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的作用是什么

2024-04-28

1. 南水北调的作用是什么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意义重大
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时空配置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是未来我国可持续发展和整个国土整治的关键性工程,对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系列因水资源短缺而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 宏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决定性作用。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个方面专家的反复论证,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已经完成。“十五”计划明确提出:“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现在,该工程已开工在即,这是本世纪初我国人民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创举。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丰富,但人均拥有水量少。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量仅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并被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另外,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加剧了一些地方水资源短缺的严重程度。我国幅员辽阔,降雨的时空分布和年内分配的差异,导致水资源在空间的分布极不均匀。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源丰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河川径流量占全国七大河流总径流量的81%,人均水资源和亩均水资源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而黄淮海流域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7.2%,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5%,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6。目前,北方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6.5%,耕地占全国的65%,GDP占全国的47.5%,但水资源只占全国的19%,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南方人均量的1/4。北方地区河流断流,地下水严重超采,大面积地下水位下降现象日趋严重。联合国亚太经合会在《2000年亚太地区环境状况》的报告中,将我国的北方地区与中亚的里海盆地并列为严重缺乏淡水资源的地区。
由于上述人均量不足和时空分布不均的基本特征,使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长期面临和必须妥善处理的基本问题之一。
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开始向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与前面的两步战略目标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仅要实现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以共同富裕为目的的地区协调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明显改善。
目前,我国虽然已基本实现小康的目标,但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在日渐突出,并呈继续恶化的趋势,表现在城乡和地区间经济增长速度和收入水平的差距还在逐步扩大。我国地区差距主要表现在东、中、西三大地域之间,造成这种发展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华北和西北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特别是水资源短缺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解决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保障该地区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基本要求,必将有助于我国区域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鉴于我国南北之间的差异也有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尽快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也将有助于控制这种差异的扩大。同时,现代化还意味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意味着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短缺,不仅严重制约了这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还引发了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事实表明,只有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才有可能为解决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创造必要的条件,才能使该地区满足基本实现现代化对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的要求。当今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1992年世界环境首脑会议指出:“我们能够改变我们的发展途径,我们能够帮助那些需要改善生活的人们,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和保护生态系统,并为我们全体带来更为繁荣的未来。”这正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宏观意义之所在。
总之,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可改善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条件,从根本上缓解这一地区长期资源性缺水的矛盾,对于控制地区差距的扩大趋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于改善生态坏境质量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南水北调的作用是什么

2. 南水北调的作用是什么

1.社会意义
  解决北方缺水   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使我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   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2.经济意义
  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促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   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的经济增长。   扩大内需,保持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意义
  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实现可持续发展   改善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   有利于回补地下水,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

3. 南水北调的重要意义

 2012年9月16日至17日,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额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战略性工程,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工程建设起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 东线工程可为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净增供水量143.3亿立方米,其中生活、工业及航运用水66.56亿m3。农业76.76亿立方米。东线工程实施后可基本解决天津市、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山东鲁北、鲁西南和胶东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并具备向北京供水的条件。促进环渤海地带和黄淮海平原东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中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举措。受地理位置、调出区水资源量等条件限制,西、中、东三条调水线路各有其合理的供水范围,相互不能替代,可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前期工作情况和国家财力状况等条件分步实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黄淮海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关系到受水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民生工程。中线一期工程从大坝加高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直通北京,总长1432公里,工程自2003年开工以来,经过10多年的建设而成。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江水进京后,北京年均受水将达10.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将增加50多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一期工程将为北京送水10.5亿方,来水占城市生活、工业新水比例将达50%以上。按照北京目前约2000万人口计算,人均可增加水资源量50多立方米,增幅约50%。工程通水后,不仅可提升北京城市供水保障率,还将增加北京水资源战略储备,减少使用本地水源地密云水库水量,并将富余来水适时回补地下水。  1、解决北方缺水;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经济增长;4、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高了国内GDP。 1、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3、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5、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

南水北调的重要意义

4. 南水北调的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
“南水北调”(拼音:nán shuǐ běi diào)即“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受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
南水北调积极意义:
1、解决北方缺水。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
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6、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7、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8、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的经济增长。
9、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振国内GDP。
10、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11、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
12、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13、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14、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

5. 南水北调的意义是什么?

南水北调的意义具体如下:
一、社会意义
1、解决北方缺水;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
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经济意义
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经济增长;
4、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高了国内GDP。

扩展资料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特色: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东岸岸边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南阳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荥阳市王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颐和园团城湖的输水工程。
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按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米条件下,考虑2020年发展水平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后,多年平均可调出水量141.4亿立方米,一般枯水年(保证率75%),可调出水量约110亿立方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水北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南水北调300亿立方米 中线工程泽被6000万人

南水北调的意义是什么?

6. 南水北调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南水北调,是一项跨流域的宏伟工程,旨在缓解北方水危机,实现南北经济齐飞,其深远意义为世人瞩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解决沿线100多个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要供水对象,兼顾农业及其它用水,建成以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主要体现在:第一,将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扩大内需,保持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第二,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通过建立南水北调工程新型的运行机制,促进受水地区加大节水、治污的力度,逐步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使我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能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改善当地饮水的质量。第四,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我就住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这里。 丹江口水库

7. 南水北调的作用是什么?

解决区域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通过南水北调,使得北方减少干旱。
"南水北调工程"是指把长江流域水资源自其上游、中游、下游,结合中国疆土地域特点,分东、中、西三线抽调部分送至华北与淮海平原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地区。
具体分布如下:
一、东线工程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
二、中线工程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
三、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具体路径如下:
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即国家战略东线工程,简称东线工程,是指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提水,途径江苏、山东、河北三省,向华北地区输送生产生活用水的国家级跨省界区域工程。
二、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远景从长江干流调水。1958年9月,水电部在批准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步设计任手动阀手动阀务书时,明确了引汉灌溉唐白河流域和引汉济黄济淮的任务。
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东岸岸边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南阳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荥阳市王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颐和园团城湖的输水工程。

南水北调的作用是什么?

8. 南水北调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意义重大
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时空配置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是未来我国可持续发展和整个国土整治的关键性工程,对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系列因水资源短缺而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宏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决定性作用。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个方面专家的反复论证,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已经完成。“十五”计划明确提出:“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现在,该工程已开工在即,这是本世纪初我国人民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创举。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丰富,但人均拥有水量少。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量仅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并被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另外,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加剧了一些地方水资源短缺的严重程度。我国幅员辽阔,降雨的时空分布和年内分配的差异,导致水资源在空间的分布极不均匀。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源丰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河川径流量占全国七大河流总径流量的81%,人均水资源和亩均水资源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而黄淮海流域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7.2%,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5%,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6。目前,北方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6.5%,耕地占全国的65%,GDP占全国的47.5%,但水资源只占全国的19%,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南方人均量的1/4。北方地区河流断流,地下水严重超采,大面积地下水位下降现象日趋严重。联合国亚太经合会在《2000年亚太地区环境状况》的报告中,将我国的北方地区与中亚的里海盆地并列为严重缺乏淡水资源的地区。
由于上述人均量不足和时空分布不均的基本特征,使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长期面临和必须妥善处理的基本问题之一。
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开始向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与前面的两步战略目标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仅要实现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以共同富裕为目的的地区协调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明显改善。
目前,我国虽然已基本实现小康的目标,但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在日渐突出,并呈继续恶化的趋势,表现在城乡和地区间经济增长速度和收入水平的差距还在逐步扩大。我国地区差距主要表现在东、中、西三大地域之间,造成这种发展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华北和西北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特别是水资源短缺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解决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保障该地区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基本要求,必将有助于我国区域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鉴于我国南北之间的差异也有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尽快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也将有助于控制这种差异的扩大。同时,现代化还意味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意味着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短缺,不仅严重制约了这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还引发了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事实表明,只有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才有可能为解决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创造必要的条件,才能使该地区满足基本实现现代化对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的要求。当今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1992年世界环境首脑会议指出:“我们能够改变我们的发展途径,我们能够帮助那些需要改善生活的人们,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和保护生态系统,并为我们全体带来更为繁荣的未来。”这正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宏观意义之所在。
总之,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可改善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条件,从根本上缓解这一地区长期资源性缺水的矛盾,对于控制地区差距的扩大趋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于改善生态坏境质量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