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我们必须要知道的经济学常识?

2024-05-27

1.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我们必须要知道的经济学常识?

第一个需要知道的经济学常识是钱的保值,从现在的时代上来看,同样是100元,购买力却是在不断的下降,也就是说钱会变得越来越不值钱,阻挡这种事情发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理财,让钱能生出更多钱来。如果钱一直放着不动的话,那么购买力会下降,等于说一直在亏钱,因此需要理财行为的介入,现在社会也很强调理财的行为,即便是放在银行中或者是理财产品里也可以,如果有能力的话还可以去投资基金,获得更高的收益率。
第二个需要知道的经济学常识是关于海外旅游的,人民币升值的时候,也就是能够兑换到更多的美元时,适合外出旅游,减少旅游的费用,也就是说人民币会更加值钱,可以在海外买到更多的东西。而人民币贬值时,也就是单位人民币换到的美元变少的时候,是不适合出去旅游的,这个时候需要用更多的钱来兑换美元,从而使旅游的成本增加,一般这个时候适合出口,获取较好的经济收益。
第三个需要知道的经济学常识叫做凡勃仑效应,也就是说在购买商品的时候,用户首先会去选择到最贵的而不是最好的,因为主观代入会让很多人觉得最贵的就是最好的,实际上却不一定是这样,有一些商家就应用了这个效应,把原本一些不好卖出去的,质量并没有那么好的商品价格上调到最高,因此顾客购物需要注意这方面的事情。
第四个需要知道的经济学常识是边际效用,也就是说供求关系,一个人喝一瓶水是足够的,一个人喝五瓶水是不合理的,意味着市场需要根据需求来提供商品,而不是盲目的制造商品,注重供需的关系。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我们必须要知道的经济学常识?

2.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


3. 生活中的经济学,你知道吗


生活中的经济学,你知道吗

4. 学习经济学在平时的生活有什么用处吗?

引言:学习经济学在平时的生活有什么用处吗?学习经济学的学生大脑也是比较聪明的,并且也更加知道经济学里面的理论知识,当然对平时的生活也是很有好处的,因为这样可以比其他的人更懂得理财的方式和阶级的利益。因为经济学里面不只只是规划自己的财务,更多的是政治经济学上凸显的社会的不同。这也能够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是存在经济学阶级的,而且现在学习经济学的学生也会更加理财,自己的产品获得自己的基本收益。
一、经济学的价值经济学的价值就是在社会与政治方面有着很大的关系,不仅仅单纯是讲经济学和生产价值的商品,更多的是研究整个市场和人们生活的联系。这也是为什么学习心理学的人对市场都比较敏感,因为可以根据日常的生活改变来观察到整个经济市场的变化。这样也能够让他们更加懂得理财的产品和市场价值的变化,一般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个经济的活动和经济关系,对于物质的共有性也能让他们有更好的收益。
二、生活中处处都有经济学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是有经济学的,很多人都没有了解到自己,生活就是一个经济学组织的一个世界,因为我们生产的商品买的商品都是有价值的。这对于学习经济学的人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知道为什么价格的不同以及薪酬的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都是因为每个人产生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三、更好的进行经济管理对于学习经济学的学生来说,可以更好的进行经济管理,很多学习经济学的学生在大学毕业后也参加了公司的管理和高管部门的选拔。因为他们所学的经济体系和能力对于一个公司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他们也有更加前沿的眼光。

5. 生活中的经济学有哪些?

1、衣食住行、购车习房、劳动就业、旅游休闲等方面的消费问题;
2、有关储蓄、股票、债券、彩票房产、黄金、保险等方面的投资方式和投资技巧。
3、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为什么会影响中国百姓。
4、十年后赚的100元相当于今天的多少。
5、为什么有钱的煤老板阻止不了频频发生的矿难。
6、均衡价格的决定—为什么猪肉价格时涨时跌。GDP—你和邻居王太太谁家更有钱。通货膨胀—饭已煮好又来客人怎么办。

7、垄断—电脑为什么都装微软系统。
8、并购—当东边粥铺买下西边饺子馆 
9、机会成本—北大学生卖肉为何引争议。
10、货币理论—谁赋予人民币换购商品的权利。
11、拿到北京户口为什么会那么难。
12、世界各地的圣诞礼物为什么都是中国制造。
13、奥巴马指责中国操纵汇率有什么目的。
14、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每个人每天都在面临选择和决策,但这些选择并非全都是“理性”的,恰恰相反,人们过去的经验、满足的假想、不精确的参照系等因素的影响,时常会做出有损最大利益的“非理性”选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活中的经济学大全集

生活中的经济学有哪些?

6.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常识

1.生活中常用到的经济、政治哲学常识 
 经济学:1.信息不对称理论:它为我们做出生活中的一些选择提供了理论帮助。2.价值规律:我们日常生活就是一个积累和消费的过程。懂一些价值规律能使我们更合理的买卖。3.政治经济学的资本运作知识:现代社会,无处不经济,了解一些资本运作的知识对我们的日常参与经济活动有帮助。4.马歇尔的剪刀理论:为我们提供一种分析问题的思维。
 
 政治哲学:政治哲学最基本的还是马哲的科学社会主义。另外,你也可以看看亨廷顿的书。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我们多数人并不参与直接政治。因此也只能算是帮我们了解时代背景吧。
  2.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一、以前我常常打车,就是1.2元/公里的时候。但是涨价后就很少打了。
 
  
 
 上次南京出差,每次司机多收我一块钱的“燃油涨价费”,我恍然大悟,这才是聪明的办法。
 
 为啥南京市 *** 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而北京市 *** 的官员想不到呢?
 
 双败的结局,是我这样的稍微懂一点经济学的普通人都能想到的,
 
 而且,还有很多能人在报刊网络上有指出,
 
 为啥我们的 *** 官员想不到呢?
 
 二、为什么尺码不同的服装有一样的售价?尺码不同,原材料成本自然不同,为什么没有在价格上体现出来?解释:
 
 a.原材料成本相对设计、加工、流通等其他费用比起来,只占较小的部分,不同尺码造成的成本差异不大。
 
 b.没有正规的包装袋,价格不同,不易于销售、存储时的管理。
 
 c.涉嫌对大身材顾客的歧视。
  3.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3个例子 
 为什么尺码不同的服装有一样的售价?尺码不同,原材料成本自然不同,为什么没有在价格上体现出来?
 
 解释:原材料成本相对设计、加工、流通等其他费用比起来,只占较小的部分,不同尺码造成的成本差异不大;没有正规的包装袋,价格不同,不易于销售、存储时的管理。
 
 背双肩包时,我们都知道同时背两边要舒服,为什么很多时候还是只背一边。 
 
 解释:两边轮流换着背,流换着休息。
 
 电视上的大头菜和白菜等菜农一分钱一斤都没人要,而在市场上的零售价并不便宜,这是为什么?
 
 解释:这个用经济学解释就是成本和收益问题,菜农生产出农产品,到消费者手里要经过批发商和零售商等流通环节,中间的运输成本,进店成本,市场管制成本,尤其是运输成本,在中国物流运输成本占商品成本很大一部分,这些都由消费者买单,成本上升市场供给减少,供给曲线上移,而农产品消费价格弹性小,价格上涨消费量变动小,需求曲线基本不变,所以造成价格上升,老百姓想用不到质优价廉的农产品。
 
 【中文名】:经济学
 
 【外文名】:economics
 
 【所属学科】:社会科学
 
 【起源】:中国古代经济学
 
 【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
 
 【核心思想】:通过研究、把握、运用经济规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最大限度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基本原理】:对称平衡论
 
 【核心规律】:价值规律
 
 【研究对象】:人类经济活动的本质与规律。
  4.经济常识中的价值量与价值总量在日常生活中叫做什么 
 这是个纯理论概念,日常生活中一般不会这样表达的.如果一定要结合生活的话可以这样理价值量:一般默认为单位商品价值量,即生产一个单位的商品(一件商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但是日常我们不习惯用时间来衡量一件商品值多少,而是用货币来表示,这就是价格,因此可以这样理价值量可以在价格中体现出来,但它又不等同于价格,因为价格的形成还有很多影响因素的;价值总量:单位时间内生产的总价值量,如:8小时劳动时间内可以生产四件商品,每一件商品价值量2小时,那么8个小时的价值总量为八小时.如果是准备高考的话,这部分知识的关键是要搞清楚: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老师会给你们一个关系图,把它搞懂,很重要的.。
  5.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一、以前我常常打车,就是1.2元/公里的时候。
 
 但是涨价后就很少打了。上次南京出差,每次司机多收我一块钱的“燃油涨价费”,我恍然大悟,这才是聪明的办法。
 
 为啥南京市 *** 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而北京市 *** 的官员想不到呢?双败的结局,是我这样的稍微懂一点经济学的普通人都能想到的,而且,还有很多能人在报刊网络上有指出,为啥我们的 *** 官员想不到呢?二、为什么尺码不同的服装有一样的售价?尺码不同,原材料成本自然不同,为什么没有在价格上体现出来?解释:a.原材料成本相对设计、加工、流通等其他费用比起来,只占较小的部分,不同尺码造成的成本差异不大。b.没有正规的包装袋,价格不同,不易于销售、存储时的管理。
 
 c.涉嫌对大身材顾客的歧视。
  6.求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3个例子 并对例子分析 
 生活中的宏观经济学
 
 ——食堂就餐率套用失业经济学解释的分析
 
 作为大学的一分子,学生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到食堂就餐。可是每天总有些学生是不到食堂就餐的。这是为什么呢?
 
 不到食堂就餐现象从表面上看是学生对食堂提供的服务不满所造成的。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到食堂就餐问题,我们使用失业的经济学解释来加以分析。见图(参考资料)。
 
 图中,横轴为学生期望指数(对食堂的要求),纵轴为食堂指数(包括饭菜质量、价格和服务质量,并假设现时的食堂指数为1)。曲线D为学生到食堂就餐人数曲线,曲线S为食堂希望的就餐人数曲线。
 
 从图中可见,学生到食堂就餐人数的均衡点在E点,均衡时,食堂指数为1.2,学生期望指数为3,可见现时学校食堂就餐人数还有一点的上升空间,但只是一点点而已。a区域所标示的是学生期望指数低于3时的情况。此时食堂指数很低,但是学生的期望指数也很低平均就餐人数多于食堂所期望的人数。通常这一类学生是零花钱较少或者对饮食要求较低,安于接受现状的人。b区域中,随着食堂指数的升高,就餐人数却进一步下降,这是因为学生的期望指数远大于食堂指数。通常这类学生比较有钱,或者说品位高,不喜欢食堂的环境,或者比较叛逆。
 
 另外,某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食堂的就餐率。如:
 
 天气因素:天气冷或者下雨时,叫外卖人数大幅上升,影响食堂就餐率
 
 性格因素:某些学生比较懒,或者不喜欢出现在多人的地方,所以叫外卖
 
 运动因素:运动之后吃不下饭,叫外卖回宿舍吃
 
 社交因素:偶尔请女朋友吃饭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去食堂吧
 
 以上其他因素中,天气因素作为不可避免因素,占了主要份额,其余因素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7.生活中的经济学 
 1、经济学:啤酒效应”原理 “啤酒效应”是流通领域中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并非啤酒行业独有。
 
 它是指由于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造成了需求信息在供应链内部的传递过程中失真的经济现象。在一条供应链上,由于信息传递的失控,零售商对需求乐观,于是追加订货;零售商的提高需求又大大 *** 了生产商,生产商的行为又更大地 *** 了原料供给商。
 
 也就是说信号在逆向传递的过程中被不断放大了,消费者的需求可能只需要10瓶,但零售商的订单使得生产商对需求盲目乐观,造成了好象需要100瓶的印象,而生产商向上游供给商的大量订货又给原料商造成好象需要1000瓶的印象。反之,当需求缩减的时候也是一样。
 
 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就经常能看到“啤酒效应”的影子。由于房地产市场信息的失真,使开发商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充满信心,疯狂拍地,致使地价一路飙升,房价也随之大幅上涨。
 
 在消费者“买涨不买跌”心理的影响下,房地产销售面积连年提升。投资者见房地产市场一片红火,又会加大投资,给房地产市场注入新的资金,使房地产开发商对未来的房地产发展更加充满信心,于是再度疯狂竞拍土地,就这样在“啤酒效应”中形成恶性循环,将房地产行业的泡沫越吹越大。
 
 房价与房子的真实价值严重背离,最终泡沫如果破灭,必然会引起房价下跌,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者及开发商都将在这场“啤酒效应”引发的循环中尝到恶果。“啤酒效应”原理告诉我们,企业在进入市场时不能太过于盲目,要先做好市场需求量的调查,以免因为盲目乐观而造成资源浪费和不必要的损失。
 
 2、“蛛网理论”原理 “蛛网理论”又叫“丰收悖论”,是市场经济中一种比较奇怪的现象,是指某些商品的价格与产量变动相互影响,引起规律性的循环变动的理论。1930年由美国的舒尔茨、荷兰的J.丁伯根和意大利的里奇各自独立提出。
 
 由于价格和产量的连续变动用图形表示犹如蛛网,1934年英国的卡尔多将这种理论命名为蛛网理论。和古典经济学理论相反,蛛网理论证明了在一定的假设下,市场均衡被打破后,经济系统不一定能够自动恢复均衡的经济现象。
 
 该假设是,第一,完全竞争,每个生产者都认为当前的市场价格会继续下去,自己改变生产计划不会影响市场;第二,价格由供给量决定,供给量由上期的市场价格决定;第三,生产的商品不是耐用商品。这些假设表明,蛛网理论主要用于分析农产品。
 
 因此,对于蛛网理论带来的丰产不丰收现象。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在完全竞争且价格由供给量决定的农产品市场,当某年某种农产品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很大利润时,第二年就会有大量的农民选择种植这种作物,于是一时间,市场上该种农产品供大于求,价格急剧下跌。
 
 农民辛苦一年虽然在产量上获得了大丰收,但是并没有使收入增加。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许多农民离开土地走向城市打工的主要原因。
 
 总之,农民没有准确预测市场的能力,种植农作物很容易受历史经验及他人影响而盲目跟风,最终白白辛苦却得不到预期的收入。为了消除或减轻农产品市场出现的蛛网型波动的现象,一方面需要 *** 运用支持价格或限制价格之类的经济政策对市场进行干预,另一方面利用市场本身的调节作用机制进行调节,如发展特色农业和运用期货市场进行调节。
 
 3、“帕金森定律”原理 “帕金森定律”就是官僚主义现象在经济学中的称呼,也可称之为“官场病”、“组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源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
 
 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这样一来,本应一个人做的工作量就会分摊给7个人。
 
 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帕金森还发现,在一个组织中,机构和人员的增加并不完全来自现实工作的需要,而是有它自身的需要,有它自身的法则。
 
 管理活动本身会制造工作,增加人手会制造出功能重叠、互相扯皮的管理体系,从而使工作目标不明确、不紧凑、进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帕金森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
 
 因此,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帕金森定律”十分常见,无论是哪个国家,只要存在机构,存在不称职的管理者,存在自我完善的需要,就一定会存在“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流传,深刻揭示出了人们对于这种权力扩张引发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官场传染。
  8.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分析日常生活 
 用均衡原理来描述谷贱伤农现代经济学已经发展到了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层次,分析方式也已经由最初的定性分析过度到定量分析.初学《宏微观经济学》教程,密密麻麻的数学模型和推导让我这样的初学经济学的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其实经济学来自生活,经济学的原理渗透了日常生活、生产的每个角落,经济学原理能够在生活中广泛地运用.人类的每一种行为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运用着经济学的法则.比如商品的价格问题,就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企业生产成本、盈利问题紧密相关.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是,不同的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商品价格变动幅度大,而需求量变动幅度小;有的商品价格变动幅度小,而需求量变动幅度大.而“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说法,它描述的是这么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似乎难以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理加以解释.”弹性理论正是要说明价格的变动比率和需求量的变动比率之间的关系.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商品的需求量(对企业来说是销售量)变动率与其价格变动率之比.它反映了商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程度.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的比值就是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即 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 即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Ed=(△Q÷Q)╱(△P÷P) =[(Q2—Q1)╱Q1]÷[(P2—P1)╱P1] 它所表明的是:当价格上升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减少的百分数,或者当价格下降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增加的百分数.当│Ed │1时,称需求是富有弹性的,此时,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它的需求弹性的大小与价格变动所引起总收益的变动情况是密切相关的.这是因为总收益等于价格乘销售量,价格的变动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从而就引起了销售量的变动.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所以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量的变动是不同的,总收益的变动也就不同.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则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增加;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减少.例如:某种商品的价格每公斤2元,销售量为1000公斤,该种商品需求弹性系数为2.5.如果该商品降价至每公斤1.8元,总收益情况如何变化?已知:P1=2 Q1=1000 Ed=2.5 P2=1.8,设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为X.则由Ed=[(Q2—Q1)÷Q1]÷[(P2—P1)÷P1] 2.5=X*2.0÷(1.8—2.0) 得X=0.25,即价格下降后销售量增加25%,所以Q2=1000*(1+0.25)=1250公斤.总收益情况:TR1=P1*Q1=2*1000=2000元 TR2=P2*Q2=1.8*1250=2250元 TR2—TR1=250元.所以降价后商品的总收益增加了250元.这就是富有弹性的商品“薄利多销”的原因所在.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则情况相反.如香烟的需求曲线缺乏弹性,因为上了瘾的烟客不会在乎价格的高低,所以价格的高低对香烟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再如:中国有句古语叫“谷贱伤农”,意思是丰收了,由于粮价的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其原因就在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也就是说,人们不因为粮食便宜而多吃粮食,由于丰收了而造成粮价下跌,并不会使需求量同比例的增加,从而总收益减少,农民蒙受损失.不仅如此,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收入弹性也小,也就是说,人们收入提高了并不因此而增加粮食的消费.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时期出现把粮食和农产品毁掉的作法,究其原因也在于粮食这种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降价不会增加需求量的大幅度的增加,只会减少总收益,所以资本家把这些农产品毁掉反而会减少损失.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将会学习到更多类似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应用了的经济学规律,并且我们可以应用这些规律解析其中的深层原因。

7. 有哪些生活中的经济学?

1、衣食住行、购车习房、劳动就业、旅游休闲等方面的消费问题;
2、有关储蓄、股票、债券、彩票房产、黄金、保险等方面的投资方式和投资技巧。
3、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为什么会影响中国百姓。
4、十年后赚的100元相当于今天的多少。
5、为什么有钱的煤老板阻止不了频频发生的矿难。
6、均衡价格的决定—为什么猪肉价格时涨时跌。GDP—你和邻居王太太谁家更有钱。通货膨胀—饭已煮好又来客人怎么办。

7、垄断—电脑为什么都装微软系统。
8、并购—当东边粥铺买下西边饺子馆 
9、机会成本—北大学生卖肉为何引争议。
10、货币理论—谁赋予人民币换购商品的权利。
11、拿到北京户口为什么会那么难。
12、世界各地的圣诞礼物为什么都是中国制造。
13、奥巴马指责中国操纵汇率有什么目的。
14、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每个人每天都在面临选择和决策,但这些选择并非全都是“理性”的,恰恰相反,人们过去的经验、满足的假想、不精确的参照系等因素的影响,时常会做出有损最大利益的“非理性”选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活中的经济学大全集

有哪些生活中的经济学?

8. 经济学和我们的生活

经济学和我们息息相关,近期读了经济学漫画,漫画将深奥的经济学讲的相当通俗易理解,学习和迭代挺多:
  
  
 一、危机就是“危险”和“机会”并存
  
 如1929年美国大萧条,失业、经济严重衰退。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美国人成功翻身,产生大量的武器订单,缓解了就业问题,产能不再过剩,美国抓住机会,成功靠这一场战争登上了世界第一的位置;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华尔街白领纷纷失业、破产,房价下跌席卷全球,基建促进了高铁发展,带动了快递行业发展,使得互联网业务在这样的环境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生活也是如此,危机从来都是并行,遇到特别难的时候,可能转机就在下一刻,坚持就能看到希望,度过了就迎来了新生。
  
  
 二、抓住规律
  
 人类社会的经济是有规律的,每次繁荣后面,都跟着一波波衰退,周期性衰退现象叫做经济危机,经济的衰退通常是金融危机导致的。那么经济规律是什么?就是明斯基时刻。
  
 经济危机:简单地说,经济越好,人们越敢借钱搞投资,借钱多到还不起,金融危机就来了。等经济好不容易恢复正常,人们又开始借钱投资,整个过程就如坐山车一样,来来回回。
  
  
 经济周期有大有小,很多小周期构成一个大周期,明斯基时刻说的是大周期的转折点。经济上天离不开三把火:
  
  
 
  
                                                                                  
 
  
  
 三、如何做
  
 只有了解整个危机的历史,才可能抓住经济的命脉,说不定还能把危机转变为机会。至少不至于糊里糊涂。
  
 今年疫情后听了子安老师的课程,疫情下的应对,对于整体形势的非常不好,可能会进入3-5年的下行期,当时感觉非常焦虑,作为普通人却毫无对策。子安老师建议我们都换成额度循环贷,那是我第一次打开信贷的世界,虽然最终因为没有找到银行,没有落地。
  
 但是今年还是采取了非常激进的方式买了第二套房子,在融资过程中,对于信贷宽松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在这种泡沫下购买优质资产的选择我相信不会错。
  
 接下来安排:
  
 1、建立家庭安全防火墙,完善保险配置;
  
 2、清偿负债,调整为长期债务;
  
 3、将目前的房产变为流动资产打造我的现金流;
  
 4、学习提升自己整体竞争力,包括专业及金融等知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