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关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问题, 谢谢!?

2024-05-13

1. 请教关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问题, 谢谢!?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主要是纳米尺度的粗糙表面或颗粒体系所具有的异常光学增强现象,它可以将吸附在材料表面的分子的拉曼信号放大约106 倍,对于特殊的纳米量级粒子形态分布的基底表面,信号的增强甚至可以高达1014 倍,因此在探测器的应用和单分子检测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 这是使分子或晶体歌唱声音更强大的另一种方法,换句话说也是检测极少量物质的一种方法,目前人们已开始用这一方法检测单个分子了。1974年,Fleishmann等人发现,对光滑银电极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后,首次获得吸附在银电极表面上单分子层吡啶分子的高质量的拉曼光谱。随后Van Duyne及其合作者通过系统的实验和计算发现吸附在粗糙银表面上的每个吡啶分子的拉曼散射信号与溶液相中的吡啶的拉曼散射信号相比,增强约6个数量级(即10倍),指出这是一种与粗糙表面相关的表面增强效应,被称为SERS效应 。这一结果立即在物理、化学、表面界面等研究领域中引起轰动,是什么原因引起这么大的散射增强?那些金属和那些分子可以产生这一效应?这个效应在表面探测、催化、电化学等研究中会有那些应用?这一系列问题立即成了人们研究的热门对象。经过20多年的研究后,人们知道目前除了电极表面之外,人们还在超高真空系统中蒸镀的金属表面上、金属胶体颗粒表面以及普通金属板经过适当的处理后表面上都进行了SERS实验。这些实验不仅为研究SERS机制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也为SERS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关于SERS的机制,经过研究,人们提出了十几种理论模型,目前较普遍的观点是SERS活性的表面往往能产生被增强的局域电场,是金属表面等离子共振振荡引起的,这被称为物理增强。而分子在金属上的吸附常伴随着电荷的转移引起分子能级的变化,或者分子吸附在特别的金属表面结构点上也导致增强,这两种情况均被称为化学增强。  查看原帖>>

请教关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问题, 谢谢!?

2. 如何计算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增强因子 EF

根据增强因子计算公式:
Isurf 是SERS的信号强度 N serf SERS 测试中被增强的分子数目,I vol以及N vol是正常拉曼光谱中的信号强度以及被测分子数目。
因而需要知道在SERS增强中,被测试的分子数目。 对于测试SERS活性基底滴加在玻璃薄片,就是计算激光光斑中纳米粒子的数目,再按照探针分在在纳米粒子上单层吸附处理,来计算总共被增强的分子数目。

3. 几种羧基生物分子的Raman光谱及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研究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是指在特殊制备的一些金属良导体表面或溶胶中,吸附予的拉曼散射信号比普通拉曼散射信号大大增强的现象.由于其高探测灵敏度、高分辨率、水干扰小、可猝灭荧光、稳定性好及适合研究界面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表面研究、吸附物界而表面状态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界面取向及构型、构象研究和结构分析等.
本文应用Raman光谱及SERS研究了几类含羧基结构的生物分子,其中包括:几种蛋白质氨基酸、DNA、抗癌药物、莽草酸.分别获得其Raman光谱及SERS;根据SERS选律和作用机理,推测了几种含羧基结构的生物分子在银粒子和金/银核-壳复合粒子两种基底表面的作用方式、吸附状态及其不同浓度pH值下的变化规律.另外,利用拉曼光谱探讨了几种蛋白质氨基酸与九芴甲氧羰基(Fmoc)的复合物分子内对应基团的振动情况.
1.支链氨基酸在金/银核-壳复合纳米粒子上的FT-Raman光谱及其SERS研究
获得了亮氨酸,异亮氨酸及缬氨酸三种支链氮基酸的Raman光谱及其在金/银核-壳复合粒子基底表面的SELLS光谱;由此结合金/银核-壳复合粒子基底的特性和SERS机制,探讨了三种支链氨基酸此基底表面不同的作用方式及其吸附模式.实验结果表明:支链氨基酸不同的SERS及其在金/银核-壳复合粒子基底表面不同的吸附状态主要为分子内对应的支链甲基的不同振动模式所致,而羧基在三种分子结构中都明显的与金银复合粒子产生了作用.又由于金/银核-壳复合粒子基底均一性和高SERS增强因子,尤其在不同浓度及pH值条件下,致使三种分子在其表面的SERS和吸附差异更为突出.
2.抗癌药物与DNA相互作用的SERS研究
选择了三种含羧基或羧基变异结构的抗癌药物:卡铂、阿霉素和博莱霉素作为探针,研究了三种抗癌药物各自的拉曼光谱,在具有较强的SERS增强因子的银粒子基底表面的SERS;对拉曼峰进行了归属,通过对比研究三种抗癌药物与DNA相互作用的SERS,考察了三种抗癌药物与DNA在银粒子表面相互作用的情况及其影响变化.对抗癌药物的体外筛选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3.SERS研究含环状结构的氨基酸在银胶中的吸附状态
通过对比苯丙氨酸、组氨酸、色氨酸三种带环状结构的氨基酸的Raman光谱,分析了羧基在不同分子结构中的振动峰位差异;以及获得了三种氨基酸分子在银粒子表面的SERS,结合SERS机理推测了三种环状结构氨基酸的吸附状态,尤其分子结构中羧基的振动峰位及吸附差异.最后探讨了氨基酸与银胶的不同作用模式及其不同浓度,pH值对吸附状态的影响.
4.莽草酸的FT-IR、FT-Raman光谱及SERS研究
莽草酸为我国盛产,是目前治疗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唯一证实有效的药物“达菲”的合成原料.莽草酸还具有其它许多生物药性如抗炎、镇痛作用.莽草酸的分子结构为一个羧基和三个羟基取代在环己烯环结构上,本文测得了莽草酸的Raman光谱,推测了各峰位对应的基团扰动;同时考察了莽草酸在银粒子表面的吸附状态,尤其羧基的吸附机理和所受浓度,pH值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莽草酸在新型药物合成、开发及其与底物作用机制等方面提供了十分有益参考.
5.Fmoc-氨基酸的振动光谱获得了Fmoc-基团与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五种氨基酸分子复合物的FT-Raman光谱,并对其中各特殊振动峰位进行了归属、指认;由此,推测了Fmoc-基团与五种氨基酸分子的复合物中的各特殊基团的振动模型,尤其对羧基的振动情况进行了归纳.为进一步研究氨基酸及其它生物分子提供参.

几种羧基生物分子的Raman光谱及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研究

4. 佳能EF镜头的参数详细解释

1、多少mm-多少mm是指焦距。比如EF 24-105mm,就是指该镜头是变焦镜头,变焦范围从24mm到105mm之间。数字越小表示视角越广,越大则表示能把远处的景物放的越大。还有一种定焦镜头,焦距是固定的,不能变焦,比如EF 50mm F1.4。
2、F多少-多少是指光圈,数值越小光圈越大。比如EF 70-300mm F4-5.6,表示该镜头在70端的最大光圈是F4,300端的最大光圈是5.6。如果F后面只有一个数值则表示该镜头是恒定光圈,比如EF 70-200 F2.8 L,表示该镜头全焦段(70-200mm)的最大光圈镜头都是F2.8。恒定大光圈镜头一般价格都比较贵。
3、II一般是指第二代镜头,比如EF 85mm F1.2L的第二代就是EF 85mm F1.2L II,技术上会有一些改进。
4、IS 是ImageStabilizer的缩写,就是图像稳定器的意思,使用一片悬浮的镜片来补偿手的抖动对拍摄的影响,是最早用于相机上的光学稳定技术。 
5、USM 是UltraSonic Motor的缩写,超声波马达的意思。有超声波马达的镜头对焦更快更安静。佳能的超声波马达分环形和微型两种,前者多用于大光圈及超远摄镜头上,后者多用于经济型镜头上。
6、135相机一楼的解释的很清楚,其实是指胶卷。
7、1.6系数是佳能中低端数码单反的镜头焦距转换系数。400D、30D这类的数码单反的感光芯片为APS-C规格,要比胶片小,其对角线长度是胶片或全幅CMOS的1/1.6,全幅镜头只有中心部分的像场参与成像,边缘都投影在感光芯片以外,因此相当于焦距变长了,要乘以1.6倍才能换算能正常的35mm相机焦距。在APS-C相机上使用的镜头广角端会有所损失,但长焦端却更长了。尼康数码单反的CCD比佳能的APS-C相机要大一点,焦距系数为1.5。
8、你好象也问到了L头。L是英文luxury(奢侈, 华贵)的缩写。如果佳能镜头名称中带有“L”,则表示此镜头采用了佳能先进的技术和昂贵的材料,具有极佳成像素质。L镜头的明显标志是镜筒上醒目的红圈。

5. 如图所示,写出所有角满足的条件使AB//EF,并说明理由

∠B =∠EFC     同位角相等

∠B+∠BFE=180°  同旁内角互补

∠ADE =∠DEF      内错角相等

∠BDE+∠DEF=180°  同旁内角互补

∠FEC =∠A 同位角相等

∠A+CEF=180°  同旁内角互补

CE/AE=CF/BF    (成比例判断平行)

CE/CA=CF/CB     (成比例判断平行)

如图所示,写出所有角满足的条件使AB//EF,并说明理由

6. 拉曼成功的因素有哪些?你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有坚持不懈,勇于探索,勇于追求,不断更新。最重要的是勇于探索,勇于追求

7. 拉曼怎么样发现 光散射效应

拉曼(Chandrasekhata Venkata Raman,1888--1970),印度著名物理学家,193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921年夏天,航行在地中海的客轮“纳昆达”号(S.S.Narkunda)上,有一位印度学者正在甲板上用简便的光学仪器俯身对海面进行观测。他对海水的深蓝色着了迷,一心要追究海水颜色的来源。这位印度学者就是拉曼。他正在去英国的途中,是代表了印度的最高学府——加尔各答大学,到牛津参加英联邦的大学会议,还准备去英国皇家学会发表演讲。这时他才33岁。对拉曼来说,海水的蓝色并没有什么稀罕。他上学的马德拉斯大学,面对本加尔(Bengal)海湾,每天都可以看到海湾里变幻的海水色彩。事实上,他早在16岁(1904年)时,就已熟悉著名物理学家瑞利用分子散射中散射光强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的定律(也叫瑞利定律)对蔚蓝色天空所作的解释。不知道是由于从小就养成的对自然奥秘刨根问底的个性,还是由于研究光散射问题时查阅文献中的深入思考,他注意到瑞利的一段话值得商榷,瑞利说:“深海的蓝色并不是海水的颜色,只不过是天空蓝色被海水反射所致。”瑞利对海水蓝色的论述一直是拉曼关心的问题。他决心进行实地考察。于是,拉曼在启程去英国时,行装里准备了一套实验装置:几个尼科尔棱镜、小望远镜、狭缝,甚至还有一片光栅。望远镜两头装上尼科尔棱镜当起偏器和检偏器,随时都可以进行实验。他用尼科尔棱镜观察沿布儒斯特角从海面反射的光线,即可消去来自天空的蓝光。这样看到的光应该就是海水自身的颜色。结果证明,由此看到的是比天空还更深的蓝色。他又用光栅分析海水的颜色,发现海水光谱的最大值比天空光谱的最大值更偏蓝。可见,海水的颜色并非由天空颜色引起的,而是海水本身的一种性质。拉曼认为这一定是起因于水分子对光的散射。他在回程的轮船上写了两篇论文,讨论这一现象,论文在中途停靠时先后寄往英国,发表在伦敦的两家杂志上。

拉曼返回印度后,立即在科学教育协会开展一系列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探索各种透明媒质中光散射的规律。许多人参加了这些研究。这些人大多是学校的教师,他们在休假日来到科学教育协会,和拉曼一起或在拉曼的指导下进行光散射或其它实验,对拉曼的研究发挥了积极作用。七年间他们共发表了大约五六十篇论文。他们先是考察各种媒质分子散射时所遵循的规律,选取不同的分子结构、不同的物态、不同的压强和温度,甚至在临界点发生相变时进行散射实验。1922年,拉曼写了一本小册子总结了这项研究,题名《光的分子衍射》,书中系统地说明了自己的看法。在最后一章中,他提到用量子理论分析散射现象,认为进一步实验有可能鉴别经典电磁理论和光量子碰撞理论孰是孰非。

1923年4月,他的学生之一拉玛纳桑(K.R.Ramanathan)第一次观察到了光散射中颜色改变的现象。实验是以太阳作光源,经紫色滤光片后照射盛有纯水或纯酒精的烧瓶,然后从侧面观察,却出乎意料地观察到了很弱的绿色成分。拉玛纳桑不理解这一现象,把它看成是由于杂质造成的二次辐射,和荧光类似。因此,在论文中称之为“弱荧光”。然而拉曼不相信这是杂质造成的现象。如果真是杂质的荧光,在仔细提纯的样品中,应该能消除这一效应。

在以后的两年中,拉曼的另一名学生克利希南(K.S.Krishnan)观测了经过提纯的65种液体的散射光,证明都有类似的“弱荧光”,而且他还发现,颜色改变了的散射光是部分偏振的。众所周知,荧光是一种自然光,不具偏振性。由此证明,这种波长变化的现象不是荧光效应。

拉曼和他的学生们想了许多办法研究这一现象。他们试图把散射光拍成照片,以便比较,可惜没有成功。他们用互补的滤光片,用大望远镜的目镜配短焦距透镜将太阳聚焦,试验样品由液体扩展到固体,坚持进行各种试验。

与此同时,拉曼也在追寻理论上的解释。1924年拉曼到美国访问,正值不久前A.H.康普顿发现X射线散射后波长变长的效应,而怀疑者正在挑起一场争论。拉曼显然从康普顿的发现得到了重要启示,后来他把自己的发现看成是“康普顿效应的光学对应”。拉曼也经历了和康普顿类似的曲折,经过六七年的探索,才在1928年初作出明确的结论。拉曼这时已经认识到颜色有所改变、比较弱又带偏振性的散射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他参照康普顿效应中的命名“变线”,把这种新辐射称为:“变散射”(modified scattering)。拉曼又进一步改进了滤光的方法,在蓝紫滤光片前再加一道铀玻璃,使入射的太阳光只能通过更窄的波段,再用目测分光镜观察散射光,竟发现展现的光谱在变散射和不变的入射光之间,隔有一道暗区。

就在1928年2月28日下午,拉曼决定采用单色光作光源,做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有判决意义的实验。他从目测分光镜看散射光,看到在蓝光和绿光的区域里,有两根以上的尖锐亮线。每一条入射谱线都有相应的变散射线。一般情况,变散射线的频率比入射线低,偶而也观察到比入射线频率高的散射线,但强度更弱些。

不久,人们开始把这一种新发现的现象称为拉曼效应

拉曼怎么样发现 光散射效应

8. 卡西欧EF-521D-7AV 这表是什么参数?

我觉得这表还行。有一百米的防水性能,游泳都可以戴在手上不怕进水。我之前的表也是防水系数100米,是在网店买的。一家叫万业表行的网店,到现在手表还好好的戴在手上。我觉得那店不错,可以推荐你去。因为价格实在质量又好。我就是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