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户制钢如何回应数据造假?

2024-05-16

1. 神户制钢如何回应数据造假?

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篡改产品出厂性能数据的丑闻已引起美国司法部的关注。当地时间10月17日,神户制钢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声明称,该公司的美国子公司神户制钢美国(Kobe Steel USA, Inc.)在10月16日收到了美国司法部书面通知,要求其提供向美国公司售出的涉嫌捏造出厂数据产品相关文件。

神户制钢在声明中强调,会全力配合。该公司还称,截至目前,此次数据造假事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尚不明确,所影响程度会在未来公布。
此次神户制钢所涉及的美国公司有波音、通用电气等制造业巨头。据称以上两家均使用了神户制钢的问题铝合金材料。美国司法部对日本公司进行调查并不是没有先例,之前的高田公司就因汽车气囊问题而遭受调查。
实际上,神户制钢问题产品除对美国相关制造巨头造成影响外,日本本国国内也深受其害。日本调查机构帝国DateBank报告显示,在日本国内共有6123家企业与神户制钢集团有交易往来关系,其中多为中小企业。该调查称,与一般日本大公司的相关往来公司集中在东京附近不同,神户制钢此次事件可能会对日本关西经济带来冲击。

截至目前,已经确定篡改数据的问题产品共计13种,受影响企业也最开始的200家上升至500家左右。值得一提的是,神户制钢造假历史悠久,有消息人士称,该公司数据造假历史不止公司此前承认的十年之久。同时,这种造假行为是在管理层知情的情况下有组织进行。

神户制钢如何回应数据造假?

2. 神户制钢曝出的造假问题最早可追溯到哪年?

神户制钢曝出的造假问题最早可追溯到2006年。
据《朝日新闻》报道,2006年,神户制钢旗下两家炼铁厂神户制铁所、加古川制铁所被曝排放废气不达标,且篡改排放废气数据欺骗当地政府。而在加古川制铁所,这种手法沿用了30年。
对了,安倍也曾在加古川制铁所工作一年。


第二起类似丑闻发生在2008年,神户制钢子公司日本高频波钢业生产的棒状钢材在没有经过强度检验的情况下就向用户销售,相关产品性能数据被证实造假。
2016年,另一家子公司神钢不锈钢钢丝被曝常年伪造钢丝强度数据,每当发现强度不达标的产品,相关负责人就篡改测试数据。这种手法也偷偷实施了9年。



今年8月,神户制钢内部调查发现存在篡改数据、以次充好情况,部分产品的篡改历史甚至长达10年。包括领导层在内的数十人亲自参与或默认了篡改行为。
神户制钢11日晚召开记者会,承认用于制造液晶屏的合金产品也存在数据造假情况,问题产品范围进一步扩大。
尽管神户制钢否认故意隐瞒丑闻,社长川崎博也12日还是承认,“神户制钢的信赖已跌落谷底”,并表示经济产业省已经下达要求,令其在两周内完成安全性检验并公开相关结果。

3. 神户制钢造假根源是什么?

10月18日报道 ,神户制钢篡改产品数据的丑闻给日本社会带来很大的震动,同时也给日本视为“立国之本”的制造业的声誉一记猛烈打击。


据10月13日报道,神户制钢原是家口碑很好的企业,形象很不错。再加上它的产品是金属,是制造业所需的基本材料,涉及的范围特别广。这些因素都放大了这次事件的影响结果。虽然神钢事件属于一个个案,但是它尖锐地反映了日本企业和日本社会的很多共性问题,带有普遍意义。
报道称,日本社会包括企业的职业道德在内,这些年在走下坡路,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滑坡现象。只不过原来的水准比较高,使得所出现的走下坡路现象不那么惊心动魄,从而没有及时引起人们的警觉。


报道分析认为,这次神钢事件的“重症”之一就是长期的集体造假。事实已判明这次所暴露的神户制钢造假问题并不是一次偶发性的问题。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员工集体参与的数据造假已持续多年,并得到很多员工的默认。连神钢高层管理人员也不得不公开承认篡改数据并非个别人所为,而是获得了管理层默许,是公司整体性问题。可见,日本制造业一向引以为豪的企业自律、自净、自我纠偏能力正在受到严峻考验。
报道称,从被吹捧为“日本第一”到持续20多年的经济低迷,这些严峻的现实沉重地打击着日本国民的士气。自1992年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历了“失去的20年”。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日本人的工资几乎没有上涨,生活水准却在下降。因此,企业内部普遍出现员工士气低落、职业道德下降的现象。员工的责任感和“热爱公司”的精神,已经大大不如以前了。于是,很多以前没有出现的问题现在就很自然地出现了。


报道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维持企业和产品的成功形象对许多企业来说,成了一个必须要达到的目标。所以,无论是产品质量的数据造假,还是反映企业盈亏的财务数据造假,共同点都是为了制造一个成功的假象。
报道还称,日本企业以前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比质量,现在又面临着中国企业的竞争,中国产品的质量不断上升,使日本领先的空间越来越小,这种环境下产生的焦虑感更加触发了需要加强和维持成功形象的需求。当实际做不到的时候,就走向了造假之路。

神户制钢造假根源是什么?

4. 日本神户制钢造假丑闻社长再次道歉了吗?

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Kobe Steel, Ltd.)篡改产品出厂性能数据丑闻继续发酵,并波及公司王牌产品,也就是钢铁线材,波及客户也上升到近500家。当地时间10月13日,神户制钢董事长兼社长川崎博也于当地时间17时在日本东京紧急召开记者会,再次向消费者道歉。

在记者会上,神户制钢称,该公司新发现了涉嫌不正当行为的9类铝、铜、钢铁等产品。其中铜、铝产品共有5类,分别产自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共向216家公司售出了2633吨。另外4类产品是在日本国内和其他产地的线材、特殊钢等钢铁制品,共向22家公司售出了8374吨。

据了解,特殊钢产品涉嫌改写测试结果,而线材产品涉嫌遗漏部分检查环节。神户制钢称,目前上述产品安全性不存在问题。截至目前,神户制钢问题产品波及客户近500家。
此前,神户制钢的数据造假丑闻只波及了铝、铜、铁粉等制品。10月12日,川崎博也在记者会上还表示主力钢铁产品不存在数据造假问题。

5. 日本神户制钢深陷造假风波吗?

据外媒报道,陷入数据造假丑闻的日本神户制钢所将在20日就拟议出售一项地产业务举行首轮招标。


外媒援引未具名消息人士称,神户制钢所(Kobe Steel Ltd)已聘请瑞穗金融集团旗下瑞穗证券,为出售逾三分之二的Shinko Real Esate担任顾问。报道没有透露该资产可能价值几许。神户制钢是日本第三大钢铁制造商。
神户制钢和瑞穗证券均未予置评。

据悉,神户制钢承认篡改了部分铝、铜制品强度和耐用度数据,使其看起来符合客户的质量标准。公司此前曾表示,使用该公司数据造假产品的公司大约有500家。消息人士指出,神户制钢对产品质量和规格数据造假的历史不止该公司所说的十年时间。

日本神户制钢深陷造假风波吗?

6. 神户制钢造假丑闻暴露企业管理弊端吗?

神钢每次被曝丑闻后都承诺整改,却又屡次再犯。究其原因,专家认为,神钢造假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暴露了日本企业管理的通病。


富士通总研经济研究所主席研究员金坚敏说,经营状况低迷使公司面临降本增效压力,在监督缺位的情况下,这种压力容易以造假方式释放。同时,神钢有过多起造假丑闻,但并未受到制裁。
拓殖大学政经系教授朱炎说,造假企业认为,即使把标准降低一点,也不影响使用和安全,侥幸心理促使它们背叛客户。
朱炎还指出,面对上游企业的降价要求,又想保留利润空间,一些下游企业便采取投机取巧的方法。而上游企业也没有持续跟踪产品质量,可能几年才审核一次。
日本大企业接二连三曝出丑闻,暴露了日本企业管理缺乏监督制衡的通病。金坚敏说,日本企业的治理并非靠制度,而是以“人”的信任为特点,管理机制中缺乏监督制衡环节。

7. 神户制钢所丑闻威胁“日本制造”声誉吗?

据外媒报道,日本政府日前表示,希望神户制钢所篡改数据的丑闻快速解决,并且对日本制造商的声誉感到担心﹐因为这一事件将使这些企业难以证明将工厂留在日本国内的合理性。


日本经济产业省负责制造业的官员多田明弘12日称﹐一些人已经表示﹐神户制钢所的数据篡改丑闻可能影响对日本制造业的信任﹐日本经济产业省非常担心这一点。


多田明弘在与神户制钢所总裁川崎博也会晤前发表了这番评论。多田明弘表示﹐给了神户制钢所两周时间确定其产品是否存在安全问题。川崎博也表示﹐神户制钢所对造成这种状况感到非常抱歉。

神户制钢所8日表示﹐该公司向约200位客户发送的数吨铝材和铜材未达到规格要求﹐其中包括丰田汽车、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以及日本子弹头列车制造商和波音公司的一些零部件供应商。相关文件经过了篡改﹐以显得产品满足规格要求。
自此之后﹐神户制钢所已报告了其他几种产品存在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使用神户制钢所原材料生产的成品出现问题的报告﹐也没有产品被召回。

神户制钢所丑闻威胁“日本制造”声誉吗?

8. 中国制造能从日本神户制钢造假中得到什么教训?

近日,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曝出造假丑闻以来,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相关人员本月16日称,神钢的日本国内工厂从数十年前就开始持续造假。有人称,这一丑闻捅漏了日本制造的天。
日本“工匠精神”的神话破灭,与中国社会对“工匠精神”和制造业升级的追求,正好赶在同一个时间节点。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呢?

首先,是可以破除对制造业的一些迷信看法。这里所说的制造业是指基于现代工业的大生产。众所周知,中国在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落了伍。在几代人的时间里,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最好的工业产品都是他国制造。从最早“人有我无”,“洋车”、“洋火”、“洋油”这些“洋”字头的名字就是最佳证明;到后来“人优我劣”,“进口的就是更好的”观念深入人心,至今不歇。
这种现象对国民心态有深刻的影响。因为自己长期造不出好东西,便会不自觉地对他人产生崇拜心理。这种崇拜很容易从器物层面上升到组织层面、文化层面乃至民族性层面。这些年来,中国社会最流行的便是对“德国制造”和“日本制造”的崇拜。仿佛日本和德国这两个国家天生具有擅长制造的禀赋,而他们的企业、企业家、员工全部具有勤勉、诚信、守纪律等品性。
但是从德国大众汽车的“排放门”,到日本神户钢铁的造假丑闻,事实证明,制造业没有神话。企业都有逐利的本性,人人都有投机取巧的本能。如果缺乏监督,什么“精神”“魂魄”都经不起糟蹋。制造业不是由抽象的人文概念搭建的,而是可以还原成没有任何神秘感可言的投入、产出、利润、流程等等。
在中国制造业由低端向中高端攀升的时候,破除对“日本制造”、“德国制造”的迷信是必要的。即使对个人而言,也可以少交一些信仰税。但也应该避免走到另外一个极端。比如有人说“日本制造”的高端形象是日本人忽悠出来的,因为“所有日本的媒体都会告诉你日本的产品质量好,中国的产品质量差”,中国媒体也这样说,所以导致“中国人卖东西很难提价”。
这是完全罔顾事实的。事实上,无论德国还是日本都是后发的工业化国家,“德国制造”和“日本制造”在起步之初都曾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它们能有后来的名声,是全世界无数消费者自发选择的结果。归根结底,是因为它们曾经用过硬的品质战胜了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没有任何企业具有长时间、大范围操纵受众心智的本领。

同样,曾经高傲的日企、德企今天却“学坏”了,只能说明它们在应对市场竞争的时候黔驴技穷,不得不饮鸩止渴。事实也证明,那些附着赢家身上的“情怀”、“精神”等光环大都是锦上添花的事后诸葛。
光环是胜利的结果,而不是胜利的原因。沉迷于光环而失去奋斗的动力,便是光环消逝的开始。当“工匠精神”从自觉践行的准则沦为产品包装的噱头,便是对工匠精神最彻底的背离。

这才是中国制造最应该得到的启发。近年来,中国在高铁、移动支付等领域实现了可喜的逆袭。再过一些年,中国应该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追上世界水平,进而领先世界水平。到时候,我们不该忘记今天和昨天无数中国科学家、工程师、工人和企业家步履维艰的努力,却把功劳记在莫须有的“精神”“情怀”上。创新没有捷径,品质不靠空谈,这才是“工匠精神”的真实含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