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的介绍

2024-05-14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的介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是国家级重点药物研究机构之一。研究所以寻找和研究防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的药物为方向,坚持以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为重点,以中草药和天然产物研究为基础,采用现代医药学现代理论和高新技术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的介绍

2.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是什么关系?

中国医学科学院与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一体,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全称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院校一体,是中国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

科研条件:
院校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23个研究所(院、基地)、6家医院、7所学院、56个创新单元,集医教研防产为一体的国家医学科学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
院校拥有两院院士24人、国家杰青39人;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4个;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有6个A类学科;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其他国家级科研基地8个。
院校有6所直属医院,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医院、肿瘤医院、整形外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和皮肤病医院,集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于一体,形成了国内外闻名的医疗、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的临床医学体系。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概况

3. 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是什么关系啊?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可以说完全一样!。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合并了。当时一个是科研单位,一个是八年制医学教育单位,80年代开始,二者完全融和,就是说科研的老师也做教学,医学生也要做科研,一直到现在,也是“一个单位,两种称谓”而已。

北京协和医学院这个名字是协和最早的名字,06年和清华大学搞了合作办学,不是合并!!!并取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原名称暂时保留使用。 
主要是清华没有医学,就很难成为世界级的综合性大学。而协和当时负债很多,就出卖了学校名字。 
全名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学生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上也是两个学校的印章。(望采纳)

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是什么关系啊?

4. 北京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电话是多少?

北京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联系方式:公司电话01052408178,公司邮箱yjs1318@163.com,该公司在爱企查共有8条联系方式,其中有电话号码3条。
公司介绍:北京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是2001-07-31在北京市海淀区成立的责任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十四街99号33幢D栋8层801室。
北京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赵艳萍,注册资本762.6955万(元),目前处于开业状态。
通过爱企查查看北京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更多经营信息和资讯。

5. 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是国家为应对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重大挑战、加强传染病领域的研究力量,对国家传染病防控和研发体系进行调整过程中新组建的专业从事传染病研究的国家级科研单位。                    扩展资料                      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的任务:开展基础研究,为传染病研究水平提升提供基础;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为传染病综合防治提供支撑;开展应用性研究,为传染病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源泉;开展政策研究,为传染病预防控制决策提供依据;开展管理机制探索,为科研机构机制改革提供模板;开展教学工作,为传染病领域高级人才培养提供基地。

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6.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的研究所-领域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在科研方面,重点强调、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组学、分子免疫以及医学遗传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以及与临床相结合的转化医学研究。试图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到整体水平,从基础到临床,以系统整合生物学的思维方式及可能的方法,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重大疾病的早期预警和干预策略,以及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7.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的研究所-影响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以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医学基础研究机构和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提供医学精英教育的基础学院为发展目标。为达到发展目标,所(院)推行民主决策,科学管理,专家治所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充分依靠学术委员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开发委员会,在科研、教学工作规划和发展目标制定,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确定,学科建设和组织结构调整、人才评价等重大问题上,发挥全所(院)专家和职工的积极性和集体智慧,民主、科学决策。同时注重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和管理队伍建设,致力于构建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努力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为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所(院)将以“严谨、博精、创新、奉献”的精神,为实现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的研究所-影响

8. 协和药物所的研究室介绍

 室主任:刘刚 课题组长:黄量 郭宗儒 杨靖华 杨光中 王德心 尹大力 潘显道 刘站柱 徐柏玲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研究并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为新药研究提供先导化合物的类型和优化;确证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进行结构改造和化学合成;药物的结构与活性间的关系研究;新化学反应和试剂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及药物合成方法的改进和优化。研究领域: 1. 天然活性物质的结构测定、化学合成和结构改造; 2. 计算机辅助合理药物分子设计,寻找和发现新先导物,以及先导物的结构优化和化学合成; 3. 多肽、拟肽合成和组合化学研究; 4. 生物活性分子系列化合物设计、合成和结构-活性关系研究; 5. 有关创新药物化学研究部分的系统工作; 6. Me too型新药的发明和开发研究; 7. 新反应、新试剂、新技术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8. 药物合成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9. 药物开发研究和新药报批要求的其它化学工作。 室主任:石建功课题组长:于德泉 庾石山 林茂 陈若芸 张培成 张东明 方唯硕 周金云 秦海林 马林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重要核心学科之一,与药物研究所同时建立同步发展,是建国以来最早从事中草药活性成分研究的专业科室。她的发展凝聚了几代科学家的心血和汗水,也造就了许多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多年来一直承担我国天然药物成分研究的重要任务,为我国以中草药活性成分为先导物的药物研究和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在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方面基础雄厚,实验设备配置精良,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研究员4名、副研究员8名,其他研究人员20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6名。每年招收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共20名左右,是我国天然药物化学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之一。在此基础上,经过专家论证和教育部批准目前正在筹建教育部“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室主任:陈晓光课题组长:张均田 王晓良 程桂芳 王文杰 申竹芳 陈乃宏 王楠 叶菲 朱海波 胡卓伟 李学勇研究方向:抗癌新药的研制、开发和机理研究;癌的化学预防、癌的分化诱导、癌侵袭和转移、肿瘤耐药、化疗药物减毒增效等;抗癌药物作用新靶标的探讨研究,针对法尼基蛋白转移酶、端粒酶、蛋白激酶等药物作用新靶标研制新的抗癌药物;防治心血管病、促进学习记忆、抗肝炎、生育调控、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等多种新药的研制及相关基础研究;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药物对离子通道亚型功能调节机理的研究;研究领域:1. 抗肿瘤药物的药效学研究2. 各类药物的一般药理学研究3. 抗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及降血压药的药效学试验4. 血脂调节药物的药效学试验5. 抗动脉硬化作用试验6. 观察补肾药物的作用7. 生殖内分泌系统用药的药效学试验8. 抗衰老、增强学习记忆神经药理学研究9. 抗肝炎药物药效学研究10. 神经精神药物药效学11. 心脑血管疾病药效学研究12. 抗糖尿病药物药效学13. 治疗肥胖药物药效学14. 抗炎免疫药物药效学15. 抗过敏药物药效学16. 解热药物药效学17. 抗胃肠道疾病药物药效学18.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学效学19. 抗痔疮药物药效20. 骨骼肌松弛药物的作用21. 胆结石排石药物22. 治疗尿频、尿急等症的药物试验23. 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研究 室主任:再帕尔课题组长:吕扬 贺文义研究方向:结合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工作的需要,研究并开发药物毒物分析的新技术、新方法,重点研究微量药物成份在生物体内的分析技术。主要包括:药物代谢转化的研究,体液中原型药物及代谢物分析方法的研究,中草药有效成份的分离、结构鉴定及分析。研究领域:1. 新药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新药的质量控制;2. 新技术、新方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3. 中草药有效成份分析方法的研究和质量检测;4. 药物代谢转化过程的研究;5. 滥用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6. 有机微量元素的分析。 室主任:朱 平课题组长:程克棣 戴均贵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药物相关生物技术研究,用生物技术方法进行药物或其中间体的生产,药物先导物发现以及天然产物的结构改造。实验室已有多种药用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系并初步建立了中国资源真菌子实体或发酵物样品库。进行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真菌来源先导物发现及药物研究,天然产物的生物转化或手性药物及其中间体的生物合成研究等。鉴于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还开展了珍稀重要中草药基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及重组酶或蛋白真菌表达系统建立和应用研究包括药物靶点表达,重组催化酶类的表达等。天然药物生物合成室已成为一个多学科互相配合,进行新药探索研究和药物生产高技术化研究的科室。研究领域:1. 药用植物与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2. 生物转化与手性药物或其中间体的生物合成研究;3. 药用生物功能基因及药物靶点相关基因克隆与表达;4. 重要或濒危药用植物及其基因资源的保护和应用;5. 野生资源真菌分离、保存与应用研究 室主任:吴 松课题组长:黄海洪 冯文华 雷平生研究方向:新药开发研究室是我所专门从事新药研究与开发研究科室,同时也是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核心机构,该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二至五类新药的研制及药物合成新工艺研究等,近年来该室先后获得了盐酸恩丹西酮等十几项新药证书,并有一批新药处于不同的研究开发阶段。研究领域:1. 新药合成工艺研究;2. 已生产药物的合成工艺改进;3. 新药开发中有关技术和情报信息服务、项目论证、市场调研等。 室主任:李燕课题组长: 刘玉玲 郑稳生研究方向:1. 制剂: 新药制剂及缓控释制剂的研究, 包括新药及现有制剂处方及工艺改进, 提高处方和工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新药或仿制(移植)品种的稳定性和溶出度研究,提高配方和工艺的合理性;制剂的临床前研究。2. 药物代谢:新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体内外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药物代谢酶的调控及生物学效应;药物代谢与药物毒性;药物代谢和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代谢新技术方法的研究建立。3. 质控:新药质量控制标准的研究,现有质量标准的改进及完善,新药质控的临床前研究。研究领域:1. 药物新剂型的研制与剂型改进;2. 新药研究开发中制剂及质控的研究;3. 处方及工艺改进;4. 新药质量标准的建立和改进;5. 稳定性及溶出度的研究;6. 新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7. 药物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8. 药物代谢酶的调控及生物学效应;9. 药物代谢与毒性;10. 药物代谢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