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氏家谱列表

2024-05-15

1. 赫氏家谱列表

 赫姓相传是远古帝王赫胥氏(炎帝)的后代,是由他的称号而来的姓氏。
   除赫姓外,他的后代还有人以赫胥为姓。
   历史上,出自赫胥氏之后的赫姓人构成了当今汉族赫姓的主体。
  汉族赫姓的历史很长,大约四千多年。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宋代进士赫洗、明代石楼知县赫震等,赫氏家谱规定,从?代起起名必须三个字,以免和祖先重名。
   
  一. 汉族赫姓在历史上以朔方为郡望,当代的分布也较为广泛。
   为了更好地区别开自己这一支与别支的不同,有的赫姓被称为了郝(hao),山东、陕西、河南的赫姓被称为黑 (hei),还有的地方由于口音的变化称为何(he、二声),山东乳山镇有个司马庄,曾经叫赫家疃(tuan 三声)居住汉族赫家人。
  在金天会年间(1123一1135 )文登(今荣城)赤山于广携眷迁赫家疃居住。
  后赫姓迁走他乡,于氏北迁这里,改于家庵村,后又改为司马庄。
  (乳山市志) 
   二. 目前发现的资料里,汉、满、回、彝、锡伯、蒙古民族都有赫姓,匈奴赫连;乌恒郝旦;锡伯荷叶尔、贺在尔氏;辽宁凤城一带应该是满族:满族赫舍里、赫佳、赫宜、赫锡赫哩、赫叶勒、:蒙古赫锡特、赫尔、赫勒、赫鲁克氏。
  彝族赫姓原姓俄母,他们都是在后来简化为汉族姓氏方法为赫的。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往往会将本民族人口迁至各地,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如前秦的苻坚曾将苻氏和氐族子弟迁往各地,元朝也将蒙古人派驻各省。
  清朝入关后,就将满族八旗部署在全国,各省城一般都建有专供满族军民居住的满城。
  辛亥革命后,多数满人改用汉姓。
  【赫】满族老姓包括:赫佳氏、赫叶勒氏、赫舍理氏、赫哲氏、赫书氏、赫锡赫理氏、亨奇勒氏、叶赫纳喇氏、哈达纳喇氏,、赫佳、赫宜、以及加入满族的荷叶尔氏(锡伯族)等。
  家谱排辈是:德承吉林贵崇荣,英明景会乐辅清,忠良维国安全志,世守纯真堡太平。
  满族赫姓知名人物有:
  赫崇本(1908-1985)辽宁省凤城人。
  中国海洋科学奠基人,著名海洋生物学家。
  毕业于清华大学,赴美留学获博士学位,1949年初毅然回国,历任山东大学教授,海洋系主任,海洋学院教务长、副院长,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气象海洋组副组长,全国海洋综合调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主编《中国近海水系》。
  赫冀成(1943- )辽宁省瓦房店人。
  著名海洋学家、教育家,我国“冶金反应工程学”领域第一位博士。
  东北大学校长,兼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能源与热工学会理事长、辽宁省科学技术协 会副主席、辽宁省金属学会副理事长, *** 十五大代表。
  赫荣晨(1947- )黑龙江省鸡西人。
  鸡西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
  鸡西矿务局机电厂组织部副部长,鸡东县委副书记,鸡西市恒山区委书记,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市政协秘书长。
  赫荣乔(1958-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视觉信息加工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脑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视觉信息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赫义芳 女,广州市芳村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赫舍里.慧勇 青岛沿海画院院长,中国青年书画家协会理事。
  【贺】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渤海国有此姓。
  老姓包括:赫舍理氏、赫叶勒氏,以及加入满族的荷叶尔氏(锡伯族)、贺在尔氏(锡伯族),还有加入满洲八旗的俄罗斯人等。
  著名人物有:
  贺士元(1927- )北京人。
  著名植物分类学家、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专家。
  历任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中国植物志》编委、《植物分类学报》常务编委、北京农药学会杂草研究会副主任。
  贺建国(1928- )黑龙江省双城人。
  原吉林省卫生厅厅长兼全国鼠疫、布病防治基地主任,地方病主任医师,客座教授。
  现任全国地方病协会理事,吉林省地方病协会会长,从事鼠疫防治工作五十余年。
  贺强(1952- )北京人。
  著名金融证券专家,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教授、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
  他还是嘉实基金管理公司独立董事、中国投资学会常务理事。
   

赫氏家谱列表

2. 赫氏家族的赫姓分支

目前所收集到的赫姓有以下几支1. .渤。海。名。宗。礼。乐。诗。书。光。祖。德。帝。臣。遐。裔,衣。冠。文。物。振。家。声2.……国恩家庆……3.自、宣、继、大、廷、云、雁、玉、耀、连、胜、4.永长修令兰桂香,风和山谷实泰康,吉庆亨通福如海,日升月恒文明扬。---------(黑)5.学、必、明、先、正、家、兴、进、有、功;纯、修、余、立、智、万、世、德、朝、忠。6.……元承祖德……7.……XX学成永,文明志家长。……8.……英、辅、景、明……9.……敬,之,成,建,玉……10.……明文生连道,万玉德圣长……11.德承吉林贵崇荣,英明景会乐辅清。……(赫舍里)12.宗,思,士,应,民,祉,复,文,永,守,德,成,学,广,道传宪章(黄河滩李家台),这支祖居滕西赫村.八旗赫姓的历史最短,只有一百多年,他们是在清朝的中后期才由民族姓氏变成单姓的赫姓的。汉族赫姓的历史很长,大约四千多年。赫舍里曾经被译为黑舍里,但是在雍正之后就不可能再发生此事。在编撰了《满洲氏族八旗总谱》以后,满族人就统一了姓氏称谓。为了更好地区别开自己这一支与别支的不同,赫姓被称为了郝(hao),山东、陕西、河南、的赫姓被称为黑 (hei),还有的地方由于口音的变化称为何(he、二声)山东乳山镇有个司马庄,曾经叫赫家潼,在金天会年间(1123一1135 )文登(今荣城)赤山于广携眷迁赫家疃居住。后赫姓迁走他乡,于氏北迁里许,建于家庵村,后又改为司马庄。(摘自乳山市志)由此看来,此赫姓不会是满族或女真族,因为当时的女真人还在使用原始的女真姓氏,还没有使用便捷的单字姓。汉族赫姓在历史上以朔方为郡望,当代的分布也较为广泛。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宋代进士赫洗、明代石楼知县赫震等。目前发现的资料里,汉、满、回、彝、锡伯、蒙古民族都有赫姓,而他们的出处则为汉族郝姓;匈奴赫连;乌恒郝旦;锡伯荷叶尔、贺在尔氏;满州赫舍里、赫佳、赫宜、赫锡赫哩、赫叶勒、赫哲氏:蒙古赫锡特、赫尔、赫勒、赫鲁克氏。彝族赫姓原姓俄母,他们都是在后来简化为赫的。

3. 赫氏家族的赫姓源流考证

赫姓相传是远古帝王赫胥氏的后代,是由他的称号而来的姓氏。 除赫姓外,他的后代还有人以赫胥为姓。 历史上,出自赫胥氏之后的赫姓人构成了当今汉族赫姓的主体。也有说赫出自于汉代乌桓族,源头出自郝旦,因古音郝赫不分,经多年迁徙,口传成为后来的赫姓。至今已两千多年。由于乌桓族信奉太阳,以太阳为至高无上的神圣,崇尚赤色,后代便以赤、或赫作为姓氏。也有文介绍是出于商末郝姓,时经两千多年,至汉代仍居住在山西太原一带。到了宋代,郝姓已经发展到了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南方开始出现郝姓,南宋咸淳年间发生“胡妃之变”,,97户33姓南迁,不少的郝姓,为了避难“去邑离乡”,就是说把“郝”字右边的“邑”字丢掉,便成了赤姓或赫姓。乌恒族出自东胡。东胡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与匈奴同时兴起于战国末期(公元前三世纪),至汉初(公元前206年)被匈奴冒顿单于击破,部众逃散,其中主要的两支分别逃至乌桓山和鲜卑山,(位置在现在的大兴安岭南部),从此便以乌桓族和鲜卑族出现于史册,而东胡之名遂湮没无闻。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汉将霍去病打败匈奴左贤王后,把乌恒迁徙到了上谷等五郡边塞外居住,这几个郡包括了幽州的代郡,上谷,右北平,辽西,昌黎以及辽东。设置了护乌恒校尉管辖乌恒各部。东汉,在上谷宁城(近河北宣化市西北)继续保留了护乌恒校尉。同时东汉王朝使用乌恒骑兵征讨匈奴、鲜卑,甚至用乌恒人来打乌恒人。公元二世纪末,中原爆发黄巾起义,乌恒统治者冒顿趁乱在汉献帝初平年间(190-193)统一了乌恒各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亲帅大军征讨乌恒,大败冒顿于柳城,(今辽宁辽阳南)得降俘二十余万,这些包括赫姓人在内的乌恒人被迁入内地,到了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在后来的岁月中,逐渐与汉族、回族和其他的少数民族相融合。而没有离开旧地的乌恒人,很快又被鲜卑人征服。在之后历代的迁徙过程中,使得原乌恒族姓氏产生了变化,或简化、或改成了更方便的单字姓,如郝、赫、赤、丘、苏、五、尚、熙、钦、侯姓也融入了各个民族。有史料记载,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有辽西君乌恒首领赫旦(郝旦)率部下九百二十二人归顺汉朝。汉封其八十一人为王侯、君长。这些人留在汉朝,成为了后来汉族的一部分。应该理解这样一个道理,中国大陆各民族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在不断的之战乱、迁徙、集中居住、再战乱、迁徙、居住过程中,所以各民族之间总是有不断地被同化,被吸收的过程。姓氏当然也在这个过程中,所以赫姓就会在各个民族中出现也就不奇怪了。

赫氏家族的赫姓源流考证

4. 赫姓 赫氏家谱 赫姓起源 赫姓名人 赫姓的来源 赫姓简介

赫[赫,读音作hè(ㄏㄜ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赫胥氏,出自远古时代赫胥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为氏。     著名东汉史学家应劭(公元153~196年)所著的《风俗通义》中记载:“赫胥氏之后有赫氏、赫胥氏。”这在明朝史学家王圻(公元1530~1615年)所著的《续文献通考·氏族典》中第十一卷盘古氏至三皇一燧人氏之间衍生姓氏的记载中也有说明:“自大騩氏至无怀氏等十九氏衍生姓氏有赫氏、赫胥氏、赫苏氏。”     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史学家何拔儒在整理四川省盐亭县的天垣场盘垭村所发现的盘古王表时发现:赫胥氏,就是约在公元前5071~前4170年间的帝王,其世系承传为:浑沌氏(共七代)→葛天氏(共四代)→女娲氏→伏羲氏→赫胥氏→东户氏(共十七代)→皇覃氏(共七代)→启统氏(共三代)→吉夷氏(共四代)。     到公元前4171~前3150年的帝王世系承传为:仓帝史皇氏→柏皇氏(共二十代)→中皇氏(共四代)→大庭炎帝氏(共五代)→粟陆氏(共五代)→昆仑氏(共十一代)→西陵氏→文昌、夸父、歧伯、金二伯、嫘祖。     到约公元前3151~前2230年的帝王世系承传为:轩辕氏(共三代)→祝融氏(共二代)→昊英氏(共九代)→古皇有巢氏(共七代)→朱襄氏(共三代)→阴康氏(共三代)→无怀氏(共六代)→神农氏(共八代)。     到约公元前2231~2045年的帝王世系承传为:黄帝有熊氏(共三代)→颛顼→帝喾→尧→舜→禹。     赫胥氏,为母系氏族社会的群落称谓,是传说历史,严格地讲,还不是真正姓氏学意义上的姓氏概念;但其后裔分衍有赫氏、赫胥氏、赫苏氏,则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末年王公贵族囚禁之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典籍《荀子·议兵》记载:“纣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商朝末年纣王因群臣力谏其政,怒而剖杀了王叔比干,还将另一王叔箕子囚禁起来,准备用炮烙酷刑之,以镇群臣之口。后因诸多大臣的劝谏,加之暗悔比干之死,遂流徙箕子一族至赫邑(古邑赫章,今贵州赫章)。     公元前1068年,周武王姬发挥军灭商后,派人将箕子找回。但箕子不愿意臣服于西周王朝,遂挟四千族众向北,建立了朝鲜国。未与箕子同行之后裔中,有以赫邑为姓氏者,称赫章氏,辗转迁徙于陈邑,融合于战国时期的楚文化中,省文简化为赫氏。后陈氏一族的先祖陈叔明之孙、陈志高之子陈才的妻子赫氏,就是此族中人。         第三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南匈奴铁弗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十六国时期,南匈奴铁弗部勃勃称大夏天王,自称云赫连天,他建立了夏国,王族以赫连为氏,史称胡夏。     赫连氏一族后为北匈奴吐谷浑部所破,其族人四散,有取其赫连氏的省文单字为汉姓赫氏者。         第四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古代北匈奴吐谷浑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西晋至东晋时期,吐谷浑部族攻破了胡夏国,俘虏了赫连氏王族。后来吐谷浑部自己的族人中有人敬佩赫连世家的骁勇,遂也以“赫连”为姓氏。     后吐谷浑部为鲜卑族拓拔部所破,赫连氏在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有省文简化改单字汉姓赫氏者。         第五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1.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赫舍里氏:     满族赫舍里氏,又作何舍里氏,满语为Heseri Hala,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赫舍哩的后裔在清末光绪初年,分改为汉字单姓何氏、赫氏、高氏、康氏、张氏、芦氏、贺氏、索氏、英氏、郝氏、黑氏等。     ⑵赫书氏:     满族赫书氏,满语为Hesu Hala,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乃金国女真族和速嘉氏,以姓为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乌拉(今黑龙江牡丹江流域)。     赫书氏的后裔在清末民初时期,改为汉字单姓赫氏、书氏等。     ⑶赫宜氏“     满族赫宜氏,又作何叶、和衣、赫叶,满语为Heye Hala,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金国时期称霍域氏,世居舒勒赫(今吉林西团山)、屯昂阿(今黑龙江玛延河黑河口)、锦州等地。     赫宜氏的后裔在清末民初时期,分改为汉字单姓何氏、赫氏。     ⑷赫舒哩氏:     满族赫舒哩氏,满语为Hesuri Hala,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松花江地区。     赫舒哩氏的后裔在清末民初时期,分改为汉字单姓何氏、赫氏。     ⑸赫尔济氏:     满族赫尔济氏,又作和和济氏,满语为Hergin Hala,汉义为“纲纪”,世居长白山。     赫尔济氏的后裔在清末民初时期,改为汉字单姓赫氏。     ⑹赫尔苏氏:     满族赫尔苏氏,满语为Hersu Hala,世居乌拉地区(今黑龙江牡丹江)。     赫尔苏氏的后裔在清末民初时期,改为汉字单姓赫氏。     ⑺赫济哩氏:     满族赫济哩氏,满语为Hegiri Hala,世居辉发地区(今吉林辉发河上游)。     赫济哩氏的后裔在清末民初时期,改为汉字单姓赫氏。     ⑻赫佳氏:     满族赫佳氏,又作何佳氏,满语为Hegiya Hala,世居雅兰(今俄罗斯滨海雅兰河)、讷殷(今吉林抚松)等地区。     赫佳氏的后裔在清末民初时期,改为汉字单姓赫氏。     ⑼赫锡赫理氏:     满族赫锡赫理氏,满语为Hehiheri Hala,世居乌拉(今黑龙江牡丹江)、尼马察(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等地区。     赫锡赫理氏的后裔在清末民初时期,改为汉字单姓赫氏。     ⑽赫叶勒氏:     满族赫叶勒氏,满语为Heyel Hala,又作何雅礼,世居沈阳。     赫叶勒氏的后裔在清末民初时期,改为汉字单姓赫氏赫、贺氏、何氏等。     ⑾赫哲氏:     满族赫哲氏,满语为Heje Hala,世居今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一带。     赫哲氏的后裔在清末民初时期,改为汉字单姓赫氏。     ⑿黑赫穆氏:     满族黑赫穆氏,满语为Heihemu Hala,世居黑龙江地区。     黑赫穆氏的后裔在清末民初时期,改为汉字单姓赫氏、黑氏。     ⒀亨奇勒氏:     满族亨奇勒氏,为库雅拉女真,满语为Hengkile Hala,汉义为“叩首”,世居库雅拉(今俄罗斯滨海浑春河)等地。     亨奇勒氏的后裔在清末民初时期,改为汉字单姓赫氏。     2.据史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     ⑴赫尔诺络雅苏氏:     满族赫尔诺络雅苏氏,满语为Hernuoloyasu Hala,世居乌里雅苏台(今蒙古乌兰巴托)。     赫尔诺络雅苏氏的后裔在清末民初时期,改为汉字单姓赫氏。     ⑵赫齐拉氏:     满族赫齐拉氏,满语为Hecila Hala,世居雅兰(今俄罗斯滨海雅兰河)。     赫齐拉氏的后裔在清末民初时期,改为汉字单姓赫氏、黑氏。         第六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1.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赫舍里氏,后金政权建立后,该姓氏亦有满族因之,满语为Heseri Hala,世居库昆地方(北大河,今辽宁阜新)。     2.据史籍《八旗满洲姓氏通谱》记载:     ⑴赫鲁克氏:     蒙古族赫鲁克氏,后金政权建立后,该姓氏亦有满族因之,满语为Heruk Hala,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     赫鲁克氏的满族后裔在清末民初时期,改为汉字单姓赫氏。蒙古族赫鲁克氏的汉姓,亦有为赫氏、鲁氏者。     ⑵赫勒氏:     蒙古族赫勒氏,后金政权建立后,该姓氏亦有满族因之,满语为Hele Hala,世居巴林(今俄罗斯伯力)。     赫勒氏的满族后裔在清末民初时期,改为汉字单姓赫氏。蒙古族赫勒氏的汉姓,亦有为赫氏者。     ⑶赫锡特氏:     蒙古族赫锡特氏,后金政权建立后,该姓氏亦有满族因之,满语为Hehite Hala,世居克鲁伦(今蒙古肯特山)。     赫锡特氏的满族后裔在清末民初时期,改为汉字单姓赫氏。蒙古族赫锡特氏的汉姓,亦有为赫氏、锡氏者。     3.据史籍《黑龙江志稿·人物志》记载:     蒙古族赫尔氏,后金政权建立后,该姓氏亦有满族因之,又作和里氏,满语为Heru Hala,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     赫尔氏的满族后裔在清末民初时期,改为汉字单姓赫氏。蒙古族赫尔氏的汉姓,亦有为赫氏者。         第七个渊源:源于外夷,出自古犹太族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犹太人在《元史·帝纪》里称术忽,清乾隆年间的《辽金元三史国语解》一书中称其为“珠赫”, *** 的典籍《汉译塔布》中则称之为“朱乎得”。     在清朝时期,满族人以谐音称犹太族人为“珠赫人”,后以“赫氏胡夷”简称之。之后,有犹太族人便以“赫”为姓氏,称赫氏,多为 *** 。     融于 *** 中的犹太族人后裔,对外都一致称为 *** ,绝不说是犹太族人。             二.字辈:     “德承吉林贵崇荣,英明景会乐辅清。忠良维国安全志,世守纯真保泰平。”(现已排到“明”字,为第十五世) 。           三.迁徙分布:     汉族赫氏多分布于今湖南、河南、台湾等诸省,以及马来亚、新加坡、墨西哥等国家。     蒙古族赫氏多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     满族赫氏先居于今辽宁省丹东市凤城边门赫家村,后散居在凤城的杨木乡、红旗镇、刘家河蛟羊峪、赛马赫家窑村、蓝旗乡老虎洞、鸡冠山镇袁家沟、岫岩杨沟乡赫家堡、朝阳、宽甸长甸、振安区等地。清同治年间,另有两支迁居至今黑龙江省双城县。                 四.郡望:     盛乐郡:西汉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祁县东部一带地区。     渤海郡: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     京 兆:京兆原本为京兆尹,“尹”为太守。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五.历史名人   赫天浪:(公元1923~今),满族,辽宁辽阳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中国人民 *** 军官、基础教育家。     赫荣耀:(公元1938~今),满族;辽宁沈阳人。著名现代教育家。     赫兴中:(公元1943~今),河北新城人。著名现代书画家。     赫 炬:(公元1942~今),辽宁人。著名金融管理专家。     赫建华:(公元1938~今),女;河北巨鹿人。著名跳伞运运健将。     赫金全:(公元1949~今),河南潍阳人。著名地方国防工作者。     赫国胜:(公元1956~今),辽宁沈阳人。著名金融学专家、教育家。     赫永峰:(公元1956~今),蒙古族;内蒙古托克托人。著名地方公务员。     赫保真:(公元1904~1987),山东潍县人。著名国画家。 
   

5. 赫姓的由来、起源

1、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末年王公贵族囚禁之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商朝末年纣王因群臣力谏其政,怒而剖杀了王叔比干,还将另一王叔箕子囚禁起来,准备用炮烙酷刑之,以镇群臣之口。
后因诸多大臣的劝谏,加之暗悔比干之死,遂流徙箕子一族至赫邑(古邑赫章,今贵州赫章)。周武王姬发挥军灭商后,派人将箕子找回,并向其请教治国之策。但箕子不愿意臣服于西周王朝,遂挟四千族众向北,于公元前1122年建立了朝鲜国,史称“箕子朝鲜”。
箕子朝鲜一直到公元前194年被燕国人卫满所灭,国祚长达九百二十八年。未与箕子同行之商族后裔子孙中,有以箕子之邑“赫邑”为姓氏者,称赫章氏,后辗转迁徙于陈邑(今河南淮阳),逐渐融合于战国时期的楚文化中,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赫氏。
2、源于鲜卑族,出自古代北匈奴吐谷浑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西晋至东晋时期,鲜卑慕容部的分支吐谷浑部族攻破了胡夏国,俘虏了赫连氏王族。结果后来吐谷浑部自己的族人中有人敬佩赫连世家的骁勇,遂也以“赫连”为姓氏。
后吐谷浑部为鲜卑的拓跋部所破,赫连氏在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有省文简化改单字汉姓赫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扩展资料:
赫姓名人
1、赫保真(1904—1987),字聘卿,早中期落款曾用名抱真、葆真;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早年为潍县名画家丁东斋、刘秩东入室弟子;擅长人物、山水、花鸟等,传统功力极为深厚;赫先生笔下的工笔人物用线极富节奏且灵动,其清圆细劲之笔的风格构成。
1959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幅国画《满堂红》、《十里荷香》;出版《赫保真画辑》、《赫保真画集》等。
2、赫建华,女子跳伞运动员。运动健将。河北巨鹿人。1956年被选入国家队。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十六次打破女子跳伞全国纪录,六次打破女子跳伞世界纪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赫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赫建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赫保真

赫姓的由来、起源

6. 赫姓的由来、起源

握手!!
满族正白旗赫姓是凤凰城赫舍里氏,不知您是哪一位?什么排字?
给个联系方式,我把家族群给你。
那里已经有好几百位族人了,上下大约有六代人聚集在一起,好玩着呢。
如果能认定是本家族成员,会有人把家谱传给你。

7. 赫姓的由来

赫舍哩氏 ---赫 相传是清初弘文院大学士希福之后人,希福曾是赫舍哩部人,即取该部名称而姓赫舍哩。请末又取前一个字为姓,由于赫氏家族人丁兴旺,族大枝繁,后又分赫、康、张三个姓,因其先人是努尔哈赤的旧部,世有战功,故为官者甚多。  赫氏在清时隶属正白旗,先居住在边门镇的赫家村,后散居各地。杨木乡、红旗镇赫姓较多。另外,刘家河蛟羊峪、蓝旗乡老虎洞、鸡冠山镇袁家沟、赛马镇赫家窑村等地都是赫姓的聚居地。(注意:岫岩满族自治县汤沟乡赫家堡子亦属本支,自八世起有两支于清同治初年迁居至黑龙江是双城县。)  按字排辈为:  “德承吉林贵崇荣,英明景会乐辅清。忠良维国安全志,世守纯真保泰平。”(现已排到“明”字,为第十五世).  .赫姓宗族。赫氏是辽东地区的满族著姓之一,他与何氏同是由满族姓氏赫舍里氏取其头一字冠注汉字姓演变而来,两者之间为同音异字。赫舍里氏宗族分居辽东各地,氏族中存藏有记事全面的宗族谱书。谱书中对其氏族的迁徙、源流均做了翔实地记述。   赫氏是在清代后期光绪初年冠用汉字赫姓的。在此以前,其姓氏为赫舍里氏。 “赫舍里,原系河名,因以为姓。”赫舍里这一姓氏是氏族在由原始居住地迁徙后而以河名冠用的姓氏。赫舍里氏的先世,历史上生活在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金代归胡里改路。元末明初之际赫舍里氏先世随其他姓氏的建州女真人一道,开始了迁徙。迁徙中,他们先后迁徙到缓芬河流域、图们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最后定居在苏子河、浑河流域。   赫舍里氏氏族定居苏子河、浑河流域后,在清前为后金政权的缔造,氏族成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硕色巴克什,正黄旗人,穆瑚禄都督第七子,特赫纳之孙也。国初偕其弟希福巴克什来归,太祖高皇帝以硕色兼通满、汉及蒙古文字,赐名巴克什,命在文馆行走。其子索尼,亦兼通满、汉、蒙古文字,赐名巴克什,由头等侍卫授吏部启心郎。三年考绩,所任称职,授骑都尉,随大军征讨,所向有功。”,清前赫舍里氏从其迁徙的历史记载中可以得知,这一姓氏是于明初而冠用的。在此之前,他们的先世应追属为金代女真纥石烈部人。在元末明初的迁徙中,其部族分居在今延边布尔哈河、汤旺河、陇乌河流域。金代纥石烈部族人,姓氏为纥石烈氏,是以部为姓的。纥石烈氏,译汉姓为高姓。纥石烈一姓,《金史·列传》记载:“纥石烈恒端,西南路忽伦宋割猛克人,袭兄银术谋克。泰和伐宋,充行军万户,破宋军两千于蔡州,加宜武将军。自寿州渡淮,败宋步骑一万五千于鹞子岭,遂克安丰军。”  从金代史料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女真纥石烈氏早在金代就已是一个族众繁多的氏族,并由于族众庞大,远在赫舍里氏宗族冠用赫舍里这一姓氏以前,即有其他族支纥石烈氏中冠用新的姓氏分离出来,由纥石烈氏冠用汉译高姓的一支,即是这样分离出去的。至此,今日辽东满族赫氏宗族的姓氏演变分别为:金、元时期,纥石烈氏(译汉字姓为高姓);元末明初至清代中期,赫舍里氏;清代后至今,赫氏。  赫姓不应该是汉族人,既便是赫连姓的后裔。

赫姓的由来

8. 赫姓的来源?谁能告诉我…

赫姓来源于满族中的赫舍勒氏,关于赫舍勒氏的汉语意思至今不详,满族的姓氏在满语里是哈拉(Hala),名字是穆昆,由此可见满族的赫姓与赫连是毫不相干的,所以我们也就沾不上什么皇家(赫连勃勃)血统了。不过据史书介绍赫舍勒姓在清朝也是名门望族,是老罕王努尔哈赤的旧部,为大清江山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其在辽东很有影响力。 辽宁凤城赫舍里氏辽宁凤城赫舍里氏(赫氏) 相传是清初弘文院大学士希福之后人,希福曾是赫舍里部人,即取该部名称而姓赫舍里氏。清末又取前一个字为姓。赫氏家族人丁兴旺,族大枝繁,后又分赫、康、张三姓,因其先人是努尔哈赤旧部,世有战功,故为官者甚多。 赫氏在清时隶属正白旗,先居边门镇赫家村,后散居各地。杨木乡、红旗镇赫姓较多。另外,刘家河蛟羊峪、蓝旗乡老虎洞、鸡冠山镇袁家沟、赛马镇赫家窑村等地都是赫姓的聚居处。岫岩县汤沟乡赫家堡于亦属本支。自八世起有两支于清同治初年迁居黑龙江省双城县(据我分析,我们家可能为此支) 始迁祖洼尔达兄弟九人,他排行老九,曾任汉都将军。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洼尔达由京拨至凤凰城驻防,生三子,长子阿尔密和次子阿什他被封为骑都尉,三子韦合讷官至协领,三世中有三人被封赠为通议大夫、三人是昭武大夫、一人是昭武都尉。 赫氏族谱会称为《赫舍里氏宗谱》;清光绪五年(1879年)立谱,16开印刷本,线装上下两册、总办纂修人是十世六品军功领催赫墨林、七品军功委领催赫文林、委领催赫茂林。 按辈排字为:德承吉林贵崇荣,英明景会乐辅清。忠良维国安全志,世守纯贞保泰平。另一种说法是赫姓源于复姓赫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