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小明最后一段话

2024-05-13

1. 如何解读《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小明最后一段话

你怎么就不明白呢?这个世界是不会为你而改变的!我就好象这个世界一样,是不会为你而改变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说这句话的时候,女孩小明一脸的认真,小四突然从画面外冲过来,用他的那柄尖刀,捅在小明的肚子上,没完,再捅一刀,再捅一刀,再捅一刀.
  说实话,捅的挺深的. 
  有一天上网,在oicq上看到howie,我问他在干嘛,他说他在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过了几天,他跟我说:当某某捅了某某的时候,他掉眼泪了. 
  howie说他掉眼泪,我相信,因为这孩子心里有很生猛的感情. 
  所以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一直暗暗的抱着疑惑,因为我记不清楚howie跟我说的是小明捅死了小四,还是小四捅死了小明,事实上我为前一个可能性激动不已,甚至心跳加速,因为我想象不了小四会被小明捅死——被自己最爱的人捅死是一种什么感觉?于是我几乎是全神贯注的等待着这个场面的出现. 
  二. 
  关于杨德昌:第一次看他的电影是《独立时代》,看了以后简直要发疯,一来是因为整个台湾社会的丑恶面目被他整个翻过来倒过去,刀刀都要见血,一点余地也没有留下来,甚至有一种把人解剖了还非要用显微镜再看看细胞组织的感觉——人在面对丑陋的时候总有一种恐惧,因为这丑陋人人都有.二来是我说过的,这片子就好象一口满满的深井,伸一只手指头进去都要溢出来,信息量太大,要说的话太多,更何况杨德昌是懂得最充分利用画面外空间来说话的人,他镜头放在那里不动,只要一个人走出画面外,再走进来,单凭演员脸上的表情来说明发生了什么,我的想象力都被他榨光了,外带要随时准备迎接他刻薄入骨的台词,脑子要被他飞快的调动起来——说他是知性的导演,很准确. 
  终于看到了这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虽说是4个小时,一点也不沉闷,杨德昌简直不是个导演,我宁愿看他是一个思辩者,常有人把他跟侯孝贤作比,侯孝贤宽容一些,拍出的东西更倾向于一些情怀,是用画面来表达“美”和情绪的人;而杨德昌在我看来,是自己的思想用文字来表达已经不能满足了,就用实实在在的影象来说话,更多的为自己的思辩服务,表达起来更倾向于“力量”的一方,别看他说起故事来也是不急不慢,我倒觉得起承转合之间有一种特别的硬度.

如何解读《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小明最后一段话

2.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小明角色

少年时代是幻想的时代。对爱情,义气,生死,江湖的理解也最诗意。4.50年代的台湾社会风气复杂,上一代心里的不安定和紧张对下一代心理成长是负有责任的。小四爸爸是“硬气”的公务员,靠山是“公家饭”,和儿子的交流不多,但总是在儿子出事的当口给了儿子浪漫主义的自由,作为大陆到台湾的知识分子很显然他的意识还留在来台湾之前。认为孩子在学校出了问题,一定是学校的问题,无形之中也给小四长了劲!
  
       小四第一次看见小明就被她吸引。小明是小公园老大honey的女朋友,honey的出场也很浪漫。之前牯岭街的混混头子对honey是敬畏的,在当时封闭的无处释放的荷尔蒙的学生中间,自己一个人逃避追杀跑到台南。而逃的原因恰好是为了小明!小公园迎来了后Honey时代,传闻中小明和混混头子打得火热,因为小四对Honey的崇拜,他一定是不会信这些留言的,在他的世界里。英雄就应该要和女人的忠贞来配,这也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伏笔。
  
        小明有自己特殊的家庭背景,一直随妈妈辗转。这个意思就是妈妈到谁家做工,她就跟着妈妈住到主家,而且在一个单亲家庭。她的早熟体现在:女性不能依附实实在在的家庭,所以在男人中间寻找安全和依赖的可能性。Honey的逃离让她不能释怀,其实并不是对Honey的愧疚和感激,她不能释怀的是男人也靠不住!在Honey走后混混头子们的追求下,她的思想倒向也许只是一个男人不行,其他的说不定可以。在学校未发育的女生的婊子,骚货的嫉妒声中,她也是走出第一步的。在她们还没做好准备迎接这个世界时,小明就在探索男性世界,进而探索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这种特别也是吸引众多男生的原因。这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里的一个场景:男人给女人一个热吻之后,拨开她的弥留在火热嘴唇的头发。问她:你为什么这么迷人?她回答她是个坏女人。男的反问那你为什么不是个好女人?她回答好女人负责白天,坏女人负责晚上。男的纳闷好女人为什么不像你这么坏呢?
  
        为什么找混混头子呢?她的成长经历告诉她,弱者的生存之道在于寻找一个强者依附。男性世界的厮杀正好有了对强者的检验,天然的优势让她知道怎么给他们一点点应得的满足感!小明被英雄主义的热血冲斥着脑袋,以为小明的男朋友换来换去是想找原先Honey的感觉,可对小明来说这是她的生存方式,是探索自己生存方式的种种尝试而已。所以后来和小四在一起一段时间,小四以为小明找对了人,因为他是Honey的代言人,他是小明注定的守护者,他在这场爱情里注定能扮演原来Honey的角色。但小明自打很早开始,在和Honey恋爱后就有了意识上的进步了,她说了原来小四和他们一样,都要求她改变,她反问小四你凭什么。小四不爽她在和他恋爱时又去和其他人不清不白,在小四眼里她的形象遭到抹黑,亲口听到小明的”不理解”,他的女神终于降落到凡间,但他还是相信小明是霸王旁边的虞姬,所以他要刺死凡间的小明,解救神祉里的小明。在他捅了7刀后,嘴里还念叨着:不争气,没出息。小明倒在地上,他大声呼喊他心中的女神小明,叫了半天还没起来,所以这一刻他自己也终于觉得自己掉落在了凡间。他成长的代价就是死刑改判后的15年有期徒刑。
  
         小明自始至终都是个成熟的女人,她知道怎么控制这一群追逐她的男人,也知道了男人世界里没有不死的强者。过早进入人生阶段让她付出生命。一个现实主义和一个浪漫主义最终同时走向毁灭,男女的天性都没变,找不到支点的他们都付出了代价!

3.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讲的是什么事啊??

影片以60年代初台北的真实事件为背景。60年代初的台湾好像一切都是灰的,浑浊的空气里也流动着灰暗的味道,失落和绝望的情绪笼罩在城市上空。来自四面八方的外省人操着他们各自浓重的口音,山东话,上海话,苏北话,四川话……在这个城市奔波忙碌着。随军逃到台湾的家眷们形成了一个个被人们称为“眷村”的小村落,在这样一个城市里,小四、小明、小马、老二、小猫王、飞机、滑头、小虎、小翠……他们成长着,并且拉帮结派地出来混,“小公园帮”和“217眷村帮”逐渐成了势不两立的对头。
  在台北,建国中学夜间部的男生小四是个置身学校帮派对立之外的好学生,父亲是奉公守法的公务员,母亲在小学代课,1949年从大陆迁来台北。家里共有5个孩子,大姐为了帮父母承担家庭重担,放弃出国的愿望;二哥和小四一样,沉默寡言;三姐是个虔诚的基督徒,谦卑忍耐;张震是家里的老四,所以被叫做小四;家里最小的小妹是个发育迅速的小女孩。
  小四与家世不幸的女孩小明十分投缘,暗生情愫,“小公园帮”的老大哈尼也倾心于小明。小明父亲早逝,母亲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她过早地成熟,同时周旋于几个男生之间。数学考试,因滑头抄袭,小四被记大过。哈尼回台北,要小四好好照看小明。
  由于帮派之间的纷争,哈尼一个人去对抗“眷村帮”,结果被对方的老大山东推到了火车轮下。小四参与了围剿“眷村帮”替哈尼复仇的行动,山东被杀。
  小四父亲涉嫌政治被迫写交待材料并被解聘,受到迫害,近乎神经质;母亲受牵连被免掉了教职。小四因为冲撞校方被勒令退学,转学日间部。
  小明的母亲到马司令家帮佣,马司令的儿子小马是小四的朋友,是一个早熟但够义气的少年,小明因母亲的原因住在他家。
  家庭和学校所发生的事件让小四难以承受,他觉得小明变了,而小明与小马的交往又使小四陷入友情和爱情的矛盾中,他与小马吵翻。在牯岭街的旧书市上,小四看见了小明,再次向她表明心迹,而小明却断然拒绝了。失去控制的小四接连向小明捅了7刀,小明当场死去。小四被拘捕,被判了15年徒刑。
  小猫王录了他唱的英文歌《阳光灿烂的夏日》送给小四,却被警员随手丢进垃圾桶。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讲的是什么事啊??

4.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始末,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上世纪60年代,国民党刚进入台湾那段岁月,台湾1961年一则震撼全国的未成年杀人新闻事件,影响了未成年杀人事件的立法,成就了一部伟大的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小四是建中夜间部的学生,性格有些孤僻,虽然也做些离经叛道的事,但是与喜欢四处打架的不良少年们还是有着本质的差别。
某天夜里,有个同学跑来叫走了正在胡侃的少年们,原来是小公园帮派的头目滑头被另一个帮派217堵在了楼梯间。小四在追人的时候打开了一间教室的灯,却看到一个女生飞快地从另一端跑了出去。

滑头责怪兄弟们来得太晚,但是对被堵的原因却避而不谈,还说如果真正的老大哈尼再不回来,他们迟早要被别的帮派灭掉。
隔天,滑头找到小四,威胁他不要把那天晚上自己与女生在一起的事说出去,并且还要求小四帮他作弊。小四心里很不服气。
小四在医务室里遇到了哈尼的女友小明,因为哈尼不在,很多人都想趁机与她交往。小四不想回去上课,就和小明在外面闲逛,逐渐对她产生了好感。
小明谈起哈尼,说他和小四一样,都是很老实的人,只是性格要强,看不惯很多事。她自己也常常劝哈尼,世界是不会被他改变的。
滑头和217的头头山东逐渐勾结在了一起,带着一伙人去找小虎算账,结果阴差阳错叫小四做了替罪羊,多亏前段时间转学来的小马替小四解了围。

得知小马是“马司令”的儿子,217的人便没再继续找茬。小明与小四在冰店里见到了穿军装的哈尼,小公园的老大终于回来了。
滑头公开表示了自己的“叛变”,哈尼逐渐意识到了局势的变化。他与小四谈到了《战争与和平》里的剧情,小四听得似懂非懂。
滑头搞演唱会的那天,哈尼独自一人到场,却被山东设计杀死。剩下的兄弟们决定给哈尼报仇,于是趁着一个台风肆虐的雨夜,冲进217的据点一通乱砍,最终,217帮派只有滑头一个人逃了出去。

后来,小四终于追到了小明,但小明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单纯与透明。小四因为出言不逊被再次叫到了训导处,这次他被退了学。而小明也和小马搞到了一起。
接连遭受打击的小四愈发沉沦,他偷拿母亲的手表去典当换钱,带小翠约会,想要和小翠好好在一起。然而小翠却指责小四想要改变她的想法太自私,甚至嘲讽地告诉他,那天晚上,和滑头在一起的女生其实是小明,滑头因为害怕被哈尼报复,才会叫小翠顶包。
小四跑到小马家,与小马彻底决裂。还扬言只要他和小明在一起一天,就去学校堵他一天。

决心要做个了断的小四拿着短刀,跑到学校的车棚堵人,却没想到在这里碰到了小明。小明发现了小四的意图,想要劝他收手。而小四则再次对她告白。可是小明对此却不屑一顾。
“你太自私了,要改变我,我就跟这个世界一样,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你以你是谁……”不待小明把话说完,刀已经被捅进了她的身体。数刀过后,小明慢慢地倒了下去。这是台湾第一起少年杀人案件,小四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

5.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讲的是什么事啊??

影片以60年代初台北的真实事件为背景。60年代初的台湾好像一切都是灰的,浑浊的空气里也流动着灰暗的味道,失落和绝望的情绪笼罩在城市上空。来自四面八方的外省人操着他们各自浓重的口音,山东话,上海话,苏北话,四川话……在这个城市奔波忙碌着。随军逃到台湾的家眷们形成了一个个被人们称为“眷村”的小村落,在这样一个城市里,小四、小明、小马、老二、小猫王、飞机、滑头、小虎、小翠……他们成长着,并且拉帮结派地出来混,“小公园帮”和“217眷村帮”逐渐成了势不两立的对头。
在台北,建国中学夜间部的男生小四是个置身学校帮派对立之外的好学生,父亲是奉公守法的公务员,母亲在小学代课,1949年从大陆迁来台北。家里共有5个孩子,大姐为了帮父母承担家庭重担,放弃出国的愿望;二哥和小四一样,沉默寡言;三姐是个虔诚的基督徒,谦卑忍耐;张震是家里的老四,所以被叫做小四;家里最小的小妹是个发育迅速的小女孩。
小四与家世不幸的女孩小明十分投缘,暗生情愫,“小公园帮”的老大哈尼也倾心于小明。小明父亲早逝,母亲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她过早地成熟,同时周旋于几个男生之间。数学考试,因滑头抄袭,小四被记大过。哈尼回台北,要小四好好照看小明。
由于帮派之间的纷争,哈尼一个人去对抗“眷村帮”,结果被对方的老大山东推到了火车轮下。小四参与了围剿“眷村帮”替哈尼复仇的行动,山东被杀。
小四父亲涉嫌政治被迫写交待材料并被解聘,受到迫害,近乎神经质;母亲受牵连被免掉了教职。小四因为冲撞校方被勒令退学,转学日间部。
小明的母亲到马司令家帮佣,马司令的儿子小马是小四的朋友,是一个早熟但够义气的少年,小明因母亲的原因住在他家。
家庭和学校所发生的事件让小四难以承受,他觉得小明变了,而小明与小马的交往又使小四陷入友情和爱情的矛盾中,他与小马吵翻。在牯岭街的旧书市上,小四看见了小明,再次向她表明心迹,而小明却断然拒绝了。失去控制的小四接连向小明捅了7刀,小明当场死去。小四被拘捕,被判了15年徒刑。
小猫王录了他唱的英文歌《阳光灿烂的夏日》送给小四,却被警员随手丢进垃圾桶。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讲的是什么事啊??

6.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时代变了还是人心变了?

年仅14岁的张震是电影主演,他在电影里的角色也叫张震,小名叫小四儿,那时候的张震远没有《春光乍泄》里惊艳,但从他清澈无辜的眼神里也可预测日后的英俊模样。电影里的小四是个有点阴郁的人,他有喜欢的女孩子小明,他有自己的原则,他想改变别人,改变这个世界,却被女友说成是一个自私的人,他其实一直记得父亲对他说的一句话,“如果人要为自己没有做错的事低声下气,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只要努力,就会有自己的未来。”所以后来小四不承认自己作弊结果被记大过,看不惯老师对父亲的趾高气扬拿棒球棍打老师结果又被记大过,不认同小明的一句话而连捅她7刀。我还记得他对电影导演说的一句话,“自然?你连真的假的都分不清楚还拍什么电影?你拍的都是什么玩意?” 他很认真,他有理想,但他偏偏走上这样一条偏激的道路,他最不想被这个世界改变,但偏偏这个世界伤他最深。一审死刑,二审15年,他的人生,应该到此为止了吧。
小明,和各种男生纠缠不清,她一开始是台湾黑帮老大Honey的女友,后来又跟滑头在一起,与小四互相倾心,又在小四被退学后和小马好上了,同时还和医生保持着暧昧的关系,用“水性杨花”来形容她一点也不为过,但其实她何尝不是一个被生活逼成这样的人,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她必须要更加的圆滑世故,她也直接对小四说过,“我不像你,得罪那么多人。”她不想别人对自己做出任何改变,她宁愿“没出息”。

7.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那个少年可悲不可悲?

小马虽说占老爸的势力,但除了对待女人之外他秉持的做人原则和Honey和小四是一样的,所以最后他在警局嚎啕大哭说:我只有小四这一个好朋友。这三个将世界理想化的少年,收获了同样悲惨的命运,一个被小人暗算,一个斗不过这世界,走向自毁,另一个则将面对永恒的愧疚。另外那些头脸模糊的庸俗之辈则继续过正常的生活---所谓能屈能伸。除了三个少年之外,最丰富的一个角色就是小明,这也是我愿意一看再看的原因,小明的塑造最为成功,她一个接一个的依靠不同的带头大哥,终于了解了社会的全貌,她是最早熟的少女,以至于她对小医生说出:『你不要娶她,她不适合你的』这样的话,也不突兀。她喜欢Honey,喜欢小四,她爱的是她们身上有别于其它小孩的理想主义光芒,但她没有选择的权利,没有爱的权利,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存,同样是选择这样的方式(频繁换男友),小翠就不同,小翠很开心,因为她谁都不爱,她只是寻开心而已。小四不了解小明,就像他对整个社会缺乏一个完整的了解一样,他只看到了表面,小明如此的换男友,在他看来,会被人瞧不起,下贱等等。他无法改变,父亲形象倒塌后,他没有听姐姐的话去听牧师的解劝,跟着是爱情和友情的幻灭----父亲、朋友、女孩儿,这是一个青春期男孩生命的支柱,男人先是相信自己可以判断世界改变世界,接着就相信自己可以判断女人改变女人如今一一的崩溃了,不能改变世界,也不能改变女人,他无法预见未来,更缺乏将日子捱下去的耐心和毅力,只能自毁,或者像狗一样的活在人间----现在你该明白大话西游的结尾,为何会有一句:他好像条狗诶。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那个少年可悲不可悲?

8.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原型是什么?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原型是1961年发生在台北的真实事件,6月15日晚上10点左右,16岁的太保组织“璧玉帮”成员茅武跟踪恋爱对象刘敏至牯岭街七巷底,试图挽回移情别恋的她,遭到拒绝后,他手持利刃连捅五刀,将15岁的刘敏刺倒在血泊中。
牯岭街一案轰动整个台湾省。经过漫长的审判,茅武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上诉高院后减为七年,但检察官不服上诉,由最高法院发回更审,最后改判为十年。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背景介绍:
60年代初,牯岭街一案引发了全台湾省的关注,也给当年14岁的杨德昌留下深刻印象。多年以后,人到中年的他重溯少年记忆,参与编剧并导演了这部名作。
全片在台北实地取景,耗资2700万,共加工、修饰、重建了92处场景,选用包括当时仍是青涩少年的张震在内的大批少年演员出演,编织出一张上百个角色紧密交错的复杂网络,最后的成片更是长达4小时之久,俨然是60年代台湾面貌的史诗。
影片通过戏剧化的手法,完整地呈现了牯岭街一案的来龙去脉,影片庞大的制作规模,对年代细节精益求精的雕琢,都反映出杨德昌对成长经验的深切感情,也抬升了影片的艺术成就,是谈论台湾电影时无法绕过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