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随着国际影响力的上升,中国成为牵动国际体系变革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4-05-13

1. 为什么说随着国际影响力的上升,中国成为牵动国际体系变革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际权力好比一个蛋糕,它就那么大,总的大小不会变,你的实力上升了,相对的别人的就下降了,那么你必然会要求更多的国际权力,就会改变现有的权力格局,所以国际体系就只能随着变动了……


  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
  1.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1世纪头8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2008年GDP达到 4.4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今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增长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
  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中国同国际社会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反恐、防扩散、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3.其他主要力量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实力地位发生变化。美在伊战后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受损,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民主、自由、法治、人权”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下降。国际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受到冲击。俄罗斯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欧盟一体化进程放慢,日本经济发展面临新困难印度、巴西等发展中新兴大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增大。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1.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同比增长7,1%。在美欧日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世界普遍寄希望于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带领世界经济复苏。中国一再表明,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可以说中国一直在向世界传递着战胜危机的“中国信心‘’。
  2.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大多数国家认为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展现出了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感。欧盟财政规划和预算事务委员达莉亚•格里葆丝凯特的观点颇有代表性:“虽然具体问题如何解决还需各方的磋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这轮金融危机是无法完全得到解决的。”国际社会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可望在危机后进一步提升甚至有专家认为,“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从地区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的标志性事件”。
  变化三: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
  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拉开序幕。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国家深陷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从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到发展中国家有一席之地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金砖四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三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备受瞩目。美欧等西方国家主动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新兴大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协调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维护其利益各国对中国的借重明显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的话语权提高,在联合国改革、气候变化谈判、粮食和能源问题等其他重要国际议题方面中国的主张和建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公开称:“历史学家将会审视2009年发生的一切.看到中国在稳定全球资本市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人们相信中国将成为国际舞台上更为引人瞩目的力量。
  变化四:“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机遇与挑战
  1.全面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复杂性
  实力上升并不一定导致地位上升和影响力上升。邓小平指出:“中国是个大国,另一方面实际上是小国,是不发达国家,或叫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人口大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大国、人才强国。由于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的人均水平。这种既大又小、既强又弱的矛盾现状在相当长时期内都难以根本改变。这突出反映在经济上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国但仍非经济强国。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三占世界经济总量7.25%接近美国的1/30但人均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16仍然排在全球100多位。“中国制造”无处不在但中国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仅为0.3%,中国自己的世界名牌屈指可数。
  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日益上升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中国历来是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始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处理国际和地区事务。作为一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主要任务是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这是中国对自己、对世界承担的最大责任。对于中国来说也只有解决好自身发展问题才可能在世界上承担更大责任。而且,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上升,中国也应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有四大机遇
  (1)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当代国际体系转型的大趋势是从大国对抗为核心的传统特征向大国合作治理全球问题的未来特征转变。“和平与发展”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当代国际体系转型是正相关的历史进程这是以往后起大国所没有的历史条件。
  (2 )在全球事务中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虽然以联合国为主体的全球治理体系尚需完善但国际社会认为主要国际组织应在现有架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继续发挥而不是削弱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作用。中国是国际体系的积极建设者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中国在重大国际议题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上升,正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战略回旋空间大大拓宽。
  (3)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上升,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战略依托。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这不仅表现在“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日益显著的影响力而且出现了“钻石七国”迅速上升的势头,整个非洲经济也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这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也就是说中国作为其中的一员不是孤军奋战不是单兵崛起发展所遇的阻力会减小。
  (4)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使世界各国对“中国wei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
  3.面临的风险挑战
  (l)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环境空前严峻。美欧日经济同步滑向衰退边缘,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进出口下滑工业生产明显放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能否确保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将决定中国能否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2 )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周边乱象丛生,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增多。朝核、伊核等国际热点问题有升温趋势中东、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动荡加剧海盗、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问题日益突出国际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加剧,政局持续动荡。中国仍然面对外部的战略防范和牵制面对分裂势力和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外部安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对国家安全与和平发展造成重大挑战。
  (3)意识形态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上升,中国外部典论环境仍存在较大压力和挑战。尽管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同中国和平发展是机遇但仍有一些人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抱有种种疑虑,充满误解和偏见,甚至鼓吹形形色色的“中国wei胁论”。部分学者将西方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存在的大国兴衰、霸权更替规律强加于中国宣扬“强国必霸”等论调,质疑中国的和平发展。同时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深刻复杂国际上一些势力仍在利用民主、人权和宗教问题“抹黑”甚至妖魔化中国。如何消除外部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一个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将是中国长期面临的挑战。
  (4)中国发展面临诸多内部困难。当前中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比较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问题仍然较多。这些内部问题是中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总的看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是单一的、静态的.而是复合的、动态的。中国的国际地位内在蕴含着大和小、强和弱的对立统一,具有复杂性、快速多变的特性中国正处在从大而弱的国家走向大而强的国家、从地区大国走向世界大国的历史进程之中。

为什么说随着国际影响力的上升,中国成为牵动国际体系变革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如何理性看中国成为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详细版本:
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2.21万亿美元,进口1.95万亿美元。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3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这是100多年来发展中国家首次成为世界货物贸易冠军,也是中国继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外汇储备国和最大出口国之后又一突破。
这是我国对外开放历史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从历史上看,我国对外贸易始于先秦,盛于宋元,衰于晚清,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5年的快速发展,又重新回到世界第一的位置,可以说创造了世界贸易发展史上的奇迹。30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几乎每4年翻一番,是100多年来首次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发展中国家。横向比较,我国对外贸易从1000亿美元迈上1万亿美元台阶,只用了16年时间,而美国用了20年,德国用了25年,日本、英国分别用了30年;从1万亿美元迈上2万亿美元台阶,我国仅用了3年,美国、德国分别用了8年。对外贸易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活跃的力量。近年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7%-20%,直接和间接带动了国内1.8亿人就业,创造了18%的全国税收。

我国外贸发展根植于经济全球化。目前我国已经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全世界都在享受着质优价廉的中国制造商品。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每年大量进口也带动了贸易伙伴的就业和发展。2008-2013年,我国累计进口商品和服务约10万亿美元,不断发展的对外贸易,让中国发展惠及世界。
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各国围绕国际市场的争夺更趋激烈。长期以来我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主要依赖数量和价格优势,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附加价值低;营商环境总体上有了显著改善,但单向鼓励出口的政策手段比较多,有促有限、有出有进的双向调控机制还未完全建立,仍然存在片面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倾向;市场中介组织发挥作用不够,一些行业还存在一哄而上、竞相杀价、无序竞争等问题;当前国际经贸规则博弈加剧也给我国外贸管理体制带来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当代国际产业结构演进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高增值环节逐渐向服务部门集中,贸易增值主要靠前端的研发设计和后端的营销服务,组装制造环节利润比例越来越小。去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5396.4亿美元,约为美国的一半。我国是货物贸易顺差大国,但也是服务贸易第一逆差大国。服务出口发展滞后,表明服务业总体竞争力不强,我国与世界贸易强国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登顶之路,非常不容易。要将世界第一的位置保持下去,更加艰难。从外部看,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国际市场需求很难再回到金融危机前的持续高增长阶段。国内方面,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经济发展的资源、能源、环境约束加剧,如何在巩固传统优势基础上,尽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是发展对外贸易亟须破解的重大课题。

我们认为,贸易强国是质和量的统一,有量还要质,有大还要强。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要坚持开放引领,继续发展对外贸易不动摇,在保持外贸合理增长的基础上,切实将发展目标转移到质量和效益上来。
大国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担当。今后,我们还必须更多走向国际治理前台,发挥世界贸易大国影响力,积极参与全球经贸规则制定。

精简版本: 
  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3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浓缩了一个东方农业大国逐步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身影。然而欣喜之后更需理性思考。从数字上看,去年我国货物出口在世界市场份额超过11%,但这个水平在全球贸易发展历史上并不突出。英国1870年出口占全球的18.9%,美国1921年达到了22.4%。我国在人均贸易额等方面也与其他发达经济体差距明显。
  观察数字背后的贸易结构不难发现,我国企业总体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普遍缺少核心技术、产品与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资源环境和人力代价大,贸易规模和盈利能力并不协调。更重要的是,高增值环节集中的服务部门发展滞后。
  成为最大贸易国,意味着与世界市场联系更紧密。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不稳定,而国内近年来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能源环境约束加剧,传统的粗放式发展不仅难以为继,而且必然会招致更多的经贸摩擦。将外贸发展模式从以“量”取胜切换至以“质”取胜,显得尤为迫切。
  贸易规模全球第一,还意味着成为各方关注焦点。在国际经贸规则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中国不太可能搭顺风车、做独行侠。如何更主动地走向国际治理前台、发挥贸易大国的影响力,成为必须思考的问题。由此可知,在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关键时期,我国登上全球贸易排行榜首位,不是顶点,而是新的起点。

希望能帮助到你

3. 谁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第一大经济体国家为美国,目前在世界上排名靠前的几个主要经济体为美国,欧盟,中国,日本,德国,因为中国等国家经济发展迅速,所以这些经济体之间的排名经常发生变动。而排名也是依据经济体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来确定的。
经济体内部出现经济问题或困难时,常常采取统一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应对危机,共度时艰。例如欧盟,在希腊危机中的措施。

扩展资料尽管高收入经济体在本年度排行榜上占据垄断地位,但作为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国的表现是个例外。中国的排名脱颖而出,名列第29位。
中国创新表现已经非常接近于排名前25强的高收入经济体,特别是在诸如人力资本开发和研发资金投入等方面。在创新质量方面,中国也得分很高,正在不断拉开与其他中等收入经济体的距离。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表示说:“对于处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经济体来说,创新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会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但这一前景不会自动实现。每个经济体都必须找到最佳的政策组合,以调动经济中内在的创新和创造潜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体

谁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4. 中国是世界第几大经济体

2014年GDP世界排名中国第二 突破10万亿美元\x0d\x0aGDP排名前十国家(单位:万亿美元)\x0d\x0a1.美国 17.4\x0d\x0a2.中国 10.4\x0d\x0a3.日本 4.8\x0d\x0a4.德国 3.8\x0d\x0a5.法国 2.9\x0d\x0a6.英国 2.8\x0d\x0a7.巴西 2.2\x0d\x0a8.意大利 2.13\x0d\x0a9.俄罗斯 2.06\x0d\x0a10.印度 2.05\x0d\x0a截至2014年10月\x0d\x0a注:来源于世界银行发布2014年GDP前十国家。

5. 为什么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力显著上升?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地位还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 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一是综合国力.二是外部世界。综合国力是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基础;外部世界是影响一国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包括国际环境和外部联系。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 1.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1世纪头8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2008年GDP达到 4.4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今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增长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 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中国同国际社会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反恐、防扩散、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3.其他主要力量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实力地位发生变化。美在伊战后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受损,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民主、自由、法治、人权”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下降。国际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受到冲击。俄罗斯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欧盟一体化进程放慢,日本经济发展面临新困难印度、巴西等发展中新兴大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增大。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1.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同比增长7,1%。在美欧日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世界普遍寄希望于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带领世界经济复苏。中国一再表明,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可以说中国一直在向世界传递着战胜危机的“中国信心‘’。 2.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大多数国家认为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展现出了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感。欧盟财政规划和预算事务委员达莉亚·格里葆丝凯特的观点颇有代表性:“虽然具体问题如何解决还需各方的磋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这轮金融危机是无法完全得到解决的。”国际社会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可望在危机后进一步提升甚至有专家认为,“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从地区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的标志性事件”。 变化三: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 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拉开序幕。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国家深陷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从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到发展中国家有一席之地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金砖四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三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备受瞩目。美欧等西方国家主动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新兴大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协调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维护其利益各国对中国的借重明显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的话语权提高,在联合国改革、气候变化谈判、粮食和能源问题等其他重要国际议题方面中国的主张和建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公开称:“历史学家将会审视2009年发生的一切.看到中国在稳定全球资本市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人们相信中国将成为国际舞台上更为引人瞩目的力量。 变化四:“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一些舆论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苏联模式”、“拉美模式”、“东亚模式”相继失败之后“中国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种真正可行的“替代方案”。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等学者认为“中国模式”代表了世界发模式的未来潮流。如果说欧洲“莱茵模式”和美国“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分别在19世纪和20世纪引领风骚“中国模式”’将主导21世纪。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希望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经验,“中国模式”的影响在全球范围日益彰显。 二、 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机遇与挑战 1.全面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复杂性 实力上升并不一定导致地位上升和影响力上升。邓小平指出:“中国是个大国,另一方面实际上是小国,是不发达国家,或叫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人口大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大国、人才强国。由于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的人均水平。这种既大又小、既强又弱的矛盾现状在相当长时期内都难以根本改变。这突出反映在经济上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国但仍非经济强国。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三占世界经济总量7.25%接近美国的1/30但人均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16仍然排在全球100多位。“中国制造”无处不在但中国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仅为0.3%,中国自己的世界名牌屈指可数。 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日益上升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中国历来是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始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处理国际和地区事务。作为一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主要任务是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这是中国对自己、对世界承担的最大责任。对于中国来说也只有解决好自身发展问题才可能在世界上承担更大责任。而且,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上升,中国也应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有四大机遇 (1)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当代国际体系转型的大趋势是从大国对抗为核心的传统特征向大国合作治理全球问题的未来特征转变。“和平与发展”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当代国际体系转型是正相关的历史进程这是以往后起大国所没有的历史条件。 (2 )在全球事务中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虽然以联合国为主体的全球治理体系尚需完善但国际社会认为主要国际组织应在现有架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继续发挥而不是削弱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作用。中国是国际体系的积极建设者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中国在重大国际议题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上升,正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战略回旋空间大大拓宽。 (3)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上升,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战略依托。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这不仅表现在“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日益显著的影响力而且出现了“钻石七国”迅速上升的势头,整个非洲经济也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这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也就是说中国作为其中的一员不是孤军奋战不是单兵崛起发展所遇的阻力会减小。 (4)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 3.面临的风险挑战 (l)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环境空前严峻。美欧日经济同步滑向衰退边缘,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进出口下滑工业生产明显放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能否确保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将决定中国能否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2 )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周边乱象丛生,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增多。朝核、伊核等国际热点问题有升温趋势中东、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动荡加剧海盗、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问题日益突出国际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加剧,政局持续动荡。中国仍然面对外部的战略防范和牵制面对分裂势力和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外部安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对国家安全与和平发展造成重大挑战。 (3)意识形态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上升,中国外部典论环境仍存在较大压力和挑战。尽管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同中国和平发展是机遇但仍有一些人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抱有种种疑虑,充满误解和偏见,甚至鼓吹形形色色的“中国WEI胁论”。部分学者将西方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存在的大国兴衰、霸权更替规律强加于中国宣扬“强国必霸”等论调,质疑中国的和平发展。同时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深刻复杂国际上一些势力仍在利用民主、人权和宗教问题“抹黑”甚至妖魔化中国。如何消除外部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一个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将是中国长期面临的挑战。 (4)中国发展面临诸多内部困难。当前中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比较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问题仍然较多。这些内部问题是中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总的看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是单一的、静态的.而是复合的、动态的。中国的国际地位内在蕴含着大和小、强和弱的对立统一,具有复杂性、快速多变的特性中国正处在从大而弱的国家走向大而强的国家、从地区大国走向世界大国的历史进程之中。

为什么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力显著上升?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地位还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6. 中国世界的地位与影响力,中国对世界做出的贡献。详细谈谈,举几个例子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世界国土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世界第一大人口国,与英、法、美、俄并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世界第一贸易大国 ,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和世界第一大农业国,世界第一大粮食总产量国以及世界上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第二大吸引外资国,还是世界许多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被认为是潜在超级大国之一。
贡献:
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位;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
2、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中国有能力进行海外投资,开发非洲等一些相对落后地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发展,人民收入提高,消费需求增加,形成巨大的新兴市场,世界大量产品在中国得以消费。
3、中国发展繁荣的脚步越快,世界获得的机遇越多。今年1至10月份我国商品贸易进口达到20%的增长,出口是10%左右的增长。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亿美元以上的外来投资,各方参与中国大市场,机遇广阔。
4、为和平而生,为和平而存。活跃在联合国维和部队各任务区的中国维和人员,以专业的工作水准、敬业的工作态度赢得了联合国维和部队和国际社会的一致肯定,更以不畏艰险的奉献精神、大爱无疆的人道主义精神,温暖了各维和任务区人民的心。这些也许还很年轻的中国维和人员,正以自己的真心和实干表达着中国人民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承诺,更体现出一个新兴的负责任大国应有的维护和平的担当。
5、中国直接参与了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中国代表董必武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中国自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的合法席位以来,一直在不断“加群”,当前中国已加入400多项多边条约,参加了所有联合国专门机构和大约90%政府间国际组织,全面融入当代国际秩序。《国际组织年鉴2017—2018》数据表明,中国对国际组织的参与率正在快速接近参与率最高的法、德等国水平,并且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是最快的。多项研究认为, 中国已经高度融入了国际组织体系, 并且是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积极建设者。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网-泾渭由来两清浊——给中国对世界的贡献算算账

7.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什么时候

在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过三十年的壮观增长,中国终于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日本内阁府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2010年名义GDP(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中国GDP超过日本正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2000年,中国还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2007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中国经济规模何时能超越日本一直是近些年来国内外经济学家关注的话题。
美国《华尔街日报》用“一个时代的结束”来形容这一历史性时刻。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日本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袁钢明昨天再次强调,国际上衡量国富国穷的指标是人均GDP,“目前中国人均GDP只是日本的十分之一,中国还是一个‘穷国’的事实并没有改变,国内媒体应该淡化这一变化,避免国际舆论借机再度炒作‘中国经济威胁论’”。

扩展资料:
有这样几个事实反映了中国地位的凸显:
第一,在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保持了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第二,2010年10月,G20财长会议决定IMF将向中国等新兴大国转让6%的投票权,其中,中国的份额将由3.72%跃升至6.39%,投票权也将从目前的3.65%升至6.07%,一举超过英、法、德成为IMF第三大股东。
中国投票权的上升并没有动摇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拥有的否决权,也没有动摇发达经济体的主导权。
第三,中国研制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其速度比原本位居世界首位的美国“美洲虎号”快47%,被认为是走向科技大国的重要表现。
第四,中国海军舰队多次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第五,在全球治理层面,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发挥重要作用,作为G20和“金砖四国”成员参与制定和协调国际经济规则,作为基础四国的成员参与气候变化谈判,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显著提升。
参考资料:人民网-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凤凰网-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