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瓷的历史渊源

2024-05-13

1. 克拉克瓷的历史渊源

自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至崇祯六年(1633年),共有13位江西籍人士主政平和。时值月港海上贸易十分繁荣,瓷器又是对外出口的大宗商品,为造福百姓,获取厚利,这些到任的知县赋予瓷业优惠的税收政策,加以扶持,组织民间生产烧制参与市场竞争。从平和采集到的瓷器标本看,尽管其胎釉有别于其它窑口,但其模印或刻划技法、构图与景德镇窑产品如出一辙,这也是其有时被混淆为景德镇瓷的原因。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西方对中国瓷器的需求日益增加。据史料记载,仅荷兰东印度公司就在17世纪的80年间从中国运出1600万件。这样大量的瓷器,等级不一,而且仅靠处于困境中的景德镇窑是难以承受的。西方东印度公司的经营者们一方面寄希望于具有一定实力的地方民窑,当然更希望在口岸附近开辟窑场就地生产,以减少运输之苦和搬运过程中的大量损坏。也就在此时,明万历(1573—1620)年中,景德镇制瓷业出现原料危机。窑工反对陶监的斗争发展为火烧御窑厂的暴力斗争,加之明末清初朝代更替中出现的政治动乱,造成景德镇外销瓷生产的减产甚至停歇。东印度公司的经营者们手持景德镇瓷器样品和西方人喜爱的图样四处寻找供货方。于是,福建沿海民窑就成为大量制作景德镇瓷器替代品的生产基地,平和南胜、五寨等地的民窑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发展壮大。据文献记载:1621至1632年间,荷兰东印度公司曾三次在漳州收购瓷器,数量动辄上万,同时,日本人也从漳州购买瓷器,其中不乏数目可观的的南胜、五寨窑产品,考古资料已经证明。到了清初,清政府实行“海禁”,月港衰落了,平和制瓷业也因销路受阻而颓废,“克拉克瓷”随之在海内外基本销声匿迹,带给后人一连串遥远而美丽的遐想。

克拉克瓷的历史渊源

2. 克拉克瓷的工艺特色

克拉克瓷的特点是宽边,青花瓷为多,在盘、碗的口沿绘分格及圆形开光的山水、人物、花卉、果实等。克拉克瓷的生产可分万历至清初和康熙两个时期,前者为开光的青花瓷,后者则胎薄。 万历克拉克青花盘使用浙料绘画,有翠蓝、灰蓝、淡蓝几种色调,运用分水技法,形成三至四个色阶,为康熙青花的成熟奠定了基础。画师们熟练地运笔,无论勾、点、染皆随心所欲,自然洒脱。凡是勾勒圆圈,皆是用两笔拼凑而成,这也是明末清初瓷画的一个特点。这种花卉图案具有典型的欧洲风格的青花瓷器,也是中国青花瓷器在欧洲的叫法,专指这种深得欧洲王公贵族喜爱的外销瓷。克拉克瓷器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 第一时期(1550-1570),克拉克瓷器边沿和弧腹处没有纹饰;  第二时期(1560-1580),克拉克瓷器有装饰的边沿和未装饰的弧腹;这两个时期是克拉克瓷器的初始阶段,还没有开光纹饰,但是装饰主题和技术手法,都是跟后来瓷器的结构和器形保持一致。第三时期(1575-1590),克拉克瓷器有了开光,内壁有了开光装饰。  第四时期(克拉克瓷器是带状和珠状垂饰纹样的小开光依次把大开光分开。第五时期和第四时期类似,但是在盘中心的一圈圆形装饰里引进了很多菱口形装饰,偶尔一部分边沿上的小开光会填充。第六时期(1605-1625),卡拉克瓷器把边沿的开光精简为圆形或者近似圆形的开光;菱口装饰继续存在,但是更多用费具体的动物图案的象征性主题做为装饰。第七时期(1625-1640)卡拉克瓷器菱口型纹饰被淘汰,类似郁金香纹饰的图案出现,这种郁金香花在之前的几个时期都没有出现过。

3. 克拉克瓷的产地推测

20世纪90年代,福建平和南胜、五寨明清古窑址找到“克拉克瓷”、“汕头器”的窑址和销往日本等国的实物标本的消息开始不胫而走。国内外陶瓷界欣喜万分,众多目光顿时投向平和这个平素不为人所知的闽南山区县。其时,日本关西地区也出土了一批“产地不明”的青花和彩绘瓷器。中日两国学者共同在漳州进行考古发掘,最终确认瓷器的产地就是漳州。这也彻底解决之前陶瓷界的诸多疑问:“克拉克瓷”源头大多就在漳州窑。

克拉克瓷的产地推测

4. 明万历青花克拉克瓷盘拍卖价格 能卖多少钱

看品质而定。
请注意:可以拍卖,签订了委托拍卖合同,不等于就是卖出去了。委托拍卖合同和货物买卖合同不同:委托拍卖合同是帮拍卖物品,不代表就是成功卖掉了;货物买卖合同才是卖掉。

5. 克拉克瓷的古窑地址

五寨是名蜚中外的明代“青花瓷”(克拉克瓷)的故乡,现还较完好地保存洞口窑、陂沟窑等古窑址,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县文物工作者在南胜、五寨等地发现大规模明代古窑址群,古窑址遗存十分丰富,现古窑址已被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开发这一深厚的文化底蕴,接纳八方来客参观古窑址,五寨着手进行规划:当前古窑址原貌基本仍在,当地的高山岭土十分适合煅制青花瓷,具备重新开发生产条件,充分利用“克拉克”名扬中外的优势,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以许可使用“克拉克”商标、提供场地资源、原料入股等方式大力引进有资金、有实力的企业到五寨开发力厂,生产“克拉克”陶瓷等相关产品,请专家,配合县、乡文化部门,深入开展“克拉克”考古文化研究,形成产业。公元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捕获一艘葡萄牙商船——“克拉克号”,船上装有大量来自中国的青花瓷器,因不明瓷器产地,欧洲人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80年代中期,阿姆斯特丹举行题为“晚到了400年的中国瓷器来了”的大型拍卖会,拍卖品均是从16世纪至17世纪沉船中打捞出来的中国瓷器,其中不乏被称为“克拉克瓷”的青花瓷器。

克拉克瓷的古窑地址

6. 克拉克瓷的沉船发掘

沉没于1600年的菲律宾“圣迭戈号”,1613年葬身于非洲西部圣赫勒拿岛海域的“白狮号”,埃及的福斯塔遗址、日本的关西地区等均相继发现大量的“克拉克瓷”。广东汕头市南澳县海域的明代古沉船“南澳1号”出水大量青花瓷器,被专家鉴定为产自福建省漳州市的“克拉克瓷”。令人费解的是,这种盛产于中国的瓷器在国内却罕见收藏。考古界根据其工艺、风格、纹饰特点,曾经推测它是明清景德镇或武昌所产的青花瓷。

7. 明代万历克拉克瓷有新仿的吗

有新仿的,而且仿品很多。
但只要抓住真品特点,就能识破。
————————————————
万历朝克拉克青花瓷特点
制作与胎釉特征
    1、常见的八开光瓷盘,小盘在20厘米左右,大盘在30厘米左右,50厘米左右的特大盘罕见。    2、盘宽板沿较薄,开光处常见有模印轮廓,浅弧腹,平底较厚实,重量集中在盘底,圈足通常平切微内倾。由于是用粗砂垫烧,因此底足多见粘砂。 3、由于盘沿与盘底是分别制作,然后接胎,因此在折沿部常可见到明显的接胎痕,在盘外壁亦可见不规则的修胚痕。盘底多见有放射状跳刀痕或同心圆状旋胚痕。
    4、胎骨洁白,釉质淡青色,多数盘胎釉结合不紧,口沿脱釉现象普遍,盘底釉面常见深入胎骨的细小棕眼。
边饰纹饰特征
    1、盘沿内壁图案八开光多见、十开光较少,开光中绘有对称的向日葵、杂宝、暗八仙、扇子、花鸟、人物等图案,盘沿外壁常有四至八个开光,开光内常绘圆圈纹或花卉纹。在开光间隙和主题图画外有万字纹、织锦纹、鱼鳞纹等纹饰。边饰图案强调对称的装饰效果,运笔不求工整,涂染易出边框。
    2、主题绘画有万历民窑青花绘画的典型艺术风格,题材多样,常见花鸟、芦雁、山水人物、盆花、松鹤图等,笔意流畅,不求形似,不重细节,大笔涂染。
    3、万历克拉克青花盘使用浙料绘画,有翠蓝、灰蓝、淡蓝几种色调,运用分水技法,形成三至四个色阶,画师们熟练的运笔,无论勾、点、染皆随心所欲,自然洒脱。凡是勾勒圆圈,皆是用两笔拼凑而成,这也是明末清初瓷画的一个特点。

明代万历克拉克瓷有新仿的吗

8. 南胜克拉克瓷在哪里?

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