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大学鲜有校友捐赠

2024-05-15

1. 为什么中国的大学鲜有校友捐赠

校友捐赠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工作,是一所大学彰显其办学实力与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1980年至2016年这37年来,我国高校累计接收校友捐赠总额为人民币171亿元。而美国大学校友捐赠,仅2015年一年就达100亿美元。
2016年教育部直属高校部门预算
通过2016年教育部直属高校部门预算数据可以发现:我国大学真的“不差钱”。以排名第一的清华大学为例,2016年的年度收入为139.03亿元。
2017年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10强
清华大学27年来获得的校友捐赠总收入只有区区25.29亿元,我国的整个高校情况都大体相同。校友捐赠占据大学收入的贡献率非常偏低,这和欧美大学的收入来源极为不同。

以哈佛大学为例,仅2014年该校就获得校友捐款达11.6亿美元,占到哈佛办学经费的一半以上。

为什么我国大学校友捐赠跟欧美国家有如此大的差距?
有人说由于我国大学是公立大学,而欧美大学以私立为主,这样对比没可比性。而小编却有不同看法,公立大学、私立大学和校友捐赠没有直接的关系。
我国大学确实造就了一大批的富豪,但现实情况是一些富豪在捐款时并不把国内大学作为首选。2010年初,本科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张磊向研究生就读的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赠了888万美元,但这一举动却遭到相当一部分网友非议。

为什么校友不愿意向国内母校捐赠呢?
我想无非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校友的母校情节不深,还没有达到让他们愿意主动捐赠的地步;另一方面,捐款使用的也是影响校友捐赠的重要原因。
(一)校友缺乏母校情节
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曾对母校这样下定义: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她八遍却不允许别人骂她一遍的地方。在大学教育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纽带是课时、就业率。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大部分大学生都觉得在学校里没有遇到真正的好老师”。这种师生交流减少,对学生教育效果欠佳的现象很难让学生热爱母校。最能影响学生水平的因素,不是学校的系统,不是班级的大小,不是课外的活动,而是高素质、高效能的教师。
(二)国内高校对社会募捐并不重视、不透明
大多数重点大学,只想着争取国家经费,并不重视社会募捐。到2016年为止,国内两千多所高校中,只有426家大学成立了教育基金会。我国多数高校对捐赠率并不重视,募款时“仅限于少数富豪校友,仅限于校庆时用力”。我国高校一笔捐赠收入的“生命链条”是短暂的。多数是在校庆期间,捐赠协议才会集中达成。而在捐赠流入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账户之后,故事往往就到此为止了。这笔钱去哪儿了?目前并没有任何强制性公开措施和明确规定,一切由学校自行决定。这些状态使得校友在捐赠过程中顾虑重重,无法真正激发校友的捐赠热情,数目自然上不去。

为什么中国的大学鲜有校友捐赠

2. 优秀校友母校捐赠哪家强?

4月28日消息,李彦宏返回母校北京大学,宣布捐款6.6亿元(含部分等值资产)成立“北大百度基金”,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科研和探索。
李彦宏表示,这么多年无论我走到哪,都能感受到母校对我的支持和精神动力。这次向北京大学捐赠6.6亿元,寓意为北大双甲子庆生。

李彦宏夫妇6.6亿捐款母校
相关人士分析,李彦宏此举意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领域,目前百度营收虽然还在上涨,但和李彦宏宣的人工智能公司目标相差甚远,搜索业务仍然是百度公司最主要的收入。
据了解,近年来互联网大佬们纷纷开始向母校捐款,2008年,马化腾为深圳大学以个人名义捐款1000万,2013年,马化腾等四人再次向深圳捐款3000万元;2015年马云向杭州师范学院捐款1亿元,2016年,雷军向武汉大学业捐款1亿元。
李彦宏于1987年以阳泉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即现在的信息管理)。李彦宏称,“这么多年,不管我在哪里,不管我走了多远,我总能从母校找到支撑自己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和现实支撑。”他表示,“这次我们向母校捐赠6.6亿元,寓意为北大双甲子庆生。这更是一个再次把我的理想和北大融为一体的机会。把百度的强技术、广实践与北大博大、深厚的学术研究能力连接起来,来催生出更多惠及国家和时代的成果。”
目前,此次捐赠是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的最高单笔捐赠。

校友捐赠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志指标
校友捐赠是目前国内外主流大学排行榜、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主要评价指标,是世界闻名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彰显其综合实力、办学水平、校园文化、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标志,已经成为评价世界一流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社会影响力和校友工作成效的核心指标。近年来,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总额、校友个人捐赠金额、单笔捐赠金额、校友捐赠率等最高纪录不断被刷新。中国大学评价咨询专家、报告负责人、艾瑞深研究院院长赵德国指出,为弘扬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文化,激发校友回馈母校热情,激励中国大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校不断提升校友工作水平,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自2010年起,连续9年独家发布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
清华大学问鼎2018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榜首,中国人民大学跻身“20亿俱乐部”。
中国哪所大学接受校友捐赠的总额最多?统计显示,1980年至今,全国高校累计接受国内外校友大额捐赠达251亿元,7所高校校友捐款超10亿,13所高校超5亿,45所高校超1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跻身2018年中国大学校友捐赠“20亿俱乐部”,不愧为是全国最受毕业生校友认可的中国八星级大学,堪称“2018中国最赚钱大学”。
报告显示,1980年至今,清华大学累计获校友26.54亿捐赠,雄居校友会2018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100强榜首,再次刷新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最高纪录。北京大学22.99亿,列第2;中国人民大学21.57 亿,挺进全国前3甲。武汉大学18.26 亿,居第4;浙江大学16.40 亿,列第5;复旦大学16.21亿,居第6;电子科技大学15.83 亿,列第7;天津大学8.34 亿,居第8;中南大学7.70 亿,列第9;上海交通大学6.18 亿,居第10。
以上内容来自:云掌财经网

3. 北大校友捐赠10亿给母校,哪些大学获得的个人捐赠很多?

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等一些比较出名的985、211高校,这些大学获得个人捐赠的几率是会更大一些的,因为这些大学他培养了很多顶尖的人才,然后这些校友在鲜有成就过后会想起来去回报母校,然后就会捐一些款什么的,像这次北京大学的一个校友也就是中公教育集团的董事长,他在自己功成名就过后就像北京大学捐赠了10亿元用于北京大学的教育支出。
其实这个校友他在之前就有对北京大学进行过一次捐赠,当时捐赠的是1.8个亿。网上流传出一个表格就是2020年中国大学校友捐赠的一个排名表,其中清华大学以总额47.2亿元排列全国第一的,其实这也是挺正常的毕竟清华北大这种人才是非常的多的。如果就是要说校友单笔捐赠数最高的话那就是电子科技大学的一个校友叫做熊新翔,他单笔捐赠了10.3亿元,这是非常高的,迄今为止还没有人打破。
就连这次北京大学的捐赠者都没打破这个记录,我觉得可能也是电子科技大学的这个校友他当时趁着互联网的高潮赚了很大的一桶金。很多985、211院校他们的校友进行捐赠的数目都还挺大的,毕竟在这样的高校当中出众的学生比例会比较高一些,我觉得出色优秀的校友回到母校进行捐赠,他的那些钱会用于母校的一些教育建设,然后这些钱可以培养出更好的一批学生,学生出息过后又对母校进行捐赠,这样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之前北京理工大学收到了之前的一个著名校友杜江涛的8亿人民币的捐赠,这也是挺高的一笔捐款。这些人真正的做到了在校时以学校为荣,毕业时学校以他为荣。

北大校友捐赠10亿给母校,哪些大学获得的个人捐赠很多?

4. 作为普通校友,你是否愿意为母校捐款?

不愿意,无论我是否有钱,都不会以校友的身份捐款,最少在我国有关捐助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以前是这样的想法,或许会有人觉得这样的态度是对母校的不尊重,但谁又规定尊重母校就必须捐款呢?
表面上来看,以校友身份为母校捐款是天经地义的,但学校对社会捐款的管理混乱,甚至会将制定用途的社会捐款挪作他用,这种行为会严重伤害捐款者的感情,特别是对校友来说,给母校捐款是希望母校更好的发展,殊不知有些学校却因为接受捐款数额较大而出现了贪腐现象,类似的案例在全国各地的高校中屡见不鲜,也从客观角度印证了多数校友都不会给母校捐款的态度。

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下,高校管理者依然属于行政职位,甚至个别高校领导将学校成绩作为仕途升迁的跳板,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会以各种形式和理由鼓动毕业的校友发起捐款,因为这种款项从财务角度来说可以相对自由的予以管理,而个别高校领导就会用来发展政绩,从而为自己的职位升迁提供便利,如此黑暗的高校捐款管理体系,校友如何放心捐款?

或许上述观点会招致不满和质疑,但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如果校友捐助同等价值的实物,绝大多数的母校都会推三阻四,因为这会增加管理难度和工作内容,而捐助金钱则可以直接进入财物账户,对学校开展其他活动也是非常有利的,所以说学校认准的是校友的金钱而非感情,不过作为校友来说,给母校捐款更多的是体现自己对母校的感情,两相对比就能够发现存在的差距是比较大的。

如果高等院校接受校友捐款有了成熟而完善的管理体系,必定会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定期向母校捐款,但会根据母校的发展现状制定用途,毕竟捐款的性质是非常严肃的,要知道母校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在捐款的时候就应该侧重这些领域,这样才能确保我们数额不等的捐款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相信这对每个校友来说都是比较认可的捐款模式。

5. 名人给母校捐款888万的有哪些

《感恩母校的励志名人名言》
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
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3、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5、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6、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肖楚女
7、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王符
8、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9、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1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11、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
12、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13、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
14、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15、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16、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

名人给母校捐款888万的有哪些

6. 北大获10亿元校友捐赠,捐赠者此举有何意义?

他这样的做法不光提升了自己所在公司的名气。而且也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也回馈了自己的母校,这可谓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1995级北京大学校友李永新和他创建的北京中公公益基金会为母校捐资10亿元。这是北京大学建校以来最大一笔个人捐赠,也是最大一笔校友捐赠。捐资的10亿元设立北京大学中公教育发展基金。全面支持北大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发展。
 
他总为辅导行业的龙头老大。本身就是北大毕业的,他捐助这所学校,势必会让他的叫他的公司市值更加高!当然,这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看法!
李永新系中公教育集团创始人,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现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现任中公教育集团总裁、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

李永新和他创建的北京中公公益基金会在此前已经捐赠1.8亿的基础上,再次捐赠10亿元,设立北京大学中公教育发展基金,全面支持北大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发展。这是北大建校以来最大一笔个人捐赠,也是最大一笔校友捐赠。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邱水平为中公教育集团颁发北京大学杰出教育贡献奖。据悉,此次捐出的10亿元资金,将全方位用以支持北大的发展建设,以及设立中公德善奖学金、助学金、奖教金和中公讲席教授等项目。
近年来,李永新捐资支持政府管理学院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支持北大百廿校庆系列活动的筹办。2018年,李永新捐资1亿元支持北大品质校园建设、校友工作和人文学科发展。2019年,他又先后向政府管理学院和教育学院捐资。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他再次捐资支持白衣天使守护基金,连续多年为母校作出重要支持和贡献。

李永新在致辞中回顾了学生时代的北大生活,“同20多年前我在北大所收获的善意、美好、人生指引、思考、精神与奋斗的力量相比,我的付出与努力以及对母校的回报还远远不够。”他表示,中公教育一定要再努力些,再拼搏一些,为北大、为教育、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未来为社会、为教育捐助的第一个100亿也一定要给北大。为学长点赞!

7. 高中负债千万请校友捐款是哪所学校?

“学校负债,凭什么要学生还钱?”5月4日上午,英山县第一中学一名学生家长向本报热线投诉称,其孩子马上就高三毕业了,老师却要求每个学生交1000元捐款。
“孩子马上毕业了,还要薅一把羊毛!”这名姓李(化姓)的家长介绍,其小孩在英山县第一中学上高三,“五一”放假回来时,孩子告诉他,班主任在放假前通知,要求每个学生为学校捐款,最少1000元钱,上不封顶。
李某介绍,他与妻子在去年底均已失业,平时靠打零工过日子,一家精打细算日子过得紧巴巴的,1000元钱对他来说压力很大。

这名家长质疑,既然是捐款,应该是自由的,怎么学校还设个底线,硬性规定每人最少1000元呢?
李某介绍,他孩子在英山一中高三(14)班,在该班的一个“约在2018年高考”的家长微信群内,班主任王某贴出了“高三(14)班捐资助学登记表”,公布了每一名学生捐款的数额。其中最多的捐款1000元,最少的200元。在该表格中共有58名学生,只有7名学生未交钱。
“老师不停地在群里发学生家长捐款的数额,搞得我们捐得少的家长心里压力很大!”这名家长称,王老师还在群内发牢骚,称高三(14)班“远远落后于别班”。
李某告诉记者,上学期学校收报考费和试卷费,已交过两次钱,每次500元左右,这次又要交1000的捐款。
“我失业在家,真的交不起了,只能交几百元意思一下!”李某并没有向记者透露捐款数额。他无奈地说,家长挣钱也不容易,学校不该把家长当成摇钱树,向家长索要捐款。

记者联系到高三(14)班的班主任王某。“根本就没有这回事!”王某口气很坚决地否认了要求学生捐款之事。
记者随后找到几名英山一中的学生,其中一名高三(9)班的学生介绍,他们班主任在布置捐款时称,少于1000元,将不接收捐款。这名学生称,高三(14)班的班主任还算好的,200元的捐款也收了,其它班级老师却逼着学生至少捐1000元。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学生,对此次捐款用途,大部分学生表示不知情。
6日上午,记者联系到英山一中办公室负责人,这名李姓负责人介绍,该校有一个现实的情况,新课改后学校为搞建设,负债3000余万元,为了还清债务,该校便邀请新老校友为学校捐款。至于此次要求高三年级学生捐款,并不是学校发动的,而是部分家长看到学校有困难,主动联系学校要求捐款。
李主任告诉记者,英山一中高三年级共有16个班,其中有两个复读班,此次捐款只限该校高三年级应届生的14个班,两个复读班都没有要求要捐款。
既然是捐款,为何要强制要求学生至少捐1000元?李主任称,学校并没有强制要求,而是自愿性的。

高中负债千万请校友捐款是哪所学校?

8. 为什么要做小额的校友捐款呢?

通过募捐不仅仅可以增加人们的责任感,不仅仅能够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现处的生活环境有多么珍贵,还可以让自己在活动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消费观。开阔自己的视野!一种教育意义,做为一种社会文明,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帮助别人意识,这也是体现个人爱心或善心的表达方式!要让中国同学认同小额捐款,我觉得很难。

中美很多观念不一样。比如,很多美国人的观念是“只要努力了就好”,放在你这个例子中就是“只要捐了款、出了力就行,不在于捐了多少钱,能帮一点是一点”。而我们中国人的观念可能是(注意是“可能”,表明这只是基于我个人日常观察得来的理解)“须有大资源、大能量才能办成事”,放在这个例子中就是“捐款那都是有钱人干的事,我只能捐一点小钱,而这点钱够干什么呢?”

虽然国内最近几年也有不少人认识到并在各种不同场合提到“只要努力了就好”、“不在乎钱多钱少”这样的观念和说法,但我觉得真正愿意践行这几句话的人还是不多,主要还是观念上没有真正转变过来。根本观念上不认同,仅凭场面上说几句“政治正确”或体现“积极向上”的话,并不能改变什么。


关于小额捐款,我认为它的意义在于积少成多、水滴石穿、凝聚人心、传承美好。大额捐款对于一所学校、一个院系来说是可遇而不求的。毕竟,不是每一名校友都能成为马云、马化腾这样的人物。所以,小额捐款对于一所学校、一个院系来说更具有实际意义。

因为对于众多平凡的校友来说,小额捐款更affordable(负担得起)。以我自己为例,我在出国读博前,国内税后年收入大约是20万;出国读博后,我实验室的工作(半全职)带给我的税后年收入大约是1.8万美元,以1:6.8的汇率计算,税后年收入12.24万人民币。扣除在美国一年的吃穿用度,每年大约能有2万人民币的结余。无论是出国前的20万,还是现在的结余2万,都能负担得起每年5000元的捐赠。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要每年捐赠5000、1万元;完全可以每人每年只捐1000元、500元甚至100元、50元。只要有足够多的校友进行捐赠,最终的数目仍可以很大。可以参考武汉大学的一个例子:校友积极参与小额捐赠-武大新闻网 646人次小额捐赠款共31880.54元。

小额捐赠也是捐赠。组织这样一次活动,甚至每年、每半年固定组织这样的小额捐赠活动,可以凝聚人心,也可以激励在读学生,还可以提高学校知名度。毕业校友可是一笔不容小视的资源和财富。能给母校捐赠,表明校友们认可母校的培养,有利于学校名声在社会上、企业间的传播。此外,一次又一次的小额捐赠,如果变成一所学校、一个院系的传统活动,一年年、一代代传承下去,这又会成为学校、院系在精神层面、文化层面吸引后代学生、凝聚更大人心的一个优势。这也是对教育的意义之一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诠释。

当然,可能有人会认为,50、100元这也算捐赠吗?学校就缺这点钱吗?这就是我上面说到的,根本观念上的认知差异。另外,就算有很多校友成为了百万、千万、亿万富翁,也不一定每个人都愿意捐。在国内目前的社会环境下,不少挣了大钱的人很可能会认为“这些财富都是我自己努力挣来的,与母校何干?”这就体现出另一个问题:我们提了很多年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但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需要落到行动上的,不是口头上说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