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落差110米,下游的鱼怎样游上去呢?

2024-05-15

1. 三峡大坝落差110米,下游的鱼怎样游上去呢?

最开始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但是就算弹跳能力再强的鱼,也不可能鲤鱼跃龙门一样跳过一百多米的大坝吧!而且在三峡流域大约生活这一百多种鱼类,就算其中有的鱼是天选之子,那其他的鱼要怎么办呢?难道要和下游的鱼两地分居吗?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三峡流域的管理人员人工制造洪峰,修建珍稀鱼种的救护中心利用各种方法手段不断增进鱼类洄游工程的顺利实施。尽量减小鱼类进行洄游中的障碍,避免大坝的存在给鱼类繁衍带来的影响。
而鱼类之所以要进行洄游,主要是他们的天性和鱼类传统。原因主要是因为在上游的水质盐的含量比较低,而且水质十分清澈(就是环境特别好)适合鱼类生息繁衍。而且由于逆流而上,上游的水流哗啦啦的不间断对鱼类冲击,鱼鳃之间的缝隙由于水流的冲击而加大,而空间加大也就更加有利于氧气的吸收,让鱼变得更加强壮!(帅鱼求偶会更有优势呢!)
而由于人类设立了很多非常“鱼性化”的设施,在大坝两端建立了可以让鱼类休息的“台阶”,让鱼类可以在洄游过程中有一个“歇脚驿站”,让鱼类们在洄游过程中顺着“台阶”一步一步回到上游。在高度比较低的大坝设置台阶驿站,供鱼类自由行动,而假如高度比较可观的大坝呢?设计师就会提前在坝底安装一个鱼类的“电梯”水箱,一旦鱼类游进到电梯水箱中,就可以乘坐电梯直接体验自动通往上游的高级服务套餐(比人还舒适……)
目前对长江鱼类保护也越来越重视,为了促进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也能让生态更加平衡发展,这些工程师设计师也可谓是煞费苦心了。

三峡大坝落差110米,下游的鱼怎样游上去呢?

2. 三峡大坝落差110米,轮船怎样通过?


3. 三峡大坝高百米,下游水里的鱼是如何游过堤坝回到水库的?

三峡大坝高百米,下游水里的鱼是如何游过堤坝回到水库呢?
小伙伴问的这个问题三峡水坝建筑师们在修建三峡大坝时有想到哦,并做了一些相应的防范措施,但效果却不佳。不过后来我们聪明的建筑师们已经有了新的办法并也作出了实施,效果也是很不错的!

想知道具体过程和办法吗?那就赶快跟着咔酱来看看吧~
一、【三峡水坝——设计之初】
关于三峡水利中的一些洄游鱼类的种群,设计师建筑师们在设计之初便考虑到了鱼群洄游问题,特意在三峡大坝的侧边修筑了像其他河流一样的供鱼儿洄游的通道。但是万万没有想到三峡水利并不是和普通的河流一样,三峡大坝高百米水流湍急就如同40多层的高楼一般巍峨,鱼儿们不能像其他河流鱼儿一样,轻松自如的从下游回到上游。

于是便造成了,由于缺乏足够的时间成长,当中华鲟游回大海后,存活率会大大降低;此外还有长江流域特有的177种是特有鱼类,25种已经处于濒危状态;
二、【三峡水坝——改进后效果极佳】
为了更好的保护鱼类资源,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鱼类保护中心和三峡设计师们费劲千辛万苦终于想出了改善的方法。
1.修建三峡鱼类特殊的鱼类通道。
三峡大坝有着与众不同特殊的专门鱼类通道,像一个个蓄水池,每个高低一米多,形成台阶瀑布式的流水,下游的鱼从这水流由由下往上自己游上去,分分钟都能看到鲟鱼往上游。
2.设置鱼类电梯。
三峡打败还有专业的鱼电梯,有专人等鱼集齐后,上下转运。鱼儿们不用飞机就可以轻松回到水库哟~

3.珍稀鱼类特有通道。
三峡大坝中有很多专门为珍稀鱼类设置的通道,同时鱼道口还会设置引鱼灯。如:中华鲟和河豚的通道。

三峡大坝高百米,下游水里的鱼是如何游过堤坝回到水库的?

4. 三峡大坝建成后,那些是回游的鱼怎么办?

三级回游法

本6文1仅0以4此2法6示1意9图9提2示,1表2达1中3心5做2法1及5施工要领,其中一些数据或做法换需调整。。。。。。

重











 
要的是每个水房的密闭性(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201261400037)

5. 三峡大坝的堤坝很高,下游的鱼到底是怎么游过堤坝的?可算了解了

导语:三峡大坝的堤坝很高,下游的鱼到底是怎么游过堤坝的?可算知道了
  
 相信大家对三峡大坝都非常熟悉,这是我国很有名的水利发电工程。有去目睹过其壮观景象的人就知道,它的堤坝高度要远高于普通的堤坝,普通的堤坝高度基本上就是不到百米的水平,可三峡的堤坝则达到了一百八十米的高度。在其建造完成以后,就在抗洪以及发电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是由于它的工程量很庞大,难免会危害到江中鱼群等的存活问题。既然三峡大坝的堤坝如此高,那处于下游的鱼群又该如何游上去?
  
 
  
 首先,鱼长期生活在水里的环境中,所以它们早已形成了自己的习性。众所周知,每年都会有鱼的繁衍期,当它们繁衍的时间到了,就会往上游的方向游去,以此找到适宜自己生殖的地方。可是三峡的堤坝足足有将近两百米的高度,鱼想要游到上方去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事实上,当时在设计三峡大坝时,设计师就有专门思考到这个问题,所以为了让鱼能到上游进行繁殖,他们特地为鱼修建了一个通道,这个通道能让鱼轻松地往返于上下游。一旦到了鱼繁衍的季节,就会开通闸门,让鱼自由地畅行于江流的上下方。
  
 
  
 其次,有些位置是比较陡的,所以设计人员还在这个通道里挖出了很多小凹槽,这样要是鱼的体力不支就可以在那个水槽里作适当的歇息,并且鱼在这个小水槽中是不会被急流给冲下去的。毕竟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就赋予了小水槽减缓水的冲击力的功能。除此以外,江里还设置了水箱,要是水箱里聚集了相当数量的鱼,工作人员就会通过升降机来提高箱子的高度,之后再开通闸门,鱼就能轻松地游到上方去。
  
 
  
 我认为,三峡大坝是一项很有温度的工程,工作人员在做规划的时候,除了讲究其主要功能外,还考虑到了保持生态平衡的层面。他们人性化地为江中的鱼设置了迁徙的通道,这样很好地维持了生态的发展,避免了生态环境出现失衡的状况。但尽管人们为鱼的迁移做了如此多的考量,每年还是会有大量的鱼死在迁移的途中,这种情况并不是人们所能掌控的。所以说,无论做什么工程,都要考虑到生态的因素,不能为了人类自身的发展,而去破坏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否则最终只会危害到人类自身。

三峡大坝的堤坝很高,下游的鱼到底是怎么游过堤坝的?可算了解了

6. 拦坝20多年的三峡水库,已是鱼的天堂,水库里的鱼最大有多大?

 不说长江,就拿我家后山的小水坝说事,5年前几个外地老板来投资养鱼,项目黄了后水坝就荒废了几年无人打理。
    前年夏天,村里两个去干农活的年轻人,耐不住天气炎热下水游泳,但没过半小时,其中有一个感觉猛的被拖拽了一下,小腿一阵剧痛,嗷嗷大叫游上岸后,才发现小腿流着血。 
   仔细一看,小腿上一拍密密麻麻的鱼类牙齿咬痕,两人惊魂未定跑回家,他们断定是被水里的大鱼袭击了。
   后来这个事传开了,有村民去那个水坝养鸭子,发现成年的鸭子过段时间就少好几只,找遍了附近都没有,仿佛“死无全尸”。 之前还以为是有人半夜偷走了,知道有一天他亲眼目睹了 一张血盆大口,把一只成年的大鸭子直接吞下并潜入水中的场景 ,至于这条鱼真面目是什么?文末再给大家揭晓。
    “潜水出虾蟹,深海藏蛟龙”,这个道理一点都不假。 长时间无人干预的水坝,都有能一口吞下鸭子、咬人皮开肉绽的巨大鱼类, 更何况蓄水20多年的长江三峡大坝?因而三峡蓄水20年,理论来说肯定存在大鱼,这和以下3方面因素有关: 
    1994年三峡水电站工程动工,直到2006年才竣工,自此长江被拦腰截断,三峡水电站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大坝建成后,自然而然的形成了1084平方公里的水库,最深的地方能达175米,库存容量高达393亿立方米! 虽然这阻绝了很多鱼类洄游繁衍,但另一方面它们也能在水库中肆无忌惮的生长。
    大坝的功能就是蓄水、防洪,另一种层面上也是给鱼类拦截了一个无人干预的人工养殖大水库。 本身长江体量巨大,面积广阔,河流长度排名世界前列,已经是鱼类天堂了, 再加上这20多年的蓄水下,长江水库中的鱼类就有了更大生长的资本。 
   长江里有大鱼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助力因素是: 从2020年开始,长江开始实施禁渔令,未来十年内不得生产性捕捞,违法垂钓,否则都将违法入刑。 
   这几十年来,长江流域的鱼加速了消亡步伐,人们无限制毒鱼、电鱼、捕鱼、炸鱼、水域污染摧残下,很多稀有鱼类已经灭绝了,如长江白鲟,就没能迈过2020年,在我们的时代宣告灭绝。
   可见,鱼类加速灭亡的原因,来自于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 所以,禁渔令落实下,长江的鱼类将会得到很好的保护,水质也会改善,这会让里面的鱼能够安稳地生存十年,那么没有天敌、没有人类干预下,鱼就可能长得很大了。 
   就像是澳大利亚大陆与世隔绝、没有天敌、环境适宜、人类干扰少,所以那边的动物体型都很庞大的原理一样, 禁渔十多年后,长江的大鱼体型一定会超乎人们想象。 
    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有424中鱼类,特有鱼类就高达183中,除了常见的青鱼、草鱼、鲫鱼等,还有很多中华鲟、江豚以及叫不上名字的淡水鱼类。 
   或许是进化和基因的原因,不同的鱼体型都是存在临界点的,一般到达成年后很难再生长。 但即便如此,也抵不住长江鱼类众多,里边很多稀有大型淡水鱼, 体重就可以轻松突破一百公斤。 因而,长江里鱼类资源如此丰富,必定存在大鱼。
     那么,问题来了,在以上3种前提下,长江里最大的鱼能长到多大?  
    回答这个问题不难,只要知道长江里的鱼类,体型的上限大概是多少,再结合一些人们检测观察、捕捞到的数据,就可以得出模糊的答案了。 
   长江的鱼类众多,但很多体型上限就摆在了那里,长到成年最大几斤重的鱼类占比很多。 目前显示,长江最大的鱼类为“鲟”类。它们是和恐龙同时代的“活化石”,原始生物这个标签和它们最接近(众所周知,原始生物体型都很庞大)。 
   之前,长江最大鱼类是“长江白鲟”,资料记载最大的白鲟能长到7米长,体重最重有907公斤,但很遗憾它们已经宣告“灭绝”了, 从2003年一个渔民误捕了一条达3.52米、重160公斤的白鲟后,人类在之后的十几年间,再也没见过它们的身影。 
   长江白鲟在地球生活已经1.5亿年了,但自2020年后,它们不再是长江最大的鱼类。 而中华鲟自然登上了这个“宝座”,因为这是目前长江已知体型上限最高的鱼类。 由于身上带着同样“原始”生物的加成,中华鲟的体型极限比很多淡水鱼要大。
     (中华鲟)  
    资料记载,中华鲟体重在50~300公斤左右,最大的中华鲟长5米,体重600公斤,这应该是目前长江流域现存最大的淡水鱼了。  只是 它的身影,却不是那么轻易就捕捉到的,但深不可测的长江流域,是否还存在更大的鲟鱼,就不得而知了。
    最大的淡水鱼类名单里,还有一种巨型鲶鱼家喻户晓。 它们亚洲、欧洲都有分布,在我国的水域也很常见。
    袭击我们村两个小伙的,就是其中一种野生鲶鱼。由于水坝荒废太久,里面的鲶鱼肆无忌惮生长,最大的已经超过百斤,能轻松将鸡鸭一口脱下,两个小伙误闯水坝,对活物敏感的鲶鱼,就把他们当成猎物了。 
    这种鱼类可怕之处在于它们体型能长很大,到了成年后体型不仅不受限制,还会继续往上长,只要环境适宜、食物充足,它们就可能长到200~300斤。  如果没有天敌,生长不受干扰,那么它们极限能长到多大,给人留下了十足的想象空间。 
    例如湄公河的鲶鱼,最大能长到2.7米长,重586斤,虽然体长和鲟鱼有较大的差距,但在体重上已经咬得很紧了。 而长江流域是有鲶鱼分布,人们称之为“长江大口鲶”,这种以腐肉为食,对环境不挑剔的鱼类,在长江十年禁渔后能超越鲟鱼,虽然几率不大,但还是存在可能的。
    长江目前最大的鱼类,是中华鲟,它们的淡水鱼之王,从2020年白鲟宣布灭绝后“登基”,成为长江最大的淡水鱼 。
   但淡水鱼之王的宝座,很多鱼类也垂涎,例如鲶鱼就是中华鲟的竞争对手。虽然现在记录的鲶鱼没有中华鲟大, 但十年禁渔期后,生长规律违反常理的野生鲶鱼,能否和中华鲟一较高下,成为长江最大的淡水鱼类,还需要拭目以待呢! 
   在讨论“长江最大的鱼有多大”同时,这也是在进行一种反思。因为长江近年环境污染加剧,不节制的人类活动让很多鱼走向濒危,甚至是灭绝! 再这样下去,长江会有更多的鱼类绝迹,中华鲟或许就是下一个,那以后看见大鱼就成为一种奢望了。 
    所以这启示我们响应10年禁渔号召,保护好长江母亲河,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后代子孙同样能目睹、感受自然界的震撼。 
   
   2014年11月,张先生和他的妻子两人正常的出去捕鱼,在走到某一段水域以后,网上突然传来了巨大的动静,收网的时候渔网都被撞破了好几个大洞,这鱼的力气还非常的大,是一个大家伙,差一点还把他们夫妇拽到水里去呢。
   很快,那条鱼就浮出了水面,能看清鱼的模样,张先生好像意识到了什么,突然停止了收网的动作,原来这是一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中华鲟。但是他们也不敢冒然的解开网,怕伤到了中华鲟,于是就打电话给了当地的渔政部门,让专家过来鉴定和检查。
   最后经过鉴定,这是一条雌性的中华鲟,长3.3m,重700斤,而且处于壮年,这是目前基人们所见最大的存活的长江中华鲟了吧,应该是刚从海里面回来想要产卵,现在处于怀孕阶段,好在报告及时,这条中华鲟并没有受到太严重的伤害,在相关部门的救治下,很快就恢复了过来,但是由于长江环境的破坏,并没有第一时间让它回长江去,而是让它在修养一段时间,最后等完全好了之后再把它放回长江。这应该算是长江流域目前最大的鱼了,不过由于大坝的阻隔,应该只能在下游出现了,水库里面应该是没有的。现在野生中华鲟也是出于非常濒危的情况,如果长江环境一直没有改善的话,长江中华鲟就会有灭绝的危险。
   这是一种跟恐龙一个时期的鱼类,最大可以长达750cm,是中国最大的淡水鱼类,因为它的吻部跟大象的鼻子非常像,所以大家也叫它象鱼。可惜的是,现在这种鱼已经被宣布灭绝了。在2019年12月23日正式宣布灭绝,事实上外2013年之后,就没有见到过中华白鲟多踪迹了,以后还能不能见到就不知道了。随着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鱼类走向消失。
   我觉得里面是有上百斤的大鱼存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分析分析。长江的上游,曾经有人捕获到200斤的巨型大鲤鱼,也有人捕抓到300多斤多大青鱼,这证明了在长江这条古老的大河里面还是有许多巨大的“古老”生物的。同时,还有人见到一条3米多长的巨型生物,后来经过研究调查,发现这是一条巨型的鲶鱼。种种现象都表明,长江里面是有许多鱼类能突破本身的限制,长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即便是我们常见的几种家鱼,也能长到上百斤重。
   因此,我认为长江水库里面,即便没有了白鲟,中华鲟这些大型的鱼类,也会存在一些巨大的普通鱼类。
      为什么里面的鱼可以长这么大呢?   我们那鲶鱼为例。鲶鱼多正常寿命是70年,而且是一种一直吃一直长的鱼类,一般生活在水底层,这是一种无限制成长的鱼类,曾经俄罗斯就有人捕获到一条几米长,上百斤种的大型鲶鱼,跟长江里面的这种鲶鱼是同一个品种,为六须鲶鱼。所在在长江水库这个资源丰富,水质也不算差的环境计较,完全有可能存在巨大的鲶鱼存在的,你觉得呢?
   长江大坝的修建,耗资巨大,经历的时间也很长,修建了一个非常有象征意义的巨型大坝,大坝的修建从长远来看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对于防洪灌溉和生态环境的治理方面以及发电供电方面都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绩,大坝的功绩毋容置疑。
   然而,在对我们有利的同时,对长江里面的鱼类却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特别是洄游类的鱼类,影响更加严重,就拿中华鲟来说吧,它们平时是生活在长江入海口里面的,这里有非常丰富的食物,供它们生长发育。但是到了繁殖的季节,它们会回到长江的上游金沙江一代产卵繁殖,但是由于大坝的修建,阻断了它们回去的路,因此每年的产卵量大大减少了,这也是中华鲟越来越少的原因了。中华白鲟的灭亡跟这个也有很大的关系吧。
   同时大型船只的活动,以及无休止的捕鱼活动,对鱼类的生活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好在现如今出台了长江禁止捕鱼10年的计划,希望这个能给长江的鱼类有一个更加好的生活环境,能顺利的生长发育吧。大家也要好好爱护环境才行,不然的话会有许多珍惜的物种,因为我们的不懂,而一步步走向了灭亡之路。
   最后总结一下,目前长江流域最大的鱼类应该还是我们的“水中熊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中华鲟了,而三峡水库里面最大的鱼的话,这个就比较难确定了,不过估计应该会有上百斤的大鱼存在的,你觉得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该工程从1993年启动,到2009年完全竣工,历时16年,建成后形成了一个 全长2335米、蓄水高度175米、库容393亿立方米,总面积达1084平方千米的人工湖泊-三峡水库。 从竣工到今天,已经过去了12年之久了,有一个问题许多小伙伴非常的感兴趣,那就是 蓄水如此之久的三峡水库中有没有大鱼?最大的鱼有多大了? 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许多小伙伴的这个疑惑。
   三峡大坝位于长江上游,而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长江是由干流、支流、湖泊、湿地等多个生态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独特的生命系统,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繁荣的河流之一。不过,在自然灾害中,水灾是典型的代表之一,三峡大坝的设立有效地控制了水灾的形成,保护了附近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它的存在一方面减少了环境的污染,一方面为人民提供了大量的能源。但是,凡事有利有弊,三峡大坝从开始筹建至今,水利工程专家与生态专家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这是因为三峡大坝确实会对原有的水生态造成破坏。而这个问题就跟我们今天要讨论的“ 鱼有多大 ”有很大的关系。
   长江作为我国的母亲河,其水域中有丰富的鱼类资源。据统计,长江流域中鱼的种类就多达 400多种,其中纯淡水鱼约350种,特有鱼类多达156种。 在众多的鱼类中,最大的无疑就是有着“ 长江鱼王 ”之称的 中华鲟 了。中华鲟是一种古老的鱼类,它们早在恐龙还没有出现的三叠纪就已经出现在了地球上,而且在几亿年的演化中,中华鲟依然保留着古老的特征(鱼骨介于硬骨鱼和软骨鱼之间),是活化石物种,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作为一种大型的鱼类,中华鲟的寿命可达40年,在这40年内,中华鲟能够长到 5米长、500多公斤的体重,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 
   中华鲟是一种 洄游型鱼类, 它们会在海洋中生活 9-18年,达到性成熟后,从河口向长江流域洄游。 中华鲟的繁殖地位于长江上游,已知的中华鲟的产卵点多达22个。但是从1981年,葛洲坝建立后,就阻断了中华鲟的洄游通道,造成了海洋中的中华鲟只能在葛洲坝下游产卵,而原本在上游的中华鲟无法回到海里,只能在长江中生存。但是,对于洄游性鱼类,它们是无法一生都生活在长江中的,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可能存在于三峡水库中的中华鲟也消失了。
   因此,最大的淡水鱼中华鲟逐渐的走向了消亡,而三峡水库所在位置中原本最大的鱼类也更换了。
   除了中华鲟外,原本体长可达3米,体重210公斤以上的白鱀豚也逐渐的消失了,虽然目前白鱀豚的保护级别为“ 极危 ”,但是从07年开始,在长江流域中就没有发现过它们的身影了,基于这个前提,我国将白鱀豚定义为“功能性灭绝”。可能出现在三峡水库中的另一员“大将”也消失了。(值得一提的是白鱀豚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类,我们这里简单的提一下主要是说明目前长江流域的生态情况)
   除了以上两种动物外,大型的鱼类就要从 达氏鲟、胭脂鱼 中找了。首先达氏鲟是长江流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大型鱼类,再结合达氏鲟是一种偏底栖型鱼类,而且还是一种定居性的鱼类,所以在三峡水库也是有存在的。从目前已知的捕捞数据看, 最大的达氏鲟体长1米左右,体重11公斤左右。 
   其次是胭脂鱼。胭脂鱼同样是长江流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鱼类,虽然尤其前些年的过度捕捞数量已经骤减,但是在我国科学家们的努力下,通过人工繁殖放养,它们已经恢复了一定的野生种群。与达氏鲟的习性相似,胭脂鱼也是一种定居型鱼类,它们在封闭的水域中也可以生存,最关键的是它们原本的栖息地就在长江的上游。
   在今年的5月份,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在长江湖口水域科研监测时,发现了该水域有史以来最大的胭脂鱼,该鱼全长87厘米,体长70厘米,体重13.5斤。当然,这并非胭脂鱼的最大数据。目前已知的最大的胭脂鱼是于2021年9月14日,在涪陵长江大桥由一位偷猎者捕获到的,经过测量发现,这条胭脂鱼 体长达到了1.3米,体重为26.5公斤,并且是一条雌性待产的胭脂鱼。 
    写在最后 
   三峡水坝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不过这些水利工程都有一个弊端,那就是会将鱼类的自然栖息地碎片化,甚至会阻断一些鱼类的洄游通道,从而影响鱼类的生存。其中,中华鲟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没有水坝的话,现在三峡水库所在的位置中最大的鱼类就是中华鲟。但是,如今最大的鱼最有可能就是体长1.3米的胭脂鱼了。
   当然,为了重新的恢复长江的生态,我国已经开启了10年的禁渔期,而且在水坝上通常也设有鱼类洄游通道,这一点程度的给了鱼类再次繁衍生息的时间和条件。因此,在禁渔期结束后,三峡水库最大的鱼可能就会被刷新。
   反正大水库里的鱼绝对是小不了的。只要看新安江水库泄洪的时候掉下来摔死的鱼就知道水库里面的鱼有多大的。前几年看到新闻报道说新安江水库泄洪,几十斤重的鱼成千上万条都从泄洪口出来摔死。下游的朋友们都捡大鱼了,最大的一百多斤。1976年我在新安江水库安徽的地方,看到一个渔民肩上扛了一个鱼叉,鱼叉上面叉了一个三十斤的甲鱼。可见水库里面的青鱼,草鱼,链鱼最大的一定是一百多斤重的。
   刚筹备建大坝我曾预言,水库鱼将大如牛!今天还是有人感兴趣于此,问了这个问题,我想说当初的设想:由于建坝拦水是短期完成,原来陆地轮廓不会迅速淤埋,给水族生物提供掩蔽所,即使有人捕捞,也会存留体型较大的鱼类。
   所以,假以时日,满足鱼类全寿命周期的条件,水库里存在巨型水族生物是可能的。
   不过二十多年时间还不算长,极限体量的鱼类应该还没有形成,过百斤的能有。
   这是猜想,实际情况如何,也许需要动用水下遥感探测仪才能知道。
   说实话,我也感兴趣。
   长江大保护,十年禁渔,最后船在长江里是开不动的,鱼长的和轮船一样大,环保问题迎刃而解。[哈欠][哈欠][哈欠]
   三峡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一锅炖不下,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大,需要两个烧烤架。
   
   非常非常的大,大到你怀疑人生。[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三峡水库2006年建成蓄水,至今已经15年。那么15年的时间里,正常的鱼类也就50斤左右。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建立三峡大坝,可谓困难重重。它的修建难度在于,如何在急流的长江水中,修建一座座大坝。到底该如何施工,成了工程师们头疼的问题。
   后来工程师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在长流的旁边挖了一个明渠,深度50米,然后在断流的时候投入巨石,将急流的长流中,堵入明渠中,这样才能修建大坝。看起来这样一道小小的明渠,工程部门6年时间,可见工程的难度。
     
   在长江中目前发现最大的鱼类是中华鲟,体重达到1000公斤,但是在后来,再也没有遇到如此大的中华鲟。因为人工的捕捞,河水的污染,中华鲟是越来越少了。
   而曾经有人也捕捞到400多斤的青鱼,和300多斤的鲶鱼,这么大的鱼类,曾被人称为水中怪物。
     
   据了解长江目前有鱼类品种424种,有中华鲟、达氏鲟、长江白鲟(已灭绝)等生物,还包含比较常见的草鱼、鳙鱼、鲢鱼、鲫鱼、鲤鱼等。
   可以说长江的鱼类品种特别丰富,而流动的江水,也特别适合鱼类生长,也让长江的鱼类,肉质更加的鲜美。
     
   长江为何要实行10年禁渔期,就是因为鱼类的品种越来越少,而且鱼的个头也越来越小。因为前期中华鲟越来越少,导致它的价位也越来越高,但是吃货们,却越来越爱吃,暴力导致了鱼民们把个头小的中华鲟也捕捞了,导致了中华鲟越来越少了。
     
    虽然鱼类资源减少,但是长江最深的地方有103米,在这下面有可能藏了体型巨大的鱼类,是鱼民捕捉不到了。看了以上的介绍,我们再来推测,三峡水库的鱼到底有多大? 
    01:三峡建成蓄水之时,那么它的水,还是长江的水流进入的,长江的鱼类跟着水流进入三峡大坝。如果是鱼苗,那么在大坝里15年,自然长不了多大的鱼。但是随着水流进入大坝内的,有可能会有大鱼,那么它的体重自然要大的多。 
     
    02:10年禁渔期,也让长流鱼快速繁殖,不仅让小鱼快速长大,也让原本的大鱼躲过一劫,体重在10年内,得到几何增长。 
    03:海拔高175米,占地1084平方公里的水库,加上鱼类品种繁多,是鱼类绝佳的生存之地。因为有了足够深的水,足够大的地方,足够多的食物,也让鱼类生长迅速。 
     
    结语: 
    浅滩出虾米,深海出蛟龙。虽然三峡时间不长,深度也不如大海,但是也足以容纳几百公斤的鱼类。但是随着近年来长江鱼资源的减少,10年禁渔期是势在必行的,不然多年以后,有可能的鱼类品种,可能我们再也看不见。 
   拦坝就是为了养大鱼。
   长江10年禁渔,10年后鱼长的老大了。
   10年后为了环保,不允许有烧油的轮船了。
   以后江上跑的轮船都用鱼拉船走,几十条鱼就能拉走一条大船。
   既节能又环保。

7. 长江的鱼是怎么通过三峡大坝的


长江的鱼是怎么通过三峡大坝的

8. 有洄游习惯的鱼怎么通过三峡大坝。。

通过长江上游珍稀和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珍稀特有鱼类驯养救护中心和生态调度试验使鱼通过三峡大坝。
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实施了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工程,建设了长江上游珍稀和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与珍稀特有鱼类驯养救护中心,实施了中华鲟、胭脂鱼、达氏鲟等珍稀鱼类和重要经济鱼类的增殖放流,对长江珍稀和经济鱼类资源的增殖和保护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峡水库连续实施生态调度试验,通过4~7天持续增加下泄流量的“人造洪峰”调度方式,促进葛洲坝下游“四大家鱼”的自然繁殖。
针对受淹没影响的三峡库区特有物种,如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采取了野外迁地保护、植物园保存和种质资源保存等措施。
实施了宜昌天宝山森林公园、兴山龙口河亚热带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提高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通过建设树木园、植物园和实施古大树等保护工程措施,有效保护了珍稀植物和古大树。

扩展资料:三峡工程1994年开工建设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库区地方政府认真落实1992年经国家环境保护局审批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确定的各项生态环境措施。
包括淹没区库底卫生清理及危险废物处置、水库周边城镇及农村污水治理及垃圾处理、工业废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船舶污染防治及水库富营养化调控等一系列措施。
据国家相关部门监测资料表明,库区及相关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与蓄水前相比基本保持稳定。库区长江干流水质总体保持在Ⅱ、Ⅲ类水平。
入库泥沙量明显下降,低于预期;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水库未对周边区域气候产生明显影响,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影响未超出论证的预测范围。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九问三峡 权威专家解答三峡热点问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