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需求曲线AD=5000-1000P,总供给曲线AS=2000+2000P。试求:(1)均衡价格和国民收入

2024-05-14

1. 假定需求曲线AD=5000-1000P,总供给曲线AS=2000+2000P。试求:(1)均衡价格和国民收入

(1)AD=AS, 5000-1000P=2000+2000P  ,P=1,即均衡价格,国民收入Y=2000+2000*1=4000
(2)AD=AS, 5600-1000P=2000+2000P  ,P=1.2,均衡价格,国民收入Y=2000+2000*1.2=4400
(2)就是(1)的答案。

假定需求曲线AD=5000-1000P,总供给曲线AS=2000+2000P。试求:(1)均衡价格和国民收入

2. AD-AS模型中,总需求曲线右移,怎样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工资?

你好!

【答案】就业量不变,实际工资下降
【解析】充分就业状态下AS曲线竖直,AD曲线右移在短期内只能导致价格水平上升,而就业不变。价格水平的上升意味着实际工资下降。
【评注】以上是对这道题目的一般解答,事实上,不同学派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公众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期是理性的,也就是说实际工资的任何下降趋势都将被公众准确预测出下降比例,从而要求一个更高的名义工资使得实际工资保持不变,于是实际工资和就业量即使在短期也不发生变化。只有为预测到的总需求冲击才能使得实际工资在短期内下降,而且这种情况是十分短暂的。
货币主义者认为公众的预期是适应性预期,也就是说公众只能根据上一期的通胀率来推测本期的通胀率,这一预期在经济扩张时期往往低于实际变动率,因而他们要求增加名义工资的幅度小于物价水平上升的幅度,短期内实际工资下降。而在长期由于公众的预期趋于理性,实际工资不变。
凯恩斯主义者强调名义粘性,他们认为即使公众的预期是理性的,由于合同的固定性等原因,名义工资也不能立刻调整,从而短期内实际工资下降。从长期来看名义工资可以充分调整,实际工资不变。

3. AD-AS模型中,总需求曲线右移,怎样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工资?

你好!\x0d\x0a\x0d\x0a【答案】就业量不变,实际工资下降\x0d\x0a【解析】充分就业状态下AS曲线竖直,AD曲线右移在短期内只能导致价格水平上升,而就业不变。价格水平的上升意味着实际工资下降。\x0d\x0a【评注】以上是对这道题目的一般解答,事实上,不同学派对此有不同的看法。\x0d\x0a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公众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期是理性的,也就是说实际工资的任何下降趋势都将被公众准确预测出下降比例,从而要求一个更高的名义工资使得实际工资保持不变,于是实际工资和就业量即使在短期也不发生变化。只有为预测到的总需求冲击才能使得实际工资在短期内下降,而且这种情况是十分短暂的。\x0d\x0a货币主义者认为公众的预期是适应性预期,也就是说公众只能根据上一期的通胀率来推测本期的通胀率,这一预期在经济扩张时期往往低于实际变动率,因而他们要求增加名义工资的幅度小于物价水平上升的幅度,短期内实际工资下降。而在长期由于公众的预期趋于理性,实际工资不变。\x0d\x0a凯恩斯主义者强调名义粘性,他们认为即使公众的预期是理性的,由于合同的固定性等原因,名义工资也不能立刻调整,从而短期内实际工资下降。从长期来看名义工资可以充分调整,实际工资不变。

AD-AS模型中,总需求曲线右移,怎样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工资?

4. 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所代表的含义进行阐述?

一、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的含义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时期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关系影响的因素。
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的含义
AD(总需求曲线)-AS(总供给曲线)模型的含义指的是某一特定时期市场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关系影响的因素。
三、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的对比。
   1、二者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决定。二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产出)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伸的为供给曲线。
  2、二者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
(1)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描述的是微观领域的事物,而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模型描述的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事物。
(2)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它们均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而总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数,它们均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3)各自的功能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在说明商品价格和数量决定的同时,还可用来说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影响,充其量这一模型只解释微观市场的一些现象和结果。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模型在说明价格和产出决定的同时,不仅可以用来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现象,而且可以用来说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结果。

5. 如果经济运行处于AD-AS模型的短期段,则总需求的增加会 以下那个答案是正确的

短期总供给曲线是这样的,因此总需求增加有两种可能,即A和D

如果经济运行处于AD-AS模型的短期段,则总需求的增加会 以下那个答案是正确的

6. 根据AD—AS模型,引起沿着总需求曲线向上移动的原因是,( )?

根据AD—AS模型,引起沿着总需求曲线向上移动的原因是(政府总支出增加。)
在一个特定的价格总水平下,任何引起总支出变动的因素都将导致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总支出中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总支出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具体地说,在三部门经济中引起总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支出。
供参考。

7. 用AD-AS模型说明经济繁荣、萧条和滞涨的原因

1、经济繁荣回到这AS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这会导致总产出的增加和物价水平的下降.这是最理想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由于科技的进步以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2、经济的萧条可以理解成AS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以及AD曲线向左下方移动,此时,总需求下降,总产出也同样下降.3、滞涨则代表着总产出下降以及物价水平上升同时存在的现象.此时,AD曲线不变,AS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这往往是由于成本的急剧上升引发的.拓展资料:AD-AS曲线的含义: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2、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后凯恩斯主流派——新古典综合派用于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的一个工具,这个模型是在凯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和希克斯的IS—LM模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解释国民收入的决定及相关经济现象,是对前两个模型仅强调总需求方面的片面性进行的补充和修正。所以,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所依据的理论已经不是标准的或纯粹的凯恩斯理论。3、西方主流学派经济学家试图用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来解释宏观经济波动。他们把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把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这个模型是在凯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和希克斯的IS—LM模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解释国民收入的决定及相关经济现象,是对前两个模型仅强调总需求方面的片面性进行的补充和修正。所以,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所依据的理论已经不是标准的或纯粹的凯恩斯理论。

用AD-AS模型说明经济繁荣、萧条和滞涨的原因

8. 结合AD-AS模型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驱动型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导致物价总水平持续显著上涨。这种通货膨胀被认为是“货币太多,商品太少”。
需求拉动是指广告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因为总供给在长期内不变,所以在新的均衡下价格上涨,但供给保持不变,导致通货膨胀。
ad是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也是。最初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这意味着,当总产量较低时,总需求的增加不会导致价格上涨。
产出从零增长到稳定的价格水平,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价格水平和总产出水平。当总产量达到时,总供给的增加会遇到生产中所谓的瓶颈现象,即劳动力、原材料、生产设备等的短缺会增加成本,从而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
随着总需求曲线ad继续在图中上升,总供给曲线ad开始逐渐向右上倾斜,价格水平逐渐上升。

扩展资料: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过程:
1、在AS凯恩斯区域,此时资源闲置,总产量较低,总需求的增加不会引起价格上涨。
2、在AS中间区域,常规AS线,总需求增加会引起价格上涨。是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等不足,导致成本提高。即供给瓶颈。该区域的通胀被称为瓶颈式通货膨胀。
3、在AS古典区域,充分就业了,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总需求继续增加,只会导致价格上涨,而产量不变。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形成:
当产量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时,需求的增加导致两种可能的结果:
1、产量提高但价格水平不变,由于瓶颈现象,有效需求的增加引起产量增加,同时又引起物价上涨,出现半通货膨胀。
2、当产量达到充分就业以后,由于生产能力的制约,总需求增长不再引起产量的增加,而只导致物价水平按同一比例增长,出现真正的通货膨胀。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百度百科—AD-AS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