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管理工作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

2024-05-14

1. 审计管理工作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

1 思想上重视不够 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开展了多年,但由于人们在思想上认识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大多数企业领导不重视,认为内部审计工作与企业取得经济效益没有直接的关系,可有可无。部分企业领导人认为内部审计限制了自己的经营自主权,削弱了自己的权威。于是,他们便随意撤并内部审计机构,精简内部审计人员,从而出现将内部审计机构撤消或将内部审计人员精简并入财务部的普遍现象。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完全体现,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也难以完全发挥出来。 
2.缺乏具体的操作标准 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相比,内部审计的法规、标准相对滞后。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程序和报告审计意见时所必须依据的原则、规范和尺度,它是衡量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标准。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准则,使内部审计工作操作过程中缺乏规范性,从而对审计造成许多问题,尤其是违纪问题难以确切地定论,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缺乏约束力。 
3 审计缺少重点 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仍然以传统的财务审计为重心,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评价及报告,或受制于单位领导的意图,工作的主动性和目标性不强,与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审计的要求极不相称。 
4 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目前绝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是从财务部门或从其他部门改行而来,知识面单一的情况十分严重,不能较好地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二是专职人员较少,兼职人员较多,后续 教育 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系统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现代审计手段的掌握更加缺乏,电算化内部审计, 网络 信息内部审计处于空白。三是个别审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审计行为不规范,审计作风不扎实,降低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威信和形象。

审计管理工作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

2. 审计工作有什么问题存在

 审计档案工作质量的高低,不仅体现了一个审计机关的审计基础工作水平,而且也反映出审计业务工作质量的高低。工作中,由于诸多原因,影响了审计档案价值的有效发挥。
  一、审计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一)审计业务质量影响审计档案的利用和保存价值。审计档案的主体是审计资料,审计资料失真和归集整理的不完整、不规范,极易降低审计档案的利用价值。从日常审计工作实践来看,主要表现为:一是违反审计程序形成的审计档案;二是审计取证资料不充分形成的审计档案;三是审计处理、处罚所引用的法律、法规依据不充分的资料形成的审计档案;四是有的审计业务人员缺乏审计档案知识或操作上的随意性。
  (二)审计事业发展与审计档案工作规范的不同步,影响审计档案的质量。在实际操作工作中,由于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审计档案法规的滞后性,出现了实际操作与档案规范之间不相协调的现象。比如对某一个基建项目进行审计时,该项目涉及到投资方、施工方等许多个单位,审计机关对每一个实施审计的单位都需下发审计通知书,并按实施审计单位的户数出具审计建议书或审计决定。按现行审计立卷归档规定,就要按被审计单位的个数分别进行立卷归档。可以看出,这样立卷不仅不能全面、清晰地反映该审计项目的全貌,而且不利于审计人员今后查阅、利用档案;另一方面,档案人员要面对大量审计资料的重复收集、整理、归档,大大增加了审计成本和工作量。
  (三)档案人员素质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影响审计档案质量。档案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档案的质量。从目前情况看,基层审计机关由于编制等问题,除极少数配备有专职的档案人员并通过了正规的档案管理培训外,大多数只是经过简单培训后边干边学,且大部分档案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客观上谈不上对档案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和不断更新,只能起到对档案的保管作用。另外,由于经费所困,在档案设备的购置上较为简陋,不能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新要求,也对审计档案的保管带来一定难度。
  (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以纸质为主的传统审计档案的挑战。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形成和“金审”工程的建设步伐的加快,审计机关行政公文的草拟、审计业务文书的拟稿、审计计划的编排、审计方案的拟定以及文件的收发等都运用OA进行处理,跟随着审计档案资料储存介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并且阅档方式也随之改变,这将对目前审计档案的质量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二、提高审计档案工作质量的途径
  (一)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的档案质量管理意识,是保证审计档案质量的前提。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档案质量。只有正确处理好审计工作和档案工作的关系,才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一是领导要重视,领导不仅要关注审计业务工作,也要关注审计档案工作,把审计档案与审计业务放在同等位置,一并检查、考核,使每个审计干部形成“审计项目终结只是完成了一半任务,高质量的立卷归档后才算圆满完成审计项目”的意识。二是要强化责任,按照“主审负责制”的要求,在审计业务操作过程中也要实行主审人员档案负责制,参审人员要参与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从而达到“谁主审谁负责,审结卷成”的目标。因为主审人员掌握审计项目的整体进展情况,负责审计通知书的下发和审计处理等系列资料的收集工作,有利于全面及时地对审计项目资料进行整理、装订、归档;同时参审人员应密切配合,按照档案管理规定进行严格复核、把关,做到人人参与,从而增强档案质量管理的全员意识,提高全面审计档案质量。
  (二)加强档案管理的事中控制与管理,提高审计档案质量的管理水平。审计档案的管理水平是随着一定时期审计内容和审计方式的变化而逐步完善和提高的。为了能够适应审计工作发展的要求,审计档案工作的重心也应由事后控制与管理向事中控制与管理转变,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档案质量的问题。每一个审计人员从审计项目下达通知之日起,都要树立档案意识,只有加强审计档案质量的事前控制与管理,在现场审计过程中不断发展、研究和解决新问题,才能适应新阶段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重视审计档案资料的日常收集和整理工作。档案工作是一项积累性工作,审计档案是由一份份材料汇集而成,今天的资料就是明天的档案,但并不是所有的文件材料都是档案,它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规律经过归集整理而成,这就需要档案工作人员平时不仅要做到对档案资料的勤收集、善积累和多整理,而且还要经常性地深入审计工作一线,与项目审计人员交换意见,了解审计工作进展情况,从而使审计档案资料的收集更加完整。
  (四)强化措施,不断提高审计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一是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要根据自身工作实际,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办法,通过培训促进档案人员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掌握先进的档案技术。二是经常性的开展审计档案管理经验交流,邀请档案专家进行业务指导,开展档案理论研讨,用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我们的档案工作。三是强化对审计档案规范化工作的检查,完善审计档案质量责任追究制。要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档案质量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审计档案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四是加大档案现代化管理力度,从软硬件上使档案管理上水平,以不断适应档案工作的需要。
  (五)加大编研力度,促进档案利用。档案管理人员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同时,要不断加大档案编研工作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特别是要注重对重大审计项目成果或在社会上有影响有审计项目档案的编研和利用,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为审计工作服务,为领导宏观决策服务。

3. 审计工作有什么问题存在

一.我国社会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审计的执行主体是注册会计师,人称“不拿国家工资的经济警察”,与其他行业相比,注册会计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它的特殊,不仅体现在它的技术性方面,而更多的是体现在它的职业道德方面,但这种职业道德,完全靠社会审计的执业人员自觉去遵守也不行,应该有一定的约束机制,难怪社会现在呼吁:社会审计该“审”了。他们是“经济警察”是监督别人的,谁又来监督他们呢?这个问题值得人们的深思。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牵扯到公司舞弊案件当中,如北京市中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长城公司一案.  长城公司十亿元诈骗案震动全国,非法集资后期,省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已开始觉察沈太福一伙的骗局时,为了搪塞股民,欺骗群众,长城公司找到北京市中诚会计师事务所二分所,要求出具资信报告。谎称是在深圳和香港等地集资,要求事务所为其出具资信证明,这实际上是长城公司编造理由,隐瞒真相,在高额服务费引诱下,为会计师设计的一道陷阱。其实在此之前,长城公司的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的账户已被冻结一个月之久,但承办此次验资的中城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们竟然不知,这实在是一件撼事。长城公司以签订技术开发合同书,每月向投资者支付高额利息(月息2%)的技术开发补偿费等方式,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公开向社会筹集资金,实际上是变相发行债券,且发行债券金额大大超过其自有资产净值,担保形同虚设,所筹资金用于沈太福的个人挥霍和侵吞以及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开设上。投资风险大、投资者利益难以保障,这时,中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资信证明,无疑使长城公司抓到了一根救命草,为其继续欺骗群众,干扰国家的金融管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诚所为长城公司出具的审验报告,名曰审验报告,实际不审不验。报告中确认的数字无一是按照专业标准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核后得出的。报告期的银行存款帐面余额没有与银行对帐,现金没有盘点,库存商品材料没有盘点抽查,应收款和长期投资没有抽查函证。特别是对已入帐的总额1.87亿元的购电机款,只凭公司提供的发票(经查是伪造的)就认定其为固定资产。这批电机是367台,平均每台电机50万,明显不符合机械产品的基本价格常识,也未引起注册会计师的警觉。更有甚者,该公司把2.1亿元的集资款从本属于债权人的权益列为所有者权益。注册会计师也没有审查出来,致使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涉及法律责任的第二桩重大案件,其教训是惨痛的。  在我国,自1980年恢复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以来,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虽然我国的事务所数量已有6600多家,但是从执业质量上看,远未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伪,有些注册会计师为了适合客户的要求或自身的利益,置职业道德于不顾,出具虚假不实的审计报告,或验资报告;二是劣,某些事务所为了争业务、揽收入而置法律责任、执业风险于不顾,把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抛在一边,不严格遵守专业标准和技术守则,未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三是审计环境不理想,审计职权尚无法起到制约权力的作用;审计机制还未完全进入良性循环;审计权力未完全到位;审计规范有待完善。四是审计管理机制不健全,审计管理体制难以进一步适应社会经济客观发展的需要;审计任务重与力量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对资本运营功能审计缺位;难以对国有企业经营质量实行公正评价;审计部门本身的建设滞后于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五是事务所内部存在众多问题,有些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不仅未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甚至连工作底稿也没有,便出具了审计报告。  二.社会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不规范的委托人影响社会审计鉴证质量  审计是由于委托人需要了解代理人对其委托 财产的经管状况的需要而产生的。在委托人远离其委托财产的经营过 程的条件下,委托人对委托财产经管情况的了解,主要依靠代理人提 交的反映受托财产经管情况的会计报告。而该报告又是由代理人编制 的,其公正性容易受到质疑。委托人为了获得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就产生了聘用外部审计的需要。 从理论上说,如果在规范的审计市场中,供需双方分别应是审计者(审 计信息供应方)和财产委托者(审计信息需求方)。审计信息就是该市 场中的商品。这种商品所具有的专门为财产委托人“订做”的特殊性,并不妨碍审计信

息买卖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关系。因为在规范的审计市场中,要求审计者保持审计的独立性,不允许审计者与被审计者(财产代理人或会计信息提供者)发生任何经济利益关系,使审计者能从始至终不受外来和内在因素的影响或干扰,能够客观、公正地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并得出结论。

审计工作有什么问题存在

4. 一,目前审计管理工作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

1 思想上重视不够 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开展了多年,但由于人们在思想上认识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大多数企业领导不重视,认为内部审计工作与企业取得经济效益没有直接的关系,可有可无。部分企业领导人认为内部审计限制了自己的经营自主权,削弱了自己的权威。于是,他们便随意撤并内部审计机构,精简内部审计人员,从而出现将内部审计机构撤消或将内部审计人员精简并入财务部的普遍现象。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完全体现,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也难以完全发挥出来。 
2.缺乏具体的操作标准 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相比,内部审计的法规、标准相对滞后。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程序和报告审计意见时所必须依据的原则、规范和尺度,它是衡量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标准。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准则,使内部审计工作操作过程中缺乏规范性,从而对审计造成许多问题,尤其是违纪问题难以确切地定论,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缺乏约束力。 
3 审计缺少重点 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仍然以传统的财务审计为重心,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评价及报告,或受制于单位领导的意图,工作的主动性和目标性不强,与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审计的要求极不相称。 
4 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目前绝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是从财务部门或从其他部门改行而来,知识面单一的情况十分严重,不能较好地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二是专职人员较少,兼职人员较多,后续 教育 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系统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现代审计手段的掌握更加缺乏,电算化内部审计, 网络 信息内部审计处于空白。三是个别审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审计行为不规范,审计作风不扎实,降低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威信和形象。

5. 审计问题存在原因分析

我们内审同仁有一个广泛的共识:只审计,不披露,等于没审计;只披露,不查处,等于没披露;只查处,不整改,等于没查处。

审计整改是审计项目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审计发现转化为审计价值的关键环节。

但是,整改难却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很多问题屡查屡犯,很难彻底整改;很多问题审计发现后,却无法整改。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只有我们了解整改难的症结在哪里,我们才能真正推动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才能实现审计价值最大化。

审计发现问题整改难是个普遍问题。为什么审计发现问题难以整改,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只有了解到原因有哪些才能真正推动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下面列示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难的十大原因:

一、问题整改未触及责任主体的根本利益

很多文章里谈到审计发现问题整改难的首要原因是被审计单位重视不够。其实之所以重视不够,最底层的原因是问题整改未触及责任主体的根本利益。如果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效果作为干部考核的硬性指标,作为年终绩效的参考因素之一,这样责任主体一定会重视问题的整改。这就叫做“不见棺材不掉泪”、“不见兔子不撒鹰”。经济组织里,以利益导向来决定行动也在常理之中。

二、问题整改主体责任意识不高

虽然说利益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但责任意识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素质,还是一种担当。责任意识不高有时候跟企业文化有关系,有时候跟制度执行有关系。当有制度不去执行而相安无事,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了责任意识。

三、问题整改的责任划分不清

有时候一个问题涉及两个以上的责任主体,如果整改责任划分不清,要么会造成各主体都不去管,要么造成多头管理反而产生纠纷。如果再加上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各方就会开始推诿,使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问题整改责任的划分是由被审计单位来负责的,牵头部门需要有更高的权威性,或者有分管领导督导。

四、问题整改的要求与实际有差距

有时候,或者是个别时候,被审计单位也想把问题整改掉,但是条件不允许啊。例如,审计部门查出被审计单位未遵循岗位牵制原则,存在不相容岗位由一人担任的情况,而实际情况是,由于上级人力部门下达的人力编制有限或人力成本有限,不相容岗位只能有一个人来负责。这种情况就不能要求被审计单位限期分设两个岗位,而是要通过其他形式来实施控制了。

五、问题整改未建立长效机制

不是所有的审计发现问题都能在短时间完成整改,有的问题可能要持续一年以上。问题整改长效机制是建立在从发现问题到审计报告反馈再到整改通知再到整改验收以及后续审计的闭环管理流程基础上。有的审计部门只对上年审计发现问题进行整改追踪,而对以往年度的发现问题整改追踪有所松懈。有的审计部门建立了整改台账销号办法,是可以借鉴的好的经验。

六、问题整改的督导力度不够

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由谁来督导?审计部门有义务进行督导,但问题整改的督导不仅仅是审计部门的责任,合规部门、内控部门、风险管理部门、主责单位的上级部门等都有督导的责任。理论上说,审计发现问题的督导的最终责任不应该是审计部门的事情,但这要看审计部门所在组织的领导的态度以及审计部门自身的职能了。那些审计、合规、监察、纪检等职能融于一身的部门,会对问题整改有督导的管理责任。

七、问题整改中的问责缺失

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最终由人来完成的。如果审计发现问题涉及严重的违规行为,就该按问责制度进行问责。板子打得痛了,责任人就长了记性,为了避免下次再犯,就会努力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从而也就会把整改落到实处,也就会从管理制度、流程完善和执行等下手,减少类似问题的发生。

八、问题整改未形成联动机制

很多时候,问题涉及多个部门,即使划清了整改责任,由于缺乏联动机制,整改的效率和效果就会不佳。因此,审计部门或者是合规部门可以督导、建议被审计单位建立问题整改联动机制,不仅对已发现问题进行整改,还可以对潜在风险或控制缺陷进行联动排查,使问题整改成为提升管理水平的契机。

九、问题整改中问题具有行业特点

有些问题具有行业内长期存在并被各企业默认的情况,或者属于“潜规则”。尽管有的企业坚决抵制一些不良行为,例如给合作单位回扣,但是那些企业仍然采取违规做法,导致不公平竞争,从而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有些行业内的问题,企业的领导只能采取默认的态度,这也造成此类问题很难整改。要想彻底根治此类问题,要么监管部门公平、统一地进行监控和处理,要么企业就放弃该类业务。所以,该类问题的整改就有很大难度。

十、组织领导对问题整改不够重视

为什么要把组织领导对问题的重视程度放在最后一条?因为正常思维的组织领导都不希望组织通过不合规的行为来获得发展,也不希望因为违规、舞弊等事件的发生影响组织的业务开展。如果发生非常重大且影响业务发展的问题,组织领导铁定紧盯着问题的整改以及制度、流程的完善。当然,也可以把这第十条放在第一条,因为组织领导首先要对审计、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定个调子。

审计发现问题整改难的原因不止是一条、两条,可能是多条,还可能是除了以上十条,还有其他原因。审计人员要能正确看待问题的整改情况,因为问题总是辩证的。如果审计人员发现的问题重要性水平越高、越是系统性的,技术上就越难整改;而如果仅仅发现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那就整改容易很多。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涉及面广,触及面深。审计部门不仅要从外部来分析和寻找督促整改的办法,也要从内部来审视问题的本身。审计发现问题在审计报告上如何体现和表达出来,如何定义和定性问题,也会从形式上影响到问题整改的结果。

审计问题存在原因分析

6. 审计人员的工作总结及不足

 审计人员的工作总结及不足
                    审计人员的工作总结及不足。在职场上,身为审计人员的我们是需要写工作总结及不足的,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详细的了解审计人员的工作总结及不足的相关内容。
  审计人员的工作总结及不足1  在xx年里,我充分发挥了审计的作用,对于有效地防范风险、确保资金安全、规范内部管理,促进xx财务管理规范、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我根据上级审计室xx年度工作计划,对于本年度完成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和工作制度 
  强化了业务学习,解决了审计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使审计工作由查错防弊型向风险防范型和管理促进型转变。
   二、认真学习相关业务 
  在具体工作中对xx是否按政策规范收费、对费用的使用及结算情况、日常公用经费的筹措和使用情况等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了审计,保证审计在落实经费保障体制中的作用。
    
   三、对xx的财务收支、经费管理工作和食堂伙食费 
  收支情况做到了一期一审,并及时上报审计工作报告,有效地提高了经费使用效益。根据xx经济活动特点,今年审计的主要内容有:
  1、对xx的各项收入进行了审核,内审小组认为xx的所有收入都及时入账,并纳入了xx的财务核算,无隐瞒、截留挪用、转移xx收入的情况。
  2、对xx的各项支出情况,包括员工工资、绩效工资、经补贴、伙食费等支出情况进行审核,重点审计了支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有没有损失浪费等行为,内审认为均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各项支出均属合理。
  3、对于xx的资产构成情况,经审计认为货币资金按规定办理了收付手续;固定资产做到了帐帐相符、帐物一致;各类往来款项作了相应清理。
  4、对xx的负债也作了相应审计,没有产生新债,更没有举债消费。
   四、认真贯彻上级内审部门的文件精神,及时完成安排的各项工作 
  1、严格执行了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提高了对计划严肃性的认识。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看待和处理问题。
  2、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对xx的财务审计既以真实性为基础把基本情况摸清楚,又抓重点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争取了从机制上和制度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审计工作,使我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开阔了视野,拓宽了工作思路,增强了全局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拓展业务范围和能力,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以便适应更高层次审计监督工作的需要,更好地为审计工作发挥作用。
  审计人员的工作总结及不足2   一、加强理 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审计人员个人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政治敏锐力、政治鉴别力和政策水平,增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一年来,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认真学习领会市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经过学习,增强了用科学的理 论武装自我的头脑,用___理 论指导审计工作实践的水平;进一步坚定社会 主义、___主义信 念,时刻牢记“八荣八耻”,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坚决贯彻、模范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自觉抑制不正之风和___现象的侵袭,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
  同时,还注重审计业务理 论学习,除参加了地区审计局组织的审计业务培训班的学习外,还比较系统的自学了计算机ao审计系统、财政改革相关知识、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写作等资料,异常是参加了7月份自治区审计厅举办的“以培代审”固定资产审计调查。经过学习,理 论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梦想信念更加坚定,审计工作思路更加开阔。
   二、注重党性锻炼与修养。 
  自觉遵守“审计人员工作纪律”,以此来规范自我的行为;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两个务必”,自觉地与市委、政府坚持高度一致,不说不该说的话,不做不该做的事。在处事为人上,坚持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始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职责感做好审计工作;在工作关系处理上,比较注意把握自我的主角定位,自觉地维护大局,维护团结。
    
   三、依法审计,求真务实。 
  在审计工作中,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审计法》赋予的审计权限,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工作方针,始终能够做到:科学审计、礼貌审计、廉洁审计、客观公正,对自我分管负责的工作能够尽职尽责,个人总结《审计人员个人工作总结》。一是能够深入审计一线,及时协调和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帮忙年轻的审计干部尽快成长;二是,对一些热点、难点、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审计项目,能够亲自深入到基层进行审计调研、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能够进取配合局长做好各项审计工作,大力弘扬“依法、求实、严谨、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
  另外,对负责的妇委会工作也能够尽心尽力,我局是一个以女同志占大多数的单位,所以,我局班子历来很重视、关心女同志的身体、工作和生活等情景,只要是女同志的节日,必须会尽力安排。
   四、廉洁自律、清廉从审。 
  作为一名审计工作者,能够充分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是我们审计机关的生命线,并深知: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年来,认真学习贯彻《党章》、《中国___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___纪律处分条例》等精神,始终对自我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加强自我的品德修养,能够自觉地加强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方面的学习,不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恪守审计的职业道德,时时刻刻用一个___员的标准规范自我的言行。注意做到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排非分之念,常修为仕之德,坚持把轻名利、远是非、正心态和纳言、敏行、轻诺作为自我的行为准则,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审计工作和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强化了依法从审、廉政为民的思想意识,增强了自觉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本事和反___的道德防线。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人类有史以来以来最为迅速、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电子商务”、“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数字地球”、“电子政府”、“加入世贸”、“西部大开发”等新名词、新事物不断涌现,要深刻意识到知识更新之快,要有不学习就要落后、不学习就赶不上时代的潮流、不学习就要被历史淘汰的`危机感。所以,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的自主创新本事,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尤其是提高宏观层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不断提高审计质量,把审计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用发展的眼光分析经济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可行的审计提议,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为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充分发挥审计在构建社会 主义___社会中的作用。
  审计人员的工作总结及不足3   审计人员年终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全市审计机关按照省审计厅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对审计工作提出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认真开展审计监督,取得较好成绩。至6月底,全市共完成审计项目 个,查出违规行为金额 万元,审计处理应交财政 万元,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 万元,归还原资金渠道万元,调帐处理 万元,应自行纠正金额 万元,向纪检机关移交案件1起,移送处理1人,提交审计工作或调查报告46篇。
    
   一、认真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全面落实年度审计工作任务。 
  召开了全市审计工作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并落实了年度审计工作任务,表彰了审计工作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今年我市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有226个,其中省定项目114 个,市定项目112个;市本级62个,县(市、区)审计局164个。较重要的审计事项有: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12个、县级财政决算审计6个、乡镇财政决算审计63个、县级财政负债情况审计调查12个、省重点中学财务收支审计10个、计划生育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12个、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12个、县乡公路建设项目审计12个、水库移民资金审计5个、水库移民及粮食补贴审计调查7个、国外援贷款项目审计18个、县长经济责任审计1个、市直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18个、国家建设项目审计10个。这些审计项目早已全部落实任务,有的已经结束审计,有的正在审计或准备实施审计之中。
   二、抓好财政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审计局都认真开展了财政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收支审计,审计单位22个。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对于加强财政监督和税收征管,深化财政改革,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强化支出管理,调整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加强财源建设,加大政府采购监管力度,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市局受上级审计机关委托,完成了原xx医专附属医院的财务收支审计,为其合并组建湘南学院澄清了财务家底。完成了xx汽车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收支审计,正确评价了该集团组建两年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向股东代表大会通报了审计结果,为公司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湘南技工学校财务收支审计已经结束,市委党校、xx驾校、市烟草办、市食品总公司的财务收支审计正在进行中。
   三、突出审计重点,加强了对重点项目、重要行业、重点资金和领导交办项目的审计 
  (一)、围绕服务“三农”问题,认真开展审计监督。全市共安排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审计、水库移民资金专项审计、非部省属水库水淹区移民口粮补贴专项审计等涉农项目24个,其中市局安排了本级和北湖区农业综合开发审计、非部省属水库水淹区移民口粮补贴专项审计3个项目。目前,这些审计项目已大部分结束,根据审计情况,我局向市政府和省审计厅提交了有情况、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的审计综合报告,得到领导重视和好评。在农业综合开发审计中,我们组织全市40 名审计人员,分成12个审计组,对市本级及11个县(市、区)农业综合开发办、财政局等单位管理、分配、使用的第五期(XX—XX年)资金进行了就地审计,审计资金总额1.08亿元。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查出项目单位变更项目计划、以拨作支、将借款虚列支出、不合规发票报帐、虚列工程支出等违规行为金额467.5万元,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

7.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为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服务的水平较低 
         审计项目安排、审计内容重点未体现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目标的审计需要,得不到被审计单位认同,在保证企业实现发展目标和增加价值方面,未能发挥审计优势。审计所涉猎的领域较狭窄,审计的单位、内容、环节存在盲区,审计覆盖面较低。如:部分企业内部审计未开展并购企业前期调查、资产负债审计、盈利能力分析、并购合同审计、并购后运营管理情况审计;部分企业未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和年度经营管理目标开展执行情况审计,不能及时发现执行偏差及分析原因提出建议;部分企业未围绕企业重大战略和决策部署的执行情况,年度经营管理目标实现情况,重大经济事项(工程项目)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及效益,全面预算执行情况,净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等开展审计监督活动,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二)审计职能作用未有效发挥 
         1、审计的确认服务职能未全面发挥。部分企业在传统财务审计中,过于偏重于各项收支及资金活动的流程是否得到执行,忽视了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是否真实、是否合规合法、是否合理有效等实质内容。在采购、销售、合同、生产、货币资金、固定资产等重要业务循环专项审计中,一般偏重于流程执行情况,忽视风险和效益的分析评价。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部分企业目前只停留在年终对经营管理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审计确认,对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动态过程缺乏日常审计措施和分析评价,对于制定和实施重大经济决策是否合规有效、管理层是否廉洁从业等重要经济责任审计指标和内容尚未涉及。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风险和内控问题及其他问题线索(如:与部门及基层工作交流、对基层解疑答惑和业务咨询中暴露的线索等),未能及时展开调查,并及时纠正处理。部分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和内部控制评价尚未系统开展,出具内控自评报告流于形式。部分企业主体审计工作还停留在“查错纠弊”、“堵塞漏洞”的事后审计阶段,事前防范和事中监督较少,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2、审计咨询服务职能尚未实质开发。部分企业内审工作处于初级阶段,未通过发挥咨询服务职能,在改进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提高组织运作效率方面提供建议。
          (三)审计质量较低,质量管控能力较弱 
         部分企业内审部门对于可能影响客观性和审计质量的事项不能及时向董事会和最高管理层报告,或者及时停止相关作业,未实行审计质量现场监督指导,内部审计分级复核范围和责任不明确,未进行审计质量的内部考核与评价,未进行审计报告使用效果评估。审计方法落后,一般采用经验判断抽样审计,未运用统计抽样法,无法根据样本结果评价总体;较少采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因素分析和原因分析不够。部分企业未开发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影响审计科学性、系统性及效率。部分企业未建立年度审计计划管理和考核制度,缺乏年度审计计划执行效果评价,项目审计计划和实施方案缺乏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评估。
          (四)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基础较差,审计处理不到位 
         部分企业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欠缺。有些重要的同类问题只取得部分证据,而大量非重要性问题取证量过大,造成审计资源浪费。部分企业不能在现场取得主要数据和证据,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复核,往往依靠事后整理、补充大量数据。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内容简单,没有问题描述、定性依据、处理依据及处理建议,不能满足三级复核和撰写审计报告的需要。部分企业三级复核中各级复核的内容、重点、目标不明确,造成重复劳动,效率低下。部分企业审计报告的重点不突出,大多数问题不从实质性问题的角度描述,主要还停留在程序执行层次,避重就轻。部分企业处理、处罚意见不到位:部分企业审计报告缺乏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所作的评价,缺乏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改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建议。部分企业未单独安排后续审计,一般作为下次审计的内容。部分企业审计结果运用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措施不配套,为纳入考核内容,涉及企业职能部门完善制度、改进管理的内容往往得不到贯彻执行。
          二、原因分析 
          (一)审计人员观念、能力不适应工作需要 
         部分内审人员审计观念未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停留在传统常规审计阶段,没有根据内部审计发展趋势和企业发展需要及时提出和实施新的审计发展战略,没有在传统审计确认服务(监督)职能的基础上,积极变革,向咨询服务职能转变。为改进和完善企业治理,促进实现企业目标,提高企业价值服务的观念没有树立起来。审计的计划、规划缺乏战略眼光和大思路、大思维,审计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实施缺乏可行的措施、办法,具体工作中缺乏行动力、执行力,力度较弱。
          (二)审计组织体系建设与人员配备存在不足 
         部分企业未尚未形成健全的.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审计人员数量及专业胜任能力存在不足,难以进行合理分工,难以完成计划和方案确定的任务。部分企业未建立适当、有效的激励机制。部分企业未根据审计人员层级和职业发展需要,确定合理的后续教育内容。部分企业未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人员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
          (三)工作关系及沟通不顺畅 
         部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与治理层或最高管理层的沟通较差,未积极主动地与领导层进行沟通,造成不能充分理解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关注的领域,不能充分满足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信息需求。部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未能参加由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举行的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治理程序等有关的会议,难以了解重要经济活动决策、运行、管理情况,造成审计工作被动。部分企业未能及时向董事会和最高管理层报告内部审计的新趋势和经验,并及时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部分企业未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或内部控制提供咨询意见。部分企业与相关管理层就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的沟通不足。
          (四)内、外审关系不协调 
         部分企业未建立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机制,除工程结算审计外,多数内部审计项目未充分利用外部审计成果,未进行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评价。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及时转型,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增加企业价值发挥更大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存在的问题 
    (一)为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服务的水平较低
    审计项目安排、审计内容重点未体现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目标的审计需要,得不到被审计单位认同,在保证企业实现发展目标和增加价值方面,未能发挥审计优势。审计所涉猎的领域较狭窄,审计的单位、内容、环节存在盲区,审计覆盖面较低。如:部分企业内部审计未开展并购企业前期调查、资产负债审计、盈利能力分析、并购合同审计、并购后运营管理情况审计;部分企业未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和年度经营管理目标开展执行情况审计,不能及时发现执行偏差及分析原因提出建议;部分企业未围绕企业重大战略和决策部署的执行情况,年度经营管理目标实现情况,重大经济事项(工程项目)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及效益,全面预算执行情况,净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等开展审计监督活动,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二)审计职能作用未有效发挥
    1、审计的确认服务职能未全面发挥。部分企业在传统财务审计中,过于偏重于各项收支及资金活动的流程是否得到执行,忽视了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是否真实、是否合规合法、是否合理有效等实质内容。在采购、销售、合同、生产、货币资金、固定资产等重要业务循环专项审计中,一般偏重于流程执行情况,忽视风险和效益的分析评价。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部分企业目前只停留在年终对经营管理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审计确认,对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动态过程缺乏日常审计措施和分析评价,对于制定和实施重大经济决策是否合规有效、管理层是否廉洁从业等重要经济责任审计指标和内容尚未涉及。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风险和内控问题及其他问题线索(如:与部门及基层工作交流、对基层解疑答惑和业务咨询中暴露的线索等),未能及时展开调查,并及时纠正处理。部分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和内部控制评价尚未系统开展,出具内控自评报告流于形式。部分企业主体审计工作还停留在“查错纠弊”、“堵塞漏洞”的事后审计阶段,事前防范和事中监督较少,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2、审计咨询服务职能尚未实质开发。部分企业内审工作处于初级阶段,未通过发挥咨询服务职能,在改进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提高组织运作效率方面提供建议。
    (三)审计质量较低,质量管控能力较弱
    部分企业内审部门对于可能影响客观性和审计质量的事项不能及时向董事会和最高管理层报告,或者及时停止相关作业,未实行审计质量现场监督指导,内部审计分级复核范围和责任不明确,未进行审计质量的内部考核与评价,未进行审计报告使用效果评估。审计方法落后,一般采用经验判断抽样审计,未运用统计抽样法,无法根据样本结果评价总体;较少采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因素分析和原因分析不够。部分企业未开发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影响审计科学性、系统性及效率。部分企业未建立年度审计计划管理和考核制度,缺乏年度审计计划执行效果评价,项目审计计划和实施方案缺乏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评估。
     (四)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基础较差,审计处理不到位
    部分企业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欠缺。有些重要的同类问题只取得部分证据,而大量非重要性问题取证量过大,造成审计资源浪费。部分企业不能在现场取得主要数据和证据,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复核,往往依靠事后整理、补充大量数据。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内容简单,没有问题描述、定性依据、处理依据及处理建议,不能满足三级复核和撰写审计报告的需要。部分企业三级复核中各级复核的内容、重点、目标不明确,造成重复劳动,效率低下。部分企业审计报告的重点不突出,大多数问题不从实质性问题的角度描述,主要还停留在程序执行层次,避重就轻。部分企业处理、处罚意见不到位:部分企业审计报告缺乏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所作的评价,缺乏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改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建议。部分企业未单独安排后续审计,一般作为下次审计的内容。部分企业审计结果运用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措施不配套,为纳入考核内容,涉及企业职能部门完善制度、改进管理的内容往往得不到贯彻执行。
     二、原因分析 
     (一)审计人员观念、能力不适应工作需要
    部分内审人员审计观念未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停留在传统常规审计阶段,没有根据内部审计发展趋势和企业发展需要及时提出和实施新的审计发展战略,没有在传统审计确认服务(监督)职能的基础上,积极变革,向咨询服务职能转变。为改进和完善企业治理,促进实现企业目标,提高企业价值服务的观念没有树立起来。审计的计划、规划缺乏战略眼光和大思路、大思维,审计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实施缺乏可行的措施、办法,具体工作中缺乏行动力、执行力,力度较弱。
    (二)审计组织体系建设与人员配备存在不足
    部分企业未尚未形成健全的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审计人员数量及专业胜任能力存在不足,难以进行合理分工,难以完成计划和方案确定的任务。部分企业未建立适当、有效的激励机制。部分企业未根据审计人员层级和职业发展需要,确定合理的后续教育内容。部分企业未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人员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
    (三)工作关系及沟通不顺畅
    部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与治理层或最高管理层的沟通较差,未积极主动地与领导层进行沟通,造成不能充分理解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关注的领域,不能充分满足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信息需求。部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未能参加由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举行的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治理程序等有关的会议,难以了解重要经济活动决策、运行、管理情况,造成审计工作被动。部分企业未能及时向董事会和最高管理层报告内部审计的新趋势和经验,并及时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部分企业未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或内部控制提供咨询意见。部分企业与相关管理层就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的沟通不足。
    (四)内、外审关系不协调
    部分企业未建立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机制,除工程结算审计外,多数内部审计项目未充分利用外部审计成果,未进行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评价。
     三、改进建议 
     (一)完善组织体系,充实审计人员
    一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组织体系。企业建立总公司审计中心,子企业(包括控股子企业)审计部。审计中心主要负责对各部门、单位执行企业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部署、完成经营管理目标任务、保证净资产保值增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企业章程和规章制度、遵守廉洁从业规定等内容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重要工程进行结算审计;对所属单位审计部的工作实施领导,统一下达审计计划,对计划完成情况及审计质量进行考核;协调外部审计,评价外部审计质量。所属单位审计部主要负责本单位财务审计、专项审计、内控评价等工作。与此同时,财务部、企管部、人力资源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对所属单位财务监督、内控和风险管理监督、人力资源监督,保证各方面工作有效性,为内部审计奠定良好基础。内审部门对以上业务部门的监督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对业务监督不尽职问题进行严肃处理。
    二是有针对性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学习和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内部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及其最新变化,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企业流程再造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最新发展,内部审计章程拟订,审计关系处理与协调,审计管理案例,组织文化与政策,以及开展咨询服务业务的有关理论和实务等。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学习和研究内部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经济管理理论,项目审计计划与审计方案制定,审计评价标准解读和选择,审计报告撰写与提出,审计案例分析,审计助理人员监督和指导,人际关系沟通等。审计助理人员应当学习和研究内部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审计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计算机基础知识,逻辑推理,相关人际关系沟通等。
    三是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内部审计人员业绩考核与激励制度。根据确定的考核指标体系,量化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考核任务,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对照考核标准确定考核结果,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并据以考察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转变观念,狠抓落实,紧紧围绕企业战略和目标开展审计工作
    一是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安排审计工作。制定审计计划和开展审计工作要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审计重点内容是:企业发展战略实施情况,年度经营管理目标实现情况,重大经济事项(工程项目)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及效益,全面预算执行情况,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效益性情况,净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各级管理者执行廉洁从业规定和反舞弊情况。通过重点内容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覆盖主要业务循环和流程,从企业治理、企业文化、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分析原因、落实责任、及时纠正,优化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实现企业目标,增加企业价值。
    二是转变审计观念,紧跟企业发展的步伐,拓展审计服务领域。在传统审计确认服务(监督)的基础上,积极变革,向咨询服务职能转变,逐步开展评估服务、协调服务、补救服务等咨询服务活动,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建议,为改进和完善企业治理,促进实现企业目标,提高企业价值提供审计服务。
    三是抓好日常监督。日常审计监督工作中,以及平时与企业内部各部门、单位交流,答疑解惑,提供业务咨询时,及时捕捉问题线索,进行调查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如内控制度不健全、不一致、不合理、未执行等),及时下达整改意见书或建议书,督促有关部门、单位进行整改,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三)改进审计管理,提高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管理的核心是确保审计活动实现审计目标,及时纠正偏离审计目标的倾向。
    一是提高实际工作的执行力。在审计宏观管理中,要通过制定审计计划、进行日常调度和检查、设置审计指标及制定任务、工作考核等手段,驾驭全局,有布置、有措施、有落实、有检查、有考核,确保实现审计计划确定的任务目标。在审计项目微观管理中,要通过调度会、分析会、督导检查、三级复核、项目质量考核评估等手段,确保实现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
    二是实行审计质量现场监督指导,对审计项目质量开展监督检查,确保审计活动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及时发现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及时改进,促进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
    三是保持审计独立性和客观性。对于可能影响独立性、客观性和审计质量的事项及时向董事会和最高管理层报告,研究解决办法。
    四是改进审计方法,灵活运用统计抽样法、分析性复核方法(如简易比较法、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回归分析法以及其他技术方法),积极开发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提高审计科学性、系统性及效率。
    五是审计项目应紧紧围绕审计目标开展工作。如财务审计应围绕资产负债损益及有关经济活动是否真实、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合理有效展开,发现问题后,通过追溯流程,确定责任环节和责任人,找出原因,以明确责任,进行处理。
    六是保证现场审计时间。根据审计项目工作量大小及审计资源情况,合理安排审计时间,确保现场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审计取证工作。根据查出问题的性质和重要性程度确定审计证据的类型和数量,确保审计证据充分、适当,不缺不滥。审计底稿、审计取证内容规范。
    七是严格按照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各项具体准则,以及企业审计制度和三级复核制度开展审计工作,明确各级复核的主要内容、重点和责任,防止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复核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八是审计报告应内容规范、重点突出,处理、处罚意见明确,审计决定执行到位。审计报告主要应揭示审计发现的主要的实质性问题,即与审计方案中确定的审计目标有关的问题,并应提出相应的定性依据和处理依据,提出明确的处理处罚建议,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改进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建议。审计决定一经下达,应严格执行,做到有规可依,违规必纠,违规必惩。
    (四)理顺工作关系,加强内部联系沟通
    拓宽沟通渠道,提升沟通能力,获得更多的理解与配合。内审机构负责人应参加由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举行的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治理程序等有关的会议。内审机构负责人及审计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领导层、管理层、操作层进行沟通,充分理解高层关注的领域,充分把握基层经营和管理实际运行中对审计服务的需求。及时向领导层报告内部审计的新趋势和最佳实务,吸取好的经验,提出改进内审工作的建议。及时与相关管理层就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进行交流沟通,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差异和缺陷进行汇总并分析原因,对各项经营活动或内部控制提供咨询意见。
    (五)完善内外审协调机制,减少重复审计,使外部审计真正发挥作用
    将外部审计纳入企业总体审计计划管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加强协调沟通,防止外部审计走过场或偏离企业总体审计目标,提高总体审计效果。
    一是在审计范围上进行协调,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考虑双方的工作,以确保充分的审计范围,最大限度减少重复性工作。
    二是在必要的范围内互相交流相关审计工作底稿,以便在审阅后相互评价工作质量,利用对方的工作成果。
    三是相互交流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
    四是在具体审计程序和方法上相互沟通,达成共识,以促进双方的合作。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