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季养生从立春开始

2024-05-13

1.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季养生从立春开始

立春后万物复苏,正是 养生 的好时节。然而乍暖还寒之时,身体也最易被疾病偷袭。立春是 养生 保健的重要转折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规律。如果能按这个节奏走,就会顺应自然的运势,有利于 养生 。
     
 古代名医孙思邈曾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立春之后要少食酸味食品,可适当增加甜味食品摄入。
  
  春饼 
  
 不少地方有立春吃春饼的习俗,在春饼中卷入豆芽、豆苗、韭黄等嫩芽菜,不仅清爽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豆芽 
  
 “春日食春芽”,立春之后植物生发的嫩芽极具营养,春天可以食用的嫩芽有很多,比如豆苗、豆芽、香椿等。豆芽味甘,入脾,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除湿的作用,富含维生素与蛋白质。
  
  韭菜 
  
 韭菜性温,具有补阳的作用。冬春之交,气温还偏低,吃点韭菜可以帮助祛阴散寒。“一月葱,二月韭”,韭菜是非常适合春季食用的蔬菜。春季人肝气盛,脾胃功能受到影响,韭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气味,可以增进人的食欲。韭菜虽好,但在食用时也要注意,不要过熟或过生,不要与酒或蜂蜜同食。
     
  春笋 
  
 春笋被誉为春天的“菜王”,有着“尝鲜无不道春笋”的说法。春笋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春笋的纤维素含量也十分丰富,能够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春笋具有健脾补气、化痰止咳的作用,春季吃春笋可以做成油焖春笋,如果想吃得清淡还可以做成春笋豆腐汤。
  
 春天肝气生发,应少吃具有收敛作用的酸味食品,肝在五行属木,肝木克脾土。所以开春以后要多注意脾胃的保养,甘甜之味适当摄入可补益脾土。
  
 在春季是养阳的最佳季节,因此春季的阳光是明媚的,而且在春季 养生 可以让我们补足自身的阳气的。随着白天的慢慢变长,我们应该适当地清晨出来锻炼一下身体,让自己的身体可以放松下来,振奋下自己的精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量也是不要运动力度过大的。
     
 “老话”讲得好, “春捂秋冻” ,随着天气的变暖,很多人在衣物的增减上也是不注意的,所以说很容易导致感冒发生的、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我们更是要注意天气变化的。
  
 虽然说天气是整体变暖的,但是有时候还会变化不定的。转移注意力消除春困,春困秋乏,春回大地,天气会慢慢的变暖了。那么出现了春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学会转移注意力的,比如说可以听听音乐唱唱歌之类的。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季养生从立春开始

2.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养生的具体内容

春属木,生长生发,宜养肝,夏属火,生长发育,宜养心,秋属金,主收敛,宜养肺,冬属水,主封藏,宜养肾。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释义: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顺应四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就是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从而达到健康养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春属木,生长生发,宜养肝
肝主春,肝喜绿色食物,春天要多吃一些绿色蔬菜。加强肝脏的保健,保持情绪乐观,不大悲大喜或暴怒。另外,春季也能使肝气过旺,内火上升,这对脾胃会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所以还要加强脾胃的调节与保养。
2、夏属火,生长发育,宜养心
心主夏,心喜红色食物如:山楂、红枣、枸杞等。夏季出汗多,盐分损失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受到影响,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长夏季节气候潮湿、温暖,在人体则与“至阴”之脾与之相应,天气闷热首要的防湿补脾。
3、秋属金,主收敛,宜养肺
肺主秋,肺喜白色食物如:白萝卜等。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饮食应以滋阴养肺之品为宜。另外酸味食物能收敛肺气,而辛辣食物则发散泻肺。所以,秋季常吃梨、番茄、柠檬、乌梅、葡萄、山楂、石榴、猕猴桃等酸味水果可养肺、润肺,还能达到止泻祛湿、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进食欲的作用。
4、冬属水,主封藏,宜养肾
肾主冬,肾喜黑色食物如:黑豆制品等。寒与肾相应,最易消耗肾的阳气,阳气一伤,人就容易发生腰膝酸软、易感风寒、夜尿频繁等症状,因此在冬天一定要注意养肾。多吃核桃、枸杞、羊肉等温性食物,用食物来补充自己的肾气。

扩展资料:
《荀子 · 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也就是现代自然哲学所倡导的“师法自然”思想,告诫人们要正确处理好“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之关系,不要逆“天”而行。
汉代著名学者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王道通三》提出了“天人感应”论,认为如果君主逆“天”,不施德政,就会激起天的震怒,引发水、火、虫、旱、地震等灾害。在这里即可窥见其重视协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要性的思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百度百科-四季养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