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提出新型城镇化

2024-05-13

1. 为什么提出新型城镇化

当前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投资和出口后劲不足等问题。
  中央政府在2009年明确提出,外需拉动经济不可持续。下一步要靠“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发展,消费在分配制度没有改革的情况下,短期之内难以提振。同时,传统城镇化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很多矛盾。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成为扩大内需的重点。
  为什么?因为这不仅能够拉动消费,还能够使农民工市民化后,提高消费水平,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新型城镇化如何打造呢?首先,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要三化互动,使新型城镇化协调推进。工业化是引领,工业化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为农民安居乐业提供基础,从而带动城镇化发展,从而也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第二,注意综合运用配套改革的方法。比如,土地的问题、户籍的问题、财政转移支付的问题、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都要通过制度的改革来实施。

为什么提出新型城镇化

2. 新型城镇化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新型城镇化最早2007年提出的, 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定义和发展模式,最早出自一篇文章:中国复兴的前提是什么,作者张荣寰,在生态文明理论中提出中华民族生态文明发展模式,其中有一段分享给大家,尤其是他在2007年就说了的这一段话,我感觉就是个预言,就是个真知,就是个从心底对国家人民的那种爱,对国家未来前途深邃思考:“当我们八年后(指2013年),在回头审视全球发展模式的高下时,就会看到一种人文精神力量所产生的逆转,同样的金融危机、同样的宽松货币政策,却产生了不一样的经济效果,你会看到道琼斯指数的历史新高、也会看到中国A股市场的疲软。注重民生经济的美国会把国家引向更美好的前途,而注重投资拉动的中国将在人权生活化缺席的状况下,把中国的经济陷入产能过剩、物价奇高、道德败坏的泥沼中,从内心深处希望中华民族生态文明发展模式在以人权生活化、新型城镇化、产业自优化三方面动能和谐统一起来使中国转型。”摘自:
中国复兴的前提是什么?(2007-05-04 
01:41:51)
       中华民族的复兴必将启动中华民族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主要走人权生活化、新型城镇化、产业自优化的发展道路。
       人权生活化、新型城镇化、产业自优化分别是上升人格、生态、产业的幸福宝库。只有不去顾此失彼、协调开发才会走向巨大发展,否则将成为巨大的灾难。总体上需要把握人学精神:人权立国,宪行中国;人权立世,宪行世界,走世界伦理社会化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人权生活化、新型城镇化、产业自优化是中国梦
       新型城镇化是为了提高人民民生幸福水平而规划建设的生态文明城镇集群。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是生民为本、发展人文、生态宜居、产业优化、城镇联动、走廊便捷、循环持续、和谐发展;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是具有独特竞争力、自优化的生态产业群。人权生活化是为了保障人民民生幸福权益而推动人权立国的公民宪政体制;是空间调整的最高艺术。
       人权生活化的基本特征是宪法是公民立的、主权是公民的、司法是公民的、政府是有限的、公共权力的运行是规范的、公共福利是实现和保障的;是人权立国,宪行中国;扶富助贫、持强帮弱;以德育国、依宪辅政;生态文明,健康社会;美丽中国、幸福公民的人本宪政制;是人格上升的宏观把握。
        产业自优化是为了持续人民民生幸福权益而规划建设的可持续产业循环资源圈。产业自优化的基本特征是极平台、云产业、物联网、全数据、文明走廊、零废处理;是可持续战略产业再造;是因地制宜能源自循环;是工业化结构调整的自优化及其升级。
        从拉动经济发展的角度和提高民生幸福指数的角度看:新型城镇化是主旋律、人权生活化是大前提、产业自优化是正方向。三化是生态文明的发展的基本轨迹,哪一方面出现缺失和不足,所导致的失衡都将是灾难性的。当我们八年后,在回头审视全球发展模式的高下时,就会看到一种人文精神力量所产生的逆转,同样的金融危机、同样的宽松货币政策,却产生了不一样的经济效果,你会看到道琼斯指数的历史新高、也会看到中国A股市场的疲软。注重民生经济的美国会把国家引向更美好的前途,而注重投资拉动的中国将在人权生活化缺席的状况下,把中国的经济陷入产能过剩、物价奇高、道德败坏的泥沼中,从内心深处希望中华民族生态文明发展模式在以人权生活化、新型城镇化、产业自优化三方面动能和谐统一起来使中国转型。

3. 什么是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农村人口转移不出来,不仅农业的规模效益出不来,扩大内需也无法实现。

什么是新型城镇化

4. 为什么推进新型城镇化

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新技术革命被视作21世纪影响人类社会进程的最主要的两件大事[9]。在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在国际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和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需要高度重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  (一)推进新型城镇化是顺应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加快实现我国现代化的理性选择。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一国特别是大国要成功实现现代化,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必须同步推进城镇化,世界发达国家成为强国的过程就是其逐步提高城镇化率的过程。根据联合国2012年4月份发布的《世界城市化展望》,从2011年到2050年,世界城镇人口将从现在的36�3亿增加到62�5亿,城市化率由52�08%提高到67�13%,其中较发达地区将提高到86�26%,而欠发达地区也将提高到64�08%[10]。实际上,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都有过城市化较快推进的时期,而且这个时期往往也是工业化较快推进的时期。特别是德国和日本正是抓住了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历史性机遇,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并最终完成了城市化任务。譬如,日本城市化率曾由1950年的37�5%猛增到1955年的56�3%,城市化率5年上升18�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3�766个百分点。我国要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必须自觉遵循城镇化发展的规律的内在要求,努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而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自觉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建设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Ray M·Northam)揭示了城镇化发展的三个发展阶段[11](见图1)。在城镇化早期和后期阶段,城镇化率提升得十分缓慢,而在城镇化中期阶段,城市人口比重可在短短的几十年内突破50%而上升到70%,显然这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时期。我们要抓住世界城镇化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建设经济强国的角度来看,稳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经过20年使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基本完成城镇化任务,建设经济强国。

5. 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机遇?

第一,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巨大内需。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第二, 农业转移人口向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纵深发展,提升我国结构转型的能力和速度。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服务业的发展空间被进一步地打开。    

  第三, 新型城镇化蕴含了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巨大投资需求。例如交通,到2020年,普通铁路网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快速铁路网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普通国道基本覆盖县城,国家高速公路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民用航空网络不断扩展,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0%左右的人口。    

  另外,从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发展指标中也能看到,此规划所开启的基本公共服务、基础实施领域和资源环保领域的投资巨大。在基本公共服务中,我们看到,教育、医疗、劳动力培训、养老、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有很大的投资需求。在基础实施领域,交运、供水、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投资需求。在环境资源领域,我们看到了新能源、绿色能源及节能环保技术的投资需求。    

  第四, 多方面推进制度改革、消除政策藩篱,创造了巨大的制度红利。    

  第五, 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建立规范透明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    

    关于第三点,可以到潢川利民科技一对一根据你们当地的情况,定做生产适合你们当地情况的太阳能路灯。这样不仅大大的提高了利用率,也节省了不少的金钱和人力。

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机遇?

6. 什么才是新型城镇化

新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热词,甚至引起股价、房价波动。其实,近30年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城市化一直都是热词,甚至,上世纪80、90年代还一度掀起过“小城镇热”。今天,中央大力倡导“新型城镇化”,难道另有深意?一项新政策出炉,我们不便做太多猜测。但所有政策的来源都是理论和已有的实践经验,或者教训,这当中一定有某种逻辑线索和路径通道可供求证。的确,新型城镇化将意味着巨大的投资和消费潜力,为启动内需、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一系列利好因素。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里茨所言: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市化将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两大引擎。当中国领导人重提城镇化的时候,城镇化、城市化将不再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被动的或次要的角色。可以说,对于中国的城镇化,全世界的人们都乐观其成。但我们认为,新一届中央领导在这个时候提出“新型城镇化”,还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从经济结构来讲,我们无疑是工业化国家了。GDP的构成中,农业已经非常微小,说我们是世界工厂,是工业化强国并不为过。但从人口结构来讲,我们的非农化程度还不高,与历史上同等工业化水平的国家相比较,尚有较大差距。我们的名义城市化率虽已超过50%,但真正的城市化率也就35%左右。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化进程严重脱节。倡导新型城镇化,理所当然有着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蕴在里面,我们要补上这一课。我们已经有非常漂亮的城市,尤其一些东南沿海的大都市、大城市、小城镇比起欧美城市不相上下,甚至更加新鲜,更加气派。但城镇化也罢,城市化也罢,最重要的不是外观的、物理的改变,而是制度和人的变革。城市的内涵是城市人,城市中应该到处飘浮着一股自由、平等的味道。我们将人等级化管理的户籍制度距离城市精神谬之万里。城市政府的设置、体制必须尽快与城市的本质要求相互匹配。所以,提倡新型城镇化就是要改革以往的城镇、城市管理制度。新型城镇化将不再是以计划经济的手段推行城镇化、城市化。大家还记得计划经济年代是如何推进工业化的。长官经济、命令经济盛行,工厂的建设、布点,所有工业品的品种、价格、产量、调拨,都是自上而下的设计和审批。推行城镇化、城市化首先是市场化、民营化,今天我们在搞城镇化、城市化的时候,城市政府一定要创新管理,一定要把“市”放在“城”字和“镇”字的前面,以市兴镇,以市兴城,而不是有镇无市,有城无市。新型城镇化也是对以往城乡割裂、农民利益受损而言的。新型城镇化将是人性的城镇化,而不再是野蛮的、掠夺式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要妥善解决农民人地分开的局面,将地的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合二为一,使城市产业可以更加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地方政府必须改变过去若干年来土地融资的发展模式,千方百计让已经进城的2亿多农民工安顿下来,将农村留守的儿童和家属逐步向城镇转移。推行新型城镇化不能教条主义的拘泥于“城镇”二字,不要矫枉过正。我们要认真吸取过去在“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城市拓展摊大饼中的一些教训。一些地方通过行政化分割,阻碍资源流动,满天星式的小城镇建设曾带来了极大浪费,还有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公社之风再度掀起,刷油漆、建遮羞墙,许多所谓新农村像是新军营,千篇一律,不伦不类。城市化、都市化、都市圈化是大趋势,城镇化只是这个长过程当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结果将是在我国形成一个城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大都市、都市圈参差有致的城市体系。

7. 什么才是新型城镇化

  一项新政策出炉,我们不便做太多猜测。但所有政策的来源都是理论和已有的实践经验,或者教训,这当中一定有某种逻辑线索和路径通道可供求证。
  的确,新型城镇化将意味着巨大的投资和消费潜力,为启动内需、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一系列利好因素。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里茨所言: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市化将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两大引擎。当中国领导人重提城镇化的时候,城镇化、城市化将不再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被动的或次要的角色。可以说,对于中国的城镇化,全世界的人们都乐观其成。
  但我们认为,新一届中央领导在这个时候提出“新型城镇化”,还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从经济结构来讲,我们无疑是工业化国家了。GDP的构成中,农业已经非常微小,说我们是世界工厂,是工业化强国并不为过。但从人口结构来讲,我们的非农化程度还不高,与历史上同等工业化水平的国家相比较,尚有较大差距。我们的名义城市化率虽已超过50%,但真正的城市化率也就35%左右。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化进程严重脱节。倡导新型城镇化,理所当然有着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蕴在里面,我们要补上这一课。
  我们已经有非常漂亮的城市,尤其一些东南沿海的大都市、大城市、小城镇比起欧美城市不相上下,甚至更加新鲜,更加气派。但城镇化也罢,城市化也罢,最重要的不是外观的、物理的改变,而是制度和人的变革。城市的内涵是城市人,城市中应该到处飘浮着一股自由、平等的味道。我们将人等级化管理的户籍制度距离城市精神谬之万里。城市政府的设置、体制必须尽快与城市的本质要求相互匹配。所以,提倡新型城镇化就是要改革以往的城镇、城市管理制度。
  新型城镇化将不再是以计划经济的手段推行城镇化、城市化。大家还记得计划经济年代是如何推进工业化的。长官经济、命令经济盛行,工厂的建设、布点,所有工业品的品种、价格、产量、调拨,都是自上而下的设计和审批。推行城镇化、城市化首先是市场化、民营化,今天我们在搞城镇化、城市化的时候,城市政府一定要创新管理,一定要把“市”放在“城”字和“镇”字的前面,以市兴镇,以市兴城,而不是有镇无市,有城无市。
  新型城镇化也是对以往城乡割裂、农民利益受损而言的。新型城镇化将是人性的城镇化,而不再是野蛮的、掠夺式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要妥善解决农民人地分开的局面,将地的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合二为一,使城市产业可以更加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地方政府必须改变过去若干年来土地融资的发展模式,千方百计让已经进城的2亿多农民工安顿下来,将农村留守的儿童和家属逐步向城镇转移。
  推行新型城镇化不能教条主义的拘泥于“城镇”二字,不要矫枉过正。我们要认真吸取过去在“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城市拓展摊大饼中的一些教训。一些地方通过行政化分割,阻碍资源流动,满天星式的小城镇建设曾带来了极大浪费,还有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公社之风再度掀起,刷油漆、建遮羞墙,许多所谓新农村像是新军营,千篇一律,不伦不类。
  城市化、都市化、都市圈化是大趋势,城镇化只是这个长过程当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结果将是在我国形成一个城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大都市、都市圈参差有致的城市体系。

什么才是新型城镇化

8. 什么才是新型城镇化

新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热词,甚至引起股价、房价波动。其实,近30年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城市化一直都是热词,甚至,上世纪80、90年代还一度掀起过“小城镇热”。今天,中央大力倡导“新型城镇化”,难道另有深意?一项新政策出炉,我们不便做太多猜测。但所有政策的来源都是理论和已有的实践经验,或者教训,这当中一定有某种逻辑线索和路径通道可供求证。的确,新型城镇化将意味着巨大的投资和消费潜力,为启动内需、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一系列利好因素。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里茨所言: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市化将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两大引擎。当中国领导人重提城镇化的时候,城镇化、城市化将不再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被动的或次要的角色。可以说,对于中国的城镇化,全世界的人们都乐观其成。但我们认为,新一届中央领导在这个时候提出“新型城镇化”,还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从经济结构来讲,我们无疑是工业化国家了。GDP的构成中,农业已经非常微小,说我们是世界工厂,是工业化强国并不为过。但从人口结构来讲,我们的非农化程度还不高,与历史上同等工业化水平的国家相比较,尚有较大差距。我们的名义城市化率虽已超过50%,但真正的城市化率也就35%左右。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化进程严重脱节。倡导新型城镇化,理所当然有着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蕴在里面,我们要补上这一课。我们已经有非常漂亮的城市,尤其一些东南沿海的大都市、大城市、小城镇比起欧美城市不相上下,甚至更加新鲜,更加气派。但城镇化也罢,城市化也罢,最重要的不是外观的、物理的改变,而是制度和人的变革。城市的内涵是城市人,城市中应该到处飘浮着一股自由、平等的味道。我们将人等级化管理的户籍制度距离城市精神谬之万里。城市政府的设置、体制必须尽快与城市的本质要求相互匹配。所以,提倡新型城镇化就是要改革以往的城镇、城市管理制度。新型城镇化将不再是以计划经济的手段推行城镇化、城市化。大家还记得计划经济年代是如何推进工业化的。长官经济、命令经济盛行,工厂的建设、布点,所有工业品的品种、价格、产量、调拨,都是自上而下的设计和审批。推行城镇化、城市化首先是市场化、民营化,今天我们在搞城镇化、城市化的时候,城市政府一定要创新管理,一定要把“市”放在“城”字和“镇”字的前面,以市兴镇,以市兴城,而不是有镇无市,有城无市。新型城镇化也是对以往城乡割裂、农民利益受损而言的。新型城镇化将是人性的城镇化,而不再是野蛮的、掠夺式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要妥善解决农民人地分开的局面,将地的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合二为一,使城市产业可以更加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地方政府必须改变过去若干年来土地融资的发展模式,千方百计让已经进城的2亿多农民工安顿下来,将农村留守的儿童和家属逐步向城镇转移。推行新型城镇化不能教条主义的拘泥于“城镇”二字,不要矫枉过正。我们要认真吸取过去在“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城市拓展摊大饼中的一些教训。一些地方通过行政化分割,阻碍资源流动,满天星式的小城镇建设曾带来了极大浪费,还有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公社之风再度掀起,刷油漆、建遮羞墙,许多所谓新农村像是新军营,千篇一律,不伦不类。城市化、都市化、都市圈化是大趋势,城镇化只是这个长过程当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结果将是在我国形成一个城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大都市、都市圈参差有致的城市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