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港股中涡轮的认购证比认沽证多很多?

2024-05-16

1. 为什么港股中涡轮的认购证比认沽证多很多?

在港股权证市场中,为何认购证发行量总是远高于认沽证?
不知你有否发觉,在权证市场中,认购证发行量总是远高于认沽证,截至上周四(5月16日)止,市面上的权证合共4711只,句括3只非标准认购证、4094只标准认购证及614只认沽证,认购兑认沽达到约7:1之比例。究竟这个认购证数量较认沽证为多的现象是从何而生?
Q:发行商多发行认购证,是否代表它们倾向看多某只标的资产呢?
发行商对标的资产其实没有既定看法,反而是参与人士一般较倾向为标的资产作看多部署,然后选择相关的认购证,这并不代表标的资产上升机会较下跌为高,只反映一般参与市场的心态,就是只喜欢上升,不喜欢下跌。正因参与者倾向看多买升,所以认购证的需求较认沽证为大,为回应市场需求,发行商于是多发行认购证,所以市场上认购证数目才会相对偏高。
Q:除了市场供求外,还有别的原因令认购证与认沽证的比例失衡吗?
理论上,当认购证数目较多时,其种类和条款均非常充足,故标的资产价格无论升跌,市场上都有足够的衍生工具和行使价供参与者选择。譬如说,当标的资产为50元时,参与者可找到合适的认购证,当价格升至55元、60元甚至是70元时,仍有足够而条款优良的认购证可供选择,因此认购证买卖活动便可以维持。
相反,由于市场需求不高,认沽证的发行量就不会太多,故市面未必有各种行使价条款提供。当标的资产由50元下跌至45元时,市场可能未必有适当的认沽证可供选择,而进一步下跌至40元时,更可能出现「无证可拣」的情况。既然没有合适的认沽证,买卖的人数和次数自然较少,令相关活动相对为较少人士参与,进一步强化这个失衡倩况。
Q:认购证较多人留意,是不是因为认购证获利的可能性较认沽证为大?
标的资产价格可升可跌,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只要看准其走势,买入合适的权证,获利的潜在机会就会较高,并不会存在认购证较认沽证容易获利的说法。如果误以为认购证获利的可能性大于认沽证,便贸然买入认购证,完全不理会市况、股价走势或条款,实在很危险。
若看空某标的资产,但市场上暂时没有合适行使价或条款的认沽证,那宁可不买,或者留意其他看空工具。如果标的资产既有认购证,又有认沽证,条款亦相若,便可考虑对标的资产后市的看法,来作入市决定。若没有特定看法,不知该买认购证或认沽证,那两者参与后都不会带来明显优势。

为什么港股中涡轮的认购证比认沽证多很多?

2. 股票认购证的认购证与认沽证的区别

窝轮是买入或卖出相关资产的权利,买入的权利称为“认购证”(call),卖出的权利称为“认沽证”(put)。如果投资者看好相关资产的后市表现,应买入认购证。当相关资产的市场价格高于行使价时,理论上投资者可以用行使价买入相关资产,然后在市场上以市价卖出以赚取差价。由于窝轮均以现金结算,投资者将收取结算价与行使价之间的现金差额。反之,如果相关资产的市场价格低于行使价,窝轮便没有价值,投资者将损失其购买窝轮的成本。如果投资者看淡相关资产的后市表现,便应买入认沽证。当相关资产的市场价格低于行使价时,理论上投资者可以从市场上买入相关资产,然后以行使价卖给发行人,从中赚取差价。在实际交易中,投资者将收取行使价与结算价之间的现金差额。但如果相关资产价格高于行使价,投资者将损失其购买窝轮的成本。以上的获利模式是假设投资者持有窝轮至到期日。此外,投资者还可以通过低买高卖来获利,这点与买卖股票没有太大分别。

3. 港股涡轮的备兑认股证的分类

就持有人的权利而言,备兑认股证分为认购证和认沽证:认购证(CALL WARRANTS):赋予持有人一个权利但非责任,以行使价在特定期限内购买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如果备兑证的投资者看好相关资产的后市走向,则会购入其相关资产的认购证。认沽证(PUT WARRANTS):赋予持有人一个权利但非责任,以行使价在特定期限内出售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如果备兑证的投资者看空相关资产的后市走向,则会购入其相关资产的认沽证。按行使的时间性而言,备兑认股证分为美式认股证和欧式认股证:美式认股证:持有人在股证上市日至到期日期间任何时间均可行使其权利。欧式认股证:持有人只有在股证到期日才能行使其权利。事实上在香港市场上主要流行的是欧式认股证。

港股涡轮的备兑认股证的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