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讲座的收获和感受怎么写?

2024-04-28

1. 听了讲座的收获和感受怎么写?

听讲座心得体会范文:
听z老师的演讲第一感觉是原来“快乐教学是可以做到的”。本以为小学的数学就是灌输性的,因为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可是z老师却是把很难完成的任务实实在在地搬进课堂,并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即快乐数学教学法。
现在我已经上了几天课了,和学生们在课堂上也过了过招。明显地感觉到只用严格来激发他们的学科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是远远不够的,而且那样会慢慢造成学生们被迫接受知识紧接着会出现厌倦课堂甚至排斥课堂。
z老师让学生参与教学并尝试给学生以直接进行教学的机会,这样学生们在“做中学”,自己学习知识再讲解给大家,老师在难点或关键时候加以引导,这样在同学们之间的自我考评中,不知不觉知识学会了而且还会举一反三。
比如王老师讲“轴对称图形”,在学生的“讲与问”的“教学中”,老师只是在学生无法继续讨论的时候进行了提示,我认为他们会永远记住这节课上的每个瞬间。给学生以情境,让其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就是在传递快乐的知识。

“每个老师都有一套自己的“传道、授业、解惑”方法,优秀的老师循循善诱,启发学生发现真理;平庸的老师照本宣科,直接传授学生知识。”新课改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而怎么换就是体现方法的独特性。照本宣科没听讲的学生无法受到关注,即使受到了提问,他们也无法真正领会课文中的每一个重点。
学生们在课堂上自主操作、自主交流、主动思考、踊跃发言;他们在快乐中领悟知识,自信心得到提升、学习主动性被充分激发和释放。而老师们努力扮演同学们的“合作者”、“引导者”与“支持者”的角色。这样做也是达到“轻负担重质量”的高校途径。
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基本任务,怎样使学生在简短的时间内达到高效的接受知识是作为教师最不知所措的一方面。z老师的快乐教学法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我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积极思考,努力用新颖有效的方式装饰教学过程,能够让快乐真正走进课堂。

听了讲座的收获和感受怎么写?

2. 聆听教育讲座听后感有何收获作文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students and Student’s from other countries. Some of these differences are cultural differences that stem from the way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look at themselv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others. The typical American student studies on average between 12 to 20 hours a week. This is very different when compared to most Asian countries where students can study up 40 to 60 hours a week.
American students also spend a large portion of their time participating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like American Football, Cheerleading and Volleyball. While these activities can be available to students in other countries they are rarely pursued with as much enthusiasm as American students. This is because there are greater and more plentiful rewards for athle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n in most countries and there are many opportunities to excel at many different levels i.e. High School, College and minor league sporting teams. American students are very independent in their educational goals. They study alone and it is considered a matter of pride to succeed without the help of others, this usually breeds fierce competition among students to out achieve each other on assignments or in the classroom. This is very different among students from other countries where a 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 is created and students naturally tend to help each other.
In some countries exams are given and a small group of students are asked to work on it together. This process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s just beginning to become popular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is already looked upon as too different from what is considered traditional education. American students usually have a part time job while studying, and there is usually no uniform or dress code associated with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free until you are 18 years old, but college is paid for through scholarships, grants and loans. In some other countries School is always paid for. And students must wear uniforms this can make going to school very expensive.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students and students from other countries, and that is what makes learning such a fun thing to do.

3. 听教育讲座有什么收获

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可以学会更好地和子女沟通,从而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通过教育讲座,可以直接咨询教育权威人士自己的问题,对症下药,效果更为显著。
可以让家长提升自身素质,确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在受教育的时候能够不产生叛逆心理。
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度,让家长把更多时间放在孩子身上。

扩展资料:
一关于家庭中的集体主义教育及威信的确立
集体主义教育观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如何组织和培养儿童集体是马卡连柯全部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上马卡连柯同样强调了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马卡连柯认为,旧式的家庭是一种父权的家庭,孩子的生活完全服从父亲的意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家庭首先是一个苏维埃的集体,它与旧家庭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此。每个苏维埃家庭,“都是由享有平等权利的社会成员构成的集体,家长与儿童的区别在于家长领导着家庭,儿童在家庭中接受教育。”儿童将成长为怎样一个人,取决于儿童本人的能力和所受的教育。为了使家庭教育得以顺利地进行,马卡连柯要求家长们懂得,第一,在家中他们“不是绝对的、不受任何约束的主人,家长必须从孩子幼年起,在孩子的一举一动中,在孩子的游戏中培养他集体生活的习惯,不可让孩子成为“利己主义者”。
第二,家长要为自己的家庭,为自己的孩子对“苏维埃的法律承担责任”。每个做父母的都应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活,任何移情别恋造成的家庭的破裂都会病态地反映到儿童的教育上。第三,家长应通过自己的心灵、自己的思想,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传达给孩子,让孩子产生兴趣,让孩子为家长对社会作出的成就感到自豪,从而把孩子从小就融入社会的大集体中。第四,家长是家庭集体的领导成员,他必须以身作则,这是首要的和最主要的教育方法。第五,家庭教育工作的实质不在于家长对孩子的直接影响,而在于家长是如何组织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如何组织孩子的生活。
没有威信就不可能进行教育。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的威信就是父母的价值与力量所在。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听话就说明家长有威信,于是为了达到听话的目的而去追逐自己的威信,从而培养出了懦弱的孩子。马卡连柯在《儿童教育讲座》中分析了几种建立在这种错误基础上的威信。虚假的威信尽管有着形形色色的表现,但都是“以故意做作为原则,力图用任何手段制造‘听话’的假象”。马卡连柯指出,真正的威信应该是以了解、以帮助、以责任心获得的威信。
二、关于百分之百成功的教育
马卡连柯的以下两个观点是每一位家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予以充分重视的。
第一,马卡连柯强调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 “孩子将成为怎样的人,主要取决于家长在他5岁前把他造就成什么样子。如果孩子在5岁前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那么以后就不得不进行再教育。”马卡连柯认为,“这种再教育工作,并非每个家长都能做到。”因此,马卡连柯忠告每位家长“要始终做好教育工作,力争将来不必再做任何改造工作,力争在一开始就把一切都做对。”
第二,马卡连柯坚定地认为,在儿童的教育中不允许有任何一个不合格品,不使任何一个儿童由于不良的教育而成为废品。
三、关于教育中的尺度和分寸
马卡连柯强调进行教育工作并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情,只要具有健全的理智就可以了,健全的理智表现为善于掌握尺度与分寸。一方面家长本人要善于掌握尺度与分寸,另一方面要从小培养孩子学会掌握尺度与分寸。马卡连柯直截了当地说,对孩子的爱“需要有尺度,有分寸”。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但是,爱超过了限度就成了溺爱,成为 “造就拙劣的人”的原因。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去追求为父母带来幸福,在孩子的眼中父母应首先有权享受幸福。马卡连柯说:“必须教育孩子关心父母,培养孩子产生一种纯朴的自然的愿望,让他们在父亲或母亲的愿望没得到满足之前自愿放弃自己的欲望。”
具有分寸感,善于掌握尺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家长要善于掌握对孩子的慈爱与严厉的尺度;在干预孩子的生活的程度上家长既要放手,给予孩子必要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又必须有一定的限度。家长既要发展孩子的主动性,又不可以放任不管,必须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不仅仅是想什么就得到什么的本事,还是一种迫使自己拒绝不需要的东西的能力。
四、关于纪律与制度
马卡连柯认为,纪律是教育的结果,而制度是教育的手段。
为了培养出守纪律的人,必须做许多工作,其中包括建立合理的制度。家长在制定家庭的生活制度时首先要考虑制度的合理性和目的性,还必须具有确定性。马卡连柯提请家长们注意,“没有正确的制度,惩罚本身不能带来任何好处。而如果有了好的制度,即使没有惩罚也能如鱼得水,只是需要更多的耐心。”
马卡连柯在自己的关于家庭教育的论著和讲话中,还对儿童的游戏,对儿童的劳动教育、经济教育、性教育和文化修养的培养等重要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有独到见解的观点。这些观点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育讲座

听教育讲座有什么收获

4. 聆听了徐成立老师的讲座,您有什么收获

我心中最好的老师是语文老师。他披着一头乌黑发亮的卷发,弯弯的眉毛下长着一对会说话的眼睛,可是,语文老师必须要借助一副眼镜才能看清楚周围的一切。老师讲起话来总是那么充满激情,唱起歌来又是那样让人陶醉。 语文老师讲课时特别让人陶醉。在语文老师的课上,让我觉得学习既轻松又自如。 记得上《惊弓之鸟》一课时,她首先把我们带到情景中,在她的鼓励下,我第一个当小记者进行采访,我大胆的采访者扮演边飞边鸣叫的雁小姐:“雁小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慢呢?”雁小姐悲伤地说:“我上次被一支箭射中了,伤口还没有愈合,每扇动一下翅膀都痛彻心扉。”我深情地说说:“是啊,怪不得你飞得这样缓慢!”“雁先生,你的叫声为什么如此凄惨呢?”扮演雁先生的同学说:“因为我与同伴失散了,孤零零的,我多么需要同伴的帮助啊!”课堂上,小记者们展开了有趣激烈的采访,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同学们争着当小记者。气氛特别活跃,把自己当做大雁,很自然的就会体会到大雁的悲伤。 语文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让我每天都这样快快乐乐的成长,使我获得了许许多多的知识。是她,循循善诱的教诲把我们带进了语文的殿堂;是她,带着我们在语文知识的海洋尽情遨游。和语文老师在一起,我们不像是师生关系,更像是好朋友。老师一直鼓励着我们。给我们勇气。 语文老师批改作业很细心,就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会错过,当老师在我的作业本上打一个对勾时,就给予她对我们的爱。老师的一笑。就使我心中充满了慈母般的感觉。 我喜欢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喜欢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5. 听教育讲座有什么收获

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可以学会更好地和子女沟通,从而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通过教育讲座,可以直接咨询教育权威人士自己的问题,对症下药,效果更为显著。
可以让家长提升自身素质,确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在受教育的时候能够不产生叛逆心理。
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度,让家长把更多时间放在孩子身上。

扩展资料:
一关于家庭中的集体主义教育及威信的确立
集体主义教育观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如何组织和培养儿童集体是马卡连柯全部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上马卡连柯同样强调了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马卡连柯认为,旧式的家庭是一种父权的家庭,孩子的生活完全服从父亲的意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家庭首先是一个苏维埃的集体,它与旧家庭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此。每个苏维埃家庭,“都是由享有平等权利的社会成员构成的集体,家长与儿童的区别在于家长领导着家庭,儿童在家庭中接受教育。”儿童将成长为怎样一个人,取决于儿童本人的能力和所受的教育。为了使家庭教育得以顺利地进行,马卡连柯要求家长们懂得,第一,在家中他们“不是绝对的、不受任何约束的主人,家长必须从孩子幼年起,在孩子的一举一动中,在孩子的游戏中培养他集体生活的习惯,不可让孩子成为“利己主义者”。
第二,家长要为自己的家庭,为自己的孩子对“苏维埃的法律承担责任”。每个做父母的都应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活,任何移情别恋造成的家庭的破裂都会病态地反映到儿童的教育上。第三,家长应通过自己的心灵、自己的思想,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传达给孩子,让孩子产生兴趣,让孩子为家长对社会作出的成就感到自豪,从而把孩子从小就融入社会的大集体中。第四,家长是家庭集体的领导成员,他必须以身作则,这是首要的和最主要的教育方法。第五,家庭教育工作的实质不在于家长对孩子的直接影响,而在于家长是如何组织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如何组织孩子的生活。
没有威信就不可能进行教育。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的威信就是父母的价值与力量所在。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听话就说明家长有威信,于是为了达到听话的目的而去追逐自己的威信,从而培养出了懦弱的孩子。马卡连柯在《儿童教育讲座》中分析了几种建立在这种错误基础上的威信。虚假的威信尽管有着形形色色的表现,但都是“以故意做作为原则,力图用任何手段制造‘听话’的假象”。马卡连柯指出,真正的威信应该是以了解、以帮助、以责任心获得的威信。
二、关于百分之百成功的教育
马卡连柯的以下两个观点是每一位家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予以充分重视的。
第一,马卡连柯强调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孩子将成为怎样的人,主要取决于家长在他5岁前把他造就成什么样子。如果孩子在5岁前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那么以后就不得不进行再教育。”马卡连柯认为,“这种再教育工作,并非每个家长都能做到。”因此,马卡连柯忠告每位家长“要始终做好教育工作,力争将来不必再做任何改造工作,力争在一开始就把一切都做对。”
第二,马卡连柯坚定地认为,在儿童的教育中不允许有任何一个不合格品,不使任何一个儿童由于不良的教育而成为废品。
三、关于教育中的尺度和分寸
马卡连柯强调进行教育工作并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情,只要具有健全的理智就可以了,健全的理智表现为善于掌握尺度与分寸。一方面家长本人要善于掌握尺度与分寸,另一方面要从小培养孩子学会掌握尺度与分寸。马卡连柯直截了当地说,对孩子的爱“需要有尺度,有分寸”。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但是,爱超过了限度就成了溺爱,成为“造就拙劣的人”的原因。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去追求为父母带来幸福,在孩子的眼中父母应首先有权享受幸福。马卡连柯说:“必须教育孩子关心父母,培养孩子产生一种纯朴的自然的愿望,让他们在父亲或母亲的愿望没得到满足之前自愿放弃自己的欲望。”
具有分寸感,善于掌握尺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家长要善于掌握对孩子的慈爱与严厉的尺度;在干预孩子的生活的程度上家长既要放手,给予孩子必要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又必须有一定的限度。家长既要发展孩子的主动性,又不可以放任不管,必须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不仅仅是想什么就得到什么的本事,还是一种迫使自己拒绝不需要的东西的能力。
四、关于纪律与制度
马卡连柯认为,纪律是教育的结果,而制度是教育的手段。
为了培养出守纪律的人,必须做许多工作,其中包括建立合理的制度。家长在制定家庭的生活制度时首先要考虑制度的合理性和目的性,还必须具有确定性。马卡连柯提请家长们注意,“没有正确的制度,惩罚本身不能带来任何好处。而如果有了好的制度,即使没有惩罚也能如鱼得水,只是需要更多的耐心。”
马卡连柯在自己的关于家庭教育的论著和讲话中,还对儿童的游戏,对儿童的劳动教育、经济教育、性教育和文化修养的培养等重要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有独到见解的观点。这些观点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育讲座

听教育讲座有什么收获

6. 聆听讲座的思考

这学期开学的第一周是内训周,时间在培训中匆匆而过。五天的时间,我们接受了来自外地的专家、院内的教授、副高级教师、院领导等多个层面的培训者的培训,我们聆听了涉及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教研员的使命与担当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讲座。
  
 每一个培训者都有自己的特点。领导层面的培训者往往会做一些宏观的、政策面的培训。让我们了解到一些文件方面到信息,了解到国家对教育发展的一些方向性引领,或者是教育发展的缘来缘往等。
  
 他们往往会从一个文件过度到另一个文件,从节选的一个案例到另一个案例,或者从一个专家的名言到另一个专家的名言等。他们引用的材料都距离老师们很远,即使案例也不是自己经历过或者身边的,所以接受起来不是很容易。
  
 而没有脱离实践场所的专家、教授、老师们,则更多地结合自己的做法或经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们的观点往往是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更易于被老师们接受。
  
 我感觉到大部分老师都喜欢聆听有亲身经历的讲座。这一周9位培训者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有2个。其中一个是宁波的一位讲校本教研的校长,因为喜欢,所以听完就写下了一篇文章。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院里的一名副高级教师的讲座,她讲的是有关教研员的听课与评课。虽然她讲得专业性并不强,但她引用了自己的经历来分析、例证某些观点,揭示了一些听评课中出现的问题等,都是教研员们平时工作中遇到的,所以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另外,她开讲前先呈现了一份调查问卷的分析。先暂且不说她的这个问卷调查做得是否科学、合理,只从她能够想到基于调查研究,进行主题的讲述,这种做法就是值得肯定的。我们知道凡事都需要有这个过程:“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就说明这位老师工作很严谨。
  
 
                                          
 总结这些天的讲座,有的精彩,很吸引人;有的枯燥乏味,不知所云;有的浅显,不能引发思考;有的生动,案例详实,能够引发共鸣。
  
 听了这么多讲座,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讲座是好的,是能够抓住倾听者心理的,是倾听者特别愿意听的?我觉得以下几点不可忽视:
  
 1.了解参培对象
  
 不管是一个培训的设计者,还是培训团队中的一个培训者,都需要了解参培对象,才能有的放矢。了解参培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基本需求;了解他们渴望学到什么、面临的困惑等。当然还要分析自己能够在哪些方面给他们提供帮助,做到知己知彼。
  
 只有对听者有了一个初步的甚至比较充分的了解,我们才会目中有人,心中有数,从而为我们讲座的准备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根据了解的这些情况,设计讲座内容。
  
 2.选择合适的主题与内容
  
 一次讲座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在选择主题与内容时就不能贪大求全。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切入点小的主题,选择能够解决教师某一个或几个问题的主题。这样的讲座会令老师们觉得很实用。
  
 另外主题与讲解的内容要相匹配。比如有一个老师以“论文的写作与教师专业发展”为题做的讲座。她只讲了论文写作的“why 、How、When ”,罗列了老师们在选题、拟定论文题目等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当然也给出了如何选题的建议,以及论文题目表述的注意事项。
  
 但老师们听完了,也不知道论文究竟应该如何写?一篇论文的结构应是怎样的?还有论文跟教师专业发展有什么关系?这些她的讲座都没有涉及到,所以既没有满足教师的需求,也没有将她的主题落实到位。如果不想讲教师专业发展,那题目中莫不如不出现。
  
 3.以自己做过或经历过的事件为案例
  
 我认为这一点很重要,讲述自己做过的事情,老师们会比较感兴趣,也会信服。即使不是自己做过的,而是见证过的身边的事例,也比引用远的、够不到的事例,效果更好些。当然不是说远的、他人的事例不可用,而是不能一味地从头到尾都涉及不到自己的事例。
  
 这几天听的讲座中,有一位老师在讲述教师专业发展时,就采用了身边的两个特级教师的事例,这两个事例的叙述很详实,对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很有说服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而有一个老师在讲高效教研时,完全引用上海、北京的案例,当然这些都是成功的案例,有些还都是大家熟知的案例。但从头到尾,没有感觉到他是否进行了教研活动?他的教研是否是高效的?甚至在怀疑他是否有资格讲“高效教研”?
  
  
 4.语言幽默风趣
  
 讲座也是一门运用语言的艺术。有的人能把倾听者讲得昏昏欲睡;有的人能把倾听者讲得聚精会神;有的人能把倾听者讲得烦躁不安;有的人能把倾听者讲得笑声连连。
  
 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与手段,可以给人带来心情上很大的变化。作为听者,期望主讲人的语言能够生动幽默、风趣,抑扬顿挫,充满磁性与激情,具有感召力,能够让人在欢笑与轻松的氛围中领悟讲座者的意图,而不是软绵绵、有气无力。
  
 给我们做听评课讲座的老师就做到了这一点,她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着她的一些经历,有时还不忘自嘲一下。
  
 比如,如何对待老师只注重听课,而不注重听点评的问题,她以一次教研活动为例,讲述了她所发现的问题、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采用的治理措施。
  
 讲述期间她用“密密麻麻”“呼啦一下都走了”等形容词,还不时地用“刘姥姥进大观园”“徐庶进曹营”等典故,来说明老师们的一些动作、心态等,生动形象,引得听众笑声不断,而且这些也是其他人经常会遇到的现象,成功地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总之,讲座要想吸引人,这三个方面是不得不关注的,即满足倾听者需求、引发倾听者的思考;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

7. 讲座收获

昨天,传习师进行了第一次讲课,讲课是在腾讯会议上完成的,通过这次讲课,我收获满满,总结如下。
  
  
 1.不论讲什么样的内容,生命状态非常重要,生命在场,个人的精神面貌,感召力,自信,外在的展现一定要好。也许你讲的不是最好的,但是你的精神面貌是最好的,态度是最真诚严谨的。所以每次讲课我都要拿出最好的状态,这一次讲课也是激情满满,特别有感召力,老师说我就是为演讲而生,我特别开心,这是对我多大的鼓励呀,为演讲而生,原来我还有这样的天赋呀,我自己都不知道呢,看来老师的一句鼓励是多么的重要,今后我也要经常的去鼓励我的学生,请用我的鼓励托举起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为演讲而生,加油。
  
  
 2.讲课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架构清晰,自然流畅,要抓住对方的需求点,始终是带着听众,始终有一个包袱要抖,也就是说 紧紧带着听众走。特别是在讲课的前十分钟,想尽办法用自己的方式把对方吸引过来,因为人的注意力只保持十多分钟,有一个吸引人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讲师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风范,可以大胆的去尝试,放开自己,本身这就是一个锻炼,大胆的去做。
  
  
 3.根据内容和自己不同的风格,有的通过讲故事等各种形式的材料汇集,最后得出结论。有的是先讲论点,再去用论据来印证,这种方式不好的地方是大家都知道这个论点了,对很多印证材料不是那么感兴趣,相比来说还是按第一种,先通过各种材料论据印证最后总结处这个论点,先尝试这一种。
  
  
 4.昨天我在讲课时用的论据和事例,老师说都不可以,比如说我用了李嘉诚的例子,老师说对李嘉诚是褒贬不一,不能用,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才行,现在就连马云,也最好少用,所以举的事例有特别的说服力,同时,用的老师那个事例要抓住重点,那个事例老师拿来用来说明道歉,我拿来用是有问题看自己,我自己觉得,这个方向也很好呀,出了问题自己承担,有问题看自己,自己调整自己,个人觉得这个例子还是挺好的,只不过我再讲的时候可以重点突出,简化一些,把前边描述的事实要简单,不能加上自己的判断。
  
  
 5.在讲课中,自省 利他  致良知是三个小主题,但是总体是合而为一的,所以要过渡自然流畅,不能分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把它总起来,让人感觉有整体感。不能太生硬,昨天我讲的时候就是硬硬的拼凑在一起,给人以生硬的感觉。
  
  
 6.在讲课中,真情实感和真情流露是很难得的,这种方式会非常有代入感和感召力,可以展现真实的自己,昨天我在讲课时讲的父亲的案例我就特别的难过,眼泪都流了出来,确实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这样就会感动自己,感染他人。以后要多应用,非常的真实感人,效果很好!
  
  
 7.昨天讲课中有很多需要提高的,但是也应该看到我也有做的比较好的,就是生命状态是最棒的,演讲的气场是最足的,自己是最自信的,演讲的风范是大方的,同时需要改正的就是讲课的具体内容的一个调整,更加的细心,我要选择更有说服力的事例,这些都可以经过调整改过来,讲课的风范,外在表现也非常重要。
  
  
 8.讲课的时间要好好把握,我总是担心讲多了,提前我感觉比较多,后来又主动删除一部分,因为讲的语速比较快,结果呢四十分钟就讲完了,按说还可以加五到八分钟的,所以还有上一次,河南空中课堂我也讲的时间不足够,今后特别要注意时间掌控,最好是恰好,恰好是最棒的。

讲座收获

8. 聆听专家讲座  感悟教育智慧

11月9日,我们小体国培班全体同学荣幸地聆听了两位专家的精彩讲座,用心感悟了他们独道的教育智慧,受益匪浅。
                                          
 其中给我启迪最大,印象最深的就是来自成都市青羊区教科院江华老师“优化体育教学语言的策略与技巧”的专题讲座。江老师的讲座自始至终都让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精彩处掌声阵阵,经久不息。
                                          
 江老师博学多才,积累丰富,思维敏捷,口若悬河,很多艰涩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他风趣幽默的语言,诙谐可爱的动作,生动形象的比喻,都变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他的讲座深入浅出,联系生活,贴近实际,注重互动,指导性很强;激荡了心灵,启迪了思想,激发了思维。                           
                                          
 市教科院体育教研员赵小刚老师在作题为“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游戏革命”的讲座中,所倡导的一些教育理念新颖独特,科学精辟。赵老师还联系教学实际帮助我们理解教育教学理念,俨如一位智者的谆谆教诲,我们静静地听,静静地品味,静静地内化,心灵深处便觉得如沐春风般温暖,如饮甘露般清甜。
                                          
 (小体国培班  马伟)
  
 
  
 文/17a6c48495ee(作者)
  
 原文链接:http://www.jianshu.com/p/8ac3e4caf9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