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认为2-7岁儿童处于什么阶段

2024-05-13

1. 皮亚杰认为2-7岁儿童处于什么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特征:
①依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例:小孩子喜欢抓东西,吮吸)
②低级行为图式(例:遇到喜欢的东西就伸手抓)
③(9-12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例:遮帘实验,在9-12个月之前认为看不见就不存在,此后知道即使是遮住了也还是存在的。)
2.前运算阶段(2-7岁)
特征:
①“万物有灵论”(泛灵论):小孩认为所有东西都是有生命。(例:踩草坪,小草会哭;砍树,树会疼;摔倒了跺地板)
②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重复、独白、集体独白):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例:三山实验;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送给喜欢的人)。
③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不可逆性:知道小明是自己的哥哥,不知道自己是小明的弟弟;刻板性:妈妈是女生为什么不穿裙子)
④没有守恒概念:没有数量、质量等守恒概念。(例:量杯实验,银币长短松密实验)
⑤集中化:只能从一个标准或维度考虑问题。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具体”——思维能力得到初步发展
特征:
①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例:知道量杯中水一样多,银币数量一样多)
②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例:走过的路能画地图)
③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例:举手告诉老师同桌回答问题不举手)
④思维具有可逆性(例:知道自己是小明的弟弟了。)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特征:
①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
②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
③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例:数学反证法)
5.影响发展的因素
皮亚杰提出: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皮亚杰认为2-7岁儿童处于什么阶段

2. 学前儿童处于皮亚杰认知什么阶段

学前儿童处于皮亚杰认知前运算阶段(2-7岁)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4个阶段即: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前运算阶段:以“表象性思维”为特点,将感觉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表现出以下特征: ①由于思维尚无符合逻辑的推理,因而无法理解“守恒”的原则。 ②思维具有集中性,即只能注意情境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特性而忽视其他方面或其他特性。 ③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④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

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3-6岁儿童处于哪个阶段

前运算阶段
 
具体如下:
1.感知运动阶段 Sensorimotor Stage(0—2岁左右)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1] 2.前运算阶段 Preoperational Stage(2—6、7岁) 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其特点:(1)、泛灵论。儿童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常把人的意识动机、意向推广到无生命的事物上。(2)、自我中心主义。儿童缺乏观点采择能力,只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3)、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通过要求儿童考察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研究发现,儿童能把握整体,也能分辨两个不同的类别。但是,当要求他们同时考虑整体和整体的两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时,儿童多半给出错误的答案。这说明他们的思维受眼前的显著知觉特征的局限,而意识不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皮亚杰称之为缺乏层级类概念(类包含关系)。(4)、思维的不可逆性。思维的可逆性是指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运算活动,有两种:一种是反演可逆性,认识到改变了的形状或方位还可以改变回原状或原位。如把胶泥球变成香肠形状,幼儿会认为,香肠变大,大于球状了,却认识不到香肠再变回球状,两者就一般大了。另一种是互反可逆性,即两个运算互为逆运算,如A=B.则反运算为B=A;A>B,则反运算为B<A。幼儿难以完成这种运算,他们尚缺乏对这种事物之间变化关系的可逆运算能力。(5)、缺乏守恒。守恒是指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所掌握的概念并不因某些非本质特征的改变而改变。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认识不到在事物的表面特征发生某些改变时,其本质特征并不发生变化。不能守恒是前运算阶段儿童的重要特征。3.具体运算阶段 Concrete Operations Stage(6、7岁一1 1、12岁) 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 Formal Operations Stage(1 1、12岁及以后) 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思维特点如下:(l)、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的命题,可以对假言命题作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映。(2)、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假设一演绎推理是先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再系统地评价和判断正确答案的推理方式。假设一演绎的方法分为两步,首先提出假设,提出各种可能性;然后进行演绎,寻求可能性中的现实性,寻找正确答案。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3-6岁儿童处于哪个阶段

4. 学前儿童0-6岁属于皮亚杰认识发展的哪两个阶段?

学前儿童处于皮亚杰认知前运算阶段(2-7岁)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4个阶段即: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前运算阶段:以“表象性思维”为特点,将感觉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表现出以下特征: ①由于思维尚无符合逻辑的推理,因而无法理解“守恒”的原则。 ②思维具有集中性,即只能注意情境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特性而忽视其他方面或其他特性。 ③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④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

5. 皮亚杰是如何划分儿童期的不同阶段的,他们都有哪些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感知运算阶段,从出生到大概两岁,特点:寻找声源,用眼随着运动的物体
前运算阶段,两岁到六岁,思维以自我为中心
具体运算阶段,六岁至十一岁,开始进行心理运算,可逆运算
形式运算,十一岁至十五岁,能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

皮亚杰是如何划分儿童期的不同阶段的,他们都有哪些特点?

6. 皮亚杰认为7到12岁

 皮亚杰认为7到12岁
                      皮亚杰认为7到12岁,很多第一次当爸爸妈妈对于怀孕的一些症状和孩子出生之后的育儿经验都不是很了解,有很多不知道,不清楚的地方,所以对孩子各项事宜都非常的注意。以下分享皮亚杰认为7到12岁。
    皮亚杰认为7到12岁1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相当于婴儿期。这是语言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还可再分为象征思维阶段(2-4岁)与直觉思维阶段(4-7岁)这样两个小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亦称命题运算阶段。
     扩展资料: 
     一、皮亚杰理论概述 
    在心理学上、特别是发展心理学上,由于各种不同的观点,因而有各种不同的发展理论,皮亚杰在他的《智力心理学》一书中,对此做了详细的论述。他列举了五种重要的发展理论:
    1、只讲外因不讲发展的,如英国罗素的早期观点。
    2、只讲内因不讲发展的,如卡尔·彪勒的早期观点。
    3、只讲内外因相互作用而不讲发展的,如格式塔学派。
    4、既讲外因又讲发展的,如联想心理学派。
    5、既讲内因又讲发展的,如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而皮亚杰则认为他和这五种发展理论不同,他自己是属于内外因相互作用发展观,即他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二、皮亚杰的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的发展观,突出地表现在他的阶段理论的要点上:
    1、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就具有阶段性。
    2、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
    3、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且有一定交叉。
    4、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阶段的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相比,有着质的差异。
    5、在心理发展中,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划分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
    6、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逐步组成整体。
    皮亚杰认为7到12岁2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理论提出 
    皮亚杰根据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对过失和说谎的认识和对公正的认识的考察和研究,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有序的阶段。
     主要观点 
    皮亚杰将人的道德发展阶段分为: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公正阶段。
     1、前道德阶段 
    前道德阶段指儿童从刚出生到3岁的阶段,皮亚杰认为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思维时期,他们对问题的考虑都还是自我中心的。他们不顾规则,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招待规则。
     2、他律道德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也称道德实在论阶段,指儿童从3岁到7岁的阶段,这是比较低级的道德思维阶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单方面地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来判断;看待行为有绝对化的倾向;赞成来历的惩罚,并认为受惩罚的行为本身就说明是坏的,还把道德法则与自然规律相混淆,认为不端的行为会受到自然力量的惩罚。
    
     3、自律道 德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也称合作道德阶段,指儿童从7岁到12岁的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大约在7~12岁期间进入道德主观论阶段,这个阶段的道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儿童已认识到规则是由人们根据相互之间的协作而创造的,因而它是可以依照人们的愿望加以改变的;判断行为时,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的动机;儿童能较高地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并能较现实地判断他人。
     4、公正阶段 
    公正阶段指儿童从12岁之后的阶段,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开始倾向于公正。皮亚杰认为,当可逆的道德观念从利他主义角度去考虑时,就产生了关于公正的观念。
     意义或启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揭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规律,为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情感和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撑,为研究道德教育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对当代中国的德育工作有深刻的启发作用。
    1、儿童的道德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要采用不同的道德教育方法和道德教育内容,防止一刀切的现象。
    2、皮亚杰的道德发展发展阶段中,儿童的'道德情感在不同的阶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他律阶段是对权威的绝对尊敬与服从的情感倾向,到自律阶段是摆脱成人的强制,形成一种相互尊重的情感。
    3、利用榜样强化的方法,通过家长、教师的引导,同伴合作来促进道德发展,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接受道德教育。家长、教师等成人的引导,给处于道德发展阶段的儿童有一定的规则,让儿童的道德判断符合客观规则。
    皮亚杰认为7到12岁3     教育和发展心理学巨匠——皮亚杰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1918年获得瑞士纳沙特尔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阿尔卑斯山的软体动物》。皮亚杰于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此外,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干事之职。皮亚杰还是多国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
    为了致力于研究发生认识论,皮亚杰于1955年在日内瓦创建了“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任主任,集合各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逻辑学家、数学家、语言学家和控制论学者研究发生认识论,对于儿童各类概念以及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进行多学科的深入研究。
    
     建构主义 
    皮亚杰的基本观点是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他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构建的结果,为此,皮亚杰认为知识发展受三个基本的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
    他认为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能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出顺化,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新建立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平衡。
    对于学习的看法,皮亚杰提出学习从属于发展、知觉受制于心理运演、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需的、否定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五个观点,其中在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建构过程中,他提出学习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建构了新的认知图式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解决问题时如果能将知识同化到他已有的认知图式中,知识就不会很快被遗忘,但这种同化只有在儿童积极参与建构时才有可能发生,认知方面的积极参与,并不意味着儿童仅仅是摆弄某种材料,而必须在心理上积极参与才行。所以,学习所关注的,应该是儿童主动的心理建构活动。

7. 皮亚杰把儿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特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客体永久性;问题解决能力开始得到发展;延迟模仿的产生。

(2)前运算阶段(2~7岁)。主要特征:自我中心;符号功能;思维具有不可逆性;泛灵;没有守恒概念。

(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主要特征:守恒观念的形成;思维运算必须具有物体的支持,可以进行简单的抽象思考;理解原则和规则,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思维具有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主要特征:抽象逻辑思维能够进行假设、推理、反思;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灵活性。

皮亚杰把儿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8. 皮亚杰儿童发展四阶段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第一阶段,感觉运动阶段,一般从出生至2岁。这时候儿童还不能在头脑中再现世界,他们对物体的知识来源于他们直接作用于物体。看不见,就会认为没有了。
  
         妈妈如果在这时期回归职场,孩子会出现明显的分离焦虑:妈妈不见了,没有妈妈了。这时候很多妈妈会选择避开孩子离家,而这会进一步加重孩子的焦虑。更合适的做法是:告诉孩子,妈妈去上班了,晚上妈妈就回来了。反复经历几次,当孩子发现妈妈没有不见,只是短暂消失,到了晚上,妈妈真的又回来了。孩子的安全感会再度建立,思维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大约从2岁到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能够使用符号思维、语言和假想游戏。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从7岁到11岁。儿童在这一阶段获得了系统推理的能力,能用逻辑的方法解决与具体事物相关的问题。
  
         最后进入形式运算思维阶段,11岁起。儿童开始用纯粹抽象和假设的概念进行推理。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发展到每个阶段的顺序不变,必然由第一阶段逐步过渡到第四阶段,但进入每个阶段的年龄在不同文化,不同环境下会存在差异。有的孩子可能在6岁已经能够条理清晰的推理;有的孩子则可能11岁仍停留在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在学习中无法完成抽象和假设的思考,只能解决与具体事物相关的问题。
  
          日常,我们能观察到一个神奇的情况:孩子在学习上遇到的某个难题,老师、家长百讲亦不会,但在某个时候,问题突然消失,孩子自己弄懂了!这极大可能是因为孩子的思维发展未进入到理解这一难题的阶段。这时,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如果孩子已经尽力,确实无法理解。这时候只要再等等,困难可能就过去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