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逆周期因子”?

2024-05-13

1. 什么是“逆周期因子”?

什么是逆周期因子?为什么最近淡出使用了?

什么是“逆周期因子”?

2. “逆周期因子”是如何计算的?

“逆周期因子”本身是一个公式,包含“逆周期系数”等一些因子,但因子的具体指标并没有对外明确,因此不能直接计算。

去年5月,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工作组公告称,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机制由此前的旧公式“中间价变动=前一交易日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变为“中间价变动=前一交易日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的新公式。

对于引用“逆周期因子”的原因,央行在2017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一是对冲外汇市场的顺周期波动,使中间价更加充分地反映市场供求的合理变化;二是使中间价更好反映宏观经济基本面。
在引入“逆周期因子”前,我国外汇市场面临较为严重的非理性行为。尽管我国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向好,但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单边贬值预期较强。引入“逆周期因子”的主要目的,正是要抵消这种“羊群效应”。

“逆周期因子”运行逾半年,目前来看,起到了较好效果。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得到扭转,人民币资本项目大额流出的势头基本缓解。2017年6月起,人民币对美元开始持续升值,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从6月初的6.8一路升至9月初的6.5,随后在6.4至6.6区间震荡,人民币汇率逐渐回归经济基本面。
而央行在此时回应由报价行自行设定人民币中间价“逆周期系数”,意味着汇率价格机制朝着越来越透明、越来越市场化的方向在前行。

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引入还是调整“逆周期因子”,并没有也不会改变外汇供求的趋势和方向,人民币汇率最终走势仍然取决于我国经济的基本面。随着汇率改革不断深化,人民币汇率已逐步走入新时期,单边的升值或贬值走势很难重现,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双向波动将是常态。
因此,对企业和投资者而言,尤其是对外贸型企业来说,及时树立汇率风险防范的理念和意识,更好地规避汇率风险是必要课题。

3. 什么是汇率逆周期因子?

“逆周期因子”本身是一个公式,包含“逆周期系数”等一些因子,但因子的具体指标并没有对外明确,因此不能直接计算。

去年5月,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工作组公告称,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机制由此前的旧公式“中间价变动=前一交易日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变为“中间价变动=前一交易日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的新公式。

对于引用“逆周期因子”的原因,央行在2017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一是对冲外汇市场的顺周期波动,使中间价更加充分地反映市场供求的合理变化;二是使中间价更好反映宏观经济基本面。
在引入“逆周期因子”前,我国外汇市场面临较为严重的非理性行为。尽管我国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向好,但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单边贬值预期较强。引入“逆周期因子”的主要目的,正是要抵消这种“羊群效应”。

“逆周期因子”运行逾半年,目前来看,起到了较好效果。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得到扭转,人民币资本项目大额流出的势头基本缓解。2017年6月起,人民币对美元开始持续升值,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从6月初的6.8一路升至9月初的6.5,随后在6.4至6.6区间震荡,人民币汇率逐渐回归经济基本面。
而央行在此时回应由报价行自行设定人民币中间价“逆周期系数”,意味着汇率价格机制朝着越来越透明、越来越市场化的方向在前行。

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引入还是调整“逆周期因子”,并没有也不会改变外汇供求的趋势和方向,人民币汇率最终走势仍然取决于我国经济的基本面。随着汇率改革不断深化,人民币汇率已逐步走入新时期,单边的升值或贬值走势很难重现,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双向波动将是常态。
因此,对企业和投资者而言,尤其是对外贸型企业来说,及时树立汇率风险防范的理念和意识,更好地规避汇率风险是必要课题。

什么是汇率逆周期因子?

4. 逆周期因子是什么?

逆周期因子是一个因子公式。
逆周期因子是央行推出的,由国内各报价行在报出人民币当日中间价时所考虑的参数之一;主要作用在减少市场顺周期作用对于汇率的影响。

扩展资料:
逆周期因子第一次出现是2017年5月。彼时,人民币收到大量贬值的压力,已经无限逼近了7的关卡。因为已经连续贬值了两年,贬值幅度达11%。市场上预期人民币要破7的声音十分多。
这些随着预期做空人民币的人,也变成了推动人民币贬值的推手。为了稀释这些根据市场预期做空力量的影响,让人民币汇率反映出真实经济成分,央行推出了逆周期因子。
参考资料:人民网-逆周期因子

5. 什么是逆周期因子

在了解有关人民币汇率的新闻时,有时候我们会看到逆周期因子这一词,许多投资者对此并不了解,那么你知道逆周期因子是什么意思吗?
   
  1、 逆周期因子是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的一项机制。逆周期因子本身是一项公式。没有逆周期因子之前,每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模型为“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而有了逆周期因子之后,模型调整成“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引入“逆周期因子”有效缓解了市场的顺周期行为,稳定了市场预期。
 
  2、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披露了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中“逆周期因子”的计算方法,并表示“逆周期因子”计算过程中涉及的全部数据,或取自市场公开信息,或由各报价行自行决定,不受第三方干预。
 
  3、 在计算逆周期因子时。可先从上一日收盘价较中间价的波幅中剔除篮子货币变动的影响,由此得到主要反映市场供求的汇率变化,再通过逆周期系数调整得到“逆周期因子”。逆周期系数由各报价行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外汇市场顺周期程度等自行设定。
 
 以上就是有关于逆周期因子的有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逆周期因子

6. 什么叫“逆周期因子”?这个衡量的标准有什么作用吗?

“逆周期因子”本身是一个公式,包含“逆周期系数”等一些因子,但因子的具体指标并没有对外明确,因此不能直接计算。

去年5月,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工作组公告称,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机制由此前的旧公式“中间价变动=前一交易日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变为“中间价变动=前一交易日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的新公式。

对于引用“逆周期因子”的原因,央行在2017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一是对冲外汇市场的顺周期波动,使中间价更加充分地反映市场供求的合理变化;二是使中间价更好反映宏观经济基本面。
在引入“逆周期因子”前,我国外汇市场面临较为严重的非理性行为。尽管我国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向好,但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单边贬值预期较强。引入“逆周期因子”的主要目的,正是要抵消这种“羊群效应”。

“逆周期因子”运行逾半年,目前来看,起到了较好效果。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得到扭转,人民币资本项目大额流出的势头基本缓解。2017年6月起,人民币对美元开始持续升值,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从6月初的6.8一路升至9月初的6.5,随后在6.4至6.6区间震荡,人民币汇率逐渐回归经济基本面。
而央行在此时回应由报价行自行设定人民币中间价“逆周期系数”,意味着汇率价格机制朝着越来越透明、越来越市场化的方向在前行。

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引入还是调整“逆周期因子”,并没有也不会改变外汇供求的趋势和方向,人民币汇率最终走势仍然取决于我国经济的基本面。随着汇率改革不断深化,人民币汇率已逐步走入新时期,单边的升值或贬值走势很难重现,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双向波动将是常态。
因此,对企业和投资者而言,尤其是对外贸型企业来说,及时树立汇率风险防范的理念和意识,更好地规避汇率风险是必要课题。

7. 逆周期因子很厉害,却有种东西不受其影响,看完傻眼


逆周期因子很厉害,却有种东西不受其影响,看完傻眼

8. 逆周期的介绍

在繁荣阶段,企业往往增加投资并且成本较高,在随后的衰退期中很可能会遭遇损失。如果能够把握这种经济周期规律,合理运用,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在繁荣阶段,应避免大幅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投资、大幅扩张经营规模等;在萧条期,固定资产及股权的价格均大幅下跌,此时可以逆势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购入股权、扩张经营规模等。这就是“逆周期”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