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后,有「 ”战神”之名的刘伯承感叹:这支部队真过硬

2024-05-12

1. 此战后,有「 ”战神”之名的刘伯承感叹:这支部队真过硬

一生极富传奇色彩的陈赓大将,早年曾是「 ”黄埔三杰”之一,又参加过南昌起义,资历颇老,能力超强。不过,由于南昌起义失败后,他奉命在上海干了4年特科工作,后虽被派往鄂豫皖苏区,从团长、红12师师长,一直做到了红4方面军参谋长,但却因负伤转往上海治疗,不幸被捕。经宋庆龄等各界人士搭救,出狱后转往中央苏区,任红军第1步兵学校校长。 如此辗转,自然耽误了他在军中职务的晋升,日后陈赓没能更上一层楼,和这段曲折经历不无关系。不过,此前并不了解陈赓的毛主席,却对陈赓的军事指挥能力有过极高的评价,认为他足以当军长。 事情还得从1934年10月长征前夕说起。当时,中革军委决定将中央苏区的4所红军学校合并组成干部团,由陈赓任团长、宋任穷任团政委。干部团下设2个步兵营、1个政治营、1个培养炮兵、工程兵的特科营和由高级军政干部组成的上干队。干部团的普通战士都是连、排级别的干部学员,其任务既要为红军培训后备干部,也要保证行军途中中央和军委机关的安全,必要时还得参加战斗。长征初期,干部团参战的机会不多,随着湘江血战后红军人数的锐减,这支1000余人的部队才在战斗中崭露头角。 遵义会议后,红军挥师北上,与川军郭勋祺部在土城陷入苦战。战前红军得到情报,称郭勋祺部有2个旅4个团6、7千人。因此, *** 同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人研究后,决定集中红3、红5军团吃掉郭部。结果打起来才发现,郭勋祺部的战斗力很强,迟迟难以解决,红军装备落后,弹药缺乏,伤亡较大。朱德、刘伯承不得不分别上前沿阵地指挥战斗。后来川军又有1个旅赶到战场,兵力增加到6个团上万人,战局急转直下。红5军团的阵地被突破。川军步步向土城进逼,一直打到了白马山红军总指挥部前沿。危急时刻,毛主席不得不命令陈赓、宋任穷率干部团加入战斗。 干部团当时悉数装备了缴获的英式钢盔,并配备了大量花机关枪,装备远比一般红军部队精良,而且成员皆是部队挑出的战斗骨干,因此战斗力极强。川军当时拼得极凶,但干部团拼得比川军还凶,完全从气势上压倒了人数远远占优的川军。毛主席在看到川军凶猛的进攻硬生生 *** 部团压垮,兴奋地对左右说:「 ”打得好,干部团立了功,陈赓可以当军长!”但此战后,他获悉干部团有些伤亡,又心疼不已,认为干部团的学员是红军宝贵的财富,以后要谨慎使用。 此战结束后不到1个月,红1方面军在二打遵义的战斗中又和 *** 吴奇伟部陷入了僵持。关键时候,干部团的加入立刻使战场形势发生逆转。全线崩溃的吴奇伟部一直被追到乌江边。惊慌失措的吴奇伟为挡住干部团的追击,没等自己的溃兵全部过河便下令砍断了浮桥。结果没能渡江的3000余部属成了红军的俘虏。 1935年4月底,红军佯攻昆明,诱使防守金沙江的滇军回援。红1方面军必须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战机迅速渡过金沙江。周恩来亲自给干部团下达了作战命令。刘伯承亲率干部团第1梯队强行军160里,消灭了皎平渡两岸的敌人,控制了渡口。为了夺取威胁渡口安全的通安县城,陈赓率领干部团第2梯队在陡峭狭窄的山路上急行军。山路的一边是猛烈的火力,另一边是万丈绝壁。一番激战之后,干部团以4死6伤的代价毙敌数百人,占领了通安县城。 此役结束后,干部团得到了中革军委的通报嘉奖。而川军一听到头戴钢盔的红军和那个戴眼镜的「 ”司令”(陈赓)便望风而逃。此战结束后,素有「 ”战神”之名的刘伯承感叹道:「 ”这支部队真过硬。干部团的同志怎么能一天走这么远的路呢?他们不但走到了,居然还打了胜仗,靠的是什么?靠觉悟,靠党。” 1935年6月,红1方面军和红4方面军胜利会师后,中革军委于7月下旬决定将干部团与红4方面军的军事学校合并,成立红军大学。干部团许多指战员被补充到主力部队担任指挥干部。红1方面军到达陕北后,原干部团和陕甘红军学校合并,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学校。 干部团虽完成了历史使命,但陈赓却从此进入了毛主席的视野。中央红军到陕北后,他任命陈赓任红13团团长。这个团由红3军团缩编而成。1935年12月,他又提拔陈赓为红1师师长。这个师可谓红1军团的精华所在。 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由于 *** 方面只肯给3个师的番号,因此红军干部基本都降级使用。但陈赓却成为129师386旅旅长。要知道,能在抗战初期的八路军中当上旅长的,大多是原红军的军级干部。陈赓不降反升,足见毛主席对他的器重。陈赓履职后,不负毛主席信任,率386旅打得有声有色。 解放战争中,陈赓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名份上属晋冀鲁豫野战军建制,实际上直接受中央军委指挥,先是在晋南,后又在豫西负责单独一个战略方向上的作战。甚至在陕北危急时,毛主席甚至一度有过调陈赓部驰援陕北战场的打算,足见他对陈赓的指挥能力颇为放心。 本文作者:忘情,「 ”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 ”这才是战争”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友情提示:本号已加入版权保护,任何敢于抄袭洗稿者,都将受到「 ”视觉中国”式 *** 打击,代价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谓言之不预也。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原 *** 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 ”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 ”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此战后,有「 ”战神”之名的刘伯承感叹:这支部队真过硬

2. 请问:刘伯承大帅都打了那些优异战役?

1927——参加南昌起义,任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
1932——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协助彭德怀、周恩来指挥“反围剿”。
抗战——指挥129师一部夜袭阳明堡、设伏七亘村。
1940——参与指挥“百团大战”。
1945——组织、指挥上党战役、邯郸战役。
1947——率部挺进大别山。
1948——与陈毅、邓小平、粟裕组成总前委,指挥“淮海战役”。
1949——指挥“渡江战役”。
1949——解放云南、四川、贵州、西康。

3. 刘伯承的军事才能

说实话,这点很难,刘伯承元帅和林彪元帅同为我国十大元帅之列,其军事才能是得到一致肯定和认可的,也是经过实战检验的。他们都被称为“军事家”“军事理论家”,我们称为“军神”。
林彪元帅在东北练军的六个战术原则:「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从师级作战单位到班级作战小组的战术安排都面面俱到,而且把战术安排做到“简单”,注意这点,真正的高手都是把极其复杂的东西做到相当的简单明了,尤其是军事一途,博大精深,有多少军事理论,林彪能做到这么简单并为各等级的作战单位接受并领悟,实用到战场上并取得巨大战绩其军事才能和军事素养可见一斑。林彪的“东北军”被称为“东北虎”,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就是由东北军独立完成的,朝鲜战争基本上也是由东北军一家完成。
但是遗憾的一点是,林彪元帅的每次军事作战的思考过程都是独自靠静坐来完成的,其过程并未向别人说起,我们知道的也就是他提出的这些作战思想,也没有军事理论著作留下,不能不说是巨大的遗憾。

刘伯承元帅善出奇兵,从他早年的作战过程中可以看出,并且对我国古代的军事理论的应用可谓是“驾轻就熟”不断突破,可以说指挥艺术达到了臻于完美的地步,达到了艺术高度的地步,战争对于他来讲是种艺术的追求。刘帅的军事理论最突出的部分,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关于游击战的组织法与作战法,第二运动战的集中歼敌,第三,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三种集中作战形式的转换与运用,第四就是“敌进我进”。你看看刘帅的军事著作,他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作战“方法”,也就是作战理论,但这种理论并不局限于古代的军事理论,而且在运用上不断能打出闪光点,他的思考过程推陈出新,独具一格,他可以倒骑在马背上和参谋讨论作战方案。(他的军事理论在每个战役里都会有不同的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刘帅还被称为“军事教育家”,这点注意了,说明刘帅不仅仅关注与当时的战争,更关注未来的人来培养,中国国防军事大学第一任校长就是刘帅。

林帅善于思考,刘帅善于组织。林帅能根据当时的情境进行合适的安排,刘帅能从一场战役中总结出下一场战役的方向,并能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刘帅的军事思想更面向实际,更具有针对性和具体的指导性。

林帅和刘帅都是少年得志,林帅23岁就担任1军团4军军长,刘帅24岁就有了川军名将的美称。

林帅出山海关时带兵十万,等入关时带兵百万,其练兵能力着实恐怖,而且这百万都是虎狼之师,辽沈战役四十万破六十万。刘帅不善练兵,解放战争时期也就担任了二野的司令员,但是在淮海战役的很多战役都可以看出刘帅的军事理论水平和指挥艺术。

就个人的看法,林帅是个不世出的将才,统领三军,攻无不克,但又不乏战略思维(你看看林帅的眼神,不善言笑,不少阴冷);刘帅更像是帅才,多是在战略层面上给予统领,而又能具体只会战争。

相比而言,刘帅的军事理论要比林帅的高度要高,但在军事才能上二人不相上下,林帅稍胜一点。

刘伯承的军事才能

4. 刘伯承是最讲战术的,怎么会打败仗

这话是彭❤德❤怀说的~

他在志愿军总部批评三兵团司令员王近山时,曾说:“你们不是刘❤伯承带出来的部队吗?刘❤伯承是最讲战术的,怎么会打败仗?”刘伯承得知后,颇为自责的说:“彭总批评得对,部队不讲战术素养,瞎打蛮干,怎能不败?”

彭、刘之间的矛盾(误会)源自1933年2月开始的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当时毛伟人在宁都会议被解职后,刘伯承升任红军总❤参❤谋长,协助接替毛伟人任红一方面军政委的周❤恩❤来以及朱❤德,具体指挥红军实施第四次反“围剿”战役。

此前,关于毛的去留问题,宁都会议上曾发生激烈争吵。林❤彪、彭❤德怀、朱❤德等极力主张毛仍留在前方协助指挥军事,但博古、张闻天、王稼祥等“洋派”则坚决主张毛离职。争论中,刘❤伯承投了“洋派”一票。随即,他又发表了批评毛、彭等“游击主义”战术的文章,指斥他们在战略上存在着不能打正规战、大兵团集群战的弱点。

林、彭对刘认识偏颇脱离实际的军事观点颇为不满。尤其是彭,十分恼怒、不满的说:“按他的说法,我们这几亩田早卖光了;”“其他人不行,就他行!”林也说:“我们的游击战为什么不好哇,打正规战,拿什么打嘛?让他一个人去打就行了。”

此时,刘刚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归来,是苏❤区惟一一个喝过洋墨水的“军事科班生”。由于资历老,经历丰富,指挥过南昌起义,因此担任过中❤共长江局军❤委书记的刘在上层一直有
“党内的孙武”之称。刚进苏❤区,鉴于“立三❤路线”的教育,刘努力想保持低调,不愿出头。但“洋派”的教条主义者在军事上一窍不通,他们需要同样从苏俄归来的刘伯承,并引为指挥红军的依靠,以图同以毛为代表的“山沟里的马列主义”相抗衡。

因此,可以说,刘当时是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土洋”之争,并作为“洋派”军事上的“旗帜”被推到了“土洋”之争的前台。

5. 刘伯承是不是军事家

不是才怪啊
   刘伯承同志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刘伯承同志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兢兢业业,奋进不息,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历史功绩和优秀品德将永远彪炳史册
  刘伯承的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全部过程。他判断敌情准确,计划战斗周密,善于出奇制胜,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著称。朱德元帅曾赞誉他“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将才”。陈毅元帅留下过“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的名句。邓小平同志在《悼伯承》一文中写道:“伯承同志是我党我军的大知识分子,大军事家。他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军事理论造诣,在国内外屈指可数。”“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伯承是有大贡献的。”面对荣誉和功劳,他本人生前曾谦逊地说:“我自己的一生,如果有一点点成就,那是党和毛主席的领导所给我的。离开党,像我们这些人,都不会搞出什么名堂来的。因此,我愿意在党的领导下,做毛主席的小学生,为中国人民尽力。如果我一旦死了,能在我的墓碑上题上‘中国布尔什维克刘伯承之墓’十二个大字,那就是我最大的光荣。”其主要著述收入《刘伯承军事文选》。译著有《苏军步兵战斗条令》、苏军《合同战术》等。[

刘伯承是不是军事家

6. 刘伯承的四个战役反映了刘伯承那些方面的军事指挥才能?

反映了刘伯承强大冷静的军事指挥才能。
刘伯承的指挥风格是判断准确,有气魄,有奇思,在确定作战方向、集中兵力和把握预备队投入上尤为独到。
刘伯承有几个流传较广的外号:一个是“军神”,两个是意思差不多的“独眼龙将军”、“刘瞎子”,还有一个叫“当代孙武”。仔细论起来,前三个外号实际上都与同一件事情有关。



扩展资料:
抗战开始后,刘伯承被派去掌握以红四方面军为主力改编成的八路军第129师,由此成为了独挡一面的统军主帅。
总的来说,刘伯承的指挥风格是判断准确,计划战斗周密,善于确定作战方向、集中兵力和把握预备队,在足智多谋、反常用兵方面尤为著称。仅从八路军出师山西初期的几战中,就充分显现了刘伯承的作战指挥特点。

7. 刘伯承不愧是“军神”。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故事?

 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战争起,刘伯承就威名远扬。他以一个旧军队名将的身份毅然投身于革命,被朱德赞誉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正是这种传统的美德与革命求新精神结合,为党的军事工作特别是其中的教育训练起到了奠基作用。韬略凝国粹

青史记殊荣刘帅伯承,古名将风。精于兵法,兼擅词工。平生百战,伤残遍身。昔年寿诞,贺诗如丛。叶帅此律,可赞一生:

太行游击费纠缠,

撑住平辽半壁山。

遍体弹痕余只眼,

刘伯承不愧是“军神”。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故事?

8. 刘伯承在战争中是怎么表现的

刘伯承解放战争时期军事成就
和邓小平在一起内战全面爆发后,兼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与邓小平指挥所部以大踏步的运动战,于1946年8月~1947年5月先后取得陇海、定陶、巨野、鄄城、滑县、巨金鱼、豫皖边、豫北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歼敌数十万,解放大片地区,挫败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有力配合了其他战场的作战。

1947年6月30日,根据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大举出击,经略中原”的战略决策,与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在300里正面上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黄河防线”,发起鲁西南战役。他采取“攻其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战法,指挥部队经过28天连续作战,取得歼敌4个整编师6万余人的重大胜利,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刘邓大军分三路挥师南下,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捣国民党统治腹心的壮举。途经汝河时,在前有阻敌、后有追兵的紧急关头,提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响亮口号,并和邓小平亲临前卫团指挥作战,终于杀开一条血路。随后,在远离根据地、无后方作战的困难条件下,粉碎敌人33个旅对大别山的重点进攻。继而与出击陇海线的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挺进豫西的陈谢集团密切协同,在江淮河汉之间大量歼灭敌人,逐步在鄂豫皖边地区完成战略展开,实现了中央和毛泽东设想的最好前途——站稳脚跟,创建巩固的根据地。经过10个多月的艰苦作战,歼敌30余万人,解放县城100余座,开辟并扩大了中原解放区,形成三路大军互为犄角、机动歼敌、逐鹿中原的大好局面,迫使国民党军陷于被动防御地位,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毛泽东把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起点的战略进攻称作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

1948年5月起任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11月,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与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统一指挥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同徐淮地区的国民党军主力进行战略决战。他战前提出:“我们的打法是夹其额、揪其尾、断其腰,置之于死地而后已。”战役第一阶段,在歼灭黄百韬兵团的同时,他和邓小平、陈毅根据战场实际情况,果断地指挥部队截断徐蚌铁路,使徐州之敌完全陷入孤立。接着他和邓小平指挥中原野战军主力在双堆集地区围歼黄维兵团,成为准海战役承前启后的关键一仗。整个淮海战役以歼敌55万余人的巨大胜利而告终,大大地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