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各国的文字和货币都是怎样的

2024-04-29

1. 春秋战国时各国的文字和货币都是怎样的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走向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不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和习惯的不同,遂形成了这一时期货币形态的多样性,除西周已有布币外,尚有刀币、环钱、蚁鼻钱和爰金等。 
一、空首布币 
布币是春秋时期除齐,楚以外普遍使用的货币。早期的布币形体较大而无文字,以后多铸有纪数、纪地、纪干支、纪币或币值的文字。 
春秋时期空首布币有: 
空首耸肩尖足大布空首无文布平肩桥足空首布 
这类空首布多有一字或二字地名,也有纪干支、数字的。 
“高”空首布:“高”,地名,即高都,春秋时晋地,在今山西省晋城县东北。 
“周”空首布:“周”,地名,即平周,春秋时晋地,在今山西省介休。 
“留”空首布:“留”,地名,即屯留,属晋,在今山西省屯留县。 
“示”空首布:“示”,地名,即示邑,属晋,在今山西省祁县。 
“同”空首布:“同”,地名,即“同是”,亦即“铜?”,晋邑,在今山西省沁县。 
“雨”空首布:“雨”,地名,露的省写,亦即潞,晋邑,在今山西省潞城县。 
“吴”空首布:“吴”,地名,即虞山,属晋,在今山西省虞乡。 
“智”空首布:“智”,地名,即智城,晋邑,在今山西省解县。 
“吉”空首布:“吉”,地名,晋邑,在今山西吉县。 
“文”空首布:“文”,地名,属晋,在今山西文水县。 
“耒”空首布:“耒”,地名,即耒邑,晋地,在今山西黎城县。 
“吕”空首布:“吕”,即晋吕邑,在今山西省霍县西南。 
“侯”空首布:“侯”,地名,即晋温邑,今河南武陟县。 
“南”空首布:“南”,地名,魏地,今河南南阳。 
“于”空首布:“于”,地名,在今河南沁阳西北。 
“武”空首布:“武”,地名,赵邑,在河南省北。 
“甘”空首布:“甘”,即甘丹,地名,亦即邯郸,赵邑,在河北省。 
“向”空首布:“向”,地名,春秋时郑地。今河南洧川县西南。 
“是”空首布:“是”,地名,即“同是”。见上释。 
“贞”空首布:“贞”,即贞阝,地名待考。 
“戈”空首布:“戈”,即武的省写。 
“木”空首布:“木”,即木门,地名,属晋。 
“尚”空首布:“尚”,地名,即邬,春秋晋邑,在今山西介休县。 
“西”空首布:“西”,即西都,地名,本属晋,后属赵。 
此外,尚有●、商、宋、毫、粤(或释雩)、羊、阜、成、鬲、土、木、王、羽、易、公、非、朱、工、羔、良、居、益、松、井、文货、大、屯、止、瓦、仁、甘、台、合、●、?、?、鸟、贸、莫、阳、定、谷、竹、册、室、城、康、下、云、瑁、皿、白、幺、曰、垂、艹、窒、氏、叔、空、安周、金、斤、古、富、田、上、君(群)、群、室、、安臧、宫考等。其中有些字的考释仍有待研究,上已引用的考释是否准确,也还有推敲的余地。空首布中纪数字者已见的有一至十,其中“四”与“九”未见,纪干支的有丙、戊、辛、壬、癸。纪地支者,有子、卯、已、午、未等。 
空首布中尚有斜肩的,如王川?(旧释三川金化或齐金化)、东周、武等数种。 
二、平首布币 
空首布进一步轻型化和小型化发展,成为首部平直不空,裆部加深的平首布。在其演变过程中,又可分为尖足、方足、园足等。体形亦由大向小发展。 
各种形状的平首布分别介绍如下: 
尖足布 
“晋易”尖足布:“晋易”即晋阳。战国时赵邑,今山西太原。此布有大小两种,小者称“晋易半”,但亦有无字者。半即两枚当大者一枚之意。 
“易人”尖足布:“易”为阳字简写。阳人,地名,秦地。在今河南临汝县西。此布亦有大小二种。 
“文阳”尖足布:“文阳”现释为“汶阳”,恐不确。汶阳为鲁地,后属齐,故地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齐国用刀不用布,故此文阳当不指此。文阳尖足布亦有大小两种,其背有字者,意同上。 
“西都”尖足布:“西都”,地名,战国赵邑,今山西孝义县。 
“中都”尖足布:“中都”,地名,本属晋,后属赵,故城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北。 
“甘丹”尖足布:“甘丹”为邯郸的简写,地名,春秋时属晋,后为赵都。故城在今河北邯郸。 
“榆乡”尖足布:“榆乡”,地名,战国赵邑榆次,晋时名榆邑,地在今山西榆次。 
“离石”尖足布:地名,战国时赵地,在今山西省。 
“平州”尖足布:“平州”,地名,现释为齐地,在今山东省莱芜县。齐不用布,此释恐不确。 
“平周”尖足布:“平周”,地名,魏邑,在今山西介休县西。 
“莆子”尖足布:“莆子”,地名,在今山西。 
“新城”尖足布:“新城”,地名,赵邑。《史记?秦记》:“庄襄王三年,蒙骛攻赵新城。”在今山西朔县西南。 
“武安”尖足布:“武安”,地名,战国赵邑,在今河南省。 
“皮氏”尖足布:“皮氏”,地名,魏邑,故城在今山西河津。 
“长葛”尖足布:“长葛”,地名,郑邑,在今河南长葛县东北十二里。 
●丘”尖足布:“●”即显,“显丘”地名,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 
“商丘”尖足布:“商丘”,地名,宋国都,在今河南开封附近。 
“霍阝”尖足布:即霍,国名,地在今山西霍县西南,为晋所灭。 
“于半”尖足布:“于”即于阝,地名,在今河南沁阳县西北。“半”为二分之一之意,释同前。 
“中阳”尖足布:“中阳”,地名,赵邑,即山西中阳县。 
“●邑”尖足布:“●邑”,地名“●”字为虢字变体,即北虢所在地,为晋所灭。地在今山西平陆县。 
“●”尖足布:即“蔺”字,地名,赵邑,即山西离石县。 
“腧”尖足布:“腧”,地名,即山西榆次县,本属魏,后属赵。 
“阳化”尖足布:“阳”,地名,即阳邑,在山西太谷县。“化”,币名。 
“兹氏”尖足布:“兹氏”,地名,春秋属晋,战国归赵,地在今山西省。 
“韦”尖足布:“韦”即韩,地名,在陕西省韩城,韩邑。 
“武平”尖足布:“武平”,地名,赵邑,在今河北省文安县、汾阳县附近。 
平肩尖足布尚有兹、豕●半、北兹、邪山、●、寿阴、大阴、艹等多种。 
方足布 
平首方足布是战国时期流通最广的布币,按其形状的不同,可分平首锐角方足布、?布、小方足布几类。 
1、平首锐角方足布:平首锐角方足布是方足布中的早期类型,流通时间约于春秋末至战国初期,其特点是在平首顶端有两锐角分别向两侧突出。这种布传世很少,所见不多,约有下列数种: 
“公”方足布:“公”,地名,即公里,宋地。 
“垂”方足布:“垂”,地名,魏邑,今山西曹县北。 
“涅金”方足布:亦有释作“涅阴”者。“涅”,地名,晋邑,在今山西省武乡县。 
“卢氏涅金”方足布:“卢氏”,地名,西虢的别称,在今陕西宝鸡县东。此币上有两处地名,颇费解。 
2、?布:?布的特点是平首方足圆裆,肩则有圆有方,较厚重。钱文字数较多,内容有纪地及纪值的。 
“晋阳二?”、“晋阳一?”、“晋阳半”?布:“晋阳”,地名,战国赵邑,即今山西太原。“?”,币值。二、一、半则纪数也,二?等于二枚一?,又即等于四枚半?。 
“安邑二?”、“安邑一?”、“安邑半?”布:“安邑”,地名,魏旧都,地在今山西夏县。“?”见上释。 
“梁二?”、“梁一?”、“梁半?”布:“梁”即大梁,魏国都。战国时魏都曾由安邑徙大梁,故地在今河南开封。“?”释见前。 
“虞一?”、“虞半?”布:“虞”,地名,今山西虞乡。“?”释见前。 
“●一?”、“半?”布:“●”,地名,郑邑,后属韩,在今河南登封县。“?”释同前。 
“甫反一?”布:“甫反”即蒲反,魏邑,今山西永济县北。“?”释同前。 
“安阴”布:“安阴”,地名,赵地,今河南安阳附近。 
“分”布:“分”,地名,汾阳之布也,战国时属赵,地在今山西汾阳。 
“梁充?二五十当●”布:“梁”,地名,见前释。“●”重量单位或币值。全部钱文的意思是:“梁二?布五十枚当一●”。“梁充?布一百当●”布,意为“梁一?布一百枚当一●。” 
“梁正尚百当●”布:释同上。 
“梁半尚二百当●”布:意为:“梁半?布二百枚当一●”。 
3、小方足布 
小方足布是战国时期流通较广和流传至今也较多的一种布币,其特点是平首平肩方足方裆,体小而薄,钱文较工整,内容多纪地名。 
“安阳”小方足布:“安阳”,地名,赵邑,在今河南安阳。 
“宅阳”小方足布:“宅阳”,地名,魏邑,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南。 
“宜阳”小方足布:“宜阳”,地名,韩邑,在今河南宜阳县。 
“尹阳”小方足布:“尹阳”,地名,在今河南伊阳县。 
●阳”小方足布:“●阳”,即平阳,地在今山西临汾。 
“平阳”小方足布:“平阳”,地名,赵邑,在今山西临汾县。 
“虞阳”小方足布:“虞阳”,晋地,在今山西平陆县。

春秋战国时各国的文字和货币都是怎样的

2. 战国文字中有钱币文字这句话出自

在春秋战国时期钱币开始出现文字。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利的兴修,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春秋中后期,各诸侯国的经济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政治形势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最重要的是诸侯国内部卿大夫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著名的如鲁国的三桓,齐国的田氏,晋国的六卿。为了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战国时币的种类多,流通数量大。各国铜币的样式不同,齐、燕主要是刀形的刀币,三晋主要是铲形的布币,秦、周主要是圆形有孔的圜钱,楚国主要是形似贝壳的蚁鼻钱。金币有楚国压成方块的郢爰、陈爰。战国初年,魏国每石粟卖三十钱,农民每户种一百亩地在平常年景的收获,除去吃饭和交税,余四十五百粟,可卖一千三百五十钱,每户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要用三百钱,每人一年穿衣要花三百钱,全家要花一千五百钱,还不足四百五十钱。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