所以会是高手,自然有其独特的一面。选准一个点,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也就是作者说的找一帮你喜欢的,真正靠谱的人),持续发力,穷其多年,为了一个领域精益求进的努力(也就是作者说的一起做有意思的事)。反观自己,心气浮躁,各行各业都想参与,每种行业都可以侃侃而谈,但却始终没能静下心来沉淀在某个行业。有限的精力,必须聚焦到选中的行业中,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办大事,才可能会在所选领域有所突破。否则参与行业太多,心气神不定,人力、物力、财力分散开来,表面看起来每个行业都在做,但都做不出成就,最终都会放弃。一晃出道十多年,人生也就那么几十年,不能再这样无休止的浪费时间了。
  
 每次看到好书的时候都会感慨,那些所谓的成功者,自己也曾有过一部分和他们类似的经历,自己如果某某方面怎么怎么做的话,现在也是事业有成的。但人生不能靠假设,普通人之所以是普通人,就是突破不了这种假设,成功者能把假设变成现实,所以他们成功了。有朝一日自己成功了, 那就是把曾经的假设变成了现实!
  
 以后有可能的话,还是要多读好书!

3. 张磊《价值》

张磊《价值》
  
  
 1. 当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时,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答案闪耀在那里,那就是“长期主义”——把时间和信念投入能够长期产生价值的事情中,尽力学习最有效率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标准,遵循第一性原理,永远探求真理。
  
 
  
 2. 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社会,只要在长期的维度上,把事情看清楚、想透彻,把价值创造出来,就能走在一条康庄大道上。
  
 
  
 3. 只要保持理性的好奇、诚实与独立,坚持做正和游戏,选择让你有幸福感的投资方式,就能够从更长期、更可持续的视角理解投资的意义。
  
 
  
 4. 真正的投资,有且只有一条标准,那就是是否在创造真正的价值,这个价值是否有益于社会的整体繁荣。
  
 
  
 5. 困难是一面镜子,最好的反省往往都来源于此。每次危机出现,都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压力测试和投资复盘的机会,而最终是价值观决定了你将如何应对和自处
  
 
  
 6. 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才是深藏于内心并真正属于自己的“三把火”。
  
 
  
 7. 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是塑造投资能力的起点,而这与我的儿时际遇不无关系。
  
 
  
 8. 那时我觉得,别人能告诉我的,书里可能都有;但书里有的,别人未必知道。我从书中看到的世界,要比四处闲逛看到的大得多。
  
 
  
 9. “人们正在那里决定着自己的和别人的命运,我却在这儿牧马。怎么能这样呢?应该逃走,不然我就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10. 通过海量的跨学科阅读,掌握各个学科最重要的智慧,构建属于自己的思维体系。我深刻意识到,要做出正确的决策,价值投资所需要的知识是无止境的。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寻得洞见,不仅需要掌握金融理论和商业规律,还要全面回顾历史的曲折演进,通晓时事的来龙去脉,更要洞悉人们的内心诉求
  
 
  
 11. 价值投资不是数学或推理,不能纸上谈兵,必须像社会学的田野调查一样,理解真实的生产生活场景,才能真正掌握什么样的产品是消费者所需要的、什么样的服务真正有意义。
  
 
  
 12. 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找一帮你喜欢的、真正靠谱的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事

张磊《价值》

4. 张磊的《价值》

首先感谢GRACE给咱们读书群介绍这本好书。张磊的大名我是早有所闻,早几年已经是投资界的大佬级人物。18年还看过他在央视《遇见大咖》节目上的访谈。印象中他是个神秘低调的投资大佬。阅读他的首部投资力作,还是充满期待的。
  
 《价值》这本书挺厚的,不过阅读起来并不费劲,毕竟自己也从事金融相关行业,也做股票投资和股权投资多年。书中张磊跟读者们分享他成长经历中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也分享他投资生涯的种种心得和经验。最重要是他把他的投资理念已经升华成为一种主义,一种信仰,叫做“长期主义”。这个就非常厉害了,极少人敢公开这样标榜自己。但如果我们看看他和他的高瓴资本在业界的地位也就不会特别惊讶。毕竟高瓴资本现今大概5000亿的基金管理规模的体量,在中国应该是三甲之内了。
  
 “长期主义”的核心是与伟大格局观者同行,做时间的朋友。书中有几句话特别的经典,我跟大家分享一下:
  
 “真正穿越周期的投资机构,往往做到了既看到眼下,时刻做好打算,又目光长远,不为一时一地而自乱阵脚。
  
 我们不必做所有的事情,只需要做有意义的事情。
  
 最好的分析方法未必是使用估值理论,资产定价模型,投资组合策略,而是坚持第一性原则,即追本溯源,这个“源”包括基本的公理,处世的哲学,人类的本性,万物的规律。
  
 在奋斗的过程中,难以预料前路如何,选择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
  
 坦白的说,个人觉得书中的这些关于投资,关于价值的论述和观点并不新颖,并不深刻。与股神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思想非常接近,只是改了个新名词叫“长期主义”。这个书读到中间,我在思考真实的张磊和高瓴资本是如此的完美吗?在网上查找了他们的一些过往。他们的确优秀,但并不完美。一些言行并不一致。一些理念并没有践行。张磊把自己包装的过于完美了。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高领投资蔚来汽车,去年蔚来濒临破产、股价跌至2美元时,高瓴都选择了大笔减持和清仓。现在蔚来的股价40多美金,至少涨了20多倍。还有买特斯拉的股票,在400美金的时候清仓,500美金的时候又买回来了,这个比较尴尬。
  
 第二个张磊说高领资本正式开张是在六一儿童节,非常应景,他们除了像孩子一样无惧和快乐,几乎什么都没有。自我嘲讽说自己有点乌合之众的感觉。但是我们知道张磊创业前在耶鲁大学捐赠基金做了好几年,还跳槽去全球新兴市场投资基金。后面还担任了纽约证券交易所首任驻中国首席代表,辅导和帮助许多中国优秀企业在纽交所上市。可以说张磊自立门户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资金端和项目端都完美匹配好了。
  
 另外高领资本一直以来投资的成功案例大多都是在项目后期进入的,并非从一开始就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
  
 总的来说,张磊过于自信了,过于标榜自己了。当然我也明白这个背景是这两年高瓴资本在大力募集资金,大力扩张版图。这是一本造神之做,把张磊推上神坛,定义自己的投资主义。
  
 这让我想起了几天前新华社评价马云的话:没有所谓的马云时代,只有时代中的马云。这句话也适合张磊和他的高瓴资本。
  
 就简单写到这里吧。期待跟读书群的伙伴们有更多的探讨交流。

5. 读张磊《价值》有感

翻开《价值》的读书笔记。这本书比较厚,年初花了将近两个月看完。受益颇多,与大家分享——
  
  
 
  
 张磊认为,真正的投资,有且只有一条标准,那就是是否在创造真正的价值。
  
 始终抱有一种朴素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坚持尝试。
  
  
 坚持在变化的系统中理解投资,“高维思考,低维行动。”
  
 
  
  
 投资系统是理性的,有逻辑体系的。
  
 崇尚科技、自由和创造力的产品逻辑。
  
 与符合市场逻辑的用户导向文化,
  
 二者交替进行。
  
 让每一次投资决策都有逻辑起点,尽量做确定性的、少而精的投资。
  
 
  
  
 “以正治国”,说的是要有专业的研究方法,
  
 “以奇用兵”,讲求的是如何思考和决策。
  
 二者结合:“守正”给“用奇”准绳,“用奇”给“守正”以反馈。
  
 
  
  
 作者告诫我们要警惕右(机会主义者)、防止左(激进主义者),但主要是防止左。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风险和利润之间找平衡,
  
 在“恐惧”和“贪婪”的两难抉择面前保持平常心。
  
 
  
  
 这是一个无比沸腾的时代,无法失去,不能错过,即使舒适也切莫沉寂,宁愿艰巨也不要无趣。
  
 
  
  
 “慢慢来,比较快,因为我们要走很远,所以一点都不着急。”
  
 
  
  
 你说对吗?

读张磊《价值》有感

6. 读书笔记:高领资本张磊《价值》

  近期,读完高瓴资本张磊的著作《价值》,书中的观点实有收获。 
    作者以创业者、投资人的角色著述,坚持价值投资理念,以长期主义和研究驱动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坚定地“重仓中国”,支持实体经济,助力产业创新。 
    在长期主义之路上,与伟大格局观者同行,做时间的朋友。 
    摘要书中主要观点,共同学习、进步。 
      一、寻找价值的过程   
      1、价值的底色   
    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才是深藏于内心并真正属于自己的“三把火”。 
      2、价值投资启蒙   
    拥有极高的道德标准,把受托义务置于首位,是投资人的崇高的精神气质。 
      3、价值投资初试炼   
    我们是创业者,恰巧是投资人。 
      二、价值投资的哲学与修养   
      4、价值投资方法与哲学   
    时间是好生意与好创业者的朋友。 
      5、价值投资者的自我修养   
    价值投资不是投资者之间的零和 游戏 ,而是共同把蛋糕最大的正和 游戏 。 
      三、价值投资的创新框架   
      6、与伟大格局观者同行   
    选择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 
      7、持续创造价值的卓业组织   
    重视学习和挑战,把学习作为终生的乐趣和成就。 
      8、产业变革中的价值投资   
     科技 不是颠覆的力量,而是一种和谐再造的力量。 
      9、价值投资的实践 探索    
    真正的“重仓中国”,就是要帮助中国制造业更好更快地实现转型升级。 
      10、永远追求丰富而有益的人生   
    教育是对人生最重要、最明智的投资。 

7. 读张磊《价值》-章节1

1972年,张磊(以下简称“我”)出生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的一个双职工家庭,本科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读国际金融专业。真正开始接触资本市场是在1992年,那时我读大二。那个时候,人大校园里有很多同学对股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各个院系的同学纷纷加入“证券协会”社团,研究证券市场,翻译证券书籍。
  
 我天生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这决定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观察他人的角度。毕业后,当时的我另辟蹊径,没有选择金融机构,而是选择了中国五矿集团,投身实体经济。我希望能够从实体企业的视角感受中国经济的内在逻辑和巨大潜力。恰恰是在五矿集团的工作,让我获益匪浅。
  
 这些深入矿区、边区的出差经历,让我看到,中国不是简单的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分层叠加,也不是东、中、西部地区的简单区隔。大学毕业后我本没有出国计划,正因为在五矿集团工作时接触到国外客户,后来又看到周围有不少同学、朋友都出国留学,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觉得还是应该去外面见识一番,增长阅历。
  
 最终,我选择了去耶鲁大学留学。位于美国东北部的纽黑文市,这座古老的小城有着很丰富的现代意义。尽管我申请了多所大学并得到7所学校的入学机会,但耶鲁大学研究生院是唯一为我提供奖学金的。
  
 当时是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作为新经济浪潮已经在美国资本市场风起云涌。我选择了休学一年并回国创业。我和几位老同学创办了一个网站,搭建投融资交流平台、分析研讨商业模式、制定商业行动方案,核心目的就是搭建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的沟通桥梁,提供资金、人才、技术、供应链等专业服务。由于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我们的业务量也不断缩小,只好偃旗息鼓,再做打算。
  
 创业未果后我继续回到耶鲁大学读书,在“山重水复”之际,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找到了在耶鲁投资办公室的实习机会,并结识了大卫·史文森,自此与投资结下不解之缘。
  
 史文森一手将耶鲁捐赠基金打造成一个“常青基金帝国”,历经美国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20世纪80年代末的经济滞胀,90年代的“克林顿繁荣”、高科技浪潮,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高潮及泡沫,以及最近的全球经济疲软和市场连续下跌,耶鲁捐赠基金的资产规模却不断扩大。

读张磊《价值》-章节1

8. 读张磊《价值》有感

《价值:我对投资的思考》作者张磊,高瓴资本创始人兼CEO,72年出生于河南驻马店普通职工家庭,高考那年以河南省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取人大国际金融专业,33岁开始创业成立“高瓴资本”,用了15年的时间,从2000万美元发展到600亿美元资金管理规模成为亚洲最大的私募机构,江湖人称“中国巴菲特”。本书共分为两大板块,前面约五分之一的篇幅讲述了作者的成长经历,后面基本都在讲投资理念了。作为非金融专业又非投资圈的读者,感觉前面的内容更有吸引力一些,而后面的内容就显得有点“高大上”了,引发的共鸣或兴奋点不是很多。
  
  关于成长经历 
  
 一个初中差点没考上的普通人家的孩子是怎么活成一个传奇的呢?个人总结为以下3点:
  
 1.专注读书:从小就被“锁”在图书馆看书,一看就是一整天,读完“文艺”读“学术”,博览群书的积累让张磊在高二那年突然就顿悟了,奋发图强励志去更大的城市看世界,于是从驻马店去了北京后来又去了纽约,人生轨迹就此改变。张磊的成长经历也证实了我目前对于选择学校优先级的观点:地点>专业>学校。
  
 2.敢于挑战:大学毕业后去了央企,干了4年不甘于现状,扔下“铁饭碗”去了美国读MBA;MBA毕业后进入华尔街投行干得风生水起时再一次辞去“高薪”工作,回国创业;创业初期把2000万美元的“巨款”all in当时刚上市的腾讯(腾讯的估值15年翻了250倍),从此开启了开挂的人生。张磊身上的这种敢“舍”敢“赌”的精神本身也是少数人拥有的。
  
 3.保持真诚:不得不承认,张磊很幸运,被大卫史文森选中,给了他耶鲁投资办公室的实习机会,把他推荐去了华尔街投行做基金经理,又在张磊刚创业初期最困难的时候给了他人生的第一笔2000美元的投资。史文森,一个可以跟巴菲特媲美的人肯定不傻,那他当初选择的标准是什么?答案:真诚的品质!第一次面试,史文森问了很多投资方面的问题,而张磊大多数的回答是:“我不知道”,史文森因为他的坦诚给了实习的机会,毕竟能力可以学习,品德却很难改变。事实证明,史文森的选择是正确的,2005年的2000万美元投资,截至2020年已累计获得了24亿美元的投资收益。
  
  关于投资理念 
  
 虽然我没做过投资人,但做过拉投资的创业者,所以更多的是从创业的角度引发的3点思考:
  
 1.如何选择创业伙伴:张磊创办高瓴组建创业团队时,选择的都是长期信任的熟悉的人,有人大的同学也有曾经的同事,而这些人,除了张磊是半路出家干了几年投资的,其他人都不是科班出身。是的,一个没有信任基础的团队是脆弱的、经不起风浪的,更何况创业很苦,一开始可以靠激情,但长期坚持就要靠和一群喜欢的人苦中作乐了。
  
 2.如何选择创业方向:一个专业的投资机构,会从方方面面去考量。行业角度:生意的本质、商业模式、赚钱的逻辑、进入的门槛以及寡头垄断还是充分竞争?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公司角度:业务模式、运营模式、流程机制、管理半径、规模效应、核心竞争力。管理层角度:创始人的格局和执行力、有没有创建高效组织的思维和能力、有没有企业家精神等等。但归根到底,最重要的是看业务本身能否为社会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甚至收入利润的财务数字都不重要,因为只要是为社会疯狂创造价值的企业,它的收入利润早晚会兑现,社会最终会给予它长远的奖励。
  
 3.如何成为好的企业:巴菲特认为好的企业关键是寻找护城河,什么是护城河?张磊认为,所有的品牌、渠道、科技、技术规模、知识产权等,都不足以成为真正的护城河。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们的不断创新。所谓创新,是对市场变迁的主动响应。拿零售行业为例,一开始的夫妻店,有了铁路后出现连锁店,有了电视机后品牌化,有了冰箱后品类突破,有了私家小汽车后购买半径变大出现了性价比高的沃尔玛,现在零售业又出现了新的创新,会员仓储式的山姆和Costco。这让我想到2019年末的疫情至今,整个世界都在悄无声息的变迁着,那些积极调整主动响应的企业,就是有护城河的好企业。
  
 最后,感到欣慰的是,高瓴资本认为,在无数产业中,对人类社会影响最深远、最具基础性变革力量的,还是生命科学领域。他们也确实投资了CRO/CDMO的企业,如药明康德、泰格医药、方达控股、凯莱英,还投了创新药企业,如百济神州、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恒瑞医药。不管是我当年创业做NMN保健品,还是现在在CDMO企业打工,能在人类追求健康长寿的道路上贡献过微薄之力,不枉此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