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为什么会选建在合肥?

2024-04-29

1. 中国科技大学为什么会选建在合肥?

1958年初,在北京一些领导和科学家倡议下,要以中国科学学院为依托,创办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校技术为主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1958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它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

1969年10月,国务院科教组成立。国务院驻中科院联络员刘西尧主持拟定了中国科大《关于要求创办“五七教育革命实验基地”的报告》,基地既是学校、又是工厂、农场、科研单位、地点拟设在有河南省南阳地区,计划二三年内完成基地筹建工作,并把学校逐步迁到基地。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谢富治批示同意,校革委会派人到南阳基地选点。考查人员认为在南阳山区、丘陵地带开办基地确有问题。1969年11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高等学校下放问题的通知》,后经与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李德生协商,指定中国科大战略疏教到安徽省安庆市。先遣人员90人12月初赶到安庆,随后900人到达该市,被安置在安庆市委党校的一栋三层小楼里,拥挤不堪,食宿基本生活无法维持。1970年1月军宣队政委贺魁民、革委会副主任王锡清同科学院军代表尚可,革委会副主任王锡鹏到合肥向安徽省革委会主任李德生、副主任娄学政汇报工作并办理移交手续,商定学校搬迁到合肥市,在原合肥师范学校校址办学,并决定将全校人员分散到淮南,马鞍山,铜陵等地厂矿,农场进行“斗、批、改”半天劳动,半天搞运动。

中国科大自1969年12月开始迁入安徽,至1970年10月基本完成搬迁,总计组织货运装车70余次,运货量865T,装运仪器、器材、图书、档案等35000箱,迁出家属470多户,组织职工、学生、家属客运20多批,约6000人次,用火车510多节,搬迁费达77万元。

学校迁入合肥时,仪器设备损失2/3,教师流失50%以上。教学、生活用房严重不足,校总面积不到6万平方米。1972年,全校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不足百人。

在这样危急的关头,科大人毫不气馁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现在经过“七五”、“八五”期间的国家重点建设已经成为一所世界知名的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为什么会选建在合肥?

2. 为什么说合肥造就了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技

合肥造就了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成就了合肥。
说合肥造就了中国科技大学,是因为1969年因“战备疏散”中国科技大学南迁后,中科大真的是一穷二白,连实验用的仪器都损失三分之二,师生损失50%,就算是在合肥修生养息两年,师资力量也是不足百位。合肥在资源方面给以中科大等方面的倾斜,其中就包括在合肥师范学院自身办学条件不是太好情况下,腾出了合肥师范学院的房屋给予中科大。中科大能发展到如今的世界名校,可以说离不开合肥的支持。所以,说合肥造就了中科大并不为过。
而因为中科大进驻的原因,合肥还争取到了下放的中科院研究所,一跃而为科教名城。现在还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 、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可以说,双方互助互协,合肥造就了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也成就了合肥。

3. 为什么说合肥造就了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技

是合肥拖后了中科大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称“中国科大”,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由中国科学院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

为什么说合肥造就了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技

4. 为什么中国科技大学要设在合肥?

历史原因

中国科技大学(下称科大)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它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人才,创造了许多辉煌,但很少有人知道,它落户合肥却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

科大申请离开大都市

1958年初,在北京一些领导和科学家倡议下,要以中国科学院为依托,创办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校技术为主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1958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它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

1969年,科大的教改组到朝阳农学院取经后,在工军宣传队的主持下,向当时科学院的领导和国务院分管教育的机构写了一份报告,申请离开大都市到离城市较远但交通方便的地方办学工、学农、学军的教改基地。

三个省不愿接纳科大

1969年9月下旬,科大分两组去湖北沙市和河南寻找地址。沙市有科学院的干校,河南组带有中央国务院科教组组长刘西尧给河南省的亲笔信,预计去这两地选址会容易些。但是河南省对科大来河南不大积极,表示没有接收一所大学的能力。沙市情况也是一样。

两组选址人员回到北京,都表示这两地没有条件,不能去。接着又派出两组,一组去江西,一组去安徽。江西明确表示不能接收科大。安徽选址的同志在宣城地区看了以后也觉得不行。但这两组人员还没回到北京时就接到了定点安徽安庆的通知。

最初迁到安庆

科大落户安庆的地址是马山,一幢三层小楼和一间食堂,总共有七八十间房。但是房子的门窗全无,有的砖垒石砌。自来水不通,由市内到山上,要爬山过沟,交通很不方便。1969年12月初先遣组到了安庆,12月17至30日接连来的两批下迁人员,其中还有几户家庭。一场大雪,使天气骤冷,睡地铺的垫草买不到,吃水要过一条沟到对面山上去挑。

由于办学条件太差,加之,还发生两起意外事故,接北京的通知,第三批即将由北京起程到皖。这时已到安庆的四位校革委会常委认为,由于安庆的条件及困难局面,应急速回北京汇报,人员下迁暂缓。

最终定点合肥

1970年1月底,相关人员向安徽省革委会主任李德生汇报,商定学校搬迁到合肥市。没有校舍,暂时借用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的房子。中国科大自1969年12月开始迁入安徽,至1970年10月基本完成搬迁。总计组织货运装车70余次,运货量865吨,装运仪器、器材、图书、档案等35000箱;迁出家属470多户,组织职工、学生、家属客运20多批,约6000人次,用火车皮510多节,搬迁费达77万元。 学校迁入合肥时,仪器设备损失2/3,教师流失50%以上。教学、生活用房严重不足,校舍面积不到6万平方米。1972年,全校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不足百人。

重新崛起迈向新起点

科大经历了迁校合肥和为生存奋斗的困难时期后,中国科学院于1977年8月5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科大第一次工作会议,提出科大既要成为教学中心,又要成为科学中心。郭沫若校长会见了与会人员,并重新审定了校歌。  1977年9月30日,中国科大隆重集会,热烈庆祝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和郭沫若、严济慈、华罗庚等发来贺电,安徽省第一书记万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昌等参加大会并讲话,全校上下一片欢腾。此后,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 大力支持下,科大人发扬“科大精神”,学校迈向一个新的起点,进入重新崛起的新的历史时期。

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什么迁到合肥

历史原因
历史原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197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大改为安徽省和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以安徽省为主。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中国的科技力量和综合国力都较为薄弱。而当时的新中国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面临着外部和内部许多威胁,一方面临国内经济重建的困境,另一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军事封锁依然严峻。那时国内薄弱的科技力量难以支撑起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求。

当时在中国,虽然有中国科学院里一众顶尖的科学技术人才,但科技后备力量不足,仍需补充新鲜血液。而当时中国的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明显难以满足这种需求。因而中国科学院依托自身优势,在国家支持下,创办了一所致力于培养尖端科技人才的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运而生。1969年,受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关于高等学校下放问题的通知》下发,决定将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北京轻工业学院、北京机械学院、北京电力学院、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石油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什么迁到合肥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为什么迁到合肥

分类:  地区 >> 安徽 >> 合肥市 
   问题描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以科技为背景的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
 
 学校在创建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优良校风, 经过短暂的第一次创业,建校第二年即被 *** 中央列为全国16所重点大学之一,是最年轻的全国重点大学……
 
 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请问,谁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什么迁到合肥,有内情吗??
 
   解析: 
  
 楼上复制的很认真,可是你没回答为什么要把科技大学从北京迁到合肥.
 
 在69年的时候,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主要是针对苏联),党中央开始积极的"战备疏散", 中央对战备工作采取了“内紧外松”的方针。在当时的报刊和广播电台上,大都是些“活学活用”、“大批判”、“教育革命”、“五七干校”、“样板戏”、“农业学大寨”等方面的内容。“八二八命令”发布后,在一些报纸和广播电台上,一度出现过号召“要准备打仗”、“一切为了打仗”的宣传,但很快被中央制止。
 
  实际上,从9月至12月,疏散大中城市人口、物资,是当时全国各地普遍开展的重要战备活动之一。
 
  在京的中央大批党政机关,以及北京主要单位、学校,包括其家属,被紧急疏散到外地,有的暂时先疏散至郊区。文化部所属机关、学校、剧团和文联、作家协会去湖北咸宁,其他协会去沙城。人民文学出版社及中国作协部分人员,分别于9月25日、26日动身。中科院原子能所去湖北,哲学社会科学部去河南息县。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全国物价委员会去湖北襄樊。10月25日,国防科委机关干部全部去了河南遂平县莲环湖干校。1 1月15日,中国作协机关宣布了紧急疏散命令,所有人都下去,11月30日和12月15日分两批疏散。
 
  边境地区的军政机关,如黑龙江黑河地区的革委会、军分区也向内地迁移。吉林市计划将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一疏散至农村。
 
  许多高校也紧急迁出城市。北京大学的一部分疏散到汉中,一部分疏散到江西鄱阳湖畔。北师大师生疏散到西郊东方红炼油厂。中国科技大学迁往合肥。中央广播学院迁到河北望都。中央民族学院迁到湖北潜江。北京农业大学先迁河北涿县,后迁到陕西甘泉。长春l0所高校在一个多月期间,下放干部、教师4400人,占总数的58.
 
 关于这段历史,可以详细查看bbs.hefei.cc/archiver/?tid-256683
 
 但是当决定迁移科技大学的时候,还有一个小插曲,
 
 当时第一次考察去的是湖北沙市和河南寻找疏散地址,结果不太满意,接着又派两组,一组去江西,一组去安徽。我是去江西组的成员,到江西省后,省里明确表示不能接收科大。安徽选址的同志在宣城地区看了以后也觉得不行。在这两组人员还没回到北京时就接到了定点安徽省安庆市的通知。但是因为一些原因(想知道就看post.baidu/f?kz=***********,我在这不罗嗦,这里面非常详细,推荐你看看),安庆也最终没能成为科技大学的落脚地,1970年1月底下迁地址定在了合肥,使用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的校舍。人员和物资的搬迁到十月基本结束,共使用搬迁费七十多万元人民币。设备、物资到合肥后堆放零乱。人员分散在淮南、马鞍山、铜陵、白湖农场、寿县农场和合肥等地搞“斗批改”。“占领反占领”、“改造反改造”、“搬迁反搬迁”是科大到安徽后斗批改的主弦律。“战备疏散”就这样演变成整个学校迁址,至今也没有看到当时有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搬迁安徽的正式中央文件。 
 
 这就是大体的原因,当然也许这其中又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呵呵,那也需要慢慢去发掘
 
 谢谢合作

7. 中国科技大学对于合肥的发展有哪些意义?

1、经济上带来可观的收益。
中科大目前有个先进技术研究院,这边有很多孵化企业,科大本身孵化了好几个上市公司,这些公司为合肥带来了很多工作岗位,提供了可观的收入。
2、学术研究上使合肥处于领先地位。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南迁以来,中科大艰苦创业,从一片瓦砾中重建了科大的辉煌。首创少年班,革新教育模式,首创研究生院,开全国风气之先。
在全国高校大扩招的背景下,科大顶住压力,坚决不扩招,每年招的本科生人数永远固定在1800人左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建校背景:
20世纪50年代,中国当时的科技力量和综合国力十分薄弱,难以适应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作为全国学术科研中心的中国科学院虽拥有众多的高级科学人才,但急需补充优秀的后备力量,特别是国内新兴技术学科方面的尖端科技人才。
而当时从高等学校分配的毕业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中国科学院自身优势,创办一所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尖端技术科技人才的新型大学,就成为科学院领导和许多科学家的共同构想。

中国科技大学对于合肥的发展有哪些意义?

8. 合肥职工科技大学的学校历史

1993年7月,合肥职工科大与合肥电大合并,实行一个单位两块牌子。合并以后的新学校在资源聚合、优势互补的格局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荣获合肥市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和合肥市文明单位称号。1998年7月,合肥市委决定学校归口市人事局管理,增挂合肥行政学院校牌。学校本部坐落在合肥市中心街区的阜南路上,东临古风悠长的逍遥津公园,西接贯穿市区的荣事达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